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讲 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第十二讲 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第十二讲 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第十二讲 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第十二讲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潘纯琳

目录

现代主义概述

第一节象征主义

第二节表现主义

现代主义概述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也涉及绘

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

流小说等。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

艺术表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

物。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受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影响较大,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

义文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自然,而且所摹仿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感觉到,以往的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摹仿自然理论

的指导下过于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于是,他们开始

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

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

果。一些浪漫主义作家以后转向了象征主义,如波德莱尔、马拉美等。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一些作家,像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已经开始关注人的内宇宙,现代主义作家则大大发展了这种倾向。

?(二)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处在急剧的文化转型时期。世界的混乱、战争的恐怖、社

会道德的衰落,使人们深感失望与不安,作为西方精神支柱的传统文化观念开始崩溃,表现出了虚无主义的倾向。

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文化批判,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方面表现出来:

A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B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

对立;

C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就是他人对个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D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

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

?(三)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第一,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对主观真实和内倾性的刻意追求,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喻的神话模式,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现实走向超现实,从所指走向能指,形成一种文学艺术的深度模式。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第四,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四)主要流派

?1、后期象征主义

?2、表现主义

?3、未来主义

?4、超现实主义

?5、意识流小说

?未来主义

?20世纪初从意大利流行到欧洲各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否定传统文

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未来主义有明显的文化虚无主义倾向,但它的创新性试验却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意大利的马里奈蒂和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

?超现实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发

展而来的,它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文学一般具有下列特征: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

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超现实主义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法国的安德烈·布勒东和保尔·艾吕雅为代表。

?一、概述

?象征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

成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后期象征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传统,使象征主义更趋完美,内涵更深广,更富有现代主义的特征。它仍然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反对过多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于走向过分抽象化,也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同时又反对前期象征主义的隐晦艰深,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后期象征主义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与前期象征主义相比,后期象征主义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

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揭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后期象征主义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以艾略特、叶芝、瓦莱里、里尔克、梅特林克和庞德为代表。

?(一)生平及主要创作

?1888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个大砖瓦商家庭里。他的家庭具有很高的

文化修养,而且一直保持了新英格兰加尔文教的传统。1906年艾略特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1910年赴巴黎大学研究柏格森的哲学,同时广泛接触了波德莱尔、马拉美、拉福格等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并参加了英国国教。1965年1月4日在伦敦去世,葬于西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

?第一时期(1915-1922)

?主要作品:《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诗集》(1919)和《阿拉·鲍斯·普雷克》

(1920)。

?艾略特这一时期的创作通常被称为“通往《荒原》的历程”。

?第二时期(1922年-1925)

?主要作品:《荒原》和《空心人》

?《荒原》是其代表作。

?第三时期(1930-1964)

?一般认为,《灰星期三》标志着艾略特最终转向了天主教。长篇组诗《四个四重奏》是

其后期的重要作品。

?3、代表作品

?诗

《普鲁弗洛克及其他》(P r u f r o c k a n d O t h e r O b s e r v a t i o n s,1917年)

《诗集》(P o e m s,1919年)

《荒原》(T h e W a s t e L a n d,1922年)

《诗集1909-1925》(P o e m s1909-1925,1925年)

《圣灰星期三》(A s h W e d n e s d a y,1930年)

《老负鼠的猫经》(O l d P o s s u m`s B o o k o f P r a c t i c a l C a t s,1939年)

《焦灼的诺顿》(B u r n t N o r t o n,1941年)

《四个四重奏》(F o u r Q u a r t e t s,1943年)

《诗集》(C o l l e c t e d P o e m s,1962年)

?散文

《圣林》(T h e S a c r e d W o o d,1920年)

《安德鲁·马维尔》(A n d r e w M a r v e l l,1922年)

《但丁》(D a n t e,1929年)

《当代文学的传统和尝试》(T r a d i t i o n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t i o n i n P r e s e n t-D a y

L i t e r a t u r e,1929年)

《朗伯斯后的沉思》(T h o u g h t s A f t e r L a m b e t h,1931年)

《约翰·德莱顿》(J o h n D r y d e n,1932年)

《古典与现代散文》(E s s a y s A n c i e n t a n d M o d e r n,1936年)

《诗与剧》(P o e t r y a n d D r a m a,1951年)

?剧本

《岩石》(T h e R o c k,1934年)

《大教堂中的谋杀》(M u r d e r i n t h e C a t h e d r a l,1935年)

《家庭聚会》(T h e F a m i l y R e u n i o n,1939年)

《鸡尾酒会》(T h e c o c k t a i l P a r t y,1950年)

《老政治家》(T h e E l d e r S t a t e s m a n,1958年)

?4、艾略特的文艺批评观点

艾略特是英美形式主义批评的鼻祖。

“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客观对应物”理论

?(二)《荒原》

时代意义的杰作。

?1、费解的原由

?首先,这是时代决定的。1920年前后是人类自己也无法理喻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

