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语音一发即失,如何知道语音在发展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几条线索。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二是记录了语言过去状态的文字。

(一)方言和亲属语言

第一条,利用语音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语言的地区差别中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语言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的差别中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例如尖团音的演变:所谓尖音是指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所谓团音是指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汉语中的有些方言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擦音,这种现象属于尖团合流,在语言中不分尖、团音。有些方言仍要分尖、团音。我们只要把方言的有关差别稍加排列,就可以找到尖、团合流的轨迹。

一种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别可以反映它在时间上的发展序列。如果我们把全国方言的差别作一个系统的比较,几乎可以整理出一部活的汉语史来。总之,研究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就探索语言的发展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记录了语言状态的文字

第二条,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要适应语言的状况。但文字具有保守性,语言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样子,或者虽然作了调整,但过了一些时候又会落在语言的后面。人们就可以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这在一些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fight”“lighi”“height”等词中的“- gh-”不发音,根据拼法并参照现代方言的读音,我们可以知道它过去念[x],后来消失了。

汉字虽然是意音文字,具有跨时代、跨地域的特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凭借汉字知道汉语语音的发展。

1、利用古代韵文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

诗文一般是押韵的,于是人们可以从诗文的用韵中看到古音的痕迹。《诗经》代表先秦时代的上古音,唐诗代表中古音。以崔颢的《长干曲》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首古诗中,“侧”“识”必然押韵,但这两个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一个读[ts‘?],去声,一个读[??],阳平,二者并不押韵,由此可知“侧”和“识”的读音肯定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可以顺着这个线索去寻找语音变化的轨迹。

2、可以利用形声字考察汉语语音的变化。

汉字是意音文体系,以形声字为主,声符代表音,形符代表义。在造字的时候,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很多字的声符已经不再代表汉字的实际读音了。他们现在的读音和声符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对汉语研究来说,形声字是一项重要的资料,不过研究中应该以古字为准。

3、利用古代借词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

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翻译了大量经文。很多词语都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这些译名的读法在汉语里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原文是梵语的拼音,我们可以从拼写中知道相应汉字的古代读音。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汉语语音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大致的变化。

另一方面,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同样也能提供音变的线索。隋唐时期,汉民族的文化对日、朝、越等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这些词语的读音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

古代借词,不论借入还是借出,都要考虑到年代和地域的因素。其次,借用的时候,为了迁就自己的音系,对原来的音可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变更,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借音材料的时候要谨慎小心,不能粗枝大叶。总的来说,对音的材料越丰富,可用来引证的和比较分析的价值就越大。

综上所述,通过对方言、亲属语言,文字、诗词、借词等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种语音发展的轮廓和线索。

1、什么是尖音和团音:

尖音和团音是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中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

(1)团音:

简单说就是指舌面前塞擦音(j、q)、擦音(x)与齐齿呼(i或以i开头的韵母)、撮口呼(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的韵母相拼,如ji、qu、xue等就是。这是由于中古汉语舌根音(ɡ、k、h)在i、ü前腭化的结果。

(2)尖音:

简单说就是舌尖前塞擦音(z、c)、擦音(s)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没有尖音,尖团已经合流;而在有的方言中尖音和团音则分的很清楚,尖团没有合流。

3) 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声母,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就叫做“尖团合流”。尖团合流是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后接细音(i、y)的发音部位(舌面前)因同化而发生音变得结果:原来见组的舌面后k类向前移而精组的舌尖前ts类向后移,都向i、y的发音部位变化,最后导致合流。

2、如何从尖团音的分合看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尖团音从中古到现代的合流可以看出语音演变规律有如下特点:

(1)条件性:

受纯语音性条件的限制而发生整齐一致的变化。语音演变根据一定的语音条件而发生,所有语言符号中凡符合该语音条件的音要变一起变,语法语义条件不起作用。(如尖团合流的变化中,只要符合声母是精组合见组、韵母是细音的语音条件,都合流为舌面前声母;不论含有这些声母的字是名词性的还是动词性的灯,也不管他们表达了什么样的语义。)

(2)系统性:

同一个语音变化往往涉及因某个区别特征相同而聚合的一组音。如尖团合流中同属舌尖前音的zcs和舌面后音的gkh一起变化。

(3)时间性和地域性:

语音演变是一种可能的变化而不是必然的变化。它只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起作用。因此一种语音演变往往在有的方言中发生,在另一些方言中部发生,在有的方言中变得快,有的方言中变得慢。这一特点也就是语音演变在语言外时空中的不平衡性。

概括起来说,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一)“浊音清化”的规律和发生这种演变规律的条件。

1、浊音清化:

汉语的声母由辅音充当,现代的汉语方言虽然多数没有清浊之分,但古代是有清浊对立的,传统的音韵学将这种对立分为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全浊(如b,d,g等)、次浊(鼻音、边音声母)。中古音系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统称为“全浊”音。中古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每个发音部位都有三项对立:清不送气(称作“全清”)、清送气(称作“次清”)、浊(称作“全浊”)。中古的全浊声母现在只在吴语和老湘语中保留。这种从中古的浊音到现代的清音的变化称为“浊音清化”。

2、语音演变规律的三个特点也同样适用于全浊清化的演变:

(1)中古的全浊声母字都根据声调的不同分别派入北京话中的送气清音(平声)和不送气清音(仄声),根据语音条件要一起变,不考虑语法语义的区别。

(2)变化涉及塞音、塞擦音中带有“浊”特征聚合群的所有成员。

(3)演变有时间地域的限制。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三种形式:

语音演变往往涉及整类现象有规则的变化,有很强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音位系统的演变。而音位系统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包括音位的合并、消失、和分化三种形式。

(1)音位的合并、消失

(2)音位的分化

(3)音位关系的改变

2、语音演变规律性的三个特点:

(1)条件性:

语音演变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凡符合条件的一律发生变化,没有例外。如果出现例外,也可以找出产生这种例外的原因。

(2)时间性:

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内起作用,过了这个时期,即是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

(3)地区性:

语音的演变象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而且扩散是有地域限制的,音变只能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

三、语音的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一)语音对应关系

语音对应关系是指,由于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方言或亲属语音之间的同义或者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的差异。人们正是根据这种关系来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的(例略)。语音对应规律是推广普通话中经常使用的工具。语音对应关系是由于语音对应规律的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地域性)决定的。

语音对应和语音近似并不是一回事儿。

(二)历史比较法

所谓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的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历史比较发以今证古,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历史比较法曾经系统用于印欧语系语言的研究,并且拟测出了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得印欧语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得到了大致的说明。我们汉语的语音演变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

能够揭示的历史演变情况的详细程度是和用来比较的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才来的丰富程度成正比的。

(三)二者关系

1、方言和亲属语言间成系统的语音差异是语音史里研究的重要资料。

因为这些差异反映了历史变化的不同阶段,即:由于语音演变在时空上的不平衡性,现代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成系统的语音差异实际上可以看做是语音演变已变、未变、向同一方向

变化的各个阶段或不同方向变化的反应。把这些系统的差异收集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原语言未分化时早期的语音面貌,复原语言分化时语音变化各个阶段的面貌。

2、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这种成系统的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在历史比较法以前,没有历史文献的语言就没有语言史可言,而历史比较法为这些语言利用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重建语言史提供了可能。对于历史文献的语言,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差异也有重要价值。

第二节语法的发展

语法的组合规则表现为一套结构形式,这些格式可以互相套盒,格式中的成分可以由有关聚合中的成员自由替换,这样,无数的句子就在少数的语法规则的支配下造出来。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具有巨大的稳固性。尽管这样,它还是在表达的要求、语音的演变,语法的类推作用等因素的作用下,处在逐渐演变之中,而且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互有联系,一类演变可以引起另一类的演变。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汉语缺少形态,词序特别重要。

例如在先秦时,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人称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而自汉魏以后,特别是南北朝以后,这些代词宾语的位置逐步移到动词后面,和“动词-宾语”的基本格式取得一致。再如上古汉语的偏正结构里,有一种“大名+小名”的类型,如“草菅”“虫蝗”,发展到现代汉语,这种类型消失了,完全定型为“小名+大名”的格局了,例如“柳树、杨树、红花”等。

