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莱克斯中国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伊莱克斯中国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伊莱克斯中国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伊莱克斯中国战略转型案例分析

伊莱克斯中国战略转型

2003年注定是伊莱克斯中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年,仅上半年一幕幕大戏即轮番上演。1月,中国区总裁刘小明突然被总部解职,随后多名高管挂职而去;4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经销商会议上,刚刚履新的伊莱克斯亚太区兼中国区CEO白桦志宣布,从6月份始伊莱克斯产品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且上调10%,欲重回高端;5月,伊莱克斯中国公司突然又宣布,由澳大利亚人唐佳敦接替白桦志任伊莱克斯中国区CEO一职;7月,伊莱克斯断然解除与南京伯乐三年的“婚约”,将其在南京的冰箱和洗衣机生产线移师长沙。这一系列的调整,被业界认为是伊莱克斯中国公司战略大调整的前奏,同时更表明刘小明时代的伊莱克斯彻底终结。那么,伊莱克斯中国战略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伊莱克斯中国战略转型能否成功,以及它的出路何在呢?

扩张拖累伊莱克斯

伊莱克斯作为世界家电业大鳄,其多品牌的经营战略和市场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除中国市场之外在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扩张几乎都是所向披靡,惟独在中国是一个“怪胎”。追溯伊莱克斯在中国的七年历程,所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踉踉跄跄。97年伊莱克斯兼并长沙中意电冰箱厂,开始进入中国冰箱市场,产品锁定高端消费群,随后把其在欧美国家做的非常成功的吸尘器项目也推向中国市场。然而天不遂人愿,伊莱克斯中国3年亏损高达6000万之巨,期间即使频繁走马换帅业绩仍不见起色。无奈之下伊莱克斯瑞典总部正准备撤出中国市场之时,刘小明及时出现。刘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尤其在营销策略上推行亲情化营销和向经销商提供高扣点政策,至今被业界传为佳话。至2000年,伊莱克斯公司宣布中国业务扭亏为盈。

当伊莱克斯开始“容颜转换”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华的单一经营策略,开始大举进行扩张。2001年,伊莱克斯借兼并杭州东宝空调杀入空调行业。几乎同时,伊莱克斯在南京又购买了一条生产线,进入洗衣机行业。而为了应对频繁的价格战,同年又在南京兼并了伯乐电冰箱厂。此后通过OEM方式,伊莱克斯宣布正是进入厨具行业,加之先期经营的吸尘器等小家电,伊莱克斯在中国全面进入扩张经营时代。低成本的扩张对伊莱克斯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也可以对伊莱克斯这7年的中国之旅有一个大致的轮廓。1999年之前,虽然伊莱克斯静音系列冰箱在媒体投放上下了很大赌注却效果平平,市场份额始终在1-2%之间徘徊,但在2000年其冰箱市场份额骤然升至6.5%左右,2001年更是高达8.9%之多,在部分城市,伊莱克斯冰箱已取代“四大家族”的禁锢,跃居行业三甲之列,但这些是伊莱克斯以价格平均下降20%的代价所取得的。伊莱克斯小家电项目自诞生之日起就形同“鸡胁”,至于空调、洗衣机、厨具等项目除在个别城市有一定认知外,一直是不温不火,就从来没有进入行业前十名。除冰箱外,由于其他项目销量一直得不到突破,其协约式的生产买断方式开始经受考验,营销总部与生产商摩擦频频发生,坊间的口碑传播更使得其声名狼藉。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其利润逐年下降,在媒体上的暴光率逐步减少,伊莱克斯的品牌认知率和忠诚度与时俱退,战略扩张拖累了伊莱克斯。

相关链接一: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遭质疑

2002年初,伊莱克斯召开推介会,并推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但令伊莱克斯没有想到的是,却激起了众怒,批评和质疑声音不绝于耳。据说这次发布会本来计划在2月份召开,在得知西门子1月16日开会之后,就临时决定赶在西门子之前召开,并且在同一地点只超前对手一天。

伊莱克斯在新闻稿中这样说,不用洗衣粉就能实现洗衣洁净的离子洗衣机,开创性地通过对水的活化处理达到洁净目的,从而结束近百年来人们使用化学剂清洁衣物的历史,在节能、

环保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随后,世界第一家推出“不用洗涤剂”的洗衣机厂家——日本三洋公司,国内洗衣机生产厂商西门子、海尔、小天鹅、荣事达公司,洗衣粉生产厂商宝洁、联合利华公司,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北京、广州等地的主要媒体均公开表态,对伊莱克斯推出这种洗衣机的质疑和对市场炒作这种洗衣机的批评。

定位策略的迷失

与大多数欧美品牌逐鹿中国的市场策略一样,伊莱克斯中国战略起初是剑指高端,而且通过其系列的整合传播以及产品的独特卖点提炼,也确实给中国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后来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定位的频繁转换和一系列市场行为使其与企业理念“全球信赖备受人爱”大相径庭,虽然其声称这一系列变化的依据是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做出的,但显然与其一贯坚持的高端定位形象发生了错位,也使其在消费者心智中原本清晰的形象模糊起来。

产品瓶颈无法突破。理论上,对于产品的高、中、低三阶定位,无所谓优劣,而且具体到一个企业的产品线而言,这三者是可以并存的,因此问题的关键是要看你的品牌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是什么样子?西门子产品定位于高端,其目标消费群就是特定的高阶消费群,因此其产品设计、功能、价格定位、售后、广告、甚至卖场设计都会迎合这类消费者,因此颇受这类消费者的认同。同为国际品牌的LG、三星则又与西门子迥异,其在中国市场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就在于其坚持一贯的低价策略,让消费者迅速接受和认同,而且它会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强化刺激这种低价高质的印象。故而伊莱克斯将产品定位在高端还是中低端市场本身并无对错,只是其转型的速度过快过频,没有达到与之相对应的传播告之,使得消费者原有的心智资源受到了粗暴贱踏。尤为重要的是,伊莱克斯这种产品定位的转型要有相应的产品力支撑,而这些又是伊莱克斯的软肋。伊莱克斯虽然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专业制造商,但在中国,其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线的投入都显得很吝啬,其生产基地基本上都是盘存原有的生产设备,让其自给自足。因此就出现了伊莱克斯的产品在价格上竞争不过国产和韩日品牌,而产品造型、工艺、质量等又远不如西门子、惠而浦等品牌,这样的高不成低不就,让人搞不清楚其目标消费群体到底是那类人群的尴尬境地,这样模糊的产品定位实际上也更容易引起众怒,树敌太多,以至于在售点上成了众矢之的。笔者有一次买电冰箱,在各家电柜台转悠,各品牌厂家在作产品功能比较时,均把伊莱克斯作为靶子,可见各厂家对其颇多怨恨。这么多年我们虽然从伊莱克斯的宣传上知道其有很多创新性的名词,如OZ冰箱、网络冰箱、斜桶洗衣机、免洗衣粉的洗衣机等,但更多的是画饼充饥,在售点上很难看到有产品出样,而被其寄以厚望的自选冰箱,也是炒作大于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根本就是“聋子的耳朵”——中看不中用,道是每一次家电业的价格战跟进最快,与其只打“技术战”不打“价格战”的宣称背道而驰。

