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应用与发展现状教学内容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应用与发展现状教学内容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应用与发展现状教学内容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应用与发展现状教学内容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应用与发展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应用与发展现状

1人脸识别的发展

人脸是人类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通过人脸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种族、地域,甚至身份、地位等信息;人们还能通过人脸丰富而复杂细小的变化,得到对方的个性和情绪状态。科学界从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对人脸进行研究。最早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研究人员主要涉及的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到了60年代,开始有一些工程文献陆续发表出来;但是,真正的自动人脸识别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Kanade和Kelly开始的,当时采用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典型的模式识别技术,例如利用脸部重要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类识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进入了实际应用领域。在这一阶段,基于人脸外貌的统计识别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Eigenfaces和Fisherfaces在大规模的人脸数据库上进行的实验得到了相当不错的结果[1]。同时,基于人脸特征的识别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此类方法对光线和视角的变化、人脸的定位都不太敏感,有利于识别率的提高,但是其采用的特征提取方法还不够成熟和可靠[2]。

2人脸识别的应用

自90年代后期以来,一些商业性的人脸识别系统逐渐进入市场;近几年来人脸识别作为计算机安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以后,人脸识别技术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一阶段,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基于视频的人脸识别上面。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国家安全、军事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智能门禁、智能视频监控、公安布控、海关身份验证、司机驾照验证等是典型的应用;在民事和经济领域,各类银行卡、金融卡、信用卡、储蓄卡的持卡人的身份验证、社会保险人的身份验证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家庭娱乐等领域,人脸识别也具有一些有趣有益的应用,比如能够识别主人身份的智能玩具、家政机器人、具有真实面像的虚拟游戏玩家等。

今天,人脸检测的应用背景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脸识别系统的范畴,在基于内容的检索、数字视频处理、视觉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人脸识别的意义

3.1现实意义

研究人脸识别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推进对人类视觉系统本身的认识;二是可以满足人工智能应用的需要。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建立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用计算机实现对人脸图像的自动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和诱

人的应用前景。

同时人脸识别作为一种生物体征识别与其它较成熟的识别方法(如指纹、虹膜、DAN检测等)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无侵犯性,人脸图像的获取不需要被检测人发生身体接触,可以在不惊动被检测人的情况下进行;

②低成本、易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只需要采用普通的摄像头、数码摄像机或手机上的嵌入式摄像头等被广泛使用的摄像设备即可,对用户来说也没有特别的安装要求;

③无人工参与,整个人脸识别过程不需要用户或被检测人的主动参与,计算机可以根据用户预先的设置自动进行。由于具有以上优点,近几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

3.2学术价值

人脸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人脸是一类具有相当复杂的细节变化的自然结构目标,此类目标的检测问题的挑战性在于:

①人脸由于外貌、表情、肤色等不同,具有模式的可变性;

②一般可能存在眼镜、胡须等附属物;

③作为三维物体的人脸的影像不可避免地受由光照产生的阴影的影响;

因此,如果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成功构造出人脸检测与跟踪系统,将为解决其它类似的复杂模式检测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

4发展现状

4.1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I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速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人脸识别方法有了重

大突破,进入了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国外有许多大学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们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其中有从感知和心理学角度探索人类识别人脸机理的,如美国Texas at Dallas大学的Abdi和Toole小组,主要研究人类感知人脸的规律;由Stirling大学的Bruce教授和Glasgow大学的Burton教授合作领导的小组,主要是研究人类大脑在人脸认知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脸认知的两大功能模型,他们对熟悉和陌生人脸的识别规律以及图像序列的人脸识别规律也进行了研究;也有从视觉机理角度进行研究的,英国Aberdeen大学的Craw小组,主要研究人脸视觉表征方法,他们对空间频率在人脸识别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分析;荷兰Groningen大学的Petkov小组,主要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神经生理学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并行模式识别方法。更多的学者则从事利用输入图像进行计算机人脸识别的研究工作。

在人脸识别的领域中,国际上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①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主要代表是MIT的Brunelli和Poggio

