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东莞理工学院

2014.03

前言3

一、学校概况3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3

(二)本科专业设置4

(三)学生规模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生师比6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7

(四)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7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7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7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10

(一)专业建设10

(二)课程建设11

(三)教材建设12

(四)教学改革12

(五)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2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4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4

(二)校领导落实教学工作情况14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14

(四)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15

六、学生学习效果15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15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情况15

(三)应届毕业生考研情况15

(四)学生参与各项大赛情况16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16

(六)毕业生成就16

七、特色发展17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7

(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特色和经验17

八、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18

(一)存在问题18

(二)努力方向19

结语19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学校认真总结了2012-2013学年的本科教学工作,现提交《东莞理工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校概况

东莞理工学院位于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全国文明城市---东莞市,是该市唯一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6月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0年8月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成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学校现有松山湖和莞城两个校区,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1500亩,办学设施完善;莞城校区面积360余亩,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129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8600余人。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东莞先进制造业名城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历年应届毕业生总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坚持植根地方与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立足东莞市,面向广东省,确立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托东莞社会经济资源丰富和现代制造业名城的优势,以质量与特色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

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努力成为行业、产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基地。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主动适应东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基于东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结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体系。2012年,我校有31个本科专业,分布于工、管、文、理、法、经、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工类专业16个,占本科专业总数的51.61%。(见表1)

表1 2012-2013学年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三)学生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797人,比上一年增加1147人。成教学院现有夜大(业余)学生1348人,函授生727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中,男生7680人,比例为60%,女生5117人,比例为40%。

表2 2012-2013学年各类在校生情况及所占比例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随着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日益提高,考生和社会对我校的熟悉度和认同感也在不断加强,生源质量不断改善,投档线在省内23所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2012年学校原计划招生3250人,实际录取新生3679人,招生计划增加429人,增加率达13.2%,居省内高校前列。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本省市内生源文科、理科录取平均分分别高出省线15.20分和26.10分;市外生源文科、理科录取平均分分别高出省线17.10分和40.30分。省外生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在四川省理科录取最低分超当地省线40分。

“卓越计划班”招生继续受欢迎,最高、最低分及录取平均分分别高出省二本线56分、31分和35.10分,其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理科市外最低分为570

分,超出省线47分。2012年省内招生录取分数见表3。

表3 学校2012年省内招生录取分数

学校今年除本省外,还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特区(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河南、山西、贵州、甘肃、内蒙、安徽、云南、新疆、港澳台)进行普通类和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共录取247人。招生范围逐年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继续实施“百名教授、博士办名校”的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公开招聘,2012年底新引进博士26名。至2013年9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671人,其中正高职称88人,博士18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柔性引进资深博导3名,聘请外籍专家、外籍教师10名,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11月,袁华强教授被遴选为第七批“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使我校成为广东省具有国家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的高校之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学位结构见表4。

表4 2012-2013学年教师基本情况

(二)生师比

学校大力引进具有高级职称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教师队伍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71人,外聘教师180人,2012

-2013学年度的生师比为18.30:1(见附件4)。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

学校严格实行主讲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对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认定,新教师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符合任课资格方能担任教学任务,本科课程主讲教师符合资格率达到100%。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竞赛、进修培训、教学质量评价等途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

学校明确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并在学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申报和教师评优中,把是否完成规定教学工作和和教学效果作为必要条件。2012-2013学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达到46.70%。(见表5)表5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制定了《东莞理工学院四项教学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有效地保障了教学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长,2011、2012年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见图1。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1、校舍状况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3.7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总面积23.32万平方米,生均面积16.7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0.44万平方米,生均7.49平方米。目前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4.82万平方米,各类教室270间,其中计算机房16间,多媒体教室98间。

图1 2011、2012年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2、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941.40万元,生均12161.52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93.07万元,学校超过5万元的大型设备有202台套。目前学校实验室总面积22342平方米,共有实验教学中心9个,其中在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12-2013学年新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2个(见表5)。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数量充足,设施齐备,开放共享,利用率高,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5 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实验中心名称级别获批年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实验教学中心