价格战的拖累。价格战并非中国特色,世界皆然,但若论价格战的频率和幅度,中国家电业在这方面可能是各项记录的保持者。伊莱克斯在刘小明时代的营销上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成本取胜,这也是彼时国内家电企业普遍所采用的一个策略,但刘显然低估了中国家电业由于市场经济不充分所具有的“耐力”,跟进的结果使得欲罢不能,几败俱伤。伊莱克斯是以营销公司买断各生产基地产品的经营方式而存在的,为了参与价格竞争,其营销公司势必压低产品的买入价,生产厂家受利益驱动,又势必压低下游供应商的价格,这样整个产业链条都处于利润微薄状态,其结果就是技术研发、产品更新皆后劲乏力,品牌宣传投入也是捉襟见肘。而在中国这个市场,消费者心智尚不成熟的社会里,品牌长时间的销声匿迹意味着会被渐渐淡忘,而于跨国公司而言,这是尤其不能容忍的。当然,刘小明也有苦衷,即瑞典总部的老东家是只收银子不投入,全部都需要他一个人忙活。

渠道转型的困惑。90年代末,伊莱克斯切入冰箱市场时,是国产品牌“一统江湖”时代,

区域大批发代理制(大户制)在此时的中国还非常盛行,伊莱克斯自建或逐一开拓渠道显然推进速度太慢,也不现实。但那些资金雄厚有分销网络的大户基本上都被“四大家族”海尔、容声、新飞、美菱承包了,加之伊莱克斯当时还是一个陌生的品牌,所以很难进入主流渠道,网点有限,自然销量和影响力也会受到限制。

进入刘小明时代,由于国家当时采取的是紧缩银根的政策金融和财政政策,再加上哪些大户自身的“不检点”,传统的大户制几乎是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给主导品牌亦是沉重的打击。刘抓住时机,以高扣点的销售政策加大量广告宣传为承诺,并把产品价格下调,因此很快成为新兴区域代理商的新宠,其销量一路攀升。时间推进到2001年,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客户纷纷揭竿而起,在各中心城市布局网点,并开始冲击传统的家电零售网点,其所倡导的“低价制胜”策略,被业界称为价格杀手。伊莱克斯可能碍于颜面或市场判断,迟迟没有入内,同时当时传统家居百货等家电势力尚还硬朗,经过利益权衡之后,伊莱克斯只是选择投石问路的策略。但家电连锁随后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横扫传统家电零售业态,至2003年,在一些中心城市,国美、苏宁和各地方的家电连锁业态的销售额几乎占当地家电总销售额的50%左右,让任何家电厂家均不敢小觑。由于伊莱克斯进入较晚,其相对刚性的销售策略也让家电连锁很不感冒,因此两者之间摩擦不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销量的突破。

公共传播的混乱与吝啬。伊莱克斯“全球信赖备受人爱”的广告语确实有宏大、亲和的感召力,并且在其以静音为主诉求的产品广告中,欧化的场景设置、低回的音乐、唯美的画面以及典型的欧洲人的幽默诙谐都给中国的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其产品的不同凡响。但伊莱克斯较之于西门子与惠尔浦等欧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仍然还是稍显陌生了些,在品牌培育阶段,伊莱克斯原本应该能承受亏损的预期压力,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刘小明上任后,针对中国的市场现实,对伊莱克斯的原有产品定位进行了重新测评,即所谓入乡随俗,调低整体产品价格,在传播上,放弃了其国际化品牌一脉相承的科技化形象策略,而加强亲情的成份,其所谓亲情化营销的代表作首推“家电保养师”计划,现在看来其炒作的意义大于其现实的运作影响力。所谓“家电保养师”其实与别的家电厂家服务并无特殊之处,在及时性和专业性方面也很一般。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其VI标识也非常混乱,体现在售点建设上,从最初的蓝色到橘红再到橘黄,相比较同为欧洲品牌的西门子一贯的绿灰色而言,伊莱克斯在VI方面显然很不严肃,与其品牌内涵不符。在公共传播方面伊莱克斯也显得比欧美同行吝啬,进入中国数年,而且其营销策略号称为亲情化路线,但伊莱克斯却很少参与中国的公益事业建设和其他项目赞助活动,这方面倒要学习一下西门子,西门子不但参加一些体育、教育方面的赞助活动,而且其把所有的在华投入收益皆用在扩大更新再生产上,加上西门子在中国的其他项目因品质优秀而受到广泛推崇,因此西门子在华的品牌美誉度、人气指数节节攀升,伊莱克斯错失了与西门子并肩而立的机会。

相关链接二:数字背后的故事

市场占有率长期以来一直被家电企业看作是其企业运作成功于否的标志。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自然也要用数字说话。刘小明引用赛诺市场研究公司2001年4月对全国35个城市的调查表明,进入中国市场仅5年的伊莱克斯,它的零售量及占有率在全部20个品牌名列第二,紧跟排名第一的海尔之后。

熟知家电行业的人到知道这数字背后的故事,区区数百家的调查数据怎能代表中国冰箱行业真正的竞争态势和实际情况?

伊莱克斯的营销渠道也只是一些大中城市,而上述的这些调查数字本身就来自于一些中心城市。但这些大城市的销量仅仅占中国冰箱市场中细分市场的一小部分。因为像行业内的海尔、容声、科龙、美菱、新飞等企业,它们的营销渠道已经细化到了二、三级市场,甚至三、四级市

场。所以这些调查零售市场的占有率本身就存在很多值得质疑的地方。

目前国内冰箱行业海尔、容声(科龙)产销量每年都是200万台以上,美菱和新飞的产销量也在120万台以上。但2002年7月初,瑞典伊莱克斯新上任的CEO汉斯?斯特伯格来华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华出售第166万台冰箱,这就是说伊莱克斯进入中国后总共才销了166万台冰箱。

进入中国6年多了,总共才销售了166万台冰箱就排名中国市场的第二?岂不令人笑之。

战略转型路漫漫

历经七年变革,伊莱克斯复归高端,重新回到始点,这对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在内心深处都是一种痛。当伊莱克斯又一轮变革之旅开始起程的时候,笔者关注的是这种变革还能不能成功?还需要多少时日?试以其目前自身和市场的现状分析,说其转型之路漫漫,并不为过。

