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参考答案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参考答案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参考答案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2-2 验证M/M/1的状态变化为一个生灭过程。

解:M/M/1排队系统在有顾客到达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0)的概

率为()t o t λ?+?,λ为状态k 的出生率;

当有顾客服务完毕离去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1)的概率为

()t o t μ?+?,μ为状态k 的死亡率;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发生跳转的概率为()o t ?;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停留在状态k 的概率为()()1t o t λμ-+?+?;

故M/M/1排队系统的状态变化为生灭过程。

2-3 对于一个概率分布{}k p ,令()∑∞

==+++=02

210...k k k x p x p x p p X g 称为分布{}k p 的母函数。 利用母函数求M/M/1队长的均值和方差。

解:对于M/M/1

)1(ρρ-=k k p 0≥k

()

'122''212111()(1)(1) (1)

1[]()/1[][]()/[]([])1z k k z k k g z z z E k g z Var k k p kp g z E k E k ρρρρρρρρρ=∞∞

===∴=-+-+=--∴==

-=-=+-=-∑∑

2-4 两个随机变量X,Y 取非负整数值,并且相互独立,令Z=X+Y ,证明:Z 的

母函数为X,Y 母函数之积。根据这个性质重新证明性质2-1。

证:设Z(!!!此处应为 X ???)的分布为:...,,210p p p ,Y 的分布为:...,,210q q q

由于

{}{}{}{}{}∑∑∑=-===-===-====+==k

r r

k r k r k r q p r k Y p r X p r k Y r X p k Y X p k Z p 000,

()()()

()...

............011001100221022100++++++++=++++++-k k k k x q p q p q p x q p q p q p x q x q q x p x p p 所以 g(Z)=g(X)g(Y) 对于两个独立的Poisson 流,取任意一个固定的间隔T ,根据Poisson 过程性质,到达k 个

呼叫的概率分别为:

T k i k i e k T T p λλ-=!

)()( i=1,2 这两个分布独立 分布列的母函数分别为:

)1(00!)()(--∞

=-∞====∑∑x T T Tx k T k k

i k k k i i i i e e e e x k T x T p λλλλλ 他们母函数之积为合并流分布列的母函数,而母函数之积)1()()1()1(2121-+--==x T x T x T e e e λλλλ

所以 合并流为参数21λλ+的 Poisson 过程。

2-7 求k+1阶爱尔兰(Erlang )分布1+k E 的概率密度。

可以根据归纳法验证,1+k E 的概率密度为x k

e k x μμμ-!

)( x>=0 证明:

利用两个随机变量的和的概率密度表达式:求Z X Y =+的分布,当X 和Y 相互独立时,且边缘密度函数分别为()X f x 和()Y f y ,则()()()Z X Y f z f x f z x dx ∞

-∞=-?。

1k +阶Erlang 分布是指1k +个彼此独立的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的和。

用归纳法。

当1k =时,需证2阶Erlang 分布的概率密度为2x x e μμ-

()()221t t

t x x t t f t e e dx e dx t e μμμμμμμμ------∞-∞===?? 令n k =时成立,即()()!

k

t k t f t e k μμμ-= 则当1n k =+时,

()()()()()121()!()!1!k

t t

t x x k k k k t t k t

x f t f x f t x dx e e dx k t e x dx e k k μμμμμμμμμμ---+-∞-∞++---∞=-===+???

第三章习题答案

3-1 证明:)

,1(),1(),(a s aB s a s aB a s B -+-= 证:110111000

!(1,)(1)!(1)!!(,)(1,)!!!(1)!(1)!s s s k s k s s s s s k k k k k k a a a a a k aB s a s s s B s a a a s aB s a a a a s a s k k k s s --=---===---====+-++--∑∑∑∑

3-2 证明:(1)a s a s B a s a s sB a s C >--=,)],(1[),(),(

(2)a s a B a s aB a s a s C >=--+=-,且1),0()],1()[(11

),(1

(1)证:

),(/11!!)/1(!!

!!!!!!!)],(1[),(010*******a s C s

a p s a k a s a s a s a

k a s a k a s a k a k a a s k a s a s a s B a s a s sB s s k k s

s s k k s k k s

s k k s k k s

k k s =-=-+=-=-=--∑∑∑∑∑∑-=-===-== (2)证:

),(/11!!

