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摘要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是统一的。只有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文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形成了包括民俗风情、传统建筑和宗教文化在内的人文旅游资源。本论文主要从民俗风情、传统建筑和宗教文化出发,深入挖掘这些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提高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发挥旅游资源的最大效益,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Abstract

Tourism is an industry that owns strong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Besides,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ourism. Cultural and 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 resource are unified. Only attach mu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tourist resource, resear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exhibit the cultural features and improve the cultural grade can we attract the tourists and bring about the thriv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cultural tourist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ourist resources. The unique Chinese extended historical culture and profound ethnic culture connotation formed the cultural tourist resources, including custom ,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religious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custom,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the religious culture are discussed .The purpose is to resear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se tourist resources , improve the culture grade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as well as make the tourist resource yield well , and then improve the completion of tourism.

Key words: tourist resource; the humanities tourist resource; cultural connotation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 II

1 引言 (1)

2 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 (2)

2.1走婚婚姻和母系文化形态 (2)

2.2走婚和母系文化的形成 (2)

2.3走婚和母系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3 传统建筑蕴含的文化内涵 (4)

3.1历史文化背景 (4)

3.2建筑内部装饰与徽商民俗文化 (5)

4 宗教圣地的文化内涵 (6)

4.1道教文化内容 (6)

4.2 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活 (6)

4.2.1 道教文化与民族精神 (6)

4.2.2 道教文化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7)

5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1 引言

随着现代旅游活动向纵深开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立足。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广泛,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特色建筑、民俗娱乐等领域。

本论文将从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传统建筑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宗教圣地的文化内涵加以概述。

千百年来,摩梭人保留了“走婚”和母系大家庭婚姻家庭形态,成为当今泸沽湖地区的一大特点。摩梭人定居地政治文化的影响,促成了泸沽湖摩梭族“走婚”和母系文化的形成。这一文化形态对当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以明清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法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州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武当山位居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道教文化在中国道教中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它是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始终贯穿和体现着中国道教尊道贵德、重人贵生、慈爱宽容、济世度人的精神。

关于本论题,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作出了研究。张晓慧在《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外化研究》中提到了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外化的含义和步骤,指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已经被看做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决定旅游产品的品位、级别及其生命力的首要因素。郭静在其硕士论文《关于发展我国文化旅游的几个问题》中对发展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做了检讨,主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给景观注入文化内涵。本论文文主要从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出发,谈论了我国风俗民情旅游资源、传统建筑及宗教圣地的文化内涵,揭示了我国旅游资源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我国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增强旅游业竞争力意义巨大。

2 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

本章将以泸沽湖畔走婚为例,从走婚婚姻和母系文化形态、走婚和母系文化的形成以及走婚和母系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几个方面论述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2.1走婚婚姻和母系文化形态

泸沽湖分属于云南省宁蒗县和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阿肖”走婚习俗和母系家庭制。

在泸沽湖地区,男不娶、女不嫁,除了晚上走婚,白天男女不生活在一起,会终生分居,母家只维系情人关系。“暮合晨离”,这就是被外界俗称的“阿夏走婚”。“阿夏”,意为情侣。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因为在母系家族,权利都由女性掌握,有的人家男人太多,女人很少,为了男女平衡,也为了家里有人来主持、打理,会让一个外面的女人走婚到自己家里来主持料理家里的一切。这种独特的婚姻形态以情为主,结合自由,离散随意。

母系家庭成员中,都是一个或几个母亲的后裔,以母系血缘计算世系,家庭中最干练的女人出任“达布”,统领家庭事务和安排生产,并掌握财产。母系家庭的长期存在,形成了摩梭人“以女为尊、以母为尊”的观念。在摩梭家庭中,孩子只认其母,不知生父,作为父亲,他可以不扶养自己的子女,即使知道自己的子女,也没义务要尽到抚养的义务。而舅舅则担负着男性照管下一代的义务。作为舅舅,他要照顾姐姐妹妹的子女。

2.2走婚和母系文化的形成

泸沽湖地区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依托于个体家庭,包括粮食种植、畜牧

养殖、手工业以及马帮商贸活动在内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得以形成,而与此类活动相对应的性别角色分工,不仅使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也促使外出奔波的男人们与守家的女人们,不得不考虑和选择一种合适于身理、心里以及家庭繁衍需要的婚姻家庭形式。此外,早先父系制下婚姻的买卖性质(娶妻聘礼)以及婚礼税的苛重,使得摩梭贫民阶层不得不背着土司选择了男不娶、女不嫁,夜合晨分的走婚形式。

2.3走婚和母系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家庭关系上,面对传统父系家庭中常常发生的争吵与暴力、遗弃与虏带、殉情与情杀等,摩梭母系大家族以其单纯而亲密的成员关系,巧妙的回避了夫妻争吵、婆媳不睦、妯娌猜忌、父子争斗,营造的只有母女(子)之爱、兄弟姐妹之情,并充分发挥着土地节约、劳力集中、各司其职、少有所依、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社会功能。在婚姻关系上,他们虽然没有“贞洁”、“从一而终”等两性伦理观念,但基于感情,为情而亲的自然而然的走婚生活,使摩梭母系文化散发出持久而诱人的生命力。

3 传统建筑蕴含的文化内涵

本章将从徽派古民居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内部装饰与徽商民俗文化几个方面阐述传统建筑蕴含的文化内涵。

3.1历史文化背景

徽派古民居的基本形式是天井四合院楼居建筑,这种建筑形式的形成过程,深受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具有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古代徽州地处皖南,与浙赣毗邻,原为山越人聚居地。这里有黄山百岳盘亘其间,新安江、青弋江曲水蜿蜒,山清水秀,重峦叠嶂,地峡谷多,险阻天成。皖南山区气候湿润,山谷盆地较为封闭,为防止瘴疠之气,古山越人宅居形式主要为“杆栏式”建筑。“杆栏式”建筑适应徽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较好的干燥、通风、采光和安全性能。汉魏以后,战乱频繁,自东晋起,大批中原望族、缙绅冠带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于此。中原士族的迁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融合,直接体现在徽派建筑形式上。早期徽州民居建筑为“楼上厅”,保留了古越人“杆栏式”建筑的格局。中原“四合院”平房形式与当地“杆栏式”楼居建筑形式相融合,逐步形成内天井四合院楼居建筑形式,这种新型建筑形式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徽州地区建筑文化,也形成了徽州民居典型建筑格式“天井”的雏形。徽州古民居大多设有天井,作为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天井设计功能上的意义是既通畅又封闭,既解决通风采光问题,又适应古代徽州险恶的山区环境。而其文化上的意义更为丰富。在徽州的地域文化观念中,天井与“财禄”息息相关,天井能聚集屋面之雨水,名曰“四水归明堂”,水为财之源,聚水即聚财,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天井是一种内向型建筑方式,以天井为基本单元,聚合成一个家族,反映了徽州人聚族而居、不染他姓的宗族观念。天井意为“观天之井”,它上指苍穹,下俯地面,与庭院渗透融合,沟通天、地、人三界。人立于天地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既可获得“天人合一”之灵气,又可获得“顶天立地”之自由。天井是古代徽州人敬畏上天,顺应自然,祈求与自然和谐并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