首先,中国家电业品牌塑造的时代业已结束,品牌“再造”之路不但需要系统资源的重新整合,而且更需要巨额的投入,伊莱克斯此前的所做所为,让笔者对其能否坚持“持久战”谨慎乐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一般都有一个预亏期,一旦超过这个心理预期,势必图谋思变。如惠尔浦之于水仙,美泰克之于荣事达等,都是前车之鉴,而且伊莱克斯当年自身也曾有过撤退的想法。现在的伊莱克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恢复品牌定位甚至比重新塑造一个新品牌要困难的多。因为这些年来,特别是刘小明时代,伊莱克斯已经沦落成一个中、低端的品牌形象,与大多数国产品牌为伍,消费者也已经认同、接受了这种定位,现在要对消费者观念进行改变显然是最困难的,即使你舍得投入,有一套科学的品牌塑造计划,也很难改变他的原有心智模式的认知。因为品牌和产品的定位不是存在于外部,而是消费者的心智中,即伊莱克斯在中国的消费者心目已经形成了既有的地位和形象。伊莱克斯中国的这次整合,其主要标准参照就是伊莱克斯在中国选择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都将要成为第一国际品牌,并且是高端品牌。这实际上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个“一厢情愿”的自言自语,空洞而乏味,是典型的欧洲人的自大象征。其根本就没有综合考虑到中国市场竞争之难度,在90年代国内品牌尚显稚嫩,其他外资品牌尚没有发力的时候都不能圆梦,而现在之市场,其难度远胜于当初不知千倍万倍。

其次,目前家电业位居高端定位的品牌中,伊莱克斯并没有明显优势。你在哪个行业竞争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如何?目前若以伊莱克斯中国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划分,真正能称得上与其竞争品牌的为数不多,外资中西门子、惠尔浦与其有的一争,而国产品牌中海尔在高端价位上也并不逊色于任何外资品牌,这样一来,若以洗衣机以每年1200万的销量而论,其高端价位(2500元以上)所占份额约为17%,即总共200万的销量,而目前海尔约占35%左右,西门子约占30%左右,惠尔浦约占8%,伊莱克斯自己能分的几杯羹自己可以掂量,而要想“虎口拔牙”更是难上加难。

虽然伊莱克斯和西门子几乎同时进入中国市场,但两者之间仍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西门子因其卓越的产品工业设计和科技含量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些权威的调查资料显示,西门子甚至就是高端产品的代名词,比如高端滚筒洗衣机,西门子就是代表,其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甚至远高于中国家电中最知名的品牌海尔。同样在冰箱领域,其微电脑控制冰箱更是高档冰箱中的佼佼者。惠尔浦虽然由于波轮洗衣机而影响了其整体的高档形象,但由于其产品先进的科技含量和标新立异而显得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两者相对在主业上都很专注,而且非常注意产品的创新和品牌形象塑造。反观伊莱克斯,虽然号称是世界专业家电制造商,但这些年在中国得产品推新方面乏善可陈,偶尔推出的新品也是概念的炒作大于其实际使用用的价值,比如哗众取宠的自选冰箱,倾斜桶洗衣机等,给消费者并没有带来什么具体的利益点,其推向市场也是叫好不叫座。

最后,在后WTO时代,锻造一支文化认同,具有卓越执行能力的团队是成败的关键,而伊莱克斯的人才调整战略显然看不到这个方向。从经验上讲,欧美品牌进入中国,中国的消费者基本上会把其归入高端品牌行列。所以对其品牌的塑造是看你当初占有其心智的资源结构。另外从竞争的基本法则来分析,产品、技术、营销模式等任何的创新,以跨国公司们所占有的资源而言,都可能在短期内被快速模仿,而建造一支文化认同,具有卓越执行能力的团队却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在这个信仰泛滥的时代。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出师不利,更多的是人力资源的问题,特别是管理和文化沟通的差异,导致误解、政令不畅、文化认同度出现偏差等。伊莱克斯中国的刘小明时代,虽然在品牌的定位转型方面现在颇多议论,但其历经多年打造的团队无疑是当时伊莱克斯在中国市场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现在我们看伊莱克斯的人才战略,当年的一帮创业元老们纷纷挂冠离去,而对新聘人员的要求显然更加国际化,作为一个跨国企业,伊莱克斯肯定有着自己深思熟虑的思考。我们想说的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国际化并非空降一帮肤色各异人进来后,就变成真正的国际化的企业了,走国际化走高端路线不一定非得摈弃原有的东西,而是要分辨哪些是适合企业的东西,原有的企业即使再糟糕,也有其优秀的东西,特别在中国化的跨国公司中,能把一帮优秀的中国人凝聚在一起的企业文化,肯定有许多值得继承的优秀的因子,虽然不能说其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就创造团队而言,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已经跨入国门的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战略位置使其决不会轻言放弃。伊莱克斯也应该深知其中国战略的转型之路将充满凶险,其能做的,就是在未来变幻莫测的市场下亦步亦趋,慎行谨言,转型成功!我们期待着伊莱克斯“三军尽开颜”的时刻!

案例讨论:

您认为伊莱克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如何转型?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5 (2)

[案例5]民营企业发展转型期的战略与变革经过12年的艰苦创业,李先生的恒达集团已具备了坚实的竞争实力和根基,并考虑更高层次的发展。目前公司总资产2亿元,年销售收入3亿元,年净利润1000万元,并且销售收入和利润正以年平均15%的速度递增。 制药业和轻工业是集团的两大支柱产业。制药公司设备先进并拥有数个基本类药物但目前缺乏新、特药品种,利润稳定。轻工方面市场需求增长很快,产品严重供不应求,但该行业市场进入壁垒较低,生产厂商众多,竞争激烈。 公司目前的困难直接体现在: 融资困难,公司有非常具市场前景的项目以及厚实的企业基础,但作为民营企业其融资渠道缺乏,资金问题以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人员问题,公司中随同李先生创业的元老们忠诚有余但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和素质,但要更换他们也很为难,且公司的人才引进、培训、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使得人才的匮乏问题一时内难以突破。 李先生意识到企业今后竞争的残酷性和紧迫性,他必须在短期内完成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完成对老企业的改造,确立更明确的战略发展思路,迅速壮大企业规模,为此他希望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企业变革,使企业在更高的层次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1.公司战略的制定: 方法和框架 2.公司高层的平稳顺利调整和人力资源系统的构建 3.符合公司实情的资本运作思路 请你对上面三个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案例5]民营企业发展转型期的战略与变革经过12年的艰苦创业,李先生的恒达集团已具备了坚实的竞争实力和根基,并考虑更高层次的发展。目前公司总资产2亿元,年销售收入3亿元,年净利润1000万元,(优势1:实力

强)并且销售收入和利润正以年平均15%的速度递增。(市场增长率快,为金牛企业) 制药业和轻工业是集团的两大支柱产业。制药公司设备先进并拥有数个基本类药物但目前缺乏新、特药品种,利润稳定。轻工方面市场需求增长很快,产品严重供不应求,但该行业市场进入壁垒较低,生产厂商众多,竞争激烈。(多元化经营,但发展不平衡) 公司目前的困难直接体现在: 融资困难,公司有非常具市场前景的项目以及厚实的企业基础,但作为民营企业其融资渠道缺乏,资金问题以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人员问题,公司中随同李先生创业的元老们忠诚有余但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和素质,但要更换他们也很为难,且公司的人才引进、培训、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使得人才的匮乏问题一时内难以突破。(劣势: 融资困难、人员问题) 李先生意识到企业今后竞争的残酷性和紧迫性,他必须在短期内完成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完成对老企业的改造,确立更明确的战略发展思路,迅速壮大企业规模,为此他希望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企业变革,使企业在更高的层次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1.公司战略的制定: 方法和框架 2.公司高层的平稳顺利调整和人力资源系统的构建 3.符合公司实情的资本运作思路 请你对上面三个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分析: 1、公司战略的制定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三个环节。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循环反复、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其中,战略分析主要包括内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下)

