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

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

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
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

1.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1)技术与艺术的概念

在工业设计中,我们一般都把技术与艺术看作两个相对的概念。技术指产品功能实现的基本原理、内外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及生产的工艺等将产品物化为现实实体的各方面因素;而艺术则可以指产品所呈现的形式美及通过产品表现出的人类审美倾向、价值判断等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笼统地说,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技术偏重于产品的物质实体层面,艺术偏重于产品的精神层面。

(2)技术与艺术的分离

在17世纪以前,艺术与技术是浑然一体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带动了技术提升和专业分工的细化,纯艺术开始与手工技术分离,但对于手工制作的产品而言,技术和艺术仍然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生产才将凝结在产品中的技术要素和艺术要素较为清晰地分离开来。随之而来对这两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但两者的分隔也造成了学科的不完整及产品特性的分裂,于是对于将两者重新统一的呼声也随之出现。

(3)设计的独立及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工业革命使设计从手工艺、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业。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随着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裂痕不断增大,设计师也在不断探索将两者重新结合的方式,提出了“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的口号。

但是,这种新的统一不是原始社会和手工艺时代的统一,而是基于新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统一;不是由工匠兼有设计者、制造者的身份形成的统一,而是由设计师、艺术家、制造者多方协作形成的统一。随着我们对工业设计认识的深入,产品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众多属性被分离出来加以研究,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也随之产生了多种可能,使得原先的技术与艺术的初始概念发生了变化,其包含的内容也有所扩大和转化。

现在,由泛化了的技术和艺术概念所包裹的狭义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要素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任一要素的发展都需要其他要素作为支持和条件。这些要素互相纠缠在一起,使得当代设计潮流的风格多种多样,也使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显得扑朔迷离。但从总的观点来看,仍然是以技术和艺术两大学科门类为分野,两者在分分合合之后,技术和艺术相互渗透,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化的表现方式和产品形态越发自由,艺术的发展也逐渐吸取技术思想作为养料而生发出新的风格和审美观点,两者不断靠近,最终将越来越明显地汇合在一起。

2.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1)功能与形式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形式是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工业设计中所指的功能,最初是所设计的产品的实用功能,而形式则与一般定义并无太大区别。但是随着产品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划入产品功能范围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功能的涵义也因此而产生了变化,而形式的涵义则基本没有变化。比如张福昌将功能细分为如下五个:物理的(机械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性的、美的功能。徐恒醇则根据人的需要将产品功能划分为实用的、认知的和审美的,这种划分反映出产品的功能与人的不同需要之间的关联。

我认为这两种功能细分都可看作是按人的需求层次来划分的。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求分为意动需求、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三大类,而又将意动需求细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五层。意动需求中的五个层次中,生理需求对应着产品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安全需求对应着产品质量和人机安全,归属与爱的需求对应产品的时尚化,尊重需求对应产品的人性化,自我实现则对应产品的个性化,同时,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同时也对应着产品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

(2)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基于上面的分析,产品功能是为满足人的需要

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

陆冀宁

视觉·经验

163

视觉·经验文艺研究2012年第6期

而存在的,功能是产品存在的目的,而产品的具体形式则是实现此目的的手段。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即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同时,在哲学五大范畴中,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也可用来描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关系,在泛化理解后的功能涵义中,基本囊括了产品的所有内容,这样的关系自然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1)通过在微观与宏观统一下理解产品、人和环境,形成工业设计研究的大系统,这一系统通过人使用产品的行为连接成一体。微观和宏观的统一,在这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体现为不同意义的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对此统一关系最初步的理解是,产品本身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任何产品有着实用功能、结构、形态、材料、生产工艺等不同因素,这些因素都必须依托产品而存在,与产品整体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完整地起作用的。

在更进一步的层面上,则可以将此统一关系理解为单个产品自身的微观性与所有同类产品在人类社会中的宏观性的统一。单独一台计算机,并不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大的影响,但由一台台单独计算机所组成的“计算机”这一产品类别,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互联网,却是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最主要的力量。

