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高分子论文

药用高分子论文

药用高分子论文
药用高分子论文

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摘要: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综述了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等作为药用辅料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缓释制剂、药用辅料

前言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向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重要特点是使人体内此种血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峰谷”现象,能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口服缓释制剂通常根据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和胃肠道的生理特性,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手段延缓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度,达到缓释释放的目的。

药用辅料作为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成型的发展和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促进了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近年来,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小丸、各种骨架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在缓释制剂中,高分子材料几乎成为药物在传递、渗透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药用辅料在上述各种剂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体系中,高分子一般作为药物的载体,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释放速率,即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设定的速率在体内缓慢释放,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由于选用的高分子材料不同,药物的控制释放机制也不同,而且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缓释的影响也不同。

1、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在药物制剂辅料中的主要作用

各类缓释材料都是以自身的特性,改变药物溶出和扩散速度的因素,通过控制药物释放和吸收而达到延效目的的。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药物缓释材料是近年来医药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制备缓

释药物制剂时,通常根据主药和辅料的性质、不同的剂型以及辅料在处方中的配伍来选择不同的辅料,以达到最佳药物释放效果。

纤维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可得到一系列的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醚即是其中一种。纤维素醚类衍生物是具有生物可降解、无毒、价廉等特点的高分子材料,几十年来广泛用于药剂领域缓释制剂辅料中。它们通常作为阻滞剂、骨架材料和增粘剂加入,制成缓释骨架片、胃溶性包衣材料、缓释微囊包裹材料、缓释药物膜剂材料等。阻滞剂可延滞水溶性药物的溶解-释放过程,主要用作溶蚀性骨架材料,也可用作缓释包衣材料。骨架材料主要以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为载体,制成含药物料。用此物料可制成缓释的片剂、丸剂、胶囊等缓释剂型。它根据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3类:不溶性骨架物、溶蚀性骨架物和亲水性凝胶骨架物。增粘剂溶于水后,其溶液的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药物被动扩散吸收的规律,增加粘度则可延缓药物的吸收达到缓释释放的目的。

2、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在缓释药物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纤维素醚类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等品种在缓释药物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2.1 羧甲基纤维索钠(Carh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是纤维素分子的羟基被羧甲基部分取代后的产物。经取代后,纤维素原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并以钠盐的强亲水性而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具有粘性,且较少受溶液pH和无机盐的影响。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白色,吸湿性粉末或颗粒,无臭。在冷、热水中均能溶解,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它是一种常用的药用辅料,常用作固体制剂的粘合剂和液体制剂的增粘、增稠及助悬剂,也可作水溶性基质和成膜材料。

在缓释制剂中,CMC-Na常用作缓释药物膜剂材料和缓释骨架片等。如任耘等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为缓释载体,替硝唑为主药,制成一种可吸收性牙周炎缓释药膜,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崔保菊以辅料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等为膜剂材料,研制开发出一种新型妇科外用缓释药膜,已临床应用,药效良好。富志军等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聚乙烯醇等为膜剂材料制得口腔粘膜粘附缓释膜,实验证明,达到了药物的缓释效果,大大提高了药效。郭

曙刚等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卡波普等为骨架材料制备了尼美舒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并考察了其体外溶度,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2.2 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

甲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甲基醚,是纤维素醚类中带有起支配作用的甲基取代基的最简单的形式。纤维素分子在羟基被甲氧基取代后有良好的水溶性,在冷水中溶胀并溶解成粘性溶液。MC是应用广泛的药剂辅料,口服安全,可用作粘合剂、助悬剂和增稠剂等。

在缓释制剂中,MC可作亲水凝胶骨架缓释制剂、胃溶性包衣材料、缓释微囊包裹材料、缓释药物膜剂材料等。如烟酸或扑尔敏等药物可用MC为骨架材料制备亲水凝胶骨架型缓释制剂。MC与乙基纤维素的混合溶液将阿斯匹林颗粒制成微孔膜包衣缓释制剂,口服后遇消化液,MC即从膜上溶出,使膜形成微孔,膜内药物便可从此通道向外扩散,膜上剩下的乙基纤维素微孔膜为屏障,可限制药物扩散的数量及速度。

2.3 乙基纤维素(Ethyiceilulose,EC)

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链中的部分羟基被乙氧基取代的纤维素衍生物,是不溶于水、酸或碱溶液.能溶于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EC是应用最广泛的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之一、无毒、稳定,在药物缓释制剂中有多种用途,广泛用作缓释制剂的载体及微囊、包衣成膜材料等,如:可用作片剂阻滞剂、粘合剂、薄膜包衣材料,用作骨架材料膜制备多种类型的骨架缓释片,用作混合材料制备包衣缓释制剂、缓释微丸,用作包囊辅料制备缓释微囊,还可作为载体材料广泛地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也可用于药树脂缓释制剂和缓释药物膜剂中。在医药中EC还常作为成膜物质和保护涂层而广泛用于制药技术,同时还可以用作粘合剂和填充剂。作为药片的保护涂层,它可以降低药片对湿度的敏感性,防止药品受潮变色变质;还可形成缓释胶层,微囊包封聚合物,使药效持续释放。微型胶囊能使进人口内的药片在胃或肠中适当时候发生最佳疗效,避免一些水溶性药物进口后过早发生作用。

Pather等以EC为主要骨架材料,调节EC和茶碱的不同配比,用直接压片的方法制备了难溶性药物茶碱缓释片,体外溶出度试验表明,用此方法制成的骨架型片剂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治疗浓度的茶碱缓释片能持续释药12h。程

刚等[13]用EC作为包衣材料制成结肠定位释药双氯芬酸钠包衣片,实验证明取得了良好的体外释放效果。Wakerly等[14]用果胶和EC的混合物对对乙酰氨基酚片进行包衣,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在无结肠酶的情况下8 h药物释放20%,而在结肠酶的作用下8 h药物可释放50%。Zhang等[15]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反胺苯环醇树脂缓释微囊,体外溶出试验表明,除用EC粘度为100cp制成的微囊有突释作用外,EC粘度为10cp、20cp、45cp制成的微囊缓释效果都好。陈挺等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流化床包衣制备盐酸苯丙醇胺缓释微丸。黄静琳等选用乙基纤维素作为粘附微球的缓释材料,研制成具有良好粘附性能和缓释效果的甲硝唑生物粘附微球。

