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航运经济学资料整理

国际航运经济学资料整理

国际航运经济学资料整理
国际航运经济学资料整理

国际航运经济学 复习整理

第一章 国际航运市场体系

一. 国际航运市场的形成与分化

1) 国际航运基本市场

2) 国际航运相关市场

n 市场与国际航运市场的概念

n 国际航运市场的形成

n 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和分化

n

1. 市场与国际航运市场的概念

市场(Market )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市场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商品

经济的变化而发展

(一)市场的概念(Market )狭义指场所(place )─交换的具体场所。

广义指交易关系(network )─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方与供给方的交易关系

(二)国际航运市场概念

狭义:设在各地的航运交易所(ShippingExchange )

广义:以国际航运服务的需求方作为买者,以国际航运服务的供给方作为卖者,以该服务作为交换对象所形成的交易关系。

(三)国际航运市场要素

交易主体:国际航运服务的需求方和国际航运服务的供给方。

交易对象:国际航运服务 思考:船公司会是国际航运服务的需求者吗?

二、国际航运市场的形成

(一)“商人船主”时期(Merchant Shipowner )船货一体;私人承运人

(二)航运市场的形成

形成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形成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思考:非专业国际航运是否完全消失?

(三)形成初期的船舶营运方式和市场

不定期船运输(Tramp shipping );不定期船运输市场。

三、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和分化

班轮运输(Liner shipping )市场的出现;租船市场;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分化;班轮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分化

(一)班轮运输市场的出现

出现的时间:19世纪中叶

出现的条件:经济;技术 思考:班轮运输与不定期船运输是否完全分离?

(二)租船市场

(三)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分化

租船 货主—船东 船东—船舶经营者 租船市场要比不定期船运输市场范围大 1.不定期船运输市场 2.船东与船舶经营者之间的租船(船东之 间互相调剂船舶的途径之一)

1)油船运输市场

2)干散货船运输市场思考:油船运输与干散货船运输还有关联吗?

(四)班轮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分化

1)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

2)传统件杂货班轮运输市场思考: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与传统件杂货班轮运输市场是否完全

分离?

国际航运市场体系

一:基本市场

1)不定期船市场

2)班轮运输市场

3)租船市场

二:相关市场(派生市场)

1)船舶买卖市场(二手船市场)

2)新造船市场

3)拆船市场

4)修船市场

5)船员劳务市场

6)集装箱制造市场

1. 不定期船运输市场(Tramp ShippingMarket)

(一)不定期船运输及运输市场概念

不定期船运输:海运经营者根据海运需求在时间、地点和内容上所发生的变化,不断变更航线和货种的一种经营方式。即它没有固定的航线、港口、船期和运价.

不定期船运输市场:以不定期船运输服务为对象的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形成的交易关系。

(二)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的主体

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的供给者:船东(船舶经营者、二船东、三船东)

不定船运输市场的需求者:货主(贸易商、生产商、经纪人、政府等)

(三)不定期船运输市场主要货种

大宗干散货(dry bulk cargo):铁矿石、煤炭、粮谷

小宗干散货(minor bulks):铝钒土、磷灰石、农产品、木材、水泥、废钢铁、肥料等

液体散货(liquid bulk cargo):原油、成品油、液化燃气、石油化工产品等

(四)不定期船运输市场船舶类型

干散货船(dry bulk carrier)

油槽船(tanker)

兼用船(combined carrier)

石油散货矿砂船或油散矿船(oil/bulk/ore,OBO)

石油矿砂船或油矿船(oil/ore, O/O)

石油散货船或油散船(oil/bulk,OB)

1)干散货船:海岬型船或好望角型船(Capesize,8~20万吨);巴拿马型船(Panamax,6~8万吨)大灵便型船(Handymax,4~6万吨);小灵便型船(Handysize,1~4万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 (Very Large Ore Carrier,20万吨以上)

2)油槽船:油船(oil tanker)

液化天然气船(liquified natural gas carrier, LNG)

液化石油气船(liquified petroleum gas carrier, LPG)

化学品船(chemical carrier)

油船

超大型油轮、巨型原油轮VLCC (Very

Large Crude Carrier,20~30万吨)

苏伊士型油轮(Suezmax,12~20万吨)

阿芙拉型油轮(Aframax,8~12万吨)

巴拿马型油轮(Panamax,6~8万吨)

灵便型油轮(Handysize,1~6万吨)

超巨型原油船ULCC(Ultra Large

Crude oil Carrier,30万吨以上)

2.班轮运输市场(Liner Shipping Market)

