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亚太地区各大企业设立平台的布局、规模、功能设置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需求。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多以香港、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的起始点。香港、新加坡都是国际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海运中心,各大国际性企业纷纷在当地设立总部、分公司、子公司、办公室,联络方便,融资便利;而且,两地法制健全,对于商务活动都持鼓励态度,在税收等政策上提供很大优惠。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展国际商务过程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如语言障碍、空间距离远、时间差异大、法律制度不熟悉、融资困难、汇兑限制多等,在这两地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在设立公司时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上,新加坡与香港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对境外平台定位不同,则相应注册资本、运转方式不同,也影响到注册地的选择。

从招股、融资的角度看,香港的金融实力略微领先于新加坡。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综合竞争力前3位的国际金融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了上述信息。该指数还显示,综合竞争力排在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分别是:纽约、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芝加哥和悉尼。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是对全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现状、趋势及发展能力的全面测度和客观评价,既关注现状,更关注成长的潜力、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方向。2013年的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从金融市场建设、成长发展能力、产业支撑力度、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国家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城市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客观测度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球4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排名。该指数推出4年来,已日益被全球政界、商界、学界所认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外,香港公司允许无业务的空壳公司存在,对不在本地发生的业务不征税。有很多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合同签订地、业务发生地全不在香港,因此可以进行零报税。

而对于做实物贸易的、计划在当地开展实际运营的公司来说,新加坡的政策也许更胜一筹。新加坡政府为了将国际贸易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于2001年6月退出了全球贸易商计划(Global Trader Programme,简称GTP),利用优惠税率吸引和鼓励国际贸易商前来设立全球或区域营运中心。优惠税率理论上可以低至5%。开展实质性交易活动、从事矿业相关贸易的公司属于该计划的对象范畴。

GTP计划准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在五年的奖励期中可以享受10%的所得税税率,奖励期过后可以再次申请。而且,2003年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宣布,准备将新加坡作为区域基地的增长迅速的中型国际贸易公司可以在设立最初的三年享受优惠税率。在此期间新公司可以建立和发展他们的区域和国际贸易网络,从而在初始优惠期满后可以申请五年奖励期的贸易商资格。可以获得税务优惠的收入包括:通过实货贸易所取得的利润;从事实际商品经济活动所取得的佣金;从事期货贸易取得的利润。

GTP计划为享受优惠政策的公司设立了基准条件,规定的方面主要包括:全年实货贸易额,全年本地开销,以及聘请的专业贸易人员的人数贸易量依据该公司与海外公司或其他GTP公司进行的实货买卖计算。本地产品出口、本地销售与非GTP公司的交易被视为不被优惠的交易。交易的实际物流形式可以是:离岸转口贸易(货物完全不通过新加坡);转运贸易(货物在新加坡转运但不通过海关);再输出贸易(货物被进口到新加坡然后再输出,增值部分不获得税务优惠)。本地消费是指因为实行GTP交易活动而需要支付给新加坡注册公司的费用,包括银行及金融服务费、公积金、佣金、折旧、交际费、运送费、保险费、营业处维修费、员工薪金、转业费、租金、技能发展基金、电信费、旅行与运输费、水电费、仓储费。专业人员则包括新加坡本地和其他国家外派至新加坡的,从事采购、寻找货源、销售、市场、风险管理等工作的人员,但必须是新加坡的税制居民。具体条件和优惠政策主要有:

在初始的三年如想取得优惠资格,公司需得做到,或者证明其有能力做到在这三年中:全年实货贸易额至少达到5千万美元,全年本地开销至少达到150万美元,聘请专业贸易人员至少2人。由此可以享受10%的税率。

在奖励期的五年中,公司需得做到,或者证明其有能力做到在这五年中:全年实货贸易额至少达到1.2亿美元,全年本地开销至少达到4百万美元,聘请专业贸易人员至少3人。由此可以享受10%的税率。

如果在五年奖励期中,公司能够做到,或者证明其有能力做到在这五年中:全年实货贸易额至少达到10亿美元,全年本地开销至少达到4千万美元,聘请专业贸易人员至少3人,则有可能取得享受5%的税率的资格。

GTP计划是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Singapore,新加坡政府贸易和工业部下属机构)推出和管理的。据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工作人员的了解,取得GTP资格的条件和享受的优惠都有谈判的余地。因此在设立公司的筹备阶段,直接与该机构建立联系,争取最大程度的优惠,不失为好的选择。

