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低磷血症和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与诊治 - 养牛技术

牛低磷血症和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与诊治 - 养牛技术

牛低磷血症和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与诊治

-养牛技术

孙学志(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114300)1 低磷血症疾病发生:低磷血症是由饲料中原发性磷缺乏引起的。自然条件下饲料中的磷缺乏比较普遍。许多地区具有明显的磷缺乏的地理分布,必须给家畜添加磷制剂。这些地区中潜在性岩石的不断形成,常使地面磷缺乏。例如,已确定南非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缺乏磷。北欧很少发现或很少有磷缺乏的地区,即使存在也只限于局部区域。目前,在我国随着含磷肥的不断施用和先进的耕作技术,使土壤结构和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因而在我国发性磷缺乏病的情况日趋减少。病因学:磷缺乏通常是一种原发性疾病,但严重的维生素D 缺乏可加重此病。曾认为饲料中钙含量过高时也会降低磷的利用率,从而引起磷缺乏症。对于单胃动物来说,饲料中钙磷比值比较重要,但这一点对牛可能不是很重要。成年牛和育成牛每日磷的需要量为

15g,泌乳牛每产1kg奶需要0.75g磷,因而一头产30kg奶的牛每天需用40g磷,但此需要量仍然低于养牛专家的建议量。临床症状:犊牛磷缺乏时表现为生长缓慢和佝偻病。成年牛的主要症状是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和异食癖。异嗜时,病牛常采食泥土,舔食砖块和骨骼。采食不洁、霉变的骨骼时常可导致肉毒梭菌中毒的高发病率。生殖力下降是严重磷缺乏的特点,但实验研究表明生殖力与钙或磷的采食量无相关性。营养不良可导致动物生殖力下降,而磷缺乏的动物也常患有营养不良性疾病。动物采食低能量物质更有可能引起生殖力下降,

但与特殊矿物元素缺乏的相关性不大。怀孕晚期,母牛通常侧卧,特别是干旱季节。侧卧可能由全身营养不良引起,并非由磷缺乏而引起。患产乳热时,低钙血症的牛几乎都伴发低磷血症。严重的临床病例中很少见到血磷水平降至0. 3mmo1/L。所有病例中,钙制剂治疗都会使血磷水平快速恢复正常。诊断:牛患佝偻病或骨软病、异食癖都表明饲料缺乏磷,通过分析血液和饲料中的磷水平可得到确诊。正常血磷水平为1.3~1. 6mmo1/L。低磷血症时,血磷水平可降至0.5~1. 1mmo1/L,严重时可降至0.3 mmol/L。若放牧草场的磷含量为

4.5g/kg干物质重,这种条件下不会发生磷缺乏症。牧场磷含量为0. 2g/kg干物质重时,可发生嗜骨症,磷含量为0. 1g/kg干物质重时,会发生佝偻病和骨软病。控制与预防:在磷缺乏最普遍的草场中,饲料中添加磷是不切实际的。饲料中可添加骨粉、磷酸氢钙或磷酸氢二钠,或让动物自由采食矿物粉混合物。每天从饲料中摄入磷的量至少应为15g。将过磷酸盐肥料撤播于牧场,可纠正潜在性的磷缺乏,并且还可提高草场的产量和蛋白的含量。然而,磷缺乏的地区,此方法通常不切实际。急性病例,如产后血红蛋白尿需要用磷紧急治疗时,可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将30g磷酸二氢钠溶于200mL蒸馏水中)。2.产后血红蛋白尿与磷缺乏相关的一种特殊综合征称为产后血红蛋白尿,是产犊1~4周后,母牛发生的一种疾病。溶血性贫血和低镁血症是本病的特征。疾病发生:产后血红蛋白尿常零星发生,牛群中通常只有1~2头牛发病。在苏格兰,此病的发生与甜菜根和芜菁根的饲喂有关。在我国,常与饲喂春季鲜嫩的牧草有关。也有报道称,饲喂甜

菜根副产品和苜蓿时也会引起该病。病因学:低磷饲料是引起母牛产生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另外,还存在其他因子使得患低磷血症牛的症状加重,如甜菜叶、苜蓿、花茎甘蓝和其他甘蓝类植物中可能存在溶血因子。临床症状:病牛虚弱、蹒跚、黏膜苍白和心率增加,血红蛋白尿是常见的症状。粪便坚硬干燥。未得到及时治疗的病牛最终侧卧,并在2~5d内死亡。病情不严重的牛会恢复,但恢复较慢,需要3~4周,恢复期也常见到异嗜行为。临床病理学变化:血液磷水平低下,通常为0. 15~1. OOmmol/L。牛群中其他牛也可发生血液磷水平低下。红细胞总数、血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都明显下降。在发病后期,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死后剖检,肝脏肿大,脂肪浸润。尸体黄染,贫血,膀胱内尿液呈红色或红褐色。诊断:动物产后4周内出现虚弱、贫血和血红蛋白尿时,必须要怀疑产后血红蛋白尿病。血红蛋白尿应与巴贝虫病和铜中毒病相区分。存在饲喂大量的花茎甘蓝、甜菜叶或苜蓿的历史将有助于诊断。发现低磷血症和血红蛋白尿时可做出确诊。治疗:将30g磷酸二氢钠溶于200mL蒸馏水中,静脉输液,然后在饲料中添加磷酸钙,这是治疗产后血红蛋白尿的首选程序。严重贫血时,应考虑输入5~10L血。静脉输入大剂量维生素C,并注射右旋糖酐铁作为支持疗法,有助于病牛的恢复。

牛血红蛋白尿

牛血红蛋白尿的研究 摘要牛的血红蛋白尿是牛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可能是由于缺磷、饮水过量或其他原因引起。我们需根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源,对因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牛的血红蛋白尿。养殖户应当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此病发生,减少损失。 关键词低磷血症水中毒鉴别预防 牛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红色尿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有多钟原因皆能引起此类情况的发生。如牛泌尿系统炎症引起的血尿、血红蛋白尿等。 牛的血红蛋白尿多种多样,根据其发病原理,可大致将其分为三类:低磷血症血红蛋白尿、水中毒性血红蛋白尿、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一、低磷血症血红蛋白尿 临床症状:多为奶牛产后发病,发病牛尿液呈红色,由淡红色到紫红色不等。轻症者一般全身无明显变化。严重贫血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100 次/min 以上),心音亢盛,有杂音,颈静脉搏动性强;黏膜苍白,后期出现黄染;消化机能减退,食欲下降,粪便干燥,有时排出恶臭稀便。病末期衰竭,走路摇晃,体温低于常值。该病最终因急性溶血引起贫血性缺氧,心脏长期处于增加心率、加强收缩状态,加速血液循环,供给机体营养状态,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死亡。① 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尿检,尿检中不含红细胞。此为区分泌尿系统炎症的依据。血清中无机磷含量降低,一般4 mg/100 mL以下(正常7 mg/100 mL)。 病因:奶牛日粮中缺磷或磷含量较低,加上母牛产奶量高,磷排出量增加,导致磷供应不足而出现低磷酸盐血症,从而引发本病。据研究证实,无机磷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必要因子,缺磷时,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作用则不能正常进行,作为酵解产物的三磷酸腺苷相应减少,而三磷酸腺苷主要起着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三磷酸腺苷量减少,就会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发生红细胞变形、溶解,产生血红蛋白。② 治疗:1、可直接补充磷元素治疗。效果快速而明显。采用20%的磷酸二氢钠,静脉注射300ML-500ML,每天1-2次,用药2-3天,即可痊愈。 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配合日粮做到全价,保证磷元素的充足。 2、为补充血容量,增加机体能量,应适当补给生理盐水、氨基酸、维生素c、葡萄糖和维生素A等药物。 3、冬季做到防寒保暖,减少应激因素刺激。 二、水中毒性血红蛋白尿 临床症状:哺乳犊牛和断乳前后的犊牛发病较多。在饮多量的水后, 特别是温水后, 犊牛立即表现腹痛, 腹围增大, 瘤胃鼓气, 反色停止, 流涎, 肌肉振颤, 起卧不安, 有时踢腹, 体温正常, 心律在每分钟1 0 次以_ L, 呼吸急促, 随之腹泻,排水样稀便, 尿红色、尿频。红色尿的最早出现, 一般在饮水后1 5 分钟。随着腹泻和尿红色尿症状的出现, 全身症状减轻,一般不加治疗, 半天内恢复, 很少见有死户, 严重的病例症状要延续1 一2 天。③ 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尿检,尿检中不含红细胞.此为区分泌尿系统炎症的依据。 病因:犊牛多量饮水后, 幼畜胃肠对水分吸收极快, 大量水分进入血液, 由于内分泌、神经系统机能失调, 造成一时性渗透压降低, 使红血球大量破坏而出现溶血现象, 红血球大量破坏产生的血红蛋白进入泌尿系统, 出现了临床上血红蛋白尿。由于血液水盐平衡失调, 组织细胞也随之水肿、变性, 临床上就出现一系列其它症状。④