(一)班轮运输及班轮运输市场的概念

班轮运输: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在一定航线上,以既定的挂靠港口顺序经常地从事航线上各港间的船舶运输

四定:定期;定线;定港;定价

班轮运输市场:以班轮运输服务为对象的需求者与供给者所形成的交易关系

(二)班轮运输市场的主体:班轮运输市场的供给者(班轮运输公司(经营者))

和班轮运输市场的需求者(货主)

(三)班轮运输市场的主要货种

件杂货(General Cargo):工业制品;工业半成品;农产品;生鲜食品;贵重货;工艺品;邮件;包裹

散货和杂货的划分:

1)PSD:单票订单吨位分布函数The Parcel 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

2)反映单票国际航运运输量大小的分布情况

3)散货和杂货本质上是指货物的运输方式,而不是指特定的货物

4)(四)班轮运输市场的船舶类型

传统杂货船( conventional general cargoship )

全集装箱船( container ship )

滚装船(Ro/Ro)

载驳船( barge carrier )

冷藏船( refrigerated ship )

3.租船市场(Ship Charter Market)

(一)租船业务与租船市场的概念

租船业务:船东将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航运业务

租船市场:以船舶运输服务或船舶的使用为对象的船东与承租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二)租船市场的租船形式

航次租船(Voyage Charter / trip charter)

包运租船(COA:Contract of Affreightment)

定期租船(Time Charter)

航次期租(Trip Time Charter/Time Charteron Trip Base,TCT)

光船租船(Demise Charter/BareboatCharter)

1)航次租船

航次租船(程租):由船舶所有人负责提供一艘船舶在指定的港口之间进行一个航

次或几个航次运输指定货物的租船方式

航次租船货种:液体散货和干散货

航次租船形式:单航次租船;来回程航次租船;连续单航次或连续来回程航次租船

航次租船合同的装卸条款

班轮条款

FI (free in)管卸不管装

FO (free out)管装不管卸

FIO (free in and out)既不管装也不管卸

FIOST (free in and out,stowed and trimmed)

2)包运租船:船舶所有人提供给承租人一定的运力,在确定的港口之间,按一定的发船密度

在一定时间内将货物运往目的地的租船方式。

3)定期租船(期租):船舶所有人将一艘特定的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一段时间的租船方式4)航次期租:以航次所需的时间作为租期的定期租船,租金按航次所需天数和约定的日租金计算。

单航次租船航次期租

船东负担航次中发生

的一切费用(装卸费

由合同另外约定)

不负担

计算滞期费、速遣费不计算

5)光船租船(船壳租船):在租期内船舶所有人只提供一艘空船给承租人使用的租船方式

租船合同性质合同标的报酬方式

航次租船货物运输

合同货物运费

包运租船

定期租船船舶租赁

合同船舶租金

航次期租

光船租船

三:(第三节)国际航运相关市场

1)新造船市场(NewbuildingMarket)

2)船舶的买卖市场(二手船市场)(Secondhand Market)

3)拆船市场(Demolition Market)

1. 新造船市场(NewbuildingMarket)

(一)新造船市场的概念

新造船市场:船主与造船厂之间以建造新船为对象而形成的交易关系。

新造船市场与航运市场的关系:

A.造船市场是形成航运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

B.造船市场船舶的订造量的增减要迟于航运市场的变化

新造船市场基本特征:不可取代性;不稳定性;国际合作性;船舶单价昂贵;造船周期长;合同预定

影响新造船市场基本因素: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货运结构;国际公约;航运政策;人为因素;国际金融与汇率;战争与军事

影响新造船舶价格的主要因素:航运市场的运价水平;对航运市场未来趋势的预测;国际信贷的优惠程度;造船能力的利用程度;造船成本;所订造船舶的技术和设备要求

新造船市场规律分析:

A.航运市场景气→新造船舶需求增加→船价上昂

B.船价低,贷款条件优惠→航运市场萧条→运输需求最低

思考:如何利用航运市场与新造船市场的矛盾?

2.船舶的买卖市场(二手船市场)(Secondhand Market)

1)船舶的买卖市场(二手船市场):买主与卖主之间以二手船(旧船)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交易关系思考:二手船等于废钢船?

