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钦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

钦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

钦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钦州市国土资源局

2016年12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钦州市国土资源发展基本情况2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取得主要成效2

第二节面临的形势7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0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0

第四节主要目标12

第三章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18

第五节推进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18

第六节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需求19

第七节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24

第八节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26

第四章构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27

第九节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控27

第十节优化国土资源开发空间布局29

第十一节实施国土资源差别化配置30

第五章强化国土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服务生态钦州建设31

第十二节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32

第十三节强化重要矿产资源保护33

第十四节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5

第十五节提升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38

第十六节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绿色矿业发展39

第十七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41

第十八节推进国土综合整治44

第六章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47

第十九节创新耕地保护制度47

第二十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48

第二十一节加快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50

第二十二节推进海洋与测绘重点领域改革51

第二十三节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52

第二十四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3

第二十五节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54

第二十六节加强国土资源合作交流55

第七章提升国土资源服务水平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55

第二十七节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5

第二十八节全面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56

第二十九节加大公益性地质调查服务57

第三十节完善土地调查监测体系60

第三十一节加强地质灾害与海洋灾害防治62

第三十二节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65第三十三节提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66

第八章多措并举保障“十三五”规划实现68

第三十四节加强党的建设68

第三十五节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69

第三十六节加强国土资源人才队伍建设71

第三十七节建立国土资源共同责任机制72

第三十九节强化规划制度化管理74

第四十节加强宣传和社会监督74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协调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推动我市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两个建成”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2015〕2号)的部署要求,依据《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钦州市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国土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未来五年我市国土资源工作的行动纲领。

钦州市国土资源发展基本情况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取得主要成效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弘扬“自强实干、融和共赢”的新时期钦州精神,深入实施“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新一轮跨越。

国土资源保障力度逐步加强。在用地保障方面,按照“统筹安排、有保有压、分级保障、保障重点”的原则,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战略,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建立多层次的用地保障协调机制,切实增强土地资源统筹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用好用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市共统筹安排指标5507.17公顷,其中自治区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836.2公顷,实际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507.17公顷,争取追加了3670.97公顷,是下达计划指标的3倍;“十二五”期间,全市供地4784.11公顷,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28.17%。在矿产资源保障方面,落实资源安全战略,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3.5%,矿山开发布局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面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新增探明可开发利用矿石总量45778万吨,新增探明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矿石总产量720.5万吨,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耕地保护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计划管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控制耕地减少、通过实施“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引导项目选址尽量使用未利用地等促使减少占用耕地;积极实施未利用地开发,创新土地整治新模式,全面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申报土地整治项目40个,实施面积11559.14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32.73公顷,总投资38931.13万元;申报立项“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共8个,实施面积共418.88公顷,旱改水面积共197.06公顷,总投资1192.2万元;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确认土地开垦项目共9个批次,批复确认新增耕地面积共1861.91公顷。全面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建立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机制、违法占用耕地问责机制和耕地质量年度更新机制。全面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稳定了基本农田质量和布局。2015年底,全市耕地面积243297.16公顷,基本农田面积194041.13公顷,均超过上级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较好落实了“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辔烨棟剛殓攬瑤丽阄应頁諳绞。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等要求,积极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框架体系,制定实施了《钦州市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健全发改、工信、住建等部门共同加强土地供给批前、批中、批后监管的联合工作机制,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等节约集约用地的

具体标准均比自治区高出20%,仅此一项,每年从源头控制节约用地量10%。“十二五”期间,全市预审项目用地面积3881.39公顷,核减项目用地面积428.62公顷,因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规定被作出退件处理项目用地面积1103.56公顷,促进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坚持以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为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积极创新,通过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灵山)创建活动工作,积累形成了“多层标准厂房和低效土地二次开发”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探索出一条“以资源低消耗支撑经济大发展”的新路子。

国土资源服务民生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几年来,共投入资金2440万元,对34处(其中有17处中小学校)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保护了一万多名群众与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地区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积极开展花岗岩丘陵地带切坡临坡建房情况的调查,调查共确定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切坡临坡建房点1156处,威胁户数2848户、房屋10918间、威胁人口24280人,对排查出的切坡建房隐患点,及时建立了联保体系,落实了防灾责任人、联保人,确保防灾责任、措施到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16个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站及视频监测预警站点。至2015年底,实施了10项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4865万元

