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理数的教学设计

无理数的教学设计

无理数的教学设计
无理数的教学设计

无理数的教学设计

课题:无理数.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学生

教材: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无理数的概念和它的本质特征----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2)能利用概念辨别无理数;

(3)知道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亲身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体会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系扩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2)在形成无理数概念的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探索中,创造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通过对无理数产生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敢于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及认识事物的整体观。

重点:

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难点:

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正确理解无理数的真实存在性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在探索无理数概念过程中,我以引导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选择了以无理数的历史故事为主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教学环节:

一、生活中是否存在无理数;2是什么数;

二、2这样的数有怎样的特点?

三、抽象概括

四、概念应用

五、课堂练习

六、数轴上与无理数对应点的存在性。

七、小结和作业

教学过程:

一、希勃索斯的故事(数学史引入)

古希腊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是数学界的权威,在当时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万物皆是数,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整数或者整数比。

这个理论在全世界都受到了推崇,但这个学派有一名叫希勃索斯的弟子,他在公元前500年,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2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比。

教师:让我们来看看希勃索斯是如何发现无理数的。

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纸片,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折纸。

问题: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多少?

学生1:阴影部分的正方形面积是2,应为它是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学生2:根据前面学的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可知:边长为2

教师小结:阴影正方形的边长恰好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

设问:那2究竟是什么数呢?

二、动手操作,用眼观察

1.请在计算器中输入2;计算器显示2=1.4142135

2. 教师指出计算器显示数位有限,只有8位,并在投影频幕上显示2小

数点后的40位

3. 请仔细观察前10位、20位、30位、40位是否出现了循环节(复习循环节的概念);

4. 请总结:2这样的数有怎样的特点?

解读无理数概念揭示的特点:

① 首先是小数;

② 其次是无限小数;

③ 最后是不循环的无限小数。

教师分层次解释无理数的特点,对学生理解很有好处。

三、抽象概括

师生共同回顾、对比有理数的概念:

对比无理数和有理数的不同:

问题1:我们小学学过的数,比如:7

1,31,53,6 它们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注意: 7

1看起来除不尽,但到了小数点后第六位又开始出现循环了。 在学生计算的基础上教师下结论: 有理数都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问题2:那什么样的小数可以化成分数?

比如:0.25,?6.0

学生不会将?6.0化为分数

教师:6106.06.0-?=??

移项:??-?=6.0106.06

合并:)110(6.06-?=?

化系数为1:32966.0==

? 教师提问:为什么?6.0以扩大10倍的方式化为分数呢?

在学生不会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点拨:因为?

6.0有1位循环节,所以扩大10倍,同理如果有2位循环节,就应扩大100倍,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无法扩大相应的倍数,无法转化为分数。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有理数只能和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等同.

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有理数都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 对比有理数概念,给出2 这类数的新名字:无理数;

强调无理数概念:无限与不循环

四、概念运用(找朋友)

例:“找朋友”——帮下列数找到有理数之家与无理数之家的朋友: 分析:引导学生从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出发解决问题。

总结:1.圆周率π是无理数;

2.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

五、课堂练习:各抒己见——说出下面例题中你知道的无理数,并讲举例。

例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π,-3.14,2,1.732,0.03,18,131,38,36

25,0.484848… ,2π 0.3131131113…(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1) 注意小结:易错点是13

1,教师要强调分数还是有理数。可顺便复习一下分数和整数统称有理数的概念。

例 2 .判断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用 “√”,错的记“×”表示,并举例说明理由:

(1)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3)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4)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

(5)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

(6)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 )

学生7:

⑴×,反例:π

....36886.073200942211003

11、、、、、、、、、、--π

⑵√

⑶×,反例:?6.0

⑷×,反例:π ⑸×,反例:4 ⑹×,反例:?