2.4 羟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i methyleeilulose,HPMC)

羟丙甲纤维素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类辅料,是目前国内外用量最大的药用辅料之一,作为药用辅料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是纤维素分子同时羟丙基和甲氧基醚化的产物,其分子内的置换基团是醚类。它无臭、无味、无毒,在冷水中易溶,在热水中凝胶化。低粘度级别(5~50Pa?s)的HPMC 可用作粘合剂、增粘剂和助悬剂,高粘度级别(4000~1000000Pa?s)的HPMC可用于制备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缓释胶囊、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阻滞剂。HPMC可溶于胃肠液中,具有可压性好、流动性好、载药能力强及释药特性不受pH影响等优点,是缓释制剂系统中极重要的亲水载体材料,常用作缓释制剂的亲水凝胶骨架、包衣材料,以及用于胃内漂浮制剂、缓释药物膜剂辅料中。它用作亲水性缓释药物载体时,在水或生理环境中,其聚合物链伸展,给药系统的体积膨胀,从而引起药物释放[19]。

HPMC缓释骨架片属于亲水凝胶骨架片,其释药机制是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的综合效应。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药物释放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①骨架片的润湿、吸水;②亲水材料的水化、膨胀及凝胶层的形成;③已溶药物的扩散及凝胶层的溶蚀。释药速率受主药、阻滞剂、稀释剂、工艺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HPMC粘度对骨架释放的影响随骨架释药机制的不同而不同[21]。药物从HPMC 骨架中的释药速率随粘度的增加而降低[22]。与低粘度HPMC相比,高粘度HPMC 水化速度快,吸收能力强,形成的凝胶层粘度大,因而药物通过凝胶层的扩散慢,凝胶层溶蚀也慢,凝胶层对片芯的保护作用强;高粘度HPMC的不同粘度规格用

于骨架制剂时,释药速率差别不大。HPMC作骨架型缓释片的缓释制剂很多,如曲马多骨架缓释片、阿斯匹林溶胀缓释制剂、吲达帕胺缓释片、盐酸丁螺环酮缓释片、尼索地平控释片、布洛芬HPMC缓释骨架片、卡托普利亲水凝胶骨架片等。HPMC作为胃溶性薄膜包衣材料,能达到缓释、胃溶、肠溶的目的。现阶段薄膜包衣已取代了部分糖衣片,具有糖衣片所不具备的优点。HPMC的薄膜片包衣操作大大简化,降低了包衣厚度,减轻了片重,且改善了防湿性能,延长了储存期。San-galli等。制成的安替比林定位缓释制剂,是用亲水性可溶胀性的HPMC作包衣材料包裹药芯,外层包肠溶衣层。肠溶衣层可保护药物安全通过胃液,在小肠中肠溶包衣才溶解。肠溶衣层溶解后,HPMC层缓慢溶蚀,当溶蚀到某一点时,药物从药芯释放到结肠部位达到定位释放。硝苯吡啶缓释制剂[24]是以硝苯吡啶为药芯,用HPMC干法压制包衣制成的。

2.5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丙基醚衍生物,是一种非离子型纤维素醚,通常可溶于40℃以下的水和大量极性溶剂中,其性能与羟丙基的含量及聚合度有关。它能与各种药物配伍,具有良好的惰性。在缓释制剂辅料中,高取代者主要用作包衣材料、成膜材料、缓释材料、增稠剂、助悬剂、凝胶剂等;低取代者(L-HPC)主要用作片剂崩解剂和粘合剂。

HPC可溶于胃肠液,在缓释制剂中,HPC主要用于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以及缓释制剂的包衣材料等。国内近几年用HPC作辅料的缓释制剂研究以片剂为主,制成骨架片、胃内漂浮片、包衣片、渗透泵片等形式的缓释制剂。如李洪奎等[26]采用羟丙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作为联合骨架材料,控制双氯芬酸钠的溶出和释放。HPC作为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控释骨架,在阻滞剂乙基纤维素含量一定的情况下,片基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药物的释放速度,药物在HPC含量较高的片基中释放速度较慢。

3、展望

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无毒、价廉、稳定、载药能力强、在水介质中能形成水凝胶等特点,近年来在药物制剂的缓释技术发展中颇受关注。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作为缓释药物制剂辅料时,受主药和辅料的性质等因素影响,有时将几种辅料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一种辅料的释药效果更佳。如EC具有良好

的成膜性,不溶于水和胃肠液,所以不适于单独作包衣材料,但与水溶性聚合物如MC、HPMC等共用,则可调节衣膜的通透性,改善药物的扩散速度。为了调节释药速率,常将乙基纤维素与一些水溶性物质混合使用,或在处方中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等)、糖类(如乳糖、果糖、蔗糖或甘露糖醇等)和亲水凝胶(如羟丙甲基纤维素或羟甲基纤维素钠等)。

