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图1拉·维莱特公园的点、线、面三层要素

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

王向荣

林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00083)

【提

要】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是八十年代后巴黎新建的一系列园林中的代表,也是在欧

洲有影响的现代园林,其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对待传统的态度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休闲公园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TU986.617

七十年代以来,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

思想兴起的同时,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各种各样活动的休闲公园在欧洲大量出现。结合巴黎市的改建,巴黎建造了一系列现代园林,最著名的有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雪铁龙公园(Parc Ar d r e -Citroen )和正在建设中的贝尔西(Berc y )公园。这三个园林也是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在巴黎市建造的最大的园林。由于贝尔西公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这里只介绍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

从拉·维莱特公园建成至今,国内专业刊物上介绍它的文章屡有出现,但由于写文章的多为建筑师,他们的兴趣大多在于晦涩的解构主义理论,文章中所附的图片也多为红色的机器般的构筑物和蓝色的长廊,因此给读者的印象是:拉·维莱特公园就是由这两者所构成的,这就是公园的全部。所以,许多园林工作者对这个著名园林颇不以为然:这些东西或许还称得上是建筑,但又怎么称得上是园林呢?然而,在参观了这个公园后,我们的疑问和误解彻底消失了。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东北角,20多年前这里还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家畜及杂货市场。当时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Canal de l ′

Ourcq )运来。1974年这处百年历史的市场被迁走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拉·维莱特建成一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入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评委会主任由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尔克斯(Burle Marx )担任。在41个国家递交的471件作品中,选出了9个一等奖,后经过第二轮的评选,建筑师屈米(Bernard T schumi )的方案中奖。

约55公顷的拉·维莱特公园环境十分复杂,东

西向的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有十九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中央市场大厅,这座241米长、86米宽的金属框架建筑在市场迁走以后改成了展览馆及音乐厅。大厅南侧是著名建筑师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 p arc )设计的音乐城。公园北部是国家科学技术与工业展览馆。

公园主要在三个方向与城市相连:西边是斯大林格勒广场,以运河风光与闲情逸致为特色;南边以艺术气氛为题;北面展示科技和未来的景象。

屈米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他的设计非常严谨,方案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图1)。屈米首先把基址按120×120米画了一个严谨的

方格网,在方格网内约40个交汇点上各设置了一个

耀眼的红色建筑

(彩图一),屈米把它们称为“Folie ”,它们构成园中“点”的要素。每一Folie 的形状都是在长宽高各为10米的立方体中变化。Folie 的设置不受已有的或规划中的建筑位置的限置,所以有的Folie 设在一栋建筑的室内,有的由于其它建筑所占去的面积而只能设置半个,有的又正好成为一栋建筑的入口(彩图二)。可以说方格网和Folie 体现了传统的法国巴洛克园林的逻辑与秩序。

有些Folie 仅仅做为“点”的要素出现,它们没有使用功能。而有些Folie 做为问询、展览室、小卖饮食、咖啡馆、音像厅、钟塔、图书室、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这些使用功能也可随游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很多Folie 的

图2拉·维莱特公园鸟瞰

形象让人联想到各种机械设备(彩图三)。运河南侧的

一组Folie 和公园西侧的一组Folie ,各由一条长廊联系起来,它们构成了公园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轴线。

公园中“线”的要素有这两条长廊、几条笔直的林荫路和一条贯通全园主要部分的流线形的游览路。这条精心设计的游览路打破了由Folie 构成的严谨的方格网所建立起来的秩序,同时也联系着公园中10个主题小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这些主题园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形式上千变万化。有的是下沉式的,有的以机械设备创造出来的气象景观为主,有的以雕塑为主。屈米把这些小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各个片断。

公园中“面”的要素就是这10个主题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

象不少建筑师一样,屈米对传统意义上的秩序提出了质疑,在这里他用分离与解构的理论来证实:不用传统的构图手法,等级制度和一些规则原理也可以有效地处理一块复杂的地段。在拉·维莱特公园中,屈米就是把公园通过“点”、“线”、“面”三个要素来分解,然后又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他的“点”、“线”、“面”三层体系各自都以不同的几何秩序来布局,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这样三者之间便形成了强烈的交差与冲突,构成了矛盾。

屈米的设计思想自有他的一套解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解构主义与其说是一种流派,不如说是一种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它违背常理,古怪晦涩,一般人很难理解。作为专业人员,在阅读了许多资料并参观了拉·维莱特公园之后,我们仍对其设计思想似懂非懂,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我们对它的认识已不再仅仅是那些鲜红的建筑。国内所介绍最多的,即这些耀眼的Folie ,尽管以严格的方格网来布置,但它们仅仅是构成公园的一

个要素,它们之间相距也较远,体量也不大,形式上又非常统一。公园中做为面的要素出现的大片草地、树丛构成了园林的基调,这些Folie 更象是从大片绿地中生长出来的一个个红色的标志(图2)。在这种自然式种植的植被中,我们感受不到那种严谨的方格网的存在,整座园林仍然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另外屈米用分离与解构的手法来排斥传统的构图原理,但是他的拉·维莱特仍然流露出法国巴洛克园林的一些特征,比如笔直的林荫路和水渠、轴线以及大的尺度等。

拉·维莱特公园与城市之间无明显的界线,它属于城市,融于城市之中。同时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个层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在草坪上踢球,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老人们在咖啡店外大遮阳伞下品尝着咖啡、茶点……公园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与游人活动的生机。屈米的理论是深奥的,他的拉·维莱特也是难懂的,然而当我们联想到仅仅在20年以前这里还是个杂乱的家畜市场时,我们就不难体会到拉·维莱特的作用与意义。

