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木耳菌种生产

黑木耳菌种生产

黑木耳菌种生产

在食用菌种的培养上;我们把从黑木耳身上和从耳棒中分离出来的菌丝称"母种",把母种扩大到锯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产生的菌丝称“原种",再把原种经过繁殖培养成栽培种用于生产。

生产种(栽培种)培养基,用于点种木耳。

配方甲: 枝条(青岗树枝条) 70斤 , 锯末 18斤, 麸皮 10斤, 蔗糖 1斤, 石膏 1斤, 水 适量。
配方乙:棉皮 10斤,木屑 70斤,,麸皮 18斤,蔗糖 1斤,石膏 1斤,水 适量。

配制方法:除枝条种先将枝条用70%的糖水浸泡12小时后,捞出木屑麸皮,倒在一块搅匀,再把余下的30%蔗糖 和石膏用水化开洒在上面,一面加水一面搅拌,其他操作方法与生产母种相同。



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

(一)原种分离经常采用耳木分离法与孢子法,很少采用组织分离法。

1.耳木分离法耳木的选择关系到分离是否成功及菌种质量的好坏。要选择出耳早,耳片生长稀密适中或呈菊花状,色黑、朵大、肉厚、质量好、无杂菌的第一年或第二年的耳棒,将最好的一段锯下,充分晾干,并在准备分离的部位做好记号。分离时从该处锯下1 cm左右去皮的薄片,带入接种箱,以挤干后的酒精棉花消毒表面,用无菌解剖刀切去吸有酒精的表层,在菌丝蔓延的部位将菌材切成火柴梗大小,用无菌镊子取一根放入斜面培养基中部。如果用培养皿平板分离,每一平板可放4根。然后放在28—30~c下培养2—3天,就可看到白色绒毛状、生长缓慢的木耳菌丝。如果在24小时左右就长出菌丝,而且生长很快,通常都是杂菌菌丝,耳木分离的菌丝经过1—2次提纯,即可作为原种,

2.孢子分离法

(1)晴天,选出耳早,朵形正常,黑色具光泽,无病虫害的肥厚耳片作为种耳。

(2)用钩悬法收集孢子。一般在12—24小时内落下孢子,在25—28~c温度下培养4—5天,出现白色星芒状的菌丝体,把菌落挑入试管纯化,即可得到原种。

3.耳片组织分离法 由于木耳表面附有大量的杂菌孢子,尽管进行严格的表面消毒也很难做到十分彻底,所以,用剪取一小块子实体的办法来分离木耳纯菌种,成功率是非常低的。但若把木耳的子实体撕裂,从耳片内侧挑取一小块组织来培养,就会大大提高分离的成功率。具体方法如下:把分离用的新鲜子实体用流水冲洗干净,用干净的纱布揩干,放入接种箱内,随后再用无菌水冲洗二三次,用无菌纱布擦干水分,然后以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如果是毛木耳,则可将子实体上下二层撕开,在无菌操作下,用接种针在子实体内侧括取半粒芝麻大小的一块组织,接种到马铃薯培养基斜面上。

黑木耳、琥珀木耳、皱木耳的子实体,上下层撕不开,可用解剖刀在子实体边缘切一斜口,然后沿斜口的方向撕裂,挑取未触及刀片部分的内层,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25—28℃下培养3—4天后即可看到菌丝萌发。

在原种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背面会变成棕褐色或酱色,这是由于某些品种的木耳蔚丝会分泌一些色素而造成的,是正常现象。

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方法,均可获得黑木耳原种。原种种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母种、栽培种的质量,并与今后木耳产量的高低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孢子分离法获得的原种,其生产性能有可能比原有菌株好,也有可能比原有菌株差。因此,分离所得的原种或从外地引进的菌种都要进行出耳鉴定,从中选择出耳早、产量高、质量好的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应用于生产。

(二)黑木耳母种及栽培种的制作

1. 木钉原料制备

选自当地速生杨树或其它阔叶软杂木树(包括10厘米以上树尖,枝桠),制成1.0~1.2厘米 (1 厘米×厘米×厘米或 2厘米×2厘米×2厘米)长的短木钉,数量自定,晒干备用。

2. 菌种配方

干木钉 66%,细木屑10%,麸 皮15%,玉米粉5%,白糖 1%,石膏粉2%,磷酸二氢钾 0.5% 锌镁肥0.5%, 含水量,50%~55%(干料与水分比例约1:1),pH值自然。

3. 菌种制作

3.1 浸泡木钉 根据日生产需用量,按配方比例分别称取标准数量木钉,木屑,麸皮及各种原材料,然后将磷酸二氢钾、锌镁肥,白糖一起倒入大缸或水泥池中,加入净水约需总量的70%,反复搅动,待溶解均匀后倒入干木钉,数量以淹没表层木钉为宜,浸泡期间翻动 1~2 次,时间4~6小时,时间长短以达到木钉完全渗透为准。

3.2 拌料 木钉浸泡完毕沥去多余水分,再将过筛的细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均匀混合,倒入木钉中,反复翻抄,达到均匀。最后将浸泡木钉剩余水和留用的30%净水调整含水量,使水分含量达到55%pH值自然。

3.3 装袋 菌袋应选用丙烯或乙烯折角袋,双套环,规格 14厘米×27厘米×0.05厘米。装袋时力求规范操作,轻运,轻放,防止菌袋破损。

3.4 灭菌 原料分装完毕及时灭菌,不宜过夜。灭菌方式采用常压灭菌法,温度控制以灶内菌袋温度全部达到 100℃后,再持续灭菌16~24小时,确保灭菌完全彻底。

3.5 接种 待菌袋冷却后即可接种, 接种时不论采取何种接种方式, 首先应严格检查母种(二级种)质量,对菌丝老化,含有杂菌的母种予以清除。 二是严格检查接种环境,包括用具,接种箱或接种室及密封程度是否完全达到无菌标准和要求。 三是接种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戴口罩,操作熟练。

3

.6 培养 接种完毕即可进入发菌室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5~28℃,培养时间约60天。发菌期应及时检查杂菌感染和菌丝生长情况,对菌袋破损,接种操作不严密造成杂菌感染的菌种要及时清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