总的看来,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聚合规则在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拿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相比较,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构词词缀(例如“老-、阿-、-子、-儿、-头”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例如“-了、-着、-过”),就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词尾。

语法中的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

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形成与发展 林焘 北京大学 中国现代语音学是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剧烈撞击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交流和撞击。第一次撞击是东汉以后佛教的传入,第二次撞击是二十世纪的西学东渐。这两次交流和撞击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然也影响到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两次撞击首当其冲的都是语音学。第一次产生了中国传统语音学--音韵学。第二次产生了中国现代语音学。 十九世纪末,西方文化开始像潮水一般涌进中国,这个势头贯穿整个二十世纪。在这期间,中国人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西方传来的先进思想和方法,并且逐渐吸收甚至融合到自己固有的文化中去。二十世纪初注音字母的制定和国语的推行就是在西方拼音文字和日本假名的影响下,经过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才完成的。1918 年,钱玄同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文字学音篇》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概论性的音韵学著作,其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讲解注音字母,并且用音标作为标音工具。这说明中国传统音韵学已经开始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在语音学的带动下,中国语言学摆脱了传统的羁绊,面向世界,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开始走上了革新的道路。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彻底摧毁了旧文化堡垒,建立起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中国语音学也开始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从五四运动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是中国语音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中国语音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二十年代初,在欧美留学的赵元任、刘复、林语堂等人相继回国,直接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介绍到中国。当时西方语言学的主流正在从十九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结构主义语言学过渡,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实验语音学也已经走出萌芽阶段。这些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传到中国后,大大开阔了中国语言学家的视野,中国语言学从此彻底脱离了闭关自守的状态,开始运用西方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最先取得成绩的就是中国语音学。刘复二十年代在法国留学时,用当时先进的语音仪器设备写成博士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1924 年改名《四声实验录》在国内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用实验方法研究汉语语音的专著。稍后,王力 1927 年在法国也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完成了博士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刘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创立了“语音乐律实验室”,开展实验语音学的研究工作。中国语音学研究开始走上了科学的、现代化的道路。 1928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赵元任任语言组组长,确定以调查汉语方言和建立语音实验室为工作重点,把语音学的发展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同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出版,这是第一部用现代的语言调查方法调查汉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一、填空 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 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 B.语法组合规则 C.语法聚合规则 D.形态 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 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 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 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 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

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b.类推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 c.词汇的总局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 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 )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 B.地理上邻近 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 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 三、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重新分析——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四、简答题 1、以汉语为例谈谈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计算机语言发展史

计算机语言发展史(一) 2009-06-28 08:40:4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以自然辩证的观点探讨了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系统分析了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并对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同时以哲学的观点阐述其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其事物发展的共性问题;最后文章介绍了在计算机语言发展历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以其在计算机事业中的突出表现来折射出人类智慧的伟大,以其不平凡的一生来激励和指导我们在计算机语言的发展中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键字】 自然辩证法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技术编程语言因特网面向对象 正文 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当代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 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下面我将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最新当代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教学提纲