)/1(!!)!1(!)(11

)],1()[(110101

101a s C s

a p s a k a s a s a s a s a a k a a s a s aB a s s s k k s s s s k k =-=-+=--+=--+∑∑-=--=-

3-3 在例3.3中,如果呼叫量分别增加10%,15%,20%,请计算呼损增加的

幅度。

3-4 有大小a =10erl 的呼叫量,如果中继线按照顺序使用,请计算前5条中继

线每条通过的呼叫量。

解:

第一条线通过的呼叫量:a 1=a [1-B (1,a )]=10×[1-0.9090]=0.910erl

第二条线通过的呼叫量:a 2=a [B (1,a )-B (2,a )]=10×[0.9090-0.8197]=0.893erl

第三条线通过的呼叫量:a 3=a [B (2,a )-B(3,a )]=10×[0.8197-0.7321]=0.876erl

第四条线通过的呼叫量:a 4=a [B(3,a )-B(4,a )]=10×[0.7321-0.6467]=0.854erl

第五条线通过的呼叫量:a 5=a [B (4,a )-B(5,a )]=10×[0.6467-0.5640]=0.827erl

3-6 对M /M /s 等待制系统,如果s >a ,等待时间为w ,对任意t >0。

请证明:t s e a s C t w P )(),(}{λμ--=>。

证:s >a

∑∑∞

=∞=>=>=>s k k k k k k p t w P p t w P t w P }{}{}{0

∑-=-=>s

k r t s r

k e r t s t w P 0!)(}{μμ , s k p s a s a p s k s k ≥=-0)(! ])(!)([!])(!)([!)(!.!)(}{0000

000∑∑∑∑∑∑∞==-∞=--=-∞=--=-==-==>l l l r r t s s s k s k s k r r t s s s k s k s s k r t s r

s a r t s e p s a l

s k s a r t s e p s a p s a s a e r t s t w P μμμμμμ令交换次序,得:

0000()()0()1(){}[()][()]!!!1/!1(,)!1/s r s r

s t l s t r r l r r s s t s t

a a s t a a s t P w t p e p e s s r s s

a s r a p e C s a e s a s

μμμλμλμμ∞∞∞--===---->=-==-∑∑∑=

3-12 考虑Erlang 拒绝系统,或M /M /s (s )系统,a =λ/μ。一个观察者随机观察

系统并且等待到下一个呼叫到来。 请证明:到来的呼叫被拒绝的概率为:),(a s B s

a a p ?+=。 证:

随机观察系统,下一个到来的呼叫被拒绝的必要条件为系统在随机观察时处于状

态s ,其概率为B (s ,a )。

其次,下一个到来的呼叫被拒绝必须在到达间隔T 内,正在服务得s 个呼叫没有

离去,这个事件的概率为P 。

T 服从参数为λ的负指数分布,在T 内没有呼叫离去的概率为:T s e μ-, 则:a

s a s dT e e P T T s +=+==?∞

--μλλλλμ0 最后,到来的呼叫被拒绝的概率为:),(a s B a

s a +

第四章习题答案

4.1 解:),(R R R a s B a a a ρ+=

现 10,10,5.0===s a ρ

令),10(5.010)()

,()(R R R R R R a B a a F a s B a a a F +=∴+=ρ

迭代起点

67

.11287.0*65.11*5.010)65.11(65

.11285.0*61.11*5.010)61.11(61

.11281.0*51.11*5.010)51.11(51.11270.0*25.11*5.010)25.11(25

.112373.0*5.10*5.010)5.10(5

.10=+≈=+≈=+≈=+≈=+≈=F F F F F a R 总呼叫量 erl a R 65.11≈

总呼损 287.0)65.11,10(),(≈=B a s B R

4.4 解:

617

.220

.1120.0*10)10,12(*10872.195

.0132.0*2.7)2.7,9(*2.7========AC AC AB AB B B γαγα 在AD 上,溢出呼叫流的特征

489

.415.2=+==+=AC AB AC AB γγγααα 利用Rapp 方法:088.2==α

γz []811.10)1)(1]([,1164.1111

)(304

.11)1(3=+++++===---++=

=-+=z

z s a s z z a s z z a ααααααγ则向下取整 故等效系统为:a =10.811erl,而s =11

查表得,在AD 中继线为8时,B (11+8,10.811)< 0.01

4.5解:a =10,s =14

(1) 通过呼叫量 erl B a a 44.9)056.01(*10))10,14(1(*'=-=-=

根据例4.3

方查[]{}{}80.6)056.0084.0(101*44.9),(),1(1''=--=---=a s B a s B a a v 峰值因子72.0''==a

v z (2)根据Wilkinson 定理

到达得呼叫量erl 56.0056.0*10==α

237.2254.1)11(===-+++-=α

αααv z a s a v 峰值因子 4.7解:首先,在直达路由时

B (2,1)=0.2 B(2,2)=0.4 B(2,3)=0.53

所以,在 a =1,2,3erl 时,网络平均呼损分别为0.2,0.4,0.53 在由迂回路由时,由于对称关系,假定边阻塞率为b ,边上到达的呼

叫量为A ,则

A=a+2b(1-b).a

考虑方程:b=B(s,A)=B(2.A)

在a=1时,迭代求解为b=0.28

网络平均呼损13.0])1(1[2≈--=b b

56.064.0341

.053.02≈≈=≈≈=网络平均呼损时在网络平均呼损时在b a b a

第五章习题答案

5.2.

