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0164、法兰克福学派是什么

(1)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而得名。

(2)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70年代逐渐衰落。(3)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本雅明、弗洛姆、哈贝马斯、马尔库塞等人。

(4)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作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其异化和反人性的武器。

(5)他们的具体文艺主张虽然不同,但在批判现代社会否定人性、强调现代艺术具有反抗社会、拯救人性、解放人类的特殊职能这一点上却基本一致,体现出鲜明的反异化的社会批判色彩。

0165、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理论课题

(1)其主要理论论题之一:从理性主义出发,从道义上对法西斯“独裁国家”进行了批判。

①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操纵控制。

②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一书中,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尺度,批判了实证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但这种批判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并对人类前景存在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

(2)其主要理论论题之二: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

①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一书,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把“爱欲”本能看作人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弊害正是对于人的“爱欲压抑”。

:

②人的解放最根本的就是人的本质的解放,也即“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归根到底还是劳动解放,也就是消灭“异化劳动”,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3)其主要理论论题之三: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对人民统治的特征。

①资本主义对人的统治不仅采取政治恐怖手段,而且还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合理化”原则来阻止人民参与政治,使工业社会成了“技术统治的极权社会”。

②在文化方面,统治阶级竭力使精神产品“商品化”和“标准化”,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地控制人们“内心自由”这块唯一的“私人天地”。

(4)意义: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反映了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统治的不满情绪。

0166、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式幻想艺术论是什么

(1)以“希望”范畴为核心的乌托邦哲学:

①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他的乌托邦理想完全一致。

②他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生活在未来,哲学的任务不是描述现状而是唤醒生活。

③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开放的、尚未完成和规定了的,这种开放性就是“希望”,人是他很前面的那个他。

(2)以“幻想”为核心的艺术理论:

-

①把艺术的本质同幻想、同对世界审美的“超前显现”联系起来。

②艺术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可以成为精神的一个避难所。

③艺术的幻想实质是对白日梦的改造。

(3)对表现主义艺术的支持:

①布鲁赫认为表现主义并不代表法西斯主义。认为表现主义体现了人民性的回归。

②布鲁赫认为表现主义具有先锋性,认为表现主义具有大胆实验性与创新性。

0167、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是什么

(1)布莱希特身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倡导一种具有鲜明无产阶级革命倾向的以科学和理性为基础的艺术观。

(2)具有鲜明无产阶级倾向的理性主义艺术观:

①他认为,艺术必须与无产阶级共命运,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

②布莱希特与非理性主义思潮相对抗,提出以科学与理性为基础的新艺术观。

·

③布莱希特针对享乐主义,突出强调了艺术的教育功能,但并不排斥艺术的娱乐功能。(3)以“间离化”为核心的史诗剧理论:

①史诗剧:用史诗即叙事方法在戏剧舞台上表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并展示其发展趋势,以“叙事性”取代“戏剧性”。

②史诗剧的核心特征就是“间离化”,或者间离效果、陌生化效果等。

③间离化:即在演员和角色之间、观众与演员之间有意识地制造一种距离或障碍,使演员和观众都能以“旁观者”的目光去审视,去思考,去评判。

评价: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为西方戏剧美学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0168、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

(1)现实主义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

(2)现实主义不应以酷似生活为标准,而应“驾驭”现实,洞察生活本质;

(3)主张把事件过程置于艺术表现的中心;

(4)现实主义应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段来表现新的现实,可借鉴先锋派的艺术成果。

0169、30年代卢卡契和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是什么

(1)30年代表现主义之争中布莱希特与卢卡契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现实主义的观点上。(2)二人都承认现实是文艺的源泉,都要以马克思主义观察现实,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同。

(3)卢卡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人的解放,文艺应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布莱希特认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阶级斗争的学说,文艺应该首先考虑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服务的问题,不能只讲“人道主义”。