2)二手船与新船的比较

项目新船旧船技术先进性好差

经济性好好差

投资高低资金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高低提供船舶运力慢快

3)影响船舶买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当前航运市场的行情;对航运市场未来行情的估计;新船价格;船舶的技术状况(船龄、船东的管理状况);船舶附带的期租合同

注意:旧船船价的变化与航运市场运价(租金)变化相一致

4)二手船市场变动规律:(船舶买卖市场中,旧船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航运市场繁荣→二手船市场活跃

航运市场低迷→大量废船抛售

3. 拆船市场(Demolition Market)

1)概念:船主与拆船业之间以拆卸旧船为对象而形成的交易关系

拆船市场是减少航运市场运力供给的主要途径

2)影响拆船量的因素:世界航运市场的行情;废船的轻吨数;船舶的船龄结构;船舶的类型3)影响拆船价格的因素:废旧船在拆船市场上的投放量;世界范围内拆船业的(发展速度)拆船能力;世界对废钢的需求状况

思考题练习题:

A.国际航运市场与国际相关市场的组成

B.航运市场的出现条件

C.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的主要船型

D.定期船运输市场的主要船型

E.租船市场的租船形式

F.航次租船装卸条款的种类

G.船舶经纪人的作用

H.上海航交所的基本功能

I.影响新造船市场的主要因素

J.影响二手船价格的主要因素

K.影响拆船价格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国际航运市场分析

一.国际航运需求

二.国际航运供给

三. 国际航运市场结构

一.国际航运需求

1.国际航运需求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国际航运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运价水 平下,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有形贸易对 海上运输能力和服务的需求量。

海上运量 运输距离 货类结构 时间要求

2.国际航运需求的分类

按需求对象:总体需求和个别需求

按消费程序:直接需求和派生需求

3.国际航运需求的特点:派生性;同一性;总体需求的规律性;个别需求的异质性;不平衡性

4.影响航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世界经济;个别商品贸易;平均运距;运价;其他因素(政治和法律环境、自然条件、 技术进步)

1)个别商品贸易对国际航运需求的影响

短期:A.季节性 B.增加囤货

长期:A.原原料的加工地发生变化B.原料的供应地发生变化C.个别商品需求发生变化

2)平均运距对航运需求的影响

原料的消费、国进口原料和产地的选择→运距长→航运需求增加

4) 运价对航运需求的影响

二.国际航运供给

1.国际航运供给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在航运市场上,以拥有一定船舶吨位的 全体供给者(船舶所有人),在不同的 运价条件下所愿提供的船舶吨位量。

2.特点:运输产品的非储存性;运输的不平衡性;运输生产的时空差异性航运供给的可替代性和不可替代性; 成本转移性;航运供给的社会公益性

3.影响航运供给的主要因素:经济及政治;世界船队规模;决定船舶营运效率的限制因素;运价;航运生产成本;科学技术因素;相关市场因素

(一)经济及政治对航运供给的影响

1. 世界经济的类型

1)自给经济类型

2)原料输出类型

.3)工业化中经济类型

.4)工业化经济类型

1.航运需求的运价弹性一般较小

2.运输技术上的取代性

3.不同货物,需求运价弹性不同

1)货类有代用物资的可能性

2)航运需求的运价弹性与货物的运价

负担能力负相关

政治对航运供给的影响 1.国家政体与社会性质2.航运扶持政策3.航运保护措施:制定国际公约分配货载份额;通过双边协定分享货载;通过颁布国家法令确保本国船舶优先取得货载;通过法律形式保证本国船舶承运进出口货物

(二)世界船队规模对航运供给的影响:1.新造船(航运供给增加)2.拆船与失踪(航运供给减少)

(三)决定船舶营运效率的限制因素

Q运力利用率的大小

Q航运经营方式

Q航运市场的范围

Q运价的涨跌

Q期限:长期的Es>短期的Es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五)航运生产成本对航运供给的影响

航运生产成本上升航运供给量下降

航运生产成本下降航运供给量上升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n 市场结构概述

n 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结构

n 班轮运输市场结构

第三节国际航运市场结构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一)市场结构的概念

一、市场结构概述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

的定价行为模式、产

量决策模式

市场结构是反

映某种产品或

服务在市场上

竞争状况和竞

争程度的市场

组织特征。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二)市场结构的分类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完全垄断

寡头垄断

买方垄断

买方寡头垄断

买方人数众多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二、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结构

§从船东方面来看

. 船东数量多,规模小

. 船东提供的运输服务差异性不大

. 市场交易是公开和自由的

. 船东进入和退出市场很容易

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特点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从货主角度看

n 普通散货船运输

. 货主数量多且分散

. 信息传递快

. 市场交易是自由的

n 专用船和兼用船运输

. 市场上存在大货主

. 大货主之间存在联合

. 大货主控制一部分运力

. 船东对货主的依赖性强

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接近买方寡头垄断市场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一)“集装箱化”以前班轮市场结构