现代工业技术实习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机电技术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

学校根据专业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东莞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东莞先进制造业名城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建

立了18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22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比上一学年新增16个,这些实习基地均充分利用了本地的高新科技企业资源。

2012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与盈富实业发展(香港)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奥能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合春国际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一信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丰泰集团、广东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学校与这些公司将利用各自优势,通过实习基地这一平台,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学校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严格标准,坚持全面考察,定期与实习单位交流,不断密切合作关系,保证了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3、图书馆状况

学校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9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个,纸质藏书约119.5万册,电子图书约110.36万种,期刊1732种。学校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共铺设光纤72.60千米,安装数据信息点24000多个,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全部楼宇。

学校图书馆重视数字化建设,先后引进了《科学引文索引(SCI)》(1997~2005)光盘数据库、《工程索引(EI)》(1995~2005)光盘数据库、《科技会议录索引(IST Proceeding)》、《Springer》、《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另外还有近三十种试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与纸质资源互为补充,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2011年以来,又陆续新增SCI数据库、国道数据库、中宏网数据库、北大法意数据库、产品样本数据库、皮书数据库等。

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图书馆周开放98小时,为全校读者提供全天24小时网络服务,7 天98小时的阅览服务和借阅服务,年均借阅量31.8万册次左右,年生均借还量24册。

4、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

学校体育中心总面积为85651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为55187平方米,室内场馆面积为30464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为8.07平方米(见表6)。体育中心运动场馆功能齐备,各项运动设施完善。所有场馆均按国家级比赛标准进行建造,配置有田径场、游泳池、网球场、体操馆、器械健身房、健美操房、体操武

术房、乒乓球室、台球室等多种专项训练设施。体育器材总价值44.89万元,专用体育器材室6间。

表6 各类体育场馆面积统计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专业培养方案

学校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修订与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体现出当今社会和经济对本科人才的共性要求,又充分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个性特征,保证所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校对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修订,进一步增加了院系办专业自主性,按专业需要选择公共必修课程,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参照专业认证标准,

调整课程体系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于2012年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筑学专业2个专业,同时立项将汉语言文学和人力资源管理2个文科专业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专业。

2、专业设置

为了满足东莞市对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根据东莞市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实际需要,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注重专业之间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重点,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实施品牌战略,开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对与地方产业链对接紧密、学科基础好、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加大投入力度,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和支持。我校电子信息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并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优势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品牌(特色)专业的示范效应,促进专业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完善新办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新办专业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新办专业的办学水平。

(二)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活动五大类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程约占课内总学时的50%;学科基础课程约占课内总时的35%;专业课程约占课内总学时的15%;实践教学累计学分,理工类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的30%,非理工类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的20%;创新与课外学分不少于15个学分(见表7)。各本科专业课内总学时原则上不能超过规定的最高学时,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大约为7:3,选修课开出的学分数与学生应修读的学分数比例不低于1.5:1。2012-2013学年,学校共安排了1467门课程,涉及2182个教学班。

2、课程建设与改革

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抓手,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分三个层次开展

程建设。从建立课程规范,以达标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重点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新开课要符合达标标准,对量大面广的公共必修课、专业的主干课程先立项进行重点课程建设,建设期满后经过评审通过后,方有资格申报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截至2013年8月建成省级开放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8门,重点课程25门。

表7 各类本科专业课内总学时与学生毕业时所需修满的学分要求

(三)教材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先后出台了《东莞理工学院教材建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东莞理工学院教材建设立项管理规定》等制度和管理办法,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保证高质量的教材进入课堂。2012-2013学年,由我校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或参编的教材共13部,自编讲义11部。

(四)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着力点,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实践,以项目驱动强化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原则整合课程体系,完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开发以课程融合为基础的“二级综合设计项目”,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技能等各方面得到综合性的培养和训练。鼓励面向学生开设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或专业特色的“特色课程”,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实践,设置丰富的课程设计项目,要求学生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结合各种项目进行“做中学”,使学生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技术创新、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2012-2013学年,学校新增立项建设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