(其中自治区财政605万元),已完成治理面积60公顷,累计治理完成历史遗留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面积190多公顷,完成采场、尾矿库、排土场等场地治理面积约89公顷,累计完成矿山土地复垦235公顷。深入实施找水打井工程,成井5口,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任务,解决了3900人以上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严格落实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更新机制,2016年1月完成更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认真做好信访和信息公开工作,积极回应和解决涉地涉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国土资源基础工作成果丰硕。完成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成果通过自治区验收,扎实推进全市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十二五”期间,钦州市有效探矿权13个,探矿权总面积341.00km2。其中,按矿种划分,锰矿探矿权3个,铅锌矿4个,钛铁矿3个,铜2个,油页岩1个;按勘查程度划分,勘探项目10个,面积293.21km2,详查2个项,面积13.92km2,普查1个,面积33.87km2。开展了全市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铅锌矿回采率、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分别为85.2%、24.7%和84%;煤炭采区回采率为84.9%,矿井(井田)回采率80.5%;铁矿开采回采率93%;非金属矿平均回采率为90%。总体来看,国有矿山“三率”较好,小型矿山及其他经济组织普遍偏低;部分矿山“三率”已达到规划目标。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有序稳步推

进,日均受理办件过100份。基础测绘工作进展顺利,共完成了285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和入库、19.986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测绘和入库、3945平方公里1:2000航空影像图编制和入库、北部湾(广西)经济区CORS系统钦州分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和推广钦州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2015年11月钦州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成并通过验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已完成了坐标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灵山县、浦北县未完成转换),建成了5座GPS连续运行站基准站和1个分数据处理中心,67个D级GPS点、73个E级GPS 点和1575个一、二级导线网点,对市区范围进行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测绘资质单位发展到22家,从业人员超过360人。则鯤愜韋瘓賈晖园栋泷华缙輅。

国土资源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创新开展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审批“审管分离”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共取消、下放、转移和整合部门权力,将现有的172项行政权力已全面精简为83项,精简率达到51.75%,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按照“三集中、三到位、三公开”的要求整合行政审批股的职能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将原分散各股室的行政审批职能全部集中行政办公室办理,采取前台受理、后台审查的形式。优化、调整行政审批流程,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统一调整为:“窗口初审收件(扫描)—审批科经办人员审查办理—审批

科副主任复核—审批办主任审批—值班局领导签发—收费发证(文)—材料归档”。推进“小块并大块”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征地制度改革、采矿用地方式改革、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海洋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项目用海保障有力,海洋规划和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海洋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日渐完善,海洋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海洋生态保护和建设稳步推进,近岸海域海水水质逐步好转。海洋灾害应急体系日益完善,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和防灾害能力逐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611亿元,海洋经济增长较快,年均增长29%,其中2015年钦州市海洋生产总值40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3.6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9%。其中,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钦州海洋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四个产业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达95%以上。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第二节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实

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围绕“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战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统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节约优先的资源科学保障战略,实行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构建资源科学供应体系和高效利用体系,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服务能力。面对新时期、新目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迎来大有作为的战略契机,与此同时,各种风险挑战进一步凸显,国土资源保护和保障的压力有增无减,国土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更加迫切,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国土资源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实现“两个建成”的目标,国土资源保障压力增大。要确保“两个建成”目标的实现,我市经济必须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市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将持续高位。钦州市作为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北部湾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综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及要求,提出我市“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的发展定位,这一举措将会占用大量的建设用地,国土资源保障面临重大的挑战。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需求的多样化、均衡性特点,优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增强国土资源有效供给,切实发挥好国土资源的基础支撑与保障作用。

落实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耕地资源保护形势严峻。“十三五”时期要落实国家生态退耕任务、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等都将不可避免占用耕地资源,而自治区下达给我市的任务繁重,加上我市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利用难度大,特别是“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新政下,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同时,我市土地整治工作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工程、灾毁耕地复垦等面临任务重、资金不足等困难,耕作层剥离利用推广有一定难度;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时有发生,国土执法监察任重道远。沩氣嘮戇苌鑿鑿槠谔應釵蔼绋。

