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自律心理机制,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就当前大学生自律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自律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自律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06)11-0052-02

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自律是一种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心理机制,它是受教育者内因作用的体现。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尽管不忽视受教育者自律意识的作用,但过分地强调了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使受教育者常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为作用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如价值观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招生规模扩大后的学生管理工作粗放化以及学分制的实行等,因此,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就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自律意识的现实状况及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自律意识距离社会要求、学校、家长的期望有着较大差距,产生了与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符的现象。表现为:基础文明修养缺乏,我行我素流行;文明礼仪涵养贫瘠,个人修养差;老师面前俯首甘从,同学面前心口不一;公共意识较强,实际行动颇少;慎独意识薄弱,侥幸心理普遍等。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客观原因

大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受着常规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又在亲身的道德实践中处处碰壁,这迫使青年大学生在道德与行为选择上处于两难的境地。不同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遇到同一冲击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和道德行为,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会放弃高尚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往世俗化、功利化方向发展。

2.学生自身功利思想的根深蒂固是主观原因

一些大学生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急功近利,迷失了道德方向,忽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人文素质、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的提高,并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社会。他们成才意识强,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薄,社会公德意识缺乏,自律与慎独能力差,个人能力培养趋向单一,行为功利,采用具体利益标准、市场经济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用法律标准、社会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3.大学德育的失误是根本原因

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大多数高校重他律忽视自律,重纪律处罚,不注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停留于“问题管理”阶段,即学生中出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采取单纯的“设防”和“堵窟窿”的被动应付方式来做学生工作,这就不免顾此失彼[1]。

目前,在德育内容方面,大学德育存在目标空泛理想化、德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德育过程重过程轻基础等系列问题,在教育过程中,理论阐述太多,需要死记硬背的太多,缺乏以情感人、以事实服人等鲜活内容。要求学生多用抽象、空洞的条款,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培育。学生学习德育课程多浮于形式,记背于条条框框,考后即拱手返还,真正将各种道德内化为文明行为和自律能力者为数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的效果。

在德育过程方面,大学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大多分离,影响教育效果。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信的过程,要求教学与管理高度结合,而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教管分离现象,班主任不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不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上课,上课的不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联系甚少,有的甚至素不相识,任课教师只管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不管学生的行为,学生一旦有不良行为,一律推给班主任和

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宣裕方

德育园地

52

2006.1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思想品德和德育教学研究的教研室与学生思政工作者也是一种典型的教管分离关系,前者没有丝毫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后者也大多数没有教育教学的经历。这种教管分离造成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及时、不到位、说服力不强,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自律意识。

二、培养大学生自律意识的途径

自律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自律意识的养成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在规范人们的言行,实现确定的目标,完善个性品格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校大学生增强自律意识的途径很多,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

绝大部分大学生年龄都在18岁以上,我国的法律已经确定他们的成人地位,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了承担刑事、民事以及校纪校规等法律责任的能力。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言行准则和法律约束力。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大学教育似乎只强调“知识”的追求,而且大多局限于课本知识。因此,在大学生身上常会出现“知识的渊博”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的巨大反差。学生家长也普遍认为,子女一进入大学,就等于将子女包给了学校,大学就成了高级幼儿园,学生的衣、食、住、行全由学校包办,导致学生的依赖思想增强。况且,目前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依靠父母,在外靠学校,对自己的言行缺乏责任感、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校大多通过法制教育课、校风校纪宣传等形式进行教育,有的学校也开展了大学生“成人”宣誓仪式,这种以强调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是值得提倡的,因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明显地感到,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在道德、法律、社会行为等方面不仅享有法定权利,更应承担义务,使自己自觉地成为在法律、社会道德、公共舆论制约下的独立人,从而在社会大背景中形成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完美人格。

2.增强学生的需要意识,激发自律意识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需要是每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的生物集体或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理论对自我教育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人的需要欲望是激发自我教育的内因,因为事物的变化在于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就必须使学生强化需要意识,激发内动力。

大学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精神的方面,也有物质的方面。大学生一进校就应在专业知识方面,或在政治思想方面,或在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有明确的需要目标。

