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思维方法训练教学设计

数学思维方法训练教学设计

数学思维方法训练教学设计
数学思维方法训练教学设计

数学思维方法训练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版)

杨水旺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典型题目解题方法的训练,抽象出运算过程中的解题思路的整体、思想方法,从而达到一法多用,思路畅通,解题灵巧,训练思维之目的。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运算中“凑”处精妙,“凑”处灵巧的“凑”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充分暴露在运算中如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繁琐问题单一化、精巧化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解决运算问题中,如何打开思路,寻找并准确、快捷找到解题方法的思维程序和思维敏捷性。

教学难点:

解题和运算时,遇到问题,如何快速转换思维过程,观察处所遇题目中的规律性和隐含的简便思路,从而,达到提高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目的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观察实践法。

教学主导思想:

追求思路的打开和运行,追求方法的寻找和运用,不以解题为目的,不以解决一个问题为目的,而是要把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解题方法,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放在首位。

教学资源与材料:

主要是寻找典型的综合练习题(以计算题为主)并加以归类分类,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不在多,而在精。

教学设计:

在直觉观察打开思维时,一开始会阻塞思路,出现冷场,这时,需要教师多分析,多引导,重点是从已学知识中提示和引导使用知识的思路方向,教学过程的前期,课堂发展或较慢,而后期可能会因为快而出错,所以要注意前松而后紧,前谨慎而后自信的课堂情绪发展过程。

尤其是对学生在打开思路,学会思考和寻找方法时出现思路偏差或知识偏差时,一定要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千万不可以将其思路打开之情趣和信心“扼杀在摇篮之中”。

学情分析:

学生有急于想得到“宝贝”的心态,这种心态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事实上,学习思想,学习方法,自我加工、收集,输出的功能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关键,而不是教师课堂中的对某一个知识的强调和灌输,所以,不断强化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主线和出发点。

教情分析:

因为本节课是在专任老师付出大量基本教学之基础上的辅助性教学,所以,作为主教人应该时刻把握让方法与已学知识的结合,以及今后在学习中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听课,学会运用方法和运用知识,切记不要“演”,不要“展示”,不要“虚”“夸”“死”,要在“实”上多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自我再加工能力上下功夫,让本节课成为方法课,思想教育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应用(主要是将学习材料早作准备,展示给学生,以节约课时,提高效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大家知道牛吃草挤出奶,蚕吃桑叶吐出丝,那么,草是如何变成奶,桑叶又是如何变成丝的呢?在于牛与蚕的自我加工能力。学习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总不能一辈子在家长和师长的呵护和引导下生存,我们也需要炼就一身自我加工,再生成新知识,新能力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不断在继承先辈知识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出新的知识和文化,从而推动社会,时代的发展,并以此实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今天,我们就想在数学运算中来探讨一种便于提高我们再加工,再生成能力的数学运算加工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我们的运算速度、准确性和运算能力。

[板书课题]:

解题中“凑”法的运用

二、提问式导入:

1.什么叫“凑”?

凑,本义,水流会合,“collect”[k ′lekt]收集、聚集、集中、搜集。

凑,水会也,聚也—《广韵》

凑,聚集,趋会相凑——《淮南子·厚道》,“所合也”。

凑队(集合在一起),凑紧(集合、聚集)凑泊(凝聚、结合)凑合(聚集、会合)。

凑,奔向,趋,衰世凑学——《淮南子·精神》“趋也”挨近、靠拢、碰、趋、拼凑、急切……

[课件]

以上是中文解释,我们再看看英文解释(课件)

Collect:收集、搜集、聚集、集中……

2.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又如何“凑”呢?

“想一想”→想象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课件]

凑整、凑分、凑定律

凑公式、凑规律、凑结论

三、范例分析:

1.凑整主要是整10,整100,整数,整除……

[课件] 例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12.6×101-12.6 ② 57.5-4.25-15.75

解:①12.6×101-12.6 ②57.5-4.25-15.75 =12.6×(101-1) =57.5-(4.25+15.75) =12.6×100 =57.5-20 =1260 =37.5 练习题[课件]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①36.5×99×36.5 ② ③4×0.8×2.5×12.5