另外,印尼把新加坡作为对外交往的一个口岸。许多印尼煤炭商人在新加坡设立公司或办事处,以图打开东亚乃至全球的市场。而筹备组经过比较研究,认为印尼煤炭价格相对低,且各种指标比较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将来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在印尼煤炭方面。在新加坡设点,方便与印尼煤炭出口企业交流和交易,这是在香港设点所不具有的优势。

在新加坡与香港设立公司的主要考虑因素的对比详见下表:

中国与新加坡韩国公务员制度的对比

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比较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定义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 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韩国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影响颇为典型的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多党轮流执政的“三权分立”制度。新加坡共和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地理背景和领导人宽广的政治文化视野,使得该国公务员制度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即:政权民授与人民行动党幕后主导;公务员精英化;融东西方先进文化于制度建设。日本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原则,作为战后日本公务员制度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就是以“全体国民服务”的思想取代了战前“为天皇效忠”的思想。《日本宪法》第15条规定:“一切公务员都是为全体服务,而不是为一部分服务”《国家公务员法》第96条规定:“一切公务员必须作为全体国民的服务员,为公共的利益而服务,并在执行任务时,应专心致志尽全力致力于工作”,这就以法确定了公务员必须为全体国民服务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日本公务员,无论从事于任何工作,都必须以国民全体利益而奋斗。虽然同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亚洲国家,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了解中、韩、新,日四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借鉴韩国和新加坡公务员制度实践有效的建设经验,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公务员制度对比 (一)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 在我国,是否对公务员队伍实行高薪养廉,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有一部分人以许多国家实行高薪养廉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例,认为在我国实行高薪养廉也可以成为防止腐败的有力举措。也有一部分人反对高薪养廉,认为这与我们的国家性质不相符。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尽管高薪养廉有利于防止腐败,但并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事实上,高薪并不意味着一定实现廉洁,低薪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导致腐败,只是,适度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更加激发公务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实行高薪,需要同时配合提高贪污腐败的代价。实行高薪养廉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国家必须有足够的财力。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都还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大幅度地全面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要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新加坡公务员的待遇在世界各国中是较高的。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说过,新加坡能常年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是因为有一个能干的政府,有一个精干的公务员队伍。政府认为,与其让公务员贪污腐败获得非法收入,不如直接给予丰厚的合法收入。他们的口号是“高薪养贤”。政府有一个理念,就是要把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政府部门中来,要让他们觉得参加政府工作为广大公众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因此,公务员的总体工资福利待遇比社会平均工资高许多。这种以“高薪养贤”为特色的公务员薪金制 度,尽管还有一些争论,但已在许多国家被应用。 日本公务员的工资最终决定权属于国会,依据两条原则,即与民间职工工资基本均衡原则;与其官职的职务和责任相对应原则。实行严格的工资分类制度。福利名目很多,各种津贴和补偿较多。