证性质5.1(2):对于有向图,每条边有两个端,它们和边的关系不同。

()v V

d v +∈∑是按端来计数,恰好将每条边计数一次。()v V d v -∈∑类似。所以有()()v V

v V d v d v m +-∈∈==∑∑。

证性质5.6:首先()2v V d v m n δ∈=≥∑,所以2m n

δ≤

。 一定存在某个端,它的度为δ,则与该端关联的边构成一个大小为δ的割边集,所以βδ≤。 考虑一个大小为β的割边集,将每条边换成它的邻端,这是一个大小最多为β的割端集,

所以αβ≤。 综上,2m n αβδ≤≤≤

5.4.

证明:考虑树(,),||,||1T V E V n E n ===-。

某个端不妨设为n v ,()()n d v T =?。考虑其余1n -个端121,,

,n v v v -,如果悬挂点最多只

有()1T ?-个,则: 1()()(()1)12[(1)(()1)]()()122()21

n

i

i d v T T n T T T n T n =≥?+?-?+?--?-=?+?-+-?=-∑ 但等式左边22n =-,矛盾。

所以T 中至少有()T ?个悬挂点。

5.6.

2(1)(1)(1)(1)

11110011110()det det 11110n n n n n n n n n t K n n n --?--?----????????---????===????????---???? 3()(2)n n t K e n n --=-

5.7 (),(1)(1)(1)(1)010()det 010n n n m m m n m n m m m t K n n ?-?-+-?+-????-????=??????-?????

? 将第1,2,,1n n n m +++-列加到第1列,再将第1列加回,得:

(),(1)(1)(1)(1)(1)()1(1)(1)(1)(1)(1)1011()det 0

100

101001det 0

10010n n n m m n m m n m n m n n m n m n m m n m n m m t K n n m n m n n ?-?-?-+-?+-?--?-?-+-?+-????-????=??-??????-????????????==??-??????-???

?1-

5.8.

用Kruskal 算法:

依次选的边为:(3,6),(1,3),(6,7),(1,2),(5,6),(1,4)

用破圈法:

依次去掉的边为:(2,7),(4,5),(2,3)

5.10.

(1)

用D 算法:

v1 v2 v3 v4 v5 v6 置定端 距离 路由 0 1 0 1

9.2 1.1 3.5 3 1.1 1

9.2 3.5 2.9 5 2.9 3

9.2 3.5 8 4 3.5 1

9.2 8 6 8 5

9.2 2 9.2 1

(2)

用F算法:

(0)0.09.2 1.1 3.5100100

1.30.0 4.71007.2100

2.51000.0100 1.8100 100100 5.30.0 2.47.5 100 6.4 2.28.90.0 5.1 7.7100 2.7100 2.10.0

W

??

??

??

??

=??

??

??

??

??

,(0)

111111

222222

333333

444444

555555

666666

R

??

??

??

??

=??

??

??

??

??(6)

0.09.2 1.1 3.5 2.98

1.30.0

2.4 4.8 4.29.3

2.58.20.0 6.0 1.8 6.9

7.18.8 4.60.0 2.47.5

4.7 6.4 2.28.20.0

5.1

5.28.5 2.78.7 2.10.0

W

??

??

??

??

=??

??

??

??

??

,(6)

111135

221135

353135

355444

355155

356166

R

??

??

??

??

=??

??

??

??

??

v2到v4:v2到v1到v4,距离为4.8

v1到v5:v1到v3到v5,距离为2.9

(3)

9.2,9.3,8.2,8.8,8.2,8.7

i

t=,图的中心为v3/v5

24.7,22,25.4,30.4,26.6,27.2

i

s=,图的中点为v2

(4)

若端有权,则将端的权值除以2加到其各边的权上,再用F算法。

(完整word版)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MATLAB仿真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 题目: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与MATLAB仿真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期:2013-2014-2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评语: 成绩: 签名: 日期:

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MATLAB仿真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频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系统也叫数字调制系统,该系统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使其频谱搬移到适合在信道(一般为带通信道)上传输的频带上。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一样都是正弦波调制,即被调制信号都为高频正弦波。数字调制信号又称为键控信号,数字调制过程中处理的是数字信号,而载波有振幅、频率和相位3个变量,且二进制的信号只有高低电平两个逻辑量即1和0,所以调制的过程可用键控的方法由基带信号对载频信号的振幅、频率及相位进行调制,最基本的方法有3种:正交幅度调制(QAM) 、频移键控( FSK) 、相移键控( PSK) 。根据所处理的基带信号的进制不同分为二进制和多进制调制(M进制) 。 本实验采用QPSK。QPSK是英文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的缩略语简称,意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在19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选用恒定包络数字调制。这类数字调制技术的优点是已调信号具有相对窄的功率谱和对放大设备没有线性要求不足之处是其频谱利用率低于线性调制技术。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四相绝对移相键控(QPSK)技术以其抗干扰性能强、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及有线电视系统之中。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 (1)掌握一般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掌握用计算机仿真通信系统的方法。 (2)训练学生网络设计能力。 (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通信工程设计的能力。1.3 可行性分析 QPSK是英文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的缩略语简称,意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在19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选用恒定包络数字调制。这类数字调制技术的优点是已调信号具有相对窄的功率谱和对放大设备没有线性要求,不足之处是其频谱利用率低于线性调制技术。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

