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9.06.02

•【文号】文市函[2009]15号

•【施行日期】2009.06.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市函[2009]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现就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城乡基层文化市场的生力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演出市场,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对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曲艺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以非物质生产方式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三)国务院“三定”方案要求文化部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实施监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破除演出市场经营主体的所有制壁垒,调整城乡演出市场不平衡的二元结构,建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国有文艺院团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繁荣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四)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设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专项扶持资金,努力协调金融机构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贷款,运用扶持资金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贷款贴息服务,对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实行以奖代补,大力扶持其繁荣发展。

(五)政府采购的送戏下乡项目,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选择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承担一定的演出任务。政府主办的各类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要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并对优秀剧节目和演职员予以表彰和奖励。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纳入重点院团予以重点扶持。通过组织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汇演调演等活动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沟通交流搭建平台。

(六)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场地、演出场地和演出器材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县乡文化馆(站)、社区文化中心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联系制度,鼓励文化馆(站、中心)免费或低价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鼓励采用政府出资、社会赞助等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维修改建或新建固定舞台、戏台。

(七)积极推荐有特色高水准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对外演出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拓国外演出市场。对参加政府组织和政府鼓励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依法邀请国外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开展合作演出和业务交流。

(八)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组织国有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开展业务辅导,并鼓励其参加民

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活动,组织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员到国有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进行学习培训。鼓励艺术院校毕业生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就业。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与国有文艺院团同等待遇。

(九)表彰奖励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每2年表彰一批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进行表彰。开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创星评优”活动,建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差异化激励管理制度。

三、深化管理,加强服务,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各类人才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从事京剧、昆曲、地方戏曲等民族民间艺术表演项目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表演项目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可以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向文化行政部门申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允许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以合资、合作、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离职自主创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十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地方试点推进取消文艺表演团体国内营业性演出行政许可。从事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艺术表演形式的文艺表演团体和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表彰的服务农民、服务基层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举办非涉外营业性演出活动时,不再报演出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具体办法由试点地区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十二)加强对民间演出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有关民间演出经纪人管理的制度规定,要定期组织民间演出经纪人开展法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经纪人业务素质和守法意识。对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民间演出经纪人,要依法查处,切实维护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十三)组织新闻单位加强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宣传报道,总结推广先进典

型和经验,宣传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优秀剧(节)目、优秀演员,提升行业形象。组织文艺评论家关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作品,在媒体上进行宣传评介,选择优秀剧(节)目在电台、电视台播放。

(十四)演出行业协会要努力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做好服务,搭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与文化行政部门沟通的桥梁。建立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基本信息数据库和演出信息数据库,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服务。建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员合理流动的社会化管理机制,提高演职员诚信意识,加强城乡基层演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日

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doc

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 发文单位:国务院 发布日期:1988-9-6 执行日期:1988-9-6 生效日期:1900-1-1 国务院同意《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对于克服长期以来国家对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实行统包统管体制的弊端,增强艺术表演团体的经营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艺术表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更好地履行间接管理艺术表演团体的职能,促进社会主义艺术表演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这个《意见》所提出的原则和方向,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分散决策,加强领导,使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能够稳步前进。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到劳动、人事、计划、财政、税收、工商行政等方面的工

作,各有关部门应当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以保证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的目的和指导方针 (一)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实行的是由国家统包统管的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体制已不适应我国艺术表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问题是: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国家,艺术表演团体在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在分配关系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阻碍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人员优胜劣汰的竞争;在人事制度上没有形成艺术表演人员的庋动制和淘汰制,使冗员不断增多,国家拨给艺术表演团体的事业经费只能主要用于养人,而不能用于发展事业;艺术表演团体的布局不够合理,对有些重复设置的、艺术力量薄弱的、不受观众欢迎的艺术表演团体,往往很难进行调整;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经常苦于处理艺术表演团体的具体事务,不能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从宏观上对艺术表演团体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 一九八五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中办发[1985]20号)后,各地普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年7月27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9年7月2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党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就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艺术创作和生产,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演艺精品,培养了众多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为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批国有文艺演出院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新的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显著增强了自身艺术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深化改革积累了新鲜经验。 2.国有文艺演出院团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演艺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旧有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绝大多数国有院团仍保留事业体制,没有形成与市场对接的体制机制,没有成为市场主体,缺乏通过市场竞争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相当多的剧(节)目以参评获奖为主要生产目的,没有进入市场,忽视观众需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受到制约;现行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和级次层层办团,“小而全”、“散而弱”,很难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品牌,不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许多院团包袱沉重,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影响了演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这种状况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切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开创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的新局面,已成为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任务。 3.当前,推进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面临极好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为改革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艺繁荣提出新的要求,为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为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必须从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奋力进取,加快形成有利于演艺业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条件。 二、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4.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结合文化工作实际,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