当代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 21世纪在即,?“回顾与前瞻”?构成各学科领域的世纪“门坎”?问题。综观语言的发展现状、考察相关科学的影响,语言学研究将在八个方面发生相应的转向,即由微观转向宏观、由单一转向多元、由系统转向运用、由描写转向解释、由结构转向认知、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分析转向综合、由模糊转向精确。认准趋势、把定方向,就能跟上语言学的发展潮流,促进语言学的研究。 关键词:21世纪;语言学;发展趋势;八大转向 面临世纪之交,人们都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21世纪是怎么样的??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会给人们带来思考与启发,指明方向与目标,所以,对各个学科和领域来说,这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世纪“门坎”问题。 语言学被许多学者看作是先行科学,?回顾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透视21世纪的前景是语言学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也是每个语言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年,此类相关文章时有发表,先声已奏。这里,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谈一下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以就教于同行方仁。 1. 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宏观化 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宏观化,?指的是语言学不再把语言体系作为自己的唯一研究对象,其视野正向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延伸。 20世纪是语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飞速发展的时代,?学说纷繁,学派林立。?但纵观百年历程,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学说为支柱的结构主义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结构主义建立了三种理论框架,其语言对象观把语言学研究紧紧束缚在了微观领域。??(1)?索绪尔(F.?de Saussure)?认为:“语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同的,?而且是在储存人的意志之外的。语言的这种存在方式可表以如下的公式:1+1+1+......= 1(集体模型)”。(索绪尔,中译本:41)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纯系统的框架。(2)结构主义“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的”。(同上:?43)显然,这种观点把语言视作一种自足、封闭系统的框架,把语言与民族、社会、文化、政治、时空等因素割裂开来。(3)在语言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语言和言语概念并加以严格区分的是索绪尔,但他对言语采取了“搁置”?的态度,认为“言语活动的整体是没法认识的,?因为它并不是同质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同上:?42)实际上,他所承认的语言学仅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语言学是单一语言的框架。客观地讲,三个理论框架的思想对语言系统的研究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这些“框架”?

编程语言发展历程

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编程就是让计算机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并最终得到结果的过程。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类就必须要将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这种人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编程。 从计算机发明至今,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阶段。具体的语言又是不胜枚举。因此,对于一个以编程为职业的人来说,了解程序的发展及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介绍下编程语言的发展 1946 Plankalkul Konrad Zuse,一位德国工程师,他躲藏在巴伐利亚附近的阿尔卑斯山上时,独立开发了Plankalkul。他把该项成果应用在其它的事物中,比如国际象棋。

1949 Short Code ,第一种真正在电子计算设备上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尽管他是一个纯手工编译的的语言。 1951 Grace Hopper Grace Hopper为Remington Rand工作,是在第一个著名的编译器——A-o上开始设计工作。当Rand在1957年发布这个语言时,它被称为MATH-MATIC。 1952 AUTOCODE Alick E. Glennie ,他利用自己在曼彻斯特大学的课余时间,发明了一个名为AUTOCODE的编程系统,一个未能成型的编译器。 1954 Fortran 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的缩写)意为“公式翻译器”,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FORTRAN语言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数值、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8 LISP LISP语言(全名LISt Processor,即链表处理语言)由约翰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纵观语言学百年历程,索绪尔的理论对现代语言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说现代语言学是一个索绪尔时代。伴随着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频频出现,思维认知的不断进步,近几十年内正在进行的语言研究与先前现代语言学的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基础上延伸、发展不同,当代语言学开始走上一个极端而与之相矛盾,并在这种矛盾中酝酿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不同理论的碰撞使当代语言学呈现一番新特征并向更深广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当代语言学大致有如下特征: 一、在研究对象上,当代语言学不再局限于对语法的单调研究和语言的结构分析,而是注重意义,语篇,实例。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注重形式有三种方法,其一是完全用语法分析。20世纪50、60年代,语法被认为才是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所在。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在语言的互相学习中,研究发现不同语言仅仅在形式上的对应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语义问题不得不考虑。到了跨世纪的前后十年,语义学开始进入语法学,并对语法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开始不考虑语义,后来逐渐加进语义。配价语法、功能语法等语言学理论逐渐升温。这些语言学理论和方法都是重视语义的。其二是完全用逻辑;其三是用语料库。这三种都没有成功。在此情况下,语义学的兴起,在语言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在这点上,当代语言学既是对现代语言学的反动,又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二、在研究方向上,重视应用性的研究,注重对其功能的探讨,功能语法的兴起形成一股学术思潮。当代语言学研究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更加注重对语言价值的分析和语言功能的研究,并形成了众多的功能语法流派;新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着重解决有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应用方面的问题,不局限于语言系统,而是扩展到语言实用性上。有的着重在语言交际上的运用,有的着重其在话语中的运用。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人们愈来愈感到语言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除语言本身的结构以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语言的使用者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结合这些因素对语言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出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对语言研究的这一新的认识使得语言学从语言自身结构的研究扩大到了语言使用诸问题的研究,语用学、篇章语言学等一类的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便是这种研究重心转移的直接结果。 三、在学科门类上,当代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开始兴起。一方面,从其本身来说,当代语言学更加注重对语言进行动态的、整体的研究,超越了以往结构主义静态的、系统的研究,并由此生成了众多的语言学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当代语言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对语言学