战不仅从物质上毁灭了欧洲,而且从精神上彻底埋葬了人们心中的上帝。对理性科

学的怀疑、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失望、对大规模战争的恐惧、对经济危机的焦虑、对

现代化生产中人被异化的担忧等等。使上帝存在便剥夺了世界的意义,上帝不存在

则剥夺了万物的意义。在这一片神秘莫测的荒漠面前,人们什么也不能理解。?其次,由于艾略特的哲学思想,即直觉主义认识论和悲观主义的不可知论。

?再次,他的文艺观也决定了他的创作的难以理解。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将诗

看成是一种象征。人们要理解作品不能只限于理解字词的意义,而应该掌握事物的

场景的象征意义。

?2、解读《荒原》

?西方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和魏登女士的《从祭仪到神话》为《荒原》提

供了象征结构的总体框架和意象语言。

?《荒原》共分为5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仪”共76行。这一章表现现代人的生活无异于出殡,而葬仪的意义又在于使死者的灵魂得救。

?第二章——“对弈”,共96行。这一章通过引征莎士比亚、维吉尔、弥尔顿和奥维德

的作品,将人类昔日的昌盛和今日的颓败加以对照,突出了现代人纵情声色、形同

僵尸的可悲处境。

?第三章——“火诫”,共139行。这一章首先写泰晤士河畔的今昔,伦敦各种人物猥琐无聊的生活。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仅10行。这一章写人欲横流带来的死亡。昔日腓尼基水

手由于纵欲而葬身大海,今天无数的现代人仍然在人欲的汪洋大海中纵情作乐,他

们的死亡已无法避免。

?第五章——“雷霆的话”,共113行。这一章表达了《吠陀经》里的说教,规劝人们要施舍、同情、克制,这样才能得到平安。这是解救荒原的最后希望。?3、《荒原》的艺术特征

教人物和说教、古典文学和历史故事,以及现代西方的生活片断等等,奇妙地剪接

在一起,把看似互不相关的戏剧性场面拼贴在一起,共同纳入一个以荒原为中心的

象征结构,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面和意象获得了内在的联系。

?第二,采用了丰富复杂的象征。艾略特的象征有他的独特性,这便是他的引经据典,

旁征博引。

?第三,跨越时空界限,古今熔为一炉。

?第四,意象新奇怪诞,语言复杂多变。艾略特常用异常怪诞的意象来表现惊世骇俗

的主题。

?音乐剧《猫》

?剧情与剧本简介

《猫》是音乐剧中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在世界上已经有超过6500万人观看过《猫》。它以14种语言、40多个版本、在150个城市隆重上演。同时,它还获得了1981年伦敦晚报权威奖(L o n d o n E v e n i n g S t a n d a r d A w a r d)和奥利维亚奖

(O l i v i e r A w a r d),以及1982年的7项托尼奖(T o n y A w a r d)。无论是演出历史和名声,《猫》都堪称为音乐剧之王。

?《猫》的剧情

?《猫》的剧情相当简单,它讲述了一个杰利克猫族的故事。猫儿们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

会,挑选一只猫升上天堂。大家等待着杰利克猫的领袖猫老杜特洛诺米的到来,因为只有他才能决定是谁升入天堂。老杜特洛诺米猫终于来了,于是所有的猫都粉墨登场,在杰利克舞会上尽情地表现自己。他们中有“英雄猫蒙克斯崔普”、“娇气猫詹尼点点”、“摇滚猫若腾塔格”、“小偷猫蒙哥杰利和蓝蓓第泽”、“犯罪猫麦卡维蒂”、“富贵猫巴斯特弗·琼斯”、“剧院猫格斯”、“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魔术猫米斯托弗里斯”等等。最后登场的是当年风采照人而今邋遢落寞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她在痛苦悲伤的情绪下,深情地唱起了《回忆》,这首歌打动了所有的猫儿,大家一致推选她升入天堂。全剧结束。

?剧本的由来

?《猫》的剧本与众不同,它不是委约哪一位剧作家写作的,而是取材于英国诗人T·S.艾略

特(T h o m a s S t e r n s E l i o t)的一首诗作《擅长装扮的老猫经》(O l d P o s s n m`s B o o k o f P r a c t i c a l C a t s)。这首诗是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诗中充满了儿童般天真的想象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完全不同于艾略特的其他诗作。这首诗完成于1939年10月,而音乐剧《猫》

的创作却始于1977年,两者间隔了38年。艾略特1965年逝世时,一定不会想到他的这乎长诗在12年后会成为音乐剧的剧本。

?从诗作到音乐剧

?著名音乐剧作大师韦伯(A n d r e w L l o y d W e b b e r)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装扮的老猫