小组,他们采用改进的积分投影法提取出用欧氏距离表征的35维人脸特征矢量用于模式分类;

②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主要代表是Harvard大学Smith-Kettlewel l眼睛研究中心的Yuille,他采用弹性模板来提取眼睛和嘴巴的轮廓,Chen和Huang则进一步提出用活动轮廓模板提取眉毛、下巴和鼻孔等不确定形状;

③基于K-L变换的特征脸的方法,主要研究者是MIT媒体实验室的Pentland

④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主要代表有Cambridge大学的Samaria小组和Georgia技术研究所的Nefian小组;

⑤神经网络识别的方法,如Poggio小组提出的HyperBF神经网络识别方法,英国Sussex大学的Buxton和Howell小组提出的RBF网络识别方法等;

⑥基于动态链接结构的弹性图匹配方法,主要研究者是由C.Von derMalsburg领导的德国Bochum大学和美国Southern California大学的联合小组;

⑦利用运动和颜色信息对动态图像序列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主要代表是Queen Mary和Westfield大学的Shaogang Gong小组[6]。

4.2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国内关于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主要的研究单位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集中在三大类方法的研究: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正面自动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正面自动识别方法和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正面自动识别方法。

四川大学的周激流教授实现了具有反馈机制的人脸正面识别系统,运用积分投影法提取面部特征的关键点并用于识别,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他同时也尝试了“稳定视点”特征提取方法,即为使识别系统中包含3D信息,他对人脸侧面剪影识别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实现了正,侧面互相参照的识别系统。

中国科技大学杨光正等提出一种基于镶嵌图的人脸自动识别方法,采用基于知识的三级金字塔结构对人脸进行基本定位,前两级建立在不同分辨率的镶嵌图基础上,第三级用一种改进的边缘检测方法进一步检测眼睛和嘴巴。

清华大学彭辉、张长水等对特征脸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采用类间散布矩阵作为产生矩阵,进一步降低了产生矩阵的维数,在保持识别率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运算量。

南京理工大学杨静宇等主要是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进行人脸识别研究,如用Daubechies正交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作预处理,等到不同频带上的4个子图像,对它们分别提取奇异值,然后用最近邻方法进行分类,同时设计一种适用于多分类结果融合的群体决策算法,并且对分类结果有选择的进行融合。程永清,庄永明等对同类图像的平均灰度图进行SVD分解得到特征脸空间,每一幅图像在特征脸空间上的投影作为其代数特征,然后利用层次判别进行分类。

张辉,周宏祥,何振亚采用对称主元分析神经网络,用去冗余和权值正交相结合的方法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该方法所用特征数据量小,特征提取运算量也较小,比较好地实现了大量人脸样本的存储和人脸的快速识别。

北京科技大学的王志良教授主要研究人工心理,建立了以数学公式为基础的心理学模型。中科院计算所与成都银晨网讯与2000年5月联合创立了国内首家专门从事面像识别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尤其关注于人脸识别以及多模式人机交互技术。他们关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实时精确的人脸检测与跟踪,快速精确的面部特征定位,准确快速的人脸识别/确认方法等。尤其关注复杂环境下(光照、姿态、表情、老化等)的人脸识别问题。

