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的循环

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由外向内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硬膜由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蛛网膜为紧贴硬膜内面的半透明薄膜,与软膜之间有结缔组织小梁相连,软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和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中。它们有保护、支持、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

一、脊髓的被膜

(一)硬脊膜

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图)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逐渐变细,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骨,全长包绕脊髓和马尾。两侧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被膜相连续。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有狭窄腔隙为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硬膜外隙不与颅内相通,此隙上部略呈负压。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二)脊髓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紧贴硬脊膜内面,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向下包绕脊髓和马尾,下端达第2骶椎平面。蛛网膜向内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蛛网膜因此而得名。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有宽阔的蛛网膜下隙subarachnoid space,隙内充满脑脊液。脊髓和马尾周围有脑脊液保护。该隙下部在马尾周围扩大为终池。临床上行腰椎穿刺时,即将针刺入蛛网膜下隙的终池,可避免损伤脊髓。

(三)软脊膜

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紧贴脊髓表面,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软脊膜形成两列齿状韧带,齿尖向外经蛛网膜附于硬脊膜,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二、脑的被膜

(一)硬脑膜

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图)由外层的颅骨内膜和内层的硬膜合成。硬脑膜的血管和神经行于两层之间。一般硬脑膜与颅盖骨结合较松,因而颅盖外伤硬脑膜血管破裂时,易在颅骨与硬脑膜间形成硬膜外血肿;而硬脑膜与颅底骨结合紧密,当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和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

硬脑膜内层向内折叠形成几个板状结构,伸入各脑部之间对脑有固定和承托作用。主要有:

1.大脑镰cerebral falx呈镰刀状,前附于鸡冠,后连小脑幕,呈矢状垂直插入大脑纵裂内,胼胝体之上。

2.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位于大脑与小脑之间,呈新月形,后缘附于横窦沟,前外侧缘附于颞骨岩部上缘,前缘游离,称小脑幕切迹,切迹前邻中脑。当幕上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时,两侧大脑

海马旁回和钩可被挤入小脑幕切迹下方,压迫中脑的大脑脚和动眼神经,形成小脑幕切迹疝。硬脑膜窦sinuses of dura mater 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出血较多。主要硬脑膜窦有:1.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位于大脑镰上缘,自前向后注入窦汇。

2.下矢状窦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大脑镰下缘,较小,自前向后汇入直窦。

3.直窦straight sinus 位于大脑镰和小脑幕结合处,由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在枕内隆凸处与上矢状窦汇合成窦汇。

4.横窦transverse sinus 和乙状窦sigmoid sinus 横窦左、右各一,起自窦汇,沿横窦沟走行,至颞骨岩部后端转向下续于乙状窦,沿乙状窦沟达颈静脉孔,出孔即移行为颈内静脉。

5.海绵窦cavernous sinus(图)位于垂体窝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腔隙,腔内有许多纤维小梁相互交织,形似海绵状,故名。前有眼静脉汇入,后借岩上窦汇入乙状窦,借岩下窦汇入颈内静脉。窦内侧壁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海绵窦交通广泛,面部感染可波及窦内结构,产生复杂症状。

硬脑膜窦血流方向如下:(图)

上矢状窦

【临床链接】海绵窦综合征可由海绵窦感染性血栓形成引起。病人出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及展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大、眼球固定、上睑下垂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分布区的感觉障碍。

(二)脑蛛网膜

脑蛛网膜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包绕整个脑,但不深入脑沟内。该膜与硬脑膜间有潜在的间隙,易分离;与软脑膜之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其间为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和较大的血管。该隙通过枕骨大孔处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此隙在某些部位较宽大称蛛网膜下池。如小脑与延髓间的小脑延髓池。第四脑室的脑脊液流入该池,再流入蛛网膜下隙。临床上可经枕骨大孔进针作小脑延髓池穿刺。在上矢状窦附近蛛网膜呈颗粒状突入窦内,称蛛网膜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图)。

(三)软脑膜

软脑膜

cerebral pia

mater 紧贴脑

的表面,随血

管伸入脑的实

质中,对脑有

营养作用。在

脑室附近,由

软脑膜、毛细

血管和室管膜

上皮共同突入

脑室内构成脉

络丛,是产生

脑脊液的主要

结构。

第二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图)是充满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无色透明液体。成人总量约150ml左右。它处于不断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动态平衡状态,其途径是: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汇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中脑水管入第四脑室;再汇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自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不断流入小脑延髓池,自此池流入脊髓和脑的蛛网膜下隙,沿该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归入静脉。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时,可引起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有运送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缓冲压力、减少振荡和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正常脑脊液有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数,脑的某些疾病可引起脑脊液成分的改变,因此临床上检验脑脊液,以协助诊断。

第三节脊髓和脑的血管

一、脊髓的血管

(一)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动脉有两个来源(图):一是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由起始处的两条合成一条,沿前正中裂下行。左、右脊髓后动脉分别沿后外侧沟下降,直至脊髓末端。二是节段性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