内地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名单

注:黑色字体的公司是问题公司,或是无法偿还债务或是涉及虚假信息... 1. 八方电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8TELECOM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2. 汉铭科技有限公司 ACE ACHIEVE INFOCOM LTD 3. 亚细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ASA GROUP HOLDINGS LTD 4. 亚洲创建控股有限公司 ASIA DEKOR HOLDINGS LTD 5. 亚洲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ASIA ENVIRONMENT HOLDINGS LTD 6. 亚洲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ASIA POWER CORP LTD 7. 亚洲绢丝纺 ASIA SILK HOLDINGS LTD 8. 虎威集团 ASIA TIGER GROUP LTD 9. 亚洲水务有限公司 ASIA WATER TECHNOLOGY 10. 亚洲制药 ASIAPHARM GROUP LTD 11. 辰通智能 AUTOMATED TOUCHSTONE MACHINES LTD 12. 妍华控股 BEAUTY CHINA HOLDINGS LTD 13. 金迪生物科技 BIO-TREAT TECHNOLOGY LTD 14. 东明控股 BRIGHT ORIENT (HOLDING) LTD 15 光明沃得 BRIGHT WORLD PRECISION MAC LTD 16. 长澳药业 C & O PHARM TECH (HLDGS) LTD 17. 营养集团 CELESTIAL NUTRIFOODS LTD 18. 成冠集团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G TECHNOLOGIES HOLDINGS LTD 19.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AVIATION OIL CORP LTD 20. 中国乳业集团 CHINA DAIRY GROUP LTD 21. CES有限公司 CHINA ENTERTAINMENT SPORTS LTD 22. 嵩天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ESSENCE GROUP LTD 23. 中国时装 CHINA FASHION HOLDINGS LTD 24. 中国软包装控股 CHINA FLEXIBLE PACKAGING HOLDINGS LTD 25. 中国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CHINA FOOD INDUSTRIES LTD 26. 华地控股有限公司 CHINA GREAT LAND HOLDINGS LTD 27. 中国鸿星体育有限公司 CHINA HONGXING SPORTS LIMITED 28. 中翔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INFRASTRUCTURE HOLDINGS LTD 29. 中国康大食品有限公司 CHINA KANGDA FOOD COMPANY LIMITED 30. 中国休闲食品 CHINA LIFESTYLE. F&B GROUP LTD 31. 招商局亚太有限公司 CHINA MERCHANTS HLDGS(PACIFIC) LTD 32. 招商局蛇口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MERCHANTS SHEKOU HLDGS CO LTD 33. 嵘燊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MILK PRODUCTS GROUP LIMITED 34. 润迅通信国际有限公司 CHINA MOTION TELECOM INT LTD 35. 临沂震元纸业 CHINA PAPER HOLDINGS LTD 36. 神州石油科技 CHINA PETROTECH LTD 37. 中国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CHINA PRECISION TECHNOLOGY LIMITED 38. 中国印染控股有限公司 CHINA PRINTING & DYEING HOLDING LIMITED 39. 天宇 CHINA SKY CHEM FIBRE CO. 40. 峻煌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SUN BIO-CHEM TECHNOLOGY GROUP COMPANY LTD 41. 中国车轮 CHINA WHEEL HOLDINGS LTD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提要]战后,東亚经济的腾飞让世界为之侧目,全世界都在探究背后的原因。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東亚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两者的发展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存在一定的共同经验和共同特征,比较研究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香港;新加坡;模式;发展道路 一、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归纳。二战过后,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之后的新目标就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并且进行了各种尝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東南亚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他们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所谓的東亚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東亚模式中的不同分支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此选择香港和新加坡进行讨论。 二、战后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道路 (一)香港经济发展道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早期~1966年),从“转口型”经济转向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型”经济。香港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的第一次转型。大陆政局的变动,使得上海和华南地区的大量资本、机器设备、熟练工人流向香港,为香港制造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1952~1960年年均名义经济增长速度为8.9%,1961~196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9%。1961年制造业、批发零售进出口餐饮服务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地产商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3.6∶21.9∶9.6∶15.3,制造业规模最大,而且相对规模继续增大。该时期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1966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低位收入水平,在亚洲紧随日本之后,位于第二位。该阶段香港制造业发展迅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主要角色,香港经济实现了“转口型”经济向“出口加工型”经济的转变。 第二阶段(1967~1975年),香港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从“加工型”为主转向以“制造型”为主。1975年四大行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6.9∶20.7∶7.2∶17.0。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加,其他行业变化不大。前五年和后五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6.4%;1975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和地区收入的中位水平。制造业就业规模增长速度

新加坡税收制度

xx税收制度 2009年06月23日08:44 新加坡是以领土原则征税的,在新加坡所赚得的收入或者在海外赚得却在新加坡收取的一切所得都得纳税。在2003估算年里,推出了集体扣除条款。公司间的交易必须是以公平原则完成。纳税年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并根据上一年的所得征税,即2003估算年针对2002年的收益征税。 集体估税、扣税制度 目前,新加坡不允许将一家公司的亏损转移至另一家公司。从2003估税年度开始,允许将属于同一企业集团的一家公司的亏损或资本税务补贴全部转移到另一家公司进行抵扣。该措施不仅适用于属于同一企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之间,也适用于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但享有集体估税扣税的公司必须在新加坡注册,且母公司至少持有子公司75%的股权。投资补贴和来自海外企业的亏损不允许转移。 集体估税扣税制度能通过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减轻企业的负担,也有助于降低新创立公司的起步成本,从而为培育创新和冒险精神提供一个有利环境。公司在开展新业务时,通常会设立子公司而非新的部分,以便利用"有限责任"来保护新业务的发展。 没有集体估税扣税,公司也许会出于将新业务的亏损与公司其它业务的盈利相抵销的考虑,设立新的部门来开展新业务。这项制度的出台旨在减少这些因公司税务结构所造成的不得已的企业决策。 单一公司税制度 新加坡目前使用的是全面归原税制度。在该税制下,公司须在盈利完税后才可派发股息,这使得公司在分配诸如资本收益等免税项目收入时受限,通常须在额外征税后才可分配。从2003年1月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单一公司税制度。这意味着股东将不必再为到手的股息缴税。股息分配将不再遵从全面归原税制度。从