检查学生练习,并及时总结题中的特点和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失误。 2.凑分

整化分,分为整

例题:[课件] 求下列各式的值

211?+321?+431?+……+100

991? ②1949×(511-20001)+51×(19491-20001)-2000×(19491

+51

1)+3

③ 1-65+127-209+3011-4213+5615-72

17

①解:原式=(1-21)+(21-31)+(31-41)+……+(991

-100

1)

=1-1001=100

99

7834.765.31515

-

+-

②解:原式=19491949+51

51+20002000+1949×(511-20001

)-2000×

19491

+511-20000

1)

=(1949+51-2000)×(19491

+511-20000

1)

=0

③ 解:原式=1-21-31+31-41-41-51+……-81-9

1

=21-91

=18

7 [课件] 练习题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① 125×24

② ③ 999×99+3

④ 5501+5502+5503+……+5550

检查练习, 纠正错误,提炼思路。 3.凑定律(公式)

补条件,用公式,想定律,想公式,补条件。 [课件] 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长方形长为10分米,半圆正切长方形内,求阴

1

3212.54

?

?992

6323521523120-

---+18161

1081

641

20181

861

421

?+?????+?+?+?+?????+?+?

影部分的面积?

解:由图可知,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即为长方形的长10分米的一半即5分米,故阴影部分面积为: 答: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是19.625平方分米。

例题2:右图是一块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如图做成一个油桶(接头处忽略不计),求油桶的容积?

解:长方形的铁皮长: 2r+2πr=8.28(分米) r=8.28÷8.28 =1(分米) 容积为V=πr2×h

10分米

)(625.19)210(14.34

1

4

122平方分米=÷??

=

r π

=3.14×12 ×4 =12.56(立方分米)

答:油桶的容积是12.56立方分米。 练习题:求下列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1、等腰直角三角形S 面积

2、正方形边长为6分米。 为12平方分米。

3、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20分米。

4、正方形S 面积为12平方分米。

4.凑定律

有公因式,有公式,有整数,有整10整100…… 例题: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① 解: =5

② S o

6分米

132579101119

3457820212435

++++++++1325711111121

3457845373857

=+++++原式(+)+(+)+(+)+(+)2

2

2

2

101010120202033033355550012020202303030550555777700????????

-??? ? ? ? ?

????????

解:

练习题: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② ③ ④ 5.凑结论

已知结果,瞄准结果想思路。 已知结论,筛选,排除,归纳得结论。 四、小结 2222

123512357

=-

???原式()()()()7

5755353323221211???????-

=7

1711?

-

=4948

4911=-=9997959391897531

-+-+-++-+- (1111)

144771097100

++++

???? (3333333399998889)

?+?13526103915412201232463694812

??+??+??+????+??+??+??1.用8,7,0,0可组成多少个四位数?( ) A.8 B.7 C.6 D.5

2.有这样一组数:30,1+30,2+30?-?-,第n 个数表示式为( )。 A.n+30 B.n+1+30 C.n+2+30 D.n-1+30

3.下列四个算式,其结论成立的为( ) A.

9596

9697

> B.

888799991

888999993> C. 333333333122223

22221> D. 1234234523453456<

检查练习,分析讨论,掌握思路。

解题准,凭凑功, 一凑整,二凑分, 整十整百,最好零; 一可分,整可分, 化整为分功中功; 有结论,不放松, 瞄准结果保成功。

五、作业:

“凑”整练习题: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凑”分练习题: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6.

“凑”定律练习题:求下列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1、等腰直角三角形S 面积为12平方分米。

2、正方形边长为6分米。

①36.5×99+36.5 ②1583.651577.34-+- ③4×0.8×2.5×12.5 9926323521523120----+18161108164120181861421?+?????+?+?+?+?????+?+?1.125×24 2. 5.124

132?? 3. 999×99+3 4. 5501+5502+5503+……+5550 5. S

o

6分

3、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20分米。

4、正方形S 面积为12平方分米。

95969697>A . 888799991888999993>B . C .33333333312222322221>

12342345

23453456<

D .

“凑”规律练习题:求下列各式的值。

1. 99-97+95-93+91-89+······+7-5+3-1

2. 100971

1071741411?+

??????+?+?+? 3. 3333?3333+9999?88889 4. 128496364232120

12415931062531??+??+??+????+??+??+??

