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你对尼采人性思想的理解

谈谈你对尼采人性思想的理解

谈谈你对尼采人性思想的理解
谈谈你对尼采人性思想的理解

谈谈你对尼采人性思想的理解

首先我对于尼采人性思想的总体感觉是与中庸所提倡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这是一种不偏不倚的生活态度,我们既不能常常通过否定现实逃避现实来应对苦难,也不要过度的强调理性,追寻所谓的真理等从而丧失了一个人人性上的生动。尼采之于人性的思想在于否定极端化,肯定超越性个性以及差异化的整体。

对于人性方面,尼采的最主要的批判思想有批判虚无主义即“否定的虚无主义”以及对传统道德和形而上学的批判,称之为“人性的太人性的东西”。

对于虚无主义其实比较好理解,当一个人在遇到不顺的时候会很正常地幻想如果我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如果我有这样的能力等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日梦”。“上帝死了”无疑是对这种思想的鄙夷和讽刺,读遍了漫长历史,人们口中祷告的上帝真的存在么,若果他存在,那么眼前的历史又是谁来书写的?尼采对于虚无主义的抨击在对于基督教的态度中就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否定逃避现实,那么就会很自然地变为一个弱者,一个强者是不会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强者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苦难,正确面对苦难,我以为,面对苦难最好的心态莫过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纵然苦难会让我们痛苦,可是一味的逃避真的就躲得掉么,它就在那里,只不过你连正眼看它的勇气都没有。纵使难过,纵使悲伤,忍着痛抹一把泪水,继续上路便好。苦难就像一柄大锤子,如若你正视它,便会将你锻造得越来越坚毅。

另一方面,是尼采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形而上学最显著的特征是认为变化、生成和矛盾的世界是虚假的,热切渴望一个真实的、绝对的、无矛盾的“存在”世界。这种说法对于尼采来说是深恶痛绝的,这种对于生命力增长的否定,是有损于生命力的,这种只注重于逻辑思维推断而忽视人的劳动产物的想法无疑是极端的。

那么什么是为尼采所肯定的,我想这里就必然要提到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毫无疑问尼采对于权力意志是持肯定的态度的。要论权力意志必先对此做出辨析,何为权力意志,英语中为“will to power”将其译为强力意志也许更贴切,即人

对于更强的自己的追求,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对权力、能力、地位等等各方面的追求。尼采把世界的本质理解为“权力意志”,就是为了体现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更新,由“权力意志”而产生了这种活泼的世界诞生的动力。对于权力意志,主要还是讲求对于人的内部的超越和升华,在一个自身内部破而后立的过程中,不断毁灭和创新,从而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身力量的提升。

我对尼采关于人性的思想的认识理解大抵如此。

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

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 尼采全名叫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开辟了诗画哲学的先河,是一位反理性主义者。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 尼采有四种哲学理论,分别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强力意志,超人哲学,和重估价值。 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是人的生命之流,而“日神”精神是对“酒神”精神的驾驭。 强力意志是一种价值尺度,被译为:追求强大的意志。 而超人哲学思想是我这篇文章主要论述的重点。 什么是超人?什么是超人哲学?在这里所谓的超人并不是科幻影片中的超人,而是一种思想理念。 超人是世界的意义,让我的意志说,超人将成为世界的意义。 上帝已死,我们希望超人诞生。 以上两句话都出自于尼采。尼采认为:没有强烈意志的人叫“末人”,而求强求大的人称为“超人”。

在超人哲学中,“超人”含义是作为生物进化的顶点,其次拥有强力意志,具有自由性,能够经得起苦难。 在超人哲学中,尼采强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文中可以感受到“上帝”是用以约束人们的内心,限制自由(指思想和身体的自由)是奴隶道德的体现。“上帝已死,超人的诞生”表现出人们不断的超越传统道德失效。而且,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均有体现。如:哲学,政治,艺术等领域。但尼采的思想中体现出人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打败上帝,“上帝已死,我们希望超人诞生。”挑战了西方传统价值观,让人超越了神。 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超人哲学论述中,我的感受是尼采鼓励人们变得更加的强大,并且人在本性上是不平等的。要超越自己本身,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表现。但是我觉得它不代表独裁统治,种族主义。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查拉斯特拉与众人的对话,“我教你们超人。人是应该被超越的东西……你们要做这大潮中的落潮,宁可回到动物那里去,也不愿意超越人类?……超人是大地的意义。……亵渎上帝曾经是最大的亵渎,可是上帝死了这些亵渎者也