3.通过实践教育,提高鉴别力、创造力

德国教育学家爱德华?斯普朗格认为,客观的文化价值仅仅具有潜在的教育意义,要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必须使文化的承担者与具有体验能力的个人精神相撞击。他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2]因此,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不断觉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平时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学生接受的大多是现成的知识和现成的观点,从接受心理学角度讲,这些只能是“准知识”,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和所接受的观点与实践结合,学生才能处于主动地位,有鉴别、有选择、自觉地吸收并内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论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时就强调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意义,他说:“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存在的本身的各个部分。”[3]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自然、感受社会。校外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丰富自我的有效途径,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切身体会社会脉搏,深入了解民情、国情,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地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复杂纷繁的社会现实中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明辨是非,养成自律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明确美丑善恶导向

健康的校园环境,就应该校风校貌严谨、美丑善恶导向分明,让学生明确认识到什么是值得赞扬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教育者应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抑制歪气,使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效应。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校园文化中的奖罚制度“有时可以培养出奴隶,有时也可以培养出很好的人才,可以培养出自由和自豪的人”[4]。可见校园文化中科学的奖罚制度是学生言行的标准,是自律的尺度。自律意识的养成与环境有密切关系,自律意识依赖于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绛华.大学生自律意识薄弱和自律能力差根源考察[J].求实,2003,(6):243.

[2]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73.[3]卢梭.爱弥尔(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8.73.

[4]刘长松等译.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125.

(作者:浙江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浙江临安311300)

责任编辑徐建秋

德育园地

53

2006.11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随时说声谢谢你---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随时说声“谢谢你”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家长懂得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孩子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2、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白孩子缺乏感恩心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家长了解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途径,引领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使家长懂得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孩子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教学形式: 现场互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问卷调查表、学生贴在课桌上的心形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家长朋友们下午好,感谢各位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首先请大家欣赏视频短片《感恩的心》,愿这首歌能为您解除一些工作的疲劳,使您轻轻松松地走进我们的课堂。

家长欣赏视频短片《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引入主题) 师: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禁使我们想起身边一件件感人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中,我们怎能不幸福呢?作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有恩于自己的人一定要报答他们,那现在的孩子们知道吗?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和探讨有关孩子“感恩心”的一些问题。二、探究原因 师:为了了解当今社会的少年儿童是否有感恩心,我对班级80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课件出示调查问卷) ①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知道:22人不知道:58人) ②父母批评你时,是不是很恨他们?(是:60人不是:20人) ③你为父母洗过袜子吗?(洗过:18人从未洗过:62人) ④向父母要钱买东西,父母不答应你会生气吗?(会:56人不会:24人) ⑤帮父母做家务,你想要报酬吗?(想:45人不想35人) ⑥妈妈每天为你做饭洗衣服,你说过谢谢吗?(说过:16人没说过:64人) ⑦同学或朋友帮助了你,你会说谢谢吗?(会:70人不会:10人 ) (设计意图:调查现实状况,增强家长们培养孩子感恩

大学生自律演讲稿

大学生自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自律,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都接触过的一个词汇。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而言,如果没有自律,我们的生活可能就会失去了根本,也失去了规则,最后呈现的可能就是一个乱糟糟的场景。而对于我们正在发展的大学生而言,自律更是一个需要掌握的东西,如若一个人没有了自律,那么一切也失去了原本的色彩,我们所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没有意义,甚至可能迷失在这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道路上,所以亲爱的同学,请大家要持起心中的那一份自律和果敢,为我们的将来做好铺垫,也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做好航帆的准备。 还记得以前有一位老师跟我说过这样的一些话,他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底线,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一事无成。我常常在想这样的要求和底线到底是什么,直到如今我也才明白,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律啊!很多人都想要真正的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绝不会是让你随意去浪费时间,而是要在自律的基础上合理的分配自己的生活和时间,这样才是自由真正的意义,也才能真的把自由的价值烘托出来。所以亲爱的朋友,你们是否又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了呢?你们是否也严厉的去追寻自由了呢?