与拉·维莱特公园的基址情况相似,位于巴黎市西南角的雪铁龙公园原址是雪铁龙汽车厂的厂房。70年代工厂迁至巴黎市郊后,市政府决定在这块地段上建造公园,并于1985年组织了国际设计竞赛。收到的63件作品形式五花八门,大多数是几何式的,也有中轴对称的,但是其中不少方案对公园与周围居民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考虑较少。最后评出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一等奖在布局上极为相似,在公园北部都采用系列花园的处理手法。两者的明显区别仅在于,一个方案在几何关系与构图处理上很完善,园子中心是一片开阔的大草地;另一方案对于植物和环境的处理更为精心,园子中心是一片生态型林地。最后将两个方案合并成为实施方案(图3),并把方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由获奖的两组设计师来承担其中一部分的详细设计。

风景师C .Clement 和建筑师P .Ber g er 负责公园的北部设计,它包括白色园、2个大温室、7个小温室、运动园和六个系列花园;风景师A .Provost 和建筑师J .P .Vi g nier 及J .F .Jodr y 负责公园南部的设计,它包括黑色园、中心草坪、大水渠和水渠边7个小建筑。雪铁龙公园除西部被塞纳河限定外,其它方向的边界线都不十分明显。公园的东、北两面是居民区,南面是一栋体量较大的玻璃幕墙办公楼(彩图四),幸好此办公楼从形象上对公园并没有多少不利影响,加之公

园中心草坪的尺度与其很协调,这也进一步减弱了该建筑的尺度。

图3

雪铁龙公园平面图

A .白色园

B .黑色园

C .大温室及喷泉

D .小温室及系列园

E .大草坪

F .岩洞

G .运动园

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由“点”、“线”、“面”三层要

素构成,而雪铁龙公园则以三组建筑来组织,这三组建筑相互间有严谨的几何对位关系,它们共同限定了公园中心部分的空间,同时又构成了一些小的系列主题花园。第一组建筑是位于中心南部的7个混凝土立方体,设计者称之为“岩洞”(彩图五),它们等距地沿水渠布置。与这些岩洞相对应的是在公园北部,中心草坪的另一侧的7个轻盈的、方形玻璃小温室,它们是公园中的第二组建筑,在雨天也可以成为游人避雨的场所。岩洞与小温室一实一虚,相互对应,布局上如同拉·维莱特公园中的Folie ,但在这儿它们没有屈米的Folie 的醒目耀眼的色彩,在功能与含义上也不相同。第三组建筑是公园东部的两个形象一致的玻璃大温室,尽管它们体量高大,但是材料轻盈,比例优雅,所以并不显得特别突出(彩图六)。

两个大温室之间是倾斜的花岗石铺装场地,这也是公园中唯一的一块广场,场地中央是由80个喷头组成的自控喷泉。喷泉的喷水高度不断变化,不仅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较果,夏季还可成为儿童戏水的好地方。

公园中主要游览路是对角线方向的轴线(彩图七),它把园子分为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主要景点,如黑色园、中心草坪、喷泉广场、系列园中的兰色园、运动园等联系起来。这条笔直的游览路在空间上变化多端,或穿过草坪,或越过水渠,或高或低,所以并不感觉单调,直线感也不是很强烈。公园中心的大草坪是周围密集居民区居民户外活动的场所。然而草坪很空旷,四周被水渠围合,一些活动并不理想,球类运动也是禁止的,所以不少居民认为其设置只是考虑了景观的效果,而他们休闲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

草坪之南的大水渠向西延续到塞纳河边的岩石园区,东边是几何种植的广玉兰树廊,水渠做为公园与园南办公楼的界线,同时也构成了东、西方向的主轴线。而公园北部6个系列园之间的跌水则组成了公园南北方向的辅轴线,跌水同时也分隔开这些系列花园。系列花园面积一致,均为长方形。每个小园都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及植物材料的选择来体现一种金属和它的象征性的对应物:一颗行星、一星期中的某一天、一种色彩、一种特定的水的状态和一种感觉器官。

如银色园象征金属银、代表月亮、星期一、小河和视觉器官,园中配置银白色叶片的植物。兰色园、绿色园、橙色园、红色园、金色园也都有相应的处理。这些系列花园游人均可以进入,也可以在高处的小桥上鸟瞰,这些小桥把7个小温室联系起来。

对角线西北方向的终点是运动园,处理上充满野趣,如同大自然中的一块原野。对角线的另一端是黑色园,其中心是方形的场地,周围是下沉式的庭院,植物选择多用深色叶的松树。公园东北角与黑色园相对应的是白色园,它除了形状上与黑色园相近外,处理手法则完全不同。黑色园象一片浓密的树林,而白色园则色彩浅淡。在白色园外围设置了儿童游戏场。

雪铁龙公园没有保留历史上原有汽车厂的任何痕迹,只是在园名上还能使人对此有一些联想。但另一方面,雪铁龙公园却是一个不同的园林文化传统的组合体,它把传统园林中的一些要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新展现出来,它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体现。两个大温室,做为公园中的主体建筑,如同巴洛克花园中的宫殿;温室前下倾的大草坪又似巴洛克园中宫殿前下沉式大花坛的简化;大草坪与塞纳河之间的关系让人联想起巴黎塞纳河边很多传统园林的处理手法;“岩洞”是文艺复兴或巴洛克园林中岩洞的抽象;系列园处的跌水如同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水链;林荫路与大水渠更是直接引用了巴洛克园林造园的要素;运动园体现了英国风景园的精神;而六个系列小园则明显地受到日本园林中枯山水风格的影响。可以说雪