尼采生平及学说简介

尼采生平及学说简介 提起尼采,我们就要从另一个哲学家叔本华说起,据说学生时代的尼采偶然地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每日凌晨2点上床,6时起床,沉浸在这本书中,心中充满神经质的激动。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正孤立无助地经历着某些痛苦的体验,几乎濒于绝望,而叔本华的书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现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他觉得叔本华好像专门为他写了这本书一样。很多人把尼采视为叔本华唯意志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尼采早期的作品中的确会看到受叔本华影响的痕迹,但两人之间也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别。 叔本华陷入非理性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生存意志的冲动,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人就是恶魔,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由于人生的大多数痛苦都是由欲望带来的,所以他告诉人们要禁欲。而尼采是个人主义和崇尚自由的典型,歌颂酒神精神,热情颂扬作为人本能的强力意志,要求重估一切道德,建立主人道德,追求超人状态,批判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他曾经在其著作中讥讽悲观主义的哼唧强调,嘲讽厌世主义的做作愚蠢。尼采反对禁欲,认为禁欲是弱者病态的复仇,应该直面自己的欲望才能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 核心思想——“超人”哲学 尼采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超人是人类生物进化的顶点;超人具有极大的权力欲,他们最有力,最雄厚,最独立,最有胆量;企图占有一切,统治一切,而毫无胆怯懦弱的性格;他们超出善恶观念之上,不受良心的责备,以冒险为乐。超人最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又能从痛苦中崛起。 尼采提出了三种精神境界,分别是骆驼、狮子和孩子。人民大学张志伟先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上他是这样介绍尼采的精神三境界的,分别是“你应”、“我要”和“我是”。骆驼就是“你应”,即无条件服从,比如基督教就是这样来要求群众的,狮子就是“我要”,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孩子就是“我是”,没有拘束的为天地的一切立法,超人正是达到这一境界,正如《西方哲学史》中指出的那样,“超人是无法界定的,超人的价值就体现在他对一切价值的重估上,体现在他不断的自我超越上。” 尼采笔下的这个超人的英文不是电影里的那个“superman”,而是“overman”,超人要超越人类,要超越自己。超越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止的状态,超人也永远不会僵化,甚至可以这么说,超人也是一种状态,什么时候超人自我满足,停滞不前,觉得自己已经是万能的,超人也就不存在了。 尼采的主要哲学理论可以概括成以下四点,而这些观点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 1. 坦言嫉妒。尼采认为把嫉妒藏在心里是一种虚伪的表现。一个“超人”不可以表现得不坦诚,人要敢于直言嫉妒。他提倡,“嫉妒心理”应该被用作一种工具,来指导人们进步,而不是去作恶。被嫉妒的对象就是人们的目标,而“超人”必须直面目标的挑战,即使奋斗到死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奋斗过了,就

浅谈尼采主要的哲学思想

浅谈尼采主要的哲学思想 反传统主义者尼采,其学说的影响无论是在世界各国还是在中国都很强烈的。从近代起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形成了三次“尼采热”(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抗日战争时期,1985一1989年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尼采的思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尼采的思想深受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他先是追随叔本华,后是扬弃了叔本华,以自己的“强力意志说”来代替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强调发挥人的创造性活力和生命本能。他高呼“上帝死了”主张“用铁锤从事哲学”。他提出“打倒偶像”,反对以苏格拉底和基督教为代表的欧洲理性派哲学传统,及其孕育的“强力意志”相悖的“奴隶道德”(全增瑕主编《西方哲学史》第417页)。他大胆提倡“重估一切价值”,以使人的生命充盈的“主道德”代替以往的使人堕落、屠弱的“畜群道德”或“奴隶道德”,以现实世界的“超人”代替彼岸世界的“上帝”或“救世主”以及个性被泯灭的“末人”。 一、强力意志 尼采强力意志论一直可以追溯到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但是尼采扬弃了叔本华全面否定生命的悲观主义思想,强力意志实现的是对人性的肯定,对人生存价值的认可,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特性。生命意志的目标不是求生存,而是求强力具有强力意志的人是自由之人、智慧之人、自主之人。人在创造中成其为人,只有具有强力意志的主体才是自由的艺术创造的主体,才是生存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命是一种自我扩张、自我延伸、不断上升的过程,强力意志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意愿,一种自我超越的意愿,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命运的主宰,就必须有强力意志。人出生就是走向死亡,这是人的宿命的悲剧,而通过艺术创造可以实现对这种宿命苦难的升华,可以避免这种痛苦,从而拯救人类悲剧性的命运,这是一种古希腊式的逃避痛苦、消极对待的方式,而尼采认为,强健的生命渴求痛苦,从生命本体的高度和不可知的悲剧命运力量的抗争,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人生充满了痛苦,最重要的是理解痛苦的意义,痛苦提升了生命的状态,显现了生命意志本身坚不可摧的力量以及生存的乐趣,在悲剧现象背后是生命永恒的欢乐,生命的最高状态是包括了痛苦在内的。尼采承认人生的悲剧性的同时,却勇敢直面生命的整体,连同它的苦难和悲剧,尼采对生命的肯定,即无论现实多么残酷,生存多么艰辛,人都应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生活的怀抱中,就像酒神一样迷醉似地执着于它,这无疑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二、关于“超人”的观点 关于“超人”的观点尼采以“权力意志”为其理论基础提出了“超人”学说,主要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超人”是衡量一个民族优劣的价值尺度,也是人类的远大目标。他指出,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不能不首先评定其价值,凡是能统治、征服他人的,并使他们的邻人畏惧和嫉妒的,便被看作是高超的人,是“第一的、标准的,是一切事物之精义”。但是,有谁能成为统治者和征服者,即谁是“标准”和“精义”呢 尼采认为,只有“超人”。 第二,“超人是大地的意义”。在尼采看来, 历史上一切存在物都创造了某种超越自身的东西人也是一种被超越的东西,所以他一再指出,目标不是