“凑”结论练习题:单项选择题。 1.用8,7,0,0可组成多少个四位数?( ) A.8 B.7 C.6 D.5 2.有这样一组数:30,1+30,2+30……,第n 个数表示式为( )。 A.n+30 B.n+1+30 C.n+2+30 D.n-1+30 3.下列四个算式,其结论成立的为( )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八种类型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八 种类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八种类型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 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怎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许万明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 1.求异型 这是在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的分析性的 思维形式,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索问题的多种 答案。如16—10,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表述这道算式。如①16 减去10 等于几?②16减去10 还剩多少?③16 与 10 的差是多少?④10 与什么数的和是16?⑤16比10 多多少? ⑥10 比16 少多少?⑦16 减去什么数等于10?⑧10 加上什么数 等于16?这样,既使学生透彻理解了数量关系,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就不赘述了。 2.求同型 这是一种进行综合、概括的思维形式。如上例,教师亦可以用 几种不同的叙述方法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归纳出16—10 的算式来。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异中有同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抽 象概括思维能力。如:

①甲乙两人接到加工54 只零件任务,甲每天加工10 只,乙每 天加工8只,几天后完成任务? ②一件工程,甲独做10 天完成,乙独做15 天完成,两人合作 几天完成? ③像这些形异质同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解一题会多题,可以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 ④3.递进型 ⑤ ⑥这是一种属于逻辑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例如,教师在讲 授“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类题时,叮以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已知一个数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规律去进行逻辑推理,让学生自己发现新出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教师不要越俎代疱,否则吃力不讨好,反而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⑦4.逆反型 ⑧这是一种敢于和善于突破习惯性思维束缚的反向思维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可供训练的材料比比皆是,如加减、乘除、通分约分、正反比例等,问题是教师如何善于运用它。如教验算时,16-10=6,学生习惯地用16-6=10 ⑨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分数裂项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裂项 知识导航 分数裂项是整个奥数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精华部分,将算式中的项进行拆分,使拆分后的项 可前后抵消,这种拆项计算称为裂项法.裂项分为分数裂项和整数裂项,常见的裂项方法是 将数字分拆成两个或多个数字单位的和或差。遇到裂项的计算题时,要仔细的观察每项的 分子和分母,找出每项分子分母之间具有的相同的关系,找出共有部分,裂项的题目无需 复杂的计算,一般都是中间部分消去的过程,这样的话,找到相邻两项的相似部分,让它 们消去才是最根本的。 1.分数裂差型运算公式: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a b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 即a b <,那么有 11 1 1( ) a b b a a b = - ?-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 1 (1)(2) n n n ?+?+, 1 (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 1 1 1 1 [ ](1)(2) 2(1) (1)(2) n n n n n n n =- ?+?+?+++ 1 11 1 [ ] (1)(2)(3) 3(1)(2) (1)(2)(3) n n n n n n n n n n =-?+?+?+?+?++?+?+ 裂差型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 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2.分数裂和型运算公式: (1)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 = + ??? (2) 2 2 2 2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 = +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 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3.整数裂项运算公式: (1) 122334...(1)n n ?+?+?++-?1(1)(1) 3 n n n =-??+ (2) 1123234345...(2)(1)(2)(1)(1) 4 n n n n n n n ??+??+??++-?-?= --+

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

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 摘要................................................................... .1 1、引言 (1) 2、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开始,是数学思维训练的基础 (1) 2、1 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2、2 采用观察法解决问题 (3) 3、尝试是数学活动的实验,也是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 . (4) 3、1 开始尝试学习 (5) 3、2 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7) 4、类比是数学活动的桥梁,也是思维训练的必经之路 (8) 4、1 类比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8) 4、2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论证中的应用 (10) 5、想象是数学活动的创意,也是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10) 6、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 --------------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你的思维过程---------------- 摘要:心理学家与哲学家把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应。通过观察、尝试、推理和想象四种方法对思维进行训练,有助于我们形成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把思维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以便于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本质属性;内在联系;思维应用。 1、引言 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思维就是人脑内形成的一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反应,以便于我们解决面对的实际问题。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在当今学校里,许多学生学习数学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遇到问题先找公式,找到公式,把已知条件往里一代入,剩下的步骤就是计算,计算完就完事了,根本不会动脑去思考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也不会进行总结和归纳。所以现在的学生学习数学就变成了记公式、记公理,谁记得公式和公理多,记得熟练,谁的数学成绩就可以名列前茅。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公式不会表达,不理解。在头脑中没有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一盘散沙,没有形成一个连贯的数学知识体系,没有形成相对应的数学思维。所以当他们只要一遇到拓展性的题型、老师没有讲过的题型就会变得束手无策,无从下手。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思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 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