6.0

注意: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如

13

1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如13 。 六、无理数的真实存在性(对号入座)

有理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对应的点

设问:无理数同样是数,那能否也数轴上找到相应的点呢? 利用勾股定理,借助尺规作图,通过flash 动画,教师演示2与数轴的上点的对应关系;

学生自己动手帮3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

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并演示其中一种做法;

总结:刚才我们的对号入座活动,我们知道了,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是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

七、小结与作业 小结:(1)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π也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的点

作业:在数轴上找出与 对应的点。

附板书设计:

无理数

1、无理数的定义 补充练习

2、举例

10765、、、

教学反思:

1、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的教学,前一天,我讲了一下勾股定理,达到一个目标,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求第三边。否则,无法进数轴上的无理数的讲解。

2、引入时,我做了一下调整,先把有理数的分类展示出来,提了一个问题:13属于上述的那类数呢?学生晕了,好像都不是。那它是什么数呢?之后带领学生研究有理数的特点:有理数都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循环小数化成分数,混循环小数化成分数都很费时间,可能小学都没讲。

3、对于π的理解,我借助于数轴和圆,让半径是0.5,在数轴上滚动一周,就找到了数轴上的π点。

4、不足:本节课不好理解,概念课很费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足,课后加强巩固很重要。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新版)苏科版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的扩充,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体会“无限”的过程,发展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1)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 (2)感受估算法,估算无理数的值. 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无限”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出示幻灯片)1.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 -8.4 ,22 ,617-,0.33,0,5 3-,-9. 2.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负数,因此我们可以把数如何分类呢?整数和分数呢? 处理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这2道题,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把以上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活动二:明确概念,探究分类 【探究一】有理数的概念以及分类 把能够写成分数形式m n (m ,n 是整数,n≠0)的数叫做有理数.(处理方式:教师请学生读课本上的有理数的概念) (出示幻灯片)正整数、0、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师: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分类吗?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说明:以上分类在师生共同归纳出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记忆,可在小组内检查过关. 【探究二】无理数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无理数的内容,请其中一名学生读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 注意:(1)无理数必须同时满足:①是无限小数;②不循环. (2)π是无理数. 教师总结:常见的无理数的三种类型 例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6,9.3,6 1-,42,0,-0.33,0.333...,1.41421356,π2,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3.1415926.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解:正数集合{ 9.3,42,0.333...,1.41421356,π2,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 负数集合{ -6,6 1-,-0.33,-3.1415926,…}; 正有理数集合{ 9.3,42,0.333...,1.41421356,3.3030030003...(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

2020-2021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 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 二、教学任务分析 1. 教学目标: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2.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体验探索、交流与成功。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 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2.1-认识无理数---导学案

一、学习准备: 1、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统称为有理数。 2、 如下图所示:图 A 与图B 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若把两正方形都沿对角线剪开拼成 正方形C,那么 正方形C 的面积为 二、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 数 三、 学习提示: 1、 活动一:自主探究 (1) 、上图中的正方形 C 的边长可能是整数么 (2) 、上图中的正方形 C 的边长可能是分数么 (3) 、你还能举出类似这样的情况么 2、 活动二:自学 P 34内容,估算面积为 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3、 叫做无理数 练习 1、P 21随堂练习 1, P24随堂练习 2、面积为101 的止方形的边长为( ) A ,整数 B ,无限小数 C ,有理数 D ,无理数 3、下列各数中, 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4 . . , ,0.57, 0?…(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3 四、 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五、 夯实基础: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2 , ——,,,一…,12…(由连续的正整数组成). 3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东市二十四中学八年级数学上 认识无理数 主备:孙芬 副备:李春贺 曹玉辉 审核: 2016/8/4 1

六、能力提升: 设面积为10 n 的圆的半径为a . (1) a 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 估计a 的值(精确到十分位). (3) 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评价反思 自我 评价 反思 学习态度 A B C D 学习效果 A B C D 合作情况 A B C D 尚需改进 无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判断题: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 是无限小数.( 3、 面积为6的长方形,长是宽的 A.小数 ( ) ) 2倍,则宽为( ) 3 4、 已知:在数一 ,- 4 (1) 写出所有有理数; (2) 写出所有无理数; 5、 如图1是面积分别为 B.分数 C.无理数 D.不能确定 2 2 / 八2n 亠 ,0,4 , ( 1),—…中, 3 1.42 , n ” 123,4,5,6,7,8,9 的正方形 11 1 1 1 1 1 . 边长是有理数的正方形有 .个, 图1 边长是无理数的正方形有 初三(2)班体育成绩 成绩 不及格 及格 人数 25 20 15 10 5 0 良好

