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05,07,08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

英文名称:Systematic anatom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105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 69学时)

学分:6

适用对象:护理、视光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知道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才有可能学习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然后进一步学习对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对策,逐渐成长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救死扶伤的医师。

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人体解剖姿势和方位术语。

二、熟悉人体解剖的轴、面和学习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了解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科。

2、了解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系统解剖学在医学规划教材中的地位

2、系统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解剖学发展概况

4、人体的器官系统和分部

5、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和基本术语

6、人体器官的变异、异常与畸形

7、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的构造、分类。

3、躯干骨的组成。

4、椎骨的一般形态,椎孔及椎间孔。各部椎骨的特点。

5、颅骨的组成和翼点。

6、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

7、肩胛骨、肱骨、髋骨、股骨的形态结构。

8、全身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二、熟悉

1、骨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颅底内观的主要结构。

3、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

4、骶骨、桡骨、尺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结构。

三、了解

1、骨的发生和发育及可塑性。

2、手骨、足骨、眼眶、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骨膜、红骨髓、椎孔、椎间孔、胸骨角、翼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

(1)骨的分类,

(2)骨的构造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2、中轴骨:

(1)躯干骨

(2)颅骨

3、附肢骨:

(1)上肢骨

(2)下肢骨

第二章骨连结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滑膜关节的和结构和运动。

2、椎骨的连结。椎间盘、黄韧带的结构特征。

3、骨盆的构成。

4、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二、熟悉

1、骨连结的概念及连结形式

2、脊柱、胸廓、及脊柱的整体观和运动形式。

3、腕、踝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三、了解全身骨连结的名称,足弓的构成。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滑膜关节、椎间盘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

(1)直接连结,

(2)间接连结

2、中轴骨连结:

(1)躯干骨的连结

(2)颅骨的连结

3、附肢骨连结:

(1)上肢骨的连结

(2)下肢骨的连结

第三章肌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肌的构造、起止、作用和命名原则。

2、胸固有肌的配布与作用。

3、膈的位置、形态、功能和神经支配

4、全身重要标志肌的位置和作用。

二、熟悉全身各部肌的分层、分群及配布规律。

三、了解

1、肌的分类及辅助结构。

2、颈部、胸部、腹部、上肢和下肢的局部记载。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肌的起、止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

(1)形态与构造

(2)起止、配布和作用

(3)命名原则

(4)辅助装置

2、头肌:

(1)面肌

(2)咀嚼肌

3、颈肌:

(1)颈浅肌

(2)颈前肌

(3)颈深肌

4、躯干肌:

(1)背肌

(2)胸肌

(3)膈

(4)腹肌

5、上肢肌:

(1)上肢带肌

(2)臂肌

(3)前臂肌

(4)手肌

6、上肢肌:

(1)髋肌

(2)大腿肌

(3)小腿肌

(4)足肌

内脏学

第四章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内脏的概念

2、消化管各段的名称、分界标志和通连关系及上、下消化道的组成。

3、牙和舌的形态和构造;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咽峡的组成。

4、咽的位置、分部和通连关系。

5、食管的分段和狭窄。

6、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7、十二指肠的形态和结构。

8、大肠分部、盲肠及结肠的形态特征。

9、肝和胆囊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10、输胆管道的组成和胆汁排出途径。

二、熟悉

1、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的形态特点。

3、牙式、牙组织和牙周组织;颏舌肌的作用。

4、阑尾的形态、常见位置和体表投影

5、直肠,肛管的位置、形态和内观。肛管直肠环。

6、胰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功能。

三、了解

1、口腔的分部、境界。

2、咽淋巴环。

3、空、回肠的位置及结构特征。

4、Calot三角、Vater壶腹、Oddi括约肌。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内脏、上消化道、咽峡、回盲瓣、Mcburney 点、齿状线、肝

肝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内脏总论;

(1)内脏概念

(2)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形态特点

2、消化系统:

(1)口腔:①口唇;②颊;③腭;④牙;⑤舌;⑥;口腔腺。

(2)咽:①鼻咽;②口咽;③喉咽。

(3)食管:①位置和分部;②狭窄部。

(4)胃:①形态与分部;②位置;③胃壁的构造。

(5)小肠:①十二指肠;②空肠和回肠。

(6)大肠:①盲肠;②阑尾;③结肠;④直肠;⑤肛管。

(7)肝:①外形;②位置和毗邻;③分叶与分段;④肝外胆道。

(8)胰

第五章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鼻腔的分部和鼻粘膜的分区。

3、喉腔的分部和内观。

4、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征。

5、肺的位置和形态。

6、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和胸膜窦的概念。

二、熟悉

1、喉的软骨和喉的连结。

2、纵隔的概念与分部。

1、喉肌的配布和作用。

2、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实验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上呼吸道、Little区、声门裂、喉室、肺门、肺根、肋膈隐窝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鼻:

(1)外鼻

(2)鼻腔

(3)鼻旁窦

2、喉:

(1)喉的软骨

(2)喉的连结

(3)喉肌

(4)喉腔

3、气管与支气管:

(1)气管

(2)支气管

4、肺

(1)肺的外形

(2)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5、胸膜:

(1)脏胸膜;

(2)壁胸膜

(3)胸膜隐窝

(4)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5、纵隔

第六章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肾的形态、构造、位置和被膜。

3、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

4、膀胱的形态、分部和膀胱三角。

二、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态和开口部位。

三、了解

1、肾的毗邻和肾段的概念。

2、膀胱的位置变化,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肾门、肾蒂、肾窦、膀胱三角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肾:

(1)形态

(2)位置和毗邻

(3)被膜

(4)结构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第七章男性生殖系统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输精管的分部和男性结育手术的常用部位。

3、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二、熟悉

1、睾丸、附睾的形态、构造和位置。

2、精索的结构及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部位。

3、附属腺体的形态、位置。

三、了解

1、前列腺的分叶

2、阴囊、阴茎的构造。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实验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输精管道、精索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内生殖器:

(1)睾丸

(2)输精管道

(3)附属腺体

2、外生殖器:

(1)阴囊

(2)阴茎

3、男性尿道:

第八章女性生殖系统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女性结育手术的常用部位。

3、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4、阴道穹

二、熟悉

1、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2、阴道前庭的形态位置。

3、女性乳房的位置和形态构造。

三、了解

1、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

2、会阴的境界与分区。会阴中心腱、坐骨肛门窝。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输卵管道、阴道穹、阴道前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内生殖器:

(1)卵巢

(2)输卵管

(3)子宫

(4)阴道

2、外生殖器:

3、会阴

第九章腹膜与腹膜腔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的功能。

2腹、盆腔脏器与腹膜的关系,

二、熟悉

1. 腹膜的形成结构,腹膜腔的隐窝和陷凹。

三、了解

1、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

教学安排:实验课:2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腹膜腔、网膜囊、直肠子宫陷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

2、腹、盆腔脏器与腹膜的关系,

3、腹膜的形成结构。

脉管学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血管系的组成。

2、血液循环的路径。

3、心的位置、外形、心腔结构和出入心的大血管。

4、心传导系的组成和功能。

5、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

6、心包的结构特点及心包腔的概念。

7、主动脉的行程、分布、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规律。

8、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

9、上、下肢动脉主干名称。

10、腹主动脉的不成对脏支。

11、子宫动脉的行程及毗邻。

12、全身主要浅静脉的名称和位置。

13、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重要属支及回流概况。

14、肝门静脉系的组成、结构特点、重要属支及门-腔静脉吻合部位。

二、熟悉

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2、血管吻合的类型及其功能意义。

3、心的静脉。

4、全身动脉的表浅部位。

三、了解

1、心的构造及瓣膜的体表投影。

2、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导静脉等)的结构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7学时实验课:1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血液循环路径、尖瓣复合体、动脉瓣、冠状窦、卵圆窝、动

脉韧带、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静脉角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血液循环途径

(3)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2、心:①心的位置和外形;②心腔结构;③心的构造;④心的传导系;⑤心的血管;

⑥心包

3、动脉:

(1)肺循环的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4、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第十一章淋巴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淋巴系的组成及特点。

2、九条淋巴干的名称及收纳范围。

3、胸导管的起止、行程、属支及其收纳范围。

4、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纳范围。

5、脾的位置、形态特点。

二、熟悉

1、全身重要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收纳范围及临床意义。

2、腭扁桃体及胸腺的形态、位置及功能意义。

三、了解了解淋巴回流因素,淋巴侧支循环。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实验课: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各级淋巴管、淋巴结、乳糜池、胸导管、脾门、脾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淋巴系统的结构和配布特点:

(1)淋巴管道系统

(2)淋巴器官

(3)淋巴组织

2、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1)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3)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4)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5)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6)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感觉器

第十二章视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眼球的外形和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3、眼球内容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眼的屈光系统。

4、房水的产生和循环路径。

5、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

二、熟悉

1、感受器的分类。

2、眼的辅助装置的名称和位置。

三、了解

1、眼睑的层次结构

2、眶筋膜、眶脂体。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感受器、瞳孔、视神经盘、黄斑、屈光系统。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眼球

(1)眼球壁

(2)眼球内容物

2、眼的辅助装置:

(1)眼睑

(2)结膜

(3)泪器

(4)眼球外肌

(5)眶筋膜和眶脂体

第十三章前庭蜗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分部。

2、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弯曲。

3、鼓膜的形状、位置和分部。

4、中耳的组成。

5、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名称、毗邻关系及鼓室的内容。

6、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开口以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7、内耳的位置、组成及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与形态特点。

二、熟悉

1、外耳的组成。

2、咽鼓管的形态分部。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

3、声波传导的途径。

三、了解耳廓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听小骨链、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螺旋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外耳

(1)耳廓

(2)外耳道

2、中耳

(1)鼓室

(2)咽鼓管

(3)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3、内耳

(1)骨迷路

(2)膜迷路

神经系统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的构成。

3、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4、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5、脊髓典型断面上灰质与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和性质。

6、脑干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7、脑干的位置、分部及重要内部结构。

8、小脑的位置、形态及主要功能。

9、间脑的分部及各部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10、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主要沟回的名称、位置及机能定位。

11、基底核的名称、位置。

12、内囊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主要传导束及临床意义。

13、脑室系统的组成及其通连关系。

二、熟悉

1、神经元的基本形态、功能和分类。

2、脊髓的功能、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脑干外形。

三、了解

1、脊髓灰质的板层学说。

2、脑干内各神经核柱的性质与位置排列。

3、脑干网状结构。

4、大脑皮质的构筑特征和Brodman分区。

5、边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8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前角运动细胞、

中间外侧核、后角固有核、胸核、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脑神经核、小

脑扁桃体、丘脑腹后核、基底核,胼胝体、内囊、脑室系统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脊髓:

(1)外形

(2)内部结构

(3)功能

2、脑:

(1)脑干

(2)小脑

(3)间脑

(4)端脑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脊神经的构成,纤维成分和主要分支。

2、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分布范围和损伤表现。

3、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4、脑神经的名称、序号、性质、连脑部位和进出颅的位置。

5、Ⅲ、Ⅳ、Ⅵ对脑神经及行程要点。

6、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名称、性质及分布概况。

7、面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中枢联系、纤维成分、分支及分布概况。

8、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的比较。

9、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二、熟悉

1、手的皮神经分布规律。

2、Ⅰ、Ⅱ、Ⅷ、Ⅺ、Ⅻ对脑神经的性质及周围联系。

三、了解

1、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2、牵涉痛的概念。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脊神经节、神经丛、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脊神经:

(1)概述

(2)颈丛

(3)臂丛

(4)腰丛

(5)骶丛

2、脑神经:

(1)嗅神经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

(4)滑车神经

(5)三叉神经

(6)展神经

(7)面神经

(8)前庭蜗(位听)神经

(9)舌咽神经

(10)迷走神经

(11)副神经

(12)舌下神经

3、内脏神经系统:

(1)内脏运动神经

(2)内脏感觉神经

(3)牵涉性痛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躯干、四肢浅感觉和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路。