(4)卢卡契认为现实主义应当真实而直接地再现现实生活,布莱希特认为现实主义就是要揭示出社会的因果关系,强调发展的因素,既具体又要让人有抽象概括的可能。

(5)卢卡契认为现实主义应该以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为中心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目的,布莱希特则主张把实践过程置于艺术表现的中心,人物在他那里只是一种符号,并不一定要有鲜明个性。

(6)卢卡契推崇19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形式,要求无产阶级文艺以之作为典范;布莱希特强调形式服务于内容,受制于现实,主张现实主义应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手段来表现新的现实,而不是因循守旧。

(7)评价:

①卢卡契和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之争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②从文艺发展的角度而言,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观点面向未来,但忽视文艺再现生活的真实性而过于强调阶级倾向性,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0170、瓦尔特?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是什么

(

(1)古典艺术的终结与现代艺术的费解:

①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传统的叙事艺术出现了危机,而代之以机械复制艺术如摄影电影的兴盛。

②注重叙事的古典艺术让人清楚明了,而现代艺术的瞬间性则导致意义晦涩,让人费解,于是现代艺术加入了反思性,从而增加了阅读的费解性。

(2)独特的艺术生产理论:

①艺术创作是生产,艺术欣赏是消费,艺术生产者与艺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艺术生产关系。

②艺术创作的“技术”即技巧,艺术技巧作为艺术生产力的代表,直接关涉到对文艺作品的分析与评价的唯物主义原则。

③本雅明认为应该将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将读者或观众转化为艺术生产的合作者。

④评价:本雅明把艺术看成一种生产与消费的辩证运动过程,无疑是正确的;但他把艺术技巧过分抬高则是片面的技术主义的。

(3)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

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了,可用机械复制的艺术却悄然兴起。

②光晕这个概念泛指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现代技术如摄影等却使作品无限多地被复制,作品的本真性、唯一性与权威性就消失了,环绕它的光晕也就消失了。

·

③艺术接受也从侧重膜拜价值的凝神观照的接受方式转变为侧重展示价值的消遣性接收方式。

④本雅明认为电影展示了异样的世界和视觉无意识,丰富了我们观照世界的方式,据此本雅明把电影看作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一次革命。

⑤评价: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鲜明地贯穿了技术主义倾向,但他对艺术的精神性、独创性和个性等有所忽视,这一点是明显的不足之处。

0171、西奥多?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是什么

(1)否定的辩证法:

①阿多诺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

②阿多诺认为真正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指向差异之物,是矛盾对立的,辩证法的真正含义永远是否定性的而不具有任何肯定性。

(2)艺术的否定性本质:

①艺术是指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的认识,否定性是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

②阿多诺认为艺术就是要达到社会的社会性逆反现象,艺术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反题”。

③认为艺术应该打破传统艺术追求完美性和整体性的幻想,用不完美性和不和谐性、零散性的外观来实现其否定现实的本性。为此,阿多诺提出了“反艺术”的概念。

④“反艺术”正是通过消灭艺术美的外观而使艺术解体,又恰恰在艺术的解体之中拯救了艺术。

(3)艺术的批判和拯救功能:

①现代艺术的本质既然是否定性,其主要功能自然就是社会批判了。

②拯救功能与批判功能是不可分割的。面对这样一个走向野蛮和虚无的社会,人们需要一种具有否定性和批判功能的现代艺术拯救心灵,实现拯救人性、拯救现实的功能。

③评价: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从精神到精神的唯心史观和审美乌托邦。

0172、赫伯特?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是什么

(1)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哲学:

①批判资本主义的“消费控制”把人变成了“单维人”。

②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爱欲”本性的压抑。

③批判资本主义滋长了“攻击性”罪恶。

④还从人性异化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

~

评价:批判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

(2)艺术的实质是“革命”和“造反”:

①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创造了与既存现实相异的另一种现实,另一个真实,一个属于未来或理想的不存在的世界,因而具有一种“否定的”总体性,这种对现实的否定性是一种美学上永恒的想象的革命。