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 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人事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人事局: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迅速。为更好地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出以下意见: 一、积极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基层文化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文化、财政、人事和税务部门要提高对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要根据表演门类、艺术水准、经营模式和布局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符合本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目标、措施和相关政策,努力挖掘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演艺资源,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发展。 二、放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市场准入。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社会资本以个体、独资、合伙、股份等形式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农民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取消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注册资本限额的特殊规定和个体演员证,允许成立个人独资、合伙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允许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以合资、合作、并购等形式,参与市、县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允许国有文艺院团演职人员经单位批准离职自主创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县级文化和工商部门要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企业登记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及时发放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三、简化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演出审批手续。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从事演出活动,在申报、审批等方面

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9.06.02 •【文号】文市函[2009]15号 •【施行日期】2009.06.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 正文 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市函[2009]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现就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城乡基层文化市场的生力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演出市场,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对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曲艺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以非物质生产方式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三)国务院“三定”方案要求文化部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实施监管。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破除演出市场经营主体的所有制壁垒,调整城乡演出市场不平衡的二元结构,建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国有文艺院团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繁荣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四)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设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专项扶持资金,努力协调金融机构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贷款,运用扶持资金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贷款贴息服务,对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实行以奖代补,大力扶持其繁荣发展。 (五)政府采购的送戏下乡项目,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选择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承担一定的演出任务。政府主办的各类重大节庆文化活动,要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并对优秀剧节目和演职员予以表彰和奖励。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纳入重点院团予以重点扶持。通过组织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汇演调演等活动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沟通交流搭建平台。 (六)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场地、演出场地和演出器材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县乡文化馆(站)、社区文化中心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联系制度,鼓励文化馆(站、中心)免费或低价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鼓励采用政府出资、社会赞助等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维修改建或新建固定舞台、戏台。 (七)积极推荐有特色高水准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对外演出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拓国外演出市场。对参加政府组织和政府鼓励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依法邀请国外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开展合作演出和业务交流。 (八)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组织国有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开展业务辅导,并鼓励其参加民

合肥市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扶持办法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 (合政办〔2019〕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合肥市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扶持办法》已经2018年12月27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1月14日 合肥市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扶持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合肥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以下简称“民营院团”)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制定本办法。此办法纳入合肥市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民营院团,是指由民营资本全额投资兴办,依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经本市文化、工商行政部门批准设立,依法纳税,正常经营且规范演出,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对繁荣本市民间文艺市场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有相应贡献的文艺表演团体。 第三条民营院团原创剧目,按下列标准予以奖补: (一)经专家评审入选市级扶持范围(市戏曲剧本资源库)的原创项目,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资金补助。 (二)近两年内入选省级及以上剧本孵化计划等剧本创作扶持项目的,省级给