塞纳河

铁龙公园表现出来的是严谨与变化、几何与自然的结合,并且具有强烈的怀旧与伤感的色彩。

与拉·维莱特公园相比,这里的游人要少得多,且多是老年人。如果做为供人们休闲、消遣的公园,它有很多缺陷。但是雪铁龙公园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是让游人思考自然、宇宙、历史、哲学以及自身的场所。

巴黎是世界性的艺术大都市,同时又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在园林史上,巴黎是影响巨大的巴洛克园林文化的中心,但是巴黎更是一个兼容并蓄不断变革的城市,是产生各种艺术思潮的温床。从拉·维莱特公园、雪铁龙公园及正在建造中的贝尔西园和其它近年来在巴黎建造的一系列大小园林可以看出,巴黎的这些新园林都是开放性的,设计者早已不再把园林做为与都市隔绝的世外桃源来处理,相反公园是城市的一部分,它与城市之间已没有明显的分界与距离。在设计手法上,这些新园林也借鉴了法国传统园林的素材,但是它们都没有被传统所约束,它们是以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形象出现的,并且也都蕴含着深层的主题思想,这使得巴黎更具有艺术的魅力与时代感,而同时巴黎仍然完美地保留着古都的迷人风采。看来仅仅用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模仿来设计今天的园林是非常浅薄的。

由此我们想到,多年来在“继承传统”的大旗下,国内的园林界仿古,复古之风极为盛行。全国上下,无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民区花园,一律挖池堆山,大建亭台楼阁。其实仿古也好,复古也罢,若是真的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作为人们猎奇或怀旧的场所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变为一种时尚,到处兴建,远近传播,实在是一种文化上的悲哀。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仿古复古从来不应也不会成为主流,而且仿古复古的东西也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这就象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建筑在建筑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一样。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中国园林从形成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天,无论怎么仿、怎么复也不可能创造出第二个颐和园或第二个网师园。如同一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是无法理解一个生活在封建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经济条件下人的思想一样。今天的园林应当源于传统,而又代表了今天的社会。我们对于传统应该继承什么?对于现代社会又应当从何处体现?这是今天中国园林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这些园林中,法国传统园林的要素经过简化、抽象而以现代方式得以体现。更重要的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建筑艺术,园艺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园林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它们完完全全是现代法国社会的产物。我们相信,只有代表一个时代文化精髓的艺术品才具有真正的、持久的魅力,才能真正地流芳百世。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丰富的遗产留给我们,我们又将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些什么呢?

巴黎雪铁龙公园设计分析

巴黎雪铁龙公园设计分析 巴黎雪铁龙公园,占地45公顷,位于巴黎西南角,濒临塞纳河。是利用雪铁龙汽车制造厂旧址建造的大型城市公园。 巴黎雪铁龙公园是由风景园林师克莱蒙和建筑师贝尔热负责公园北部设计,风景园林师普罗沃和建筑师维居尔负责公园的南部设计而共同完成的。 雪铁龙公园设计的平面体现了严谨的几何关系,对角线、大大小小的矩形组成各个功能空间,在空间上更为精彩,大空间的适宜尺度的以及小空间充足的高差为在不妨碍总体空间骨架下为游人提供了非常舒适与丰富的空间感受。中心大草坪的整体与周围小空间形成鲜明对比,将周围的小空间借景过来,形成有机统一体。雪铁龙公园的平面简单说就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矩形在平面组合,然后被一条霸道的斜线从头到尾一刀切到底。一系列有矩形边界的空间组成了面向塞纳河的轴线。数量较大型绿地较多,各种大小绿地都是沿着塞纳河两岸布局或者镶嵌在城市路网分割形成的地块中,这样的布局可以更有效地因地制宜地利用零散的地块。 公园由南北两个部分组成。北部有白色园、两座大型温室、六座小温室和6条水坡道夹峙的序列花园以及临近塞纳河的运动园等。南部包括黑色园、变形园、大草坪、大水渠以及边缘的山林水泽仙水洞窟等。 公园中主要游览路是对角线方向的轴线,它把园子分为两个部分,又把园中各主要景点,如黑色园、中心草坪、喷泉广场、系列园中的兰色园、运动园等联系起来。这条笔直的游览路在空间上变化多端,或穿过草坪,或越过水渠,或高或低,所以并不感觉单调,直线感也不是很强烈。公园中心的大草坪是周围密集居民区居民户外活动的场所。然而草坪很空旷,四周被水渠围合,一些活动并不理想,球类运动也是禁止的,所以不少居民认为其设置只是考虑了景观的效果,而他们休闲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草坪之南的大水渠向西延续到塞纳河边的岩石园区,东边是几何种植的广玉兰树廊,水渠做为公园与园南办公楼的界线,同时也构成了东、西方向的主轴线。 公园北部6个系列园之间的跌水则组成了公园南北方向的辅轴线,跌水同时

景观原理一 教学内容(第7-11周)

景观原理一教学内容(第7-11周) 一、讲课内容: 第一讲:西方“景观”一词的来源及其涵义 第二、三、四讲:近代巴黎城市绿地系统及城市公园发展 第五讲:法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介绍 二、建议教学参考数目 王向荣 ,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日)针之谷钟吉译者邹洪灿 ,《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意)L 贝纳沃罗译者薛钟灵等 ,《世界城市史》,科学出版社,2000年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 童隽,《造园史纲》 (美)拉特利奇译者王求是,高峰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译者:黄经纬 , 设计结合自然,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美) 西蒙兹译者俞孔坚《景观设计学》 (美)西蒙兹译者:程里尧 , 大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 2008年04月; (美)斯坦纳 ;译者:周年兴 , 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04月; 欧洲景观设计基金会、刘莹, 欧洲景观设计:实地调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1) (美)特雷布 ;译者:丁力扬, 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12月; (法)米歇尔·柯南, 穿越岩石景观--贝尔纳·拉絮斯的景观言说方式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03月;