2、视觉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路及损伤表现。

3、锥体系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二、熟悉

1、传导通路的分类。

2、头面部的浅感觉通路。

三、了解

1、听觉、平衡觉传导通路。

2、锥外系的概念、皮质一纹状体系、皮质一脑桥一小脑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锥体系、锥体外系、上行传导路、下行传导路,上运动神经

元、下运动神经元。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感觉传导通路

2、运动传导通路

第十七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脑和脊髓的被膜层次及形成结构。

2、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3、脑的动脉来源、名称、主要分支及分布。

4、脑底动脉环组成、位置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脑膜静脉窦名称及其血液流向。

三、了解

1、脊髓动脉的来源及分布特征。

2、脑的静脉回流概况。

学时安排:;实验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脉络丛、脑底动脉环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脑和脊髓的被膜:

(1)脊髓的被膜

(2)脑的被膜

2、脑和脊髓的血管:

(1)脊髓的血管

(2)脑的血管

3、脑脊液及其循环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内分泌器官的名称、位置。

2、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的形态、分叶。

二、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三、了解含有内分泌组织的器官。

学时安排:实验课: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无管腺、激素、胰岛。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甲状腺

2、甲状旁腺

3、肾上腺

4、垂体

5、松果体

6、胸腺。

学时安排:

执笔人:郭家智

2007-4-4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人体解剖学试题和答案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体或任一局部在标准姿势条件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它们是 ,,。 2、按照解剖学姿势,近颅的为,远颅是的为。 3、腹部由两条纵线及两条横线分为9区,它们分别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胸骨线是 A、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B、胸骨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C、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D、胸骨外侧缘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2、对于胃的粘膜层,最能表达其与其它层次的关系术语是:() A、上、下 B、前、后 C、侧与外侧 D、和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解剖学姿势不因人的姿势改变而改变。 B、无论是倒立还是睡势,足底是下,而头顶是上。 C、水平面就是横切面,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也是如此。 D、侧与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人体正中面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 (三)、多项选择题 1、中空性器官 A、多呈管状或囊状。 B、管壁通常分为4层或3层。 C、管腔口径可在神经或体液调节下发生变化。 D、粘膜常有腺体。 (四)名词解释 1、矢状面 2、冠状面 3、解剖姿势 (五)问答题 1、请描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2、上、下 3、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髂区、腹下区、左髂区 (二)单选题 1、C 2、D 3、C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四)名词解释 1、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五)问答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人体有四种组织,它们是肌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某个器官,完成一定功能。由几个器官参与构成一个系统,完成比较复杂的特定功能,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等构成,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多个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人体是更为复杂的富有情感的有机体。 第二章骨学 二、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骨按部位可分为、和三部分;按外形分为、、 和四类。 2、颅盖的密质骨形成较厚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其间的松质称_________。 3、长骨呈状,两端较,一般都有光滑的,体又称,部容纳 ,中部有1~2个通向髓腔的小孔叫。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和。 5、骨在的可改变其形态结构的特性叫。 6、颈椎的一般形态特点是、、。但第、、 颈椎形态较特殊。 7、胸椎的侧面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的、棘突,伸向。 8、腰椎的椎体,棘突为,呈位,伸向后方。 9、胸骨角在______骨,横突孔在______骨,大转子在_______骨上。 10、上肢带骨包括和;下肢带骨包括。 11、肩胛骨前面凹陷叫,后面的高嵴叫,其上、下分别有、;外侧角的浅窝叫,其上方的突起叫。侧角平,下角平。 12、髂骨分和两部。髂骨翼上缘叫,最高点平对,前后端的突起分别叫和;侧面前部称,其下界的骨嵴叫。 13、下颌骨体的结构有、、;下颌支的结构有、、、 。 14、颅中窝的孔裂包括、、、。 15、颅后窝的孔是、;沟是、;门是向通;坡是 ,向上与相续。 16、颅的侧面的门:;弓:;窝:、;点:。 17、颅的前面有两深窝叫,孔叫。 18、骨性鼻腔前口是,后口称;正中有一矢状位的,它由和的垂直板构成。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和三条。 19、鼻旁窦位于,含,与相通,它们包括、、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含妇幼保健方向)专业三年制大专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5学分。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40学时。 四、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人体各部的基本结构,了解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解剖学知识和术语,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同时,本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观察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各个主要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其毗邻关系。 七、重要先修课程 生物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解剖学的概念;解剖学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的组成。 ●自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3.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3.掌握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各骨的位置关系。 4.熟悉人体各部重要的骨性标志。 5.了解骨表面的结构、新生儿颅的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骨概述。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人体解剖学的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人体解剖学记忆口诀 绪论 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和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系感觉神经内分泌九大系统要牢记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象立正身体直立两眼平掌心足尖都向前上肢下垂下肢并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组成、功能 运动系统骨连骨支持运动加保护肌肉动力骨杠杆关节枢纽连邻骨 各部骨数目 各骨数目分开记记住位置就容易脑面颅骨二十三躯干总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头基本齐还有六块体积小藏在中耳鼓室里 骨的构造 骨质表现密和松骨内位置有不同骨髓分为黄和红骨髓腔隙它填充红髓造血保生命髂胸椎内留终生