(五)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实践教学

为切实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构筑起“三大实践教学平台”,即以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起点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科和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基本点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点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强调应用能力培养,内容接近工作实际,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一般以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2、毕业论文(设计)

2012-2013学年共有2549名本科生参加了各类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指导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教师共有397人,其中教授63人,占15.87%;副教授140人,占35.26%;讲师191人,占48.11%。此外,还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参加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绝大多数选题都具有实际背景,其中来自各级科研项目的选题占到13.65%。

3、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学校先后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两项工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共吸引了近4000人次的学生参与,涌现了一批以太阳能汽车研制、竞技机器人研究、桌面式3D打印机研制等为代表的创新成果,奠定了创新创业的良好基础。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的启动,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与。2013年,学校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5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53项,“创业训练项目”7项,“创业实践项目”5项。

2012年学校创业学院挂牌成立,2013年获百万创业基金。创业学院着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实战型的创业人才,以培养未来的创业精英和商界领袖为目标。通过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精英班、选聘创业导师、建立创业基地、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结合淘宝大学实训基地,系统全面地将创业理论知识教授与实践活动培养相结合,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和发展,加强创业孵化能力,鼓励和支持比较成熟的创业计划团队逐步落地,开创具有创新型专业和实践特色专业风格的创业教育培训新局面。

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以职业规划大赛、职业规划主题班会、企业调研、高校青年精英训练营等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通过模拟招聘会、工商模拟市场、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学校始终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了校、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教学咨询、评审机构。学校制定和修订了涵盖本科教学工作各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与聘任制改革,使收入分配向教学一线教职工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突出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学校的经费投入优先保证本科教学的需要,教学经费足额到位。此外,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向社会各界募集基金,目前募集的发展基金已达8000多万元,设立了“杨振宁奖学金”,通过基金运作用于奖教、奖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开展“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质量奖”的评选活动,强化各职能部门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形成非教学部门主动为教学服务,教师潜心教学,全校齐心协力确保教学的有序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氛围。

(二)校领导落实教学工作情况

学校领导注重更新和转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把握办学方向,注重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校领导班子每年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党委会议,研究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和暑期学习班,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交流教学工作经验;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经常召开各层次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分析、部署教育教学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督促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健全校内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起由教学工作会议、教学日常检查、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学评估、教学奖

励、毕业生问卷调查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制定了教学及相关工作的评估方案、质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三个专项检查和三个专项评估。三个专项检查即“三期”(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教学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和试卷质量检查。学校已着手制定专项评估方案,将启动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等专项评估,保证教学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每学期“三期”常规教学检查是学校进行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这个教学检查活动中,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全面参与课程检查、随堂听课、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活动,全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包括初期的选题、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检查、中期检查和终期的答辩、论文文本质量抽查等,并组织开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试卷质量检查主要检查试卷的命题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度和区分度是否恰当、阅卷评分是否规范客观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每年坚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法,对全体应届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对2013届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学校的学习、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达96.2%。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情况

2012-2013学年应届毕业生2653名,其中2489名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经东莞理工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对2486名学生授予了学士学位。

近年来,我校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左右,在省内高校中处于前列。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为93%。(见表8)(三)应届毕业生考研情况

学校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部分院系积极开展考研宣传工作,并出台相关措施,为考研学子们创造良好环境,并对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奖励。2013

年我校有37人考上国内各高校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39%。

表8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一览表

(四)学生参与各项大赛情况

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项竞赛,屡获佳绩。2012年12月,我校学生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决赛”银奖和“首届广东省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我校4名港澳生喜获“2012年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奖学金”。2013年5月,我校学生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3年4月,我校学生在“第六届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两名。2013年8月,我校学生在“第一届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根据往年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总体比较满意。尤其是对我校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实践能力评价较高。

(六)毕业生成就

学校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较高人文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面向东莞企业的管理基层和各条战线、各个镇区、乡村的基层应用型人才。截至目前,我校培养出26000多名毕业生,其中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到企业的基层岗位,在他们中间有一大批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成为企业管理、生产骨干;有的下到东莞乡镇社区,