尼采的哲学思想

浅谈尼采的哲学思想 或许这是一次走进哲学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我的一生!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我把尼采看作是一个自诩为“太阳”的狂者,一个看破一切,对任何人任何事“不屑一顾”的顽固的老头子。我觉得他是一个狂人,一个敢于以不同于他人的理解方式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表达自己思想的狂人。 他强调世界是有它们无意义的生成,因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所生成的世界而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 他的著作中很多地方后有权力意志的踪影。他说:哲学就是这种暴虐的冲动本身,就是最神圣的权力意志,“创造世界”的意志,探求第一原因的意志。他还把生命也联系进去,说“生命首先力求释放自身的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和意志”。尼采说“一切情绪都是强力意志的发展”。如果要这什么是强力意志?尼采就会答到:强力意志就是原始的情绪。情绪是意志的形式;而意志就是情绪。这好象有点循环解释的味道。他一会说意志是情绪,然而有时候又说是激情,感情等等。或许对于尼采而言,它们本质的基础都是强力意志。如果用希特勒的例子说明一下会好理解一点。希特勒等法西斯分子他们要权力和强权,开始也是用很情绪的语言,激发人们的某种感情或激情。

法西斯分子他们的行为为什么那么疯狂,我觉得用尼采的这种思想可以解释。人毕竟是很容易情绪化的动物。 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学说是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问强力意志本身是什么?答案是永恒轮回。永恒轮回这种说法使我不得不想到佛教中有一种六道轮回的思想。或许是他也有对人生悲剧性的认识而寻求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和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之悲切性,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的药方。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脱的只有幻想。尼采也在其中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于是他就以一个艺术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人世。尼采于是就想通过永恒轮回达到对生命的最高肯定。由于永恒轮回,人不仅获得了永恒的欢悦,也不得不承担起永恒的人生痛苦和悲剧。正是在小我融入大我的生命轮回中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尼采以宇宙生命赋予个人生存意义,要求个人站在宇宙的立场上来感受人生的快乐并在痛苦的抗争中求得快乐。 或许到这里我们只是有一点认识:尼采的哲学思想好象很简单,但是却又有一种能给人一点力量的东西。 这些或许是那些学者们对尼采的理解,然而我们也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本科生对既往的研究要有一种粗略的“肯定”辨证式的方法看待问题,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去肯定对自己有用而合理的东西。首先要去虚心的接受合理的东西,然后才能辨证地看待问题。对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内容提要: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尼采的审美人生观。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作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同时,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 关键词:审美悲剧酒神精神 尼采在本体论上强调世界是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所构成的无意义的生成,由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所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著名尼采研究专家乌苏拉·施耐德在《尼采幸福哲学的基本特点》一书中写到:“尼采的哲学道路是由把世界理解为一种痛苦的解释,由对这样一个痛苦世界的正当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摆脱这个痛苦世界,即对‘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探索所规定的。一再被强调而且当然强调得很有道理的基本思想──上帝死了、超人、末人、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仅仅标志着上述探讨世界及其拯救的道路的各个阶段。”①实际上,尼采的以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的酒神精神,由于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酒神精神的悲剧人生观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而这其中贯穿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审美观照。 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和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之悲切性,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之药方。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救出来的只有幻想。艺术和宗教都起源于幻想,但是,宗教的历史证明,它不仅没有帮助人类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相反却比政治机器和道德观念更强有力地形成了对人的本能的束缚,造成了人之生命被弱化、被毒害的新的痛苦,社会文化论文《尼采的审美人生观》。◆分享好文◆于是,尼采便在审美领域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换言之,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浅谈尼采

