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校企利益一体化模式。高校应改变观念,创新与企业合作模式;企业应从资金、市场、管理入手提升合作的价值和效益;与其如此,才能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targeted.

Key word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3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2012年11月,人社部向社会公布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待业共57万人;据重庆市人社局2012年11月公布仅重庆市高技能人才15.44万人,占本市技能人才66万人总量的23.4%。这两类数据说明固然

存在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引发了我们思考,我们的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了怎样的人才?面对社会庞大需求竟有多

少毕业生为社会所用?

在当今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工作的一大难点,他涉及社会稳定和谐和经济均衡发展。校企合作是解决有效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及其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和企业各是两种不同的创新主体,高校有知识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优势,企业有资金、市场、管理优势,高校和企业在资源上互补性,为他们合作创造条件,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科研――产品――市场”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移――产业化――商品和服务”价值链看,也决定他们合作的机缘。伴随国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职业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效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也为校企合作创造成长环境。

在20世纪的中国,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作为经济竞争的先锋,他们不断捕捉市场最新信息,更新产品、创新管理方式,那么具有战略性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他们在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需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研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甚至有些新兴行业的企业,向高校提出很高的人才、研发能力等需求。而反过来,对企业的需求“热”,高校显得有点“凉”,放不开手脚、瞻前顾后,让企业比较失望。因此,要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成为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合作的重要课题。

“按系统论观点,‘机制’一词指一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合作制约,从而使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规则、程序的总和”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制约的关系,即是校企合作的机制。

任何机制形成,必须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产生高校这种状态的原因,个人认为源于高校对校企合作的需要不足。

让我们来看下,高校的经费分三个阶段:1949-1980年中央管理、

政府投入;1980-1990年分级管理、部分经费个人开始负担;1990-至今,多渠道进入机制初步建立,据2003年《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市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一文介绍,1993年至2000年,政府预算拨款占82.4%下降47.9%,而社会服务、社会捐赠、个人学杂费由15.5%上升到38.2%。

我们知道,虽然高等教育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者之间,应该属于混合产品,即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依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公共产品依靠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如果只靠市场配置,不会考虑高等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效应,而只在自己的预期收益起其私人成本时才愿意付费,造成外部效应的无人承担,因此应通过政府和市场两个渠道进入资源投入和配置,改变过去由国家拨款的单一模式,纵观欧洲国家、美国等国高等教育吸纳社会资金办学成为其经费主要来源。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提出“增加教育投资是真正贯彻和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性措施,各级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集资和投入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是否需求合作问题,首先将高等院校经费投入国家拨款比例逐年降低,提高社会集资的比例,除国家关键性、核心技术和短缺人才,保障国家经费重点投入外,其余院校的经费应全面推向市场,自主寻找资金来源渠道,解决高校院校体制改革滞后、经费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院校设置重复等问题,推行与企业合作利益驱动一体化模式尤为迫切。所谓利益驱动一体化模式,就是因各自利益需要,迫使双方合作,产生各自需要的发展,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对接,而不是捆绑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效率、公平、可持续的、双赢共同发展长效机制。

下面我们来看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王艳丽就校企合作发放

调查表的统计结果。

表1 企业寻求高校合作的动力因素统计表

表2高校寻求企业合作的动力因素统计表

从以上两个表中看出,企业寻求高校合作主要在技术创新项目的需求和人才培训的需要,高校寻求企业合作主要在获得资金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在于两者的需求存在关联性。用模型充分说明了两者合作的机理:

从师资、信息或资金等输入,教学或科研到生产服务或信息成果,中间产生人才、科研成果才是校企合作的界面。这因为有这个双方都需求的合作平台,就有利益合作的契机。

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核心解决高校转变观念问题。针对企业“热”高校“冷”的现象,怎样转变?

1.从“关门办学”思想,培养人才是否能为社会所需不问,固守原有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转变成面对市场,更新知识结构,改革专业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课程体系。

2.从“关门研发”,自认为成果成熟,不考虑实验室与企业现场差别、科研成果转化怕“吃亏”,宁愿抱住不放,不愿迈出合作步伐到放下身架积极推向社会,千方百计找企业合作伙伴。

3.教师从只教课本不管实际操作,转变成主动与企业沟通,共同开发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亲自到企业体验实际操作技能,总结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课程,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我们惊喜地看到不少有经济势力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将高校以技术股或股权方式纳入企业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刺激高校长效合作动力。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企业出资奖励签约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由企业通过减免学费,由企业实行奖励签约高校培养人才,办法是分配到签约企业就业两年留在企业和五年担任企业业务骨干的累积翻梯坎的奖励办法,由企业牵头制订《校企合作利益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办法》等,从制度上确保合作长效,与此同时,不少高校为了实现校企合作沟通机制长效,专门设置部门,安排固定人员对口与企业协调衔接,沟通双方需求。