经》编配音乐,他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对小时候读过的这首长诗的浓厚兴趣。一开始韦伯并没有打算把这首诗改写为音乐剧,因为这首诗既没有戏剧情节,更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韦伯只是以自己的兴趣为这首诗的不同段落写了一些散曲自娱自乐,还时常在聚会上用钢琴弹给朋友听。

?1980年的辛德蒙顿音乐节(S y d m o n t o n F e s t i v a l)上,韦伯公演了他为诗作写的几个音

乐片段。当时艾略特的遗孀瓦莱莉娅·艾略特(V a l e r i e E l i o t)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这些诗里,就包括了在剧中十分出名的角色-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诗中的格里泽贝拉猫是一只被同伴们排挤的孤独悲伤而自流浪的猫。

当时瓦莱莉娅跟韦伯说,艾略特之所以没有把这首当时已经完成的诗放进诗作里,是因为他觉得这首诗对孩子来说太悲伤了。可就是这样一首诗,却给韦伯带来了音乐剧的灵感,他感到“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遭遇可以成为故事的主题线索,如果加入进去,就能够成为一部有头有尾的音乐剧了。

?尽管如此,韦伯创作《猫》的念头还是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用诗作来创

作音乐剧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原因在于诗作更适合表达情绪,而音乐剧需要的是情节,用诗做剧本无法完美地表达剧情,况且诗作者艾略特和韦伯也从来没有过事先的沟通。

韦伯的态度则是,这部音乐剧可以不依靠剧情,只要有气氛,他相信,音乐剧可以用剧情来打动人。

?韦伯找来了一批能人,导演由特雷沃尔·努恩(T r e v o r N u n n)担任,他在剧中解决了许多人

们认为无法解决的戏剧问题。还有舞蹈设计师吉莉安·莱尼(G i l l i a n L y n n e),她发现猫具有孤癖、冷淡、多情、充满柔韧性与神秘感等特征,于是她将这些特征融理《猫》中,创作出了富有新概念和动感的舞蹈。还有著名服装设计师约翰·纳皮埃(J o n n N a p i e r),他于1980年11月开始做设计工作,并设法创作了一个猫儿们聚集一堂的场景。他根据T.S.

艾略特的诗集,结合了猫和人类的生理因素,为每一只猫设计了服装。绝大多数的服装都是柔韧而易于移动的,而且具有强烈的舞蹈特质。

?经过这些人的齐心协力,《猫》于1981年5月11日在新伦敦剧院正式登场了。正如人们一

开始预计的那样,大家对《猫》的前景并不看好,人们始终认为,上演一部取材于儿童诗作的音乐剧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甚至在演出的前一天,剧团还没有筹集到足够的投资赞助,剧院的老板心灰意冷,甚至

想要违约退出。

而后来的情况谁都清楚,《猫》的首演一炮打红,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那些忐忑不

安地为《猫》剧投资的人们,得到了几百几千倍的回报。谁也没有料到《猫》竟然能成为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谁也不会料到一部不以剧情取胜的音乐剧竟然能这样感人。

?附录:

?参考文献

?1)(中国台湾)李俊清《艾略特与〈荒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2)(英)艾略特著《荒原:T·S艾略特诗选》,赵萝蕤,张子清等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年版。

?3)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刘燕《现代批评之始——T.S.艾略特诗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英)R o n a l d《艾略特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二节表现主义

?一、概述

?表现主义于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而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

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表现主义的流行是对注重外在客观事实描写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它的反叛精神对其他现代主义流派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以奥地利的弗朗茨·卡夫卡和美国的尤金·奥尼尔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

?二、卡夫卡

?(一)生平和主要创作

?1、生平简介

?1883年7月3日生于布拉格,从小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自中学起,卡夫卡即对欧洲一些

近现代哲学家、文学家感兴趣,爱读斯宾诺莎、尼采、达尔文、豪普特曼、易卜生等人的作品。上大学后,又对德国戏剧家赫贝尔、克莱斯特,奥地利诗人霍夫曼斯塔尔等发

生兴趣。

?早期写作散文小说集《观察》(18篇),未完长篇《乡村婚事》;1912年为其创作爆发

期,有成名作和代表作《变形记》和《判决》。另有许多短篇小说如:《乡村医生》(1919)《饥饿艺术家》(1922)等。还有三篇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

?2、卡夫卡的思想

?卡夫卡要描绘内心的“庞大世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1918),当时的捷克

属于这个帝国的版图。奥匈帝国的生产方式已经资本主义化了,但政治上却实行君主立宪制。它对外侵略扩张,对内奉行家长式的“大棒统治”,在当时的欧洲是个相当落后的政权。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现实在卡夫卡看来也是要不得的。卡夫卡所属的犹太民族长期没有自己的国家,流散在世界各地,备受歧视。犹太民族的处境给卡夫卡的心理以很深的刺激,使他感到自己是个失落了身份的异乡人,一个精神漂泊者。?卡夫卡对尼采的思想很感兴趣,尼采的“永恒循环”论、“权力意志”论、“价值重估”论等