骨膜在外包整骨生长修复立大功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内软骨藏韧带加强稳固性基本构造都一样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胸骨形态意义 胸骨形似一匕首上柄中体下剑突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向前凸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肋的连结 一肋连于胸骨柄二肋对角标志明三至七肋与体连八至十肋成肋弓十一十二称浮肋前端游离肌肉中 胸廓形态、运动 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膈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呼气下降吸气升 颅骨名称 脑颅八块颅前起额筛蝶枕各有一顶骨颞骨各两块构成颅盖和颅底面颅总共有十五构成颜面骨根基形单影只下颌舌独来独往一张犁其余都要成双对泪颧腭甲上颌鼻 颅顶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三缝名为冠矢人婴颅骨化未完成缝间膜闭叫颅囟 颅底内面观 前窝中央是筛板筛孔通鼻嗅丝穿中窝之中垂体窝前高后高似蝶鞍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参考教材: 1. 《人体解剖学》上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 《人体解剖学》下册(使用教材),罗学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4.《局部解剖学》第八版刘树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5.《系统解剖学》第二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6.《局部解剖学》第二版,王怀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7.《人体解剖学》英文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8.《格氏解剖》教学版,Richard L.Drake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9.《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刘树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Gray’s Anatomy》第三十九版,Susan Standing主编,2006年 11.《格氏解剖》第三十八版中文版,Perter L. Williams主编,杨琳译,辽宁教育出版 社,1999年 先修课程要求: 适应专业:五年制临床、检验、预防、护理、精神卫生、麻醉、信息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在医学科学、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解剖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CT、MRI、介入医学等先进诊疗手段的发展无不依赖于解剖学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密切相关。同时,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极具实验性、实践性的学科。对人体构造认识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观察和临床实践。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具备独特的、良好的实践条件。人体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前者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局部进一步阐述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排列和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形态结构、人体各局部的层次解剖及重要器官的配布与毗邻关系以及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影像医学和显微外科学的临床应用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又增加了断层与影像解剖学等新的内容,使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由浅入深,由形态学的认识过程逐步过渡到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科学,成为培养医学生在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 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

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了解】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熟悉】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 【了解】发热的机理。 【自学】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皮肤黏膜出血 【掌握】紫癜的概念、常见原因、。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二、课程性质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大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教育学,心理学共同构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本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的体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点阐述神经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的 旨在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生理学角度理解其它学科,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采取讲授、谈话、实验、参观、练习等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教学时数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建议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绪论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及发展情况。 3、理解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及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记忆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重点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 (一)定义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概况

四、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三)兴奋性 (四)适应性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1、冠状面——把人分成前后两面 2、矢状面——把人分成左右两面 3、水平面——把人分成上下两面(三)人体的基本轴 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 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 (四)人体的方位术语 1、上、下 2、前、后 3、内侧和外侧 4、内和外 5、近侧和远侧 6、尺侧和桡侧 7、胫侧和腓侧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