浅谈尼采 20世纪西方美学的源头实际上是尼采。他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他颠覆传统,杀死了上帝,一个孤独的哲人以及一个漂泊的诗人。理性精神在他的哲学中是被唾弃与斗争的对象,他眼中闪耀着的是强大而深刻的意志之光。他以他热情与真诚的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切身地探索着,伴随着鲜血淋漓的伤痛,直到身心俱损,对至高无上之精神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脚步。以往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不曾像他一样如此贴近生命的本真,他为人类非理性主义开创了新纪元。在他后面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都是站在了他宽厚而强韧的肩膀上。他是个恶魔,而却又是个真实的血肉之躯。 尼采出生于1844年10月15日,1947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这个天性敏感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后来他自己回忆说:“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正因为如此,他对生命的感悟更加透彻和深刻,加上其天生喜欢思索的性格,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尼采孤僻敏感,与现实格格不入,他虚构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飞向未来,飞得太远,恐惧抓住了我,……只有时间与我同行……”“人类的话进不了我的耳朵。”《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他认为最为重要的著作,“距人和世界的彼岸六千英尺”“这是我对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财产”。尼采仿佛高高地俯视着现实世界的种种,这个自大自恋且如此智慧的哲学家,带给人类的确是前所未有的颠覆与震撼。在精神寄生虫们依附于苏格拉底等古代大师的十九世纪,尼采却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学说表示异议,这当然是需要超群的勇气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西方世界,尼采发现基督教约束了人性,腐蚀了人心,因此他重估一切价值,不仅对基督都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斥之为“最要命、最蛊惑人心的谎言”,而且还发出惊天动地之语:“上帝死了!”无疑这需要更加非凡的勇气。“神是一种假想,但我希望你们的假想别超过你们创造意志的范围。”尼采,他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永远具有人性光辉的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 尼采哲学有五个基本观念。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超人、虚无主义、永恒轮回。《悲剧的诞生》实际上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其中的“酒神精神”是中心思想,是理解他全部思想的一把钥匙。酒神迪奥尼索斯被传是宙斯的私生子,他象征着生命的再生,生命不容易被摧毁。酒神狄奥尼索斯是葡萄酒与狂欢

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与他的哲学思想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采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采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采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采的哲学风格。尼采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采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是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采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采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班级: 姓名: 学号: Email:

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悲剧历来被看做艺术的高级形式乃至顶峰,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悲剧所体现出的伟大和崇高,赋予了悲剧深厚的美学价值。 何谓悲剧美学 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 人对悲剧美的感知 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悲剧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何悲剧更“美” 悲剧美学的代表希腊神话中,俄普休斯一心想摆脱命运,结果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悲剧因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一种本质奴性所支配,潜意识地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珍贵。几乎所有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很多人都在实践着。所以无论是失去的悲剧,还是死亡的悲剧,都会给人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错事,一般做错事的时候都不知他错,等日后才明白,正如俄普修斯,自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却一直在命运的摆控之下。所以悲剧一直延续。 尼采的悲剧美学概论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