对他产生过影响。

?卡夫卡的哲学思考导致他对人类社会异化现象的发现,使他形成一种悖谬的思维习惯,

甚至人生态度:凡事总爱往完全相反的方向去说,去想,甚至去做。这种悖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构成了卡夫卡的二重人格和复杂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孤独意识,恐惧意识,障碍意识和负罪意识。

?3、艺术手段

?第一,悖谬

?卡夫卡常常把它变成美学概念,构成悲喜剧或黑色幽默的审美情趣。

?第二,图像,或者象征

?他的思想或意念常常通过图像来暗示。

?第三,譬喻,或者寓言

?第四,荒诞

?事件设定的大框架是荒诞的,而具体细节描写却是真切的。

?第五,梦幻。

?表现主义作家热衷于此。卡夫卡的日记里经常见到梦的记录。

?第六,怪诞。

?怪诞即改变事物原来的形态,使之怪异,以引起人们的惊异感和距离感,达到使人深思

的目的。

?第七,神秘性

?卡夫卡把现实推向了极端,使人“陷入某种沉闷的奥秘之中”。

?第八,多义性

?这赋予卡夫卡的作品以深邃性和丰富性。

?(二)《变形记》

?1、思想内容

?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它通过人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变形记》的思想

?格里高尔的变形,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丧失的悲剧。现代人的个性已淹没在群

体中,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自然不会有甲虫的外壳,甲虫自然也不会有人的心态。格里高尔的变形折射了西方现代人在另一层面上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由隔膜造成的孤独,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视为异类的异化状态。《变形记》中表现的人生观念基本上体现了存在主义的思想。

?2、艺术特色

?卡夫卡在《变形记》中用神话象征的模式表现了真实而荒诞的世界,以象征式的表现追

求真实中的荒诞、荒诞中的真实,这正是《变形记》在艺术上的最突出特点,也是“卡夫卡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

?卡夫卡用一种平静得近乎冷漠的态度叙述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所采用的语调是客观而冷冰冰的。正是这种方式激发了读者去思考人的生存现状中的问题。?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往往用意识流手法,通过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表现人

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意识流特征。

?附录:

?参考文献

?1)(奥)卡夫卡《卡夫卡全集》,韩瑞祥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2)(奥)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韩瑞祥,仝保民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1月版。

?3)(奥)马克斯·勃罗德《卡夫卡传》,叶廷芳,黎奇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版。

?4)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三联书店,2003年8月版。?5)残雪《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作为一个符号的卡夫卡

格非《卡夫卡的钟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虹影《我的人生笔记:我与卡夫卡的爱情》,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电影《卡夫卡传》

?中文名称:卡夫卡传

英文名称:K a f k a

发行时间:1991年

电影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兰姆.多布斯

摄影:华特.罗依德

配乐:克利福.马丁内斯

剪接:史蒂文.索德伯格

美术:G a v i n B o c q u e t

地区:法国

片长:98分钟

语言:英语

制式:黑白

年份:1991年

?电影《卡夫卡传》

?卡夫卡是保险公司的一名小职员,虽已因出版《变形记》一书而获得好评,却仍孤

僻内向不跟同事来往。一天,唯一跟他来往密切的同事离奇落水死亡,其未婚妻无法接受警方是自杀的说法,乃找卡夫卡帮忙追查真相。由于他们两人都是无政府主义革命分子,该组织乃要求卡夫卡也加入组织,并帮忙撰写传单,卡夫卡拒绝所求,被卷入漩涡的中心,令他发现了可怕的真相。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往往用意识流手法,通过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意识流特征。

?黄金巷的卡夫卡书店

?轶闻

?“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卡夫卡父亲的铺子即以寒鸦来作店徽。

为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作家,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爱读卡夫卡,他的一本小说就叫《海边的卡夫卡》。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及详细解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及详细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 1.(2018·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诗人