——航线垄断市场结构

l航运企业为数不多、规模较大

l班轮运输领域排他性强

l改变航线和退出市场的伸缩性小

l班轮公会的存在

三、班轮运输市场结构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二)班轮公会的产生和作用

班轮公会:

是在同一航线上相互竞争的班轮公司为了

摆脱和限制航线竞争而形成的一种联合经

营的卡特尔组织。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三)班轮公会采取的经营策略

统一安排营运

协定费率对内措施

对外措延施期回扣制

合同费率制

安排战斗船

统一经营

统筹分配收入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1. “集装箱化”削弱了班轮公会的优势

l“集装箱化”简化了班轮运输技术

l班轮公会船公司与会外船公司的差别减少

l班轮公会的内外措施也不象从前那样有效

2. 削弱班轮市场垄断性的力量不断增强

l发展中国家商船队的兴起

l大量过剩吨位的存在

l货主力量的不断增强

l美国等国家的立法和航运政策

(四)“集装箱化”后班轮运输市场的市场结构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n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

n 集装箱码头适应状况

n 船公司联营

n 船公司并购

(五)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的特点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1.集装箱船舶大型化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主要动因客户需求

降低成本

现实动因航运联盟

直接动因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动因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doczj.com/doc/8819061782.html,

上海海事大学 国际航运管理考试整理

国际航运管理 选择题整理 运输组织基本原则:安全、及时、准确、经济 缩短航次期:尽量缩短基本作业时间,优化航线配船,“大船大线”原则 二手船市场特点 优点:迅速、便地补充所需运力,价格低; 缺点: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不及新船,修理费更大; 2.影响二手船价格的主要因素 (1)当前航运市场的行情及对未来的估计;(2)新船价格; (3)船舶技术状况,船龄、船舶设备条件等;(4)船舶附带的租船合同 指标按指标体系的结构来分: 营运工作指标;财务成果指标;安全质量指标;物质消耗指标 固定成本:船员工资、保险费、保赔费、船舶维修费、润料费、物料费(材料费)、供应费、折旧费、管理费、其它、对于集装箱运输来说, 还包括集装箱固定费用。 变动成本:燃油费、港口及运河费用、货物装卸费、其他 资金成本——折旧及贷款利息 经营成本——除折旧及贷款利息外的其他固定成本 航次成本——变动成本部分 集装箱长期租赁:金融租赁、实际使用期租赁; 即期租赁:单程租赁、来回程租赁; 灵活租赁 班轮经营合作式:班轮公会(开放式班轮公会、封闭式班轮公会)、联营体、战略联盟(技术协议、全位整合性合作) 论述题整理 国际航运业特征: 1.属于服务业,是从贸易中派生的一种对运输的需求; 2.开放性与自由竞争;3.规模经济; 4.需要多种运输式配合,并促进其他运输式的发展; 5.是一个成熟的业界,具有完善的专业性群体。 国际航运系统构成要素: 1.国际航行船舶2.国际性商港3.国际贸易海运货源