NMF综述报告

人脸识别的非负矩阵分解(NMF)方法文献综述 摘要:人类对整体的感知是基于对部分的感知,NMF(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思想正是源于此。通过对矩阵分解因子加入了非负性约束,使得对高维非负原始数据矩阵的分解结果不存在负值,且具有一定的稀疏性,因而得到了相对低维、纯加性、拥有一定稀疏特性的分解结果。与P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等传统人脸识别方法相比,NMF的基图像就是人脸的各个局部特征,并且通过对经典算法的一系列优化,改进的NMF算法的识别率和鲁棒性较传统方法有着显著优势。此外,NMF在机器学习、语义理解等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 关键词:非负矩阵分解(NMF)稀疏性改进的NMF 语义理解 一、引言 在实际中的许多数据都具有非负性,而现实中对数据的处理又要求数据的低秩性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一般不能够确保非负性的要求,如何找到一个非负的低秩矩阵来近似原数据矩阵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NMF方法应运而生。 NMF方法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由Paatero和Tapper在1994年提出的正矩阵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1];此后1999年,Lee和Seung提出了一个以广义KL散度为优化目标函数的基本NMF模型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人脸图像表示[2];2001年,Lee和Seung通过对基本NMF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又提出了两个经典的NMF算法,即基于欧氏距离测度的乘性迭代算法和基于广义KL散度的乘性迭代算法,并给出了收敛性证明[3],这两种算法称为NMF方法的基准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经典的基准NMF算法存在收敛速度较慢,未利用统计特征,对光线、遮挡等敏感,以及无法进行增量学习等问题,各种改进的NMF算法被提出。其中包括Lin提出的基于投影梯度(Projected Gradient,PG)的NMF方法[3],该方法有着很高的分解精度;Berry提出的基于投影非负最小二乘(Projected Non-negative Least Square,PNLS)的NMF方法[5],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基矩阵的稀疏性、正交性叫基准NMF方法都更好;此外还有牛顿类方法[6]和基于有效集[7]的NMF方法等。 二、NMF的基准算法 1.NMF模型 给定一个非负矩阵(即),和一个正整数,求未知非负矩阵和,使得 用表示逼近误差矩阵。可以用下图表示该过程: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的实现 文献综述 一、MATLAB概述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而在本文中主要用到的功能是图像处理功能。 二、BP神经网络概述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 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或称作连接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它是一种模范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主要历程有:20世纪50年代末,Rosenblatt提出的感知器模型和Widrow提出的自适应线性元件,出现了简单的线性分类器;1986年,Rumelhart和Mcllelland 提出了层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使有导师学习多层感知器网络(ML PN)模式分类器走向实用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若干前向网络,如径向基函数网络( RBFN)和函数链网络等;1982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物理学家Hopfield提出的一种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网络模型,由于引进了“能量函数” 的概念,使网络走向具体电路有了保证;20世纪70年代,Watanabe 提出了使用模式子空间的概念来设计不同类别对应的子空间,由不同类别聚类的子空间实现模式识别; Kohonen提出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等都为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根据。 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神经元、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的训练(学习)方法。神经元(节点)的作用是把若干输入加权求和,并对这种加权和进行非线性处理后输出。神经元的选择一般有以下特点:每个神经元都具有多个输入、个输出,具有闭值,采用非线性函数。 1、神经元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脸识别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脸识别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报告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1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2 第二节人脸识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3一国外发展概况---------------------- --------------------------------------------------3 二国内发展概况---------------------------------------------------------------------------4 第二章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方案选择---------------------------------------------------------6第一节可行性分析------------------------------------------------------------------------------6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6 二操作可行性分析------------------------------------------------------------------------7 第二节需求分析---------------------------------------------------------------------------------7 一应用程序的功能需求分析------------------------------------------------------------7 二开发环境的需求分析------------------------------------------------------------------8 三运行环境的需求分析------------------------------------------------------------------8 第三节预处理方案选择------------------------------------------------------------------------9 一设计方案原则的选择------------------------------------------------------------------9 二图像文件格式选择---------------------------------------------------------------------9 三开发工具选择---------------------------------------------------------------------------9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 随着安全入口控制和金融贸易方面应用需要的快速增长,生物统计识别技术得到了新的重视。