象征主义者们强调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与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的思想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注重描写个人幻影与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与生硬的说教,主张用有质感的形象与暗示、烘托、对比以及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晶特别重视音乐性与韵律感。 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是最高的。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与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原理》主张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观点,还强调形式美、暗示性以及音乐性,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开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就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 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伦在《诗的艺术》中提倡:诗歌应该首先要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与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品还有《三年以后》、《白色的月》和《狱中》等等。 阿尔图尔·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较激进的一位,他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其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是《醉舟》、《母音》和《地狱一季》。1912年,兰波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 斯蒂凡·马拉美,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马拉美的《天鹅》、《海洛狄亚德》和《牧神的午后》是他的代表作品。保尔·瓦雷里的作品有《年轻的司命女神》、《脚步》、《石榴》、《风灵》以及《海滨墓园》。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的作品有《豹》、《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他的风格晦涩难懂,其中有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以及抽象化的特点。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威廉·巴特勒·叶芝以及T·S·艾略特。叶芝的作品有《奥辛之浪迹》、《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以及《在学童中间》等等,还有理论著作《灵视》。艾略特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008填空题 (1)前期象征主义主要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应和”论,该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2)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以“音乐化”为核心。主要著作:《尤帕利诺斯》《灵魂与舞蹈》《文学杂集》 (3)亚瑟·西蒙斯是法国象征主义在英国的主要传播者,其《象征主义文学运动》一书是英国第一部较全面介绍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论著。 (4)叶芝把象征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两大类。主要著作:《诗歌的象征主义》《论文与序言》《探索集》《评论选》 (5)意象主义诗论于20世纪初叶提出,标志是庞德提出“意象主义宣言”的诗歌创作三原则。主要著作:《严肃的艺术家》《罗曼司精神》《怎样阅读》《阅读ABC》等。 (6)意象主义诗论家休姆的主要著作:《沉思录》、《沉思续集》;他还是英美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其1915年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一文宣告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透露了新批评反对浪漫主义的信息,同时也为新批评派奠定下了理论基调。009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1)“象征主义精神”: ①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②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③象征主义高度重视个性,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 (2)瓦莱里的“音乐化”理论: ①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 ②音乐化是指诗歌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 ③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还包括诗歌语言的音乐化。 (3)瓦莱里十分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 ①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歌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 二是诗歌的构思过程需要抽象思维的介入和冷静的理性思考。 ③瓦莱里强调诗歌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 (4)评价:瓦莱里的音乐化象征主义诗论比前期象征主义诗论更为深刻和精细,也克服了其前辈和同辈诗论中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010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象征主义(瓦莱里) ②表现主义(克罗齐) 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 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 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形式主义(俄国) 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 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

老人与海象征主义英文

In Ernest Hemingway's masterpiec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he uses much symbolism to assist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ssage he is trying to portr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n't just a book about an old man and the sea. There are many hidden meanings to it. Each element represents different things. The marlin, for example, represents strength, beauty and the last challenge we all go though. The lions in his dreams resemble youth, freedom, and also strength. Santiago, the old man, symbolizes Christ in many ways and other people and things symbolize different things like the young boy, Manolin. Manolin, the young boy, that followed Santiago was not fishing with the old man because his parents forced him to, actually he was told to stay away form the old man because he was bad luck, but because he wanted too. He liked to be around the old man and listen to what he had to say. When the old man would look at Manolin he would see himself at a younger age, someone who cared more about the elderly and their heritage than the new ways bestowed on them. Manolin symbolized the disciples of Jesus. The ones who would follow him to his death and then go out and preach his ways. He believes in the old man and takes charge and tells all the other fisherman to stay away from Santiago after his return. He would take care of the old man when he said to him "Keep warm old man. Remember we are in September." Manolin only wanted good things for Santiago, he did not want anyone to hurt him or put him down for his accomplishments. He wants to learn from the old man and to listen to what he had to say about him as a young man or of Joe DiMaggio. Joe DiMaggio represents many things to the old man. Santiago sees DiMaggio as an equal. One whose father was a poor fisherman just like he is. When he was out fishing he thought to himself, would the great DiMaggio ever stay this long as he did and quickly replied to himself that DiMaggio is young and strong and that his father was a fisherman so of course he would stay. This made him feel better because now he could compare himself to his hero. Santiago thought that DiMaggio would understand him because of their background being the same. He wanted someone like the boy that would listen to him but understood him more and he believes DiMaggio could be that person. Joe DiMaggio also represents hope that the old man has for Manolin. He wishes that the boy will grow up and be like the great DiMaggio so that he will not be a poor fisher like he is. All of the other fisherman in the story are the people that want the newest equipment and want to do away with the old ways of living. They were intentionally putting down the old man and his accomplishments especially

文本阅读作用题型解析

文本阅读 “作用”类题型解析 【教案说明】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 “……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这类题型其实上都是考查考生对问题涉及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我们姑且把这种题型叫做“作用”题。 本教案就这一方面的题型略作分析,对各种“作用”题加以总结,指出解题思路,以助学生了解这一方面题型的特点并学会从何种角度入手思考作答。 【教学目标】 1、熟悉并理解常见的“作用”类题型。 2、掌握“作用”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由20XX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第五大题19小题引入。 (20XX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第五大题19小题: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二:知识体系 就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作用”类题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修辞手法的作用叙述方式的作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重点句段的作用叙述人称的作用 1、修辞手法的作用 A、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B、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共同点),表现了什么情感(特点) C、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赋与物以人的灵性,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D、举例分析 “板块对练”第一题1小题 2、叙述方式的作用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诗的同异