缓释制剂的发展虽然与制药设备的不断发展有关,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新辅料的开发和应用。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作为药用辅料在制备缓释药物制剂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应在:(1)深入研究纤维素醚类衍生物新辅料的理化性质及如何适用于制剂的开发和生产实践;(2)结合先进的设备和制备工艺,研究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与药物的配伍特性,筛选最佳的辅料处方;(3)进行纤维素醚类衍生物辅料间的配伍研究,并结合生产实际寻找适合某类剂型或某种制剂所需要的最佳复合辅料。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已开发的纤维素醚衍生物辅料的基础上,提高现有辅料的质量,利用丰富的资源开发质优价廉的新辅料,为开发新剂型、新制剂,提高制剂质量提供更多的选择性。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作为缓释制剂辅料应用在各种类型缓释制剂中,将使我国的药物制剂产品与国外产品接轨,并可使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作为药用辅料,在缓释药物制剂的生产和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缓释制剂的辅料中。采用适宜的纤维素醚类衍生物辅料与工艺将药物制成缓释制剂,可增加药物吸收程度、稳定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减少服药次数、提高药效,并力求以最小剂量发挥最大疗效。给药系统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以及对药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药物制剂制备工艺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辅料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辅料的发展推动剂型发展,而制剂的发展又促进了辅料的更新。相信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纤维素醚类衍生物辅料在缓释制剂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医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医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材1006班,王中伟,20100221276 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航天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用以制造人体内脏、体外器官、药物剂型及医疗器械的聚合物材料。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目前需求作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类别、用途及其特殊要求,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 关键词:医用高分子材料人工人体器官对人类健康的促进相容性 前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复杂而严格的多功能要求,这是大多数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难以满足的;而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生物体(天然高分子)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在性能上能够彼此接近从而可能用聚合物制作人工器官,作为人体器官的替代物。另外,除人工器官用材料之外, 医药用高分子材料、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也在积极地展开,它们被统称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令人瞩目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病理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新型高技术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不仅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高,而且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意义,它已渗入到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部门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正文: 一、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及简介: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依据高分子材料的某些特性及特征, 如其本身是惰性的,不参与药的作用,能只起增稠、表面活性、崩解、粘合、赋形、润滑和包装等特效,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新型高技术合成高分子材料,用它制造成能有医学价值的产品。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令人瞩目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病理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不仅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高,而且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意义,它已渗入到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部门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然而,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根据医学的需求

药用高分子材料(大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80分) 1.简述高分子的溶解。 答:高分子的溶解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溶胀,即溶剂分子扩散进入高分子内部,使其体积增大的现象。二是溶解,即溶胀后的高分子在充足的溶剂中不断扩散,形成真溶液。 2.为什么说聚乳酸(PLA)是较理想的生物降解材料? 答:该物质在体内的最终降解产物(CO2、H2O)对人体无危害作用。 3.药用辅料作为载体的条件。 答:药用辅料作为载体的条件有:A.有载药能力 B.有适宜的释药能力 C.无毒、无抗原、良好生物相溶性。 4.聚乙烯醇溶解性与什么有关? 答:主要和其醇解度有关,醇解度在87%~89%溶解性最好,在热水和冷水中均能快速溶解,更高醇解度的聚合物需加热才能溶解,随着醇解度的下降,其水溶性下降,醇解度在50%以下的不溶于水。 5.简述水分散体包衣成膜的机理。 答:水分散体粘着固体表面后水分不断蒸发使聚合物粒子越来越靠近,包围在乳胶粒子表面的水膜不断缩小产生很高的表面张力,促使粒子进一步靠近,并且发生因高分子链残留能量导致的高分子链自由扩散,在最低成膜温度以上,最终产生粘流现象而发生粒子间的相互融合。 6.简述硅胶为什么适用于人造器官。 答:硅橡胶具有生物相亲性好、组织反应轻、耐老化、血液相容性好、透气性良好、耐化学介质、耐高温等优点,所以被用于制作人体器官。 7.交联聚维酮作为崩解剂有什么特点。 答:a.迅速吸水(每分钟可吸收总吸水量的98.5%,羧甲基淀粉仅21%)。 b.吸水量较大(吸水膨胀体积可增加150-200%,略低于羧甲基淀粉)。 c.药物释放快(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 8.聚合物的生物降解与溶蚀有何不同? 答:生物降解通常是指聚合物在生物环境中(水、酶、微生物等作用下)大分子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产生碎片或其他降解产物的现象。降解的特征是:分子量下降。它与聚合物的溶不同,聚合物的溶蚀是指由于单体、低聚物、甚至非降解物的丧失而引起的聚合物质量的损失。生物降解的过程包括水解、氧化、酶解等反应,以水解形式存在的化学降解是最重要的降解形式。生物体内的降解主要是水解或酶解。 二、论述题(20分)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由哪些结构组成?并简述之。 答:聚集态结构又称为三次结构,是指高分子链间的几何排列。它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结构和织态结构等。晶态结构是指聚合物能够结晶,但由于聚合物分子链比较大,

高分子材料论文

高 分 子 材 料 论 文 课题名称:高分子材料导论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与发展可降解材料现代文明以经济腾飞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主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大规模的物质循环不可避免地引起各种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为全球所关注。科学家预言地球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不久将消耗完,会发生严重的能源危机;现代工业以及消费业的发展已给大自然带来严重的影响,大气、海洋等受污染,温室效应发生和臭氧层的破坏等等。所有这些已严重影响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最终必然会阻碍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的制造、加工、应用等均与环境和资源有直接的关系。高分子材料自从上世纪初问世以来,因重量轻、加工方便、产品美观实用等特点,颇受人们欢迎,其应用越来越广,从而使用过的高分子材料日益增加。据统计,2011年,我国塑料制品的产量达5474万吨,同比增长22%。其中,塑料薄膜的产量为844万吨,占总产量的15%;日用塑料制品的产量为458万吨,占总产量的8%;塑料人造革、合成革的产量为240万吨,占总产量的4%。如何处理这些废料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处理废旧高分子材料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再循环利用。循环是废旧高分子材抖利用的有利途径,不仅使环境污染得到妥善的解决,而且资源得到最有效的节省和利用。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对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利用首先应考虑材料的循环,然后考虑化学循环及能量回收。 回收:我国塑料回收面临的困难是数量大、分布广、品种多、体积大,许多废塑料与其它城市垃圾混在一起。处理废塑料的主要方法是:填埋和简单焚烧,但可供填埋场地不断减少,填埋费用急剧上升以及简单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等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外在废塑料回收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把废塑料的回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德国于1993年开始实施包装容器回收再利用,1997年回收再利用废塑料达到60万t,是当年消费量(80万t)的75%。目前,德国在全国设立300多个包装容器回收、分类网点,各网点统一将塑料制品分为瓶、薄膜、杯、PS发泡制品及其他制品,并有统一颜色标志[2]。利用:主要有再生利用、热能利用以及分解产物的利用(包括热分解和化学分解)。 1、再生利用:再生利用分简单再生和改性再生两类。 简单再生,指废塑料经过分类、清洗、破碎、造粒后直接进行成型加工,一般只能制成档次较低的产品。 改性再生,指通过化学或机械方法对废塑料进行改性。改性后的再生制品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可以做档次较高的制品。在化学添加剂方面,汽巴-嘉基公司生产出一种含抗氧剂、共稳定剂和其他活性、非活性添加剂的混合助剂,可使回收材料性能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荷兰有人开发了一种新型化学增容剂,能将包含不同聚合物的回收塑料键合在一起。美国报道采用固体剪切粉碎工艺(Solid State Shear Pulverization, S3P)进行机械加工,无须加热和熔融便可将树脂进行分子水平剪切,形成互容的共混物。共混物大部分由HDPE和LLDPE组成,极限拉伸强度和挠曲模量可与HDPE和LLDPE纯料相媲美[5]。 2、焚烧回收热能: 对于难以进行清洗分选回收的混杂废塑料,可以在专门的焚烧炉中焚烧以回收热能。木材的燃烧热为14.65 GJ/kg,聚乙烯为46.63 GJ/kg,聚丙烯为43.95 GJ/kg,聚氯乙烯为18.08 GJ/kg,ABS为35.26 GJ/kg,均高于木材,若能将这部分热能加以回收是很有意义的。废塑料热能回收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需要繁杂的预处理,也不需与生活垃圾分离,焚烧后废塑料的质量和体积可分别减少80%和90%以上,燃烧后的渣滓密度较大,