新加坡公司的公司治理及分析

新加坡的公司治理 政府只派一位财政部官员担任新加坡董事,显示其遵循不介入新加坡商业运作的原则 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加坡”)是新加坡财政部的全资国有控股公司。1974年成立之初,旗下35家公司(以下简称“淡联公司”)的业务仅限于本土,资产总计仅3. 5亿新元。截至2005年3月底,新加坡投资组合市值达到1030亿新元,年平均股东回报率达到18%。新加坡的表现可谓出类拔萃,令他国的国有企业不能望其项背。 据2006年3月所公布资料,新加坡目前在80家公司持有5%至100%的股权,约一半资产分布在国外,在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物流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旗下知名企业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星展银行、新电信,也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持股。 为借鉴新加坡管理国有资产的成功经验,中国国资委曾多次派员到新加坡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全方位考察。 虽然2004年6月国资委的通知规定试点企业董事会的外部董事不少于2人,但对于内、外部董事人数比例并无要求。到了2005年10月宝钢、神华成立董事会时,外部董事人数均超过半数。随后加入改革的诚通、国旅、国药、铁通也承诺逐步增加外部董事的人数,使之超过内部董事。新加坡影响隐约可见。 那么,新加坡到底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国有企业借鉴呢?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看:1)新加坡和股东(政府)关系;2)新加坡公司治理;3)新加坡和下属公司关系。 政府不介入新加坡商业决策过程 新加坡建国初年,经济基础薄弱,私人资本不足,投资能力有限。因此,国家担负起引导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进入一般商家不愿涉足的高风险、高投资工业项目领域,如钢铁、造船、石油化学等,创办了一批隶属财政部的国有企业。这批国有企业于1974年被归入新加坡旗下。 政府授权新加坡和淡联公司按照商业模式灵活运作。同时政府也刻意自制,不干预新加坡和其他国有企业的管理与商业决策。 新加坡政府对于国有企业一向坚持能者居其位的用人原则,任命有能力的人,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化,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同时也赋予其相应的责任。 新加坡董事会成员和总裁的任命和免职由财政部部长牵头,各政府部长及专家组成的提名委员会推荐,并须经民选总统同意。董事任期不超过三年,期满有资格被续聘。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林锡星 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以“亚洲小龙”和“亚洲双城”著称。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和新加坡的年均GD P分别增长了813%和7165%。在80年代,新加坡的边际资本产出率是香港的两倍。这意味着新加坡为了增加单位产出所需要付出的额外资本数量之大。不断增加投资无非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新加坡是世界上资本报酬率最低的国家之一。60年代初,它的资本报酬率是40%,但到了80年代末却下降到11~12%。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每个工人产出的增长有56%来自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但同期新加坡的总要素生产力却下降6%。简言之,香港的富裕和发展是靠提高使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效率,而新加坡则主要靠增加资本投入、征税和强制储蓄。 香港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稍胜一筹,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一是香港居民主要是解放前后来自上海的移民,其中有不少名流精英和实业家。他们精明能干,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和具有国际性。直到80年代,香港对新加坡仍占有这方面的优势。二是香港政府执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甚至对投资、基础事业都不加干涉。新加坡却与此截然相反,干预甚多。三是新加坡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采取了资本密集与劳力密集相结合、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新加坡制造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当高,尤其是电子、石化、机械、造船之类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港制造业则偏重于轻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及电子业。这些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不高,规模偏小。香港虽然有若干亿万富翁和大财团,但大多集中于房地产、金融、贸易和运输等第三产业,属于制造业的屈指可数。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香港和新加坡长期以来是对手,亚洲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两个亚洲城市历来就存在的竞争。但今非昔比,香港已丧失了对新加坡的绝对优势。两者只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争取成为21世纪的双赢家。 香港和新加坡都由于当地居民的勤劳和智慧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不是依靠富饶的自然资源而致富。两地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两地都适于讲英语的人居住,并吸引了不少移居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新加坡人讲英语的水平要比香港人稍胜一筹。 两者都在金融市场上占有自己特殊的位置。新加坡在外汇交易方面超过香港,每天的成交额逾1000亿美元。但香港在投 42

关于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1.1新加坡市场的国内背景分析 1.1.1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中国内地公司新加坡上市模式初步研究