我从小有一个这样的习惯,不管每天晚上有多忙,有多少 的事情没有做完,我都会在十点半之前准时入睡。有时候一件 事情坚持下来了,继续坚持下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如果 有一天你破例了,想要再回到以前,可能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律的根本,那就是学会坚持,不要 轻易的跳脱出来,也不要轻易的去打破原本的局面,这一切都 是我们自律最基础的保障。 我们不仅要去自律,更要学会如何自律,这是我身处自律 中所学习到的一部分。如何学习自律,那就是把一些好的习惯 总结起来,形成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候自律也会成为我们生活 习惯中的一部分,所以只有把它慢慢的浓缩为了一种生活,我 们才能继续维持和保存下去。这也是我维持自律,形成自律生 活的规律和基础。在座的同学,很多人都是有一颗自律之心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自律的意义,也明白它能给我们带来多 少的利益,所以做一个更加严格的人,更加自律的去生活吧同 学们!

有关感恩教育的研究论文

有关感恩教育的研究论文 《浅议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这一现象与事实,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感 恩教育”这一问题,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必要的,对提 高大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主要缘于缺乏 相应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手段;实施感恩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教 育观念,明确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方法,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恩意识与行为之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作用意义对策措施 1引言 南京某大学的公告栏曾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该信记述了大学生儿子与父母之间的一些生活事实:儿子在 校花天酒地,盲目攀比,将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与父母沟通,每次与家里的联系只为索取钱物。《北京晚报》也有一则消息报道:一名北京某高校的女大学生,其电脑坏了 需要进行修理,可父亲没有如其所愿地将修理所需的钱款及时给她,就张贴了若干张“借钱启事”,想以此寒碜她父亲。马家爵案轰动 全国,马加爵在因细小的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况且寝室同学对其也都给予过帮助。深圳 的歌手、五星级义工丛飞多年来自己省吃俭用,却先后将积攒下来 的演出所得分别捐助给了178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捐物金额达三 百万元。然而,当他罹患癌症住院治疗却面临经济困顿之时,竟没 有一个受助者前来看望。当新闻记者找到这些曾经受惠于从飞的贫 困学生时,大多数的受助者选择了沉默与回避。即使个别肯接受采访,也是语出惊人。一名已经大学毕业的受助者如是说:“他救助 我是为了自己出名,与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说上述事实是个案,以 下事实则是司空见惯,如部分大学生很少与家人沟通,打电话或写

大学生文明自律养成教育主题班会(1)

养成活动主题: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自律,从我做起 如今大学生文明自律已经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文明素质的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应出该地区社会进步的一种转台和成都。现代文明是各人或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和生活方面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四)大学生利他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同学们的手机状态里,关机、无声或震动的占70.83%,想起来的时候就调的占26.04%,只有3.13%的同学选择不去管它,这说明同学们其实还是很注意在公共场合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宿舍中同学休息时是否会保持安静,61.46%的同学表示很注意,8.33%的人要有人提醒,还有30.21%的人兴奋时会忘记。虽然大多数的同学会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会忘记,所以同学们的利他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大学生基本礼仪欠缺 在尊重他人方面,我们调查了同学们听各类讲座时的情况。只有11.46%的人表示他们会坚持到底,认为这样体现对演讲者的尊重,因讲座无聊中途退场的人占到39.58%之多,还有的是因客观原因退场占48.96%。当问及看到老师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只有32.29%的同学选择会,还有9.37%的人看心情而定,还有人打招呼的前提是那个老师自己熟悉占56.25%,2.08%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招呼。