校企合作利益驱动关键在调动学研人员积极性。目前,全国仅北

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三个国家自主创新师范区出台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实施办法。2012年11月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的若干规定》,在全国省级层面明确“企业、高校科研人员不受体制限制,均可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激励方式有作价入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和分红激励五种方式。并且规定,科研成果转化只要获得收益的,可提取净收益20%-70%,成果自转化开始盈利的年度起三至五年内,每年提取不超过该成果净收益30%的比例用于分红。”这些都有待于政府相关部门长期可持续支持、引导、扶助,如给予企业更多税收优惠,促进校企合作长效。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球经济时代,合作发展成为一大主题。校企合作有效解决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利益共享,既促进高校体制改革创新,也促进企业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模式创新,既融合了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也提升了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既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问题,又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企助校、校助企,最终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加速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2012年5月广东工程职业学院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2]2010年5月太原科技大学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

[3]2008年湖北孝感学院石均《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宏观调控。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问题出现时常常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协调,政府应当促进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政府要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对合作企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技能人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鼓励先进;为了加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和教改、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政府可适当给予学校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可以采用减税的方法来加以鼓励,并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可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径、方法,全面指导并协调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明确职能安排和组织框架以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学校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工学交替,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双方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学校要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为满足企业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的师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校的学员与企业的员工、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等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通过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措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校企专业技术人员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还必须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让学生可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的表现由相应管理人员评分,从而增强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3.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校企深层次合作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很多学生因为校企合作而受益。但是有些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长久,这使得学生无法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因此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成为各方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主要探究了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谨此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标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多元化 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只要各方通力合作,一切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相信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目前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尤其是政府对此非常支持,在这一良好形势下,学校领导要积极地与政府、企业进行沟通,以此为校企合作的长久性奠定基础。 1政府扮演好桥梁角色 校企要想实现长久合作,政府的桥梁角色必须扮演好,换言之,政府对校企合作要足够重视,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以便能够规范校企合作,同时还应该成立相应的委员会组织,以便能够及时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能够将学校与企业中的优势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市政府应该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会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告知学校,而学校会依照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由此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与学校就像是一家人,互相促进、互相进步。 总之,政府在职教发展上要提供保障措施,政策上要有一定的优惠,管理上要提供大力支持,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体化、立体化、品牌化的格局,使得职业教育成为市政经济发展的一份子,成为当地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 2校企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人才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尝试着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依据企业的现实需要来定向培养人才,这一举措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肯定。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在订单培养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据调查了解,某些城市的职业院校基本上都与省内的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而且有很多都是长期协议,人才培养效果可以说非常显著。 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之后,企业自然会将自己短缺的人才告知企业,学校自然就依照企业需要来设置教学科目,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就可直接就业,避免了学生所学无用的尴尬。例如,某职业院校与某集团长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两千名左右的人才,这其中不乏业务骨干、高管等,而该集团则累计给该学校毕业生发放了上百万的工资,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双赢。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调研报告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重点研究了如何加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近年来,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全国各地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产教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办学模式、教学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 一、国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主要的探索及成功的范例 1、办学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协议订单式,二是校企合一式,三是校企股份合营式。其中以“协议订单式”最为普遍,大部分校企合作都采用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方式,通过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及双方的责、权、利,使松散型合作紧密持久。 (1)协议订单式:“订单式”培养的突出特点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委托培训、订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与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淮南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煤矿企业,签订协议,“委托培养”高职生、中职生、和集团公司内部大中专毕业“回炉”生。委托单位不仅承担学生部分培养费用,而且为教师现场调研和学生实习提供方便,调动了学校、委托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第三次高职产学研经验交流会上对他们高度赞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于煤矿行业,面向淮南矿业集团开展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走出了一条“产学结合、产学双赢”的发展道路。(《职业技术教育》05.4)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职业教育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办学模式多采用协议订单培养模式。如,顺德梁銶琚中学(职业中学)坚持“面向市场、适应需要,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三个原则,与各镇供电所、顺德机电安装公司、永通机械厂、广东美芝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企业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校企利益一体化模式。高校应改变观念,创新与企业合作模式;企业应从资金、市场、管理入手提升合作的价值和效益;与其如此,才能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针对性。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Word版