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型演化模型::瑞原案例解析瑞原案例解析((下) 2017年04月06日 从战略转型方式选择来看,在企业初创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市场单一,组织关系也比较简单,企业经营专注于某领域,实行定位战略,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员工数量的增加,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企业高层管理者受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在决策指挥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企业成长期,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通过引进专业型人才逐步规范内部管理,但传统的产品市场空间愈加狭小,企业需要考虑如何突破现有市场;在企业完成向成熟期过渡后,基于过去的发展经验,调整业务发展方向,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多元市场发展成为必然。 从战略转型过程实施来看,根据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企业采取具体的实施策略,换言之,战略转型方式决定了战略转型过程中具体实施策略。具体来说,在企业初创期,定位战略使企业的业务呈单一化;在企业成长期,受到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传统产品市场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升级与创新的新挑战;在企业成熟期,新的战略使企业逐步摆脱竞争激烈利润低的单一传统主业,向与传统产业关联度大、利润高的行业转型发展。瑞原第一次战略转型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内部组织管理与外部市场快速扩张不协调的矛盾;瑞原第二次转型主要是受当时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幕墙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由此可见,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转型包括环境认知、资源契合、系统控制、模式创新4个要素。具体来说,环境认知是对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识别,资源契合在于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配置,系统控制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组织保障,模式创新是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最终目标状态。 从战略转型结果导向来看,战略转型方式选择与过程实施的差异化决定了结果导向差异化。在企业初创期,企业专注发展某一业务领域,形成坚实的经营基础,也为企业后续发展埋下伏笔;在企业成长期,企业维持增长态势,在传统产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为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为企业第二次战略转型和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在企业成熟期,为了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企业进行业务重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逐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瑞原第一次战略转型是建立在过去5年的经营基础上,其后续发展才得以持续稳定;瑞原的第二次战略转型一方面基于公司长期有效的资源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瑞原通过对自身业务市场重组,由过去单一业务发展模式向相关多元化模式转变。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目前,在全球经济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经济体制大转轨、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经营发展亟需变革。因此,在各种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将战略转型视为其谋求持续成长的重要法宝,纷纷开始战略转型的新征程,以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9]。基于案例分析讨论,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企业战略转型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表现状况,本研究提出综合性的理论结构模型,具体如图8所示。

伊莱克斯换帅良性运作运营机制(精)教学提纲

伊莱克斯换帅良性运作运营机制 伊莱克斯在中国投资的巨大决心,包括伊莱克斯换帅的组织调整。 近日, 伊莱克斯正在进行一场中国区的换帅行动。伊莱克斯方面向记者证实, 伊莱克斯换帅有利于其业务发展。 伊莱克斯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总部, 对于企业文化中重视等级制度的企业而言意味着伊莱克斯更重视中国的业务,而伊莱克斯换帅发力点很可能是在中国表现相对较弱的业务。 相比伊莱克斯电视在全球市场高达20%的市场占有率,伊莱克斯换帅中国市场的情况确实有些尴尬。据GFK 统计,伊莱克斯换帅去年在中国的市占率仅7%。一名接近伊莱克斯的人士告诉记者, 今年在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出货目标定在同比去年要增长30%以上, 这对于目前低迷的家电市场而言, 伊莱克斯换帅是个相当有挑战的目标。 业界猜测,曾在北美市场为立下汗马功劳的负责人或将扮演“救火”角色。 换帅渠道下沉受挫 推行中国业务本地化和渠道下沉,是两年一直在忙的两件事。 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两年前,中国公司只有20%的部门主管是中国人,而现在70%是中国人。 喜欢往中国四六级市场跑。今年4月, 负责人有两周没有参加北京办公室的会议, 而是驱车5000公里探访公司设在中国偏远地区的门店,如中国西部的绵阳市和位于中国南部的新会市。当时负责人还称,计划在今年9月再深入农村市场做考察。 负责人曾向本报解释称这是一种“现场经营”。伊莱克斯换帅负责人判断一二级市场已出现饱和, 伊莱克斯换帅分销网络拓展到农村将会成为伊莱克斯一张有力的王牌。基于此, 伊莱克斯将收回全国性零售商的伊莱克斯分销网络控制权;伊莱克斯换帅通过下乡,设立自己的专卖店,与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打价格战。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3,4

[案例3] “老牌”企业的竞争 海清啤酒成功的在中国西部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的C市收购了一家啤酒厂,不仅在该市取得了95%以上市场占有率的绝对垄断,而且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60%以上,成了该省啤酒业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C市100公里内有一金杯啤酒公司,3年前也是该省的老大。然而,最近金杯啤酒因经营不善全资卖给了一家境外公司。 金杯啤酒在被收购后,立刻花近亿的资金搞技改,还请了世界第四大啤酒厂的专家坐镇狠抓质量。但是新老板清楚的很,金杯啤酒公司最短的那块板就是营销。为一举获得C市的市场,金杯不惜代价从外企挖了3个营销精英,高薪招聘20多名大学生,花大力气进行培训。 省内啤酒市场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主要在春末和夏季及初秋的半年多时间。一年的大战在4、5、6三个月基本决定胜负。作为快速消费品,啤酒的分销网络相对稳定,主要被大的一级批发商控制。金杯啤酒没有选择正面强攻,主要依靠直销作为市场导入的铺货手段,由销售队伍去遍布C市的数以万计的零售终端虎口夺食。 金杯啤酒的攻势在春节前的元月份开始了,并且成功地推出了1月18号C市要下雪的悬念广告,铺还有礼品附送。

覆盖率和重复购买率都大大超出预期目标。但是,金杯在取得第一轮胜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内部的管理问题。该公司过渡强调销售,以致把结算流程、财务制度和监控机制都甩在一边。销售团队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浮躁,甚至上行下效不捞白不捞。公司让部分城区经理自任经销商,白用公司的运货车,赊公司的货,又做生意赚钱,又当经理拿工资。库房出现了无头帐,查无所查,连去哪儿了都不知道。 面对竞争,海清啤酒在检讨失利的同时,依然对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对手在淡季争得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充足的产量作保障,肯定要跌下来;而且海清的分销渠道并没有受到冲击,金杯公司强入零售网点不过是地面阵地的穿插。 如今,啤酒销售的旺季,也就是决胜的时候快到了,您认为海清啤酒应该怎样把对手击退,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呢? [问题] (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2)如何评价金杯啤酒的竞争战略? (3)海清啤酒应采用什么用的战略? 分析: 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1)优势S: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市内:95%以上;全省:60%以上);有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 (2)劣势W:销售队伍不太雄厚,市场没有细分,产品没有特色; (3)机会O:拥有很高的客户群,产品在当地拥有