在“人——

—产品——

—环境”大系统中,此统一关系又可以理解为单一元素的微观性和整个系统宏观性的统一。系统由人、产品、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而人的要素又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按与产品的关系可分为购买者、使用者、观赏者、维修者等类别,按年龄可分为婴儿、青少年、中年、老年等,按收入可分为低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等。产品要素按产品类别可分为生产设备、交通工具、通讯产品、家电、办公用品、手工具、医疗器械等类别,又可分为功能、结构、形态等不同属性。环境要素可分为产品所在的局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三个要素中的子元素都是整个系统的组成分子,要认清其中任一元素的意义与作用,都要在对其进行单独考量之后,结合系统整体来综合把握。反之亦然。

从人类知识的学科分类角度,此统一关系还可理解为工业设计学科的微观性与艺术、技术、科学乃至人类所有知识范围的宏观性的统一。

(2)对工业设计认识的变化

从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看来,我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变化。开始关注的重点是产品本身,研究如何使产品更容易生产,更好地达到实用目的,或拥有更加美观的造型。包豪斯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由此,设计师开始逐渐将眼光从产品本身挪开,移向使用者。特别是“二战”前后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人与产品的关系倍受重视,设计师也可以展开对人的深入研究,从生理到心理,又逐渐扩展到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上。20世纪后期,环境问题凸显,设计师的关注重点又开始由人转向环境,开始提倡人和自然的和谐;同时,出于对现代主义的悖反,后现代主义又大行其道,讲求设计的文脉和语境,提倡社会传统的继承和地域文化的发扬。经过这一系列关注重点的转变,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工业设计所关注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无论在某一时刻我们关注的侧重点为何,都不能忘记系统整体的影响。

4.结语

艺术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艺术问题。要想全面地把握工业设计理论,有必要站在这一高度来审视,主要涉及的是从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工业设计。

在上述讨论中,也应该看到,由于在哲学上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也是紧密联系的,同时相关概念在使用过程中意义也发生了泛化,所以在认识时不应生硬地使其分割开来。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164

举例说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姓名:晋伟学号:2011210357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刚进大学时,第一次听到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有什么关系?带着迷惑,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如今,虽然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回答,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总结与理解。以下便是我一年来对艺术与设计的一些了解与认识。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Design)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设计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设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对Design有这样的解释:作为动词有设计、绘制、计划、谋划、预定的意思;作为名词有计划、设计图、图样、图案、图样设计、美术工艺品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含义。《实用英汉词典》对英语Design一词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和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图案、风格和心中的计划等意思。将使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二、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希腊语作teche,拉丁语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在西方,艺术的美学观是渐渐出现的。绘画、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纪并没有一个缪斯专门分管他们。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Fine Arts)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构成老师说:“艺术更感性而设计更理性。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而艺术更多的注重审美。”这是一个艺术教育者对于设计与艺术的一个理解,当然后来也在网上看见了一些理解,便把它做如下总结。 ( 一、)古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源的,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不可置疑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犹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所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如建筑、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要点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 -- 朱炼,张福昌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关键词]绿色设计;工业设计;设计风格 [摘要]“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半代末开始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I业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设计及设计师的地位和作用、“绿色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未来“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等几个问题。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保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如采用适当技术和清洁生产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传统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设计及设计师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教育家维可多·佩帕尼克就出版了在设计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著作《为现实生活而设计》,在书中提出了在当时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周遭的事物都是由设计师创造的,设计师在市场销售和用户满意度方面不单单只是起到“美化”的作用,同时应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道德的伦理价值。这本书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进入21世纪,因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企业间的竞争,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基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了解,人们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过于激进的“绿色运动”,发展到现今相对成熟的“绿色消费”行为,这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 设计师作为产品的主要策划者和创造者,对产品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都会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往往由他们决定产品所选用的主要材料,产品如何制造?采用何种特殊的表面处理方式以达到最终的表面效果?产品如何使