大学生自律承诺书_承诺书

大学生自律承诺书_承诺书 大学生自律承诺书1为强化大学生的成才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努力培养诚信素质。本人特签订成才自律承诺书,并承诺大学期间做到以下十点: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校规校纪,争做文明大学生。 2、正确认识当前国家的形势与政策,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不参加任何邪教等反动组织。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不查阅、不传播反动、黄色内容及其它不良信息,不散布反动言论。 3、勤奋学习,注重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开展身心健康的自我维护与教育活动,培养健康人格。 5、尊师友爱,热爱集体,积极配合校、院、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 6、维护校园公共秩序,不聚赌、盗窃、酗酒、滋事、打架斗殴、起哄等。 7、诚实守信,无舞弊、弄虚作假、伪造证件、欺骗组织等行为。 8、不在外租房,不无故外宿,不留宿异性,服从社区的各项管理。 9、爱护公共财产,不损坏公物,不乱涂乱画、乱扔乱泼。 10、热爱劳动,认真打扫宿舍与公共区卫生,努力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争创文明示范集体与个人。 学生(签名): 年级辅导员签字: 班级: 宿舍: 大学生自律承诺书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做到文明守纪、安全自律,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学校校规校纪和相关法律规定,特与同学签定如下承诺书,内容如下: 一、提高自我防范、保护能力,增强防火、防盗、防骗、防毒、防意外伤害意识。 二、不参与赌博、打架斗殴、聚众起哄等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违法违纪行为。 三、严格遵循学校上课、实验、劳动、体育等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纪律和操作规程,外出实习、请假期间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和条例。 四、在公寓内不吸烟、酗酒、点蜡烛、使用明火;不私接乱拉电线、存放或使用电饭锅、电磁炉、电热壶、热得快、洗衣机等违规电器;不在宿舍经商,拒绝推销人员进出宿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宿舍及在校外租房居住,不晚归,不夜不归宿,不在宿舍留宿异性和外来人员;不豢养宠物。 五、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不藏匿、使用或为他人提供各类管制器具,不帮他人斗殴或请校外人报复同学,不以任何方式索取、偷盗他人钱物。 六、自觉遵守国家计算机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不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他人声誉的活动;不浏览非法网页;不沉溺网络游戏;不信谣传谣。 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理智处理情感问题和矛盾纠纷,保持身心健康。 八、不随意将自己的信息告诉陌生人,不轻信网络朋友,不贪图意外之财,不参与传销组织。外出求职应聘、勤工助学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和人身伤害。 九、认真遵守交通规则,高度重视交通安全,行走靠右,不在校园内骑摩托车,外出选

大学生自律性培养-2019年文档

大学生自律性培养 一、大学生自律性培养的意义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前沿阵地,和谐校园建设是使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它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大学生自律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有利于调动和发挥自我潜能,激励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自律性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当前在大学生自主性意识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方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培养。上大学前,习惯于依从父母,到了大学阶段,缺乏决策能力,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 2、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大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发挥。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许多事情都消极被动,不积极参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传统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教育经验的积累,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过分紧张、心理压力很大的状态

中。 (二)加强大学生自律性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自主性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主动性就愈大,从而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的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在自主性意识的作用下,自觉的掌握生活技能,接受社会规范,确立自己的目标,进而接受所需的知识经验。 (三)加强大学生自律性培养,促进大学生群体内部和谐高校是青年大学生聚集的地方,大学生其本身的特点以及各方面的诱因极易引发大学生群体内部矛盾,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大学生群体内部矛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群体内部矛盾的成因复杂,从整体上看,大致可以从大学生本身、学校管理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但是从矛盾的辩证哲理看,引发大学生群体内部矛盾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大学生本身。要预防大学生群体内部矛盾的发生,最主要的是要增强大学生自律性培养,协调大学生的内部关系。 三、创造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自律性培养在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自律性的培养,创造性的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自律性培养的目的,以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

第二章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为深入的探究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同时真实了解目前有关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笔者采用“性别”“独生子女”“政治面貌”“专业”“就读年级”“家庭居住地”六个标签为相关研究标签。意图尽可能的详细、准确的通过问卷的数据,采取相关研究的调查分析方法,掌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状,笔者对长春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问卷共包含20个问题,主要涵盖调查样本的分布情况,本问卷共200份,实际收回197份,有效问卷197份。调查采用随机个案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笔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象严重,其表现如下: (一) 对待党和国家缺乏感恩意识 在问到“您最想感恩的对象是”时,8.1%的人选择了把国家和党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父母、亲人,朋友、他人,老师、同学,社会;58.9%优先选择了把父母及