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1. 机器语言 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 汇编语言 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 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 DD”代表加法,“M O 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 高级语言

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经过努力,1 9 5 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 O RT R A N问世了,4 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 O RT R A N、A L G O L、C O B O L、B A S I C、L I S P、S N O B O L、P L / 1、P a s c a l、C、P R O L O G、A d a、C + +、V C、V B、D e l p h i、J A V A 等。 高级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语言到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从面向过程到非过程化程序语言的过程。相应地,软件的开发也由最初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式生产,发展为产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 6 0年代中后期,软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软件的生产基本上是人自为战,缺乏科学规范的系统规划与测试、评估标准,其恶果是大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软件系统,由于含有错误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软件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可靠,以致几乎没有不出错的软件。这一切,极大地震动了计算机界,史称“软件危机”。人们认识到:大型程序的编制不同于写小程序,它应该是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像处理工程一样处理软件研制的全过程。程序的设计应易于保证正确性,也便于验证正确性。1 9 6 9年,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 9 7 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 a s c a l语言出现,标志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的开始。 8 0年代初开始,在软件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此之前的高级语言,几乎都是面向过程的,程序的执行是流水线似的,在一个模块被执行完成前,人们不能干别的事,也无法动态地改变程序的执行方向。这和人们日常处理事物的方式是不一致的,对人而言是希望发生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也就是说,不能面向过程,而应是面向具体的应用功能,也就是对象(o b j e c t)。其方法就是软件的集成化,如同硬件的集成电路一样,生产一些通用的、封装紧

北语 18秋《社会语言学》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 1.“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 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 C. 语境适应性 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 答案:C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 2.对语言转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转用只能是整体转用型 B. 语言转用也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 C. 语言转用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 D.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答案:A 3.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充分考虑政策所依赖的群众因素,尊重人民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这符合语言规划的()原则。 A. 政治性 B. 理论性 C. 群众性 D. 可行性 答案:C 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阶层 答案:B 5.从语言规划角度去看,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B. 语言应用中折射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等 C.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 D.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及其他文化背景等 答案:C 6.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 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 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 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高艺

当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3班高艺104440806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学的研究进入了当代语言学时期。 众所周知,“20世纪的语言学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变—— 第一次是从传统的语文学向现代的语言学、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向结构描写语言学的转向。这发生在本世纪最初的三十年,代表人物是索绪尔、鲍厄士、布龙菲尔德、萨丕尔。从此,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后来,经过霍凯特、海里斯等人的努力,以分布分析为核心的描写语言结构的技术趋于成熟。 第二次是从描写语言符号系统内部的成分和构造的结构主义向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进而揭示人类心智特征的认知主义的转向。这发生在五十年代末,以乔姆斯基创建转换生成语法为发端,形成了震惊学术界的乔姆斯基革命。从此,语言学从单纯受惠于哲学、心理学,转变为对哲学、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学科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当代人文科学中的领先科学。”[1] (一)语言的发展变化有不平衡性、渐变性、相关性、规律性等特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语言学的研究出现了以下几个主要流派和特点。 1.转换生成语言学,代表人物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转换生成语法既是结构主义的继承,又是结构主义的反动。”[2]19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而不应满足于对语言行为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写,“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2]20。认为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一套有限的语法规则。这套规则既能生成出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又能解释各种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他语义上的歧义性。 2.生成语义学和格语法:生成语义学的代表人物雷可夫、罗斯等,取消了深结构这一层次,并认为“语义是句法的基础,逻辑是语义的基础。提出了由语义、语汇、转换和语音四部分组成的语义学理论模式。”[2]20语义部分生成语义表达,语义表达通过语汇部分和转换部分而得到表层的短语标记,然后通过语音部分得到语音表达。格语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句子职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有何区别:The child opens the door. / The key opens the door.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2]21 3.认知语言学:“1989年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学术会议和1900年《认知语言学》杂志创刊,标志着认知语言学派的形成……认为语言不是直接表现或对应于现实世界,而是有一个中间的认知构建层次将语言表达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认知语言学的语言关是功能主义。”[2]21 4.层次语法和法位学:层次语法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语言学家兰姆。“层次语法赞成索绪尔和叶姆斯列夫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一套关系体系,语法的任务就是把语音符号同意义联系起来。”[2]22法位学的代表人物是派克,他把语言分为音位等级、语法等级和所指等级三个等级系统,把语言的使用分为静止的、运动的、关联的三个角度,认为“语言中任何单位都具有轨位、类别、作用、接应四个特征的语法单位”[2]22,“法位学语法超越了句子的限制,着重分析段落和句群。”[2]22 5.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授课要点: 一,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 二,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 一,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音系的一些主要变化 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许多结构尚有争论,我们只能拿一些大家公认的结论为出发点,拿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作一些比较,看这期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汉语在声母和韵母系统主要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 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这一音变过程完成的比较晚,《广韵》音系还没有轻唇四母,但不会晚于晚唐五代,因为宋代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了。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