功能高分子材料论文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摘要:简述了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认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特征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接着重点写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领域,是高分子材料渗透到电子、生物、能源等领域后开发涌现出的新材料。近年来,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年增长率一般都在10%以上,其中高分子分离膜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增长率高达50% 所谓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一般是指具有某种特别的功能或者是能在某种特殊环境下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但这是相对于一般用途的通用高分子材料而言。这一定义只是一个概括,不一定很确切,较多的人认为所谓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转换和贮存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如有光电、热电、压电、声电、化学转换等功能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看出,这是一类范围相当大、用途相当广、品种相当多,而又是在生活、生产活动中经常遇见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按照功能特性通常可分成以下几类: (1)分离材料和化学功能材料;(2)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3)光功能高分子材料;(4)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重要性在于所包含的每一类高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开发出能应用于医疗的各种新型材料,经多年的研究已发现有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符合医用要求,我们也把它归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一般归纳起来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化学稳定性好,在人体接触部分不能发生影响而变化; 2、组织相容性好,在人体内不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 3、不会致癌变;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第1-3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的是( C ) A 晶态结构 B 取向结构 C 远程结构 D 织态结构 2.下列属于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是( A ) A 范德华力 B 共价键 C 疏水力 D 离子键 3.高分子合金不包括( D ) A 共混聚合物 B 嵌段聚合物 C 接枝共聚物 D 无规共聚物 4.下列几种聚合物的水解速度顺序正确的是( A ) A 聚酸酐>聚酯>聚酰胺>聚烃 B 聚酯>聚酸酐>聚酰胺>聚烃 C 聚酰胺>聚酯>聚酸酐>聚烃 D 聚酸酐>聚酰胺>聚酯>聚烃 5.下列关于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因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主链中含有双键的高分子如聚丁二烯因为不发生旋转,故弹性较差 B 侧链极性越强,数量越多,柔链的柔性越差 C 交链程度较低时分子可保持一定柔性 D 温度越高柔性越大 6.下列高聚物中结晶能力最弱的是( C ) A 聚乙烯 B 聚四氯乙烯 C 聚氯乙烯 D 聚偏二氯乙烯 7.聚丙烯的下列几种结构中最不易结晶的是( A ) A 无规立构 B 全同立构 C 间同立构 D 几种结构相差不大 8.下列对于聚合物取向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 取向态的分子不仅需成行成列,而且需要原子在特定位置上定位 B 晶态聚合物取向是结晶形变过程,经外力拉伸后形成新的结晶结构 C 在晶态聚合物的非晶区观察不到取向现象 D 在非晶态聚合物观察不到取向现象 9.高分子键链~~~H2C—CHCl—CHCl—CH2~~~属于( A )键接方式。 A 头头键接 B 头尾键接 C 尾头键接 D 尾尾键接 10.下列对于聚合反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 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引发速率是控制总聚合速率的关键 B 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可相互反应进行线型缩聚反应 C 自由基共聚反应可分为共聚和均聚 D 体型聚合物是由支链聚合物经非共价键连接而成 11.什么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经过安全评价且应用于药物制剂的一类高分子辅料( A )A 药用高分子材料 B 高分子材料 C 任何材料 D 药用材料 12.肠溶PH一般为( A ) A 6.0 B 1.0 C 2.0 D 3.0 13.药用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许多特殊要求,除了( A ) A 有抗原性 B 无毒 C 无抗原性 D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4.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英文简写为( A ) A. EV A B. VEA C. V AE D. A VE 15.塑料软包装输液具有许多优势,除了( B ) A 体积小 B 重量大 C 重量轻 D 破损率低 16.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是重复单元相对分子质量M0与聚合度DP的( A )A 积 B 商 C 和 D 差 17.在合成高分子时,参与反应是结构完全对称的单体,则其有几种链接方式( A )

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发展

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发展 李彦松 制药072 学号:050714214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对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介绍药用高分子材料与药物制剂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我国药用高分子应用和研究开发现状;高分子辅料与缓控释系统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辅料、高分子辅料、缓控释系统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等诸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一个重要交叉领域。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开发提高药品质量和发展新型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药用高分子材料与药物制剂的发展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本身一般不具备药理和生理活性但能够赋予或改善药物制剂特定性能的各种高分子。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研发及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药品质量和发展新型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表1列出了目前在药物制剂中常用的一部分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看出,作为药剂添加剂应用的高分子多种多样,它们可以是药品成形的助剂,也可以用于提高药物稳定性、溶解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等[2]。 表1 药物制剂常用的高分子材料