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淄博市技师学院数控工程系于栋梁 【摘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致力于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1.完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要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合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应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与许多企业确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逐步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1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究,根据改革发展实际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确定相应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方案,为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1.2建立健全专家咨询体系,为校企合作注入活力。学校应积极组织选聘在行业、企业中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在各自领域具备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建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通过加强校企联系、开办技术讲座、举行校企合作咨询会议、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举办校企联谊活动等形式,为校企合作提供决策咨询、市场中介、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学校校企合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3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形成“产为教设,教促产兴”的良好局面。学校应以校办工厂为依托,通过不断强化教学基地的实训功能,对实习学生管理、实习教学方法、实习课程设置、实习效果评价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扩大教学基地实习学生和教师培训的规模,提高实习教学水平,强化实习效果,并认真总结和推广产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使其成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示范田”。 1.4多层次、多形式建立与企业进行师资、设备,培训、教学相交互的校企合作体系,形成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学校应该与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范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起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专业设置、课程设定、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地构建与实施(20201229172124)

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西北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改革案例 一、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剧增,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靠拢,使教学与生产达成高度融合。而实现这一融合的最佳途径即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北部,是宁夏工业的发祥地。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相继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首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三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西北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递增这一契机,在宁夏率先尝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重构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将成为巩固校企合作的实施成果,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必要举措。 二、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目标 通过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校企合作由原来的实训性合作拓展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 案的制定等,促成校企间的人力、物力资源共享,使在校生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高度融合,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需要,甚至产生经济效益,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立体式校企合作目标。 三、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大任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构建的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都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于2006年在辽阳市共同投资兴建一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 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该公司的组成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合资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合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树立服务意识,以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竞争,逐步拓宽维修市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需要。该公司属于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是政府定点维修单位,被市交通局命名为AAA企业及全市汽车修理工持证上岗培训基地。主要业务包括:开展轿车维修业务;满足校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需要并安排部分学生就业;开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岗前及岗后培训业务等。2006年以来,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公司长期定点维修的客户达138户,经营利润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为中石油辽化运输公司培训汽车维修工2期40人;社会汽车维修工岗前岗后培训4期120人;接收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实训5期200人;在公司就业的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有23人。通过校企几年来的精诚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企

基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 培育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践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速实施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共育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是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2004年被评为全省技工院校名牌专业,2008年被列入“山东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建设名单”,2013年被山东省人社厅确定为一体化省级试点专业。从2012年6月,学院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校企双方联合成立“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共同培育技能人才。这不仅是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推动校企双制的一项新尝试,更是淄博市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典范。 一、校企合作共同招生招工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安排招生计划,共同制订招生方案,共同组织全日制学生招生招工,招工招生相统一,实现“招生(招工)即招工(招生)、入校(企)即入企(校)”。同时,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采取工学交替、企校合作模式共同培养。

二、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和企业通过人员互聘共组、资源互融共建、技术互补共助、效益互享共赢等方式,共同完成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2017年“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工作站正式入驻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任教,共同实施教学。 首席技师工作站立足教育教学培训需求,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新途径、新办法,采取名师带徒、拜师学艺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入站技师的作用,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承担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工作。入站技师每年开展指导、讲座、培训等原则上不少于120课时,帮带教师不少于2人,从事教学研究项目至少1项。 三、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按照唐骏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建设集教学、竞赛和对外培训功能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实训体系;通过实施企业情境教学和在实训场地推行“6S”管理,着力引进企业文化元素、企业技术理念、企业管理精神,将企业文化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落实校企双制共建学习环境的目标。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具体为:装备先进车系为代表的典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成套实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教学文案

“从共想共营走向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学校规模、结构、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两年来,我校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搭建“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五个平台,使得利益相关者从“共想共营”,实现“共享共赢”的目标。 一、实施背景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十二五”期间扬州市产业结构为:“坚持发展数控加工、船舶制造、汽车零配件及整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电子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建筑业,推进建筑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五大重点产业”。扬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 《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面向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与‘三新一网一书’、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契合度高的专业,着力建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信息服务、土木建筑、商贸物流、工业设计、旅游服务、化工医药、汽车船舶、现代农业等十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

作,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 (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 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叠加产业发展的内需潜力、企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多年来,学校与近100家企业进行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冠名班、顶岗实习、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引企入校等形式的尝试。但是,校企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深度、广度仍然不够,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与企业联盟,向企业要订单;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标准;与政府联结,向政府要支持,逐步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即“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如图1),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建设过程 (一)成立机构,专家引领 校长为总设计师,招生就业处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2013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工程师以及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职教名师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紧密、高效、互惠”校企合作机制,真正体现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二)搭建平台,共建共享

基于职教发展新思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朱根东 施燕 万方数据)