4.国际航运经营人及行业群体5.国际航运法规6.航运外部环境 海运强国发展战略: 一、具有强大的国际海运船队;二、形成现代化的港口体系; 三、拥有立足国、面向全球的品牌企业;四、完善的水上支持保障系统; 五、高效的快速反应能力。 航运需求的经济特征: 1.航运需一种派生需求2.航运个别需求多样性和特殊性3.航运总体需求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影响航运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的因素 2.自然的因素 3.政治条件的因素 4.其它因素: 某些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各种货币汇率的变动;各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各种替代产品的发展;生产力配置的合理化等。 航运需求弹性的特点:总体来说,国际航运需求弹性是较小的。原因: (1)海运是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一种运输式,绝大多数贸易商品必须依赖海上运输,所以,运价的变动不会引起需求量有很大的变化。 (2)贸易商人或产业主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把运费增加的部分转加到贸易商品价格上去。(但在考虑国航运需求及不同货类市场情况时,水运需求随运价变动而变化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 影响航运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 (1)货物承担运输费用的能力 货价较高者,承担运费的能力较强,即需求弹性很小。 (2)货物本身的需求弹性 有些物资一旦稀缺或价格昂贵时,能找到代用物资,则需求弹性就大。 (3)运输式的取代性 随着运输网的发展,运输技术的进步,使合理运输路线发生变化,在各种运输式之间会产生多种可替代性,这种替代性越大,则需求弹性越大。 航运供给的经济特征: 1.航运产品的非贮存性 2.运输的不平衡性(表现在时间、空间上) 3.运输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脱节性 (船舶获得货载或货物交由船舶载运,不是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的,为满足需求,船舶常需待时、亏载,或空驶一段航程,这也会造成吨位供给的浪费。) 影响航运供给的因素: (一)宏观因素: 由于航运供给基本上取决于航运需求,因此所有影响航运需求的因素都会对航运供给产生影响。 1.政治面的动机 2.经济面的动机 3.军事面的动机 4.造船成本和技术面的因素 5.航运市场的景气与否 (二)微观因素: (a) 船型及大小(b) 航行速度(c) 在港时间(d) 营运/维修时间比(e) 舱位利用率 航运供给弹性的特点: (1)定期船与不定期船 定期船供给弹性小,不定期船供给弹性相对较大; (2)个别企业与整个市场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绝对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亚当·斯密在批驳重商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容可以概括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二、简述比较优势理论【名词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其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三、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论述分析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它反映了一国的供给水平。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它是消费者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其特征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同。 (一)两国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均衡 两国均衡时,甲国均衡点为A,乙国均 衡点为A’,国价格线分别为PA和PA’。 甲国在X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乙国 在Y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两国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引入国际贸易,国际比价为PB=PB’=1。①甲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国均衡点由A移 至B点,B点为甲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 品交换,甲国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 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 为“贸易三角”;②乙国专业化生产Y产 品,国均衡点由A’移至B’点,B’点 为乙国生产均衡点。经过商品交换,乙国 最终在E’点消费,E’为消费均衡点。B’C’为出口,E’C’为进口,B’C’E’称为“贸 易三角”。 四、分析不同机会成本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题】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NO.1 一、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核心:金银财富论 贸易保护主义 零和博弈 二、古典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二)比较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 (三)相互需求论-穆勒和马歇尔 (四)机会成本论-哈勃勒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 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但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1)用劳动生产率(2)用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一)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揭示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双赢游戏”而非“零和游戏”,部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并批判重商主义。 3、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利益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部分交易,一种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 2、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根据该理论,很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参加国际交换,如果参加也是只买不卖,与实际不符。 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促成各国的分工与专业化,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呢?(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2)用相对生产成本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从整体上看,比较利益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他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比较利益理论表明,无论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应该惧怕对外开放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二章 一、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及国际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微观部分:世界范围内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宏观部分:2.国际格局下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分为理论和政策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分配以及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际贸易政策主要说明各种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以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一体化问题。 国际金融: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均衡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狭义: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 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优产量的组合。 2.机会成本(简称OC):指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 (三)均衡条件: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生产均衡: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2.消费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 3.市场出清:即总供给=总需求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即一国进口总支出=出口总收入 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规模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 四、国际交换价格确定 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2.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 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4.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1)绝对优势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 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2)在劳动价值论坚持方面,无法说明X、Y两种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在国际间进行 交换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5.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1.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则具有比较优势。 2.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3.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利益就是相对优势,是本身各种优势之间的比较,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应该遵循从事优势生产、放弃劣势生产的原则。 5.机会成本: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6.比较优势学说的理论模型 前提条件: 1)采用2*2*1的模式,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个要素; 2)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 3)劳动在一国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完全不能流动; 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充分就业,劳动的报酬是一样的; 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因素; 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也不影响贸易的进行; 比较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国际经济学重点归纳及解析(四)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国际经济学重要点归纳及解析(四)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最优货币区 4.马歇尔·勒纳条件 二、简答 1.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2.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 3.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政策意义。 4.试用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费雪效应:是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揭示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2.要素密集度逆转:指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3.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几种货币之间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经济区域。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为:价格与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和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2014年新阳光教育同等学力备考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二、简答 1. 试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的经济含义。 要点提示:国际收支状况与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国际收支表的状况也反映着一个经济体的基本经济状况。 (1)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一国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可以从经济总体规模和顺差、逆差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地位。一个经济体如果经济规模巨大,与外界经济交易、交流的数量巨大,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就较高。因为较大的国际收支规模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输出能力,经济运行和发展会比较顺利;同时也说明该经济体具有较大的经济产出和吸纳能力,可以消费世界上有益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实现自己的产品;从两个方面使得该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使得该经济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竞争的推动力。一般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国际收支处于较大顺差的情况,一般认为该经济体的经济状况较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较强。 (2)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逆差时,经济交易进大于出,对于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供不应求,于是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本币对外币汇率的下浮趋势。反之,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顺差时,经济交易出大于进,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会出现对于本币的追求,造成本币的供不应求,本币的外汇价会因此而出现上升的趋势。 (3)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着一国的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越强,则它的借款能力也就越强,能够借款的渠道也就越多,该经济体在国际资金与资本市场上的资信也就越强。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的偿还能力往往取决于该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与金融帐户收支,以及官方储备的状况。如果一个经济体在这两个项目上有较大的盈余,该经济体在国际资本与资金市场上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借入更多的资金。 (4)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无形产出在整个国际经济交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反映着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往来关系的深化,经济结构中初级产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制成品和无形产出所占比重会有较大的提高,该经济体的对外经济交易的内容也就会出现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最终过渡到以有形、无形两种产出双向交流并重的局面,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与成熟。 (5)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影响着一国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世界经济中,一个经济体产出的输出,往往会造成本国资源的流出,国内市场的供给也会因此而相应下降,经济产出输出收回来的外汇,往往又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有可能加大一个经济体内部的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体内部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升,一般会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英)亚当·斯密经济学鼻祖 代表作品:《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 2、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主要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 (1)如果一国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大卫?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2、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直接利益表现在:①提高产出水平;②提高消费水平;③节约劳动时间 3、理论容概括:(核心: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1)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2)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本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则都会从中受益。 第三节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1、代表人物及作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2、国际交换比例:国际交换比例以贸易前两国国的交换比例为限;国际交换比例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交换比例由相互需求的强度决定。(课件) 练习: 1、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B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2、最早提出贸易利益“非零和”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C )。 A. 斯密 B. 嘉图 C. 赫克歇尔 D.里昂惕夫 3、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ABE )。 A. 绝对优势理论 B. 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理论 4、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有(CDE )。 A. 2x2x2模型 B. 技术水平相同 C. 市场完全竞争 D. 消费者偏好相同 E.规模收益不变 第二章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要素禀赋理论容:H-O定理(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 4、H-O定理:瑞典:赫克歇尔《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俄林《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5、H-O定理:定理容: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一国应主要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则两国都会从中获益。评价:为不同国家确定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提供了便利标准,有助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世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2015.10简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2011.10单。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2010.4名。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201 5.10单。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2016.4单。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2010.4单2015.10单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列宁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2014.10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市场经济制度是将经济引向高效率的制度,资源的有效分配通过价格机制加以实现。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 属于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有绝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相对技术差异论2015.10多。 18世纪中叶指出重商主义理论存在两大重要缺陷的经济学家是大卫·休谟与亚当·斯密2015.10单。亚当·斯密2016.4单在《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2010.4单中指出重商主义的重大缺陷,一国的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就是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两个方面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的分配。 2. 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绝对技术差异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技术的绝对差异会导致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 国与国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寻求较高的卖价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 技术优势:指各国在特定部门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由于两国的技术优势部门直观上表现为技术水平绝对高于另外一国,因此称其为“绝对技术差异论”。 英国亚当·斯密2014.10单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中提出了绝对技术差异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并且批驳了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国际经济学 复习资料 1[1].0版

