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1)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1)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1)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11)

高考总复习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考点梳理】

考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实例分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辨析

要点诠释: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考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概念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相同点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离,都能导电,与溶解度无关

不同点

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

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用“==”电离方程式用“”

溶液中溶质

微粒

只有水合离子水合离子,弱电解质分子

实例

强酸:HCl、HNO3、H2SO4 HBr、HI、

HClO4等

强碱:KOH、NaOH、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BaSO4、AgCl、CaCO3)

弱酸:HF、HClO、H2S、H2SO3、H3PO4、

H2CO3、H2Si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Al(OH)3等不溶性碱

水:H2O

要点诠释:

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NaOH溶液强,但NH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

CH3COOH CH3COO- + H+;NH3·H2O NH4+ +OH- ;H2O H++ OH-

(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32―

(5)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3.酸、碱、盐的定义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KOH = K+ + OH-

(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NH4NO3 = NH4+ + NO3- MgCl2 = Mg2+ + 2Cl- Fe2(SO4)3 = 2Fe3+ + 3SO42-

考点三、离子反应

1.定义: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像

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

2.本质: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如Al(OH)3、BaSO4、Ag2SO4、CaSO4、Ca(OH)2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③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Zn与硫酸铜溶液:Zn2++Cu== Zn +Cu2+

考点四、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以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为例):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改”(或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

CaCO3+2H++2Cl―==Ca2++2Cl―+CO2↑+H2O

注意:(1)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必须写成阴、阳离子的形式。难溶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单质则必须保留化学式。

(2)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①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固体形式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②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

(3)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形式。如在水溶液中HCO3―写成H++CO32―是不对的。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CaCO3+2H+==Ca2++CO2↑+2H2O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只表示某一个具体反应,而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某一类反应,并且它只写参与反应的离子,更能体现反应本质。例如: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在溶液中的反应,如Na2CO3和盐酸的反应。

考点五、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一个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关键要看它能否反映溶液中离子反应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是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如铁与稀盐酸反应就不能写成:2Fe+6H+ = 2Fe3++3H2↑,而应写成:Fe + 2H+ = Fe2+ + H2↑。

(2)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式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否相等。如铝与稀盐酸的反应不能写成:Al+3H+ = Al3++H2↑,而应写成:2Al + 6H+ = 2Al3+ + 3H2↑。

(3)电荷是否守恒

如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的反应不能写成:Ag++Cu==Cu2++Ag,应写成:2Ag++Cu==Cu2++2Ag。

(4)电解质拆分要正确:

如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 = H2O+CO2↑,因为碳酸钡难溶于水要保留它的化学式,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成:BaCO3+2H+ = Ba2++H2O+CO2↑。

(5)要注意阴阳离子配比:

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错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组成。应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6)注意反应中的“量”

有些反应,反应物的相对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离子方程式也就不同。

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

若NaOH溶液过量,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若Ca(HCO3)2溶液过量,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

考点六、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能大量共存

1、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 = 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NH3等)。

CaCO3+2HCl = 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包括水、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O)等)]。

NaOH+HCl = NaCl+H2O

CH3COONa + HCl = CH3COOH + NaCl

【高清课堂:离子反应】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

下图中相应氧化性离子可以把下面对应还原性离子氧化

说明:

I、NO3—、SO32—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表现氧化性

II、酸性环境可加大MnO4—、ClO—的氧化性

2、注意限定条件:

①若限定溶液的颜色为无色溶液,则MnO4-(紫色)、Fe3+(黄色)、Cu2+(蓝色)、Fe2+(浅绿色)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应首先将这四种离子排除。

②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32―、SO32―、S2―、CH3COO―、Cl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③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Cu2+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④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典型例题】

类型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例1、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⑤CH3COOH、⑥NH3·H2O、⑦CO2、⑧乙醇、⑨水,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思路点拨】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前提首先应该是化合物。

【答案】②③⑤⑥⑨;⑦⑧;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记忆与理解,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首先判断是否是化合物,然后判断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是化合物的有②③⑤⑥⑦⑧⑨,而 NaCl溶液是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总结升华】只要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任一条件导电,就是电解质,比如某些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但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就是电解质;水溶液中、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才是非电解质。