基于职教发展新思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江苏省高邮市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朱根东 江苏省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施燕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接轨的双赢的合作模式,注重在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锻炼,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产教研结合 引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一方面,行业企业需要更多技能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对口就业困难,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却不高。在新形势下采取何种方式来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职教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3月至5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系统学习了教育理论与方法、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新形势下的一些实际问题探讨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无论是北美的“CBE”模式,还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新加坡的“NYB”模式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国民教育基础;然而纵观我国的传统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教学内容的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职教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因人因材施教。校企合作模式是一条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技能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校企利益一体化模式。高校应改变观念,创新与企业合作模式;企业应从资金、市场、管理入手提升合作的价值和效益;与其如此,才能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针对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targeted. Key word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3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2012年11月,人社部向社会公布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待业共57万人;据重庆市人社局2012年11月公布仅重庆市高技能人才15.44万人,占本市技能人才66万人总量的23.4%。这两类数据说明固然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惠共赢2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1、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2、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地中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联合当地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但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的种种原因,目前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层次还不够深入,校企之间还没有真正的文化交流,校企合作的形式还比较单一。认为,把学生派到企业顶岗实习、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就是校企合作,没有实质的内容和形式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校企合作的宏观政策不够健全 虽然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但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规定。纵观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历程,在1996年制定之初的规定是“企业、事业组织应该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

生和教师实习。”这只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层面,没有更高的合作和交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学生在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2010年5月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10年11月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要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些规定虽然明确指出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参与职业教育,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没有权威、具体的校企合作准则和配套的政策支持,导致校企合作在实施中困难重重,不能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成效。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问题,是校企合作中的难点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理念,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事,企业只是选择人才,没有必要培养人才。二是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合适的学生,从而导致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三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怕吃苦、不稳定,企业担心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从而积极性不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年龄大都在十七、八岁,恰逢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工作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精神,针对我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校五年高职教育的实际,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特就我校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更新教学理念,依托行业、企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坚定不移地走校企结合的发展道路,提升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结合工作新局面。 二、明确意义 校企合作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根本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提出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

最快速度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缩短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三、总体要求 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伙伴。有效利用企业资源,本着校企互惠共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要把校企合作工作纳入学校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利用企业技术、设备、信息等资源优势,做好人才培养、专业开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工作。通过校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校企紧密结合的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 四、基本原则 贯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双赢”校企合作原则。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学层次和生源结构,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主动实施校企合作,加快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程。 五、主要模式 1.合作的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成立有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同企业做好专业规划、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社会调研,各专业有合作紧密的企业专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重要表现形式—校企合作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目前校企合作多数是短期的,长期合作仍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一、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校企合作的层次较低,模式较单一 目前,大部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毕业生供求的浅层次合作上,企业和学校供需不协调,由于缺乏行业的依托,在深层次培养人才方面做得不够。同时,大部分校企合作以院校为主、企业为辅,合作模式较单一。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也都仅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上。 2.校企合作稳定性差 国家在政策上缺乏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和相应的国家法律。校企合作的原则是双方参与、互惠互利,但目前多数的校企合作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提供帮助支持,不能形成双赢。同时,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不能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固。 3.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企业的合作意识不成熟,他们认为培养学生是职业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有些老师则认为学生在社会上实习就是校企合作,学校的一些专业课与企业中的实际需求也有脱节。 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 1.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专职负责校企合作运行 该机构应由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有关团体等多方面共同参与,要制定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在校企合作机构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

(1)加强宏观调控。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问题出现时常常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协调,政府应当促进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政府要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对合作企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技能人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鼓励先进;为了加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和教改、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政府可适当给予学校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可以采用减税的方法来加以鼓励,并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可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径、方法,全面指导并协调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明确职能安排和组织框架以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学校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工学交替,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双方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学校要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为满足企业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的师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校的学员与企业的员工、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等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通过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措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校企专业技术人员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还必须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让学生可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的表现由相应管理人员评分,从而增强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3.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校企深层次合作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1年3月1日访问量:24025 王大任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 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构建的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400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都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于2006年在辽阳市共同投资兴建一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 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该公司的组成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合资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合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树立服务意识,以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竞争,逐步拓宽维修市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需要。该公司属于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是政府定点维修单位,被市交通局命名为AAA企业及全市汽车修理工持证上岗培训基地。主要业务包括:开展轿车维修业务;满足校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需要并安排部分学生就业;开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岗前及岗后培训业务等。

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摘 要: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校企合作的实践提供了政策引导。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由于各种原因,校企合作在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仍是短期与浅层合作问题,没有深度与全面融合。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政府宏观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成员由人事劳动部门、财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等组成。在高职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政策,并对财政投入效果进行评估。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则在由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参与的同时,邀请知名企业参加,出台法规、政策,指导校企合作工作。 2 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可进行税前扣除;对职业院校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职业院校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以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3个人所得税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7年12月29日第五次修正)规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税收法律法规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进行税前扣除。 3 建立职教集团 职教集团旨在依托政府与行业、联合企业与院校,加强校政、校校、校企业之间的联系, 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资源共 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翟志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由于各种原因,校企 合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仍是短期与浅层合作问题,没有深度与全面融合。只有 通过政府宏观指导、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建立职教集团、共同实施建设,进行人才培 养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制度建设等手段,才能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研究 51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