强力意志与美_尼采美学思想探析

语文学刊2009.1 ○哈宝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作者简介]哈宝龙(1980-),男,蒙古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强力意志与美 —— —尼采美学思想探析 【摘要】尼采的思想博大精深,包含在其中的闪光点数不胜数。本文就尼采美学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的梳理,通过分析他对于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于美的认识以及对于悲剧的认识,试图发掘其在美学领域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尼采;强力意志;美学;艺术;酒神精神 “上帝已死”的宣言,昭示着19世纪西方最具天才气质也 是最受后人争议的哲学家尼采的横空出世。尼采在前人的基础 上革故鼎新,提出一种更原始、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精 神—— —强力意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独特的美学体系,推 动了美学的发展与进步。 一、“世界的本质是强力意志” 众所周知,宗教对人的精神的毒害作用是巨大的,基督教 认为世界是由假想的上帝创造的,人类也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因而对于人的价值判断也要取决于上帝。尼采深切地感到以往 思想家在追求人的价值上的种种努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没 有把自己当作权威,反而总要去求助于异己的权威,例如上帝。 上帝不死人是根本不可能实现对一切价值包括人自己的价值 进行重估的。 尼采提出“强力意志”这个中心概念并建立他的美学是想 以此来勇敢地面对现实。但是尼采也不是一开始就提出“强力 意志”这个概念的,他在《悲剧的诞生》中贯穿始终的是提倡一 种“酒神精神”。他这样解释:“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 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 可穷竭而欢欣鼓舞—— —我称之为酒神精神。”“强力意志”和“酒 神精神”有密切关系,它们都是对生命最直接的肯定。生命体现 了一种不断向上的力量,酒神为这种不断向上的生命力量的不 可穷竭而欢欣鼓舞,它就是那种求强力的生命意志的代名词。 “强力意志归根结底是生命意志。”由此可见,强力意志和酒神 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只是强力意志在尼采那里获得了 本体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说明无机界、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一 切现象,把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生成归结为强力意志。而且,强 力意志“获得了最高价值尺度的意义,尼采用它来衡量人类的 一切精神文化价值,把真、善、美的评价都看作强力意志的产 物”。很显然,解释世界和评价事物、评价人,就是强力意志这个 概念在尼采手中的两个功用。 作为对世界的解释,强力意志一方面“适用于每一种可能 的力量:它不完全专指以心理现象为基础的那些力—— —即肉体 的那些冲动,更确切地说是指一切世界现象;另一方面,这个词 更精确地适用于这些力的内在动,适用于使这些力有资格成为 力的倾向性”。“在最广的意义上,强力意志标示着这种没有最 终结果但始终有方向的力的展开。每一种力,每一种能量,无论 它是什么,都是强力意志—— —在有机界(冲动、本能、需要),在 心理与道德世界(欲望、动机、观念),在无机世界本身,因为‘生 命只是强力意志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世界的本质是强力 意志”。那么世界也就不是生存意志,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 意志,有的只是不断增加或丧失其强力的意志的火花”。对尼采 来说,意志只有在其强力增加或减少的时候才存在,但在其出 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已经被自身所超越。因此,真正的存在只 能是永恒的生成,不分过去、现在和将来。 二、“只有人是美的” 从“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之日起,对于什么是 “美”,什么是“美学”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历来的美学家都曾 试图为美学下一个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但也是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但人们在关于美的探讨上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 都把感觉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直到19世纪中叶出现了 以马克思美学思想和尼采美学思想为代表的美学领域内的两 大思潮。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建立了一套与传统观点相决裂的哲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美 学体系。而尼采则仍然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从文化的角度上 对传统观点采取彻底批判态度并以他的以强力意志为核心的 美学思想来填补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后在资产阶级世界中 所形成的精神空白。尼采的美学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不满于自 身,又摆脱不了自身,只能在艺术中寻求出路的倾向。在主客观文学史与文艺理论 162

[尼采,思想,价值]尼采的人生价值思想

尼采的人生价值思想 尼采是一位悲观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哲学流派中,他是属于意志主义学派,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向死而在,人终究要面临死亡,但是在这有限的人生里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怎么样活着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尼采给出了他的观点。 一、人生价值的出发点悲观主义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会到彼岸世界中,终究是一场空,一个人赤身裸体来到这个世界,从呱呱坠地到走进坟墓,一个人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一个人有孤独的来去最终走向另一个世界去,来到这个世界史如此的短暂,如果按天来计算也就是三万多天,生命的期限是如此的短暂,想到这心理不由的打颤、难过、伤心闷闷不乐,不仅如此,在这短暂的生命力我们还会经历各种困难、压力、悲伤、生气、衰老,疾病,亲人的离去、朋友的背叛,爱人的抛弃等各种痛苦。尼采正是看到人生的这此痛苦、艰难、不幸,激发起他对人生的思考,思考人为了什么要活着,怎么活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尼采建构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家的独有的悲剧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认为自己是悲剧哲学家师祖。尼采的悲剧尤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能够如此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是因为的悲剧人生和年轻人有了共鸣,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每个人在这个悲剧的舞台上上演各种剧目,人生的价值就是要把自己在这舞台上仅有的时间表演的淋漓尽致、完完整整,不留任何遗憾,在现世中的人总会的经受各种诱惑、困难、灾难和不幸,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尼采对人悲剧的结局的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当代的年轻人他们在思想上正经历着各种思潮、文化的碰撞,而尼采悲剧的人生没有丝毫的退缩,而是奋勇向前,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空痛苦的人生,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享受人生的悲剧,与其整天闷闷不乐、痛苦的活着,不如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让我们活着的每天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二、尼采认为人生的悲剧有两种 (一)死亡带来的悲剧 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生火的规律,有生就有火,有始就有终,有起就有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是不可以违背这个自然规律,现代人采用各种方法想使自己能长寿,但也不会永远活着,古代人民还通过刻画各种神话里面中的长生不老神仙,表达了人类对生的渴望对死的厌恶和恐惧,但是这此都是无济于事的,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只能遵循,那么死亡就是活着的无法抹去的痛苦,不管什么样的人,不分高低贵贱,不分贡献大小,都无一另外地的走向死亡,尼采笔下的奥林匹斯山诸神,就是一种肯定死亡,面对死亡,不畏惧死亡。死亡就意味深重生,正是在与死亡的抗争中获得了有意义有价值是重生,尼采《悲剧的诞生》中酒神象征情绪的释放,就是为了迫求解脱个性被束缚,复归个体的本真状态。就好比我们生活的一句俗语酒后吐真言,把平时伪装自己的华朋的外衣都丢掉,做真实的自己。是一种个体获得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快乐和痛苦交杂的颠狂。日神代表光明、是尼采对美好梦想的一种幻想,就好比在人的一生中会有理想、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尼采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结合为一体。宣扬人应该超越本能,战胜自我变成超人主宰自己的人生。 (二)现实之悲剧