通信网基础期末试卷B 一、写出下列缩写的英文全称并解释(5×3=15分) 1.PDH 2.GPRS 3.ADSL 4.WLAN 5.N-ISDN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通信网是在追求尽可能高的通信系统使用效率的前提下,研究通信系统 的。 2.通信网终端设备除了具有信息-信号转换与适配功能外,还应具有 的功能。 3.现代通信网业务终端的趋势包 括:。 4.在OSI七层模型中,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 5.信令系统在通信网中可分为两大类,随路信令系统和共路信令系统,若信令和所要传 输的信息不是采用同一条通信线路,则称为信令系统。 6.通信网中的图是指一些节点与边的集合,节点的度数是 指。 7.计算机通信网不适合采用电路交换的原因 是。 8.通信网结构设计实际上是网络拓扑优化设计问题,求无约束条件的最小主树的算法通 常 有P算法算法。 9.电路交换网的优化主要考虑的指标是,而分组交换网的优化其衡量指 标是 。 10.在数据分组交换网中,为了保证信息分组在网络中正常流通,同时能提高效率减小延 时,最主要的网络控制内容是与。 11.G|M|5排队系统中,G的含义,M的含 义是。 12.在网络层以上实现局域网互联的设备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构成通信网的四大要素是什么?一个电话通信网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什么是排队系统?排队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什么是异步转移模式?什么是异步? 4.简述通信网信令的三个主要功能。 5.提高通信网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思想。 四、图论分析题(每题7分,共28分) 1.求下图Ga和Gb的并,交,差,环和。 2.写出下图的基本割集。 3.写出下图的关联矩阵。

北邮 通信网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4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ErlangB公式计算器 一实验内容 编写Erlang B公式的图形界面计算器,实现给定任意两个变量求解第三个变量的功能: 1)给定到达的呼叫量a和中继线的数目s,求解系统的时间阻塞率B; 2)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的要求B和到达的呼叫量a,求解中继线的数目s,以实现网络规划; 3)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要求B以及中继线的数目s,判断该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的呼叫量a。 二实验描述 1 实验思路 使用MA TLAB GUITOOL设计图形界面,通过单选按钮确定计算的变量,同时通过可编辑文本框输入其他两个已知变量的值,对于不同的变量,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求解并显示最终的结果。 2程序界面 3流程图 4主要的函数 符号规定如下: b(Blocking):阻塞率; a(BHT):到达呼叫量;

s(Lines):中继线数量。 1)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中继线数量s求阻塞率b 使用迭代算法提高程序效率 B s,a= a?B s?1,a s+a?B(s?1,a) 代码如下: function b = ErlangB_b(a,s) b =1; for i =1:s b = a * b /(i + a * b); end end 2)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阻塞率b求中继线数量s 考虑到s为正整数,因此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s的值,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上次误差时,结束循环,得到s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s = ErlangB_s(a,b) s =1; Bs = ErlangB_b(a,s); err = abs(b-Bs); err_s = err; while(err_s <= err) err = err_s; s = s +1; Bs = ErlangB_b(a,s); err_s = abs(b - Bs); end s = s -1; end 3)已知阻塞率b及中继线数量s求到达呼叫量a 考虑到a为有理数,因此采用变步长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a的值(步长为s/2),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结束循环,得到a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a = ErlangB_a(b,s)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组员:XX 组员:XX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FTTx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根据图13所示,搭建系统,其中三台ONU接计算机终端,还有一台ONU 接IPTV机顶盒。用ping命令检查接入系统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连通,请分析原因。如果可以连通,使用tracert命令检查路由,并给出HTTx的路由信息。 图1(ping) 图2(tracert) 2、用ipconfig检查接入终端的IP地址和网关,记录下来,并与LAN接入的地 址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经比较发现,两个地址的网段不同。

图3为ipconfig命令 图4为LAN接入地址 3、用telnet远程登录R4101路由器,记录有关光接口的配置信息。 ESR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搭建系统,将三台S2016交换机组成一个ESR环,确定主节点为S2016(1),从节点 为S2016(2)和S2016(3)。

(1)先配置主交换机: (2)进入ESR配置模式,并将该交换机配置成主站: (3)置ESR环所用接口和VLAN,并使能该ESR: (4)配置从交换机: 先对S2016(2)进行配置:

步骤同上,对S2016(3)进行相同配置。 (5)使用ping 192.168.6.254命令查看网络,网络连通成功。 3、人为切断ESR环路,由于前面对主、从交换机的成功配置,使得ESR域的master node 控制其第二接口的阻塞实现了保护倒换功能。系统正常运行。