②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可以创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虚构世界”来疏离、超越既定现实,因此说艺术就是反抗。

③马尔库塞赋予艺术和审美以一种政治性的革命或造反功能,革命构成了艺术的实质,艺术在反对现存社会的政治斗争中是一种武器,是阶级斗争必不可少的武器,艺术之维和审美之维是政治革命最重要的一维。

(3)艺术造就“新感性”的功能:

①艺术的革命和造反特性主要是通过艺术和审美进行人的心理和本能的革命,从而消除异化造就“新感性”,达到解放人的目的。

②马尔库塞认为通过艺术造就“新感性”的主张是一种政治实践,这种新感性就是能超越抑制性理性的界限和力量,它体现了否定整个旧制度建立一个新社会的要求。

③他认为,艺术通过对现实的变形造就了新感性,同时释放了新感性中被束缚的审美力量。新感性能变成一种改造重建社会的现实物质生产力,这种艺术和审美化的生产力能把现实改造为艺术品。

0173、埃里希?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是什么

(1)以“生产性的爱”为核心的人学:

[

①弗洛姆认为作为有思想有肉体的人既是社会的人又是本能欲望和情感的人,对人的存在的唯一回答就是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在于实现与另一个人的融合,即在于爱。这就是弗洛姆人论的基本观点。

②评价:为文艺找到了主体的人,为文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人学的基础。

(2)展示人类普遍经验的艺术象征论:

①弗洛姆认为文艺是一种普遍的象征,是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展示。并由象征与人类普遍经验的深刻联系出发来分析人类的梦、神话与童话等文学作品。

②弗洛姆认为梦是人类的睡眠语言,是人类的通用语言,是基于人类的普遍生存经验之上的普遍象征。

③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梦境,也是人类早期经验的象征与展示。因此弗洛姆认为俄狄浦斯

神话并不是性欲乱伦主题,而是显示了在父权制家庭中儿子对父亲权威的反叛。

④童话也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普遍经验。例如《小红帽》的童话展示的就是人类历史中两性斗争的普遍生活经验。

(3)“社会无意识论”和文学:

①他认为社会无意识就是指那些被社会所压抑的心理领域。

②他强调文学与社会无意识密切关联。其原因有三:

一是认为文学创作如同梦境是处于无意识层的内心体验。

)

二是认为艺术思维也是社会无意识与社会意识、情感体验与理性逻辑、自由状态与文化制约相互冲突调和的过程。

三是认为文学语言也是社会无意识与社会意识矛盾运动的结果。

③评价:是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融合的努力,是精神分析学的新的理论贡献。

0174、于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是什么

(1)“重建”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

①他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不完全适用了,因此决心要“改造”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于是提出了“社会交往行为”理论。

②“社会交往行为”理论: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一致。

③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建设一个和谐稳定、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及实现的途径。

④评价:夸大了科学技术的现代作用,在政治上更保守,理论上空想的性质依然如故。(2)对“批判美学”的批判综合。

①他认为艺术的批判、拯救就在于发掘出艺术作品中所隐含的“语义潜能”。

(

②哈贝马斯认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共同接受的样式,超越了纯粹的文化工业,保持着启蒙大众的功能。

(3)通往“交往合理化”的美学:

①哈贝马斯在美学上持捍卫现代艺术的立场,否定传统化,批判资本主义的特性。

②哈贝马斯反对完全抛弃理性的后现代主义价值取向,使科学、道德、艺术各自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去发展合理化的制度以建立新的合理的交往行为关系,这显然也是一种审美乌托邦的浪漫构想。

0175、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走过荒原》《希望的原理》;

布莱希特《戏剧小工具篇》;

本雅明《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

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反革命与造反》《爱欲与文明》《单面人》《审美之维》弗洛姆《逃避自由》、《爱的艺术》;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文化与批判》《公众社会结构的变化》;