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一 年 级 数 学 思 维 教 案 执教者: 班级:

第一课:介绍数学 介绍自己 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 : 1.了解学生。 2.学生了解数学,培养兴趣。 3.了解学生后,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这门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 《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 “什么游戏?”,小猫很好奇,“快点讲!” “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老鼠说,“第一个人说一个1到10的数,第二个人再加一个 1到10的数,先喊到100的人获胜”。 “我先说”,小猫嘿嘿笑道,“你这次输定了。” 第一次,小猫输了。 第二次,小猫又输了。 …… 最后,老鼠得意扬扬地跑了。 沮丧的小猫回到了家. “看吧!早都告诉过你”,猫妈妈说,“学好数学有多重

要!” “那为什么老鼠总能获胜?”小猫疑惑地问到。 小朋友们,你知道答案吗?

第二课:趣味故事 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教学生认识1到10让学生学 会点数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110 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 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观察、思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 2、5组电话号码及5个不同动物的家。 三、活动过程 1、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110的数字。 2、说数字歌找数字。 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 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 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 笼挂得 3、做拍手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 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你拍四 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你拍 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你拍七我拍七,七朵红花真美丽你 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公鸡齐步走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思维训练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一根钢管截取它的1∕3后,还剩2.4米,截取的钢管是多少米? 2,养猪场今年养猪200头,比去年多养1∕4,今年比去年多养多少头? 3,某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床只用25∕3小时,是原来时间的5∕6,现在生产一台机床比原来节约多少小时? 4,加工一批零件,已做好了420个,比这批零件总数的3∕5还多120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一袋大米重量的3∕5正好等于一袋面粉的12∕25,这袋大米重80千克,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用去8升汽油,比剩下的汽油多3∕5,汽车的油箱里原有汽油多少升? 7,某厂生产一种产品,现在每件成本是12.16元,比原来降低了1∕5,现在成本比原来降低了多少元?

8,一堆煤重160吨,第一天运走了2∕5,第二天运走余下的2∕3,还剩下多少吨? 9,一种药品原价是1.2元,第一次降价1∕4,第二次又降价1∕5,第二次降价后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0,一根绳子长7.2米第一次剪去1米,第二次剪去一部分,两次剪去的和正好是剩下的1∕3,第二次剪去了多少米? 11,有两堆煤共重76.5吨,第一堆用去4∕5,第二堆用去3∕4,剩下的煤同样多,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12,六年级三个班,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13,丙班人数比乙班人数多1∕11,丙班比甲班少4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13,甲养的羊比乙多养15只,甲卖出其中的1∕7,乙买进其中的1∕8,这时甲、乙的羊相等,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只羊? 14,有两堆砖,第一堆有450块,第二堆有612块,从两堆运走相等的砖后,余下的第一堆占第二堆的5∕8,运走了多少块砖? 15,六年级两个班共有104人,总共选出14人参加数学竞赛,其中甲班选了全班的1∕7,乙班选了全班的1∕8,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数学思维训练的学习方法

数学思维训练的学习方法 数学思维训练的学习方法(小学)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某一卖鱼者 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 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 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 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如:123456789在不改 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 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 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个数看成一个系统, 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的最接近数,即89比100 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 三个层次:解决多l的问题。整个程序如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个5相加是多少?学生答: 5+5+5=15或5×3=15。教师又问:3个5相乘是多少?学生答:

5×5×5=125。紧接着问:3与5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数学思维训练的学习方法(初中)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4种数学思维训练+对应练习题,给孩子看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4种数学思维训练+对应练习题,给孩子看看 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复杂难懂,其实数学学习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掌握方法。数学思维的训练需要一套完成的训练方法,经过思维的训练,数学成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今天老师就来教你4招: 1 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 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3 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 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练习题 1、父亲和儿子今年共有60负,又知4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儿子今年是多少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思维训练提升题