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论设计与市场的关系 摘要 设计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形式,市场经济是社会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设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本质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市场经济是基础,设计要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且要与市场经济相融,从而得到自身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计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 设计和市场两者互为影响,互为条件。设计本身要受技术水平和市场条件的制约,市场经济状况的好坏,可以制约设计的发展, 反之设计也引导市场消费,设计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具有推动作用。 Design is a reflection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form, market economy is one of the forms of social existence. Desig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arket economy is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rit and matter. Market economy is subject, design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be in harmony with market economy, so as to get their developmen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 today, the design and market is increasingly cl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and market influence each other, each other conditions. Design itself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market conditions, the stand or fall of the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can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and design also guide market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is driven to market economy。关键字: 设计;市场;关系;制约;推动 1.设计的概念 设计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可以理解为“设计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创造新的、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怎么说呢?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来。如果把金子比做艺术的话,那么沙子就是自然,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须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筛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我们要掌握艺术就要具备获取艺术的工具和技术,达到技术熟练、精湛,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弘一的空灵,如禅房入座,清新幽静等等,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 伦理性与宗教性(一) 1【单选题】西方文明主要是以(C)来重构古希腊罗马文明? A埃及文明 B伊斯兰文明 C希伯来文明 D阿拉伯文明 2【单选题】克尔凯戈尔把人类文化性的生存方式分为三种,其中最低级的是(B)? A政治的 B审美的 C伦理的 D宗教的 3【判断题】相较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审美性?(×) 4【判断题】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相似的文学现象在不同文化结构当中尽管位置不同,它的价值和作用是类似的?(×) 伦理性与宗教性(二) 1【单选题】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儒家的仁强调区分(B)? A地域联结 B等级秩序 C信仰对象 D经济阶层 2【单选题】(C)认为德性就是力量? A尼采 B黑格尔 C康德 D歌德 3【判断题】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上层社会主要受审美和伦理的影响,宗教的因素很少?(√) 4【判断题】墨家的伦理强调爱人若爱其身?(×)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与基督教相比,儒家最大的特点是(C)? A阶级性与整体性 B阶级性与独立性 C合群性与整体性 D合群性与独立性 2【单选题】下列思想中,强调安于现实的富乐的是(C)? A基督教 B佛教 C儒家思想 D伊斯兰教 3【单选题】宗教最大的功能是(A)? A超越死亡 B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 C寻找希望 D提供帮助 4【判断题】儒家的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宗教的作用?(√) 伦理性与宗教性(三) 1【单选题】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C)文化? A神曲

D荷马史诗 2【单选题】(D)将中国文化中反对不知餍足的追求极端化了?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单选题】儒家经典如《尚书》中出现的“上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与西方的概念类似 B是无限绝对的主宰 C是天人合一的文化表现 D指代人间实际的统治者 4【判断题】西方文化中“天”主要指代自然,而中国文化中“天”主要指代主宰?(×) 伦理性与宗教性(五) 1【单选题】(B)认为尼采是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A萨特 B海德格尔 C胡塞尔 D德里达 2【单选题】下列任务中,对基督教进行了更为严厉批判的是(D)? A拜伦 B雪莱 C雨果 D尼采 3【单选题】尼采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基督徒,即为(D)? A尼采自己 B教皇 C马丁·路德 D耶稣 4【判断题】夏志清认为,中国的文学理念缺乏一种宗教信仰的阐释,使中国文学缺乏深度?(×)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一) 1【单选题】庄子哲学的伦理趋向是(C)? A礼 B法 C合 D分 2【单选题】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A)? A中国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B西方文化具有更突出的审美特征 C中国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D西方文化不具有科学特征 3【单选题】儒家的伦理体系构建是由(A)开始的? A诗 B书 C礼 D乐 4【判断题】法国哲学家?美学家鮑姆嘉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泛审美主义与泛科学主义(二)