最新整理企业战略经典案例详细分析

企业战略经典案例详细分析 企业战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过程,并将其分为公司战略、职能战略、业务战略及产品战略等几个层面的内容。做好企业战略分析很重要,就以两家公司为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联想公司的企业战略分析一、案例的背景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成立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手机等商品。公司的跨国经营始于1988年, 最初只是在香港设立了分部,到1991年,公司已发展 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除了包括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两大部分外,还在美国的洛杉矾、费城,加拿大的多伦多,德国的柏林、德斯多夫,澳大利亚的悉尼,新加坡以及中国国内设有24个分公司,年度经营额达10亿元人民币,累计盈利超过8000万元。 二、案例主题 从11名员工、20**时间,联想公司不仅享誉中国市场,而且还走出国门,成为年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

元、拥有20**初,建立了一个合资经营的计算机销售公司香港联想电脑公司。香港导远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都不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联想公司选择这两家作为合作伙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已形成的技术优势,而不会受制于人;同时,两家合作伙伴的优势,又可以弥补 联想公司自己的不足。 中国技术转让公司是中国银行、华润集团公司、中国保险公司等几家大公司投资经营的,有财政实力和信誉,可以保证合资公司得到贷款。香港导远公司是由几名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年轻人创办的,这家公司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即它有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计算机销售的经验,熟悉海外市场,有一定的渠道和关系。这样,香港导远公司的优势恰好弥补了联想公司国际营销的短处,再加上中国技术转让公司的资金支持,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香港联想公司自行研制开发产品建立了一个基地。 (二)合理的价值链地理布局 指联想公司将价值链的最上游环节和最下游环节,即产品开发和产品市场销售这两大环节,设置在香港联想。香港作为一个世界转口中心,同大陆相比,市场更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陈秋宏、张莹莹、陈枭飞、兰川1、变革的原因--适应互联网时代 ·企业的互联网思维:零距离、网络化--企业需要将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员工需要自主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需要参与到设计中来) 企业的互联网宗旨:用户体验--从用户被动接受产品到用户主动参与全程体验,企业必须以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宗旨。 2、进行了哪些变革 (1)组织机构:中控式→分布式(扁平化、网络化、没有中心) 倒三角、自主经营体 按矩阵方式划分的功能模块→平台(大平台套小平台,小平台长出小微物种,丰富整个海尔生态圈) (2)战略:正式实施网络化战略(封闭的传统企业组织→开放的生态平台;与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利益共享) 提倡创客文化,鼓励员工利用海尔资源内部创业 (3)中间商→巨商汇(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来管理经销商及小卖家) (4)将O2O彻底打通,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线下博弈→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3、变革带来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 好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员工积极性得到提高、小微公司直接面向整个市场,能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力,对顾客的需求反应更及时,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风险: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海尔转型时,竞争对手全力以赴打市场)业绩风险:为了保证库存不折价,就必须把周转速度加快,就必须有订单、保证订单与工厂直连,如果订单是假的,就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就会有库存折价。 小微公司长大反向整合(如雷神等获得发展之后远离海尔)

4、新的组织结构图 张瑞敏告诉记者:海尔现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

企业战略转型成功的内部关键因素

企业战略转型成功的内部关键因素 张颉2007年3月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励,令企业所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令市场上存在很多的发展机会;空间挤压和机会吸引的双重作用力使企业产生出战略转型的原动力。 在战略转型时,企业往往比较关注对新市场和新领域等外部因素的分析,而忽略企业内部环境对于战略转型是否支持的分析,或者对于内部环境对战略转型成功所起到的影响没有充分的预计,而这点往往会直接导致企业战略转型的失败,TCL欧洲扩张战略的惨败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因此,本文将从与企业战略转型密切相关的三个关键因素:核心文化、战略管理和内部资源三个方面阐述企业在战略转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1.调整核心文化以适应新环境,指导新战略 首先是对企业的核心文化进行调整,因为企业文化是最好的员工凝聚剂。一个企业要成功,需要有一个好的企业家带领,而一个企业要把成功长久地持续下去,必须要有适应企业发展阶段的核心文化将员工的思想凝聚在一起。 企业的核心文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方正与惠普的成功是“企业家创新”与“时运”结合的结果,尽管他们两者之间的技术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其成功的本质没有什么差异。然而,惠普在成功上市之后,其创始人就带领核心管理者召开了高峰会议,制定了在业界获得美誉的惠普之道。惠普之道是惠普能够持续成功的源泉,也是这么多年使惠普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根本原因。 而北大方正就像一只背着金子在飞的鸟,总以为自己很富裕,殊不知你真正的优势是飞翔能力而不是什么外在的财富,而目前外在的财富恰好很可能就是未来飞不过大海的原因。北大方正在领导层频繁变动的过程中,始终也没有制定出自己的核心文化,始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如果连公司的领导层也无法明确地向员工阐述这个问题,那员工更是如一盘散沙似的不清楚自己应该往哪里去发展。方正1.68亿港元亏损并不是一个突发的危机,它的发展思想早已预示着这个悲哀的结局。 企业在进之初,首先就需要对核心文化进行调整。因为配合战略转型,必然有新的企业战略和一系列的战略主题被制定和推出,而这些战略的制定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核心思想进行指导,那就是未来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企业。而且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的改变也会指引员工进行自我转变,

企业文化之地域差异

企业文化----国内外企业招聘员工的要求外企看“眼界”。外资企业所能接受的“社会经历”比较广泛,除了要求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实习经验之外,对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也非常感兴趣,比如从事过志愿者工作、曾游历各地等。他们认为,见多识广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国际化的公司,也能迅速融入客户的文化。他们可以容忍应聘者能力上的些许欠缺,但在人生阅历上不能是一张白纸。 同样的实习经历,外企HR们更希望在你的描述中能表现出“人性的优点”,比如勇敢、社会责任感、自省等等。 (一)英美企业 美国人的文化习惯和我们中国人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美国公司的特点是: 希望获得最新信息:这是与别人攀比竞争的标准。因此爱看广告,因为广告上产品都是大牌,所以看广告既能获得最新信息。 做事很执着,不肯轻易放弃:爱与人攀比,竞争意识浓厚,攀比又是竞争的动力。公司也常常给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大家不管家世出身,上级下属,在竞争的舞台上地位都是平等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培养主动意识:在公司里,任何人都有权力说话,尽情发表你的意见。要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素质。在面对一个美国上级时,不要事事都唯命是从,如果你有比上级更好的想法和意见,你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对方反倒会佩服你; 树立商业意识:美国人做事很实际。自己付出了劳动,就要相应地得到报酬。一份赢得雇佣双方互相尊重的工作才是双赢(win-win)的结局。一般的,在外企,都有非常明确的工资结构。多数外企薪资的制订,是按照3P+2M的原则,既实际业绩(Performance)、岗位职责(Position)、个人能力(People),参照行业市场(Industrymarket)和人才市场(Talentmarket)而制订。公司会根据职位范围的大小、工作的复杂度等来确定工资的级别,工资的增长跟员工的业绩是紧密相连的。 时间观念很强:办事迅速在美国是一种美德,美国经理在商业活动中注重快速取得成功,公司对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要求很高,大家工作都很拼命,通宵加班是常事,但是待遇很好。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20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诞生了一大批新兴企业,能够存活至今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业界翘楚,比如联想集团、万科集团,以及健力宝。 从今年3月23日张海突然被警方拘留审查,到此前的去年12月初三水区政府强力接管;从去年8月23日张海被宣布下课,祝维沙走上前台,到11月16日北京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科闪电般地收购健力宝绝大部分股权;从资本屠夫闪电收购健力宝到创始人李经纬涉嫌贪污…… 最近几年来,由于健力宝在国人和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特殊地位,围绕健力宝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 从李经纬到张海到祝维沙再到李志达,及至后来的复产领导小组,健力宝一次次权利更迭背后,到底潜藏着怎样的因果?五任掌舵人两任涉嫌犯罪,一任被强行驱赶,健力宝纷繁复杂的利益链条深处,到底又潜藏着怎样的因果?从民族饮料第一品牌到如今背负数十亿负债,甚至净资产有可能已为负值的窘况,健力宝产业经营的覆辙中,究竟又有多少值得后人警醒的前车之鉴? 一、长期战略迷失。