0176、哈贝马斯把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区分为“光晕艺术”与“后光晕艺术”,他对现代艺术否定传统文化、批判资本主义的特性持基本肯定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 【参考答案】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数量,用e 表示。名义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国外货币的价格,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用国外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或地区)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用ε表示。与名义汇率相比,实际汇率更能说明一国(或地区)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如果本国产品的价格用本币表示为P ,某一国外产品的价格用外币表示为f P ,国内居民持有本国货币要购买国外商品,在国外生产商只接受外币来交换其商品的条件下,本国居民应该先用本币以名义汇率e 购买该外币,然后用该外币以f P 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这样,一单位国外商品用本币单位数量来表示就等于f eP 。由此可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 P e P ε=。 2.实际汇率与净出口关系如何表达? 【参考答案】 实际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净出口。一般来说,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一国的国民收入、进出口的商品相对价格、关税、进出口商品量限额等因素。由于实际汇率是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对于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出口和进口。对于进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国外商品和服务就变得相对便宜,故进口正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对于出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商品会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抑制了出口,故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汇率变动。 由于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从总体上来看,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用图形表示:

3.在固定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以下我们用图形具体分析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首先,分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资本完全流动下,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当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那么将引起总需求的扩大,结果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见下图。IS 曲线由1IS 移至2IS ,IS 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此时,中央 银行为了维持汇率不变,增加本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右移,即由1LM 移至2LM 降低均衡汇率,直至均衡汇率降低到固定汇率水平*e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得小国经济的汇率水平固定在所承诺的水平上,但产出水平提高,即从1Y 增加到2Y 的水平。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11卷 总第47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5 2009(Vol.11 Sum No.47)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3 ● 周 健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技术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5-0265-03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产生历史背景 自20世纪以来,人类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不断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及宗教、民族、文化冲突,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践踏了人性和人权,损害了人的尊严。全球性问题、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后工业社会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现代化工业社会及其生活方式普遍感到厌倦,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悲观失望。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等又使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自身前途和命运进行深刻反省和重新认识。而中国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也努力寻求和实践“第三条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矛盾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种态势又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同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广泛交流,意识形态的互相渗透,使得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化。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蓝领、白领等阶层,社会地位和利益分配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各阶层思想意识的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自由主义复兴,非理性主义蔓延,后现代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出现等等。作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诸如乔治?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萨特、哈贝马斯、丹尼尔?贝尔等人对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始终处于各种哲学的核心位置。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主导价值取向。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观点体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分化和发展。他们秉承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理想和哲学主题,立足对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结合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卢卡奇: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的整个经济、政治与文化系统日益使人物化,而且不断把人驯服为工具,而人的主观方面也存在物化,人不仅不能控制自己所创造的商品世界,就连本身也成为商品,并且为商品所控制,人的主体性发生错位。“商品形式必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而且不只是同不依赖于它、旨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建立表面上的联系”[1]。随着物化现象的普遍化,不仅工人,整个社会的人们都处于物化现象的笼罩之下,并逐渐在人们内心中形成了一种物化意识,使人们更加难以克服物化现象,并将其当作了必然命运来接受。“随着商品的范畴的普遍化,这种情况彻底地发生了质变。工人的命运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命运……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整个社会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经济过程;社会所有成员的命运都由一些统一的规律来决定”[2]。当社会生活已经被商品弄得支离破碎,人与人之间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已经被物的关系所代替,技术理性成为一种统治人的力量,人被淹没在消费和享乐的文化中,主体地位颠覆了,主体性力量变为经济过程中异化人的物化力量,主体异化为客体。因 3收稿日期:2009-04-22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2008106020305M278)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及其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 健(1979-),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1,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创立者、创立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文论创立的时间: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之作:《巴黎手稿》2,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一,列宁论“两种民族文化”学说1,关于文化的涵义,列宁用“文化”的概念是很严格的,他运用文化这个概念非常注意区分广义和狭义2,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的基本涵义(1)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2)两种文化各自的地位不同(3)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在中国现代文论史上很早提出文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理论的是谁冯雪峰对于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论述.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一直是文艺界关心的一个问题,很多文艺理论家都作了探讨。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冯雪峰很早就提出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看法。他在《过渡性与独创性》中说:“我们现在是从旧的民族文化过渡到新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从国民的文化走到世界的文化”,他认为民族性中也有“世界性”或“人类性”的意蕴,“任何民族在任何环境里生活战斗上所达到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的要求与理想,也是一切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人类共同的生活理想与意向”,因此,“民族的独创能力和独创性要求,并不是向着特殊的民族性的树立,然而却是世界文化的到达所必要”。