工业设计与艺术

摘要:艺术对工业设计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艺术的理想主义精神造就了工业设计,艺术对开拓新时代的文化起重要作用,艺术的创新意识,艺术家普遍具有“人本主义”价值观,艺术中的色彩感是造型过程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工业设计中怎么定位艺术?工业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艺术对工业设计起什么正面作用?这是艺术类和工科类的工业设计专业经常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不明确这个问题,工科类和艺术类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把工业设计专业引偏。概括讲,艺术对工业设计在下述五方面起正面作用,但是工业设计在这五方面还有自己的特殊性。进一步还应当看到,艺术家并不等于工业设计师,自由艺术的价值观、美学标准、职业行为方式、绘画思维过程与工业设计并不相同。本文仅分析艺术对工业设计的正面作用。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区别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 1.艺术的理想主义精神造就了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起源之一是英国的艺术和手工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劳动人民贫困、动物性竞争、残酷的阶级斗争、道德沦丧。当时曾出现各种探索尝试改变这种状况,其中之一就是19世纪后期的艺术和手工艺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用艺术设计表现人道主义的社会责任感,批判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关系的残酷,通过设计恢复人的真善美,改变社会的丑恶。当时这种思潮形成一种社会运动,此运动倡导和代表人物之是莫瑞斯和罗斯金。罗斯金呼吁建筑和装饰艺术中的“美学真诚”。莫瑞斯痛恨英国工业经济的道德沦丧和对社会精神心理的破坏,他于1890年写了一本幻想,表现了对理想世界真善美的向往:在一座诗情画意的花园城市中,人们善良无邪,个个象亲密的弟兄。在一个个小生产作坊里,人们自由劳动,相互友好合作,他们生产了美而有用的东西,不为市场上的铜臭所熏心。人们通过劳动而得到了快乐,并用机器代替了繁重的劳动。1883年他开办一个工厂,被称为是“一个艺术公社的尝试”。他反对化学染料,坚持天然染料。莫瑞斯自己主要从事平面设计,诸如刺绣、着色玻璃、墙纸、纺织品、印刷和装订书。他主要依据中世纪风格,设计了大量的纺织装饰图案,其中许多纺织图案至今仍在生产。他一直怀着乌托邦社会改革理想,渴望有一天黑暗里的千百万劳动大众能被那些由他们自己创造、而且为他们自己的艺术照亮。莫瑞斯用艺术代表了一种理想,他认为工业革命改变了劳动目的和性质,为商品和金钱而生产,造成了不愉快和贫困,引起对技术和机器的反感和仇恨,这也就是洪堡和马克思所说的“异化疏远”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英国产生“工业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体制内改革”,“工业设计”就是“体制内改革”的代名词,改革不公正的生产关系,改进生产工具。1880年代后期莫瑞斯读过《资本论》以后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才能改变现实(注1)。 1907年德国成立的工作联盟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想主义传统,把艺术家同工程师、企业家结合起来,进行体制内改革。他们用“艺术”、“科学”、“机器”,不是单纯指学术理论上的含义。“艺术”对他们不仅指“绘画”,而且是“高尚“、“人的精神理想”、“改革”的代名词。他们用“科学”、“工业”、“机器”不仅仅表示“先进技术”,而且指“企业主”、“利润”和“贫富差距”。他们没有用“阶级对立”概念,而用“劳动异化”指“企业主与工人的疏远”和“不公正”。他们没有用“革命”概念,而提出“使劳动变得高尚”和“使劳动者愉快”。他们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异化是文化和社会衰落的决定性原因。怎么使劳动者愉快?他们引用了德国思想启蒙运动代表人之一莱辛的观点:“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愉快”。他们认为,“科学不能用它的方式解释美,科学总与公式联系,美学和艺术只能与精神力量建立联系”,“艺术家不相信工业能够直接追求美和道德”,“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就好象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他们的理想是通过艺术给工业注入道德力量,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制横、改良、和弥补。他们用“质量”表示人的道德品质、产品的技术质量,他们认为,“至今工业只围绕两个问题打转转,一是便宜,二是质量低下”,“德国质量运动的主力不是商人,而是艺术家”。(注2) 1919年德国成立了包豪斯,对全世界工业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成员大多数也是这种理想主义者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们同样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第一任校长格鲁皮欧斯是一位充满理想、热情实干的思想家、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导读:读书笔记《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在二十九岁时所著述的一本东西方文化比较著作,也是他部分的演讲集。我最初看这本书是源于我系邓俊辉老师在“人文清华”里推荐书目里提到这本书,遂借来拜读。 身处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时代,民国的知识分子普遍感受到迷茫。列强凌辱的时代所去不远,老祖宗几千年的国粹和文化,也越来越被恨铁不成钢的知识分子所诟病和摒弃。胡适、林语堂为代表的一群西方文化的拥护者,批孔反儒,主张从语言、文字到风俗思想全盘的西方化。 年轻的梁漱溟,以研究佛学出身,对待这个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说何为东方化、何为西方化……我们先说这个问题是个很紧迫的问题,并非是个很远的问题,可以俟诸将来解决的……于是大家都传染了一个意思,觉得东西文化一定会要调和的,而所期望的未来文化就是东西文化调和的产物。 【《东》P11-P13】 也就是说,梁漱溟并不觉得西方化完全的好于东方化,甚至怀疑东西调和的可能。在他的观点下,首先应该弄清楚何为东方化、何为西方化,两者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而后再探讨西方化的可能和利弊。