正因为许多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诸如口服缓释和控释片剂、微丸剂、皮下埋植剂以及注射用靶向制剂等现代药物传输系统等才得以问世。这些新型药物制剂改变了人们的用药方式和给药量,使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更为有效[4]。采用纤维素衍生物和丙烯酸树脂制备的不同药物的缓释及控释片剂和胶囊己经在临 床治疗中广泛使用,一天需数次服药的许多普通制剂正在被一天二次或仅服一次的缓控释制剂取代,在减少服药次数的同时降低了血药浓度的波动性、减少了毒副作用而受到患者的欢迎。原来需要每日注射一次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注射液,在制备成聚乳酸微球后一次皮下注射可将药效延长至3个月甚至6个月之久。应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多肤、蛋白质以及基因的转运载体已成为21世纪初的热点研究领域。 2.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 药用高分子材料不仅需要强调其功能性而且必须强调其安全性,未经严格安全性研究和批准的新材料不能作为药物制剂添加剂使用[5]。国际药用辅料协会(Interna- Tional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Council, IPEC)于1997年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对新辅料安全性评价的指南。 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评价是对药用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内容。包括材料与机体组织或血液长期接触时产生的生物学反应性,也包括这些外来物质在机体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自身功能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各种用于皮下、肌肉等组织的埋植剂、器官、关节腔、血管注射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微粒等须特别重视其生物相容性问题。材料与组织相接触后性能变化与否称为组织相容性(tissue compatibility)。例如,生物相容性不佳的高分子材料埋植剂有可能在肌肉产生刺激性、炎症、肉芽肿、坏死等生理不良反应,也可能因肌肉组织细胞的粘附、体液成分的作用等产生变形、强度下降或软化等改变药物的释放特征。材料与血液产生相互作用的称为血液相容性。例如,某些高分子材料注射进入血管后,材料表面吸附血浆蛋白,血小板粘附、聚集、变形,最终可引起血栓等[6]. 许多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与高分子本身性质有关,可能也与高分子生产

功能高分子材料论文.

纳米二氧化钛结构及性能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纳米二氧化钛结构及性能的介绍,引出其应用,特别是在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环境净化材料,有板铁矿、锐铁矿和金红石三种晶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及亲水性,这也是其在环境净化方面的应用基础,主要用于净化水、空气和杀菌,另外还可做建筑涂料。本文着重介绍了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有处理染料废水、处理农业废水和处理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处理含油废水和处理造纸废水。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钛醇盐的气相水解法以及液相沉淀法其中液相沉淀法又包括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以及共沉淀法。 关键词环境;材料;净化;纳米二氧化钛;结构;性能;应用;光催化技术;综述

目录 1 绪论 (4) 的结构 (5) 2 TiO 2 2.1 晶格结构 (5) 2.2 表面结构 (5) 的性质 (6) 3 纳米TiO 2 3.1 晶型的性质 (6) 3.2 光学性质 (6) 3.3 半导体性质 (6) 的应用 (6) 4 纳米TiO 2 4.1 充当太阳能电池原料 (7) 4.2 防紫外线功能 (7) 4.3 光催化功能 (8) 4.3.1 气体净化 (8) 4.3.2 处理有机废水 (8) 4.3.3 处理无机污水 (8) 4.3.4 防雾及自清洁功能 (8) 4.3.5 杀菌功能 (9) 5纳米TiO 的制备 (10) 2 水解法 (10) 5.1 TiCl 4 5.2 醇盐水解法 (10) 5.3 溶胶-凝胶法 (11) 5.4 水热合成法 (11) 5.5 微乳液法 (11) 6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药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班级:高分1142班 学号:1134 姓名:程相天 聚乙二醇在药物制剂中的合成应用 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两亲性,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聚乙二醇在药剂学方面的近5年的合成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同时深化个人对聚乙二醇的合成在药剂学方面重要作用的理解与把握。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由环氧乙烷与水或乙二醇逐步加成聚合而得到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水溶性聚醚,作为一种两亲性聚合物,PEG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绝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免疫原性低等特点,可通过肾排出体外,在体内不会有积累。此外,PEG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但在端羟基进行活化后又易于和蛋白质等物质进行键合,键合后,PEG 可将其许多优异性能赋予被修饰的物质。作为表面修饰材料,聚乙二醇在体循环中的优点还有能防止与血液接触时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沉积,有效延长被修饰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药物传递效果。 聚乙二醇由于其聚合度差异,分子量通常在200~35 000之间,其化学通式 为HOCH 2(CH 2 OCH 2 ) n CH 2 OH。总的说来,在药剂学方面聚乙二醇主要可被用作为药 物溶剂,药物附加剂或辅料,增塑剂和致孔剂,药物载体,修饰材料和渗透促进剂等。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聚乙二醇的在药剂学上的广泛用途,不仅如此,聚乙二醇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临床、生化和药用植物等方面。 聚乙二醇是中国药典及英、美等国家药典收藏的药用辅料,国内已有部分品种生产。

聚乙二醇在制剂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聚乙二醇用作药物溶剂 PEG200~PEG600不同浓度的水溶液是良好的溶剂,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且对水不稳定的药物有稳定作用,故可用作为注射用溶剂。如盐酸苄去氢骆驼莲碱注射液以PEG200作为溶剂,安全稳定,贮放2a保持性质不变。另有研究表明,以PEG400为溶剂制成的吲哚美辛滴眼剂,其稳定性优于Span80处方。 2.聚乙二醇作为附加剂或辅料 潜溶剂 聚乙二醇在液体附加剂中可以与水形成潜溶剂,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个人认为聚乙二醇水溶液的溶剂作用包含了潜溶作用,如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可以溶解许多水不溶性有机药物,也就提高了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黏合剂和润滑剂 PEG4000、PEG6000是片剂中常用的水溶性黏合剂和润滑剂,用聚乙二醇作为黏合剂制得的颗粒,其成形性好,片剂不变硬,适合于水溶性与水不溶性物料的制粒。在进行聚乙二醇在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制备中的应用研究时,发现以18%、20%PEG4000乙醇液制得的颗粒剂流动性好,易于压片,并且片剂硬度适宜,脆碎度符合规定,最后综合考虑选用18%PEG4000乙醇液为黏合剂。再如PEG4000还可加入到热不稳定药物中,在干燥状态下直接压片,由此可用来解决湿法制粒对热不稳定性药物其稳定性的影响。 不论是在片剂处方中直接加入适量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进行整粒,还是将其先配成醇溶液、混悬液或乳液进行制粒,都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并且制得片剂的崩解和溶出不受影响,还可提高主药在胃内的溶解性,有助于增加生物利用度。