目前,微电子和视觉系统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该领域中高性能自动识别技术的实现代价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人脸识别是所有的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但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人们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应用:警察将偷拍到的嫌疑犯的脸部照片,输入到电脑中,与警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并找出该嫌犯的详细资料和犯罪记录。这并非虚构的情节。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人脸识别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简称FRT)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它已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人脸识别在许多领域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应用,在诸如证件检验、银行系统、军队安全、安全检查等方面都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司法领域,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身份验证,罪犯识别等;用于商业领域,如银行信用卡的身份识别、安全识别系统等等。正是由于人脸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才越来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虽然人类能够毫不费力的识别出人脸及其表情,但是人脸的机器自动识别仍然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它牵涉到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诸多知识。与指纹、视网膜、虹膜、基因、声音等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相比,人脸识别系统更加友好、直接,使用者也没有心理障碍。并且通过人脸的表情/姿态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获得的一些信息。 自动人脸识别可以表述为:对给定场景的静态或视频序列图像,利用人脸数据库验证、比对或指认校验场景中存在的人像,同时可以利用其他的间接信息,比如人种、年龄、性别、面部表情、语音等,以减小搜索范围提高识别效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理工大学及TT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人脸识别研究组,相关的研究综述见文献[1-3]。 本文对近年来自动人脸识别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人脸识别涉及的理论,人脸检测与定位相关算法及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比。此外,本文还分析介绍了当前人脸识别的优势与困难。 2 人脸识别相关理论 图像是人们出生以来体验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图像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只有意识到不同种类图像的区别,才能更好的理解图像。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Face Recognetion System,简称FRS),必然要综合运用以下几大学科领域的知识: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优势 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都拨出专款资助人脸识别的相关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也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列入其中[4],明确指出:“要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展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技术研究,人脸识别具有高安全性、低误报率的出入口控制新产品。”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院校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与虹膜识别、指纹扫描、掌形扫描等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1.人脸识别使用方便,用户接受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在识别对象未察觉的情况下完成识别过程。 2.直观性突出。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是人的面部图像,而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方便人工确认、审计,“以貌取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3.识别精确度高,速度快。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的识别精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误识率、拒认率较低。 4.不易仿冒。在安全性要求高的应用场合,人脸识别技术要求识别对象必须亲临识别现场,他人难以仿冒。人脸识别技术所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来欺骗识别系统。这是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很难做到的。举例来说,用合法用户的断指即可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而使识别系统无从觉察。 5.使用通用性设备。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设备为一般的PC、摄像机等常规设备,由于目前计算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多数用户而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无需添置大量专用设备,从而既保护了用户的原有投资又扩展了用户已有设备的功能,满足了用户安全防范的需求。 6.基础资料易于获得。人脸识别技术所采用的依据是人脸照片或实时摄取的人脸图像,因而无疑是最容易获得的。 7.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是常规通用设备,价格均在一般用户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产品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概括地说,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性价比高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我将人脸识别的一些应用列举出来,希望抛转引玉,大家不断完善,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 1)监控布控