予10万元补助,省级(不含)以上给予30万元补助。此项按从高不重复和差额补齐原则给予资金支持。 第四条民营院团引进人才,按下列标准予以奖补: (一)民营院团每聘用1名高等教育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工作满1年后给予院团奖励,奖励额度为该毕业生在院团年工资薪酬待遇的20%。 (二)民营院团正式聘用的演职人员具备艺术类初级职称的,按每人2万元额度补贴院团;具备艺术类中级职称的,按每人4万元额度补贴院团;具备艺术类高级职称及以上的,按每人6万元额度补贴院团。对于持有不同艺术专业、不同级别职称的演职人员,以最高职称为准。职称由低级别向高级别申报认定成功的,应补贴差额。此项为一次性补贴。 本条款所述人才,在民营院团受聘年限不少于3年。同一人才不得在不同院团重复申报。 第五条民营院团扩大演出规模,按下列标准予以奖补: (一)民营院团年规范演出达到一定场次的,给予相应补贴:100场5万元、150场7万元、200场10万元、250场15万元,300场及以上25万元。 (二)民营院团在本市专业剧场(含剧院、戏院,下同)演出的,给予每场50%的场租补贴,每年每院团总补贴额度不超过50万元。 (三)民营院团近两年内在国内外(除本市)专业剧场专场演出的,给予20-50万元的资金扶持;受邀参加国内外知名艺术节展演的,给予不超过20万元奖励;参加国内外重大赛事且进入主要奖项前3名的,给予不超过30万元奖励;赴国外参加节目交易会并有不少于5场实际成交量的,给予不超过50万元奖励。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文化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季整改措施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文化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季 整改措施 篇一: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情况分析 艺术表演团体是指由文化部门主办或实行行业管理的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等活动的文化机构,涵盖了戏曲、话剧、歌舞剧、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大力开展艺术创作和生产,在繁荣演出市场、传播先进文化、开展艺术教育、提升全民素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艺术表演团体总体发展情况 (一)机构人员稳步增长 20XX年,全国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864个,比上年增加725个。分层级看,中央级16个,省级258个,地市级765个,县级5825个;分类型看,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艺术表演团体2435个,占35.5%,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艺术表演团体4429个,占64.5%;分剧种看,戏曲剧团2451个,占35.7%,是全国最大种类的艺术表演团体。 近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20XX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22.07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增长6.0%。

(二)创排和演出条件有所提升 近年来,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加大了对公用房屋、排练场所的建设力度,院团演出硬件设施条件有所改善。20XX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公用房屋建筑面积465.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8.87万平方米,增长1.9%;排练练功用房128.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8万平方米,增长7.7%。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各地纷纷兴建了一大批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的艺术表演场馆,也为艺术院团提供了很好的演出保障。20XX年,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112个,比上年减少25个;观众坐席数161.73万个,比上年增长2.8%;演出场馆面积743.5万平方米,增长10.8%。为进一步方便剧团送戏下乡,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真正解决艺术表演团体演出难、转点难、搭台难的问题,20XX年,文化部、财政部正式实施了流动舞台车工程。截至20XX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为剧团和基层文化机构配备了969台流动舞台车。流动舞台车的配置,极大地方便了院团为基层群众进行舞台艺术表演,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20XX年,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共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11.41万场次,观众人次1.14亿人次。(三)演出规模持续增加 全国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精品,演出场次持续快速增长。

文化部完善审批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发展.doc

文化部关于完善审批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 康发展的通知 发文单位:文化部 文号:文市发[2006]18号 发布日期:2006-6-22 执行日期:2006-6-22 生效日期:1900-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 为进一步完善演出市场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和审批环节,降低演出经营成本和票价,促进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文化部、民政部关于印发<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事下列文艺表演项目的民办文艺表演团体,可以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向文化主管部门申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一)京剧、昆曲、地方戏曲、曲艺、儿童剧、杂技、木偶剧、皮影戏和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等各民族或者地方特色艺术表演项目; (二)歌剧、舞剧、芭蕾舞、交响乐、话剧等艺术表演项目。 二、积极引导和支持文艺表演团体和专业演出场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剧场、音乐厅等专业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申请设立演出经纪机构,自主组织、制作和经营演出活动。有两年以上营业性演出从业经历的专业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经过批准设立演出经纪机构的,可以申请在内地举办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活动。 三、同一演出项目跨地区演出,应当于演出日期3日前持首场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副本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提交的申请材料到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受理备案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出具备案,并依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演出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不再重复审批。跨地区举办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应当依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的规定提交有关文件;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演出活动不得举行。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3.09.23 •【文号】文艺发[1993]44号 •【施行日期】1993.09.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废止(原因: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规定)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年9月23日文艺发[1993]44号) 198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198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在这两个文件精神指导下,经过改革,我国的艺术表演团体逐步打破了旧体制的模式,由计划体制下国家统包统管的形式逐渐向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布局不合理和队伍偏大的状况在总体上也有所改变。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许多艺术表演团体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从当前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实际来看,由于各地在经济、文化发展诸方面的差异,各地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进展很不平衡,改革的成果还较为脆弱和单薄,