举一反三:

【变式1】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

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

其中_________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能导电。

【答案】③⑧⑨;④⑥;①②⑦

【变式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

B.酸碱盐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熔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BD

【变式3】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是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答案】A

【变式4】下列各选项中,各类物质依次表示为X、Y、Z ,其中与下图三个圆所示的从属关系不相符的是:

A、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

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C、非电解质、电解质、混合物

D、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答案】C

类型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例2、下列物质中:(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3)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4)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5)能导电的是________。

A.NaOH溶液B.Cu C.冰醋酸D.氢硫酸E.蔗糖溶液F.BaSO4

G.氨水H.CuSO4晶体I.熔化的KOH J.无水乙醇

【思路点拨】根据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判断。

【答案】(1)C、F、H、I (2)J (3)F、H、I (4)C (5)A、B、D、G、I

【解析】注意:氢硫酸是H2S的水溶液,属混合物,故氢硫酸不是电解质,更不是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中的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导电,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能导电。【总结升华】

(1)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应先将这些物质排除。

(2)冰醋酸是纯醋酸,而氢硫酸是H2S的水溶液。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①NaOH②NH3·H2O③AgCl④醋酸⑤NaHCO3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⑤

【答案】D

【变式2】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Fe NaCl CaCO3HNO3

弱电解质CH3COOH NH3H3PO4Fe(OH)3

非电解质C12H22O11(蔗糖)BaSO4C2H5OH H2O 【答案】C

类型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 CO32H++ CO32―B.NaHCO3Na++H++ CO32―

C.NaHSO4==Na++H++SO42―D.HClO==H++ClO―

【思路点拨】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答案】C

【解析】A、B项应分步写出,D项为“”。

【总结升华】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OOH CH3COO-+H+

B.CaCO3Ca2++CO 2

3

C.NaCl====Na+Cl-

D.HCl H++Cl-

【答案】AC

【解析】电离方程式中只有强电解质才完全电离,用“====”,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用“”。CH3COOH 是弱电解质,CaCO3、NaCl、HCl是强电解质。

【变式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BaSO4==Ba2++SO42-

B、H2SO4==2H++ SO42-

C、KClO3==K++Cl-+3O2-

D、Ca(OH)2==Ca2++2OH-

【答案】C

【变式3】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Na2SO4(2)Fe(OH)3(3)H2SO4(4)CH3COONH4

【答案】

⑴Na2SO4=2Na++SO42-

⑵Fe(OH)3Fe3++3OH-

⑶H2SO4=2H++ SO42-

⑷CH3COONH4=CH3COO-+NH4+

【变式4】下列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3-B.NaHSO4==Na++H++SO42-

C.MgCl2==Mg++Cl2-D.Ba(OH)2==Ba2++2OH-

【答案】AC

【解析】HCO3-为弱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发生电离,不能拆成H+与CO32-,应写为NaHCO3== Na++HCO3-,A错。NaHSO4中的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成H+与SO42-,B正确。MgCl2电离应写为MgCl2 ==Mg2++2Cl-,C错。Ba(OH)2是强碱,D正确。

【总结升华】NaHSO4在受热熔化时只能电离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无H+生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 +HSO4-。

类型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大理石跟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②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③把金属铁放入稀硝酸中:Fe+2H+=Fe2++H2↑

④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

⑤碳酸钙跟盐酸反应:CaCO3+2HCl=Ca2++2Cl-+H2O+CO2↑

⑥氢氧化钡溶液跟硫酸反应;Ba2++SO42-+OH-+H+=H2O+BaSO4↓

【思路点拨】关键检查拆与不拆。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不能拆;②中是同时发生了两个离子反应:Cu2++SO42-+Ba2++2OH-=Cu(OH)2↓+BaSO4↓;③中铁放入稀硝酸中生成Fe3+和NO气体;④中不满足电荷守恒;⑤中盐酸没有拆,⑥中不能将其中的中和反应局部约分,应为:Ba2++SO42-+2OH-+2H+=2H2O+BaSO4↓。【总结升华】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是“五查”“三看”。“五查”:一查化学式是否需改写或改写是否正确;二查“==”或“”使用是否恰当;三查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四查电子得失是否相等(对氧化还原反应);五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三看”:一看反应环境,到底是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二看