2019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2019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情况 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2019年2月14日 一、全球生物识别细行业市场占比情况分析 生物识别指的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技术。按不同的识别方式,生物识别可分为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静脉识别和人脸识别。 伴随着生物识别产品逐渐从单一的PC处理转变为分布式计算。 用独立的前端独立设备来完成生物特征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通过中心PC或服务器完成与业务相关的处理。随着生物特征 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预计2015-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细分行业复合增长率分别为:人脸识别复合增长率为167%;语音识别为100%;虹膜识别为100%;指纹识别复合增长率为73%。

全球生物识别细行业市场占比情况 二、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1、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发展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历了技术引进-专业市场导入-技术完善-技术应用-各行业领域使用等五个阶段。其中,2014年是深度学习应用于人脸识别的关键一年,该年FaceBook发表一篇名为“DeepFace系统:达到肉眼级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翻译名),之后Face++创始人印奇团队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团队均在深度学习结合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优异效果,两者在LFW数据集上识别准确度均超过了99%,而肉眼在该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度仅为97.52%,可以说深度学习技术让计算机人脸识别能力超越人类的识别程度。

人脸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优势在于自然性、不被察觉性等特点。自然性即该识别方式同人类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均不具有自然性。不被察觉的特点使该识别方法不易使人抵触,而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需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或红外线采集指纹、虹膜图像,在采集过程中体验感不佳。目前人脸识别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在不同场景、脸部遮挡等应用时如何保证识别率。此外,隐私性和安全性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2、3D人脸识别与2D人脸识别数据对比 目前,国内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对发展成熟,该技术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到安防领域,延伸出考勤机、门禁机等多种产品,产品系列达20多种类型,可以全面覆盖煤矿、楼宇、银行、军队、社会福利 保障、电子商务及安全防务等领域,人脸识别的全面应用时代已经到来。 中游人脸识别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下游场景应用拓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人脸识别市场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2D识别、3D识别技术。市场上主流的识别方案是采用摄像头的2D方案,但由于人的脸部并非 平坦,因此2D识别在将3D人脸信息平面化投影的过程中存在特征信息损失。3D识别使用三维人脸立体建模方法,可最大程度保留有效 信息,因此3D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比2D算法更合理并拥有更高精度。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1、绪论 人脸识别是通过分析脸部器官的唯一形状和位置来进行身份鉴别。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身份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而,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模式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人脸识别已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章将简单介绍几种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人脸识别 2、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研究人脸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识别方法以及基于三维数据的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人脸识别流程图 3、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脸检测方法,由于人眼可以将人脸在不此研究人员认为有一个潜在的假设:人脸或人脸的部件可能具有在各种条件下都不会改变的特征或属性,如形状、肤色、纹理、边缘信息等。基于特征的方法的目标就是寻找上述这些不变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来定位入脸。这类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非常有效且检测速度较高,对人脸姿态、表情、旋转都不敏感。但是由于人脸部件的提取通常都借助于边缘算子,因此,这类方法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对光照和背景等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光照、噪音、阴影都极有可能破坏人脸部件的边缘,从而影响算法的有效性。 模板匹配算法首先需要人TN作标准模板(固定模板)或将模板先行参数化(可变模板),然后在检测人脸时,计算输入图像与模板之间的相关值,这个相关值通常都是独立计算脸部轮廓、眼睛、鼻子和嘴各自的匹配程度后得出的综合描述,最后再根据相关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来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基于可变模板的人脸检测算法比固定模板算法检测效果要好很多,但是它仍不能有效地处理人脸尺度、姿态和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基于外观形状的方法并不对输入图像进行复杂的预处理,也不需要人工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或是抽取模板,而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方法(ANN)等)对大量的人脸和非人脸样本组成的训练集(一般为了保证训练得到的检测器精度,非人脸样本集的容量要为人脸样本集的两倍以上)进行学习,再将学习而成的模板或者说分类器用于人脸检测。因此,这也是j 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快速稳定地实现了很好的检测结果,并且

2020年公需课考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00分)

单选题 1.()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3.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2.(),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3.()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对 4.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5.()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6.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8.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9.()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3.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B√答对 10.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多选题 1.人工智能研究范畴广泛而又异常复杂,其发展需要与()和社会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4.0分)) A.计算机科学 B.数学 C.认知科学 D.神经科学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机器学习的相关算法包括()。(4.0分)) A.轨迹跟踪 B.决策树 C.数据挖掘 D.K近邻算法 我的答案:BCD√答对 3.目前,深度学习主要包括()。( 4.0分))

模式识别文献综述报告

指导老师:马丽 学号:700 班级: 075111 姓名:刘建 成绩: 目录 ............................................................ 一、报告内容要点............................................................ 二、《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 三、《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 PCA 算法》............................................................

四、《PCA-LDA 算法在性别鉴别中的应用》 ............................................................ 五、《一种面向数据学习的快速PCA算法》 ............................................................ 六、《Theory of fractional covariance matrix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CA and 2D-PCA》 ............................................................ 七、课程心得体会 ............................................................ 八、参考文献 ............................................................ 一、报告内容要点 ①每篇论文主要使用什么算法实现什么 ②论文有没有对算法做出改进(为什么改进,原算法存在什么问题,改进方法是什么) ③论文中做了什么对比试验,实验结论是什么?可以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例如这篇论文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缺点,这篇论文所作出的改进策略是否好,你自己对算法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想法? 二、《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 第一篇《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作者主要是实现用PCA可以提取图像数据中主要成分这一特点,从元图像获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据此确定图像融合算法中的加权系数和最终融合图像。 作者在图像融合的算法上进行改进,用PCA获得待融合的每幅图像的加权系数Wi。是这样实现的:计算待融合的i幅图像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从中获