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这个音变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成,《切韵》音系中已经有了舌上音了。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以上几点是声母系统的变化,韵母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侵部的分化。 第五,上古侵部合口字在中古汉语中由m尾演变成- 尾,分别归入中古汉语的东、冬、钟韵。以“凡”“丰”“弓”“吕”“中”“冬”“众”“虫”“充”“宗”“戎”“农”“隆”作声符现代汉语念ong的字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演变属于异化,这类字的上古韵尾为唇音m,同时这些字的韵母有合口介音u,音节中的两个唇音相互作用,韵尾异化为- 。如“风”,上古音属帮母侵部,中古属于帮母东韵,其演变为*pi w m→pu 。 二,从《广韵》到现代汉语的一些语音演变

浅谈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

浅谈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 信息学院103班潘红10263210 摘要: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1.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中,编程语言是用来编写可被计算机运行的一系列指令(计算机程序)的人工语言,于英语等自然语言相类似,编程语言具有词汇、语法和句法。然而,自然语言不适合计算机编程,因为它们能引起歧义,也就是说它们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释。用于计算编程的语言必须具有简单的逻辑结构,而且它们的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规则必须精确。 2.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德国工程师楚泽(konrad zuse)。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新的集成、可视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流行。它们减少了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只要轻敲几个键,一整段代码就可以使用了。这也得益于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码库。随着c,pascal,fortran,等结构化高级语言的诞生,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v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3.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现 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2.1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英文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计算机编程人员用汇编语言使机器语言程序编写起来更简单一些。在汇编语言中,每条语句大致对应一条机器语言指令。汇编语言的语句是借助易于记忆的命令编写的。在典型的汇编语言

当代语言学研究趋势

当代语言学研究趋势 1.内容上从研究形式到研究意义 当代语法研究三大块 形式语法功能语法语义语法(形式与意义的双向研究) 隐性语法关系:喝快了酒喝光了酒喝醉了酒 语义分析的各种学说 语用学语言哲学功能语义学认知语义学 George Lakoff 的生成语义学与认知语言学 James Martin 的语篇语义学(discourse semantics) 2.方法上从思辨到充分的实例分析 语言实例分析的方法: 扩展移位替换插入删略 语料库方法 收集大量语料 利用语料库 3.单位上从研究句子到研究语篇 ?Robert Longacre(1983):语篇语法(the grammar of discourse) James Martin 的语篇语义学 ?郑庆君《汉语话语研究新探》 ?陈满铭(台湾)《篇章结构学》 ?刘勰《文心雕龙》 4.当代语言学的分支 语义学、语用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词汇学、修辞学、语音学、 语体学、方言学