健力宝无论在李经纬时代还是张海时代,都严重存在战略迷失的问题,战略迷失导致了两个时期的健力宝缺乏清晰的战略性目标,最终陷入困局。在李经纬时期,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个随遇而安的决策去自然推动的,而张海时期的健力宝则更像是一个患了多动症的小孩,喜欢四处出击。林佑刚评价,很大程度上,李经纬和张海都没有真正把握好饮料产业的发展规律。 二、组织架构不合理 健力宝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及组织功能的设计、关键职位、职级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结构的缺陷导致整个组织未能抓住最关键的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跟国内很多企业一样,是一个具有鲜明创业者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企业。如果说李经纬时代的健力宝所存在的结构问题是当时国有企业的通病,那张海管制下的健力宝所存在的问题则完全是股东的经营管理问题,治理结构错位、组织功能缺失等,都是张海时期健力宝治理结构缺陷的基本表现。林佑刚表示。 三、流程管理僵化 在张海主政期间,流程在健力宝内部是一个经常被挂在嘴边的词,按流程走是很多中高层喜欢说的一句工作语言,而健力宝内部所制定的流程文件汇总堆起来都超过1米。但健力宝的流程却太完备了,乃至一个内部摄影摄像工作都有一套详细的流程,而人力资源部门的业务流程更是多达23项。林佑刚回忆,健力宝内部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一个电话或者一句话可以搞定的事情,却一定要拟一个书面的工作联络单;财务的审批时间时常要拖很久,假如某个领导出差了,很急的事情也要等他回来。 四、营销模式败局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分解

例l:某民营企业是从一个仅有几十名员工的小作坊式机电企业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拥有3000多名员工,年 销售额达几千万元,其组织结构属于比较典型的直线职能制形式。……… 然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他们希望公司能够通过一些培训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与企业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相比,新的电信产品事业部的组织结构形式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在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科学化的基础上,企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基础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步人正确 轨道? (3)上级要求人力资源部设计一个培训方案.帮助电信产品事业部的管理人员加强沟通与合作。你认为此次培 训适合采用哪些培训方法?应选择外部培训师还是内部培训师?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 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外部环境的研究,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 事业部主管能自主处理日常工作,有助于加强责任感,发挥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适应能力。 事业部可集中力量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②缺点: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2)在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科学化的基础上,企业应当加强以下基础工作: ①在明确部门的业务分工、职责范围的基础上,确定工作岗位的划分,即定岗。 ②在工作定岗的基础上,核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量,提出企业定员标准。 ③进行系统的工作岗位分析,编写工作说明书,提出各类岗位的用人标准。 ④根据企业新的定岗定员标准,对企业现有人员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⑤按照新的人力资源规划,健全完善企业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精干主体,分流富余人员。 (3)培训方法与培训师的选择。 ①在培训过程中适合采用的培训方法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游戏、模拟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模拟法、拓展训练、头脑风暴法等。 ②培训师的选择:应该选择外部培训师。因为考虑到原厂管理人员与公司新委派的管理人员的对立状况,外部培训师的立场比较中立,更容易被双方接受。 例2:伊莱克斯具有一种有别于其他跨国企业的“个性”:它强调“容”.…伊莱克斯认为,只有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搭配起来,员工队伍才会有生气;四是性别上的组合,在伊莱克斯(中国)公司,目前男性员工占总数的60%,女性员工占总数的40%。 (1)试分析伊莱克斯“最佳组合”思想的特点所在。 (2)请结合你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伊莱克斯的案例进行比较,说明你的企业应 用伊莱克斯“最佳组合”模式的可能性,并做出详细的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本题是某试点城市曾经考过的一道案例分析题,下面是一份答得比较好的,供大家参考。 通过对本案例的审读,我有以下一些认识: 1.伊莱克斯公司在人员招聘与配置方面的最佳组合理念是先进的,公司不拘一格的用人风格为公司内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员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利于公司吸收的人才,提高组织竞争力。 2.这种最佳组合思想适用于公司结构稳定、管理完善、员工能动性强、个人素质较高的理想状态环境。 3.伊莱克斯提出的“最佳组合”:不计、不计背景、不计性格、不计性别,只要是人才,就可以为我所用, 且不同的人才可以达到最佳组合,这需要企业有“强大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绝大部分员工认可并实践。 4.中国有句老话,“有容乃大”。只有能包容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能包容的企业,才有大的发展。伊莱克斯的“最佳组合”理念反映了该公司的企业特点。 5.要做到包容,企业内部必然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包括员工的价值观、员工之间行为方面的冲突等。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1 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 ★案例分析2 俄亥俄州牛排包装公司 在牛排包装行业中,传统的成本链包括:在分布很稀疏的各个农庄和农场饲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LG案例

LG案例 案例介绍:除了核心技术,“设计经营”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竞争的一个方向,而韩国的LG、三星正是抓住了这股潮流,让韩国的消费电子品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阵“韩流”,成为挑战原有日系企业索尼、松下等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LG电子中国区总裁孙晋邦表示,“LG在核心技术和设计经营方面无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我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全球发展趋势,开创引领全球时尚的设计,并要将更高端、更前沿的产品提供给中国消费者。” LG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海尔之于中国,尤其在这个民族性非常强的国家,国产品牌的受欢迎程度还要更高。不过,就像海尔的国际化道路探索充满艰难一样,LG公司也曾经面临着同样的苦恼,尤其是如何打入品牌林立的欧美市场。 在两年以前,当欧美消费者听到LG的名字时,还十有八九会把它与品质不高的产品联系在一起。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LG就一举改变了自己在世界消费电子品牌中的形象。今年1月,LG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规模宏大的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博览会上出尽了风头。不仅是它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人们的眼光:从售价180美元、只有火柴盒大小的MP3播放器,到价格高达7.7万美元的71英寸等离子电视机。更重要的是,在此次展会上LG公司一举夺得了16项创新奖,超过了其它任何一家参展公司。 能在两年内“翻身”,是与LG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走设计经营化道路分不开的。LG最早被人们所认识,还是最初的品牌“乐