姓名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 2 )=(1+ 1 5 )x (1+1 5 )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 1 2 ){假如原来观 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1 2 )}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 5 )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 1 5 )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 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1 5 ),减缩后得到(1+ 1 5 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解答: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分析:取40%后,存款有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练一练: 1、建筑工地上有两堆沙共计39吨,当第一堆用去75%,第二堆还剩下40%时,两堆剩下的沙正好相等,这两堆沙原来各有多少吨? 2、甲、乙两袋糖的重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0千克糖放入乙袋,这时两袋糖的重量比为7∶5,求两袋糖的重量之和。

姓名 1、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分析: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2、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 4 !”小亮说:“你要是能给 我你的1 6 ,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分析: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 4 !”,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 个数为3份,4×1 6 = 2 3 (小明要给小亮 2 3 份玻璃球) 小明还剩:4 -2 3 =3又 1 3 (份) 小亮现有:3+2 3 =3又 2 3 (份) 这多出来的1 3 份对应的量为2,则一份里有:3×2=6(个) 小明原有4份玻璃球,又知每份玻璃球为6个,则小明原有玻璃球4×6=24(个) 练一练: 1、某中学与其他四所学校进行篮球友谊赛。队员小王在前三场比赛中投篮30余次,命中12次,所以他的命中率为40%,在第四场比赛中,他投篮10次,使他在全部比赛中的命中率上升到50%,问他第四场命中了几次? 2、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幼儿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幼儿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本文适合幼儿园大班以上孩子的家长尤其是小学生家长阅读, 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运算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 运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重要,这个话题以后再谈,今天先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基本功是数数。每个数的音、形、义要弄清楚,不是从1数到9就可以了,还要知道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 数数这关过后,就可以进入加法的学习。 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3+5=8”这个等式,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把这个抽象的等式具体化为:三个XX加上五个XX是八个XX 而进一步具体化则会得到: 三个香蕉加上五个香蕉是八个香蕉 ?三匹马加上五匹马是八匹马 ?三只猴子加上五只猴子是八只猴子 如果把数字进行替换,如:5+6=11。便可以生成无数的具体表达。 数学符号的意义就是把无限的具体事物进行高度概括。虽然看起来抽象,来源却是具体的。 而数学思维,就是把各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达出来。 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并不难。孩子们平时做的数学应用题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 家长可根据上述原理,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来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 ?三只猴子加上两只两只猴子,是多少只猴子? ?笼里有三只猴,又来两只,共几只?(虽没提到“加”这个词,但暗含了这个思维) ?我有两支笔,张阿姨又给了我三只,我现在有几只? ?蜘蛛有八条腿,蜈蚣有100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 ?我早上走了十分钟,晚上走了二十分钟,一共走了多长时间?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一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一 1、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2、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假设思维) 【分析与解答】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 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20-3=17(题)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68-12=56(分)(实际得分) 3、一个化肥厂计划在50天内生产一批化肥,从前24天的生产情况看,每天实际生产的化肥没有达到原计划每天产量指标,因此工厂决定停产3天进行整顿。整顿之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结果只用了49天(包括停产整顿所用的3天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50天的生产任务。已知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问整顿前后各生产化肥多少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我们容易算出整顿后生产的天数是:49-24-3=22(天)。由于整顿后每天比整顿前多生产化肥25吨,所以,一共多生产化肥22×25=550(吨)。可题目中却说整顿后比整顿前一共多生产化肥400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究竟“矛盾”出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刚才算出的“550吨”是整顿后22天比整顿前22天多生产的化肥;而题目中告诉我们的“400吨”是整顿后22天比整顿前24天多生产的化肥。这完全是两码事,所以“550吨”与“400吨”并不矛盾。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看出:“550吨”与“4 00吨”的差150吨正好是整顿前2天的产量,因此,整顿前每天生产化肥150÷2=75(吨)。从而,75×24=1800(吨)就是整顿前产的化肥;1800+400=2200(吨)就是整顿后产的化肥。 4、红星机械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机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80台,结果25天就完成了全月计划。这个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多少台机器?(因果关系) 【分析与解答】这道整数应用题,我们无论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不容易找到