首先声明的是,这本书的后面若干部分是梁先生讨论西方化和东方化的可能,这一部分据梁老自己描述都是“晚年看来颇多幼稚,不忍卒读”,而我也没有细读只是略看,所以读书笔记的重点放在前面梁漱溟对于中国、西方、印度三方文化和哲学的分析和比较上,这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和要义。 梁先生首先提出了几个其他的同时代对于东西文化的见解,仅仅是只言片语,已然打开了思路,例如 前三四年只看见我的朋友李守常先生做了一篇《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里面,大要以为东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于静,西方文明之根本精神在动。 初次读到便觉得惊艳,后面的解释里提到大抵意思是:西方总认为这一切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而印度文化哲学则几乎彻底在俗世失去念想,认为生活即是受苦,大乘佛教里的苦行、禁欲、转世,都是推崇来生的那片极乐净土,而在实际生活里完全一任向后而回避需求。 而后,梁也对民主和科学两大西方的核心精神作了阐释。事实上,这也和新文化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民主,是一个中国走过帝制之后一直呼唤的理念,而它也正是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核心。令人惊奇的是,梁漱溟在书中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当头泼了一桶冷水,他说:若要提民主,则要看自由和权利……然而中国人的意思里,第一层便是有权、无权打成两截;第二层便是有权的无限有权,无权的无限无权。

浅 谈 工 业 设 计 发 展 及 前 景

浅谈工业设计发展及前景 通过对工业设计概论的学习,我对工业设计这门学科的认识得以进一步加深。工业设计概论是对整个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个综述,包括工业设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问题!今天我的这篇论文单就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发展与趋势展开讨论! 刚进大学的时候,对这个专业不太了解,查了查就业前景,觉得就业不是很好,于是就失去了兴趣,可是后来慢慢对这门课有了了解以后,发现,其实这门课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无聊,只到大三之后才感觉这门课其实是很有趣的,涉及范围很广,无论是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还是居室设计,建筑设计基本都属于工业设计范畴。除此之外,创新性,趣味性,概念性特别强,所以实际上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学科之一! 首先谈谈工业设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十九世纪后期开始至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大陆上先后发生了诸如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它们力图阻止社会工业化的出现。然而这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迫使社会工业化进程飞速前进,也使人类第一次对大规模的工业化产生的消极结果做出判断。一群建筑师提出“设计是为大众”的观点,这些人变成了当时现代设计的核心。德国正是这一观点的发源地并以此为设计立场,它强调设计怎样为德意志民族创造更好的生活,这也使得德国能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设计强国。德国的设计可以说是冷静的、高度理性的,甚至是不尽人情的,因为德国设计师更多考虑的是设计和人的物理关系(如尺寸、模数的合理性等),以致有时缺乏对设计和人的心理关系的考虑。欧洲的大体风格是相近的,只是各有侧重点,比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有机功能主义,意大利则把设计当做是一种文化来看。另外,我们隔壁的日本,韩国也是顶尖工业设计强国,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出现日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态势。除此之外,超级大国美国和俄罗斯的工业设计也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成熟的体系。 再来说说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事实上,工业设计在中国的起步很晚,20 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中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发展的开始时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工业设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广州和深圳。由此我们必然性的在这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历史性差距。目前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从业人员集中分布在发达经济地区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主要属于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93%。且创意设计人群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较发达经济区域,从业者比例分别是24%、22%和20%,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分别占总量的8%和8%,而西北地区的从业者最少,占总数的4%。这与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相关。 对比了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工业设计的发展与现状,以后的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仍然是以欧美,日韩为发展强国,中国不断努力学习探索的过程,所以重点谈谈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哲学和艺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哲学和艺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袁兆亿 科学与哲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实际也是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它们之中有许多共通共融之处。从世界发展史来看,哲学和艺术一直都在引领着科学的进步,而且在众多的历史发展事件中,往往都是哲学和艺术领先于科学的发展而先行一步,使科学带上了浓厚的人文精神色彩。 一、文艺复兴带动下的工业革命 早在十四至十六世纪,发生于西欧和中欧等国家的文艺复兴就是一场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将其看作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首先,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哲学角度对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形成推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神学世界观的运动;其次,它促进了近代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再次,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兴旺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见,正是由于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积极而有活力的思想基础,从而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出现的天文学家布鲁诺、物理学家伽利略、科学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都对科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影响了整个欧洲后来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二、文艺复兴对人的价值重新认识 文艺复兴是西方资产阶级打着复兴文化的旗号,但在实质上是从多方位推进思想解放的一次运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人文主义是这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他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摈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思想的根本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重新对古代文艺的发掘而得以建立的。 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或主人,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提倡把思想、感情和智慧都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开辟了科学自由发展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奠定的人文