中国内地公司新加坡上市模式初步研究 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共19家(不包括注册在香港,主营业务在中国内地的公司)。上市形式也有很多种,主要形式包括S股、买壳间接上市以及新加坡红筹模式。 S股模式 : 中新药业 在新加坡上市的内地公司首推“中新药业”,这也是最早在新加坡主板发行S股的内地公司之一。1997年,“中新药业”在新加坡发行了1亿股S股,每股发行价格0.68美元,筹集资金6800万美元。2001年 5月,“中新药业”在内地增发A股4000万股,发行价格每股10元,筹集资金4亿元。2001年6月在,“中新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在新加坡和国内A股同时上市的公司。 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成本较低,一般在600万-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约占上市融资额的5%左右(“中新药业”融资成本约408万美元,为集资额的6%)。 而香港创业板IPO费用一般在1500万元人民币,融资成本约占融资额的10%-15%。美国纳斯克达上市费用一般也在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般占到融资额的10%以上。 在中国内地的A股上市,以集资额为2亿元人民币计算,融资成本约1000万-1200万元,约占融资额的5%-6%。 买壳上市模式 : 中远投资、招商亚太 买“壳”上市的目的一般有三种:(1)通过买壳,控制上市公司及其资源;(2)买壳后,通过资产置换(或母公司注资)获得一级半市场利益;(3)以买壳配合二级市场炒作获利。 由于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特点,投资者以长期投资基金为主,当地居民为主的中小投资者投资倾向保守,上市炒作一般不活跃。因此,在新加坡市场买壳的主要目的是以控制上市公司及其资源的战略投资为主。“中远投资”、“招商亚太”等公司就以买壳方式上市。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新加坡市场的上市公司“壳”价值也较其它市场要低,一般与直接IPO 的成本差不多。而在香港主板的“壳费”高达8000万元左右,即使是监管严厉不易炒作的创业板“壳费”也在3000万-4000万元人民币。 红筹模式 : 联合食品、大众食品 “红筹模式”是指境内公司将境内资产以换股等形式转移至在境外注册的公司,通过境外公司来持有境内资产或股权,然后以境外注册的公司名义上市。 中国证监会(CCRC)对内地公司赴海外上市批准主要分两类。 一类注册于内地、海外上市的公司,如在香港上市的H股、新加坡上市的S股、美国纽约上市的N股等。对于这一类由于公司注册地仍在内地,实质上是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资股部份在

内地、香港、美国与新加坡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比较

项目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年主要业务和 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 更。 必须显示公司有两年 的“活跃业务记录”。 盈利要求盈利测试:过去三年纯利总额达5,000万港元,其中 最近年度须超过2,000万港元,另外前两年的纯利合 计须达3,000万港元;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20亿 港元;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 亿港元;新申请人前3个会计年度年现金流入合计 至少1亿港元; 市值/收益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40亿港元;经审 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亿港元。 不设置盈利要求 最低公众持股量一般占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25%。 股票于上市时至少必 须达到3000万港元且 须占已发行股本的 20%-25%。 最低市值预期公开发行部分的市值不低于5000万港元。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得少于4600万港元。 证券市场监管其机制相对成熟,监管制度和监管力度较强,政府 的监管手段结合市场的力量对上市公司构成极大的 约束,监管层和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规范问 题则反应比较突出。 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 险自担。

项目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 年主要业务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 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采 用美国会计准则或新加坡准则。 有三年或以上连续、活跃的经营纪 录,所持业务在新加坡的公司,须有 两名独立董事;业务不在新加坡的 控股公司,有两名常住新加坡的独 立董事,一位全职在新加坡的执行 董事,并且每季开一次会议。 盈利要求过去三年税前利润达750万新元,每 年至少100万新元,或最近两年累计 税前盈利1000万元新元(1新元约等 于5元人民币)。 并不要求一定有盈利,但会计师报 告不能有重大保留意见,有效期为6 个月。 最低公众持股量25%的股票至少有一千名股东持有, 大于3亿新币则比例减至10% 公众持股至少为50万股或发行缴足 股本的15%(以高者为准),至少 500个公众股东。 最低市值8000万新币无具体要求 证券市场监管监管很严格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险自担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 体系 1