意象派诗与中国古诗的同异 意象派和中国诗关系密切。一方面,它是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的启迪而产生的,在创作中广泛地模仿和借鉴,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而这是由于这个诗派的理论认识与中国诗人具有近似性。另一方面,此派诗人在创作中对意象艺术的运用与中国古代诗人也有着显著的不同,表现出诸多变异,这是由于东西方较大的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下文即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的同与异。 一意象派与中国诗的理论主张的近似性 意象派的“意象主义”理论,见于他们对于意象的概念、美感效应、创作原则等方面的阐述,从中可见其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理论之间的相似性。 首先,关于意象概念的理解。 1913年庞德在《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一文中,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出来的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物(或译为“理性与感性的情结”)。”后来在《关于意象主义》一文中他又做了如下阐述:意象可以有两种。意象可以在大脑中升起,那么意象就是“主观的”。或许外界的因素影响大脑,如果如此,它们被吸收进大脑熔化了,转化了,又以与它们不同的一个意象出现。其次,意象可以是“客观的”。攫住某些外部场景或行为的情感,事实上把意象带进了头脑;而那个旋涡(中心)又去掉枝叶,只剩那些本质的、或主要的、或戏剧性的特点,于是意象仿佛象那个外部的原物似地出现了。在两种情况中,意象都不仅仅是思想,它是旋涡一般的或集结在一起的熔化了的思想,而且充满了能量。如果它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它就不是我所称谓的意象。可见,庞德的意象理论中的意象包“意”与“象”两个方面。“象”是自然客观之物象或曰“图象”,是诗人借以感觉和思考的工具。而一旦诗借助物象或图象完成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呈现,物象或图象也随之发生质变而一跃成为“意象”。所以说“意象”使客观世界心态化。意象在其呈现的瞬间,理智与感情就和客观物象融为一体了,就像化学作用之后的物质变化,是质变之后的全新的东西了。 总之,根据意象派的理解,意象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因素,即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外物,意象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这和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一致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在对意象概念的理解中也强调意象并不单纯是客观外物的再观,而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是经过加工创造的产物。 其次,关于意象在诗中产生的审美效应。 对此庞德作了如下表述:“正是这样一个…复合物?的呈现同时给予一种突然解放的感觉:那种从时间局限和空间局限中摆脱出来的自由感觉”。他举例说:“当莎士比亚说到…黎明裹在一件赤褐色的斗篷中?时,他呈现了画家无法呈现的一些东西,在这行诗中没有任何可以称为描绘的东西;他在呈现。”庞德在这里阐明了意象主义的基本思想,即认为意象可以直接表现事物。因此,诗歌语言所用的意象,既不需要叙述,也不需要描绘,更不需要装饰。“它是刹那间呈现于心中的具体经验的综合,是超越时空的自由感。”诗人创造出一个好的意象,那往往是“心偶照境”,灵感思维活跃时绽开的奇葩。庞德特别强调诗要“表现”,反对“叙述”和“描绘”。表现,能“呈现画家无法呈现的东西";描绘,往往只是形象的再现。他甚至说“唤起形象和描绘事物之间的区别……是天才和才能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妙不可言的意象使读者获得一种心灵自由感,即美感。我国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已表述得相当精辟,他说:可言之理,可述之事,不必由诗人言之述之,唯有那些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诗人“遇之默会意象之表”,以至使“理与事

-2018全国高考卷语文试题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

2018全国高考ⅠⅡⅢ卷语文试题汇编(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 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 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

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综述

前期象征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浪漫主义衰落之际兴起,表现出了对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反拨,将世界看作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象征主义(1850—1880)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爱伦·坡,法国的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其中以法国为重镇,以诗歌为重要的文学成就。本文主要对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情况经行分类整理。 一、对象征主义思潮的总体研究 重要著作有由柳鸣九1981年主编的《法国文学史》,袁可嘉《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1987),郑克鲁《法国诗歌史》(1996),查德维克著、肖聿译《象征主义》(1989),布吕奈尔著、郑克鲁译《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1991),严云受、刘锋杰《文学象征论》(1995),张英伦等《外国名作家传》(2002)王家新,沈睿编选《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如是说》(2005),马塞尔·雷蒙著、邓丽丹译,《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义》(2008),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2012)。 象征主义作为两世纪之交的兴起的一场思潮,后又传播到全世界,影响了20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冠之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深入到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国“五·四”以后,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 如李金发、戴望舒、梁宗岱王独清等零散地翻译介绍了一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理论文章,并在不同程度上将其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创作这使得对这一领域的译介和研究备受关注,成果颇丰。抛开现代文学的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就象征主义本身而言,远不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的研究充分,尤其是对前期象征主义的关注远不及后期。从时间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五四至解放前;二是八十年代至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象征主义思潮的观点与我国当时的主流意识对文学的认识不符,成为被批驳的对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这一思潮的研究逐渐呈现了蓬勃的态势,主要可分为三类的研究:第一是对作家作品及特点的归纳概括;二是诗学层面的分析;三是关于象征主义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具体如下:

(完整版)论述类文本阅读(带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英文叫做Symbolism ,法语为Symbolisme, 两者十分相似,因由是这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指把一块木板(或石块)分为两半,以表友爱的信物。后来用途逐渐变广。泛指所有能表达观念或事物的标识或符号。如逻辑术语中的“符号逻辑” 英语称之为:symbolic logic, 数学术语中的“数理符号”称为:Mathematical symbol 。“诗的象征” Poctic symbol ,其用法已从纯粹的符号或寓言的意义上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包括意象和隐喻,等意义的词语了。在实际用途方面,象征既是一个逻辑术语,数学术语,在语义学,符号学,认识论等方面,也常看见它出现。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很古老的年代就有它的存在。一些文艺理论家谈论《诗经》的创作方法时,就包含了象征在其中了。《周礼·春官》,曾称风、赋、比、兴、雅、颂为六诗。郑玄为其注,中说:“兴者,托事于物。”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宋人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中国之“兴”和西洋之Symbol 有相近之点。但差异之处有甚多。 中国古诗中的象征表现手法,多为象征物与被象征之物(意)融合难分。李商隐的 《蝉》 就是一例。”本以高难饱,徒劳很费声。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乎。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青。 作者用婵来作象征物,以寄托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原是希望能有所作为的,但是,当权者却认为自己所言是“婵噪”而听不入耳。所以诗中有“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看看世道,是无法容纳自己的,当这小官,有如桃梗人一样,随水漂泊,居无定处。最后表明自己,也应象蝉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安于清贫。 中国古代诗人的象征表现手法,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先秦时代,多为托物以言志。例如:《诗经》中,多以桑、梅、杞、棠来象征女性。如:《氓》中有一首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脱)说也。”到了魏晋时代。佛教东传,印度的玄学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那时的中国文人,写诗时,其象征意义往往表现出一种对哲学的追求。突破了物象的表面界限,去寻求一种把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之景象,和人生地悲欢离合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玄秘境界,超越了先秦儒学的只重视社会与道德方面的内容。带着印度那种梵我合一的特征。以证悟宇宙,本体和历史,人生的哲理。曹操的《蒿里行》,阮籍的《咏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例。 欧洲的象征主义的旨趣在于:“追求将思想内容在感觉形式之内,但感觉形式并非其目 的,??在象征主义艺术中,所有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用来表达与原初思想奥秘联系的感觉表 象。”其象征物点是指向某种神秘的形而上的理念。例如:兰波有一首《空谷睡着》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绿色的山穴, 欢唱的小河把银色的褴褛挂在草尖, 阳光在傲岸的山头闪烁,这是一个泛着青苔的空谷, 一位年轻的士兵,张着嘴,光着头, 脖颈沐浴在蓝色荠草的新绿之中,他躺在草丛中披着赤裸的长天, 在阳光垂旧的绿色大床上,脸色苍白地睡去。他双脚伸进葛花中睡去了。 微笑得像个患病的娇童,他感到了寒冷,于是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学期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天姿 刘醒龙 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往。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过时,大小如同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清风缕缕掠过,丝丝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悄然颤抖只在心中,谁让她变成参天大树摇晃?留下落叶漫天飘散,细叶飞天幻化险峰莽然。青山座座扑来,重重喟叹想必是为着前世与来生,环顾求索才上眉梢,恍惚流泉飞溅白云横渡,任凭薄雾浓霞搂去,丰腴山坳舒展高挑峰峦。 五角枫红,刺毛栗红,鸡爪槭红,茅草葛藤灌木林,一丛丛,一片片,艳丽到极致。小树迷人,大树惊天的却是山山之间,道道田埂上,处处土岸边,用一棵棵孤独聚集而成的乌桕林海。奔着秋色而来,可是为了追究人生某个元素?是少年用竹筢将太多太多的乌桕红叶收拢来,铺在自家门前晒成过日子的薪火?是青春将太艳太艳的木梓叶铺陈开来,陶醉成对所有岁月的倾情浪漫?那样的红叶,是一棵树平平常常从年头劳累到年尾,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那样的红叶,是一个人摸摸索索从黄昏奔波到黎明,终于点燃的蜡烛青灯。那样的红叶是藏得太久的痴心在轮回,那样的红叶是爱意太多的秀目在凝眸。 是昨日晚霞的宿醉,还是今朝晨露的浓妆?或者是二者合谋将天堂迷倒,摔落银河里的许多星斗,暂且栖身乌桕树梢。风不来时,绵绵红叶岂不感动。雨不落时,磅礴红叶犹胜雨声。片片只只,层层叠叠,团团簇簇。终于能够不必相信灿烂等于匆匆,匆匆过后还有撼动心魄的重逢。终于可以用夏天偶尔可忆春花,来明白冬日永远记得秋色。 无所谓欢乐,欢乐再多,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也不必矜持,含蓄再美,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就行,用挤满水稻酽香的沃土铺路,款款地走向用红叶燃烧的山野。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亦可,受丛生野草芳菲的季节拥戴,悠悠然迈向红叶拥抱的胸怀。没有忍耐,也不需要急躁。没有伤感,也不需要快乐。唯独不能缺席的是记忆中的怀念,或者是怀念中的记忆。红叶是情怀中的一颗心,红叶是一颗心中的情怀。记住了红叶,就不会有对赤诚的遗忘。 多情之秋,不用盼望,明年,明年的明年,还会在这里;也不用纪念,去年,去年的去年,怎么会离去?红叶让春花的来世提前,又让其前缘重现。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来源及其演变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变动不居的术语 “现实主义”(Realism)一词是个弹性极大的术语,它长期处于变动不居的地位。仅达米安·格兰特在《现实主义》的小册子中列举的各种现实主义就有三十多种。 诸如:批判现实主义、持续现实主义、动态现实主义、外在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规范现实主义、理想现实主义、下层现实主义、反讽现实主义、战争现实主义、朴素现实主义、民族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客观现实主义、乐观现实主义、悲观现实主义、造型现实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日常现实主义、传奇现实主义、讽刺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观现实主义、超主观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高级现实主义、单调现实主义、田园现实主义、唯灵论现实主义、自我内心深处的现实主义、大都会现实主义等等(见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2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缺少信任感的术语