二年级数学思维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二年级数学思维第1次教案 年级二年级科目思维训练教师 课题一笔画(一)时间 教、学具准备作业练习本 教学目标1、理解一笔画的特点,知道怎样的连通图可以成为一笔画。 2、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找到答案,并通过实验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 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师画简单一笔画,生观察。说说老师是怎样画的,初步认识一笔画, 2、生自由创作一笔画。 (1)通过看师画,想象并谈谈觉得自己能画出什么来。 (2)自己动手创作一笔画。 3、展示学生作品。 找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判断是不是一笔画出来的,对于有争议的图形,学生演示其画法,学生再判断,通过判断了解并总结出一笔画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带着对一笔画的初步认识开始创作,并相互判断作品是不是一笔画出的过程,引导学生动脑筋、动手实验、动口分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在满足学生自我探索掌握新知的欲望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 4、判断。 (1)师出示练习题,生先猜想,再自己尝试在练习纸上画,判断是不是一笔画出的。 (2)小组讨论,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在投影上演示画法。

5、简单的一笔画练习。 出示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请学生思考从哪里开始画,并尝试在投影上演示,通过学生找到的不同起点,了解一笔画时找到起点的重要性。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初步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改进意见 二年级数学思维第2次教案 年级二年级科目思维训练教师 课题一笔画(二)时间 教、学具准备作业练习本 教学目标揭示一笔画的规则,通过一笔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会将一笔画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实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共同研究,发现奥秘。 1、学生观察一组简单图形,看看哪个图形可以一笔画?哪个不可以? 2、引导归纳:不连通的图形不能一笔画。 3、介绍“奇点”和“偶点”。 师:我们把与奇数条线相连的点称作奇点。(板书)与偶数条线相连的点称为偶点。(板书)每副连通图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就会出现奇点和偶点。那么怎样表示连通图中的点呢?请同学们看例题(出示图2)用“2”表示偶点,用“1”表示。(教师示范,学生试做)以后我们在研究连通图时就可以

2020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有答案及解析)

一、兴趣篇 1.甲、乙两队进行象棋对抗赛,甲队的三人是张、王、李,乙队的三人是赵、钱、孙,按照以往的比赛成绩看,张能胜钱,钱能胜李,李能胜孙,但是第一轮的三场比赛他们都没有成为对手.请问:第一轮比赛的分别是谁对谁? 2.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 盘.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分别与谁赛过? 3.甲、乙、丙三名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起跑后甲处在第一的位置,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甲的位置共发生了7次变化.比赛结束时甲是第几名?(注: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出现三人跑在同一位置的情形.) 4.有10名选手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每名选手都要和其它选手各赛一场,而且每场比赛都分出胜负,请问:(1)总共有多少场比赛? (2)这10名选手胜的场数能否全都相同? (3)这10名选手胜的场数能否两两不同? 5.6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每两队之间都比赛一场.每场比赛胜者得3分,负者得0分,平局各得1分,请问: (1)各队总分之和最多是多少分?最少是多少分? (2)如果在比赛中出现了6场平局,那么各队总分之和是多少? 6.红、黄、蓝三支乒乓球队进行比赛,每队派出3名队员参赛.比赛规则如下:参赛的9名队员进行单循环赛决出名次,按照获胜场数进行排名,并按照排名获得一定的分数,第一名得9分,第二名得8分,…,第九名得1分;除产生个人名次外,每个队伍还会计算各自队员的得分总和,按团体总分的高低评出团体名次.最后,比赛结果没有并列名次.其中个人评比的情况是:第一名是一位黄队队员,第二名是一位蓝队队员,相邻的名次的队员都不在同一个队.团体评比的情况是:团体第一的是黄队,总分16分;第二名是红队,第三名是蓝队.请问:红队队员分别得了多少分? 7.5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每两队之间比赛一场,每场比赛胜者得3分,负者得0分,打平则双方各得1分,最后5支球队的积分各不相同,第三名得了7分,并且和第一名打平.请问:这5支球队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多少? 8.有A、B、C三支足球队,每两队比赛一场,比赛结果为:A:两胜,共失2球;B:进4球,失5球;C:有一场踢平,进2球,失8球.则A与B两队间的比分是多少?9.一次考试共有10道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道题10分,满分为100分.甲、乙、丙、丁4名同学的解答及甲、乙、丙3名同学得分如下表所示.丁应得分. 题号学生1 2 3 4 5 6 7 8 9 1 得 分 甲××√√××√×√√7 0 乙×√×√√××√√×7 0 丙√×××√√√×××6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集锦 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整个程序如 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数学思维训练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请你想想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再想想:煎99个、100个饼需要多少时间?煎n个呢?为什么?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2) 括号里应该填几? 下面两个表里的数的排列都存在着某种规律,你能找出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进去吗?试试看,很有趣的。 2、5、6、7、11 8、10、()、4、18 6、10、12、9、20 (表1) 2、1 3、5、6 4、11、 5、7 7、()、4、10 7、11、1、12 (表2)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3) 巧填运算符号