喜-金星”(Lucky-Goldstar)。1958年创办时它还只是一家小小的电扇生产商,一年后开始生产收音机,成为韩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1995年以后它正式更名为LG公司。现在,LG 公司的营销人员更希望人们彻底忘掉这个品牌原来的含义,因为一年前他们绞尽脑汁为LG这个名字赋予了新的品牌意义,“生活真美好”(Life's Good),并希望强化这个概念。 现在,LG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家电、电梯、手机、监控系统、化妆品、电池、塑料制品等各个方面,其中甚至包括竹盐牙膏和蝶妆这样的日用品和化妆品品牌。 可是LG的扩张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遭遇了挫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LG、三星还在为争夺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头把交椅而相互较量,那时他们也难分伯仲。但此后双方共同经历了金融危机,而三星很快便进行了痛苦的结构调整,并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塑造,结果一下子跨入了全球电子业领导者的行业。而LG 公司却把赌注错押在了电信产业上,包括有线通信、移动电话服务和交换机系统等,这些后来一路滑坡的行业,造成了LG股票的暴跌。今天,相比起三星公司2004年100亿美元的盈利,LG公司接近13亿美元的盈利还相形见绌,虽然三星约有一半的收益来自芯片生产部门。 如今,LG公司那一度不切实际的电信战略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的理解与坚持。此后它不仅迅速恢复了元气,并由此完成了从制造型企业向设计创新型企业的转型。

伊莱克斯 人事变动的主观因素

伊莱克斯人事变动的主观因素 百变“金刚”Volare,厨房中无所不能的最佳帮手 伊莱克斯人事变动《变形金刚2》的画面还在脑海清晰可忆:擎天柱的刚气正义,大黄蜂的贴心深情……有没有想过自己家中也拥有一台“变形金刚”?伊莱克斯人事变动伊莱克斯最新概念产品Volare就可以实现你的梦想。Volare的创新让你很难用传统家用电器来定义它。伊莱克斯人事变动毫不夸张的说,它可以是厨房中无所不能的百变帮手——静置时宛若一件厨房艺术装饰品,却可瞬间功能百变,兼具制冷和烹饪;颜色亦可随温度而变化,触摸式操作简便而直观。这样一件百变厨房电器,必定能带给消费者未来的厨房电器新体验。 伊莱克斯人事变动其实像伊莱克斯所开发的所有创新产品一样伊莱克斯人事变动,Volare的设计灵感完全是来源于消费者的需求:厨房日益成为社交,互动和娱乐的重要场所,现代消费者对厨房电器在时间和空间使用灵活性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是巧妙美观而方便,伊莱克斯人事变动并且不会占用更多的空间。出于这些考虑,Volare被它的设计者赋予了艺术和实用主义结合的使命。 伊莱克斯人事变动Volare功能百变:当天气炎热,你需要一杯冷饮时,Volare可以为你制冰;清晨起床想要喝一杯热咖啡,轻轻一按就能享受到浓郁的咖啡香;伊莱克斯人事变动更奇妙的是,当你需要做饭时,Volare又可以瞬间变身为一个电磁炉供你烹饪。一台紧凑而流畅设计的Volare融合了如此多的功能,伊莱克斯人事变动不仅为你节省了厨房面积,也节省了花在家务上的时间,这样的便利让你即使身处厨房中,也能兼顾与家人朋友的娱乐和会谈,轻松拥有一切现代和便捷的烹饪经验。 伊莱克斯人事变动Volare外型百变:随着功能的不同选择,Volare的形状也会随之

战略转型案例

万达 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集文化、旅游、商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 几乎每一次转型都是快人一步 06、07年开始进军文化旅游地产的时候,国内的大热潮还是商业综合体 从15年开始商业综合体接近饱和,大家一致转型文化旅游地产,而这时的万达长白山、西双版纳都营业了,而青岛、无锡、南昌等地都已获取土地 不得不说万达一直在引领行业潮流 诺基亚 一直忙着出售资产的诺基亚,终于决定出手买入资产了。2015年,诺基亚开价156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交易将以换股的方式进行,新公司沿用诺基亚品牌,如果一切顺利,这家曾经的全球头号手机制造商,将成为超越爱立信、华为的全球头号电信设备制造商。 没有一成不变的企业,也不存在永远赚钱的生意,诺基亚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成立于1865年诺基亚,最早是芬兰西南部的一家木浆厂,1890年代开始在橡胶产品领域崭露头角,随后在1910年代开辟电话、电缆、发电业务,此后80年的时间,诺基亚漫无边际地拓展业务,从事造纸、个人电脑、橡胶、制鞋、化工、制铝、电视等多种生意,直到1998年,成为全球头号手机制造商,保持领先地位超过10年,直至被智能手机生产商击溃。 显而易见,经营环境总是处于变动当中,那么,企业如何寻求更加安全有利的位置? ——转型是永恒的答案,不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转型的本质,是业务变轨过程中资产结构的重组。 当某一业务前景不妙的时候,赶在贬值之前将其脱手套现,无疑是一个明智选择。 2014年,诺基亚完成与微软的交割,正式退出手机市场,利用出售手机业务所获54.4亿欧元,巩固电信设备制造(Networks)、地图导航(HERE)、技术研发及授权(Technologies)三大业务。 其中,地图导航HERE成立于2006年,技术在全球范围处于领先地位,但营收规模有限,如今诺基亚正在积极地寻找潜在的买家,而电信设备制造业务起步较早,2007年吸收西门子同类业务,如今贡献了诺基亚全年营收的绝大部分,属于核心业务。谋求收购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无疑在试图进一步巩固该业务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许昌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企业战略管理试卷类型:卷十 使用专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使用年级:2008级本科、2010专升本 工商管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价值链: 2.组织结构: 3.竞争风险: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就在答题相应位置划“T”,错误的划“F”。每小题 1分,共 7分)。 1.公司战略、经营战略、以及职能战略虽然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战略层次,但它们之间毫无联系。() 2.企业价值链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体现在更广泛的价值系统中。() 3.企业使命包括企业业务范围和企业宗旨两方面的内容。() 4.市场开发战略是由新市场领域和现有市场领域结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5.现金牛类业务是指增长缓慢,占有较高的相对市场占有率的业务,企业在该业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也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 6.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管理决策的质量来提高企业的绩效。() 7.组织结构若能适应战略,则可认为是该结构好;否则认为该结构不好() 三、单选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答案,将答案代号填在该题的相应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2分,共 14分) 1.政府贷款和补贴对某些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应该属于()。 A经济因素B技术因素 C 法律因素 D 政治因素 2.价值链分析是应用于()的工具 A分析企业外部环境 B仅对企业的内部环境的分析,而不关心那些与其他公司竞争的行为 C识别和评价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确定企业竞争优势 D决定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能持续多久 3.运用战略目标评价矩阵进行战略目标评价时要求具备()备择方案 A单个B两个以上C多个D不需要 4.()可以帮助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中进行确定、评价的选择。 A战略目标B战略评价C战略制定框架D战略选择 5.当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时,应选择的融资方式是() A权益融资B负债融资C股票融资D商业信用 6杜邦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使生活更美好”,所以,上海浦东新区开办企业时,以美化浦东新区为己任,这是企业文化在()的体现 A精神文化层面B制度文化层面C行为文化层面D物质文化层面 7.内部控制中,结构防范不包括() A职责分离B完整和准确的记录保存C资产的实物安全D授权的层级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集