工业设计史考点

明代家具 官帽椅 分类:1椅凳类,官帽椅、灯挂椅、圆椅、方凳 2几案类 3床榻类 4台架类 5屏座类 明代家具特色: 1、主义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又称硬木家具。 2、充分体现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 3、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造型简、形象厚、做工精、风格雅。 古希腊建筑 柱式多立克、艾奥尼克、柯林斯 哥特式(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 13世纪后半期法国 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 文艺复兴(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 文艺复兴时代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追求具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显示出更大的自由度,曲线被广泛地应用。 文艺复兴中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 浪漫时期 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衰落,由此欧洲的设计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史称浪漫时期。 主要风格:巴洛克、洛可可。 巴洛克设计风格

16~17世纪意大利 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 巴洛克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 洛可可设计风格 18世纪法国 洛可可原意指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 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装饰的主题有自然主义倾向。 工业革命,也称为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厂阶段向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 18世纪的设计风格 比较流行的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新古典主义的特点: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反抗工业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浪漫主义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 新技术与新的美学统一 托勒维也纳咖啡馆椅 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美国制造体系之父——怀特尼) 美国制造体系: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机械操作中实用大功率机械装置等。 设计改革 促进设计改革的主要原因:

浅谈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综观工业设计在我国近年的发展,既有令人兴奋鼓舞的一面,又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相当多的人开始重视并投身其中,给我国的工业产品带来了新面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各方面都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对工业设计的理解认识,及对行业的规范管理。 一、工业设计行业的现状 工业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说,近年来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从模式方面来看,第一是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比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是专门的从事创意产业发展、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和开展交流合作、各项展览会议和专业培训的机构。第二是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如北京旭启工业设计公司、上海广辰工业设计公司等,云集设计高手,专业提供各类创意设计。第三是院校和企业设计部门模式,主要从事本部门的科技转化。从地域方面分析,目前在广东、上海,北京,深圳及浙江地区工业设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有向全国各地发展的趋势,从从业人员方面来看,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为近年从个大高校毕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巨增,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人员分布也理所当然的和行业分布呈相辅相成关系,创意设计人才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发达区域。总体来说,工业设计行业在我国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这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促进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工业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与市场因素。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都是和外部的环境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大量的代工生产和仿制也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渐丧失创新设计能力。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在循环走引进—模仿—生产的道路,并且有好多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的,设计水平也和有原始技术的厂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尽管大多数产品都仿制的比较相似,但含金量是远远不够的。 2.设计人才的缺乏,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与日俱增,可是真正有较高水平的设计师相当匮乏,当前有相当多的年轻设计师只是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他们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缺乏对材料加工的相关知识,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技巧和知识。他们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胜任工作,可是目前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机制,导致部分设计师长期只是停留在很表面的阶段,不能很深入的进行正直的设计。 3.设计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有相当多的设计公司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有一部分设计公司不是专注于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是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优秀的设计服务,而是大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项目周期短、资金投入严重短缺、资深设计师缺乏,可想而知将设计出什么样的产品来,并且有部分设计公司夸大其辞,针对部分客户不是很了解产品加工的相关知识,蒙客户骗客户现象严重,这些都将严重制约工业设计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改革发展探讨 1.加大力度改革设计教育,提高专业设计人才综合素质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docx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摘要“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面貌。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使中国古代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观得以充分发挥。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总体布局、类型及园林环境结合等方面 ,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本文从儒 ,道,佛三家阐述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中 有悠久艺术历史的中国有众多哲学流派,各派思想不尽相同,然而有一个基本的东西确是一致的,那就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人与自身及其环境的和谐相处 ,无论是儒家的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谐 ,还是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或者佛家的人与自我的和谐 ,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崇这一理念。“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 ,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 ,而古典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受传统美学影