瓦尔德海姆、刘海龙、刘东云, 景观都市主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11年 科纳(作者), 吴琨(译者), 韩晓晔(译者),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 特雷布(作者), 丁力扬(译者)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 查尔斯?E?利特尔(Charles E.Little)、余青、莫雯静、陈海沐, 美国绿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卢卡?玛利亚?弗朗西斯科?法布里斯、戴菲、李保峰, 自然之子: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理查德?哈格作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三、课程重点: 第一、二讲西方景观涵义及欧洲景观学教育发展与现状 一)西方“景观”概念 1.1 “景观”词义的来源及其演变 a. 日耳曼语系的“景观”释义: 德语:Landschaft 产生于8世纪末,是指真实存在的某个地域或地区。 荷兰语:Landschap 产生于1481年,从土地、乡间和地域等原始意义演变为区别于人物肖像画及静物画等种类的陆地自然风景画; 古英文:Landskip 产生于1598年,是指艺术范畴内风景画及田园诗术语;荷兰语Landschap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最后演 变为现代英语的Landscape(1603) b. 拉丁语系的“景观”释义: 法语:Paysage (古法文为:Pésage)是由16世纪的画家创造的一个新词,该词在1549年第一次出现在Robert Estienne法语-拉丁语双解词典中,意为一个景色优 美地方的绘画表现,即风景画。 意大利语:Paesaggio产生于1552年; 西班牙语:Paisaje 葡萄牙语:Paysagem 1.2 “景观”词义 它包含两个概念: -地理概念:指与土地有关的空间环境和资源,通常是指的是大自然或乡村的景观资源。 最早提出的景观概念并不包含我们后来提出的城市景观; -审美概念:指能使观察者产生愉悦情感的视觉体验。 涵义: a. 真实存在的某个景色优美的地域或地区; b. 某个景色优美的地域或地区的绘画表现,或是人类对该处环境的观察与内心感受; 前者强调景观是围绕人之间的环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区域; 后者则强调人对环境的观察和理解,是一个含有主观因素的概念。

浅析法国现代园林景观

浅析法国现代风景园林 【摘要】 法国现代园林发端于1925年的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现代风景园林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园林的风格与形式,大体上走过了20世纪前半叶的开拓实验、中叶的深入探索及现代形式与风格的成形、后半叶的成熟及多元化趋向这几个阶段。 法国既有深厚的古典园林文化渊源,又有独到的现代景观理念,并能将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完美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强调个性和地方风格,一方面积极融入全球化,将法国现代园林设计带入独树一帜的新境界。中国和法国的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我国现代园林尚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法国这个先行者的历程中,有很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主要分析了法国20世纪以来近代园林的发展,试图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将其与国内园林历史的现状进行比较,结合自身认识给出评价。【关键词】 现代园林;发展历程;经典实例;中国园林; 【Abstract】 “The exhibition of international modern industry and art” in Paris in 1925 has made a start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France.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developed for one century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has formed the styl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garden. There is a deep cultural origin of classical garden in France, and there are original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ories. France can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gether perfectly; while emphasizing the personality, France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ization and put the French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o a unique realm. China and France are both occupying ver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but China has not shape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itself. Much universality meanings are worth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rance.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It trie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mpares with the China’s, and combined with myself understanding to draw evaluation. 【Keywords】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Classical examples; Chinese garden;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德里达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伯纳德?屈米 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 1.1何谓解构主义? 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也没有统一的景观形式和建构方法,他们基于对传统的批判,反对既定的价值观念,将意义与精神重新注入到场所空间中,使城市景观富于情感。景观重新成为精神情感的表现媒介,在景观形式上体现为对纯洁机械几何体与既存僵硬秩序的否定,于是冲突、断裂、碎片、复杂、不稳定的动态空间便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景观并不是在创造一种新思想或新风格,而是反对传统文化中的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

法国景观设计师

1、阿兰普罗沃斯 法国当代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创造出众多富含精神品质的园林空间,他多次获得国内外风景园林设计大奖,受到业界广泛赞誉。在多年的规划设计实践中,普罗沃斯的设计风格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并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阿兰·普罗沃斯风格。 阿兰·普罗沃斯把自然分为4类:第一自然, 是纯正的大地:上帝是景观师,土地是艺术家。第二自然,是人类耕种的成果,是真正后天形成的景观,不可避免的与农业有关:农民是耕作景观天才的创造者。第三自然是花园,大自然在其中成为创造的源泉。全球化和“城市的普及”将我们推向了第四自然,一种新形式、融合了生态概念和博物馆布景概念的大尺度秀美风景,在那里,当家做主的是科学家。 泰晤士河坝公园,是自Achille Duchesne时期一百多年以来,英国第一个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公园。它是由Groupe Signes和PateT aylor与ARUP ingeneurs共同设计完成的。极具现代感的规划包含对宽阔的港口的复兴和重建,与此同时还要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创造一个内容丰富,风景宜人的公共空间和美好的未来发展框架。下沉式线性植物园两边是种满植物的景墙。其尽头是一个天棚结构建筑物,在这里可以一览泰晤士河坝风景。公园内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景观区域:大片草坪和拥有微气候更私密的,带有景墙的植物园。此项目得到了诸多奖项。