牛低磷血症和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与诊治 - 养牛技术

牛低磷血症和产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与诊治 -养牛技术 孙学志(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114300)1 低磷血症疾病发生:低磷血症是由饲料中原发性磷缺乏引起的。自然条件下饲料中的磷缺乏比较普遍。许多地区具有明显的磷缺乏的地理分布,必须给家畜添加磷制剂。这些地区中潜在性岩石的不断形成,常使地面磷缺乏。例如,已确定南非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缺乏磷。北欧很少发现或很少有磷缺乏的地区,即使存在也只限于局部区域。目前,在我国随着含磷肥的不断施用和先进的耕作技术,使土壤结构和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因而在我国发性磷缺乏病的情况日趋减少。病因学:磷缺乏通常是一种原发性疾病,但严重的维生素D 缺乏可加重此病。曾认为饲料中钙含量过高时也会降低磷的利用率,从而引起磷缺乏症。对于单胃动物来说,饲料中钙磷比值比较重要,但这一点对牛可能不是很重要。成年牛和育成牛每日磷的需要量为 15g,泌乳牛每产1kg奶需要0.75g磷,因而一头产30kg奶的牛每天需用40g磷,但此需要量仍然低于养牛专家的建议量。临床症状:犊牛磷缺乏时表现为生长缓慢和佝偻病。成年牛的主要症状是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和异食癖。异嗜时,病牛常采食泥土,舔食砖块和骨骼。采食不洁、霉变的骨骼时常可导致肉毒梭菌中毒的高发病率。生殖力下降是严重磷缺乏的特点,但实验研究表明生殖力与钙或磷的采食量无相关性。营养不良可导致动物生殖力下降,而磷缺乏的动物也常患有营养不良性疾病。动物采食低能量物质更有可能引起生殖力下降,

但与特殊矿物元素缺乏的相关性不大。怀孕晚期,母牛通常侧卧,特别是干旱季节。侧卧可能由全身营养不良引起,并非由磷缺乏而引起。患产乳热时,低钙血症的牛几乎都伴发低磷血症。严重的临床病例中很少见到血磷水平降至0. 3mmo1/L。所有病例中,钙制剂治疗都会使血磷水平快速恢复正常。诊断:牛患佝偻病或骨软病、异食癖都表明饲料缺乏磷,通过分析血液和饲料中的磷水平可得到确诊。正常血磷水平为1.3~1. 6mmo1/L。低磷血症时,血磷水平可降至0.5~1. 1mmo1/L,严重时可降至0.3 mmol/L。若放牧草场的磷含量为 4.5g/kg干物质重,这种条件下不会发生磷缺乏症。牧场磷含量为0. 2g/kg干物质重时,可发生嗜骨症,磷含量为0. 1g/kg干物质重时,会发生佝偻病和骨软病。控制与预防:在磷缺乏最普遍的草场中,饲料中添加磷是不切实际的。饲料中可添加骨粉、磷酸氢钙或磷酸氢二钠,或让动物自由采食矿物粉混合物。每天从饲料中摄入磷的量至少应为15g。将过磷酸盐肥料撤播于牧场,可纠正潜在性的磷缺乏,并且还可提高草场的产量和蛋白的含量。然而,磷缺乏的地区,此方法通常不切实际。急性病例,如产后血红蛋白尿需要用磷紧急治疗时,可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将30g磷酸二氢钠溶于200mL蒸馏水中)。2.产后血红蛋白尿与磷缺乏相关的一种特殊综合征称为产后血红蛋白尿,是产犊1~4周后,母牛发生的一种疾病。溶血性贫血和低镁血症是本病的特征。疾病发生:产后血红蛋白尿常零星发生,牛群中通常只有1~2头牛发病。在苏格兰,此病的发生与甜菜根和芜菁根的饲喂有关。在我国,常与饲喂春季鲜嫩的牧草有关。也有报道称,饲喂甜

动物红尿症状鉴别诊断表

XI 红尿症状鉴别诊断 红尿(red urine)是泛指尿液变红的一般概念,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症状。 主要包括血尿(hematuria)和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还有肌红蛋白尿(myoglobinuria)、卟啉尿(porphyrinuria)和红色药尿。 血尿 血红蛋白尿 红尿肌红蛋白尿 卟啉尿 红色药尿 一.红尿特性及过筛检验 血尿即尿液中混有多量红细胞。血尿的颜色,因尿液的酸碱度和所含血量而不同。碱性血尿显红色;酸性血尿显棕色或暗黑色。其尿液外观如洗肉水色或血样,放置或离心后红细胞沉于管底而上清红色呈阳性反应的,则称为显微镜血尿或镜下血尿。尿液中混有多量脂肪、蛋白和血液的,显红色乳样外观,特称乳糜血尿(hematochyluria)。 血红蛋白尿即尿液中含多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所含血红蛋白的性质和数量。新鲜的血红蛋白尿,含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显红色、浅棕色或葡萄酒色;陈旧(包括膀胱内滞留)的血红蛋白尿,含高铁血红蛋白和酸性血红蛋白,显棕褐色乃至黑褐色。血红蛋白尿外观清亮而不浑浊,放置后管底无红细胞沉淀,镜检尿渣没有或极少红细胞,联苯胺试验呈阳性反应。血红蛋白尿症常是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外在表现,恒伴有血红蛋白血症(hemoglobinemia),血浆(清)因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而明显红染。 肌红蛋白尿即尿液中含多量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显暗红、深褐乃至黑色,外观与血红蛋白尿颇相类似,联苯胺试验亦呈阳性反应。两者的简易区分在于,肌红蛋白尿症不伴有血红蛋白血症,即其血浆(清)中虽含多量游离的肌红蛋白,但外观并不红染。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2009-03-24 15:52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一,名词解释 1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性疾病和代谢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前者是指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所致的疾病,后者是指因机体的一个或多个代谢过程异常,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而引起的疾病。 2仔猪低血糖:是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导致体内储备的糖原耗竭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3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缺乏或不足而引起骨骼肌,心肌,和肝脏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疾病。 4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5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生理变化的过程的总称。 6骨软症:是发生在软骨骨化作用已经完成的成年动物的一种骨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钙磷缺乏及二者的比例不当 7仔猪营养性贫血:动物体内对铁的需要增加但摄取不足,丢失过多或铁的吸收不良等造成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发生的贫血。 8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9纯合饲粮:是配制饲粮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纯的营养素组成。10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或其前体胡萝卜素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 11奶牛酮症: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二.填空题1通常认为亚油酸∝-亚麻油酸 和花生四烯酸为必需脂肪酸。 2动物体内的主要贮铁器官是肝,脾, 和骨髓. 3动物体内缺乏硒和维生素E会导致白 肌病,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 4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维生素K. 5奶牛酮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替代疗法, 激素疗法,和其他疗法。 6仔猪低血糖的特征是血液中非蛋白氮 含量增多,血糖含量降低。 7在佝偻病的发生原因中牛主要缺乏 磷,猪主要是缺乏维生素和钙。 8牛血红蛋白尿症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 症,急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 征。 9维生素B1缺乏是由于动物体内硫胺 素缺乏或不足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10奶牛酮症的发生过程中,激素调节也 起重要作用,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 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 11动物体内的矿物元素主要来源于饮 水和饲料 12维生素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肠道对 钙,磷的吸收促进骨的钙化。 13维生素A缺乏时视力减弱,繁殖力 下降。 14 奶牛酮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低血 糖症,高酮血症,高铜尿症,和高酮乳 症。 15常用禾谷类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对于 猪赖氨酸常委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 于家禽则为蛋氨酸。 16动物发生硒缺乏时,仔猪多表现桑椹 心,犊牛主要表现为:白肌病症群,家 禽多表现渗出性素质。 17反刍动物的笑话特点是;前胃以微生 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五.问答题 1成年鸡发生维生素B1缺乏的主要症状 有哪些? 答:常出现多发性神经炎,主要显现为 进行性鸡麻痹症状,开始于趾部屈肌继 则波及全腿,翅和颈部伸肌,以致双腿 不能站立,病至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一 般一至二周后衰竭死亡。 2亚临床型奶牛酮病的危害有那些? 答:会引起母牛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 低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发病率增高,而造成经济损失。 3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有哪 些? 答:(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 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 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 (4)在体内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后,还可 以形成各式各样的离体产品。 4动物为了生存和生产,所需要的营养 物质有那些? 答:(1)水分(2)粗灰分(3)粗蛋白 质CP(4)粗脂肪EE(5)粗纤维CF(6) 五氮浸出物NFE 5磷在动物体内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答:(1)与钙一起参与谷歌和牙齿结构 组成,保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完整,(2) 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是ATP和磷酸肌酸的 组成成分是重要的供能贮能物质,也是 底物磷酸化的重要参与者(3)促进营养 物质的吸收,磷以磷脂的方式促进脂类 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式(4)保证 生物膜的完整性,磷脂是细胞膜不可缺 少的成分。(5)作为DNA,RNA和一些酶 的结构成分参与许多生命活动过程。 ⊙6试述钙,磷在动物体内的主要营养 作用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钙:(1)作为动物结构组成物质参 与骨骼和牙齿结构组成起支持保护作用 (2)控制神经传递物的释放,调节神经 兴奋性(3)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改变细胞 膜通透性(4)激活多种酶的活性(5) 促进胰岛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固 醇,甚至唾液等的分泌(6)自身营养调 节功能 磷:(1)与钙一起参与骨骼和牙齿的结 构组成,保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完整(2) 参与体内能量代谢(3)促进营养物质的 吸收(4)保证生物膜的完整(5)作为