亲人排在首位,其次是老师和同学,朋友及他人,社会,国家和党;17.8%的人选择了把父母和亲人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是国家和党,社会,朋友及他人,老师和同学;4.6%优先选择了把国家和党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父母及亲人,老师及同学,社会,朋友及他人;1.5%的人选择了把父母和亲人放在了首位,老师及同学,国家和党,社会,朋友及他人;3.6%的优先选择了父母及亲人放在第一位,朋友他人,老师及同学,社会,党和国家;1.5%的人选择了把父母和亲人放在了首位,其次是朋友及他人,国家和党,社会,老师和同学;1.01%的人选择了把父母、亲人排在首位,其次是老师、同学,朋友及他人,国家和党,社会;2.03%的人选择了父母、亲人,朋友及他人,老师、同学,社会,国家和党;1.01%的人选择了父母、亲人,朋友及他人,社会,老师、同学,国家和党;在问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你应尽的义务是”时,有17.2%的人选择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祖国效力。32%的人认为是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48.7%的人认为是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还有2.03%的人认为是为学校争光。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努力的结果,同时国家和党给予个人的是无尽的帮助和支持,是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在潜意识里并没有感恩党和国家的这个意识,而是对父母亲人表达感激之情的多,报答其父母的恩情,当代部分大学生仅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考虑社会、国家乃至党的需要。 (二)对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作文-初中国旗下讲话稿: 树立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管理

初中国旗下讲话稿:树立自律意识,加强 自我管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七(2)班的曹倩茹。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树立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管理 什么是自律?简单地讲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规范自身的行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最高境界我们称之为“慎独”。 我先带同学们到芬兰看看:芬兰是北欧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但在20XX年它却获得了全球竞争力第一的美名。在芬兰的各个城市,基本看不到交警维持交通。最为典型例子便是在深更半夜空旷的街头,也不会有哪个芬兰人闯红灯。自律的素质达到这种程度,真实令人佩服! 由此可见,自律达到某种程度,也会变成一种竞争力,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对于疾病,人类最高明的方法是预防,对于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错误,最高明的方法则是避免,而自律便是预防针。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学生必是一个自律性极强的学生。今天利用国旗下讲话,我给同学提几点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第一要管好自己的手。 表现在不乱扔垃圾,相反还要随手捡起地上的杂物。我们的手要及时关门关窗、关灯关笼头;我们的手不去乱涂乱画,不破坏公物,更不能与同学大打出手。 第二要管好自己的脚。 脚是用来走路的,但你得好好走路,在教学楼里走路必须要轻。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楼梯上奔跑,弄得整栋大楼咚咚作响,实在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我们的脚不能去翻围墙、不能踢门,践踏草坪,更不能将不文明的脚印留在教室及走廊雪白的墙壁上。 第三要管好自己的嘴。 嘴是用来吃饭和讲话的,但要吃得文明,说的礼貌。我们不能随地吐痰,不吃零食,不买路边摊上的垃圾食品,随地吐痰是低素质的表现,边走边吃既不雅观也不卫生,更不利于身体健康。我们讲话应该有礼貌,有修养;满口脏话、粗语是极没教养的表现,讲话尖酸刻薄是没肚量的表现,大声喧哗则是没修养的表现。 第四要提高认识,管好自己的思想。 有些同学认为学校、老师管这管那,一点自由也没有。我给同学们讲个寓言故事:一天,风筝和线手牵手在天空中飞翔,过了一会儿,风筝不耐烦的对线说:“老兄,请放开我,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动的空间。”线劝道说:“老弟,不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律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修养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操作时,则应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利用可行的方法有目的地进行。 一、根据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以自我意志的发展为基础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品质、自我价值和自己应该成为(或可能成为)怎样的人的认识。道德品质的发展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如果个体没有清楚的自我意识就不可能有明确的道德意识和自觉的道德需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自觉的道德行为和稳定的道德品质。 根据这个规律,我用以下两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第一,诱导学生在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认识自我,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教育自己。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才能确定合理的行为方向,用精神力量进行自我约束,使自己变得更高尚。我在讲授自我形象的内容时,当时班内恰巧有几位同学穿着打扮很另类。我没有对这种行为大肆批评,而是设计了几个题目让同学们讨论:1、人们为什么喜欢打扮?2、人们应不应该打扮?3、作为学生应如何打扮?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因而学生们讨论得异常热烈,讨论后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应该打扮,但不应该花费过多的精力,应该打扮得简洁、自然、大方,既要注重外在美,更应注重内在美。这样经过讨论,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判断是非的能力弱,学生在做有些事时并不清楚自己做的对错,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己行为与行为后果中认识自我,才能增强自我意识。 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在同他人的比较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学生不喜欢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而是愿意主动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才有说服力,印象才深刻。在讲授认识自我相关内容时,为使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课前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调查题目,如下图: 我要这样发扬自己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这样克服自己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位同学在调查完后感叹道:“以前我没有发现自己有这么多缺点。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个体以某种刺激作为诱因,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自己的行为动机。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从出生时的无道德状态发展到有道德状态,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稳定的行为倾向形成的过程,是稳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式结构系统的构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我需要是促成自我激励的重要条件,自我激励又是促成自我教育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核心。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培养道德需要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道德需要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在各种道德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儿童的道德需要是在与社会的交往中产生的,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都会努力地在生活中寻求自己的地位,在周围人们的心目中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具有自律能力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视野,而没有自律能力的大学生则深受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影响健康的学习生活。如何正确的把握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自律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网络;自律;大学生;自律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具有明显的特征,即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在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都会爱不释手,不少学生在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神奇的网络世界的同时,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对一些网络不良信息也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吸收不良信息导致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时代,抓牢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对每个人的影响越来越深,高校的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如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网络文化影响深远、网络道德规范多元等,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自律的含义 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自,即为“自己”,律,即为“法则、规章、纪律”。那么“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的意思。有此可见,自律的必要条件是遵循现有的规则,从而让自我约束的力量更为强烈。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根源于不受外界的约束的人们意志的自愿,是可以通过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所以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自律是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人类赖以发展的规则的具体表现。是个人与外界环境进行吻合发展、前进的动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求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 自律意识缺乏的危害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感和行为,也是一种习惯,是可以培养的。现在的许多学生,将别人给予他们的帮助当做了一种理所当然,感恩之情渐渐淡忘,作为老师,就要时时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感恩的重要,并学会感恩,将感恩思想自觉的传递。 1.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知道感恩的重要,就要懂得感恩生命,懂得感恩社会和团体,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懂得感恩朋友和他人。 2.让学生懂得感恩 当学生面临任何进步或成功时、面临任何问题或困难