2

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构建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中国初步形成了”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格局。”十二五”是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关键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将在树立平等理念、满足正当需求、坚持公正透明、强化统筹协调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丰富细化税法宣传。准确及时开展咨询、持续优化办税服务、切实保护合法权益、分类实施信用管理、全面开展社会协作,并经过强化组织保障、优化经费管理、健全应急机制、细化绩效考评等保障措施,立足科学发展,准确把握纳税服务工作的发展规律,合理借鉴国际纳税服务工作的有益经验,实现全面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和服务型税务机关的目标。 一、追根溯源,总结经验,理清纳税服务发展方向 纳税服务之因此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既有理论渊源基础,又有现实需求推动,更有成功经验借鉴,因此纳税服务才成为衡量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纳税服务理论渊源 3

从西方古典经济学看,以威廉·配弟、攸士弟、瓦格纳和亚当·斯密为代表人物确立的西方”效率”、”公平”税法基本原则,对纳税服务理论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卢梭”主权在民”的社会契约理论成为纳税服务理念的思想基础,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大税务行政改革的税收遵从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成为指导纳税服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强调公共性的公共财政理论,确立了公共财政是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是为纳税人和所有公民服务的财政;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也波及税收管理理念和实践方面。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仆论”、列宁”做人民公仆”原则、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观点,均对政府的”服务”职能有过充分的论述,这是税务部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看,在经历了20多年改革和发展之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政府职能由管理经济向服务社会转变,作为税务部门,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成为题中之义。 4

08年调研报告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向国际一流环卫管理水平看齐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历届党政班子的带领下,深圳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 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在城市环卫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如今深圳正处于以新的起点、更高的视角,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深圳发展前途寄予厚望,指出“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深圳要敢于叫板国际一流城市”。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大胆的探索。具体于我市环卫管理工作之中,就是要克服狭隘视野,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加大环卫投入,满足现代都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香港、新加坡、深圳环境卫生投入现状 1、香港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食物环境卫生署(以下简称食环署)公务员加各类雇员约有1.2万人,其中负责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的约有8000人,食环署每年各项开支合计达40多亿港币,其中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约占50%,达到近20亿港币。香港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及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很大,在全港设置了20000多个废屑箱、1000多个狗粪收集箱和777个一套3个的分类废物回收箱;香港共设置了160个永久离街垃圾收集站、746个乡村式垃圾站、2000多个垃圾桶置放处及8个大型垃圾转运站用于转运垃圾;全港共有256辆现代化垃圾车用于收集垃圾,其他特种车辆包括机械化扫街车7辆、洗街车92辆、吸渠车7辆以及清粪车、自动卸斗货车、抓斗货车等;垃圾处理方面,有3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及2座特殊垃圾处理设施;全港共有429间公厕。 2、新加坡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具体部门是国家环境局下属的环境公共卫生署,该署下设小贩处、环境卫生处、环境卫生研究所,现有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亚农任厮一,?比较研究?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王倩薛波★ I内窖摘要】本文以金融中m的功能定叉为基准,Ⅸ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d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 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 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 京一样有着强太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赴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 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o的趋势和方向。 K关键词J国际全融中m金融发展金融系统功能国际银行服务 E中图分类号jF831《文献标识码月A《文章编号】1000—6052(2007)06--0102-04 许多学者对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和网络布局进行r卓有成效的研究。太多数研究认为,东京属于“Big--3”的层级,香港与新加坡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亚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台北、上海、马尼拉、曼谷、汉城等属于第三层次(胡坚,1997)。poon(2003)指出,国际金融体系从空间角度看是由众多层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到1998年间,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迅速崛起。这一点也是与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事实相符台的。他运用股票市场的1998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处于第一层级的是纽约、伦敦,其次是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与汉城位于第四层级。 本文将基于一个基本假设: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分层为:东京第一层次;香港、新加坡第二层次;上海第三层次,并在构建一个创新分析框架基础上.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一)金融中口的功能定艾 根据Kinderbcrg(1974)关于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众多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方面具有以下六大功能(曾康霖,2003): 第一,融资功能,主要表现为有能力参与国际性的同业拆借和外汇买卖。第二,筹资功能,主要表现 ’王倩:上海财经太学金融学院博士研览生 ‘薛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墟?AlIA-iDAcnlic|COMOMIC|RYlRW为有条件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三,投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该地区金融机构融人与融出资金进行投资。第四,交易功能,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活跃。第五。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不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第六,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基础漫施完善和服务质量上乘。这六大功能最终表现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发展理论 1969年,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所谓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涉及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优化主要是指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的综合井形成不同程度的金融发展。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金融结构优化改善了经济的运行,为资本的快建有效转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此之后.金融发展理论又不断发展深化,主要代表是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Hellman等(1996)提出的金融约束论等。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经济金融学家开始把内生经济增长和内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人金融发展模型中,解释金融中介体和市场是如何内生形成以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谈儒勇,2000,P.40)。 但金融发展理论并未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引起足够重视i只有Shaw(1973)提到了一些金融业空间分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与我国的比较