“现实主义”一词有如此多的种类,以致人们对这个词产生了不信任感。批评家贝克尔建议:“下一步无论出现什么事,如果都要给它起个新名字,别再叫它…现实主义?或…某某现实主义?,将来我们谈论起来就会容易些。” 也有人说:“现实主义是个声名狼藉的靠不住的概念”。“我不想陷入为…现实主义?下定义的泥淖。”(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4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还有人小心翼翼地加上引号使用现实主义,以表示对它的怀疑。 哲学概念:现实主义 无论对“现实主义”有多少怀疑和不信任,我们仅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含义,并追溯它的来源及其演变的历史。 “现实主义”是从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 指中世纪经院 哲学的一个派别“实在论”,又译“唯实论”。实在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最初为唯心主义服务,后来,又用来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但这个术语很不确切。因此,现实主义作为哲学用语,也是含糊不清的,既为唯心主义服务,也为唯物主义服务,常常遭到歪曲。 美术概念:现实主义

理解象征主义

理解象征主义 【篇一:理解象征主义】 象征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一般把《红字》归于浪漫主义文学。 【篇二:理解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和意象派有什么区别?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象征主义和意象 派有什么区别?显示全部关注者23被浏览13951 条评论分享邀请回 答关注问题写回答14 人赞同了该回答谢邀… 其实这类问题找本论文集和诗集读一下会好些。 象征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期,是发端于法国的诗歌运动。代表人物 有兰波,马拉美,之后的瓦雷里。后来逐步影响扩大,德国的里尔克,俄罗斯的巴尔蒙特,英国的王尔德,丹麦的勃兰兑斯都受到影响。而意象派是以庞德为首的一个诗歌团体,存在时间较短,是现 代派的一个派别。国内的论述也把意象派视为后象征主义运动。 泛泛概括一个诗歌运动的特征必然会脱离文本,而且忽视诗歌的多 面性。比如我们如果过度强调象征主义的象征手法,就会忽视他们 对于诗歌音乐性的追求。请阅读此答案的诸位留心。 理解意象派和象征主义的区别。可以参考的几个文本: 一是弗林特和庞德都提到的意象派三原则,第一原则:对于所写之物,不论主观客观,都要直接处理。写什么都直接表达,不试图用 别的事物来代替它。 二是庞德的形容:象征主义者的象征被贬低到了词的地位,每个象 征都有其固定意义,像代数里的1,2,7。比如玫瑰象征爱情,天鹅象征纯洁。象征的意义是固定不可变的。而意象派的象征都是可变的,类似未知数。他所强调的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象征主义是陈 词滥调,而意象派新鲜有活力。这是新诗人反对旧诗人的常见说法。可以读读莫雷亚斯的《象征主义宣言》。你可以发现二者都在致力 于寻找纯净的未被污染的词。区别仅在于,象征主义蔑视自然主义/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而意象派对冗余的象征主义感到不屑。这在文 学史上相当常见。修辞的革新通过反对诗歌的陈词滥调开始。实际 上庞德对叶芝的评价很高。这里没有绝对的否定或肯定。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案)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2015年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題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侑,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措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逛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