牛细菌性肾盂肾炎的发生与诊治 - 养牛技术

牛细菌性肾盂肾炎的发生与诊治-养牛技术于婷婷(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114300)牛细菌性肾盂肾炎是牛泌尿道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可导致肾、输尿管和膀胱的慢性化脓性炎症。该病遍布于世界各地,多为散发性,主要发生于牛,绵羊和马也偶尔感染发病。1 病原学特点已经鉴定出肾棒状杆菌有四种血清型,其中1型致病力最强。有研究证实,肾棒状杆菌的致病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菌毛的分布有关,菌毛可以促使细菌黏附在泌尿道的上皮细胞上,这一过程与pH值有关。研究表明,黏附膀胱细胞的有菌毛肾棒状杆菌所占的比例是引发肾盂肾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当pH值大于7.6时比例高,pH值低于6.8时比例极低。该病是由膀胱、输尿管至肾脏的一种上行感染。国外学者曾将细菌接种到牛膀胱中而引起感染,出现特征性病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更易发病,尿道短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尿液淤积是引发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的重要易感因素。当尿道中有结石或妊娠期输尿管受压迫时,造成泌尿道短暂性或持久性的梗阻会引起尿液淤积。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我国也有发病报道,但研究发现,在已确诊有肾盂肾炎的牛群中,有22.7%的牛尿液中可分离到肾棒状杆菌,其他牛群只有10.7%可分离到此菌。临床感染牛或带菌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报道称,正常牛与感染牛或带菌牛同拴在相邻的畜栏上,也会引起该病的间接性接触感染。但直接接触仍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用污染的毛刷刷洗母牛阴户,与受感染或污染的公牛交配以及使用导尿管不慎等都可使之感染。在一些牛群中偶然也有通过性交传播的病例,在正常

公牛的包皮组织中可以分离到此菌。2. 临床症状在感染牛群中,临床病例呈零星发生,大多数病例发生于奶牛群,通常在冬季为发病高峰。各病例间临床症状差异大,发病初期更是如此。看似健康的牛会在其他症状未出现之前,数周内间歇性排血尿。有些动物的早期临床症状则是出现一两次或多次的急性绞痛,这种绞痛可持续6小时甚至更长。但是大多数病例在感染初期几乎没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动物逐渐消瘦,泌乳量缓慢下降,食欲不定,间歇发热、排血尿。随着病程发展,出现尿频,排尿痛苦,尿液有血块及组织碎屑。在感染后期,通过直肠检查可以发现一侧或双侧肾肿大,膀胱增厚,一侧或双侧输尿管增大。肾脏触诊时动物常有痛感,病程可以延续数周直至2个月以上。动物终因肾衰、失血等广泛性的体质消耗而死亡[养 殖:https://www.doczj.com/doc/8119147839.html,/]。3 病理变化感染牛尿液混浊,发病早期间歇性出现血尿,后期则频频尿血。对尿液离心后的沉淀在显微镜下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组织残屑。抹片革兰氏染色可见肾棒状杆菌。有报道称,利用荧光抗体技术可以鉴别此菌。用血琼脂平板及其他普通培养基很容易分离到此菌。由于该病临床症状特征明显,并且有些病例只有出现明显的贫血和血尿症状时,通过血检才会发现异常,所以临床上极少通过血象或血液生化检查来诊断。因为肾盂肾炎而死亡的动物通常身体状况差,特异性病变局限于尿道。单侧或双侧肾因肿胀而使肾叶变得不明显。被膜显著增厚;肾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肾切面可见肾盂极度膨胀、充满血液、脓汁及黏性液体。坏死组织呈灰白色条纹,由肾盂至皮质发散性分布。每个肾小叶的皮质髓质

母牛产后子宫炎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 - 养牛技术

母牛产后子宫炎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养牛 技术 1 病因分析感染病原微生物。母牛产后子宫可能会接触到多种微生物,包括一些高致病力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化脓隐秘杆菌)以及一些厌氧菌(如产黑色素普氏菌、坏死梭杆菌)。母牛发生难产而导致子宫内形成创伤,产房以及各种器具卫生不符合标准,产出的犊牛是气肿性牛,导致子宫内严重感染厌氧菌,胎衣不下;多种病原体,如化脓隐秘菌、产黑色素普氏菌、坏死梭杆菌之间的共同作用都会导致奶牛子宫容易发生感染。自然防御机能减弱。母牛分娩时发生难产;产犊后对子宫采取不当操作,如没有合理清除胎衣;子宫收缩无力;混合感染免疫抑制的病原体,如病毒性腹泻病毒;产犊前摄取大量能量造成肝脏浸润脂肪,或者缺乏足够的蛋白和微量元素,都会导致子宫的防御机能减弱,导致产后发生该病。2. 临床症状病牛体温有所升高,可超过39.5℃,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或者完全停止,且伴有轻度胀气,泌乳量减少,并发生脱水。通过阴道检查能够发现子宫颈略微开张,有时会排出分泌物,症状严重时子宫会排出棕色或者乌红色的分泌物,尤其是躺下时会排出水样物,并散发恶臭味。通过直肠检查能够发现子宫角要大于正常大小,子宫壁增厚,子宫收缩无力。发情时有混杂絮状脓液的黏液排出,呈乳白色或者云雾状,含有大量的白细胞。部分同时伴有子宫颈炎。患有轻度子宫炎的母牛,通过直肠检查较难发现存在异常变化,且发情期时间和发情周期基本保持正常,有时会由于子宫内膜发生病变而产生前列腺素,影响黄体