WLAN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按照上面介绍的无线AP和连接计算机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 用无线网卡接入(注意输入密钥),连接后,使用ping 192.168.0.1命令查看网络是否连通?如果网络连通,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连接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DNS,记录相关信息。使用tracert 192.168.0.1命令查看路由,并分析该路由。 图1 (配置界面图)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答案(精华整理版)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答案(精华整理版)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答案(苏) 第二章习题答案 2-2 验证M/M/1的状态变化为一个生灭过程。 解:M/M/1排队系统在有顾客到达时,在时间 (),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0)的概率为 ()t o t λ?+?,λ为状态k 的出生率; 当有顾客服务完毕离去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1)的概率为()t o t μ?+?,μ为状态k 的死亡率;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发生跳转的概率为()o t ?;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停留在状态k 的概率为 ()() 1t o t λμ-+?+?; 故M/M/1排队系统的状态变化为生灭过程。 2-3 对于一个概率分布{}k p ,令()∑∞ ==+++=02 210...k k k x p x p x p p X g 称为分布 {}k p 的母函数。 利用母函数求M/M/1队长的均值和方差。 解:对于M/M/1 ) 1(ρρ-=k k p ≥k () '12 2''212 1 1 1()(1)(1)...(1)1[]()/1[][]()/[]([])1z k k z k k g z z z E k g z Var k k p kp g z E k E k ρρρρρρ ρ ρρ=∞ ∞===∴=-+-+=--∴== -=-=+-= -∑∑

2-4 两个随机变量X,Y 取非负整数值,并且相互独立,令Z=X+Y ,证明:Z 的母函数为X,Y 母函数之积。根据这个性质重新证明性质2-1。 证:设Z(!!!此处应为 X ???)的分布为: ... ,,210p p p ,Y 的分布为:...,,2 1 q q q 由于 {}{}{}{}{}∑∑∑=-===-===-====+==k r r k r k r k r q p r k Y p r X p r k Y r X p k Y X p k Z p 0 ,()()() ()... (01100110022102210) 0++++++++=++++++-k k k k x q p q p q p x q p q p q p x q x q q x p x p p 所以 g(Z)=g(X)g(Y) 对于两个独立的Poisson 流,取任意一个固定的间隔T ,根据Poisson 过程性质,到达k 个呼叫的概率分别为: T k i k i e k T T p λλ-=! )()( i=1,2 这两个分布独立 分布列的母函数分别为: )1(0 0!)()(--∞ =-∞ ====∑∑x T T Tx k T k k i k k k i i i i e e e e x k T x T p λλλλλ 他们母函数之积为合并流分布列的母函数,而母函数之积) 1()() 1()1(2121-+--==x T x T x T e e e λλλλ 所以 合并流为参数2 1 λλ+的 Poisson 过程。 2-7 求k+1阶爱尔兰(Erlang )分布1+k E 的概率密度。 可以根据归纳法验证,1 +k E 的概率密度为 x k e k x μμμ-! )( x>=0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s; (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 一、实验目的 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 基本参数配置: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节点[1]、[2]距离为200m,节点[3]、[4]距离为200m,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 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1]给[2]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 结果分析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由于节点[3]是节点[1]的一个隐终端,节点[1]无法通过物理载波检测侦听到节点[3]的发送,且节点[3]在节点[2]的传输范围外,节点[3]无法通过虚拟载波检测延迟发送,所以在节点[1]传输数据的过程中,节点[3]完成退避发送时将引起冲突。 三、课后思考 1、RTS/CTS能完全解决隐终端问题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能。对于隐发送终端问题,[2]和[3]使用控制报文进行握手(RTS-CTS),听到回应握手信号的[3]知道自己是隐终端,便能延迟发送;对于隐接受终端问题,在多信道的情况下,[3]给[4]回送CTS告诉[4]它是隐终端,现在不能发送报文,以避免[4]收不到[3]的应答而超时重发浪费带宽。

北邮通信网性能分析实验二MM1排队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网理论基础》 实验二:二次排队问题——M/M/1排队系统的级联一、实验目的 M/M/1是最简单的排队系统,其假设到达过程是一个参数为λ的Poisson过程,服务时间是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只有一个服务窗口,等待的位置有无穷多个,排队的方式是FIFO。 M/M/1排队系统的稳态分布、平均队列长度,等待时间的分布以及平均等待时间,可通过泊松过程、负指数分布、生灭过程以及Little公式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求解。 本次实验的目标有两个: 实现M/M/1单窗口无限排队系统的系统仿真,利用事件调度法实现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并统计平均队列长度以及平均等待时间等值,以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 比。 仿真两个M/M/1级联所组成的排队网络,统计各个队列的平均队列长度与平均系统时间等值,验证Kleinrock有关数据包在从一个交换机出来后,进入下一个 交换机时,随机按负指数分布取一个新的长度的假设的合理性。 二、实验原理 1、M/M/1排队系统 根据排队论的知识我们知道,排队系统的分类是根据该系统中的顾客到达模式、服务模式、服务员数量以及服务规则等因素决定的。 设到达过程是一个参数为λ的Poisson过程,则长度为t的时间内到达k个呼叫的概率