时,教师以不同的语言模式反馈和强化学生的成就或挫折,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形成各种积极品质过程中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有一位小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后来成为一名知恩图报的好学生。来看看他写给老师的感谢信;“老师,是你帮我争取到了参加演出的机会,让我有了展示的平台,非常感谢您,我忘不了您。其实您完全可以让更好的学生念读教学目标,但您却选择了我,是为了让我在念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真的太感谢你了,是您让我喜欢上数学”。教师的语言模式对学生自我概念有重要影响,教师运用积极语言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必胜的信心,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其信念增强,成绩提高。教师采取积极行为,使学生行动与教师所期望的培养目标发生联系,并能用积极的语言来描述和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师爱,并表达出尊师的感激之情。只有学生认为感恩很重要,别人对自己好的时候,能欣赏他人的优点和品德,常常想起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对他人总是心怀感激,并且希望别人过的好。 3.给学生感恩的机会 由于学生表达的方式不是家长和教师所需要的,或者学生没有说出“我太谢谢你了”,“我非常感谢你”,家长和教师就会认为有的学生不但不感激我,还常常气我。学生不是不懂得感恩,不是不会感恩,也不是不想感恩,而是我们大

大学生文明自律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文明自律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策划人:英语1301团支部 地点:教三1301教室 时间:10月26日下午两点 人员:英语1301全体学生