成为基层领导;有的自主创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他们成为东莞这座现代制造业名城经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

七、特色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充分发挥东莞市先进制造业名城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与一批高新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实验室,共同培养学生。截止到2013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6个,学校共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81个,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电子工程学院与中兴通讯共建了与现有的通信网设备平台同步的移动通讯教学实验平台。2012年,学校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教育合作协议。西门子将向学校提供自动化方面的教育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实习实践、专业比赛、技能认证、就业服务、学术交流等。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利用西门子的教育合作计划,双方共建“东莞理工-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实验室总投入1200多万元,其中西门子无偿提供674.3万元。2013年,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与广东沃杰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双方将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协同创新和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等方面加强合作。

2、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试点专业吸引力不断增强。学校不断完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与“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为龙头,在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突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3、继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通过出台“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发现和培养有特殊爱好或突出专长的学生,为学生发展个性、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特色和经验

地方大学能否真正做到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开展实质性合作,是推进学校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难题。学校充分发挥东莞先进制造业名城优势,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东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的教育理念,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及东莞本地知名企业展开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以校内教学为主导、企业深度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

学校坚持以点带面,积极整合优势教学科研资源,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应用化学等四个专业为龙头,与中兴、西门子、华为、微软、IBM,以及本地知名企业龙昌国际、伟易达、日本电产、盛和化工等展开深度合作。邀请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按照“面向工程,重实践、重应用”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通过“产教融合”、“与国际著名企业共同组建二级学院”、“企业培训课程有机嵌入专业教学计划”、“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研发部门或分支机构、引进真实工程项目”等具体途径,使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走进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逐渐显现。

八、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学校始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生命线,通过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本科教学在“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当前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照“建设成为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学校深刻认识到,本科教学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还面临着传统路径依赖;教师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的整合还不够,改革的动力还不足,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亟需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

完善。

(二)努力方向

学校在今后将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为重点,以迎接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主要努力方向有:

1、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组成的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信息交流与协调,掌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应用科技的需求动向,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对接东莞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的契合性。

2、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应用、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以协同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机制改革。大力支持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深入企业或行业一线积累实践经验,加大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行业专家作为我校兼职教师的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知识能力结构。

3、通过校内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专业办学质量评估、院系办学质量评估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本科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引导和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结语

2012-2013学年,学校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巨大考验和持续挑战。学校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为同类院校中办学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1.本科生人数:12797人

1-2.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91.86%

2-1.教师总数:761人

2-2.专任教师数:671人

2-3.教师结构:

2012-2013学年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2012-2013学年教师学位结构统计表

2012-2013学年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2-4.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46.35%

2-5.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61.25 %

2-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26.83%

3.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31个

2012-2013学年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6篇精选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6篇精选 教学质量分析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起着反馈与调控作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 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为学校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阅卷,做到了公正、公平,数据真实可信。 20xx年2月4日上午(上学期期末),蓬街镇中心小学分语文组、数学组进行了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会上,以年级组为单位发言,组长们总结了本学期的教学成功经验,分析了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主处。最后形成共识:在小学期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给学生一样属于自己一生有用的东西或特长,特色就是重点、增长点、闪光点、突破点,学校要争取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同时要注意:学生全面发展是目标,优秀特色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寓于学生的乐学、好学、会学之中。这次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对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根据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的有关数据,结合平时教学调研、检查等情况,作如下分析: 自z20xxxx月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规化轨道,质量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教学理念也已逐渐形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保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1、以各年级平均分为例(略) 2、以各年级及格率为例(略) 3、以各年级优秀率为例(略)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学科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1、提高课堂效率 上学期虽然教学时间较长,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很多的,所以利用课外时间提优补差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加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配合《2018年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工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了更好地显示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状态,充分反映各学院、专业自身的优势特色,展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果。惠州学院继续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要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现就做好2017-201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级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设备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

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分专业撰写)。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此项将合并到学校质量年报内对全社会公开)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二级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要求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报告中要用图表形式体现相应的支撑数据(见附件)。 (二)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不能以年度统计的数据以时点为准。