)(t P k 服从Poisson 分布,即()()! k t k t P t k e λλ-= ,?????????=,2,1,0k ,其中λ>0为 一常数,表示了平均到达率或Poisson 呼叫流的强度。设每个呼叫的持续时间为 i τ,服从 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即其分布函数为 {}1,0t P X t e t μ-<=-≥.服务规则采用先进 先服务的规则(FIFO )。 在该M/M/1系统中,设 λρμ= ,则稳态时的平均队长为[]1E N ρ ρ= -,顾客的平均 等待时间为 1 T μλ= -。 2、 二次排队网络 由两个M/M/1排队系统所组成的级联网络,顾客以参数为λ的泊松过程到达第一个排队系统A ,服务时间为参数为1μ的负指数分布;从A 出来后直接进入第二个排队系统B ,B 的服务时间为参数为 2μ的负指数分布,且与A 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 在该级联网络中,如稳态存在,即 1λμ<且2λμ<,则两个排队系统相互独立,顾客 穿过网络的总时延为各个排队系统的时延之和,即 1211 T μλμλ= + --。 如将该模型应用于数据包穿越网络的平均时延的计算,假设数据包的包长服从负指数分布,平均包长为b ;排队系统A 的信道速率为 1C ,B 的信道速率为2C 。为保证两次排队的 独立性,Kleinrock 假设数据包在从一个交换机出来后,进入下一个交换机时,随机按负指数分布取一个新的长度。 三、 实验内容

TDLTE通信网数据业务专题优化讲解

数据业务专题优化 5.8.3.1 GPRS网络无线侧优化 从网络拓扑结构角度,无线侧部分侧重于BSS部分,包括无线空口、Abis、G-Ater、GP 等网络单元。 基与优化的最终目标—EGPRS的指标提升以及提升用户感知,可以将现有影响EGPRS 性能众多的因素进行分解和划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容量资源的优化、无线环境的优化、EGPRS参数优化、核心网优化以及数据业务终端和上层应用优化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优化前期对网络性能进行完整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制定比较合理的优化目标;同时可以对网络的现状和潜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为后期的网络优化方案制

定提供有效的参考。通常在网络性能调查的时候,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KPI指标收集和分析。OSS KPI主要包括数据业务质量、移动性能指标、无线、GP、Gb/Iu_PS的拥塞情况; 外场DT和CQT测试。基于外场的测试在获取无线环境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反映用户终端的实际感知度,主要包括无线信号强度、C/I、CS/MCS的分布情况、时隙分配情况、BLER、RLC层吞吐率、小区重选和路由区更新的频繁程度; 核心网侧的信令跟踪和分析。主要分析Gb、Iu_PS、Gn、Gi侧信令,分析用户行为情况。 综上所述,数据业务端到端优化无线侧工作内容概述如下: 1、GPRS优化评估测试 在项目开始前期将根据局方提供的路段和测试点进行GPRS优化评估测试,以此对现网中数据业务的性能进行初步了解,借此辅助项目中后期对于GPRS的优化,并根据后期复测情况体现优化效果。 测试包括DT和CQT测试。 测试项目包括EDGE下载速率,FTP下载速率以及WAP首页显示时延等。 GPRS优化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测试优化,GPRS网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主动测试来发现并解决,通过实地的测试可以更好的优化GPRS网络,提升GPRS网络服务质量,如下图: 2、测试问题点分析处理 GPRS是承载在GSM网络之上的,因此它也和GSM网络优化有着共同之处――无线环境优化。GPRS的数据业务好于GSM网络的同时,也对无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线环境的优化在GPRS网络中也显的尤为重要。结合无线DT/CQT测试,我们对无线环境优化提出以下优化思路:

网络与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网络与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李艳 姓名:胡嘉懿(1110200302) 周敏(1110200311)

实验1 网络协议分析Ethereal 1.ARP帧解析 ·帧1(线路上传输60字节,俘获60字节) 到达时间:2004年5月7日00:35:13.802398000 与上一帧的时间差:0.000000000秒 与第一帧的时间差:0.000000000秒 帧序号:1 数据包长度:60字节 俘获长度:60字节 ·以太网Ⅱ,源地址:00:0d:87:f8:4c:f9,目的地址:ff:ff:ff:ff:ff:ff(MAC地址) 目的地址:ff:ff:ff:ff:ff:ff(广播) 源地址:00:0d:87:f8:4c:f9(192.168.0.44) 类型:地址转换协议ARP(Ox0806) 尾部:000000000