物质的溶解性;三看反应的可能性,即反应是否能发生,或者反应过程中的过量与不足的讨论。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3Cu2+===2Fe3++3Cu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碳酸钙难溶于水,应用化学式表示;C项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相等;D项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Fe2+。

【变式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 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Ba2++2OH-+Cu2++SO42-==BaSO4↓+Cu(OH)2↓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Ag++Cu==Cu2++Ag↓

D.石灰石溶于硝酸: CO32- + 2H+ = H2O + CO2↑

【答案】B

【变式3】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g2++2OH-===Mg(OH)2↓

MgSO4+Ba(OH)2===Mg(OH)2↓+BaSO4↓

B.Fe+Cu2+===Fe2++Cu

Fe+Cu(OH)2===Fe(OH)2+Cu

C.Ag++Cl-===AgCl↓

AgNO3+HCl===AgCl↓+HNO3

D.CO2+2OH-===CO32-+H2O

CO2+Ca(OH)2===CaCO3↓+H2O

【答案】C

【解析】A项离子方程式中的生成物只有一种Mg(OH)2沉淀,而改写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Mg(OH)2、BaSO4两种沉淀,故错误;B项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Fe与含Cu2+的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Fe2+的化合物,而化学方程式中却出现了不溶于水的Cu(OH)2与Fe(OH)2,事实上,Fe是不能与Cu(OH)2发生置换反应的,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离子方程式表示CO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盐,而化学方程式中所出现的碳酸盐却是难溶于水的CaCO3,与要求不符,故错误。

【变式4】能正确解释下列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2CH3COOH + CaCO3═ Ca2+ + 2CH3COO- + CO2↑+ H2O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

C.用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铜:Fe3++ Cu=Fe2++ Cu2+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HCO3- + Ca2+ + OH-= CaCO3↓+ H2O

【答案】A

【解析】B项,小苏打为NaHCO3,离子方程式应为:HCO3-+H+=CO2↑+H2O;C项,电荷不守恒,应为:2Fe3++ Cu=2Fe2++ Cu2+;D项,注意石灰水少量,应为:2HCO3-+ Ca2+ +2 OH-= CaCO3↓+2 H2O+ CO32―

【总结升华】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某些化学实验现象或化学原理是近几年新出现的题型。

类型五、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例5、向Ca(HCO3)2溶液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思路点拨】酸式盐和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时一般规律为“先中和后成盐”,即先考虑弱酸酸式酸根(如HCO3-)与OH-的中和反应(生成H2O和CO32-),再考虑溶液中的阳离子(如Ca2+)与游离出来的弱酸根离子(如CO32-)间的反应。

【答案】Ca2++2HCO3-+2OH-==2H2O+CaCO3↓+CO32-

【解析】将溶液中Ca(HCO3)2定为1,即为1 mol Ca2+和2 mol HCO3-。中和2 mol HCO3-需2 mol OH-,生成2 mol H2O和2 mol CO32-,溶液中有1 mol Ca2+会与1 mol 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所以溶液中还剩1 mol CO32-。

【总结升华】此类问题一般是设少量的一方为“1”入手分析。

举一反三:

【变式1】向Ca(HCO3)2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Ca2++HCO3-+OH-==H2O+CaCO3↓

【变式2】向Ca(OH)2溶液中滴入足量Na HCO3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Ca2++2OH-+2HCO3-==2H2O+CaCO3↓+CO32-

【变式3】向C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Na HCO3溶液,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答案】Ca2++OH-+HCO3-==H2O+CaCO3↓

【变式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2-+CO2+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H3·H2O溶液反应:H++OH-===H2O

【答案】BD

【解析】B项,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D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类型六、有关“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考查