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书P333) 2.贸易条件的概念(书P339) 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常常使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3.贸易无差异曲线:该国在福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不同进出口数量组合点的轨迹。(书P341) 4.提供线的绘制过程(贸易无差异曲线→跟贸易条件线相切的点→构成提供线)(书P342-343) 5.H-O模型的主要内容(书P345-346)及评述(书P348)(重要,必考) 6.分析出口补贴政策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书上分析的是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 (可参考书P367,需自己分析) 实行出口补贴政策,对于出口国经济而言,可以促进外销、增加贸易顺差、增加外汇收入、加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一般给予出口补贴的行业都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通过各种出口补贴政策,会鼓励相关企业抢夺国际市场份额,促进这个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发展)。 7.倾销的构成条件(书P362) 8.倾销幅度的概念(书P365图4.7中(Pd-Pf)的距离) 指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幅度,计算公式=(价格差别/出口价格)×100%。9.弹性法使用存在的J曲线效应(书P373) 指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和期望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即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然后才会好转,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10.汇率的概念: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书P376) 11.购买力平价: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书P378) 12.国内外的利息率存在差异时,会推导汇率的升贴水(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公式。(书P382) 13.费舍效应:名义利息率之差,应等于预期通货膨胀之差。(书P381) 14.国际资本流动的可能原因(简述题,尽可能多)(书P383) 原因很多,有根本性的、一般性的、政治的、经济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剩资本的形成或国际收支大量顺差 (2)利用外资策略的实施 (3)利润的驱动(资本从利率低的国家或地区流往利率高的国家或地区) (4)汇率的变化(通常伴随着短期国际资本(游资或热钱)的经常或大量的流动) (5)通货膨胀的发生 (6)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7)国际炒家的恶性投机 (8)其他因素:如政治及新闻舆论、谣言、政府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都会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15.有进口关税的情况下,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比如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国家税收等) (书P356~359) 进口关税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该国国内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也取决于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1)对于小国来说,征收关税后,国内价格上涨,本国进口需求减少,增加进口竞争行业产品的生产,减少出口产品的生产;减少进口产品的消费,减少贸易量,降低社会的福利水平。即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关税收入增加、本国福利减少。