正常发育,可能会缩短发情周期。如果病牛配种后受胎,可能会发生胚胎早期死亡的现象,从而延长发情周期,延长的时间长短不同。大部分母牛产后发生子宫炎会出现屡配不孕的现象。产后急性子宫炎,即母牛产后的前10天发生,主要症状是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O -41.3℃,食欲减退,心跳加快,瘤胃停止蠕动,产奶量减少,腹泻,脱水。阴门有棕色或者污红色的稀薄分泌物排出,并散发恶臭味,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毒血症[养殖:https://www.doczj.com/doc/8119147839.html,/]。3 防治措施对症治疗。母牛患有慢性、卡他性子宫炎或隐性子宫炎,如果进行直肠检查能够触摸发现子宫基本正常或者子宫膜略有肥厚,但子宫回流液呈透明的絮状或者轻度混浊,且里面存在悬浮物,可先用200mL温度为38—42℃的1%~2%人工盐溶液对子宫进行冲洗,将20mL添加有80万~160万IU青霉素的生理盐水注入到子宫内,每天洗涤1次,通常2~3次就能够治愈。患有脓性子宫炎或者子宫积脓,要先用人工盐溶液或者碳酸氢钠溶液促使脓汁彻底排出,同时配合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注意注入的洗涤液要确保接触整个子宫内膜以及管腔内腔面,通常停留lOmin左右即可全部导出,如果洗涤量过少或者过多都不适宜。另外,最好将药液从子宫颈口输入,以确保药效更好的发挥。但如果病牛出现全身感染时,禁止对子宫采取任何操作。只有疾病经过急性期,才能够对子宫进行轻轻冲洗,使得大量的感染物质随着洗液流出,同时促使子宫肌明显收缩和子宫复旧。冲洗时,可选择使用任何一种直径末端光滑的管,在其一端连接漏斗,然后将管的另一端缓慢插过子宫颈,注意避免损伤子宫,之后即通过

牛硒紊乱症的病因、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 - 养牛技术

牛硒紊乱症的病因、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 养牛技术 硒缺乏症是以硒缺乏造成的骨骼肌、心肌及肝脏变质性病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鉴于硒缺乏同维生素E缺乏在病因、病理、症状及防治等诸方面均存在着复杂而紧密的关联性,所以将两者合称硒一维生素E缺乏综合症。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硒紊乱症的病因、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1、病因分析硒在动物体内的主要功能与细胞内的谷脱甘肽过氧化物酶有关,这是一种抗氧化酶,以各种具有潜在危险的过氧化物为底物。硒与碘代谢有关,表明硒具有不依赖GPX 的独立功能,然而,发生硒紊乱的最根本原因,显而易见是日粮中缺乏该元素。另外,有可能是土壤缺硒。给犊牛饲喂含极低硒的试验性日粮,缺硒可达到无法检测到血液GPX1活性的程度,但却不发生肌病。研究者论证了食物源性氧化剂应激的重要性,发现为了模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脂质过氧化物的前体)的春季牧草成分,在缺乏维生素E和硒的日粮中添加PUFA会加速肌病发生率。引发肌病可能还需其他应激物,因为有研究者证实,在室内给缺乏维生素E和硒的犊牛饲喂富含PUFA的牧草并不加速紊乱的发生,然而采食同样的牧草却引发急性肌病。专家指出,运动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可加快肌肉损害的发展。犊牛的兴奋行为会导致包括运动、循环、呼吸在内的肌肉活动增加。众所周知,肌肉运动导致氧化物应激,并使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进一步恶化。也可能是由于子宫在分娩时剧烈的、长时间的肌肉活动,使之极易引发硒(及维生素E)缺乏。暴发急性肌病还与恶

劣的天气条件有关,因此,硒依赖性紊乱的病因是多因素的。2、临床症状缺硒可影响牛终身发育。如果母牛的日粮中硒水平低,则哺乳犊牛可发生慢性骨骼肌病和心肌病,而在缺硒草原上放牧的犊牛在断奶前和断奶后可发生生长阻滞。春季犊牛转为放牧时可能发生伴有肌球蛋白血尿的急性肌病。补硒可增加成母牛和青年母牛的受胎率。分娩时,低硒水平的母牛比补硒母牛更易发生胎衣不下,更易引发乳房炎和囊性卵巢。硒缺乏也影响循环系统,生长牛可发生海蒽茨氏小体性贫血,如果产犊时发生紊乱,则同时缺乏铜和硒的母牛极易发生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尽管缺硒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所变化,但在单个群体中极少超过一种症状。胎衣不下是牛最常见的硒依赖性疾病,在许多记述胎衣不下的文献中,没有关于肌肉营养不良的报道。同样,也未见生长阻滞和肌肉营养不良与硒紊乱同时暴发的报道。牛的硒缺乏与体外吞噬细胞功能受损有关,有人就此推测硒缺乏将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但这些推断并未被试验研究所证实。有报道,血硒或谷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与牛乳中体细胞数呈负相关,且添加硒到处于临界水平的日粮中,减少了临床型乳房炎的持续时间。添加维生素E也可得到相同的结,因此很难或不可能对硒及维生素E作出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据报道,饲喂硒处于临界水平的日粮,牛群中犊牛的存活率可提高,但已补充维生素E和硒,故硒单独的作用仍不明确。3、诊断由于该疾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硒依赖性紊乱的鉴别诊断较复杂。大多数可归因于维生素E缺乏,而其他如胎衣不下和发育不良则存在营养和非营养性的许多可能病因。在没有恶化的因素时,

牛、马肝炎、肝肿大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牛、马肝炎、肝肿大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 施-养牛技术 肝炎、肝肿大是肝脏受到中毒性、传染性因素侵害所引起,导致肝细胞炎症、变性和坏死,发生黄疸、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霉败饲料、有毒化学物质、肠道疾病、呼吸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都可能导致家畜发生该病。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需与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牛巴贝斯焦虫病、驽巴贝斯焦虫病、马巴贝斯焦虫病、马传染性贫血、牛肝片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1、发病原因牛、马由于长期吃霉败饲料,尤其食入黄曲霉毒素更危险。砷、磷、锑、四氯化碳、食盐、六氯乙烷、有机氯农药等化学药品必能引起发病。牛、马过多采食有毒植物或长时间采食易发病,肠炎、肠卡他、孕畜毒血症等病程中产生有毒分解产物,长期刺激肝脏而发病。大叶性肺炎、肺坏症、心脏衰竭等病致肝长期淤血,易发生静脉性肝炎。某些传染病,如牛巴氏杆菌病、流感、流行性脑炎、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焦虫病、蜂窝织炎等病程中病原体产生毒素使肝发生炎症。2、临床症状①原发性:病畜体温达39~40℃或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有时昏迷。拱腰,右肋区叩诊有疼痛,叩时避让。粪便时稀时干,有异臭,粪色稍淡,牛在最后肋弓向里触摸感到肝肿,严重时超过肋弓2~3 cm且按压疼痛。在马用手直肠检查时可在右肋部摸到肿胀的肝,边缘钝圆并有压痛。眼结膜充血、黄染。②继发性:多属慢性,病畜体温不升高,眼结膜苍白或树枝状充血并黄染。虽有食欲但采食很少,牛的反刍也减少,精神不振,触诊肝肿大,叩诊肝