浅谈王夫之的财税思想

广角视野 w ide angle 浅谈王夫之的财税思想 陈雁峰 陶杉杉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230039) 摘 要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为世人所熟知,但其在经济学方面尤其在财税理论的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王夫之的财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张土地民有,反对以行政手段抑制土地兼并;褒贬传统的赋役制度,提出改革建议;论常平、义仓救荒之策;屯田。他的尊重实际,通时达变的财税思想在中国古代财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王夫之;财税思想;财政;税收 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汉族。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他的财税思想做一简单的阐述。 一、主张土地民有,反对以行政手段抑制土地兼并 王夫之认为,自古以来,土地都属于百姓所有,否定了夏、商、周以来的王田制,即使是井田制,也是八家私有而一家公有。君与士大夫可以征发他们的徭役,但不能占有他们的田地。对于三代时期的归田授田之制,他认为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如果授田之说成立,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人口增加而土地不敷分配的矛盾。所以土地向来都是百姓自己的,用不着王去授予。至于井田制所说的!一夫百亩?,不是每个成年人授予一百亩田,而是一百亩征一夫的税,所以井田制是以夫定税制,而不是以夫授田制。可见王夫之否定井田制是授田制,而认为是赋税制,即按夫征税制。 既然土地是百姓所有,就不能以任何借口侵占。至于土地兼并,王夫之认为那并不是豪强强夺百姓土地,而是赋役繁重、胥吏横行所致。土地兼并并不能以法令加以抑制,即使以法令抑制也无法实施。所以对汉朝以来所有以行政手段抑制土地兼并的主张,他都持批评态度。在王夫之看来,豪民兼并土地固然是严峻的社会问题,但其根源是官府的问题,而不是豪民,反而是豪民代替百姓承受着官府的伤害。所以官府不应该运用行政手段抑制土地兼并,夺取地主豪民的土地,而应该以减轻赋役等经济手段抑制土地兼并,让百姓守住自己的土地。 王夫之只看到官府征收繁重的赋役和对贫弱百姓的伤害,忽视了豪强地主对贫弱百姓的伤害,所以他的论说只反对官府暴税,反对主管征赋役部门和胥吏的横暴,而为地主豪强土地兼并辩护,从而成为土地私有制的代言人。 二、褒贬传统的赋役制度,提出改革建议 (一)改革赋役制度,度民不度田,以经济手段抑制土地兼并 王夫之认为,土地兼并责任并不在地主豪强,而在于官府的制度和不法吏胥,抑制兼并并不能以限田、均田、经界、推排等行政手段,他主张官府应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惩治官吏的残暴,调整与土地制度紧密相关的赋役制度,即用经济手段抑制兼并,他还开出了两剂!药方?: 1.将以往按田征税改为按人、按户征税,即税人而不税地。即按人征收租税,不考虑其有多少土地,规定每户征租多少,每人征租多少,耕地多而勤勉则收获多,但不多征租税,土地弃荒也不减少租税。如此,百姓就会珍惜土地而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这在土地兼并之世也是稳妥的办法,因为既然失去土地也要缴纳租税,那么土地就不会为豪强兼并了。 2.轻自耕农之税,重佃农之税。即百姓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过300亩,这300亩属于自耕田,超过部分属于佃耕之田,官府应该轻征自耕田而重征佃耕田(加倍征收)。王夫之想以加重佃耕土地赋税的办法消减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从而降低他们对占有土地的兴趣。 按照王夫之!税人而不税地?和!分别自种与佃耕,而差等以为赋役?的方法,只会使丁多而无田或少田的百姓越来越贫困,而田多之户却越来越富有,即使佃耕田加倍征税,土地所有者也必然会将赋税转嫁给佃耕农(即佃农),获利者还是土地所有者。显然,王夫之是替土地所有者说话的,贫弱百姓只会因此而更加贫困潦倒。王夫之揭示了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的关系,提出了以赋税手段来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这是前无古人的。但他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替土地兼并者辩护,这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二)改革缴纳手段,实行以货币之征,以纾民困 王夫之认为百姓向官府缴纳赋税,以钱币缴纳最为合适,既方便百姓,又有利于百姓。他详细分析了货币纳税的好处,认为只就百姓利益而言,就有四个方面的好处:百姓免受官府刁难;百姓免受奸商敲剥;单丁孤寡免受豪右欺凌;百姓可避免积贮的损失。 (三)改革单一农业税制度,实行农商兼并 王夫之认为不仅各类民户都应该纳税,而且各种不同的商品也应该征税,即农、工、商各业都要承担赋税,为国尽责。这实际上就是!税收普遍?思想,比西方最早的瓦格纳税收普遍说要早200年。 (四)盛赞租庸调制,否定什一中正论 王夫之赞成租庸调制之庸、调,因为它征之于户而非征之于田,符合他!度民不度田?的主张,他认为唐朝租、庸、调均较三代为轻。然而,他既反对限田、经界、推排等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又认为三代时期从来就不存在授田、归田之事,他盛赞唐朝租庸调制,而租庸调制恰恰是以均田制,也就是以授田、归田制为基础的,在这一点上,王夫之不能不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王夫之既否定什一税,驳斥什一中正论,又痛斥林勋复古倒退的思想,认为井田制、什一税不可行,由此可见,王夫之对传统思想的怀疑,已经触及到传统思想的核心###孔孟之道。 (五)主张控制山林川泽之利,反对弛盐茶之禁,以抑制商贾 王夫之否定传统的什一税,但不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和传统的山林川泽国家垄断制度。对于抑商,他主张抑制但又承认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总之,对于商人和商业既要抑制,使其不能危害百姓和国家,又能保证商货流通。 (六)主张运用赋税手段抑制寺院扩张 他主张既要用行政手段,又要用财政手段遏止寺院的发展。行政上,以限额的方式减少加入佛教的人数,消减其发展趋势,再疏远冷落寺院的住持,使其失去夸耀的本钱,使佛教冰消瓦解;财政上,一方面宽徭省罚,使百姓不必因逃避赋役和刑罚而遁入空门,另一方面对寺院的僧众!犹然编户征徭之民?。 自唐、宋、元以来,寺院发展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