不用括号,在四个4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使 4444=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4) 巧填括号 请你在下面的算式里,适当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4×6+24÷6-5=15 (2)4×6+24÷6-5=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5) 一个同学不仔细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65写成了56,最后所得的差是4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6)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统计问:“做完语文作业的举手”,有37人举了手。又问:“做完数学作业的举手”,有42人举了手。最后问:“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的举手”,没有人举手。请你算算,这个班语文、数学都做完的有多少人?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7)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0÷(6×□)=20 2、125×(28÷□)=50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8) 如果△×□=〇那么下面的算式哪几个是正确的? (1)□÷〇=△(2)〇×△=□ (3)〇÷△=□(4)□+〇=△ (5)〇-□=△(6)△=〇÷□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的学习较其他学科来说相对较难,同时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需要掌握方式方法。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数学思维训练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

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6、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

数学思维的训练方法 高: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学生解题水平。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很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水平。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能够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能够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整个程序如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实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能够点拨学生自己辨析。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升了解题的准确性。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1、小明原来有图书35本,后来,爸爸买给他18本,小姨又送给他12本。 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了多少本 [分析与解答]一般解法:①爸爸买给他18本后小明有图书多少本 35+18=53(本);②小姨送给他12本后小明有图书多少本53+12=65(本); ③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了多少本65-35=30(本)。这道应用题用一般方 法解答,既麻烦又费时。可运用方法简便的“华罗庚法”解,只需一两步 就可以解答出来。华罗庚法:小明的图书比原来增加的本数就等于爸爸和 小姨送给他图书的本数的和。18+12=30(本) 2、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B。 ×× [分析与解答]由“分配律”×ד两数的和一定时,两数的差越小积越 大,相等时积最大”—— [分析与解答] 4、看谁能最快指出下面四道题中哪两道的计算结果相同。 ①48×6÷4×7×4÷8 ②128×9+72×9 ③48×4÷6×7×6÷8×8 ④342×9-9×142 [分析与解答]题目要我们找出哪两题计算结果相同,那我们就可以找一 找哪两题形式相同,然后再仔细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结果上会有什么不 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初步估算出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了。例如,第①、③ 两题,都是48与4、6、7、8几个数相乘、除,我们把这两题中相同的数 以及相同的运算符号划去。①48×6÷4×7×4÷8、③48×4÷6×7×6÷8

×8;结果第①题只剩下“÷4”,第③题剩下“÷6”和“×8”可见这两道题的计算结果是不相同的。而第②题和第④题都是9的倍数的计算,第②题是128个9加上72个9,一共是200个9;第④题是342个9减142个9,得200个9。所以这两道题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5、今有甲乙丙丁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而且只有一支手电筒,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甲:2 分钟;乙:3 分钟;丙:8 分钟;丁 10分钟。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走法才能在 21 分钟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分析与解答]先是甲和乙一起过桥,然后将乙留在对岸,甲独自返回。甲返回后将手电筒交给丙和丁,让丙和丁一起过桥,丙和丁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乙,让乙将手电筒带回,最后甲和乙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分钟。 6、六位数□4321□能被4321整除,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目初看起来似乎难度较大。如果我们采用“假设 ──计算──排错──验证”的方法,问题就会很快得解。假设六位数为943219,那么943219÷4321=218…1241,由于余数大于9,所以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843219,则有843219÷4321=195…64,余数大于9,也不合题意。假设六位数为743219,则有743219÷4321=172…7,余数小于9,由此可见符合条件的六位数为743219-7=743212。当六位数的首位数分别为6、5、4、3、2、l时,经计算可知均不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要求的六位数只能为7432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