《无理数》的教学设计

《无理数(一)》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实数第一节内容“无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科书突出其产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有理数的数,从而产生探求的欲望。这一过程与历史上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是一致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对下一课时无理数概念的引入起了铺垫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好奇心特强,喜欢动手探究,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课前他们对无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无理数产生的过程不清楚,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三、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

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1. 理解无理数(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有,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有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有;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探索精神; ④能准确地实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实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择客观存有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有,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有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2.2 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案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无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无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是正、负数? 2.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0表示量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3.任何一个正数都比0大吗?任何一个负数都比0小吗? 4.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即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有理数是英语“Ratio nal number”的译名,更确切的译名应译作“比 3.有理数的分类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例题 1.下列说法: ①零是整数;②零是有理数;③零是自然数;④零是正数;⑤零是负数;⑥零是非负数.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 B.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教案】§2.1 认识无理数(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答: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进一步提问: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答: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提问: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答: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小结: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教师: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

22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

课题2.2有理数与无理数课时1课时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无理数,数集等概念; 2、掌握有理数的结构及其分类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形成分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的归纳与分类,做到不重、不漏,世界万物介可归纳,养成整理和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分析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教学难点: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学情分析: 学生对正数、负数、0、整数、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教法讲练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 具 教学案 电子白板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我们学过了哪些数?(正数、负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整数、 分数……) 我们如何将这些数进行归纳与整理呢? 二、探索知识 1.定义: 叫做有理数. 2.分类: 分数包括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如 π是正数,但不是有理数。 3.定义:(阅读课本P15-16) 叫做无理数。 例1、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7,﹣9,1/3,﹣4.5,998,﹣9/10,0,﹣6,2/5,8.7,2002,﹣1/3,﹣4.2. 正数的集合:﹛…﹜ 负数的集合:﹛…﹜ 整数的集合:﹛…﹜ 分数的集合:﹛…﹜ 非正数的集合:﹛…﹜ 非负整数的集合:﹛…﹜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分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C、正整数都是整数,整数都是正整数 D、0是有理数,也是整数 例3、如图在下面三个部分分别填上至少三个满足条件的数: 负数集分数集 例4、请至少用两种方法将分成不同的两类。 三、学以致用: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2-1认识无理数(2)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二课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一节认识无理数(2)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无理数的概念;《认识有理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数的发展,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建立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对今后学习数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非负数,七年级又学习了有理数.本章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又不够用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学习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想知道的: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数学思考: 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问题解决: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 【教学难点】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电脑 【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第二环节:活动与探究;第三环节:知识分类整理;第四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

有理数与无理数教案 有理数与无理数 初一数学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主备:陈秀珍审核:日期:2012-9-1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经历数的扩充,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体会“无限”的过程,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感受夹逼法,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无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导学部分) 1、我们上了六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了范围,

从形式上来看,我们学过的一部分数又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我们能够把整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吗?如:5,-4,0,可以吗?可以!如5= ,-4= ,0= 我们把可以化为分数形式 “mn(m、n是整数,nne;0)”的数叫做有理数; 2、想一想:小学里我们还学过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它们是有理数吗?有限小数如0.3,-3.11,能化成分数吗? 它们是有理数吗?0.3= ,-3.11= ,它们是有理数。请将1 /3,4/15 ,2/9写成小数的形式。 1/3=0.333...,4/15=0.26666...,2 /9=0.2222..... 这些是什么小数?循环小数,反之循环小数也能化为分数的形式,它们也是有理数! 循环小数如何化为分数可以一起学习书 P17、读一读 二.合作、探究、展示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议一议: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 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 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1)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因为两个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序号:6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2 2a =,请问:①a 可能是整数吗?②a 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 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 一定 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 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 理数的线段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 50x x =>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认识无理数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学习目标】 1.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学习重点】 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 【学习难点】 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学习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 学习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 说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说明:探索拼图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大正方形的边长a 是不是有理数很有帮助.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现实生活中非有理数的存在 先阅读教材第21页内容,然后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下面问题的学习与探究. 拼一拼: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同学们展示拼图的结果. 下面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 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归纳结论】 因为12=1,22=4,32=9,…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 应在1和2之间,故a 不可能是整数,又????122 =14,????132 =19,????232 =4 9,…两个相同因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 不可能是分数.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做一做:

八年级数学上册 2.1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很多的数,同学们能概括一下都学过哪些数吗? 生1: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2: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 (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2.2 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案

课题4: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姓名: 教学内容:2.2有理数与无理数 授课班级: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2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复习巩固 练习: 1、 统称为整数, 统称为分数 2、判断: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非负数就是负数 0是正数,也是整数 -3.2是分数 3、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的集合里:(13分) +31,-7 2,0.23,0,-8.71,18,-1,3.41412,+12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4、向东4千米记为+4千米,那么-8千米表示 如果高于海平面20千米记为+20千米,则低于海平面18千米记为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15—16页内容,思考: 1、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 2、你学过哪些无理数? 举出例子 3、有理数的分类 5分钟后看谁掌握得最好。 三、学生自学、交流 1、学生按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学习心得 3、你还有哪些问题呢? 四、自学反馈 (一)、有理数的概念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数集合中仅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 B 、零是正整数 C 、分数都是有理数 D 、正数都是有理数 练习:下旬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最小的正整数,没有最小的负整数 B 、若一个数是整数,则它一定是有理数 C 、0是整数,也是有理数 D 、非负数就是正数

(二)无理数的概念 例2:下列数中:(1)-3,(2)-0.3,(3)-π,(4)-0.6 ,(5)7 22,(6)4, (7)0,(8)-3 1,(9)1.2022002.....(每两个2之间的0的个数依次多1)。 其中无理数是 ,整数是 ,负分数是 ,(填序号) 练习:1、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722,π/5,0,3.14,-5,-75 3,7.152551......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2、下列各数:0.123 ,-1.5,3.1416,7 22,-2π,0.1020020002......若其中无理数的个数为x ,整数个数为y ,非负数的个数为z ,则x+y+z 的值是多少? 3、课本第17页练一练1 (三)有理数的分类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集合的大括号内: +6,-8.25,-0.4,0,-31,9.15,-15 4,π/4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7,3.5,-3.14159,π,0,13 17,0.03,-354,10 自然数集合:{ ...} 整数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五、本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学习指导第7-8页 教后反思: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无理数与实数教学设计 课改版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无理数与实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 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实数的概念 1、什么叫无理数,什么叫有理数,举例说明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 2,41,7,π,25-,2,320,5-,38-,94,0,……(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 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议一议 1、在实数概念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分类。 无理数与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如3是正的,π-是负的。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你能把

32,41,7,π,25-,2,320, 5-,38-,94 ,0,……(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等各数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中吗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有理数: 无理数: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3)实数除了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外,实数还可怎样分 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在有理数中,有理数a 的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a 的倒数是什么。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例如,2和2-是互为相反数,35和351 互为倒数。 33=,00=,ππ=-,33-=-ππ。 三、想一想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 ,绝对值为 2、如果0≠a ,那么它的倒数为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2.1.1 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1.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无理数教学案

无理数教学案 课题:无理数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北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3、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正确进行判断。 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

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 是整数吗?a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小组交流,分组起来回答见解) 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投影片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则b应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勾股定理的内容。 在这个题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和2,斜边为b,根据勾股定理得b2=12+22,即b2=5,则b是有理数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大家分析得很准确,像上面讨论的数a,b都不是有理数,而是另一类数——无理数。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一方面应积极地学习这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死搬教条,要大胆质疑,如不这样科学就会永远停留在某处而不前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