最新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 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 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 3)递增原因: 2、机会成本: 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2)表达式:-△dY/△dX 3)解释: 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 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 3)用途: 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 b)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

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 B)推导:P21 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1、起因: 1)生产技术差异 2)要素禀赋差异 3)要素禀赋差异 4)要素禀赋差异 5)要素禀赋差异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A、绝对优势 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B、比较优势

航运经济学重点

(1)航行时间 = 往返航次运距 / 14.5 / 24 = A 停滞时间 = 4天 航次时间 = A + 4 = B 天 (2)燃料消耗及费用计算 燃料费用 = (A*55+5*2+100)* 74.5=C (3)船舶维护费 = B * 12000 = D 运营成本 = C + 港口费用 + D + 其他 = E (4)ws100 = E * (1 + 佣金率) / 7500 = ■ 租船市场:以船舶运输服务或船舶的使用为对象的船东与承租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租船业务:船东将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航运业务。 租船市场的租船形式: 航次租船(程租):由船舶所有人负责提供一艘船舶在指定的港口之间进行一个航次或几个航次运输指定货物的租船方式。货种:液体散货、干散货。 包运租船:船舶所有人提供给承租人一定的运力,在确定的港口之间,按一定的发船密度,在一定时间将货物运往目的地的租船方式 定期租船(期租):船舶所有人将一艘特定的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一段时间的租船方式 航次期租:以航次所需的时间作为租期的定期租船,租金按航次所需天数和约定的日租金计算 光船租船(船壳租船):在租期船舶所有人只提供一艘空船给承租人使用的租船方式 租船市场的作用:(1)专门为船东和租船人提供各种租船业务机会。(2)租船市场快速、有效地为船东和租船人成交租船业务。(3) 调节世界航运市场。 (4) 为船东和租船人提供大量的租船市场信息、资料等行情动态、发展趋势等。 国际航运相关市场:(1)新造船市场。(2)船舶的买卖市场或二手船市场。(3)拆船市场

(1)新造船市场。特征:不可取代性、不稳定性、国际合作性、船舶单价昂贵、造船周期长、合同预定。影响因素: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货运结构、国际公约、航运政策、人为因素、国际金融与汇率、战争与军事。价格影响因素:航运市场的运价水平、对航运市场未来趋势的预测、国际信贷的优惠程度、造船能力的利用程度、造船成本、所订造船舶的技术和设备要求。 (2)船舶的买卖市场或二手船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当前航运市场的行情、航运市场未来行情的估计、新船价格、船舶的技术状况(船龄、船东的管理状况)、船舶附带的期租合同。(3)拆船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废旧船在拆船市场上的投放量、世界围拆船业的(发展速度)拆船能力、世界对废钢的需求状况。 国际航运需求。概念:在一定时期,在各种不同的运价水平下,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有形贸易对海上运输能力和服务的需求量。特点:派生性、不平衡性、总体需求的规律性、个别需求的异质性、同一性。影响需求的因素:世界经济、个别商品贸易、平均运距、运价、其他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是否具有可以替代性的运输服务(没有代替品,需求者选择机会少,弹性下降。);○2运费在产品总生产费用中占得比重(所运输的货物价值越低,其价格弹性越大:蔬菜);○3时间紧迫性:季节性。(不紧迫,弹性大)。 国际航运供给。概念:在航运市场上,以拥有一定船舶吨位的全体供给者(船舶所有人),在不同的运价条件下所愿提供的船舶吨位量。特点:运输产品的非储存性、运输的不平衡性、运输生产的时空差异性、航运供给的可替代性和不可替代性、成本转移性、航运供给的社会公益性。影响供给的因素:经济及政治、世界船队规模、决定船舶营运效率的限制因素、运价、航运生产成本、科学技术因素、相关市场因素。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运输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围大小。(专用性强,小。广泛,大);○2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定期船市场小,不定期大);○3运输成本增加程度(幅度小,大。幅度大,小)。 不定期船运输市场结构:○1从船面来看:船东数量多,规模小;船东提供的运输服务差异性不大;市场交易是公开和自由的;船东进入和退出市场很容易。○2从货主角度看:○A普通散货船运输:货主数量多且分散;信息传递快;市场交易是自由的。接近完全竞争市场。○B专用船和兼用船运输:市场上存在大货主;大货主之间存在联合;大货主控制一部分运力;船东对货主的依赖性强。接近买方寡头垄断市场。 班轮运输市场结构:(一)班轮公会的产生和作用。班轮公会:是在同一航线上相互竞争的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主要是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指某种商品在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该产品占有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种产品一定对最终产品有所贡献。 一般均衡分析:在考虑所有经济变量的关系的情况下,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李嘉图模型:该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确定,即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其他要点: 1.贸易所得的分配取决于各个国家的产品的相对价格,需要研究世界的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相对价格隐含了相对工资率。 2.贸易的利益性是绝对的。三个错误观点的分析:一,即使一个国家所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比其他贸易国低,也能从贸易中获利(只考虑了绝对优势,没考虑比较优势);二,即使外来竞争的优势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一国也能在贸易中获利(工资对利益没有影响,没考虑机会成本);三,即使一个国家所有的出口产品包含的劳动投入大于它进口产品的劳动投入,贸易也是对它有益的(如果不通过贸易,国内条件会更加恶化)。 3.多种产品模型说明了一个重要结论,运输费用导致了非贸易品的产生。 第三章: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主要是相对价格) 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仅限于某一个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流动要素: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不仅用于一个部门,也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特定要素模型: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配置,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各个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其他要素是特定的,只能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结论:贸易对一国的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有利于该国的出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不利于该国的进口商品的非流动性要素。 预算约束: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偏好,还受到支付能力和价格的限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生产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增量就会下降,而且这是短期生产的一种基本规律。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产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他要点: 1.劳动工资率ω=边际劳动产出MPL×单位价格P 2.相对价格变化P50-51 3.国家总能在贸易中受益,其根本原因是,贸易扩大了一个国家消费品的选择范围。选择范围扩大意味着总能找到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从贸易中获利。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知识点考点整理大全