高分子材料论文要求

论文内容提纲 1、零件的工作条件、失效方式及性能要求 2、零件材料的初步选择(根据零件性能要求,海选,至少两种,但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3、零件的候选材料(分子结构,材料性能特点,类型(热固性或热塑性) 4、候选材料成形或加工方法的选择 说明选择的依据,现在已经使用的材料还是替代材料,你选择的成形或加工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选用零件加工需要连接,说明具体的连接方法、连接的原理 5、零件材料的确定(从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可靠性、环境影响方面分析) 说出终选材料的名称、主要性能指标 6、提高所选材料性能的途径 提高性能的原理和工艺 7、零件材料的未来发展动向 要说明新材料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有成熟的工艺,如果没有,你认为成型加工过程应主要什么主要问题? 8、结论 注意,所有引用都要注明出处,如果是自己的观点请用红色标出。 论文格式: 汽车**零件高分子材料选择与加工 作者### (单位** ) 摘要摘要内容(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摘要应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这4个要素中,后2个是最重要的。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 英文摘要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3~8个) 正文(以1.5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等) 1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图1中文图题

吉大药学2017《药用高分子材料》离线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有机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又称高聚物,高分子是由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多次(103~105)重复连接起来的化合物。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2. 加聚反应: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3. 引发剂的引发效率: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4. 溶剂化作用:溶剂与溶质相接触时,分子间产生相互作用力,此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内聚力,使得溶质分子分离,并溶于溶剂中,此作用称溶剂化作用。溶剂化作用是溶剂分子通过它们与离子的相互作用,而累积在离子周围的过程。该过程形成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络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溶剂化作用改变了溶剂和离子的结构。溶剂化作用也是高分子和溶剂分子上的基团能够相互吸引,从而促进聚合物的溶解。 5. 结构单元: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6. 远程结构:又称为二级结构,指由若干个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的长度和形状。 7.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也称为聚合物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再配有其他添加剂(助剂)所构成的材料。 8. 体形高分子:许多重复单元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高分子化合物。这种网状结构,一般都是立体的,所以这种高分子既称为体型高分子,又称网状高分子。 9. 溶胀:溶胀是高分子聚合物在溶剂中体积发生膨胀的现象。 10. 聚合度: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简述高分子的溶解。 答:由于高聚物结构的复杂性,相对于小分子物质的溶解要复杂得多。当溶剂分子通过扩散与溶质分子均匀混合成为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称为溶解。其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使之膨胀,即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2. 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答:水分散体是指以水为分散剂,聚合物以直径约50纳米—1.2微米的胶状颗粒悬浮的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的非均相系统,其外观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故又称乳胶。通过将嵌段共聚物(Ⅱ)掺入到在含碱性化合物的水溶液内的嵌段共聚物(Ⅰ)的水分散体(Ⅰ)中,从而生产水分散体。该嵌段共聚物(Ⅰ)由聚合物嵌段(A)和聚合物嵌段(B)组成,所述聚合物嵌段(A)主要由衍生于烯烃单体的构成单元组成。 3. 简述水分散体包衣成膜的机理 答:水分散体粘着固体表面后水分不断蒸发使聚合物粒子越来越靠近,包围在乳胶粒子表面

高分子材料论文

高分子材料与成形 14商贸2班梅文祥10号 摘要: 高分子,即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千百万个原子彼此以共价起来的大分子,因此又称为高聚物或聚合物。髙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量大,高达104~106,并且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几万到几百万。通常把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分子称为高子。高分子是用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重复的结构单元数)或分子链的长度来描述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仅与聚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而且还与诸如结晶的程度和分布,高分子链长的分布,添加剂(如填料,增强剂和增塑剂等)的性质和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关键词:塑料、纤维、增塑剂、聚合物 前言:高分子,即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千百万个原子彼此以共价起来的大分子,因此又称为高聚物或聚合物。髙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量大,高达104~106,并且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几万到几百万。通常把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的分子称为高分子。高分子是用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重复的结构单元数)或分子链的长度来描述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仅与聚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而且还与诸如结晶的程度和分布,高分子链长的分布,添加剂(如填料,增强剂和增塑剂等)的性质和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有:塑料、橡胶、纤维等;

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剂有:增塑剂、防老剂、填充剂、阻燃剂等。 正文: 1-1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一、塑料 塑料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是指在一定温度围具有可反复加热软化、冷却后硬化定型的塑料。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固性塑料是指经加热(或不加热)就变成永久的固定形状,一旦成形,就不可能再熔融成形的塑料。常用的热固性塑料有酚醛塑料、脲醛塑料等。塑料按使用情况又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及特种塑料。通用塑料价格便宜、产量大、成型性好,广泛用于日用品、包装、农业等领域,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和脲醛塑料。工程塑料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如聚甲醛、聚砜、聚碳酸酯、聚酰胺、ABS等。特种塑料具有如耐热、自润滑等特异性能,可用于特殊要求如氟塑料、有机硅塑料、聚酰亚胺等。 二、橡胶 橡胶具有高的弹性、电绝缘性和缓冲减振性。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的弹性好、强度高、耐屈挠性好、绝缘性好。这些性能都是合成橡胶所不及。因此,天然橡胶至今仍是最重要的一种橡胶。天然橡胶的加工性、粘合性、混合性良好。合成橡胶的种类很多,按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通用合成橡胶一般用以代替天然橡胶来制造轮胎及其它常用橡胶制品,如丁