·地址转换协议 ·硬件类型(Hardware type):16位,定义ARP实现在何种类型的网络上,以太网的硬件类型值为Ox0001,图中为以太网Ox0001 ·协议类型(Protocol type):16位,定义使用ARP/RARP的协议类型,IPv4类型值为Ox0800,图中为IP Ox0800 ·硬件地址长度(Hardware size):1字节,以字节为单位定义物理地址的长度,图中为6 ·协议地址长度(Protocol size):1字节,以字节为单位定义协议地址的长度,图中为4 ·操作类型(Opcode):16位,定义报文类型,1为ARP请求,2为ARP应答,3为RARP 请求,4为RARP应答,图中为请求(Ox0001) ·发送方MAC地址(Sender MAC address):6字节,发送方的MAC地址,图中为00:0d:87:f8:4c:f9 ·发送方IP地址(Sender IP address):4字节,发送方的IP地址,RARP请求中不填此字段图中为192.168.0.44 ·目的MAC地址(Target MAC address):6字节,ARP请求中不填此字段(待解析),图中为00:00:00:00:00:00 ·目的协议地址(Target IP address):4字节,长度取决于协议地址长度,长度一共28字节,图中为192.168.80.1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2-2 验证M/M/1的状态变化为一个生灭过程。 解:M/M/1排队系统在有顾客到达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0)的概率为()t o t λ?+?,λ为状态k 的出生率; 当有顾客服务完毕离去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1)的概率为 ()t o t μ?+?,μ为状态k 的死亡率;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发生跳转的概率为()o t ?;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停留在状态k 的概率为()()1t o t λμ-+?+?; 故M/M/1排队系统的状态变化为生灭过程。 2-3 对于一个概率分布{}k p ,令()∑∞ ==+++=02 210...k k k x p x p x p p X g 称为分布 {}k p 的母函数。 利用母函数求M/M/1队长的均值和方差。 解:对于M/M/1 )1(ρρ-=k k p 0≥k () '12 2''212 1 1 1()(1)(1)...(1)1[]()/1[][]()/[]([])1z k k z k k g z z z E k g z Var k k p kp g z E k E k ρρρρρρ ρ ρρ=∞ ∞===∴=-+-+=--∴== -=-=+-= -∑∑ 2-4 两个随机变量X,Y 取非负整数值,并且相互独立,令Z=X+Y ,证明:Z 的母函数为X,Y 母函数之积。根据这个性质重新证明性质2-1。 证:设Z(!!!此处应为 X ???)的分布为:...,,210p p p ,Y 的分布为:...,,210q q q 由于 {}{}{}{}{}∑∑∑=-===-===-====+==k r r k r k r k r q p r k Y p r X p r k Y r X p k Y X p k Z p 0 ,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 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 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 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再将CS-PDU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 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模型TCP/IP参考模型 1.10

通信网实验报告

实验一:路径选择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进行通信网选择路由时,首选路由和各个迂回路由通常都是按照路径最短的原则进行的,目的是为了使网络费用达到最小。在求解最短径的算法中常用的有D算法和F算法。D算法用于求指定节点到其他各节点的最短路径;F算法用于求任意端间最短径。在实际中都是由计算机实现这两种算法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路由设计。本次实验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算法并能用计算机实现这两种算法。 二、实验内容 用编程语言实现F算法。 F算法M文件内容如下: function [w,r]=fsuanfa(m) % F算法的函数文件 v_num=size(m); v_num=v_num(1); w=zeros(v_num); r=zeros(v_num); for i=1:v_num for j=1:v_num if i~=j if(m(i,j)==0) w(i,j)=inf; else w(i,j)=m(i,j); r(i,j)=j; end end end end disp W0= disp(w) disp R0= disp(r) for k=1:v_num pause;

for i=1:v_num if(i~=k) for j=1:v_num if(w(i,k)+w(k,j)

通信网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习题 1.构成现代通信网的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什么功能?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2.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无连接型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 换的方式与面向连接的网络中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换型网络与电路交换型网络交换节点实现交换的方式又有什么不同? 3.现代通信网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结构?第N层协议实体包含几部分内容?画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过程。 第二章、第三章习题 1. 什么是信令? 为什么说它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 2. 按照功能信令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信令方式? 信令的控制方式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4.简述No.7信令的功能级结构和各级功能。 5.画图说明No.7信令与OSI分层模型的对应关系。 6.信令网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7.简述国际和国内信令点编号计划。 8.我国信令网与电话网是如何对应的? 9.试从优点、缺点、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 10. 什么是逻辑信道?什么是虚电路?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11.比较电路交换中的电路和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的不同点。 12.PAD的功能是什么?分组终端接入分组网时需要PAD吗? 13.SVC是如何建立的?PVC又是如何建立的? 14.虚电路方式下数据分组中是否含有目的地址?这样有什么优点? 15.帧中继的特点有哪些?帧中继与分组交换在哪几个方面有不同之处?

16.试画出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17.说明帧中继的帧结构中DLCI的意义。 18.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9.什么是DDN?DDN的特点有哪些? 20.DDN网间互连有哪些方式? 第四、五章习题 教材P91页4.1,4.2,4.5,4.9,4.11 教材P127页5.7~5.10的综合比较。 1.什么是A TM?它有何特点? 2.画出A TM协议参考模型,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3.为什么A TM的协议模型采用立体分层结构? 4.说明A TM网络组成和接口类型。 5.A TM交换机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6.A TM的逻辑连接包括哪些等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7.什么是VP和VC交换? 8.说明A TM信元的组成。A TM信元头中各功能域的作用是什么? 9.AAL层的作用是什么?AAL支持的业务类型有几类,每一类有什么特征? 同点。 10.A TM网络为什么要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1.接入网与传统用户环路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12.接入网的定义是什么?说明它可以由哪些接口来定界? 13.接入网可分为几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4.简述ADSL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它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15.HFC技术有什么特点?说明其频谱是如何划分的。 16.简述PON技术中常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17.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第八章习题 1.移动通信中为什么要采用复杂的多址接入方式?多址方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区分每个用户的? 2. 从网络结构看,数字移动网与模拟移动网的区别是什么? 3. 详细说明VLR、HLR中存储的信息有哪些,为什么所存储的信息不同? 4. CDMA中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有哪些部分? 6. 什么是同步? 数字网为什么需要同步? 7.同步网传送定时基准的方法有哪些? 8. 数字网同步方式有几种? 各有何特点? 9. 利用基本的网同步方法,可以组成哪些结构同步网? 10.数字同步网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11.叙述我国同步网的等级和结构。

