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使

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而且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都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2、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简单机械

杠杆

省力杠杆

羊角锤、剪刀、开瓶器、切刀、核桃夹、撬棍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夹子、钓鱼杆

轮轴

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斜面

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

滑轮

定滑轮

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

动滑轮

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

滑轮组

起重机、升降衣架

最新教科版( 2021 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 1 课. 放大镜 1. 放大镜的功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放大镜的结构特点: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3. 放大倍数越高的放大镜,越能看见更细微之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倍数越高的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 4.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6. 比较放大镜的镜片与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的不同: 第 2 课. 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

晰度。 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4.在 17 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 200 万倍。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6.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后的放大倍数要大于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也会发生改变。 7.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和反光镜等。 8.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组合的方式应该是镜片平行;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这个位置能观察到清晰而放大的图像。 9.实验室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显微镜顶部的凸透镜是人眼直接观察的透镜,故称其为“目镜”;而位于镜筒下方的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则称其为“物镜”。“调节旋钮”是调节镜筒上下位置的旋钮,“载物台”是承载被观察物体的操作台,“反光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复习 姓名: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在工作时,我们使用的能够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称为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等机械构造简单,也被称为简单机械。 像撬棍这种简单机械被称为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称为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称为阻力点,支撑杠杆并使其转动的位置称为支点。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需要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被称为轮轴。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被称为动滑轮。 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形成了滑轮组。 像汽车车厢上搭的木板一样的简单机械被称为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需的力就越大。螺钉的螺纹越密,旋入时就越省力。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使自行车运动。 以下是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斜面 省力杠杆 不省力也不费力

费力杠杆 以下是各类型滑轮: 滑轮类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应用机械的类型杠杆轮轴杠杆 应用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跷跷板、天平 应用机械的位置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水龙头、门 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辘轳 以下是一些举例: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订书机、羊角锤、老虎钳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车把手刹车大齿轮和小齿轮车铃的按钮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使

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而且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都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2、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简单机械 举 例 杠杆 省力杠杆 羊角锤、剪刀、开瓶器、切刀、核桃夹、撬棍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放大镜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自制放大镜:用装满水且透明的水杯或用水滴。 1.2.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而把两个凸透镜平行放置组合起来,就能够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3.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约200万倍。 4.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 用肉眼观察物体,图像最小,视野最大。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图像最大,视野最小。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无论是图像的大小和视野都处在两者之间。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 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 的中央; (4)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5)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图像出现在视野 里为止。 (6)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图像移动方向正 好相反。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3.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用放大镜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一样。 蝴蝶的触角(棒状)蚕蛾的触角(羽状)蝗虫的触角(丝状)天牛的触角(鞭状) 5.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 的内侧;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受蝴蝶启发,设计出了 百叶窗样式的仪器。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 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 1.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 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龙卷风的动能表现: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 撞击保龄球的动能表现:球瓶被撞倒。 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掀翻船只,拍打碓石、卷走岸边物体。 3.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跳板运动员的势能表现:运动员弹起后会向下坠落,同时跳板恢复原状。 橡皮筋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弹簧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外的推力,松手后弹簧恢复原状。 弓的势能表现:手受到向内的拉力,松开持箭的手后箭射出去,同时弓恢复原状。 4.动能、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5.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 6.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7.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8.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 9.核能是原子核在聚变或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太阳等恒星发出的光是由原子核聚变产生的,核电站发电所用到的热能是由原子核裂变产生的。 10.牛顿摆和飞旋的扣子是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 11.搓一搓手动能转换成热能和声能,手握瓶子,硬币跳起是热能转换成动能。 12.发电机是动能转换成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换成动能。 13.锥形瓶中放小苏打和白醋,瓶塞跳起是化学能转换成动能。 14.电烤箱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总结 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与度量 - 温度是物体热量多少的度量,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 -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标准确定的,符号为℃。 - 华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的度量方式确定的,符号为℉。 - 开氏度是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零点的温度刻度,符号为K。 热传递方式 - 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传热。 - 导热:物体内部的热量由热量传导。 - 辐射:热量通过空气传递,如太阳辐射热。