改革的思路和视野还不够开阔,改革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宏观机制还不配套,文化经济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内部运营机制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未解决,相当一部分艺术表演团体处于不能正常运转的状态。艺术表演团体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改革开放,不适应人民群众新的要求,在创作上表现为能够深刻反映改革开放和时代精神的力作不多。因此,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要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文件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继续贯彻1985年和1988年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两个文件的基本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时机,大胆探索,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把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现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对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特作如下通知,望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人才,出作品,繁荣艺术事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改革的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符合艺术自身规律的社会主义文化实体;确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行各类院团多轨并存,保住国家重点,放开社会办团;逐步建立艺术人员合理流动的新陈代谢机制。 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进度和办法上可有所不同。市场机制发展快,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要迈出大步,老、少、边、穷等地区可以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

文化部关于扶持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扶持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 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3.08.15 •【文号】文艺函[2013]1302号 •【施行日期】2013.08.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文化部关于扶持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 的通知 (文艺函〔2013〕13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 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粹,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和世界上许多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一样,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在当代也面临演出市场萎缩、观众老化、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不足、体现时代风貌和审美特征的剧(节)目为数不多等问题。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持发展曲艺、木偶戏和皮影戏的批示精神,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及曲艺、木偶戏和皮影戏表演团体的积极性,引导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创作生产,推动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的继承和发展,促进舞台艺术的全面繁荣,文化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申报、遴选,对入选的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予以扶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对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扶持,将从“优秀传统剧(节)目”和“优秀新创剧(节)目”两方面进行,既着眼于艺术传统的承续和艺术品种的有效保护,又着眼于体现时代风貌的创作和表演团体的持续发展。剧(节)目应追求“真、善、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二)优秀传统剧(节)目应充分保持本艺术品种的传统特色,经历史检验和时间沉淀,内容健康、表演精湛,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优秀新创剧(节)目应在充分继承本艺术品种本体特征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体现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曲艺除中、短篇节目外,长篇“说书”可以是精华选回;木偶戏和皮影戏可以是全本整台,也可以是精华折子。 二、申报范围及数量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申报大型剧目(时长60分钟以上)、中型剧目(时长30-60分钟)数量合计不超过3个;小型节目(折子、选回)(时长30分钟以下)不超过6个。 (二)全国各种体制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表演团体均可向本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报。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组织本地专家遴选,确定上报剧(节)目名单。 三、申报材料 (一)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报推荐函(主送:文化部艺术司); (二)《全国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申报表》(附后)每个申报作品1份,由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填写并加盖印章; (三)申报作品剧本2份、近期演出光盘2份(务必附字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作者:张余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4期 2014—2017年是上海民营院团真正走向演出市场和自身良性循环关键的三年,从制度创新、理念突破、运营模式等多方面开拓了思路与实践。上海民营院团在沪注册的已超过200家(不 包括民营演艺经纪公司),一方面,民营院团自身发展变化较大,在演出市场上的演出场次、 演出剧目、演出样式、演出收入都大幅度增长,演出场次年度超过万场,演出剧目超百部,演 出样式包括话剧、戏曲、音乐剧、交响乐、歌舞、民族音乐、杂技、鼓乐、现代舞等涵盖了各 种舞台艺术。另一方面,政府与行业组织成立了院团专项扶持资金,演出行业协会在开展民营 院团的一年一度展演、演出交易等重大活动、走出国门走向市场化、提高民营院团长的创新能力、举办管理能力培训班等加快推进了民营院团的发展。 上海在探索民营院团的创新发展之路方面,有着几方面的特点: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自2011年至2017年,上海每年都举办了“上海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通过上海 市演出行业协会经过申报、专家评审入围剧目,展演后再进行一轮评审评出民营剧团优秀剧目,给予扶持与加工修改。这一举措对上海民营院团带来了示范效应,同时,通过配套工作,为上 海的民营院团营造了一个利于成长的生态环境。 每年的专项民营院团扶持、每年举办的上海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也使一批优秀剧目得 以在舞台上发光,有的还入选了重大文艺创作作品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如上海恒源祥戏 剧发展公司的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上海现代人剧社的话剧《四个婚礼》《汇贤坊》《大 世界》、文慧沪剧团的《绿岛情歌》、勤苑沪剧团的《51把钥匙》、安可艺术团的音乐剧《致 命咖啡》、青年马戏团的杂技魔术剧《上海光影》等。 良好的孵化创作演出环境使一年一度的上海市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成为品牌和积极参与 展示的平台。如2017年的11部参演剧目是这一年来从近100多部民营院团申报剧目中评选入 围的,与2011年首届民营院团展演剧目相比,当年可供申报的剧目才十几部,这一比较也反映了民营院团的发展势头和展示了上海民营院团的整体实力。 除了传统的展演环节,2014年起创办至今的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民营剧团的演出交易会。 每次加盟交易会的节目超过200台,而买家也超过100家,其中有本市的剧场、演出机构、经 纪机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本市及外省市的演出公司等。 每年举办的民营院团发展论坛,是上海民营院团的群英会和头脑风暴,来自各方的民营院 团长、演出机构老总与专家都对民营院团的发展趋向,以及扶持的政策方针进行探索。配合着 一年一度的上海民营院团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班,以民营院团长和业务骨干为主的高层演出管 理人员通过一年年的孵化培训,使得整个上海民营院团能够以较高层面的视野来寻找发展之路,目前从整个上海民营院团的层次来看,130多家院团中有近80家每年有演出,其中有50家属 于活跃在演出市场上,属于挑起重任的优秀民营院团有30多家,这些院团每年有新创剧目,有的院团一年要创排20余部500多场演出,而且这些优秀院团的掌门人几乎都是拥有国家一级艺术职称的专业人士,可以说民营院团虽然不是国家级的,但是拥有国家级的专业人才。