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041220111 戴妍 实验一隐终端与暴露终端问题分析 一、实验设定: 基本参数配置: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节点[1]、[2]距离为200m,节点[3]、[4]距离为200m,节点[2]、[3]距离为370m。 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1]给[2]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 二、实验结果: Node: 1, Layer:AppCbrClient,(0)Server address:2 Node:1,Layer: AppCbrClient,(0)Firstpacket sent a t[s]:0、000000000 Node: 1,Layer:AppCbrClient,(0)Lastpacket sent at [s]:99、990000000 Node:1,Layer:AppCbrClient,(0) Session status:Not closed Node:1, Layer: AppCbrClient,(0)Totalnumber of bytess ent: 5120000 Node: 1,Layer:AppCbrClient,(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 nt: 10000 Node:1, Layer: AppCbrClient,(0) Throughput (bits per second):409600 Node:2, Layer:AppCbrServer, (0)Clientaddress: 1 Node: 2, Layer:AppCbrServer,(0) Firstpacket received at [s]:0、007438001 Node:2, Layer:AppCbrServer,(0)Last packetreceiveda t[s]:99、999922073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资料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 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 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老师:孙恩昌 完成时间:2015-12-27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现停等式ARQ实验过程及结果: (5) 五.实现返回n-ARQ实验过程及结果: (7) 六.实现选择重发式ARQ过程及结果: (8) 七.心得体会 (10)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链路层ARQ协议的基本原理 2.用算法实现四种不同形式的ARQ重传协议:停等式ARQ、返回n-ARQ、选择重发式ARQ和ARPANET ARQ。 3.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程序语言的实现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停等式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2.根据返回N-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3.根据选择重传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4.根据并行等待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三.实验原理 1.停等式ARQ:在开始下一帧传送出去之前,必须确保当前帧已被正确接受。假定A到B的传输链路是正向链路,则B到A的链路称为反向链路。在该链路上A要发送数据帧给B,具体的传送过程如下: 发送端发出一个包后,等待ACK,收到ACK,再发下一个包,没有收

到ACK、超时,重发 重发时,如果ACK 不编号,因重复帧而回复的ACK,可能被错认为对其它帧的确认。 2. 返回n-ARQ:发送方和接收方状态示意图 返回n-ARQ方案的特点如下: (1)发送方连续发送信息帧,而不必等待确认帧的返回; (2)在重发表中保存所发送的每个帧的备份; (3)重发表按先进先出(FIFO)队列规则操作; (4)接收方对每一个正确收到的信息帧返回一个确认帧,每一个确认帧包含一个惟一的序号,随相应的确认帧返回; (5)接收方保存一个接收次序表,包含最后正确收到的信息帧的序号。当发送方收到相应信息帧的确认后,从重发表中删除该信息帧的备份;

0通信网理论-课程情况介绍

通信网理论
课程情况介绍
1

课程情况介绍
? 学时 40 ? 先修课程 ? 概率论
? 随机事件概念; ? 随机事件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定理; ? 常见概率分布及其特性; ?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 随机变量的特征量(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
2

课程情况介绍
? 先修课程 ? 随机过程
?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 随机过程的特征量与特征函数; ? 泊松过程、生灭过程、更新过程; ? 马尔可夫过程的状态转移概率与切普曼 - 柯尔莫哥洛夫方
程式; ? 高斯过程
3

课程情况介绍
? 先修课程 ? 通信网络
?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概念 ? 局域网、广域网等网络 ? 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七层协议等)
4

课程情况介绍
? 课程意义 ? 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程控交换、分组交换、IP、ISDN、ATM等
技术的出现、通信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演进的背后动机吗?
?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技术?你了解技术演进的历史吗?你了解技术
? 21世纪的通信将是一个融合了语音、数据和图像业务的超高速、宽
带、可移动的多媒体网络
? 思考:这对于网络理论带来了哪些问题?如何比较提炼出这些问题? ?
? 通信的多样化和大规模化要求对网络进行周密的预测、有效的控制
以及合理的优化
?
? 思考:你了解目前能做到这样吗?不去理会所谓的多样化和大规模化又
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 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管理和性能优化已经成为决定网络
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
? 思考: 都有哪些因素被认为是决定网络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