活动主题:遵规守纪,文明自律,从我做起 如今大学生文明自律已经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文明素质的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应出该地区社会进步的一种转台和成都。现代文明是各人或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和生活方面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79809782.html,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作者:周代锋刘文化董慧丹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6年第11期 摘要:感恩意识在中西方文化史上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内涵。高等院校要深刻认识感恩 意识的内涵,充分理解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繁荣校园文化、积极营造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把“感恩”渗透于生活,打造感恩教育体系,构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长效体制机制。 关键词:感恩意识;文化;机制体制 一、感恩的内涵与文化考察 在汉文化中,“感恩”一词源于晋代文豪潘岳的《关中》一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后来亦取“感恩戴德”之意。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从通俗的意义上来说,感恩就是行为主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产生积极作用和帮助的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感激和回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感恩资源,具体表现就是“孝”“忠”“信”“义”。 “孝”为报亲恩。孝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是一切感恩意识的基础所在。《诗经》中保留了许多感念父母抚育之恩的诗篇,“父兮生我,母兮掬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出人腹我,欲报之德,昊天阁极。”《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些诗句告诉我们,是父母给予自己血肉之躯并把自己带到世上来的,父母无疑是最大的恩人;因而对父母亲的报答在数量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忠”为报君恩。《孝经·广扬名章》在儒家思想史上第一次论述了“移孝作忠”的理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梯,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孝经》郑玄注:“四十强而壮,是事君为中”,将“中”释为中年时 期。即成年以后,应把对父母之孝延伸发展为对君主的效忠,而这种效忠因为是从对父母之孝发展来的,所以是出自内心天性的,因此是很可靠的。 “信”为报友恩。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儒家将封建社会的人伦关系归纳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里,“信”被用于朋友之间,儒家提倡报朋友之恩就是要取信于人。朋友相处讲究一个“信”字,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两肋插刀”,说的都是报朋友信任、知遇之恩。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梨园小学:江宇 如今,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基本被取缔,学生们,能够较轻松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及家长已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部分孩子对待学习开始松懈,连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拒绝,该完成的作业不做,该听的课不听,真担心进入中学后该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那么,什么是自律呢?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与他律(指接受他人约束)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1.通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儿童入学后,面临着全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科目和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同时,与幼儿园相比较,小学对儿童提出了更多的约束,要求儿童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 如要求儿童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等。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小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自律

如何培养孩子懂得感恩

如何培养孩子懂得感恩 感恩既是人的情感要素,又是道德意识。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是一个人少年时期心灵成长的重要课题,家庭教育中万万不可疏忽。因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是每个家庭不可忽视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育,孩子懂得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并用全部的爱抚育自己成长的父母;要感恩辛辛苦苦无私地传授给自己做人的道理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老师;要感恩曾给予自己帮助过的同学和他人;要感恩大自然的赐予;感恩社会的给予;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也要感恩曾有过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要让孩子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眼前这美好的幸福生活,在不断地感受这美好幸福的生活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要从感恩父母做起。一个连感恩父母都做不到的人,又怎么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呢?孩子只有从小学会感恩父母,为做人打好基础,才能从感恩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1.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了解家庭 了解是沟通、建立感情的基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中,只知道一味地奉献,只知道对孩子精心的呵护与关爱。即使家里很困难、生活很艰辛,也不让孩子知道,更不想让孩子受委屈,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爱。有些家长对孩子就是一句话: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你要什么爸妈都给你,家里事你别瞎操心......结果让孩子的物质欲不断膨胀,学习却一塌糊

涂。其实,这些家长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孩子对家庭的真实情况不清楚,对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不了解,就会对家庭、对父母缺少一份理解和感激。如果父母能让孩子了解家庭情况、知道父母的艰辛,这对培养孩子感恩父母的情感是非常有利的。即使家庭很富裕,也要让孩子知道创造财富的艰辛和不易。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一定会懂得努力学习。 2.教育孩子说声“谢谢” 要引导孩子做到,当得到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时,说声“谢谢”,因为这就是感恩的最具体、最朴实且最易行的表达方式。尤其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从学会说声“谢谢”开始是十分必要的。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真诚地说声“谢谢”时,自己地内心也一定是快乐的。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孩子会逐步养成回报他人说声“谢谢”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也必将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感恩教育的熏陶。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不同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结果。然而在生活中,仍有许多“小事”,需要家长予以高度重视。为什么有的孩子连最简单的感激方式都不懂?也许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没让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或者说是礼仪教育严重缺失。看起来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可其中蕴含着大道理。通过生活小事,孩子应知道,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要有温暖,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这样才能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有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生活才有快乐。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主要靠自律