药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甲壳素

甲壳素 摘要:甲壳素是一种多糖类生物高分子,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第二大可再生天然生物资源。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结构与性质使其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甲壳素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制备医药农业应用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明角质。1811年,伯拉寇诺 (Henri Braconnot)从洋菇中分离出甲壳素, 1823年, Odier氏(法)发现在昆虫外壳中广泛存在甲壳素,并将其命名为“chitin”,希腊语意为风浪。甲壳素是一种多糖类生物高分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内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甲壳素每年生命合成资源可达两千亿,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可再生天然有机化合物生物资源,是目前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甲壳素为白色透明片状固体,无毒、无味、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耐日光,性质十分稳定。其化学名称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是一种惰性多糖。甲壳素分子化学结构与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纤维素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若把组成纤维素的单个分子——葡萄糖分子第二个碳原子上的羟基(OH)换成乙酰氨基(NNCOH3)或者氨基(NH2),这样纤维素就变成了甲壳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壳素可以说是动物性纤维。甲壳素分子中具有-O-H-O-型氢键,使其分子链间存在着有序结构,所以甲壳素不溶于水、一般有机溶剂、酸或碱溶液。目前已知的可溶解甲壳素的溶剂有:纯甲酸、甲磺酸、二氯乙酸、六氟异丙醇、六氟丙酮、以及5%氯化铝/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2-吡咯烷酮)、1,2-二氯乙烷/三氯乙酸(质量比6.5:3.6)等混合溶剂体系。 甲壳素虽然很早就被分离出来,却因其难溶性而长期受到冷落。壳聚糖为甲壳酰化得到的产物,不但水溶性大大改善,化学性质也活泼了许多。壳聚糖(Chitosan)是由甲壳素经浓碱水解脱乙酰基后生成的产物,又称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化学名称是聚(1,4苷)-2-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它是白色或灰白色、略有珍珠光泽、半透明片状固体,不溶于水和碱溶液,可溶于稀有机酸及部分无机酸如盐酸等,但不溶于冷的稀硫酸、稀硝酸、稀磷酸、草酸。壳聚糖溶液不能配制的太浓。对于中等粘度的壳聚糖也

高分子材料论文

高分子材料论文 在世界范围内, 高分子材料的制品属於最年轻的材料.它不仅遍及各个工业领域, 而且已进入所有的家庭, 其产量已有超过金属材料的趋势, 將是21世纪最活跃的材料支柱. 高分子材料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原子外, 其他元素主要是氢、氧、氮等.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 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 能形成稳定的结构.碳原子是四价, 每个一价的价键可以和一个氢原子键连接, 所以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总数已接近千万种, 远远超过其他元素的化合物的总和, 而且新的有机化合物还不断地被合成出來.這样, 由於不同的特殊结构的形成, 使有机化合物具有很独特的功能.高分子中可以把某些有机物结构(又称为功能团)替换, 以改变高分子的特性.高分子具有巨大的分子量, 达到至少1万以上, 或几百万至千万以上, 所以, 人們將其称为高分子、大分子或高聚物.高分子材料包括三大合成材料, 即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未加工之前称为树脂). 面向21世纪的高科技迅猛发展, 带动了社会经济和其他产业的飞跃, 高分子已明确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生物化三个方向发展.21世纪的材料將是一个光辉灿烂的高分子王国. 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已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 足以和金属材料相媲美, 我們日用的家 用器械、家具、洗衣机、冰箱、电视机、交通工具、住宅等, 大部分的金属构造已被高分子材料所代替.工业、农业、交通以及高科技的发展, 要求高分子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韧性、耐温、耐磨、耐油、耐折等特性, 這些都是高分子材料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推算, 高分子材料的强度还有很大的潜力. 在提高高分子的性能方面, 最重要的还是制成复合材料第一代复合材料是玻璃钢, 是 以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为粘合剂制成.它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导热系数低、易於加工等优良性能, 用於火箭、导弹、船只和汽车躯体及电视天线之中.其后, 人們把玻璃纤维换成碳纤维, 其重量更轻, 强度比钢要高3~5倍, 這就是第二代的复合材料.如果改用芳纶纤维, 其强度更高, 为钢丝的5倍.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开拓和创新尚有极大的潜力.科学家预测, 21世纪初, 每年必须比目前多生产1500~2000万吨纤维材料才能满足需要, 所以必须生产大量的合成纤维材料, 而且要具有更轻型、耐火、阻燃、防臭、吸水、杀菌等特性.有许多新型纤维, 如轻型空腔纤维、泡沫纤维、各种截面形状的纤维、多组份纤维材料等纷纷被研制出來, 人們可指望会有耐静电、耐脏、耐油, 甚至不会沾灰的纤维材料问世.這些纤维材料將用於宇航天线、宇航反射器、心脏瓣膜和人体大动脉. 高分子功能材料, 在高分子王国里是一片百花争艳的盛景.由於高分子的功能团能够替代, 所以只要采用极为简便的方法, 就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高分子功能材料.常用的吸水性

高分子材料与化学论文

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姓名:姚祥学号:6100211160班级:电子113班 摘要:这篇文章对高分子材料基础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基本要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本文主要对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上的应用,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等发面进行了阐述。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基础医学领域应用生物医用高分子发展前景医用功能高分子 正文部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各大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地被人们发掘出来,各种功能型的高分子为人所利用。使得围绕高分子的产业链的都飞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开发出能应用于医疗的各种新型材料,经多年的研究已发现有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符合医用要求,我们也把它归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和活体组织接触,具有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作用。 2.高分子材料基础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础。 研究高分子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工程几个领域。高分子化学主要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改性,担负为高分子科学研究提供新生化合物、为国民经济提供新材料及合成方法的任务。高分子物理主要研究高分子及其聚集态的结构、性能、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结构与外场力的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高聚物作为材料的合理使用。高分子工程是研究涉及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成型工艺及相应的理论、方法的研究,为高分子科学与高分子工业间的衔接点。 3.医用高分子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开发出能应用于医疗的各种新型材料,经多年的研究已发现有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符合医用要求,我们也把它归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一般归纳起来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化学稳定性好,在人体接触部分不能发生影响而变化; 2、组织相容性好,在人体内不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 3、不会致癌变; 4、耐生物老化,在人体内材料长期性能无变化; 5、耐煮沸,灭菌、药液消毒等处理方法; 6、材料来源广、易于加工成型。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医用功能材料及应用学院化工学院 指导老师乔红斌 专业班级高091班 学生姓名张如心 学号 099034030