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文献综述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摘要:在阅读关于人脸检测识别技术方面文献后,本文主要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介绍、研究历史,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的主要研究方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并且总结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优越性和当下研究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人脸识别;人脸检测;几何特征方法;模板匹配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统计方法;模板匹配;基于外观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人脸识别技术(FRT)是当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虽然人脸识别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各种人脸识别的技术也很多,但由于人脸属于复杂模式而且容易受表情、肤色和衣着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公认快速有效的[1]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安全技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2]。 1. 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过程一般包括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大部分,人脸检测是指计算机在包含有人脸的图像中检测出人脸,并给出人脸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的过程[3],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与已知人脸进行比较,得

出相似程度的相关信息。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图象, 进而从中出有效的识别信息, 用来“辨认”身份的一门技术.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技术环节[4]。首先是图像预处理,由于实际成像系统多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外界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像的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对比度低、区域灰度不平衡等。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有效性,进而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在提取特征之前,有必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出人脸及人脸所在的位置,并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对库中所有的人脸图像大小和各器官的位置归一化;最后是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2.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历史 国内关于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人脸识别系统和视频解码的大量运用,人脸检测的研究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利用运动、颜色和综合信息等更具有鲁棒性的方法被提出来变形模板,弹性曲线等在特征提取方面的许多进展使得人脸特征的定位变得更为准确。 人脸识别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Bertillon,Allen和Parke为代表,主要研究人脸识别所需要的面部特征;第二个阶段是人机交互识别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第四个阶段是鲁棒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阶段。目前,国外多所

(完整版)2019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doc

2019 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情况 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2019 年 2 月 14 日 一、全球生物识别细行业市场占比情况分析 生物识别指的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相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技术。按不同的识别方式,生物识别可分为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语音识别、静脉识别和人脸识别。 伴随着生物识别产品逐渐从单一的PC处理转变为分布式计算。用独立的前端独立设备来完成生物特征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通过中心PC或服务器完成与业务相关的处理。随着生物特征 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预计 2015-2020 年全球生物识别细分行业复合增长率分别为:人脸识别复合增长率为167%;语音识别为 100%;虹膜识别为 100%;指纹识别复合增长率为73%。

全球生物识别细行业市场占比情况 二、中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1、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发展历程 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历了技术引进 - 专业市场导入 - 技术完善 - 技术应用 - 各行业领域使用等五个阶段。其中, 2014 年是深度学习应用于人脸识别的关键一年,该年FaceBook发表一篇名为“ DeepFace系统:达到肉眼级别的人脸识别系统”(翻译名),之后Face++创始人印奇团队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汤晓鸥团队均在深度学习结合人脸识别领域取得优异效果,两者在LFW数据集上识别准确度均超过了99%,而肉眼在该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度仅为 97.52%,可以说深度学习技术让计算机人脸识别能力超 越人类的识别程度。

人脸识别系统研究分析

摘要 文章具体讨论了主成分分析( PCA)人脸识别算法地原理及实现.它具有简单、快速和易行等特点,能从整体上反映人脸图像地灰度相关性具有一定地实用价值. 人脸识别是目前较活跃地研究领域, 本文详细给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地人脸特征提取地原理与方法.并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平台, 实现了一个人脸自动识别地系统原型.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识别率为100%, 达到预期地效果.如果想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率, 可以考虑与其他方法结合.仅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现有地方法一般都不会取得很好地识别效果, 将其他人脸识别方法组合是今后研究地一种趋势.也可以考虑改进分类决策地方法.本系统采用地最小距离分类法属于线性地分类器, 而利用神经网络这类学习能力更强地非线性分类器对高维人脸识别问题可能会有更好地解决.b5E2R。

目录 1.引言 (1) 2.需求分析 (1) 2.1 课题地来源 (1) 2.2人脸识别技术地研究意义 (2) 2.2.1 面部关键特征定位及人脸2D形状检测技术 (2) 2.2.2面部感知系统地重要内容 (2) 2.3人脸识别地国内外发展概况 (3) 2.3.1国外地发展概况 (3) 2.3.2国内地发展概况 (4) 3.概要设计 (5) 3.1问题描述 (5) 3.2模块设计 (5) 3.3主成分地一般定义 (6) 3.4主成分地性质 (7) 3.5主成分地数目地选取 (7) 4. 详细设计--PCA算法地功能实现 (8) 4.1引言 (8) 4.2 K-L变换 (8) 4.3 PCA方法 (9) 4.4利用PCA进行人脸识别 (10) 5.实验及结果分析 (11) 6. 总结 (14) 7. matlab 源码 (15) 参考文献 (19)