浅析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最完善的艺术种类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国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而黑格尔则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但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给予真正科学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见解散见于他们的许多著作之中,但比较集中地阐述这一问题的,则是一八五九年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两封信。马恩在各自回信中分别批判了拉萨尔的唯心主义悲剧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结合自己对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总结,表明了他们对悲剧的看法。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说明悲剧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合理要求、理想、优秀品质等等,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和本质。“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合理的要求、理想未能实现。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是悲剧的本质所在。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总之,马恩的悲剧观吸收了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悲剧论一切合理的东西,又远远走出亚里斯多德和黑格尔,将悲剧观念提高到了新的理论水平。“置于两方面之间”的悲剧观念深切揭示了悲剧形成的内在根源,在中外古今的悲剧和悲剧性文学杰作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具有广泛和普遍的概括意义,对之后的悲剧创作和评析及悲剧理论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悲剧艺术从广义上讲,就是以悲剧故事为体裁的艺术形式;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民族艺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条件、民族性格、文化素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的各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而中国悲剧

(精)尼采简介

尼采 尼采的名言 发布时间:2017-05-02 1、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尼采 2、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尼采 3、智慧愿我们——勇敢、无忧、矜高、刚强,她是一个女人,永远只爱着战士。——尼采 4、许多真理都是以笑话的形式讲出来。——尼采 5、没有哪个胜利者信仰机遇。——尼采 6、大多数思想家写得拙劣,因为他们不仅要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要传达思考的过程。——尼采 7、迟到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尼采 8、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尼采 9、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奋作用。——尼采 10、记忆差的的好处是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初次遇见一样,可以享受多次。——尼采 11、思想是我们感情的影子总是更黑暗,更空虚,也更单调。——尼采 12、真正的男子渴求着不同的两件事:危险和游戏。——尼采 13、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尼采 14、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尼采 15、香水不正是被自己的气味所出卖的——尼采 16、害虫叮人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它们要维持生命。批评家也一样他们需要我们的血而不是痛苦——尼采 17、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尼采 18、人才出于贫寒家庭,莲花开在死水——尼采 19、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尼采 20、诚实是一座阶梯,也是达到认识之前的手段之一。——尼采