建设绿色国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我市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土地污染、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促进建设生态经济体系,迫切需要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另外,国土资源粗放利用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仍然存在土地资源浪费、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问题,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结构性过剩严重,造成资源过度消费和环境代价过大,迫切要求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

构建和谐国土,保障民生、实施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要保障我市扶贫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加大国土资源扶贫攻坚保障力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重道远。全市仍有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点多面广、防治难度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基础测绘工作有待加强,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

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大多数成果只能服务于各级政府,缺少社会化应用的数据成果,服务民生有待加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土资源改革任务艰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提高粮食产能,需要探索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构建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迫切需要提升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需要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增进人民福祉,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要求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需提高审批服务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面对新形势新定位新任务,如何在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保障和服务管理水平,对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严峻的考验。謾饱兗争詣繚鮐癞别瀘鯽礎輪。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自治区“三大定位”、“四大战略”和“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港城联动、产业强市、生态惠民”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以提高国土资源保障保护能力为目标,以提升国土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切实发挥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本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港、区域性国际合作新高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十年巨变”目标。

基本原则: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强化规划管控,加强市场调节,创新完善资源保护和开发补偿机制。统筹资源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保障资源合理需求。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节约高效利用。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观,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全过程管理,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坚持维护群众权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发挥国土资源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收入调节、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调节、引导和促进作用。强化公共服务,维护农民权益,拓宽服务领域,助力精准脱贫,促进民生建设。

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形成适应发展新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活力。

主要目标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统筹高效开发与合理保护,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确定今后五年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

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确保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高,全力提升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水平。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1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不低于186990公顷,新增耕地8911公顷,力争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重要矿产开采总量,实施矿产资源储备制度,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好转,保护性矿种开采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全面开展,严格实施海洋生态红线控制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进一步

加强,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管理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35%。铹鸝饷飾镡閌赀诨癱骝吶转鮭。

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落实自治区“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需求。“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市新增建设用地1.15万公顷,其中包括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用地指标2959.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8620.00公顷以内。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继续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显著进展,稳定石化、冶炼、新型建材工业的原料供应渠道,大中型矿山和小型金属矿山基本建成绿色和谐矿山,绿色和谐矿山的比例达到15%,小型非金属矿山按绿色和谐矿山基本条件进行规范管理;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复垦责任,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160公顷,新建和生产矿山100公顷,完成矿山土地复垦面积134公顷;保障合理用海,确保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2020年突破800亿元,海洋经济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进一步加大,用地控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节地技术创新和应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矿产资源整合取得显著进展,矿产开发规模化程度和节约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实现矿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水平,推进资源就地转换率。着力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与水平,全市主要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85%以上;推进市级绿色和谐矿山建设,到2018年建成11座市级绿色和谐矿山试点矿山,到2020年绿色和谐矿山的比例达到15%,初步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

服务民生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扶贫、民生用地应保尽保,征地制度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长远生计得到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不断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完成全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力争全市地质灾害多发市(县)防治工作达到高标准“十有县”要求,争取年均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60公顷,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恢复治理。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陆海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局部海域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主要河流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减少,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0%以上,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77%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35%以上,海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海洋环境监测与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促使公共地理信息资源惠及民生。

国土资源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与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一张图”综合监管、行政办公、公共服务“三大平台”得到深化应用,建成覆盖全市的“国土资源云”及大数据分析平台。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环境监测预

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建成数字钦州地理空间框架,形成“一网一库一平台”全市覆盖,配合自治区地理信息测绘局建立地理国情监测与地理信息更新体系,推动基于地理信息资源整合的区域协作。

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进一步深化,拓宽用地途径。继续完善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国土资源审批事项,简化程序。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登记全面开展。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的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资源领域科技研究不断深化,以北部湾高校科技平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国土资源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推进法治国土建设,依法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对行政监督制约,不断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体系,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健全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打造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敢于担当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基本建成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16 / 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