热传递与物体温度变化 - 热传递会使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当热量传递给物体时,物体的温度上升;当物体失去热量时,物体的温度下降。 -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表现,温度高表示分子运动快,温度低表示分子运动慢。 物体的膨胀与收缩 - 物体受热后,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物体膨胀。物体受冷后,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减弱,物体收缩。 - 物体的膨胀与收缩会引起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 物质的三态 固态 - 物质的分子在固定位置上振动,形成固态。 - 固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固定。

液态 - 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但仍然保持一定的接触。 - 液体的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 气态 - 物质的分子运动非常剧烈,相互之间没有接触。 - 气体的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长时间的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中暑和脱水,甚至危及生命。 -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容易导致冻伤和低体温症。 总结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热与温度,热传递方式,热传递与物体温度变化,物体的膨胀与收缩,以及物质的三态。我们了解了温度的概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世界 一、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1.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本质。 2. 科学的方法有哪些? -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推理等环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最终总结出规律或者原理。 二、科学观察的基本技能 1. 什么是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而运用感官器官和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进行有目的的感性认识的过程。 2. 科学观察中需要注意什么? -科学观察需要注意客观性、系统性、满意性和准确性。观察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主观偏见,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 3. 如何进行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要根据观察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场所,学会使用科 学仪器,灵活使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达到准确观察的目的。 三、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1. 什么是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验证假设和验证规律的过程。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考察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2.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科学实验需要具备严密的实验设计、准确的数据记录、有力的实验 展示和实验结论等,需保证实验能够被他人重复和验证。 3. 如何设计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设计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考虑实验的目的和问题,设计 合理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以获得准确和可靠 的实验结果。 结语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认识,学会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和科学素质。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同学 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机械是能使咱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二、像撬棍如此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3、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使劲的位置叫使劲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杠杆能够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使劲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像水龙头如此,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路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六、在轮轴的轮上使劲能够省力。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能够随着重物一路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路利用,就组成了滑轮组。 八、利用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可是不能省力;利

用动滑轮能够省力,可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势,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而且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九、像搭在汽车车箱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都能够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一、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二、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份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制作杆秤:第一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式,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简单机械 举 例 杠杆 省力杠杆 羊角锤、剪子、开瓶器、切刀、核桃夹、撬棍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必背重点梳理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 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 1.许多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如(酵母菌),还有一些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机械指的是利用理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常用的工具有:剪刀、羊角锤、镊子、剥线钳、螺丝刀、开瓶器、小刀等。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支撑杠杆,使杠杆能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给一个杠杆,必须会在图示上标注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省力杠杆的例子:偏口钳、园林剪、切刀、订书器、剪刀、剥线钳等 4、费力杠杆的例子:筷子、镊子 不省力不费力(等臂杠杆):天平 小杆秤中,提绳相当于支点,秤盘相当于阻力点,秤砣相当于用力点 5、公式: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F1 * L1 = F2 * L2 根据公式,会挂钩码,使某杠杆保持平衡。 6、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的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例子: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等。 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轮带动轴时,省力费距离;轴带动轮时,费力省距离。 7、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它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8、力的大小用测力计这种工具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斜面的例子: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等。 10、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 点总结 本文档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的完整版。第一单元: 探索的旅程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探索是科学家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 科学家进行探索时需要有科学问题和科学思维。 - 科学问题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 -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等步骤。 第二单元: 物质与能源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和能源的相关知识。 -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 物质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改变其性质。- 能源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 能源可以分为自然能源和人工能源。 - 常见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能源等。第三单元: 身边的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力的相关知识。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 - 常见的力有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等。 - 不同的力可以对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 -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四单元: 生物与环境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和环境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 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相互作用。 - 生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物种的生存。 -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第五单元: 看不见的光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光的相关知识。 -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直线传播和可被反射、折射等特点。 - 白光可以通过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 反射是光遇到物体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 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第六单元: 数与计算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字与计算的相关知识。 - 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重点:第一单元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重点:第 一单元 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迹象。让我们一起了解各种各样的生物。第一课:小草和大树。 1、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 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2、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3、我们可以通过解剖植物的方法了解其内部构造。 4、植物都有根、茎、叶,还有花、果实和种子。 5、小草的相同特点:茎很软,容易切开,一年或两年生,植株矮,寿命短。大树的相同特点:茎很硬,不容易切开,多年生,植株大,寿命长。 6、人们通常根据植物在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将它们分 成不同的类别。 7、根据茎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两类:草木植物和木本 植物。