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主要靠自律 摘要: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也逐渐地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却是任重而道远。当代大学生是肩负着这一历史使命的生力军。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如何养成在当今的时代中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不容我们小窥。其实在养成的过程中,应该是自律和他律共同协调作用才能起更好的效果。但是,在二者之间,孰重孰轻呢?——自律。 关键词: 文明行为养成主要自律他律 引言: 《大学生百科全书》解释:自律指与他律相对应的自我约束力。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社会规范,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各种法纪的自觉认知,并已形成内在的价值观念,是指在没有外在的监督下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他律是指在法律的约束下、纪律的要求下一种非主动的行为。大学生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群体,具有独立意识,求实创新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和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律能力。养成即培养形成。培养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形成是培养的目的。文明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时的,它不仅是观念的形成,而且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是达到了一种不想做而不是不敢做的状态。因而,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从“养成”这个直接目的这两点只能推出“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主要靠的是自律”!当然我们也没有排除他律的作用,他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处处提醒着与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人们需要在这样一种“保护”下去创造更美好的“自身与社会”。所以,总体来说,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一、哲学原理 从哲学原理上看。谈到自律与他律,我们自然会想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而言,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大 学 生 的 感 恩 教 育 班级: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感恩的现状,并分析了当代高校感恩教育。提出高校需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从改进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分析其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新思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使大学生树立感恩思想观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它是在吸取中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并借鉴西方有益的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富有时代特点的一种思想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和谐思想的人。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国传统道德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一直占有主流地位的感恩思想日渐为大学生所遗忘,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感恩,甚至不会感恩。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后50年就要看这个国家的青年一代而大学是我们青年一代迈向社会的一个转折,因此我认为在大学校园提倡“感

恩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 大学生感恩意思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的几个方面。。 1,亲情的稀薄。漠视父母恩情。经济上过分依赖父母,个别大学生生活水准脱离家庭经济条件,漠视家长的辛苦,认为从父母那里索取经济支持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经济拮据,子女生活高标准、高档次。虽然经济上依赖父母,但思想上却要求独立,我行我素。例如一些学生经常逃课上网,老师找谈话要求他体谅父母亲,珍惜学习机会,该同学竟然振振有词地说,父母亲摊上我这样的子女也得认命,假如我今后做了父母我也会为我的孩子做这么多。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实际上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理表现。这些对父母的付出都日渐忽略的大学生,如何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2,师生关系的淡漠。老师自古以来都是受到社会的重视的,不仅在古代有“程门立雪”的感人故事,就是在现代我们所熟悉的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的,他们不求回报,任劳任怨的坚守自己的本职岗位。可是在这个感恩缺失的年代里,师生感情淡漠,尊敬老师有时候竟然成为了学生达到目的的手段。有些学生考试前对老师尊敬万分,考完试和老师形同陌路,见面装不认识,更有甚者学生盗用老师学术成果。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等这些陪伴他们成长的“身边人”开始,才能引导他们把感恩之情延伸到更多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3,对社会没有一丝责任感。十八岁以上是完全的社会人,但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以下是关于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潘建芬 笔者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你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辩论“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他律?哪个更重要?”通过激烈的思辨,笔者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同慎独的意义及如何做到慎独。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现阶段实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是行不通的,肯定会有部分同学不够自觉,会用各种手段来偷看,因大家自律能力不强,道德修养靠他律。 那么,如何增强技校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修养,使学生通过三至五年的学习,在特定校园文化的滋润下,成为文质彬彬、一身技能,深受社会欢迎,家长满意的人?下面结合学校的特点,谈谈笔者的一点浅见。 ·

一、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他律促进自律 中职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大部分学生厌学、自卑、懒散,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当着老师的面一个样,离开老师的视线又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在校园里随手乱丢垃圾,随便大声喧哗,甚至出口成“脏”,即使有监考老师在,也想方设法偷看等。所以需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优秀成为习惯,让好习惯成为自然。 校园文化的约束性表现为“硬”和“软”两种约束形态。 1.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硬”约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但是,在培养学生自律的过程中,离不开他律的约束作用,面对自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需要外界的监督和促进,需要用各种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大多学校均以《中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托,制定了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校规、班规、奖惩条例等,可谓严、细、实,但关键还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落实,督促、检查学生的执行情况,使制度能真正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如:为了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自觉保持座位周围的卫生,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个班就制定了“谁的地盘谁做主”的班规,只要发现哪位学生的周围有垃圾,就追究这个学生的责任。这样一来,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