安徽省文化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文化厅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四个十”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文化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文化厅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四个十”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文化厅 •【公布日期】2015.07.10 •【字号】皖文市〔2015〕34号 •【施行日期】2015.07.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安徽省文化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文化厅民营艺术院团发展 “四个十”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为推动全省民营艺术院团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民营艺术院团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作用,近年来,我厅实施了扶持民营艺术院团发展的“四个十”工程。为进一步规范开展这项工作,特制定《全省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四个十”评选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本办法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申报工作。 特此通知。 安徽省文化厅 2015年7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条件 第三章申报

第四章评审 第五章管理 第六章附则 全省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四个十”评选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打造我省民营艺术院团品牌标杆,推动全省民营艺术院团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民营艺术院团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作用,根据《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文化厅关于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四个十”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四个十”评选(以下简称“四个十”)由省文化厅组织实施,主要内容为:加大重点院团扶持,打造民营艺术“十大名团”;加大艺术创作扶持,创评民营艺术院团“十大名剧”;加大人才培养扶持,评选民营艺术院团“十大名角”;加大市场拓展扶持,推选民营“十大演出经纪”。 第三条“四个十”评选原则上每2年组织开展一次。 第二章条件 第四条民营艺术“十大名团”评选条件 1. 领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2年以上,须为企业法人单位,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齐全。 2. 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遵守法律法规,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积极参加各级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演出、培训和展演等活动,在繁荣基层文艺舞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业绩突出,发挥示范作用。 3. 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规模较大,演出器材齐备,演职员阵容整齐,其中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或有艺术系列职称演职员占剧团总人数的10%以上。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6.07.12 •【文号】文政法函[2006]1329号 •【施行日期】2006.07.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2006年7月12日文政法函[2006]13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系统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结合文化系统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做出的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各级文化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和宣传《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理解、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

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改革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切实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六个坚持”和“六个形成”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把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和部署落实到行动中去。要切实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研究本部门和本系统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区别对待,就是要考虑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要求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解决所有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先行试点地区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并率先将改革在本地区推开。其他省(区、市)要先确定一批地、市和文化单位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展开。少数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为下一步改革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各地文化部门要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开展工作。分类指导,就是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改革要求。要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这一基本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发展的实际,进一步细化,对每一个文化单位的性质和功能进行认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就是要把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先点后面,先易后难,从实际出发,工作上积极主动,进度上可有先有后,完成时间上不搞整齐划一,确保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平稳有序地推进。 三、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创新体制,转换机制,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