8、具有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9、草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木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10、特殊的木本植物:月季、牡丹、玫瑰、地锦(爬山虎)等。特殊的草本植物:竹子、香蕉树等。 11、不开花的植物:绿藻、水绵、苔藓、肾蕨。 12、我们可以根据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针叶树或阔叶树、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培植物或野生植物、喜阴植物或喜阳植物、落叶树和常绿树、乔木或灌木等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第二课:植物博览会。 1、举办一个植物博览会需要搜集许多实物标本、图片文字、多媒体资料。 2、观赏植物:郁金香、含羞草;药用植物:枸骨;猪笼草、经济作物:大豆、棉花、茶叶粮食作物:谷子、玉米、水稻、小麦;珍稀植物:银杏、珙桐;寄生植物:金灯藤;最新栽培植物:方形西瓜、转基因番茄。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 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种豆得豆 1.观察豌豆植株的高矮、花的颜色、叶子的形状、豆荚的生长位置及颜色并与亲代植株相比 2..豌豆植株的高矮,茎的形状,花的形状和颜色,叶子的形状,豆荚的生长位置及颜色都与亲代相似,但也有一些差异,如亲代花的颜色都是紫色的,而后代中有紫色的,也有白色的;亲代的株高相似,而后代中有高的,也有矮的。 3.同种豌豆不同个体之间的果实、种子之间非常相似,但也有个别微小的差异。 4.每一种植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一样,具有相似性,并保留了上一代的主要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同时,亲代与后代之间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又存在微小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5.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现象,生物通过遗传保持了物种的稳定,通过变异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6.与普通青椒相比,太空椒植株生长旺盛,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实个大,肉厚籽少,口感好,维生素C的含量高,产量比普通青椒高出25%~30%。但它们在株型,叶子、花、果实的形状等方面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7.已进行搭载的有粮食作物类: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绿豆、豌豆、高粱等。 8.蔬菜类:西红柿、辣椒、黄瓜、甜菜、茄子、萝卜等。 9.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等;。 10.花卉有万寿菊、鸡冠花、三色槿、龙葵、荷花、百合等。 11.中草药材有:黄芪、甘草。 第二课相似与差异

1.狗宝宝的耳朵最像狗妈妈,外貌也像狗妈妈,但皮毛颜色不一样且狗宝宝的不同个体之间皮毛颜色也不一样。 2.同种动物亲代与后代之间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3.我们可以通过照镜子、看照片、请别人观察等方法观察自己与家长的相似与差异。 4.自己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较多,有的地方像父亲,有的地方像母亲,而有的地方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相似的地方相对少一些。 5.人类和植物、动物一样,亲代与后代之间及后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不仅表现在五官、体型、体貌上,还表现在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上。但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6.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虽然他们长得很像,我们几乎不能分辨,但他们在某些方面也会有差异。 7.不同的同学之间有一个或多个相似的特征,也有很多的差异,说明我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彼此又有很多差异,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各个特征都完全相同的人。 第三课化石里的古生物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 2.从化石中我们可以了解某些生物在远古时期就存在,有些还可以证明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今天不存在的生物,通过化石我们还可以了解远古生物的形态,生活方式等 3.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线索了解霸王龙的外貌特征、食性及繁殖方式等信息的,并根据外貌特征进行复原,所以,我们才能知道远古的恐龙基本长什么样。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心梳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心梳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心梳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放大镜 1、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2、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 4.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 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 (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虫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细节,而在组合凸

透镜下能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6.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7.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显微镜的使用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注意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4.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5.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