二年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语文) 分析本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题,其题型丰富,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包括听写、看拼音写汉字、同音形近字组词,易混字填空,补充成语,连线,词语排句,句子排序,阅读填空以及看图写话。试卷从听、读、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内容涵盖面广,题量与难易适中,比较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我班全班的语文平均分为77.06分。占全乡第六名。从卷面上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如在听写以及看拼音写汉字方面失分很少。学生对字词的运用比较自如,不管是看拼音写词语还是连线,组词或者是成语填空,以及选择恰当的字填入语境内,学生都掌握得较好,因此在这方面失分不是很多。 概括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字积累方面,出错的主要是同音形近字,学生对他们很难区分,如洁和结,以和已,在和再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未理解词意而导致失误。 2、在词语积累方面,主要是成语的补充。该题目的内容全出自课本,学生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写成了其他的同音字,或者用拼音来代替,大部分不能准确的把字写出来。 3、阅读理解方面,这一题是我班失分最多的地方。说明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能力不强,也与我平时跟他们的训练有关,今后我一定加大训练的力度,多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外拓展。

我班学生的素质落差较大,中下层水平的学生比较多,在认写生字以及口语交际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剖析本次的考试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来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应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区分形近字、形声字,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3、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能力。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专业发展概况(包括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办学的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本教学条件、在校学生数、生师比、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学生转入和转出人数)。 电气信息工程系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10月的原上海师范学院分院的物理系,1992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设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计算机应 用三个专业。至1994年10月与上师大并校时,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副教授 5名,讲师及实验师20名,助理实验师及助教3名。设有电子、电工、电气自 动化、计算机、物理五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1999年1月成立机械与电子 工程学院时,把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二个专业分别提升为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00年又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至2000年9月设有电子应用技术教育、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和电子、电气、制冷三个专科专业,2002年 下半年之后,由于学校要求: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继被并入数理信息学院。2010年月学院为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把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二个系又合并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信息系设有三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4年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生师比为20.6。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新生报到率为97.78%,有3名学生转入本专业,转出人数为0。 2、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 (1)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宽口径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使专业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3)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5、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6) 6、图书信息资源及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1、培养方案特点 (7) 2、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8) 3、教材建设 (8) 4、实践教学 (9) 5、毕业论文(设计) (9)

6、教学改革 (9) 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 四、质量保障体系 (12) 1、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2)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12) 3、教学质量保障的政策和措施 (12) 4、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13) 5、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14) 1、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15)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15) 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六、特色发展—秉承哈军工“三严”传统,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坚持工学并举,校企协同实施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7) 附件1: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一览表 (20) 附件2:学校基础数据表 (21)

引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现设有20个学院以及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14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过程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2门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舰船动力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经费800万元。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五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目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 (二)专业结构 (4) (三)课程结构 (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8) (五)学业要求 (9) (六)奖学金、帮困助学金 (9) (七)本科生生源及其质量情况 (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二)生师比 (13)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1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1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4)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5) (七)国际交流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7) (一)专业建设 (17) (二)课程建设 (19) (三)教学改革 (21) (四)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3) 五、质量保障 (26) (一)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6)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8)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32) (二)就业率总体情况 (33)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成就 (35) 七、特色发展 (35) 八、挑战与对策 (36)