案例分析 1、TCL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及战略 (1)在企业战略中,总体是要发展的,但并不是每一项业务都要采取发展的态势,总体的发展要以某一种或几种业务为主(2)在一定时期企业必须采取收缩战略,收缩战线,以使主要业务取得重大成功。(3)战略收缩的条件有两种,一是企业的几种业务前景不明或不乐观,另一种是企业遇到了更多好的发展机遇,收缩一些盈利水平不高的业务更有利可图 美国红十字公司的业务使命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对别人的关心程度;帮助人们避免意外事故,为意外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处理意外事故。根据该公司对其业务使命简要回答对企业使命表述的认识。 答:企业使命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企业生存目的、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使命应当比较宽泛以使企业有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企业应当明确自己能够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福特公司在应付账款方面的标杆学习,根据上述资料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答:(1)内部环境分析的核心是要确定企业的主要优势和劣势,而发现自己的劣势更加重要。(2)内部环境分析要针对主要的竞争对手。(3)针对主要的差距提出改进的办法。(4)当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时,更要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自己在具体某一方面的劣势。 4、简述你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解 核心能力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产生竞争优势的各种能力和知识。只要能为企业长久使用且不为其他企业模仿的能力是核心能力,能够成为企业利润源的能力也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不等同于核心技术,关键是能为自己所特有,并能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5、硫酸行业的经济特征 (1)该待业属于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也较低的行业,是比较典型的具有稳定低利润的行业(2)由于该行业中企业的市场范围的有限性,对于潜在的进入者来说,现有企业的瓜是比较强的。(3)由于行业中的产品受地域限制,因而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很激烈。(4)由于行业处于成熟期,市场增长缓慢,因而市场吸引力不是很强。(5)由于买方选择的余地较小,因而讨价还价的能力都不强。 6、"菁菁校园" 答:1、"菁菁校园"要想继续开展下去,就必须把赢利性项目和非赢利性项目结合起来。在非赢利性的理解上,不能太僵化,非赢利机构不是免费机构,因此,"菁菁校园"的动作要遵循市场的规律。2、要想赢利性和非赢利性项目结合发展,必须做好项目组合规划,重新定位,非赢利项目主要集中在假期,作为对品牌的宣传。周期短的课程削减,增加规模大、周期较长的项目,来适应假期的长短;费用标准也可以适当提高。3、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课程安排和师资队伍的管理上;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课程安排,淡季可以价格优惠,避免与特殊课程的冲突;避开学生寒暑假,在其他时间为社会专业团体提供比赛、训练的场地和设施。将其办成自力更生的项目。统一协调这三个部门之间的任命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未来将变得越来越光明,走上规范化稳健发展的道路。 7、莱凯公司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莱凯公司应当采取哪种竞争战略,采取该种战略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该公司应该采取差异化的集中化竞争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应具备的条件是:其他的竞争对手不打算实行集中化战略,企业的资源有限,行业存在差异化的需求,该细分市场容量足够大。 ▲★案例分析1 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春兰公司的兴衰。 走进中国最大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江苏泰州春兰空调制冷设备总公司,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现代化生产的宏伟景观: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声轧轧,6条生产流水线盘绕如龙,“龙口”里,每一分钟“吐”一台窗式空调,每三分钟“吐”一台柜式空调。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10多年前,有关部门曾动过让春兰公司的前身泰州制冷机厂解体的念头,连重新安置工人的方案都拿出来了。原因很简单:机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上。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这家苏北小厂,国外空调大量进口,使本来不景气的中国空调行业雪上加霜。国内有关部门为了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从国外进口一批空调零部件回来组装。 泰州制冷机厂也争取到2000台的组装任务。技术人员和工人围着进口的零部件看呆了!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国产空调还停留在20世纪30年代水平上,进口空调重量比国内轻40%,噪音低,制冷效果好,造型美观…… 市场风云变幻。1986~1987年的经济气候似乎特别有利于空调工业的发展,近百家空调厂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北京、广州、沈阳等地引进的国外生产线已经开始投产,国内空调生产能力急剧膨胀,与市场实际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春兰”处在空调列强的包围之中,春兰要想求生存,必须迅速发展,除此别无选择。 针对企业所处环境,以公司总经理陶建幸为首的决策者们把自己的后路斩断,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们作出了“三级跳”决策,即:“3.5.1工程”。这个规划要求:从1987年到1990年四年之内,公司的工业总产值必须跃过3000万、5000万、1亿这样三级台阶。从此,春兰公司妙招迭出。 第一步棋:收拢五指,握成“拳头”。这是根据工厂人力、物力、财力实际而作的决策。公司一下子砍掉30多个批量小的产品,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实现由传统小生产者的小而全向现代化的大而精转变。 第二步棋:“让开大道,占领两厢”。这是根据市场实际而制定的决策。那时国内生产3000大卡空调的厂家强手如林,凭借当时春兰空调实力参加竞争,委实不是对手,“春兰”瞄准空档,抢占7000大卡以上柜式空调和3000大卡以下家用空调市场,避“热”就“冷”,避“旧”就“新”。 第三步棋:“引消同步,软硬并举”。这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而作出的决策。1987年9月,公司总经理陶建幸东渡扶桑考察日本三菱、松下等世界名牌空调厂家,事实告诉他:世界名牌空调就是世界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的“混血儿”。春兰原有的手工作坊式的工艺已经成为企业腾飞的重要障碍,加强技术改造步伐,迫在眉睫。他们决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没有一分钱的投资怎么办?几经周折,春兰公司的决策者们找到了与外商合资引进外资的办法。1988年12月,100万美元划到了合资后的“春兰”账簿上。春兰公司有了足够的资金后,接着就是引进设备的谈判,日方执意要卖全套设备,而“春兰”却坚持只买其中的几台关键设备。谈判异常艰苦,几个回合下来,终于按“春兰”的意向拍板成交。花50万美元引进的高速冲床和机械涨管机,加上自力更生生产的配套设备使春兰的劳动生产率一下子提高了80倍。不久,“春兰”又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成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热交换器生产线,以及与之配套的自动喷涂生产线,柜式空调和窗式空调装配线,柜式空调和窗式空调检测线……春兰公司在引进关键设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逐步自我完善配套,建立春兰独特的工艺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