新加坡金融监管制度与我国的比较 摘要: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下简称MAS) 是新加坡的金融监管部门,其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预防通货膨胀,促进金融服务部门稳健发展”,集中央银行职能和监管职能于一身。2013 年上半年,MAS 修订了《新加坡金融监管目标和原则》,重新确立了新加坡金融监管的目标、原则和手段,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金融监管比较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型岛国,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是东西方贸易交通的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种类齐全,数量众多。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下简称MAS,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并担负着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的职责。 一、监管组织构架 (一)新加坡金融监管机构概述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主体是成立于1971 年的金融监管局(Monetary Athourity of Singapore,简称MAS)。作为一个崇尚高度法治和严格管理的国家,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局拥有非常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对金融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其他东盟国家不同,MAS 一身二任,既是央行,又是金融业监管机构,职能与中国的“一行三会”类似,具体有两大职能:一是中央银行金融调控职能,与其他国家的央行一样,MAS 也通过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运用利率、货币供给、外汇储备等工具,保持汇率和物价稳定,以调控整个国民经济;二是金融监管职能,负有对所有的金融部门,包括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当然,金融监管局也通过强大的公司治理架构和严格遵循国际会计标准来提升塑造新加坡的金融业,并通过与业界合作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MAS 的金融监管职能由“金融机构监管组团”实施。该组团是MAS 最大的组团,由银行署、保险署、证券期货署、市场体系与风险顾问署、监管政策署、监管法律服务署组成。银行署是该局最大的一个部门,其人员占MAS 总员工数的1/8。由于在新加坡的银行较多,银行署下设六个银行监管组群,明确每个组群的监管机构。同时在银行署内部专门设置了“资本市场部”,以便与银行署内的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对银行资本期货业务的监管。 新加坡的金融监管体系,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监管当局具有较强的独立性。MAS采取了董事会——执行总裁办——职能部门的治理结构模式。MAS董事会由政府官员及财政金融界、法律界的资深要员组成。新加坡MAS董事会这种人员构成为保证MAS职能的有效行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并没有过多地影响MAS的独立性,在实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过程中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很高的权威性;二是实行混

project-新加坡三大电信公司财务分析与比较-final.docx

新加坡三大本土电信公司 财务分析与比较 Yang Yan 杨燕

目录 1新加坡电信行业概述 (4) 2公司背景 (4) 2.1 新加坡电信公司 SingTel (4) 2.2 星和移动 StarHub (5) 2.3 第一通 Mobile One (M1) (5) 3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以及趋势预测 (6) 3.1 三大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6) 3.1.1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 3.1.2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 3.1.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2) 3.1.4 市场价值比率 (15) 3.2 分析总结和趋势预测 (16) 4 三大公司资本结构比较 (19) 4.1 负债权益比率 (19) 4.2 权益资本回报率(ROE ) (21) 4.3 资本结构及WACC (22) 5 公司股价变动与红利分配 (23) 5.1 公司股价与大盘股价关系 (23) 5.2 公司股价与盈利状况 (25) 5.3 公司股价与红利政策 (28)

5.4 公司股价变动与红利政策总结 (29) 6 预测估值 (30) 6.1 StarHub – PEG 估值模型 (30) 6.2 M1 –红利估值模型 (32) 6.3 SingTel – DCF估值模型 (33) 6.4 β值的说明 (34)