前言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1个。推进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教师,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突出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电子类、纺织-化工-环境类、土木-交通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优势专业群。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教学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水平。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4%,培养了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 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2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是我校“创牌子、亮风采”的重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学校发布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表以来,在前期整改的基础上,理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按照指令时间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思想,深化师生评估工作认识 理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各项工作部署,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理学院教学工作评建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教学副院长负责实施,教务办、学工办联动,全力以赴开展审核评估准备工作。通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全院大会、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学生党员会议、学生干部会议、学生班会、班主任会议等形式,安排与落实审核评估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师生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风貌接受专家的考察。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审核评估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大量公共课的基础学院,要求各位教师积极参与、配合和协助所服务的学院做好迎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参加专家组织的座谈会、访谈、听课、考察等的准备,在各环节以最好的姿态展示风采。二是组织学生学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增强学校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积极配合专家进校听课、座谈、参观等考察工作,礼貌、认真、积极的回答专家的各种提问。评估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守课堂纪律,同时表现良好的品行修养,举止文明,形象得体,展现优良的校风学风。全体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 问题导向,确保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围绕学校2017年底发布的整改清单,除了专家对理学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还收集了其他学院和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以点触面, 梳理可能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路径,主要从教师、系部、学院三个层面展开。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附件1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充分反映系部自身的优势特长,展现系部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字数不超过5千字,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全日制在校生自然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自然数及所占比例(本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国际化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四、质量保障体系 阐述系部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激励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 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成就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六、特色发展 总结系部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需提供典型案例) 七、挑战与对策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二○○四年一月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03年度)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1200多亩。有16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产学激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有10个本科教学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教授196人,副教授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865人。 2003年,是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一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评估与建设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2003年11月17日-21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这对我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分六部分:一是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加强学风建设;五是教学质量分析;六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到2008年,把我校建设成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为主”(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学科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类型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思路。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根主线”,用“两个轮子”走路,确保“一个中心”。也即:坚持教学优先、育人优先;抓住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实行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行干部听

【VIP专享】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突破瓶颈,提升内涵,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国家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学校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顶层设计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本科教学工程”实施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为切入点,突破改革瓶颈,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开创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一.谋篇布局“十二五”发展蓝图, 凝聚培养质量提升新思路 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系统部署改革发展战略任务。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了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规划和系统研究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改善学风,提高质量”十六字工作方针,确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梳理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举措。 顶层设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确立了建设目标,部署了五个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从观念更新、组织保障、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管理措施,制定了7个配套文件。通过召开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再次开展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凝聚了“要将全校各方面资源优势转化并服务于人才培养”基本发展思路,明确了任务。 修订完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突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组织调研十余所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提出了“理念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四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建议,下达了《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新培养方案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引导学生构建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学分压缩到155-165;二是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三是提升内涵,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着力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协同创新,探索模式,校企联合造就卓越工程人才。以“卓越计划”为载体,深化“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与12家大型企业协同创新,探索了新型“3+1+2”学业与职业全程联合培养的模式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政策机制,健全8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有效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了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长沙学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学校概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目标定位3 (二)本科专业设置3 (三)在校学生情况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 二、师资与办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6 (三)教学经费投入7 (四)教学用房及使用7 (五)实验实训条件7 (六)图书及信息资源8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8 (一)专业建设9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11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2 (五)实践教学13 四、质量保障体系17 (一)领导重视,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7

(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有序18 五、学生学习效果2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与学位授予情况22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22 (四)就业情况23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3 (六)毕业生成就23 (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24 (八)学科竞赛情况24 六、特色发展25 七、问题与对策28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28 (二)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8 (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29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行政用房建设力度30

学校概况 长沙学院位于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的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长沙大学创办于1983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0.3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42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 专业设置设有16个教学系(院、部),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XX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2018学年)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学校概况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地处江西省**市,是财经院校,举办者为地市教育部门,于2001年开办本科。学院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561人,折合在校生8,561人。全校教职工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1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党政单位17个,教学科研单位8个。 在各地校友会数量2个。 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102个,行业机构和企业98个,地方政府4个。 ※以上数据来源:1-1学校概况,表1-2校区地址,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8-2 科研基地,表3-1-1高层次人才,表4-1-1学科建设,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1.5+全日制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不含自考生)。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本报告的撰写是根据国教督办[2016]75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现有数据资料是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也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1.教学用房 (11)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 4.信息资源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 (一)专业建设 (13)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5) 1.实验教学 (15)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6)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校领导情况 (17)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17)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四)质量监控 (17) 五、学生学习效果 (19) (一)毕业情况 (19) (二)就业情况 (19) (三)转专业与辅修(双学位)情况 (19) 六、特色发展 (19)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 (一)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 (二)继续推进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0)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1) 附件 (2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