响很深 ,处处都能看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子。 下面就从儒家、道家和佛家几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 一”哲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在园林艺术中的。 1儒家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追求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儒家来看 ,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 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 ,小到人与人之间 ,大到人与整个国家民族都应该遵从这种道德原则。因此儒家推崇仁义、礼制 ,而且有一套严整的制度。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 ,园林的格局 ,包括结构的安排、景物的位置、各种建筑物的序列都必须依礼而制 ,而且要体现一定的乐感。这在皇家园林中表现地特别明显 ,大多数的皇家园林都有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 ,而整个园区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这个中心在位置、高度、规划上都统帅着景区的其他建筑 ,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君臣礼制。如颐和园从后山到昆明湖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而在这条轴线上又有一个明显的中心 ,就是佛香阁 , 从它的位置 ,规模和高度来说 ,都是所有景区和景点的统摄 ,象征着君主对万民的统帅。从形式上来说 ,儒家讲求中庸之道和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 ,因此皇家园林基本都注重万物的和谐、中正、均平、循环 ,建筑的布局喜欢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求得整体的统一性。

古代东西方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古代东西方文化对人类的贡献 中文摘要:古代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发展,同时推动着社会制度、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方面的进步,不一样的东西方文化都对人类做出了贡献。 关键字:东西方、文化、发展、推动 1、古代东西方文化特点 1.1、古代东方文化特点 东方文化是指世界东方即整个亚洲和非洲北部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它包括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三大文化体系各有特点,差异也很大,但也有一些属于共性的特点:第一,怀旧情感浓重。东方人的思维特别重视承续性,先人如何说,祖宗如何说,是东方人普遍比较重视的。古代东方先民直观思维的遗风,很容易使人们把远古初民与想象中的神明连结到一起,并加以理想的描绘,涂上一层神圣、贤明的光圈。第二,注重神(天)人合一,物我相混。由这种天人合一、物我相混的思维定式而形成一种模糊的世界观,它有利的一面是为人类认识的发展准备了宏深的条件,表现出人类灵性的一种自然状态,容易产生由人及物,由爱人到爱物的激情,有利于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不利的一面则是往往限制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不容易激发出科学技术的发明。第三,神秘主义色彩浓郁。这种神秘主义贯穿在东方人对神人之际、天人之际、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它通过非常规的认识途径来昭示存在和生命的意义,提示人生真谛,它们对于直观和体悟的过分强调,往往使人们从感觉出发而最终又摆脱感觉经验。尽管这样,神秘主义还是从负面反衬出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信心和理想,而且,只要社会尚未达到理想的美好境界,人类受到社会变化的压力,自然有一种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获取理想的补偿。第四,重感悟而轻理性。在宗教气氛非常浓郁的东方世界,流行着创世说、启示真理说、灵魂不死说等非理性主义产物,是通过直观、内省、神秘主义的个人体验而获得的一种认识。 1.2、古代西方文化特点 1.2.1、民主与法制精神 古希腊人所创设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典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文化成就之一。而雅典的的民主政治制度则是其中的楷模。在雅典,公民民主制达到了极致。一切官职均由选举和抽签产生,权力的世袭、垄断和特权制得以废除。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了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和政治上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古代世界发展最充分、最完备、最典型的民主形式。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健全的法制,而法制则会保证民主政治得以顺利实施。希罗多德早就体会到了其真义。他借别人之口宣传民主政治的首要优点在于“它的美好的名声,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的演讲中更具体阐述了民主政治的特点。他讲道:“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公私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的才能。”罗马共和时代也曾实行过民主政治,虽然日后的罗马走向了帝制的道路,但民主体制和民主思想的影响却一直贯穿其中。在帝国时代,帝国范围内罗马公民权的扩大和统一,以及遍及帝国境内的自治城市的繁荣不仅使民主政治得以延续,而且还对古典传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正如论者所言:“古典文化