1新加坡电信行业概述 “红”、“橙”、“绿”分别代表新加坡的三大电信公司,“新加坡电信(SingTel)”、“第一通 (M1)”以及“星和(Star Hub)”,其中SingTel是新加坡第一大电信运营商,而M1是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Star Hub则是第三大手机运营商。而新加坡的电信市场正因为这三大公司的存在,竞争才会愈演愈烈。 而相对于现在本地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曾几何时,在M1和StarHub未进之前,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Tel却曾是一枝独秀似得垄断了整个电信服务市场。 新加坡电信业始创于1954年英国殖民当局设立的新加坡电报局。1972年,将政府的电信部改组为独立核算的法定机构新加坡电信管理局。1974年4月,新加坡电报局并入新加坡电信管理局,实行公司化管理。1988年,国有性质的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Tel成立,承担着电信服务的商业功能。 1992年4月,SingTel得到移动通信服务5年的垄断合约和15年基础电信业务垄断权,而在1996年5月,政府将SingTel拥有的15年基础电信服务缩短了7年,从原来的2007年3月31日提前到2000年的3月31日。1997年4月,第二家移动通信运营商M1进入市场,开始提供服务。1998年5月,Star Hub成为第三家获准经营移动通信服务的公司。而在2000年4月1日,新加坡政府提前进行了电信市场自由化开放。 2 公司背景 2.1 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Tel 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简称SingTel、新电)成立于1879年,是一家由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公司,也是新加坡目前最大的电信公司。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亚太地区各大企业设立平台的布局、规模、功能设置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需求。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多以香港、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的起始点。香港、新加坡都是国际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海运中心,各大国际性企业纷纷在当地设立总部、分公司、子公司、办公室,联络方便,融资便利;而且,两地法制健全,对于商务活动都持鼓励态度,在税收等政策上提供很大优惠。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展国际商务过程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如语言障碍、空间距离远、时间差异大、法律制度不熟悉、融资困难、汇兑限制多等,在这两地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在设立公司时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上,新加坡与香港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对境外平台定位不同,则相应注册资本、运转方式不同,也影响到注册地的选择。 从招股、融资的角度看,香港的金融实力略微领先于新加坡。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综合竞争力前3位的国际金融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了上述信息。该指数还显示,综合竞争力排在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分别是:纽约、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芝加哥和悉尼。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是对全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现状、趋势及发展能力的全面测度和客观评价,既关注现状,更关注成长的潜力、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方向。2013年的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从金融市场建设、成长发展能力、产业支撑力度、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国家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城市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客观测度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球4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排名。该指数推出4年来,已日益被全球政界、商界、学界所认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外,香港公司允许无业务的空壳公司存在,对不在本地发生的业务不征税。有很多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合同签订地、业务发生地全不在香港,因此可以进行零报税。 而对于做实物贸易的、计划在当地开展实际运营的公司来说,新加坡的政策也许更胜一筹。新加坡政府为了将国际贸易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于2001年6月退出了全球贸易商计划(Global Trader Programme,简称GTP),利用优惠税率吸引和鼓励国际贸易商前来设立全球或区域营运中心。优惠税率理论上可以低至5%。开展实质性交易活动、从事矿业相关贸易的公司属于该计划的对象范畴。 GTP计划准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在五年的奖励期中可以享受10%的所得税税率,奖励期过后可以再次申请。而且,2003年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宣布,准备将新加坡作为区域基地的增长迅速的中型国际贸易公司可以在设立最初的三年享受优惠税率。在此期间新公司可以建立和发展他们的区域和国际贸易网络,从而在初始优惠期满后可以申请五年奖励期的贸易商资格。可以获得税务优惠的收入包括:通过实货贸易所取得的利润;从事实际商品经济活动所取得的佣金;从事期货贸易取得的利润。

国外税收立法及其权限划分的比较

国外税收立法及其权限划分的比较 现代国家税收的重要原则是税收法定原则,即国家征收赋税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根据,税源、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纳税义务人等均应由法律明确规定。凡不是依法律规定而要求公民履行的纳税义务,公民可以拒绝缴纳;同时,除法律有例外规定,任何人不得免除纳税的义务,也不得任意增设或变更纳税的义务。此外,公民还可以对是否依法要求其纳税进行监督。税收法定原则和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国家保障公民权利的两大手段,税收法定目的是保障公民财产权,罪刑法定目的是保障公民人身权。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均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借鉴国外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立法及其权限划分的基本做法,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一、西方国家税权划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提 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分权制衡理论基础上的。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契约论的基础上,针对土权神授主权在君的理论,提出了分权学说,即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议会是掌握立法权的机关,政府是行使执行权的机关,对外权与执行权由国土和政府共同行使。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发展了洛克的分权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部门掌握,立法权要实行代议制由人民来行使,行政权应当掌握在国土(政府)手中,司法权则由法院行使;三个部门应当互相牵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自由。按照洛克、孟德斯鸿等人的理论设计,西方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实际状况,形成了以三权分立为特征的政治体制。与 整个政治体制相适应,西方国家在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中职责范围清晰,相互、制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对税收基本问题的法律规定 关于税收基本问题的法律规定,一般都在宪法中体现,也有的国家专门制订了税收基本法。 纳税是现代国家中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对纳税义务的规定,是各国宪法的通例厂最早可追溯到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第十二条对纳税义务的规定:除下列三项税金外,设无全国公意许可,将不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1789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