文化部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 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4.02.28 •【文号】文艺发[1994]7号 •【施行日期】1994.02.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废止(原因: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规定) 文化部关于继续做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1994年2月28日文艺发[1994]7号)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指导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许多艺术表演团体在改革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文化部于去年九月份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通知》(文艺发〔1993〕44号),对全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文件总结了近几年改革的经验,正确分析了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现状和困难,明确提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就艺术表演团体的总体布局、领导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务管理、演出管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现就1994年继续贯彻《通知》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艺术表演团体

体制改革以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 目前,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普遍面临的困难是难以在文化市场中发挥主力军和主导作用,因此,文化部在《通知》中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符合艺术自身规律的社会主义文化实体;确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行各类院团多轨并存,保护国家重点,放开社会办团,逐步建立艺术人员合理流动的新陈代谢机制。实现这个改革目标,才能保证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不断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艺术表演团体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迅速发展。 国有艺术表演团体转换机制要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进行,即:国家重点扶持少量的在国内外、省内外有重大影响,或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民族代表性,或具有历史保留价值的艺术表演团体,大量的艺术表演团体将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在改革中要努力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使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充满活力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运行机制,这是改革当中要解决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不建立起这种良性机制,单纯考虑增加收入,钱少可以吃“大锅饭”,钱多也可以吃“大锅饭”,而且吃起这种“大锅饭”来问题就更难解决。所以一定要通过体制改革,把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运行机制从目前缺乏活力、缺乏生命力变为充满活力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国有艺术表演团体转换机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基本精神,树立市场观念,把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文化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艺术表演团体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制定切实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保证转轨工

文化部关于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7.04.03 •【文号】 •【施行日期】1997.04.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文化部关于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 (1997年4月3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 (1)我国的艺术表演团体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由艺术工作者组成的,从事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以精神产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文化团体,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曾经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这种情况

下,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原有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构,愈来愈不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形势,不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艺术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对艺术表演团体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然趋势和迫切需要。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关心和重视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四届六中全会都提出了积极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指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由单一的国家统包统管的办团模式,逐步向多种形式办团的格局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之后,全国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大,在布局结构、领导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内部运行机制等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重点突破。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各地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还不平衡,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需解决。因此,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抓住当前新的发展机遇,继续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4)今后一个时期,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增强艺术表演团体活力,解放艺术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目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紧紧围绕艺术生产这个中心,通过改革,逐步形成与建立社会主义市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 体体制改革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4.03.24 •【文号】文艺发[1994]15号 •【施行日期】1994.03.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废止(原因:适应当时情况的具体规定)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体制 改革的意见 (1994年3月24日文艺发[1994]15号)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种改革和调整,使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以下简称“中直院团”)的体制必须进行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相符合的改革,否则,中直院团将难以负起应负的使命。 多年来,中直院团的广大干部和艺术工作者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经验。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原因,中直院团体

制改革愈来愈明显地滞后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为了促进艺术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共中央〔1992〕9号文件要求我们:“改革剧团体制,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剧团。”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和文化部下发的关于艺术院团改革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和深化中直院团的体制改革。 一、中直院团体制改革的宏观思路 中直院团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遵照党中央提出的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剧团的原则,依照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实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通过对目前中直各院团内部的艺术生产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科学评估,优化结构和人员,集中人、财、物的优势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中直院团目前的布局状况进行实事求是的合理调整,最终完成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剧院团的组合。 中直院团的性质是:作为国家剧院团属国家文化事业单位,是在国家运用金额拨款或差额补贴方式进行重点保护和扶持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级文化实体。其任务:一是导向性,即在艺术生产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并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艺术生产任务,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引导全国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坚持正确的艺术方向;二是代表性,即以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艺术产品,代表和体现国家最高艺术水准,力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三是示范性,即在艺术生产中科学地进行艺术实践和创新,不断开拓新领域,探索新路子,发展新形式,形成新风格,担负起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而率先垂范的作用。 中直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