论王夫之的生态美学思想

论王夫之的生态美学思想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受,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以美的事物反馈于自然,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所达到的生态平衡,描绘了一幅生态美学的图景。 何为生态美学?所谓生态美学就是以生态为本体的美学。生态美学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作为一种绿色的、健康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与整体性存在;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为最高的生存智慧与理想境界;主张建立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重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强调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走向自然、尊重自然进而顺应自然;强调生态关爱与人文关怀;主张尊重生态规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最终走向生态观、人文观、审美观的结合,实现人“诗意的栖居”。因为它既是精神的又是情感的,因而它能对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能够塑造精神与情感都完满健康的具有生态理性与生态精神的新人。生态美学体现了人类的生态关爱与终极关怀,是当今时代所迫切需要的美学观,用这样一种生态美学观去塑造和培养人,可以把生态意识、生态审美观念内化为人的情感与信念,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与生活方式,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平衡,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与冲突。

所以生态美学本身就是人类生存智慧的现代性体现,它有利于人类走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困境,同时它也是审美观念的根本变革,有利于推动美学的发展与深化。 王夫之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形态。他强调人与自然 他认为审美的对象源于客观世界,离开客观世界,就不能称之为美。因此,他强调“天人合一”“”“” 从古至今谈论美学思想,大多的角度都从诗词格律中入手,却很少从生态美学的角 王夫之 所谓生态美学就是以生态为本体的美学。生态美学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作为一种绿色的、健康的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与整体性存在;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为最高的生存智慧与理

尼采美学思想梳理

尼采美学思想梳理 尼采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史中往往被一笔带过或忽视,这同尼采在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一、尼采对美的分析:美是“外观的幻觉” 我们从古希腊学到了20世纪,思想家们都试图对“美”下一个定义,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许这被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家阿多诺言中了,他说:“美是无法下定义的,但是全然不要美的概念也不行。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相矛盾。” 对“美是什么”尼采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让我们看看尼采是如何评说美。对尼来说,世界总是处于无休止的生成变化之中,漫无目的。人生也是如此,人无法把握世界,也无法把握自身,因此人生是痛苦的,人无法达到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自由。人生本无意义,“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在人生中,必须有一种新的美化的外观,以使生气勃勃的个体化世界执着于生命。” 如何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尼采在自然人生中找到了艺术:“艺术不只是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作为对自然现实的征服而置于其旁的。” 尼采认为,两种艺术冲动之一的“日神精神”就是个体化、适度、形式、美、幻觉的领域,他说:“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不谐和和音化身为人――否则人是什么呢?――那么,这个不谐和音为了能够生存,就需要一种壮丽的幻觉,以美的面纱遮住它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日神的真正的艺术目的。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在每一瞬间使人生一般来说值得一珲,推动人去经历这每一瞬间。” 不谐和音本是一些尖锐刺耳的声音,尼采用它们来比作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生,但是它们诉诸人的感官以后却形成一种期待的壮丽的幻觉,尼采认为这就是美。 尼采认为:“没有什么美,就像没有什么善和真。”这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孤立存在的真善美,真善美本身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一种生成,我们所说的存在只是生成打上了存在的印记。 二、尼采对美感的分析:美感是一种错觉 尼采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美,人之所以在原本并不存在美的世界上谈论美,是因为有了人,世界才有了美。他说:“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斥着美——他忘了自己是美的原因。惟有他把美赠与世界,唉,一种人性的、太人性的美……归根到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他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 尼采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美是主观的,世界原本没有作为审美容体的美,只是因为有了作为审美主体的入,世界上才有了审美客体,才有了审美主体赋予它的美。二是美是人们“在事物中发现了自己的映象”,这种美的判断就是美感的开始,然而这事物本身并不是美的,它只有在充当人的映象的时候才是美的。三是“美”的判断作为人的族类虚荣心必然同人作为人的功利目的相联系,因而由此而造成的美感也必然是带功利性的。 尼采的观点是很明确的:美是“外观的幻觉”,美事实上并不存在,因而“把一个事物感受为美的,这必然是一种错觉”。 尼采认为美感是一种错觉,是为了解决美的主客观统一的问题。美是主观的,是由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决定的,事物之中并不存在美的属性,只有当人在事物中看到自己的映象时,事物才有了美的可能性。但是,相对审美主体来说,美又在客体之中,审美主体只能拥有美感而不能拥有美,因此美又是相对客观的,只是由于事实上美并不存在,所以审美主体所拥有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错觉。 反过来讲,美是纯主观的,因为美本身并不存在,而美感,或者如尼采所说的“醉”,则不仅包含着心理上的反应,也包含着生理上的反应,因而它不仅是一种主观心理中的现实,而且也是旁观者能观察到的客观现实。审美主体通过拥有美感而摆脱了自我,失去了他的主观性,而美虽然相对审美主体是客观的,但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