艺术哲学及审美问题期末答案解析

哲学代表一种修养 1 【单选题】丹纳是(A)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 2 【判断题】艺术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 1 【单选题】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D)。A、哲学B、宗教C、艺术D、科学 2 【多选题】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是(ABC)。A、哲学B、艺术 C、宗教 D、科学 3 【判断题】哲学的研究、思考的活动是经验的。(×) 什么是创新的源泉 1 【单选题】什么是创新的源泉?(C)A、艺术B、宗教C、性灵D、知识 2 【判断题】哲学是思辨,是在理性的形式当中展开精准的思考和推论。(√)美与真理的关系 1 【单选题】艺术哲学何以取代美学?(D)A、由对美的表象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B、由对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学理论的探讨 C、由艺术本性的探讨转变为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D、由对美的本质的探讨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 2 【判断题】艺术批评的停止,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 3 【判断题】 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艺术判断 1 【单选题】下列属于审美判断的选项是(D)。A、这朵花很香 B、这朵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C、这朵花的价格很贵 D、这朵花是美的 2 【判断题】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相对性。(√) 3 【判断题】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我们都是为自己做判断。(×) 审美判断的普遍性 1 【单选题】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指的是(C)。A、本质和原理B、概念和内涵C、本体和作用D、理论和实践 2 【多选题】关于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美是非逻辑的B、美感不以概念做基础 C、美是有规律可循的,具有逻辑性 D、美是客观的、普遍的 3 【判断题】艺术的历史表明美具有客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4 【判断题】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的主题是探讨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善如何可能。(√) 哲学与科学的差别 1 【单选题】美的判断不是感官刺激引起的,而是对对象本身的形式做了判断,因判断而生愉悦。这一观点出自(B)。A、黑格尔B、康德C、拉康D、叔本华 2 【判断题】艺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建构审美事实、艺术事实、审美经验的东西。(√) 审美判断究竟是什么 1 【判断题】马克思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感性活动。(√) 2 【判断题】美根源于人类心灵的感性自由。(√) 艺术实践的根据在哪里 1

浅谈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一)

浅谈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一)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基于工业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工业设计中国创造对策 工业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综观工业设计在我国近年的发展,既有令人兴奋鼓舞的一面,又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相当多的人开始重视并投身其中,给我国的工业产品带来了新面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各方面都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对工业设计的理解认识,及对行业的规范管理。 一、工业设计行业的现状 工业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说,近年来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从模式方面来看,第一是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比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是专门的从事创意产业发展、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和开展交流合作、各项展览会议和专业培训的机构。第二是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如北京旭启工业设计公司、上海广辰工业设计公司等,云集设计高手,专业提供各类创意设计。第三是院校和企业设计部门模式,主要从事本部门的科技转化。从地域方面分析,目前在广东、上海,北京,深圳及浙江地区工业设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有向全国各地发展的趋势,从从业人员方面来看,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为近年从个大高校毕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巨增,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人员分布也理所当然的和行业分布呈相辅相成关系,创意设计人才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发达区域。总体来说,工业设计行业在我国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这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促进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工业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与市场因素。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都是和外部的环境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大量的代工生产和仿制也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渐丧失创新设计能力。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在循环走引进—模仿—生产的道路,并且有好多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的,设计水平也和有原始技术的厂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尽管大多数产品都仿制的比较相似,但含金量是远远不够的。 2.设计人才的缺乏,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与日俱增,可是真正有较高水平的设计师相当匮乏,当前有相当多的年轻设计师只是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他们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缺乏对材料加工的相关知识,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技巧和知识。他们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胜任工作,可是目前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机制,导致部分设计师长期只是停留在很表面的阶段,不能很深入的进行正直的设计。 3.设计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有相当多的设计公司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有一部分设计公司不是专注于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是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优秀的设计服务,而是大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项目周期短、资金投入严重短缺、资深设计师缺乏,可想而知将设计出什么样的产品来,并且有部分设计公司夸大其辞,针对部分客户不是很了解产品加工的相关知识,蒙客户骗客户现象严重,这些都将严重制约工业设计整个行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