医用功能材料及应用 摘要:了解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近年来的应用研究及发展状况,综述国内外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性及研究成果,展望对未来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脏器、药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前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复杂而严格的多功能要求,这是大多数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难以满足的,而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生物体(天然高分子)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的相似决定了它们在性能上能够彼此接近从而可能用聚合物制作人工器官,作为人体器官的替代物。另外,除人工器官用材料之外,医药用高分子材料、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也在积极地展开,它们被统称为医用高分子材料。 1.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 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以医疗为目的,用于与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材料。其被广泛地用来取代或恢复那些受创伤或退化的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以修复、替代为主)、药用高分子材料(以药理疗效为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融合了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工艺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许多工程学问题。由于其与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接触,因此,医用高分子材料必须满足如下的基本要求:①在化学上是惰性的,会因为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②对人体组织不会引起炎症或异物反应;③不会致癌;④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不会在材料表面凝血;⑤长期植入体内,不会减小机械强度;⑥能经受必要的清洁消毒措施而不产生变形;⑦易于加工成需要的复杂形状。 2.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4个阶段 第1阶段:时间大约是7千年前至19世纪中叶,是被动地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大漆及其制品、蚕丝及织物、麻、棉、羊皮、羊毛、纸、桐油等。 第2阶段:从19世纪中页到20世纪20年代,是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化

高分子材料论文

高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中国矿业大学李曲祥) 摘要: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化工医药领域作为药物的载体,这一技术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并且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研究比较广泛的高分子药物载体的应用情况及研究态势,展望了生物活性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分子药物载体;生物活性;应用前景 引言: 高分子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天然高分子用于药物已有很长的历史,例如,多糖、多肽和蛋白质及酶类药物的使用。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药物大多数为低分子药物,低分子药物疗效高,使用方便,但存在较大副作用。一般通过口服或注射使低分子药物进入体内,给药后短时间内,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往往高于治疗所需浓度,有时甚至高于最低中毒浓度,从而导致人体发生中毒、过敏等,有些低分子药物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易排泄。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液浓度会很快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从而影响疗效。此外,由于低分子药物进入人体内后缺乏选择性,进而造成更多的毒副作用[1]。高分子药物是指将本身没有药理作用、也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高分子作为药物的载体,依靠二者间微弱的氢键结合形成、或者通过缩聚反应将低分子药物连接到聚合物主链上而得到的一类药物。其中高分子化合物充当低分子药物的传递系统,而发挥药理作用的仍是低分子药物基团。然而用高分子作为小分子药物的载体可实现下述目的: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选择性;降低小分子药物的毒性;载体能把药物输送到体内确定的部位(靶位);高分子载体不会在体内长时间积累,可排出或水解后被吸收。载体药物技术的关键是载体材料的选择, 目前已有各种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被用于载体药物的研究, 但对材料的选择必须满足组织、血液、免疫等生物相容性的要求[2]。此外,载体药物的制备也很重要, 因为这将影响到载体药物的给药效率。

生活中的高分子论文

塑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0环境1W XXX)考核成绩 一、塑料的简介 (1)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树脂为基础,再加入各种添加剂(如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交联剂等),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工成形的各种材料的总称。它是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 (2)塑料的特征及优缺点: 塑料主要有以下特性:①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②耐冲击性好; ③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④绝缘性好,导热性低;⑤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⑥大部分塑料耐热性差,热膨胀率大,易燃烧;⑦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⑧多数塑料耐低温性差,低温下变脆;⑨容易老化;⑩某些塑料易溶于溶剂。 塑料的优点:①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②塑料制造成本低。 ③耐用、防水、质轻。④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⑤是良好的绝缘体。⑥塑料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这样可以降低原油消耗。 塑料的缺点:①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 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②塑料容易燃烧, 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③塑料是由油炼制的产品制

成的,油资源是有限的。 (3)塑料的类型与分类: 塑料的结构基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线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线型高分子化合物;第二种是体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称为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则两种结构的高分子都有,由线型高分子制成的是热塑性塑料,由体型高分子制成的是热固性塑料。 1、线型结构(包括支链结构):高聚物由于有独立的分子存在,故有弹性、可塑性,在溶剂中能溶解,加热能熔融,硬度和脆性较小的特点。 2、体型结构:高聚物由于没有独立的大分子存在,故没有弹性和可塑性,不能溶解和熔融,只能溶胀,硬度和脆性较大。 (4)塑料的加工法: 塑料的成型加工是指由合成树脂制造厂制造的聚合物制成最终塑料制品的过程。加工法(通常称为塑料的一次加工)包括压塑(模压成型)、挤塑(挤出成型)、注塑(注射成型)、吹塑(中空成型)、压延等。 吸塑:用吸塑机将片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真空泵产生负压将塑料片材吸附到模型表面上,经冷却定型而转变成不同形状的泡罩或泡壳。 压塑:压塑也称模压成型或压制成型,压塑主要用于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热固性塑料的成型。 挤塑:挤塑又称挤出成型,是使用挤塑机(挤出机)将加热的树脂连续通过模具,挤出所需形状的制品的法。挤塑有时也有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并可用于泡沫塑料的成型。挤塑的优点是可挤出各种形状的制品,生产效率高,可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缺点是热固性塑料不能广泛采用此法加工,制品尺寸容易产生偏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