国际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非图形分析、计算知识点 【第一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亚当*斯密 2、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1种——劳动力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商品和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7)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费用交易 (8)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9)两国生产相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的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 4、绝对优势理论的积极意义 (1)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2)主张政府应鼓励经济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3)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 (1)无法说明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如何决定 (2)理论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均衡价格调整与现实情况完全不符合 (3)适用范围比较局限 二、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提出者:大卫*李嘉图 2、理论的前提假设 (1)生产要素只有一种——劳动力。 (2)任何一国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源禀赋水平,并且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4)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不变 (5)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 (6)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7)商品和劳务市场完全竞争 (8)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运行 (9)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10)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既定的 (11)政府对于经济活动不施加任何干预 3、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的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的差异程度不同,各国即可找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得各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 【判定公式】:设LY LY LX LX b a b a 、、、分别表示A 、B 两国生产X 、Y 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则当:LY LX LY LX b b a a 时,A 国生产X 的机会成本低于B 国,B 国生产Y 的机会成本低于A 国。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绪论 1、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两大特征 2、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P6图)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广义与狭义;价格差;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价格机制;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纯理论 ?2、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3、国际贸易实务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一)假定不存在货币,只有物物交易 ?(二)分析框架:2国家x2产品x2要素 ?(三)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为主,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为辅 ?(四)静态或比较静态为主,很少使用动态分析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I、一般均衡(总体均衡)分析方法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II、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单个商品均衡的分析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解分析过程即可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二)一般均衡推导局部均衡: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三)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1、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条件 ?2、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 ?(二)国际均衡价格(局部均衡方法) ?1、均衡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 ?2、均衡价格与两国收益分配的差别; ?3、大国与小国利益的分配--大国的曲线平缓;小国陡峭;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1、一般均衡模型:有贸易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效用高;且实现了生产可 能性曲线外C点的消费; ?2、贸易前后价格差距与贸易利益大小; ?3、贸易条件:TOT= Px w/Py w ?4、贸易利益与国内利益的再分配;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最新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 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 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 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6、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 只局限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 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悬殊的 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 与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增长 +………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等等。即增长 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GDP、GNP、HDI 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亚当斯密、熊彼特、 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包括采用一 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 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 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影响劳动 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 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 《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第二个阶段核心观点: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作用;重新估价了市场;改 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 十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增长,需要先实现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经济增长的方式分为粗放式和集约式两种。粗放式是指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集约式是指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引起的增长。 十二、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掌握哈罗德多马模型。g w=s/v=σs,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计划投资=储蓄”,公式中 s储蓄率S储蓄量Y国民收入s=S/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