吉尔克莱芒 出身于农学和园艺学的吉尔·克莱芒堪称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植物学家。他一反法国传统园林将植物仅仅看做是绿色实体或自然材料的建筑式设计理念,而是将自然作为园林的主体来看待,研究新型园林的形态。他认为:人们过去建造的那些花园实际上和建筑一样,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炫耀。 他的设计理念在旅途中逐渐积累,也逐渐成熟稳定,并且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来阐述他的学术观点,并不断扩展他的思维空间。每当他旅行回来,都带回要用综合和交流的方法产生的强烈思想感情。 是安德烈·雪铁龙汽车制造厂搬迁之后,在面积为45 hm2的工业弃地上兴建的城市新区中的公园,总面积约14hm2,与加维尔沿河路(quai de Javel)相接。在规划布局上,雪铁龙公园与巴黎原有的荣军院广场、战神广场和巴黎植物园的中心花园一样,都是处在与塞纳河相垂直的轴线上。雪铁龙公园面积有限,又呈现与众不同的"X"型,却因奇特的构图和丰富的园景而令人瞩目。

园林绿化设计与工程培训

园林绿化设计与工程培训15天课程 第1,2天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商、周、秦、汉)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第三节商、周 第四节秦 第五节西汉的皇家园林 第六节东汉的皇家园林 第七节汉代的私家园林 第八节小结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皇家园林 邺城洛阳建康综述 第三节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庄园、别墅 第四节寺观园林 第五节其他园林 第六节小结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公元589-960年)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长安、洛阳

第三节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第四节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文人园林的兴起 第五节寺观园林 第六节其他园林 第七节小结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公元960-1271年)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东京、临安 第三节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临安 第四节宋代的私家园林 中原江南文人园林的兴盛 第五节宋代的寺观园林 第六节宋代的其他园林 第七节辽、金园林 第八节小结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 (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大都、北京 第三节元、明的皇家园林 第四节清初的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 第五节江南的私家园林 第六节北京的私家园林 第七节文人园林、造园家、造园理论著作第八节寺观园林 第九节其他园林 第十节小结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第一节总说 第二节皇家园林 第三节大内御苑 西苑慈宁官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第四节行宫御苑 静宜园静明园南苑 第五节离宫御苑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及其表意的分析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及其表意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9T16:39:03.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林炳斌[导读] 摘要:铺装形式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园林的美观性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含有铺装形式的园林设计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铺装形式的发展、符号表达、文化表达三方面进行简要地阐述。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510655 摘要:铺装形式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园林的美观性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含有铺装形式的园林设计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铺装形式的发展、符号表达、文化表达三方面进行简要地阐述。 关键词:园林设计; 铺装形式; 符号; 文化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对于生活坏境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也被人愈加关心。每一种铺装形式展现一种艺术形式,虽然铺装类型有限,但铺装的图案多种多样,呈现不同的含义,彰显出不同的设计理念。 1.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的发展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是在古代就存在的,到现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古代的人们就开始重视房屋地铺。当时的材料缺乏,手工艺技术不过关,依然阻挡不住地铺的艺术魅力。当时地铺所造成的美感与修饰效果现在看来仍望尘莫及。国外的铺装在历史上大多以石材为主,结合环境搭配展现历史文化。国内的铺装形式大多就地取材,人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造就了一幅幅不朽的历史画卷。主要体现在宫殿寺庙等皇家场所,譬如,紫禁城中方砖大块,整齐对称,格局大气庄重,龙图腾的展现不仅体现皇家威仪还显示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在其他私家园林中,地铺风格不同,小巧中见精细,纹路流畅考究,结合文化元素,体现历史氛围。现代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是通过不同的材料在地面上进行组装拼接,在公园广场上等地点进行使用。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不仅可以作为路标,给出行的人们指引道路方向,还可以和整体园林环境结合,美化园林,增加人们舒适度,使人身心舒畅。园林道路上应用的铺装形式与周围的树木、房屋,河流相映衬,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相较于现代城市道路中的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带给人的快节奏、紧迫感,园林中的道路蜿蜒曲折,意境悠长,让人在浏览景色中放慢脚步,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更具有人文气息。 2.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的符号表达 园林设计中铺装是由多种符号表达而成的。这里的符号是指表达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像文字、语言、物品、形体等。文字是人们沟通交流的符号,语言是多样化的、较准确的符号形式,或通过人们赋予的形体符号表达出不一样的含义,物质变成符号是人们所赋予的不同的意义,譬如像学校的校徽。 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的符号表达多种多样,其中的数字几何纹路的符号,大气直观的展现图案样式,技术相较于其他来说简单一些,这种形式在古代曾被广泛应用。譬如拙政园的地铺图案,简单勾勒的线条,大多都是方形和圆形的,从方形上来看大气、舒服,圆形图案来看,俏皮有活力。天体纹祥符号也是古人曾经使用的一种园林设计中的铺装形式,天体一般指太阳和月亮,但都比较少见。运用动物符号也是常见的铺装形式,常见的动物有鹤、鹿,鱼。鹤外形魅力,气质优雅大方,在古代是视为祥瑞的动物之一。用鹤来做园林设计中铺装图案是来表达健康长寿的意思。鹿和福禄寿中禄同音,寓意财源滚滚。而鱼则表示年年有余,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子孙满堂、生活幸福。植物符号应用到园林设计的地铺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植物主要表达人的气质品德,像石榴,表意多子多孙,桂花,祥和富贵,植物间的种类搭配也是很有讲究的,桂花和桃组合在一起意味着长寿。在园林设计地铺中梅松竹较为常用,用来表达人的气节,健康长寿。还有寿字也经常被用到。不同的园林空间上的安排搭配,也具有不一样的含义,譬如我国的“一池三山”。物品的造型、大小也都有特殊的含义,著名的位于法国的雪铁龙公园,是当代园林中的佼佼者,它把古典园林风格和常用的符号有效结合。园林设计者还可以凭借所建园林的主要形态,进行创造融合到其中,赋予其不一样的含义,展现多种方式的艺术形式,它是表达出了园林设计人员的一种理念,它不受任何艺术所束缚,更加自由,所能表述的含义和范围更加宽泛,游人对其含义可进行多样化解读,没有具体框架限制。还有就是对常用的符号进行重新定义,调整模式架构,重新组合,像在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中颜色的搭配,色彩的有效利用可以引导人们的情绪,体现园林不同的意境氛围,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同的环境选择相适应大众所能接受的色彩,一般暖色表达温暖,幸福,冷色表达安静优雅利用其中的搭配和冲突达到铺装颜色的调节。 园林设计中铺装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园林的作用不光是保护城市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与大自然接触、放松的地方。无论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是怎样的,人们不管看重湾仔表现形式,还需要的是一种体验上的感受,所以就要求设计者在铺装内涵上加以表达,展现强烈的文化特征。园林铺装中的纹样形式和动植物的表达形式都可以展现历史的文化,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文化传承。园林拼铺的方式把现代艺术和古代结合起来,或者是不同人、物、景都可以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欣赏之余感受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了解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对物料,颜色等来设计地铺,展现不同的城市内涵。譬如某英雄纪念馆,一般以冷色调为主,对称的格局,方形图案,大尺寸的色调运用,展现大气肃穆的氛围,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充满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像在常州淹城中的孔子像前地面布局,地铺物料采用竹子,把论语的经典镌刻其上,使来往的游人身临其境,具有极大的文化教育意义。在园林铺装设计中,也充分展现城市文化的特点,展现地域魅力,对传统模式的设计进行创造,展现当地特点,新方法,新思路,把握地铺的内涵。 4.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铺装形式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也在发展着,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模式,结合现代城市的特点进行创新性架构,不仅丰富了人们文化内涵,还在艺术层面上都得到了发展。通过对园林设计中铺装形式多种方面的了解,全面的分析了其设计要素及其意境表达,使地铺方式在发展中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常富,李小马,韩东.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J].生态学报,2010,30(19): [2] 鲁敏,程正渭,王金江.城市公园的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齐河晏子公园景观规划概念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 [3] 李晓颖,马芸.城市公园主题的确立与表达——以河北省迁西县东山公园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4] 承钧,张丹.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J].中国园林,2010(010):