区疼痛。同时还表现有原发病症状,如肝破裂,则病畜突发沉郁,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眼结膜、口黏膜均苍白,心跳100次/min以上。 3、病理变化剖检初期死亡病畜,可见其肝肿大,脂肪变性,边缘钝圆、质脆弱。病程长,因肝细胞坏死、溶解、肝缩小,被膜皱缩,边缘菲薄,肝组织柔软,表面和切面灰黄色。 4、诊断要点患畜食欲不振或废绝,粪或干或稀,有异臭、色淡;眼结膜充血或苍白并黄染,体温原发性40℃或以上,继发性则无变化,触诊肝大,叩诊疼痛。 5、类症鉴别①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病畜食欲不振,体温高 (40~41.5℃),反刍减少,精神沉郁,眼结膜黄染。不同处:粪棕黄色,贫血明显,出现血红蛋白尿。高温时采血镜检可见红细胞内双芽焦虫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②牛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体温高(40~42℃),眼结膜黄染,食欲、反刍减退或废绝。不同处:高热稽留,血液水样而不易凝固。尿由深黄、棕红转为黑红、尿频。红细胞250万/mm,见血尿后体温下降。血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③驽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眼结膜黄染,显著减食,精神差,粪先干后稀,体温高(41℃以上)。不同处:呼吸困难,心悸亢进,明显贫血,尿稠如油,后期可能出现后肢麻痹。血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④马巴贝斯焦虫病。类似处:体温升高,眼结膜黄染,减食,精神沉郁。不同处:明显贫血,排血红蛋白尿,眼睑水肿,有时头、腿、腹部也水肿,鼻腔、瞬膜、阴道黏膜有出血点。血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虫体。体表可能发现蜱。⑤马传染性贫血。类似处:眼结膜黄染,体温高(40~41℃),精神不振。不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 养牛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的临 床症状-养牛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Virus简写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染、以幼龄牛易感性最高。牛病毒性腹泻代表着一组由单链RNA病毒组成的不同的瘟病毒.本文对其亚临床感染、急性感染、严重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粘膜病、免疫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症等临床表现及致病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1、发病机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黄病毒科还包括典型猪瘟病毒和羊边界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个基因型,即世界范围内分布的BVDV-1型和局限于美国境内的BVDV-2型,由BVDV-2引起的疾病更严重。初次感染动物的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但是也可以通过子宫分泌物、流产胎儿、尿液、乳汁、精液、粪便和唾液传播。BVD还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孕体进行传播。据报道,需要动物之间有相对紧密的接触才可传染本病。初次感染动物会发生暂时性病毒血症,并伴随有发热、轻微食欲不振和腹泻、精神沉郁和免疫抑制,患畜经过免疫抑制几天后康复。某些患畜表现为眼鼻有分泌物,流涎,口腔糜烂,偶尔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多数动物感染后临床症状轻微或不表现临床症状。在病毒血症时期,妊娠母畜经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根据母畜的发病时间以及是否感染胎儿,牛病毒性腹泻病可以导致早期孕体死亡、流产、产

出有先天缺陷的活犊或死胎,产出长期感染的犊牛或血清反应阳性犊牛,此犊牛对病毒具有免疫力。非细胞毒株BVDV在长期感染的动物体内变异,结果导致黏膜病变。黏膜疾病一般被认为是散发性疾病,通过影响单个动物继而影响少数动物。但是,如果牛群中有大量的长期感染的牛,有黏膜病变的动物排出细胞毒性病毒,从而感染其他长期感染的牛,暴发牛病毒性腹泻病。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黏膜病变像是简单的传染病。普遍认为,细胞毒性型不经胎盘感染,也不能使动物长期感染。2、临床症状初次感染牛和长期感染牛发生繁殖障碍,但是很少影响血清阳性牛。输精时,孕体期以及胎儿发育期的早期到中期,易感繁殖母牛引入BVD时可引起其繁殖功能紊乱,导致新生仔畜发病。配种前到妊娠45天之间的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可在母牛交配时感染,与持续感染的公牛或短期感染BVDV的公牛进行交配时也可感染,或采用BVDV污染精液在输精时也会发生感染。现场研究发现,BVD 的感染对牛早期繁殖能力有严重影响。在繁殖时或繁殖后很快对BVDV 产生抗体的牛,比在繁殖前就产生抗体的牛更不容易妊娠。妊娠失败可能是由于受胎失败和孕体早期发育受阻所致,而孕体早期发育受阻常是由于影响卵母细胞功能和子宫环境所致。妊娠失败表现为不返情率低或不规则的延期返情现象。有报道称,用BVDV污染的精液输精后,产下的犊牛可长期带毒。妊娠45~175天感染容易导致下列情况发生:胎儿吸收,干尸化或流产;免疫耐受并产下长期感染的犊牛;先天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视觉系统。易感母牛感染BVDV后,虽然多数情况是在妊娠的前3个月,但可在妊娠的任何时间都能发生

奶牛产乳热和产褥热的发生与诊断

奶牛产乳热和产褥热的发生与诊断 作者:丁洪波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6期 工洪波(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畜牧兽医科164007) 1产乳热 产乳热,又称生产瘫痪、产后瘫痪、乳热症和临床分娩低血钙症,是奶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3~7胎,产后数天内多发,少数发生在分娩前和分娩中。病初精神不振、发呆、 不爱走动,接着出现短时间的兴奋、抽搐、磨牙、摇头和头颈部肌肉振颤;神经过敏增强,后 肢僵硬,共济失调。接着很快转入麻痹和意识障碍,伏卧于地,呈犬坐样,不能起立。精神高 度抑制,昏睡,头颈转向胸侧,呈“S”状。颈、肘肌间歇性振颤、痉挛,皮肤末梢冷凉,体温降到常温以下。部分患牛瞳孑L扩大,光反射消失,皮肤疼痛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心音衰弱,心率每分钟100次以上。前胃弛缓,轻度臌气,无尿,无粪便。因病牛躺卧,有时发生瘤胃内 容物反流而继发异物性肺炎。最后昏迷,体温下降到36℃以下,循环衰竭,心音弱,心率超过120次/分,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奶牛产乳热与其体内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母牛分娩后,大量血钙 被转移到初乳中,而此时由于肠吸收钙的能力和从骨骼中动员钙贮备的速度下降,如果随初乳 丢失的钙超过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原的补充钙量,就会发病。奶牛产乳热是独特的内分泌功能 紊乱.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奶牛在泌乳末期和干奶期饲喂高钙低磷 饲料,血钙长时间趋于高水平,抑制甲状旁腺分泌;奶牛分娩时,血钙突然下降,而甲状旁腺 却处于抑制状态,不能及时分泌降钙素来紧急动员骨钙,缓解血钙失衡,因而发病。 诊断要点:产犊后不久发病,常在产后1~3日瘫痪。体温低于正常(38℃以下),心率每 分钟超过100次。卧地后知觉消失,昏睡、便秘,背部佝偻。 由于产后母牛卧地不起的原因较多,故在诊断时应仔细检查,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躺倒 母牛综合症:表现中度机敏,活跃,食欲正常,体温升高;虽不能站立,但欲试图爬行,典型 卧姿呈“蛙式”:血检无机磷、血钾、血糖降低,尿蛋白增加;对钙剂反应差。低镁血症(牧 草搐搦、泌乳搐搦):发病不受品种、年龄限制,特征表现兴奋,敏感性增高,抽搐伴强直性 惊厥,心音高亢,血镁比产乳热牛降低,对钙剂的反应极慢。产后毒血症:多因产后大肠杆菌 所致的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子宫破裂。阴道破裂等所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急性败血 性子宫炎所致。病牛心率极度增快,呻吟,乳汁、乳房及产道可检查出病变。钙剂治疗常引起 死亡。 2产褥热 产褥热,又称产后热、产褥性全身性创伤感染。是指母牛在产褥期间因分娩或流产后胎衣、恶露滞留,产道损伤,或助产、难产时手术消毒不严等引起的生殖道感染经扩散而并发的全身 性疾病。 该病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细菌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进行繁殖,在体内蔓延,称为产褥(或产后)败血症。另一种细菌进入子宫或其他组织的静脉,形成血栓,血栓化脓软化,进入 血液循环,到达各脏器产生栓塞。发生化脓灶时,称为产褥(或产后)脓毒血症。①产褥败血症:发病初期体温突然上升至40~ 41℃,病牛精神极度沉郁,呻吟,头颈弯于一侧,呈昏睡状态,反射迟钝,食欲废绝,停止反刍,但喜饮水。泌乳量骤减,2~3天后停止泌乳。眼黏膜充血,后期黏膜发绀,有时有小出血点。脉搏微弱,每分钟可达90—120次。呼吸浅快。病牛往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应用科目(牛羊疾病)模拟试卷2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应用科目(牛羊疾病)模拟试卷2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听诊不用于检查( ) (分数:2.00) A.泌尿系统√ B.生殖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E.心血管系统 解析:解析:听诊是指利用听诊器听取内脏器官活动过程中发出的自然或病理性声音,主要用于检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胎心音和胎动音等。因此,听诊不用于检查泌尿系统。 2.对骨折动物进行X线诊断时,为减少受照剂量和便于分析,尽量采用的检查方法是( ) (分数:2.00) A.透视 B.摄影√ C.先透视后摄影 D.先摄影后透视 E.造影后透视 解析:解析:摄影与透视的区别在于摄影好比拍照,透视好比视频。摄影是对器官的瞬时静态记录,透视是对器官的实时动态观测。由于透视耗时长,其辐射量比摄影大得多,且普通X透视无法留下客观的记录资料,骨和关节疾病一般不采用透视检查。因此,对骨折动物进行X线诊断时,为减少受照剂量和便于分析,应尽量采用的检查方法是摄影。 3.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 ) (分数:2.00) A.外伤 B.溶血√ C.腹泻 D.呕吐 E.脱水 解析:解析:血清胆红素主要来源于细胞破裂与释放,通过肝脏代谢、胆汁排泄。红细胞溶血、肝功能异常和胆管阻塞等均可导致血清胆红素增高。因此,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溶血。 4.牛重度瘤胃臌气时,眼结膜表现为( ) (分数:2.00) A.黄染 B.发绀√ C.潮红 D.苍白 E.出血 解析:解析:瘤胃臌气会引起呼吸极度困难,甚至张口呼吸,进而导致黏膜发绀、呈蓝紫色。因此,牛重度瘤胃臌气时眼结膜表现为发绀。 5.属于食管阻塞的临床特点是( ) (分数:2.00) A.大量流涎√ B.发病缓慢 C.咀嚼障碍 D.频繁努责