例6、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K+、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思路点拨】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碱性溶液且溶液为无色透明。

【答案】B

【解析】首先排除水溶液中带有颜色的离子,A项中有MnO4-,D项中有Fe3+首先排除;C项中的H+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总结升华】在给定条件下相互之间不反应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

举一反三:

【变式1】某同学欲配制含有大量下列各离子的溶液,其中能实现的是

A、K+、H+、SO42-、OH-

B、Na+、Ca2+、CO32-、NO3-

C、Na+、H+、Cl-、CO32-

D、Na+、Cu2+、Cl-、SO42-

【答案】D

【变式2】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 、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D.Fe3+、K+、SO42-、Cl-

【答案】C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2018-2019学年度 第一学期中段试高二化学文科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N 14O16 Na23Cl 35.5Fe 56把所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西气”指的是() A.石油气 B.天然气 C.水煤气 D.煤气2.18 g水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0.1 mol D.6.02×1023mol 3.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 ) A.O和O B.CO和CO 2 3 2 C.H O和H O D.24Mg和26Mg 2 2 2 12 12 4.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有纯净物,又有混合物的是( ) A.硫酸、盐酸B.烧碱、纯碱 C.氨水、氯水D.明矾、胆矾 5.如右图图标所警示的是( )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红可用作红色涂料 B.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大的金属元素 D.氧化铝能与酸和强碱反应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Cl B.S C.Na D.Mg 8.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磷的原子结构的是( B ) 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Na S B.NaCl C.Na O D.BaCl 2 2 2 10.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2 A.CO 2B.SO 2 C.NH D.H 3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试卷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氯化钾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乙烷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O2 B.CO2 C.NH3 D.SO2 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B.Fe3+ C.SO42- D.Mg2+ 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燃烧是放热反应 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 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 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 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 Na+ OH- B.Na+ NO3- Cl- C.K+ H+ HCO3- D.Ca2+ SO42- CO32- 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 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供参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混合物:含多种物质,不可用化学式来表示 纯净物:仅含有一种物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氧(氧化剂)--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还原剂)--失(失电子)-- 升(化合价升高)--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表示方法: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 ==== Br 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23 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NA 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mol-1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V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nB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V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⑤. 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如:KCl和KNO3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溴水 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 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一帖、二低、三靠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馏①液体体积②加热方式③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④冷却的水流方向⑤防液体暴沸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萃取萃取剂: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要易于挥发。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主要步骤:⑴计算⑵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转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摇⑺定容⑻摇匀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线而无刻度。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7 阿伏加德罗定律(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最完整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20210101204422)(精华版)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 4 )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 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 170℃)(2)、蒸馏( 3 )、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4)(制硝基苯(5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 、FeSO4 、KI 、HCl、H2O2、HI 、H2S、H2 SO3 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 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 、FeSO4、H2S、H2SO3 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 4 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就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与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 ?mol-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 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与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就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学习笔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目录 【一、物质的分类】 (2) 【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2) 【三、电解质】 (2) 【四、离子反应】 (2) 【五、氧化还原反应】 (3) 【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七、元素周期律】 (4) 【八、化学键】 (4) 【九、化学反应与能量】 (4) 【十、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5) 【十一、常见的无机物】 (5) 【十二、有机部分】 (6) 【十三、干馏、气化、分馏】 (7)

必修一、二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酸 物质 碱 化合物 盐 纯净物 氧化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1.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mol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 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约为6.02×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单位:g/mol ;以g/mol 为单位 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n= 。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 ()()(aq V B n B C 。 【三、电解质】 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酸、碱、盐定义: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 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气体,沉淀(难溶)或水(难电离)。 3.离子共存问题: ①有难溶物生成。如Ba 2+与SO 42-、CO 32—大量共存;Ag +与Cl -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气体生成。如CO 32-、HCO 3-、SO 32-、等离子与H +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难电离物质生成。如NH 4+与OH -不能大量共存;OH -、CH 3COO -、ClO -与H +不能大量共存。 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 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M m A N N m V 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