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1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史 1.1生成期——山庄附属园林 法国式风景园林的开端很难精确地定位到某一时期,与欧洲其他 国家的相像风景园林相似,罗马帝国影响奠定了法式风景园林的思想 基础。在罗马,风景园林最初是合组由蔬菜和果树组成的,在著名的 专著《De agricultura(农业志)》有相应的论述。公元1世纪时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典范大多是著名山庄城市规划附属园林,例如大 奥密花园、庞培花园、帕布利花园、赫库兰尼姆花园。 1.2转折期——私人及小礼拜堂园林 风景园林实践在法国被表示是自然美与人类理性原则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诸如层次感、几何形态、比例尺度等价值观 自然而然地在景观设计的手法中得到体现,这些原则也是法国风景园 林的重要特征。宗教信仰也是价值观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人中才完全相信自然中神灵的存在。这种价值观使得现在仍重要 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罗马拥有大量的绿地空间、私人公园和城市广场。宗教活动对于法国早期风景园林活动设计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公元4 世纪到5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统治终结,由修道士们修建,作为修道 院中心的转变成园林成为了中世纪园林的代表。这些园林被高高的密 林隔绝和建筑物隔绝,通过精心设计,严格遵循着秩序、几何技术形 态和组织方式,沿袭了罗马时代的设计艺术风格。广场通常被用来分 隔成不同区域,在园林的中心放置一棵树,一片水塘或一口井,这样 的设计传统且简单,同时也改变了原始木本植物种植的介面功能,将 园林景观变成了一个只不过冥思或者说、救赎和净化灵性的场所。丽 舍丛林是其中一个野地典型的法国案例,并始终留存着原貌。 1.3成熟期——文艺复兴庭院及城堡花园