执业兽医全科牛、羊病学(A1型题)

1.牛瓣胃穿刺的部位是( ) A.右侧第7、8肋间与肩端水平线的交点 B.左侧第7、8肋间与肩端水平线的交点 C.右侧第9、10肋间与肩端水平线的交点 D.左侧第9、10肋间与肩端水平线的交点 E.左侧剑状软骨后方 答案:C 2.在家畜身体右侧7~9肋间,肩端水平线上下可进行的检查是( ) A.网胃检查 B.瘤胃检查 C.瓣胃检查 D.皱胃检查 E.肝脏检查 答案:C 3.牛贪食过多幼嫩、多汁的豆科牧草,易引发的疾病是( ) A.前胃弛缓 B.瘤胃鼓气 C.瘤胃积食 D.创伤性网胃炎 E.瓣胃阻塞 答案:B 4.病牛呈现顽固性的前胃弛缓症状,应用前胃兴奋剂后,病情加重的疾病是( ) A.瘤胃鼓气 B.瘤胃积食 C.创伤性网胃炎 D.瓣胃阻塞 E.皱胃变位 答案:C 5.急性型瘤胃酸中毒的后期症状是( ) A.水样腹泻 B.眼窝凹陷 C.角弓反张 D.反刍停止 E.体温低下 答案:C 6.瘤胃酸中毒发诊断依据,正确的是( ) A.有采食过多的病史 B.有过食精料的病史 C.有过食易发酵饲料的病史 D.有长期饲喂粗硬饲料的病史 E.有长期饲喂细粉状饲料的病史 答案:B 7.引起成年牛发生骨软病的主要因素是( ) A.钙缺乏 B.磷缺乏 C.磷过多 D.维生素D缺乏 E.缺乏阳光照射 答案:B 8.羊甲状腺肿大,生殖能力下降,主要见于( ) A.钴缺乏 B.钙缺乏 C.磷缺乏