人脸检测综述_孙宁

2006 年 12 月JOURNAL OF CIRCUITS AND SYSTEMS December, 2006 文章编号:1007-0249 (2006) 06-0101-08 人脸检测综述* 孙宁1,2,邹采荣2,赵力1,2 (1.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96;2. 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江苏南京 210096) 摘要:人脸检测研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作为安控、人机界面、人类情感研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对人脸检测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人脸检测方法分为: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肤色模型的方法、基于统计理论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相关的理论及算法,对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人脸检测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人脸检测;人脸识别;机器学习;模式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观察一个人的面部可以自然的,无侵犯性的了解到一个人的很多信息,比如:身份,性别,年龄,情感等等。因此,在过去三十多年[1]的时间里人们对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随着近些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各国对自身重要设施的安保性能越发重视,也积极研发了一些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并投入实用。比如,美国Identix公司的FaceIt[2]系统,该系统基于局部特征分析(LFA),能在不同的光照,肤色,姿态,表情情况下得到良好的检测性能。我国的生物特征认证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CBSR)则在2004年成功研制出了基于人脸、指纹、虹膜三种识别方法的快速通关系统(MRTD)[3],取得了国际先进的整体性能。 任何人脸识别系统首先都需要从输入信息中获取人脸的位置、大小。因此,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系统的第一个步骤,这一步骤的所获得的精度与速度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此外,人脸检测的应用也大大超越了人脸识别系统的范畴,在人脸表情识别系统,基于内容的检索,视频会议,三维人脸模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脸的自动检测是一类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问题,其主要难点在于:(1)人脸是一类高度非刚性的目标,存在相貌,表情,肤色等差异,(2)人脸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附属物,诸如,眼镜,胡须等。(3)人脸的姿态变化万千,并且可能存在遮挡物。(4)待检测图像性质的差异。比如:待检图像的分辨率;摄录器材的质量等;(5)光源的种类和角度。不同种类和角度的光源会对待检测的人脸产生不同性质的反射和不同区域的阴影。 针对以上问题,各国的科研人员作了很多的研究,国外比较著名的有CMU,MIT,UIUC等,国内的有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此外,每年在国际国内的相关期刊和会议上都有大量的关于人脸检测的论文,其中综述性质的文章对近期人脸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人脸检测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Chellappa、Zhao等人分别于1995和2003年发表的两篇人脸识别的综述论文[4,5],其中列出专门章节将人脸检测作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部分进行了综述。前者总结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人脸检测技术的状况和发展,后者则着重介绍了最新的人脸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2001年,E. Hjelmas等人发表的文章[6]将人脸检测技术分为基于图像的方法和基于特征的方法这两类进行了综述。2002年,M .H. Yang等在IEEE Trans. PAMI上发表了名为:Detecting Faces in Images: A Survey[7]的人脸检测技术综述文章,该文将人脸检测技术分为四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针对以往关于人脸检测论文中检测性能估计方面的混乱情况,提出了较明确的估计准则。此外,还给出了许多用于人脸检 * 收稿日期:2005-04-11 修订日期:2005-08-17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着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 r I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 erin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板匹配 主要有两种方法,固定模板和变形模板。固定模板的方法是首先设计一个或几个参考模板,然后计算测试样本与参考模板之间的某种度量,以是否大于阈值来判断测试样本是否人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在早期的系统中采用得比较多。但是由于人脸特征的变化很大,很难得到有效的模板来表示人脸的共性。变形模板在原理上与固定模板相同,但其中包含一些非固定的元素,一种方法是手工构造参数化的曲线和曲面以表征人脸中的某些非固定特征,如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