法国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旗手 吉尔·克莱芒及其作品

法国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旗手吉尔·克莱芒及其作品 朱建宁李学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显著。在全球化的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大潮影响之下,以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日益深入人心,风景园林建设事业,也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由于大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风景园林设计师,已成为可以名利双收的"明星",并逐渐遭到他人的觊觎。在本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都纷纷涌入这一行业。然而,在普遍的"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和"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大量的作品以矫揉造作或简单抄袭、东拼西凑并粗制滥造的面目出现,造成我国的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百花齐放却良莠不齐、兴旺发展却鱼龙混杂的局面。 事实上,风景园林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边缘学科和影响因子众多、成长周期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求掌握全面的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片面的认识观点只能加剧行业的复杂性与混乱程度,终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桎梏。 面对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各行各业、境内境外设计人员的涌入与竞争,各国的风景园林师都在思考着如何确立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当今的法国风景园林师而言,在行业名称上,他们不再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先辈们那样,努力给自己贴上" × × 建筑师"或" × × 规划师"的标签,借此来赢得自身的社会地位。反而拾起了园丁这个古老而一度遭到唾弃的名称,甚至以农民自居。表现出来的是:他们一方面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乡村景观、农业荒地及农民生存等棘手问题;另一方面是更加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尤其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甚至是外来植物的进一步引种驯化。其实质是探讨在当前倡导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应如何体现生态理念和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最重要景观要素之一,在法国风景园林师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他们十分重视并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习性以及植物景观的脆弱性。为了营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他们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加以培育驯化和充分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并在设计项目开始实施前两、三年,就同苗木商签订苗木培育合同。建筑师通常将植物材料看做是一种绿色实体或静物,为了区别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方法,风景园林师利用对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和小气候条件的深刻了解,将植物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在风景园林行业兴旺发展并遭到大量规划师、建筑师觊觎的当今,为其完全进入这一行业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在当今法国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的转变过程中,吉尔·克莱芒的影响作用不容低估。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建成开放之后,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丰富的植物景观得到了巴黎市民和参观者的广泛认可。在其前后的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语言的深刻了解和娴熟的植物群落配置技巧,在全球性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之下,逐步确立了克莱芒在国际风景园林设计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吉尔·克莱芒1943年出生于法国克勒滋省阿让东市(Argenton-sur Creuse)。早年学习园艺,1967年毕业于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园艺学院。后进入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学习,并于1969年获法国国家风景园林师文凭。1968年发生的法国文化大革命,对这一代设计师的影响极其深远,唤起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传统习惯势力的挑战。1976年,克莱芒在巴黎以爵床科老鼠簕属(Acanthus)为名创建园林设计事务所(Atelier d'Acanthe),表明他对植物造景、尤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造景的兴趣。同时,从他在凡尔赛建筑学院和风景园林学院的教学中,可以反映出克莱芒对生物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工程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国外植物造景研究概述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划时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己达13.6%,而1925年时这个数字己上升到了21%。城市的快速发展繁荣了经济,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同时期,生物学、博物学等科学迅速掘起,大机器生产对传统手工业和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双重催生下,19世纪初开始出现了包括植物造景在内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方法,导致了传统植物造景的部分变革。 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1843~1932)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安德森·杰克逊·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 1815~1850)是美国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者和植物学家。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即是雷普顿和劳顿风格的模仿者,又是美国景观风格的提倡者。1841年出版了其重要的学术著作《景观园林理论与实践》。对雷普顿的三项基本设计原则进行了新的阐述,他认为统一是建立设计的主导理念,多样是通过装饰和复杂激发的兴趣,协调是从属于整体布局需要的。1854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地。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植物造景在形式上有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如英国园林设计师鲁滨逊(William Robinson 1838~1935)主张简化烦琐的维多利亚花园,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任其自然生长。尽管因为社会的发展未到一定阶段或由于植物景观在当时还主要被看成是一种园艺或生态环境,这种变革在当时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他们的努力为其后园林形式上的革新作了必要的准备。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iley)说:“恰当的植物造景能产生美感。例如:怎样选择植物材料的比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都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考虑的。”风景园林师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

法国城市建设的六种态度

坦诚写意突破理性尊重大国——法国城市建设的六种态度 ?作者:路露来源:徒步阅读世界景观与设计浏览:189 ?摘要:法国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被视为典范。本文以巴黎、里尔参观考察所得为基础,通过探讨法国城市建设的态度解析其城市建设的成功。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successes in French c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 xplains these successes by discussing the attitude towards to city construction,base d on th e information getted from the traveling in Paris and Lille. 关键词:法国、巴黎、里尔、城市建设、态度 Key words: France,Paris,Lille,City Construction,Attitude “一路行来,最健全的城市还是巴黎。”(余秋雨) 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巴黎,准备遭遇一场经典与繁华的洗礼。谁曾想,巴黎给我的却是最平实的关于城市的解读——“健全”。 蜕去“文化之都”、“艺术殿堂”的外衣,巴黎的“健全”之处在于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在于生活与工作的兼得,在于经济与文化的贴合。 然而,这“健全”的基座,才是需要我们思考和探讨的内容。 因此,本文不谈“健全”本身,而是尝试理解城市建设的态度。即凌驾在物质世界之上的心理与精神的部分。 好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态度早已融入法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从卢浮宫出发,初识这些态度,再在城市的别处重遇。 1 坦诚 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前人头攒动,而我们却长久地驻足于那座举世闻名的玻璃金字塔(图1)。 因为贝聿铭,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在异国他乡也感到自豪。