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工程、人机对话、自然语言处理 5.当代语言学的三个向度 ?语言——符号——社会 发端: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发展:叶尔姆斯列夫、雅柯布森 相对独立:布降菲尔德 反对:乔姆斯基弗斯韩礼德、海姆斯(Hymes)和拉波夫 ?语言——人脑——心智 a.语言与心脑:天赋与养育之争;Lenneberg的母语习得关键期假说; Chomsky的笛卡尔心智模型; 皮亚杰的经验建构理论 b.语言与心身:即身构心智,Langacker的认知语言学、Gardner的实景认 知 (进化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儿童语言研究、二语习得) ?语言——媒介载体——技术 系统表征信息媒介编码 从人脑表征到电脑表征 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语言工程,人工神经网络信息处理系统 6.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其它课题 语言接触学(方言接触)语言类型学 文学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研究汉语国际推广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1.概论自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问世以来,伴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有四代语言问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的程序设计语言被发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组合在一起。 尽管人们多次试图创造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却没有一次尝试是成功的。 程序设计语言正在与现代科技日益飞跃,人类的智慧在日益彰显。 1.机器语言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 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 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 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 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 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汇编语言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 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DD”代表加法,“MO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

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 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高级语言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 第一个高级程厅设计语著诞生严50年代。 当时的计算机非常昂贵,而月功量非常之少,如问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足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执行效率也是人们追求的r1你。 为了有效地使用汁算机.人们设计出了高级语言,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商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经过翻译,计算机才能执行。 虽然,程序翻译占去了一些计算机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坦是实践证明。 高级语言是有效地使用汁算机与计算机执行效率之间的一个很好的折中手段。 经过努力,195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ORTRAN问世了,4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ORTRAN、ALGOL、COBOL、BASI C、LISP、SNOBOL、PL/ 1、Pascal、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2012年12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Dec.,2012 第30卷第6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6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胡 平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404100) [摘 要]语言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到现今已经成为一门具有自身完善理论体系的现代学科,中国的语言学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其理论建设、实地调查及宏观研究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语言学的研究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未来,语言学研究的信息化及国际化趋势也在不断地加强。因此,国家一定要增加语言学方面的财政投入,大力培养人才,引导学者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去促进语言学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语言学;特征;趋势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6-0108-03 一、语言学研究的回顾 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类能够自由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得以沟通的载体。语言学就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科学,笼统来说,语言学的发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语言科学却是产生于19世纪。语言学产生的时间虽然较晚,但是发展极为迅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早期,语言学主要是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到现在,其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环境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在现代的作用等多个方面,并且语言学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产生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更加偏向于应用研究,将语言学的发展与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语言学开始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工具,原来偏重于理论研究,现在开始逐渐结合实验研究。 中国的语言学起步较晚,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人们对语言学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没有给予语言学应有的地位。很多的大学生并不愿意选择学习语言学,并且语言学的学习没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要靠长期不断的积累才能显示出成效,但是很多人并不能坚持下去,往往中途放弃,这给语言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目前我国语言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很多汉语识别的计算机软件都是首先由国外研发而成的,这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我们国家日后的发展,我们一定要认清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语言学的研究。要想更清楚的进行语言学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到语言学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日后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更好地促进语言学的研究。 二、语言学发展的特点 (一)综合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发展 语言学作为一种系统的学科,要想取得快速的发展,就要有一种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西方语言学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有一种进步的哲学理论作指导,而我国古代哲学却对没有语言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指导作 用。[1] 从历史上看来,我国古代的理论较注重于解决现 实的问题,但是很少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学科的发展。建国以后,我国的学科建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中断,改革开放后,各学科进行重建,语言学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引进国外的理论,这是语言学的初步发展阶段,主要是以描述性的介绍为主,让广大学者们初步了解到系统的语言学的学科理论。西方的语言学理论是与西方的语言状况紧密联系的,与我国的语言学现状有不同之处,在了解了西方的理论建设后,我国的广大学者联系我国的语言状况,将西方的语言学理论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出版了一批结合中国实际而写成的语言学方面的著作,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广大学者们进行进一步地抽象与提升,总结出适应我国语言学发展的综合性语言学理论,使下一步的语言学研究有了理论指导。 (二)逐渐开展实地调查 为了使研究更加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际的调查,应用性的研究不断发展。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语言学研究 108 [收稿日期]2012-08-15 [作者简介]胡平(1978-),女,重庆合川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与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