D.碘缺乏 E.维生素缺乏 答案:D 9.某牛场部分犊牛陆续发病,体温40~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2~3d 后牛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发生糜烂,舌面出现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并伴有严重腹泻,开始水泻,以后带有黏液和血。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胃肠炎 B.口蹄疫 C.蓝舌病 D.牛流行热 E.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答案:E 10.山羊,体温41℃,持续高热3d,初期鼻镜干燥,口、鼻腔流黏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和齿龈充血、溃烂,大量流涎。继而出现带血的水样腹泻,病羊严重脱水、消瘦,并常有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的表现。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B.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C.羊传染性脓疱 D.小反刍兽疫 E.羊肠毒血症 答案:D 11.奶牛,体温40.5℃,右后蹄出现肿胀,触诊有热、痛,趾间有溃疡面,其上覆盖有恶臭的坏死物, 蹄底有孔道。该奶牛场牛只长期舍饲,圈内粪尿淤积。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趾间皮炎 B.蹄叉腐烂 C.腐蹄病 D.局限性蹄皮炎 E.蹄叶炎 答案:C 12.母牛,阴门近旁出现无热、无痛、柔软的一侧性肿胀,肿胀对侧肌肉松弛。可初步诊断为( ) A.会阴疝 B.会阴脓肿 C.会阴肿瘤 D.膀胱脱垂 E.淋巴外渗 答案:A 13.母牛,第一胎难产,强行拉出胎儿,分娩后3d,体温38.9℃,精神不振,食欲及泌乳量稍降,拱背 努责,并常做排尿动作。有时从阴门流出少量污红、腥臭的稀薄液体,尾根及外阴周围黏附有这种分泌物的干痂。为确定具体的患病部位,进一步的临床检查是( ) A.血液涂片镜检 B.血常规检查 C.阴道检查 D.子宫探查 E.尿道探查 答案:C 14.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流涎增多 B.呼吸困难 C.头颈部水肿 D.四肢关节肿胀 E.体表淋巴结肿大 答案:A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复习题 选择与填空 1.饲料与动物体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都以碳、氢、氧和氮的含量最多,其总量均占饲料与动物体物质重90%以上。 2.蛋白质一般由碳、氢、氧和氮组成。有的含铁、磷、硫。 3.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饲料中的能值取决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含脂肪愈多则能值愈高。 5.饲料植物与动物体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 6.ppm 在1000000(g、mg、u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用百万分之多少表示。 7.动物体内的水分有三个来源,饮水、饲料中的水和代谢水。 8.我国国务院于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以焦耳(J)作为能量、功和热的法定计量单位。实践中常用千焦耳(KJ)和兆焦耳(MJ)1Cal=4.184J 9.动物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生产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三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10.有机物在体内氧化时,仍以脂肪的产热量最高,约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 11.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净能(NE)。 12.饲料总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含脂肪的高低,含脂肪高的饲料,总能值也高。 13.生产中常用饲料报酬一词表述饲料的利用率,它是指生产每单位动物产品(如增重、蛋、奶等)所用去的饲料量,即:饲料报酬=饲料量/产品量 14.粗蛋白质是饲料中的含氮物质总称。 15.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以凯氏定氮法测的氮的含量乘以蛋白质转换系数为6.25即为粗蛋白质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16.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 17.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氨基酸,其次是胺类、酰胺类、尿酸、硝酸盐和生物碱。 18.理想蛋白是以动物生长,妊娠、泌乳、产蛋等的氨基酸需要为理想比例的蛋白,它要求各种必须氨基酸以及供合成非必须氨基酸的氮源之间具有最佳比例,通常表之为相对的比例。 19.单胃动物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利用蛋白质。吸收部位在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 20.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在动物组织内不能被合成或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饲料外源提供的氨基酸称之为必须氨基酸(EAA);那些可以在动物组织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的氨基酸则称为非必须氨基酸(NEAA)。 21.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必须氨基酸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必须氨基酸之间的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种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他氨基酸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22.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瘤胃和小肠。 23.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可分为三碳糖、四碳糖、五碳糖、六碳糖及七碳糖等。单糖可直接被吸收后参加机体代谢。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化合而成。 24.纤维素为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5.动物性饲料(除乳外)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仅占1%左右。在目前通用的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中,将碳水化合物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类。 26.草食动物如马和驴等的盲肠特别发达,结肠的容量也很大,其中的细菌对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27.饲料粗纤维进入瘤胃后,被瘤胃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 28.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结构中含有双键的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的为饱和脂肪酸。 29.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主要是在小肠中通过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的。 30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须脂肪酸。脂肪酸中仅亚油酸是必须由饲料供给的唯一必须脂肪酸。 31.动物的维生素来源主要有:饲料(日粮)中提供、动物消化道中某些微生物合成、动物体某些器官所合成。前者称外源性维生素,后者称内源性微生素。 32.维生素的分类是根据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维生素B组(族)与维生素 C。 33.维生素A又叫抗干眼病、视黄醇;维生素D又叫抗软骨病维生素;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维生素K又叫抗出血维生素;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 34.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骨质钙化停止,幼年动物出现佝偻病,成年动物骨质变软、骨质疏松、四肢关节变形、肋骨发生变形、鸡胸。 35.维生素B12(氰钴酸)维生素B12是维生 素中唯一含有金属的物质。 36.常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上的元 素,包括钙、磷、镁、钠、氯、钾和硫等元 素。微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下元 素,已经确认的必须微量元素有铁、铜、锌、 锰、硒、钼、铬、镍、矾、锡、硅、氟和砷 等。钙磷比例约为2:1。钙离子还参与凝血 过程。 37.常用的含钙矿物质有石灰石粉、贝壳粉、 骨粉和磷酸氢钙。钙磷的需要和供给与维生 素D密切相关,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可降低 动物对钙磷比例的严格要求,因维生素D是 保证钙磷有效吸收的基础。矿物质元素约占 体重的4%-5%,其中5/6存在骨骼和牙齿中。 38.成年奶牛由于镁的吸收率低,动用体贮镁 能力也低,采食大量生长旺盛青草易得“草 痉挛”。 39.硫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蛋氨酸、胱氨酸 和半胱氨酸。动物机体内的主要硫源是蛋白 质,因蛋白质饲料含有丰富的硫。 40.动物体内的铁,约有60%-70%分布于血红 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缺铁常见的症状是低色 素小红细胞性贫血。特点是红细胞比正常细 胞小,血红蛋白含量低。 41.动物缺锰,采食量下降,生长慢,骨异常 是典型的表现,称之为“骨短粗病”。家禽 缺锰易产生“滑腱症”。 42.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成分,和 维生素E一样具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能分 解组织脂类氧化所产生的过氧化物,保护细 胞不受脂类代谢副产物的破坏。 43.碘最主要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素组成,同动 物的基础代谢密切相关。参与许多物质的代 谢过程,对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均有重要影响。 44.钴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维生素B12的成分。 钴也可能是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精氨酸酶等 的激活剂。 45.饲料中必须保持适当的蛋白能量比。粗纤 维含量过高时,则会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 46.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以精氨酸和赖氨酸较 为典型,雏鸡饲粮中赖氨酸过多,则需增加 精氨酸供给量,若精氨酸供给不足,能引起 雏鸡血液中精氨酸浓度下降,生长速度减慢。 47.铜可促进铁合成血红蛋白,如缺铜时,铁 的吸收率降低,可引起幼畜患贫血症。锰也 可参与造血过程,铁过量可影响锰的利用。 48.物质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消化吸收阶 段、中间代谢阶段、排泄阶段。 49.营养代谢病是营养紊乱性疾病和代谢紊 乱性疾病的总称。后天性代谢疾病又称获得 性代谢病或与生产有关的疾病。 50.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及其比例 不当是导致营养代谢病的主要病因。 51.营养代谢病检查的项目血液、尿液的检 查;检测肉、蛋、奶等畜产品;检测毛发; 测定动物组织器官中的营养成分。 52.营养代谢疾病研究的重点是早期诊断。 53.应急的特点是:血糖升高、脂肪动员加快 蛋白质分解加强。 54.酮病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 高,呈现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 乳。酮病临床表现为呼气、尿、奶排出似烂 苹果气味。奶牛酮病血液中酮体升高。根据 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 酮病和亚临床酮病。酮病临床特征为低血糖 症、高酮血症、高酮尿症和高酮乳症,血浆 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肝糖元水平下降。 