拉_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_王向荣

图1拉·维莱特公园的点、线、面三层要素 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 王向荣 林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100083) 【提 要】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是八十年代后巴黎新建的一系列园林中的代表,也是在欧 洲有影响的现代园林,其设计思想、设计手法及对待传统的态度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休闲公园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TU986.617 七十年代以来,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 思想兴起的同时,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各种各样活动的休闲公园在欧洲大量出现。结合巴黎市的改建,巴黎建造了一系列现代园林,最著名的有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雪铁龙公园(Parc Ar d r e -Citroen )和正在建设中的贝尔西(Berc y )公园。这三个园林也是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在巴黎市建造的最大的园林。由于贝尔西公园还没有完全建成,这里只介绍拉·维莱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 从拉·维莱特公园建成至今,国内专业刊物上介绍它的文章屡有出现,但由于写文章的多为建筑师,他们的兴趣大多在于晦涩的解构主义理论,文章中所附的图片也多为红色的机器般的构筑物和蓝色的长廊,因此给读者的印象是:拉·维莱特公园就是由这两者所构成的,这就是公园的全部。所以,许多园林工作者对这个著名园林颇不以为然:这些东西或许还称得上是建筑,但又怎么称得上是园林呢?然而,在参观了这个公园后,我们的疑问和误解彻底消失了。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东北角,20多年前这里还是巴黎的中央菜场、屠宰场、家畜及杂货市场。当时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Canal de l ′ Ourcq )运来。1974年这处百年历史的市场被迁走后,德斯坦总统建议把拉·维莱特建成一座公园,后来密特朗总统又把其列入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并要求把拉·维莱特建成一个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的并且有深刻思想含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工程技术、科学文化与艺术等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公园还要成为世界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1982年举办了公园的设计竞赛,评委会主任由著名的巴西风景园林师马尔克斯(Burle Marx )担任。在41个国家递交的471件作品中,选出了9个一等奖,后经过第二轮的评选,建筑师屈米(Bernard T schumi )的方案中奖。 约55公顷的拉·维莱特公园环境十分复杂,东 西向的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有十九世纪60年代建造的中央市场大厅,这座241米长、86米宽的金属框架建筑在市场迁走以后改成了展览馆及音乐厅。大厅南侧是著名建筑师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 p arc )设计的音乐城。公园北部是国家科学技术与工业展览馆。 公园主要在三个方向与城市相连:西边是斯大林格勒广场,以运河风光与闲情逸致为特色;南边以艺术气氛为题;北面展示科技和未来的景象。 屈米通过一系列手法,把园内外的复杂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满足了各种功能的需要。他的设计非常严谨,方案由点、线、面三层基本要素构成(图1)。屈米首先把基址按120×120米画了一个严谨的 方格网,在方格网内约40个交汇点上各设置了一个 耀眼的红色建筑 (彩图一),屈米把它们称为“Folie ”,它们构成园中“点”的要素。每一Folie 的形状都是在长宽高各为10米的立方体中变化。Folie 的设置不受已有的或规划中的建筑位置的限置,所以有的Folie 设在一栋建筑的室内,有的由于其它建筑所占去的面积而只能设置半个,有的又正好成为一栋建筑的入口(彩图二)。可以说方格网和Folie 体现了传统的法国巴洛克园林的逻辑与秩序。 有些Folie 仅仅做为“点”的要素出现,它们没有使用功能。而有些Folie 做为问询、展览室、小卖饮食、咖啡馆、音像厅、钟塔、图书室、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这些使用功能也可随游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很多Folie 的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城市公园通常被作为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并旨在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笔者考察参观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后,发觉公园也并非只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国的旅行者也喜欢到这里来休憩、感受城市特色,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不同的民风。有特别魅力、特别知名的城市公园尤其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无论是对园林景观有独到眼光的专业人士还是观光度假的游客都几乎无不来者。它的建造形式、景观早已被国人熟知,笔者在这里谈的是它不为人熟知的另一方面:为旅游者的考虑。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仅是一个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城市的客厅,城市居民用以展示自已特色、招待客人的场所。 公园的建造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的方案中奖了。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的南北都有站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度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坐到车,也确实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了。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奔放,具体

法国现代园林设计要素与艺术风格简析_郑华

法国现代园林设计要素与艺术风格简析 郑 华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南京 210095) 摘要 对20世纪后期法国园林的杰出代表巴黎雪铁龙公园、拉·维莱特公园以及贝尔西公园进行介绍,从点、线、面层次上分析其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简析了其艺术与文化风格,以了解法国现代园林设计的不同特点,并总结法国现代园林中优秀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巴黎雪铁龙公园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巴黎贝尔西公园 法国园林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427(2010)02-0087-06 T h e R e f l e c t i o n a n dR e v e l a t i o nf r o m t h e F r e n c hL a n d s c a p e i nL a t e20t hC e n t u r y Z h e n g H u a (C o l l e g e o f H o r t i c u l t u r e,N a n j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j i n g,210095) A b s t r a c t B y i n t r o d u c i n g a n d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o u t s t a n d i n g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o f F r e n c h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n t h e l a t e20t h c e n t u r y:P a r c A n d r e- C i t r o n e,P a r c d e l a V i l l e t t e a n d P a r c d e B e r c y,t h e p a p e r t r i e s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a n d s u m m a r i z e t h e e x c e l l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m e t h o d s o f F r e n c h m o d e r n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t r o u-b l e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h i n e s e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t h e p a p e r w i s h e s t o f i n d t a r g e t-o r i e n t e d w a y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t o 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f r o m F r e n c h s u c c e s s f u l m o d e r n l a n d s c a p e. K e y w o r d s P a r c A n d r e-C i t r o n e,P a r c d e l a V i l l e t t e,P a r c d e B e r c y,F r e n c h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s i g n e l e m e n t s 20世纪后期,巴黎政府在改善城市环境及保护自然生态思想的指引下,建立了大批的公园。其中最著名的有雪铁龙公园(P a r c A n d r e-C i t r o n e)、拉·维莱特公园(P a r c d e l a V i l l e t t e)、和贝尔西(B e r c y)公园。这些公园不仅在形态结构上各具特色,更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市民提供了多种的休闲活动场所,使法国园林在20世纪塑造了新的辉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许多成功园林用现代的表现手法体现传统园林的特点,用最新的设计语言诠释复杂地块的设计,用保留和更新的方法体现场地独有的场所精神。文章在分析其设计要素的基础上,简析了其艺术与文化风格,以了解法国现代园林设计的不同特点。 1 勒·诺特尔式的光芒———巴黎雪铁龙公园 巴黎雪铁龙公园是法国现代园林中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公园是融合1985年国际竞赛的两个一等奖方案综合建造的。公园明显借鉴了法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将传统要素用现代的手法重新组合展现,显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 1.1 特点 雪铁龙公园在形态结构上极为出色。雪铁龙公园用20世纪的设计语言诠释法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将古典的设计要素、形态结构用当代的材料与方式重新表达,对于想要表达古典设计风格的公园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