55.预防酮病的发生:在干乳期防止牛过肥、 防止形成不良饮食、合理搭配饲料、增加乳 牛运动、在酮病的高发期喂服丙酸钠。 56.新生仔猪低糖血症诊断要点:新生仔猪发 生低糖血症日龄1-5日龄。根据新生仔猪有 饥饿的病史,各种动物突然发生昏迷衰弱, 血糖降低的临床症状及注射葡萄糖疗效显著 等即可确诊。 57.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以麻痹性肌红蛋 白尿症多见,又叫氮尿症。主要是糖代谢障 碍,在体内产生和堆积多量乳酸,临床上以 后躯运动机能障碍,排红褐色肌红蛋白尿及 犬座姿势为特征。 58.禽脂肪肝出血综合症临床上以病禽个体 肥胖、产蛋减少、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出 血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蛋鸡,特别是笼 养蛋鸡。病理变化,肝脏变化明显,肝脏肿 大2-4倍,边缘钝圆,油腻,呈黄色,表面 有出血点和白色坏死灶,质地变脆,易破碎 如泥样。 59.肥胖母牛综合症的因素,干乳期大量喂谷 物或青贮玉米;干乳期过长,能量摄入过多; 未把干乳期牛和正在泌乳的牛分群饲养;缺 乏运动。 60.禽痛风可分为内脏型痛风和关节型痛风。 原因一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二是尿酸排泄 障碍。治疗时可用阿托方、别嘌呤醇、黄嘌 呤氧化酶。 61.维生素A和胡罗卜素含量降低,脑脊液压 升高。宠物猫的主人长期用肝喂猫,造成维 生素A过多症。 62.维生素B缺乏表现为:消化机能障碍且多 见有腹泻,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神经症状, 皮炎,消瘦,被毛发育不良,肌无力甚至麻 痹。维生素B1缺乏导致α- 铜酸的氧化脱羧 机能障碍,特征为角弓反张。主要见于鸡、 毛皮动物和猪。 63.维生素B1缺乏特征“观星状”,临床上 血液中硫胺素含量明显降低,乳酸含量增加, 丙酮酸升高。丙酮酸从20-30ug/L升高到 60-80ug/L。维生素B2缺乏呈:曲爪麻痹症。 64.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物质代谢紊乱,生 长发育受阻、造血机能及繁殖机能障碍。钴 参与B12合成(钴胺素)。 65.缺乏维生素C俗称“坏血病”。毛皮兽母 畜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新生仔兽患病,患畜 四肢、关节肿胀,爪垫肿胀发红,故又称其 为新生仔兽“红爪病”。维生素C参与细胞 间质中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维生素C 能促进铁的吸收。 66.维生素K缺乏是由于动物体内维生素K缺 乏或不足引起血液中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减 少的一种营养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液凝固过 程发生障碍,血凝时间延长及体躯和内脏的 广泛出血为特征。临床上常用的为K3。生产 中维生素K缺乏常见于:饲料中维生素K缺 乏或饲料中存在维生素K拮抗物质;长期过 量地向日粮中添加黄胺、广谱抗菌素;患肝 病和胃肠疾病。特征容易出血,血凝时间延 长。肠道出血严重,发生泻血。 67.黄牛饲料中的钙磷比例为2.5:1;乳牛为 1.3:1;猪为1:1。 68.对佝偻病的治疗主要补充维生素D和应用 钙磷制剂。 69.牛血红蛋白尿病临床上以低磷酸盐血症 (缺磷),急性溶血性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为 特征。引起的因素有:饲料中磷缺乏;某些 植物引起红细胞溶血;铜缺乏促进本病的发 生。红尿是本病的突出病症。 70.反刍动物低血镁搐搦以兴奋不安,阵发性 强直性肌肉痉挛、惊厥、呼吸困难为特征。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加强护理,补充镁制剂 和钙制剂,对症治疗。主要是泌乳母牛、母 绵羊、犊牛和小公牛。 71.家禽硒和维生素E缺乏的表现:渗出性素 质,胰腺纤维化,肌胃变性,脑软化,肌营 养不良。 72.铜缺乏症可引起贫血、拉稀、被毛褪色、 皮肤角化不全、共济失调、骨关节异常、生 长受阻和繁殖障碍为特征。饲料(干物质) 含量低于5mg/kg,可引起发病。 73.锌参与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Ca:Zn=100:1。锌有“生命之花”之称。保证 日粮足够的锌,限制钙的水平。 74.幼畜缺铁的症状是贫血表现为生长慢、昏 睡、可视黏膜变白。最明显的症状是,贫血、 血脂浓度升高。肌红蛋白浓度下降。 75.钴缺乏症在反刍动物最典型的特征是动 物干瘦如柴和流泪不止。俗称干瘦病。 76.碘缺乏症又称甲状腺肿。 77.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症当氧气供给不足 的情况下(突然剧烈运动),大量肌糖原会 产生大量乳酸,造成乳酸在肌肉中堆积,引 起肌纤维肿胀、变性,肌红蛋白析出,随肾 脏排出,形成肌红蛋白尿。 78.禽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的治疗在每吨日粮 中补加氯化胆碱1000g,维生素E10000IU, 维生素B1212mg,肌醇900g,连续喂10-15d。 79.消化吸收阶段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在动 物的消化道中将经物理的、微生物的、生理 生化的加工分解,转变成可被机体利用的小 分子被吸收的过程,在此阶段,消化吸收机 能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整个机体的代谢机能。 80.中间代谢阶段此阶段,消化道吸收的营 养物质,经血液循环进入各组织以及组织、 分解、转化等过程,而且此过程出现与机体 的许多组织器官(肝,肾,肌肉)的机能状态 密切相关。 81.排泄阶段物质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粪,尿, 汗,呼气等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对这些最 终代谢产物的检查,还可反映出体内物质代 谢的情况和某些器官的功能状态,如粪、尿 的检验和检查呼气的气味等。 82.内脏型痛风最典型的变化是在内脏浆膜 上,如心包膜、胸膜、腹膜、肝、脾、胃、 肠系膜等器官的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的尿酸盐 沉积物。 83.维生素A缺乏症的特征生长缓慢、上皮 角化、夜盲症、繁殖机能障碍以及机体免疫 力低下。 84.维生素A临床症状夜盲、干眼病、上皮 组织角化、生殖能力下降、幼畜先天性发育 不良、幼畜生长发育障碍及停止。 85.维生素A缺乏实验室检查会发现血浆和肝 脏中维生素A和胡罗卜素的含量都降低。 86.骨软症的早期诊断和检测血清中的游离 羟脯氨酸浓度升高,可作为敏感性高、特异 性强、操作简便的早期诊断和检测。 87.硒的生理功能 1.具有抗氧化作用。2.具 有抗衰老作用。3.具有防癌症的作用。4.能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88.植酸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植酸盐。 简答与论述 一.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体组织的结构物 质;2.体组织的更新物质;3.机体的调节物 质;4.机体的能源物质。 二.简述蛋白质的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 在胃中经受胃蛋白酶和盐酸的作用,部分蛋 白质降解为多肽和少量的游离氨基酸,这些 分解产物连同未经消化的蛋白质一道进入小 肠进一步消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少量的肽。在 上述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的作用较小,只 有20%饲料蛋白质的消化是在胃部进行的,胰 蛋白酶在单胃动物的蛋白质消化过程起着主 要作用。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除上述消 化酶外,还有凝乳酶、糜蛋白酶、二肽酶、 氨基肽酶等。在胃和小肠未经消化的饲料蛋 白质经由大肠以粪的形式排除体外,随粪排 除的蛋白质并非全部来自未消化的饲料蛋白 质,其中尚包括肠道脱落粘膜及肠道分泌物、 残存的消化液等。 三.蛋白质在瘤胃中降解过程:饲料蛋白质在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首先 分解为肽,进一步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蛋白 质消化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部分被微 生物用于合成细菌蛋白,部分氨基酸亦可在 细菌脱氨基酸的作用下经脱氨基进一步降解 为氨、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在瘤胃中 被发酵而分解的蛋白质称为降解蛋白。 四.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动物体组织的 构成物质;2.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 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4.乳脂和糖的重要合 成原料。 五.粗纤维在动物饲养中的作用:1.粗纤维是 草食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它所提供的能量 可满足该种动物的维持能量消耗。2.可填充 胃肠道,使动物食后有饱腹感。3.粗纤维可 刺激消化道粘膜,促进胃肠道蠕动和粪便的 排泄,保证消化道正常的机能活动。4.常用 含粗纤维高的饲料稀释日粮的营养浓度,以 保证畜禽胃肠道的充分发育。 六.淀粉的消化过程:饲料中的淀粉转化是从 口腔开始的。单胃动物中以猪口腔的唾液淀 粉酶的活性较强。淀粉在猪口腔中经唾液淀 粉酶作用水解为葡萄糖,但因饲料在口腔中 停留的时间很短,故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在小肠。淀粉经淀粉酶及麦芽糖酶水解为葡 萄糖后,被肠壁吸收利用。在小肠未被水解 的淀粉转移至盲肠和结肠时被细菌分解产生 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及丁酸等)和气 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挥发性脂肪酸被机 体吸收利用,气体由肛门排出体外。 七.脂肪的生理功能:1. 脂肪是动物热能来 源的重要来源。2.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 重要来源;3.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4.脂肪可为幼小动物提供必须脂肪酸。 5.脂 肪是畜产品的组成部分。 八.必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1.必须脂肪酸是 细胞膜、线粒体膜等生物膜结构脂质的主要 成分。2.必须脂肪酸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 对水分的不通透性。3.必须脂肪酸与类脂代 谢有密切关系,并对胆固醇的代谢很重要。 4.必须脂肪酸可作为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 料。5.必须脂肪酸还与动物的精子形成有关。 九.试述造成维生素摄入量不足的原因:1.饲 料原料的本身及其收贮条件特别应指出,对 于粗饲料尤为明显。2.饲料的加工调制温 度、湿度、光、酸败、氧化-还原、微量元素 的存在、pH以及其他加工工艺中许多因素均 对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产生影响。这些因素 有单一影响,也有相互之间交叉影响。3.采 食量降低由于采食高能饲料时,采食量降 低,因此,饲料中维生素水平必须提高。4. 维生素含量和分析方法同一饲料原料中维 生素含量变化很大,饲料成分表中列出各维 生素含量只是平均值。不同分析方法也有很 大差异。5.维生素的可利用性饲料中某些维 生素的含量不能完全反应出动物体内的利用 性。因为天然饲料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维生 素通常不能被利用。 十.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1.维持正常视觉。 2.维持粘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3.调节有关养 分的代谢。 十一.维生素A缺乏病:1.长时间缺乏维生素 A,动物首先表现出暗适应能力降低,乃至夜 盲或干眼病。2.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阻、增 重降低、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生产力下降。 3.繁殖机能障碍。 4.被毛粗乱无光,食欲欠 佳,易患呼吸道疾病,共济失调等。5.对成 骨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十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在动物 体内必须先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物质才能发挥 其生理功能。维生素D主要与动物钙、磷代 谢有关,可控制钙、磷代谢,特别增加肠对 钙磷的吸收,同时还可调节肾脏对钙和磷的 排泄,控制骨骼中钙和磷的贮存,改善骨骼 中钙磷的活性状态。从而影响动物骨骼与牙 齿的正常发育。 十三.维生素B4(胆碱)的生理功能:1.组成 细胞成份。2.防止脂肪肝。3.神经冲动的传 导。4.不稳定甲基的供体。 十四.钙缺乏症与过量后果:1.幼龄动物患佝 偻病。2.成年动物患骨软病或骨质疏松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