由此可见,冯雪峰在当时已经认识到文化文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也就越是民族的,两者并行不悖。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内容1)内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高尔基对于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都很熟悉,还系统地讲过《俄国文学史》, 所以对于各种流派的作品都熟悉,他认为在 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者倾向共有两个,即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热爱现实主义文学, 对于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深恶痛绝,并始终 不懈地与之进行斗争。有比较才有鉴别,这 样他就有可能寻找新的创作方法。2)特点1, 文学艺术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目的,要为促 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服务,反对“为艺术 而艺术”以及那些引人颓废、堕落的艺术。2, 要求作家艺术家把过去的现实、现在的现实、 将来的现实这样三种“现实”有机地结合起 来3,要求作家艺术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武装头脑,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现实 生活,讴歌现实的变化和正在成长中的社会 主义新人,激励他们求真、向善和爱美 5,毛泽东用《孟子》中的一句什么话来说明 “共同美”的存在关于“口之于味,与同嗜 焉”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 子》)译文: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 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 色,有相同的美感。 6,席勒式1)“席勒式”这一词语出自马 克思1859年4月19日给拉萨尔的信:“你 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 精神的传声筒。”所谓“席勒式”指席勒创 作中部分存在的一种偏向,即忽视文艺创作 形象地表现生活,使作品主人公变成宣传某 种抽象化观念的化身。2)关于“席勒式”倾 向a为一般找特殊b在艺术构思和创作中进 行哲学思考c以理想代替现实d人物形象的 抽象化、概念化e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7,文学是“人学”1)高尔基认为文学是人 学。教材里对这个问题说了三点:一是指文 学的主要对象问题;二是指体现了高尔基的 美学思想;三是指体现了高尔基对人道主义 性质的理解。这三点概括缺乏内在的逻辑贯 通,而且着眼的角度并不一致。2)笼统地说 高尔基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说法体现了高尔基 的美学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具体地说,这 个说法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一是文学是写 人的;二是文学是人写的;三是文学是为人 写的。 8,“主观战斗精神”1)胡风的“主观战斗精 神”强调创作主体的心理意识是一种“人” 的文学观,同时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文艺思 想。创作主体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 熔铸自己的同感的肯定或反感的否定,而客 观对象也会以其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 翻作家的认识。这个“相生相克”的动态过 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能够促 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 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现实 的热情,三者合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 神”。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 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 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 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 表现结为一体。” 2)胡风强调要用“主观战 斗精神”拥抱现实,即要求作家在对客观现实 的描写中反映出自己的强烈的主观愿望。胡 风将其概括为“主观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 和融合”,并把这视为“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他指出,优秀作家如果想投入“为人生” 的艺术创作,“一方面须得有…为?人生的真诚 的心愿,另一方面须得有对于被…为?的人生 的深入的认识。所…采?者,所…揭发?者,须得 是人生的真实……这种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 的结合和融合,就产生了新文艺底战斗的生 命。” 值得注意的是胡风强调的是主观战斗 精神与客观真理的结合与融合,不能发生偏 颇。为了预防这种偏颇,胡风明确反对两种 倾向:一种是偏于主观,使艺术形象成为抽 象概念的冷冰冰的绘图演义;一种是偏于客 观,即主观战斗精神被客观现象所吞没。为 此他提出要使“对生活的感受力”、“热情”和 “深邃的思想力量”三者“浑然一体”。 9,“杂取种种人”典型化:“往往嘴在浙江, 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 脚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10,莎士比亚化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的形象化表述。它要求文学创作严格地遵循 莎士比亚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原则,从客观的 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 写”(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广泛地反映 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真实地评述人类 的关系”(《神圣家族》)。恩格斯批评拉萨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黎眩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进行发挥和完善、在与各种资产阶级国家和权力学说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内部的思想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更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概述 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以来,在欧洲和美国,国家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在卡诺伊看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出现了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50 年代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针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社会经济出现的问题对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思。如何理解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丰富多彩的。从客观上看,这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诸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理论者主观上说,个人的理论出发点、使用的方法和关注的领域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归纳出国家理论的几个流派。从对国家作用的判断可以区分出“工具主义”国家论、“结构主义”国家论、“调节者”国家论和“制度平台”国家论四类。 “工具主义”国家论是在马克思关于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观点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米利班德。他认为国家并不是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间的中立的裁判者,而是一个深深介入其中的不可避免的偏袒者,是统治阶级的重要 工具,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结构主义”国家论是以20 世纪60 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为分析工具的,代表人物是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和希腊学者普兰查斯。它认为要理解资本主义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结构而不是人上。只有生产关系即社会阶级才是历史的主体。结构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个人的选择和历史的方向。可以区分出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种结构,虽然经济结构有最终决定性,但是其他两种结构在一定时期也能成为特定生产方式的支配结构。“调节者”国家论把国家视为调节阶级矛盾、应对社会经济危机的主体,保持相对的自主性,通过缓和各阶级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了现有的社会结构。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奥菲。“制度平台”国家论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主义”有相似之处,带有明显的制度主义色彩,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杰索普。他认为国家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体,为社会各阶层和力量提供了活动和斗争的制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从关注的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学、政治学、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四种国家理论。 比较而言,前三者强调的是从各自关注的领域来理解和解释国家。经济学强调的是国家与资本积累和再生产的关系。政治学和意识形态理论强调的是国家的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 选择一项: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与横轴垂直的线 C. 水平的直线 D.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选择一项: A. 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 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C. 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 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选择一项: A.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D.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 选择一项:

A. 资源没有被利用 B. 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C. 国民收入减少 D. 国民收入增加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选择一项: A. 社会投资增加 B. 社会投资减少 C. 利率水平上升 D. 社会生产能力减少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社会投资增加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马克思文论复习资料

现实主义(恩格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充分的现实主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必须是典型的;典型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黑格尔;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第一次被赋予引申的哲学含义;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莎士比亚化”所谓“莎士比亚化”,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出发点从现实出发;创作方式:典型化方式(“福斯泰夫式背景”)重要特征情节生动丰富。现实主义化。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典型化的方法,描绘出典型的社会生活场景,刻画出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内涵:深度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表现出历史内容;反映一定的思想。 “席勒式”所谓“席勒式”,指在席勒的部分创作中,从观念出发,以主观观念演绎代替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创作原则出发点从观念出发;创作方式:单纯的观念传达重要特征以“论证性的辩论”代替“剧情本身的进程”。主观化、观念化。从观念出发,在作品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作家的主观倾向,人物、环境因观念而生。“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内涵抽象化、概念化描写;以主观代替客观。 托尔斯泰主义在《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中提出。不抵抗主义和向精神呼吁是它的核心;基础是农村的社会现实;表现特征是矛盾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是“悲观主义”、“不以暴力抗恶”、“向精神呼吁”。 “镜子说”提出者:达芬奇、绘画理论、艺术理论;列宁;能动反映说(能动反映社会现实)。①时代的镜子。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势力;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制度的抨击。②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镜子。农民问题。③宗法制农民的镜子。农民的苦难; 缺陷:农民对所追求的新的社会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并不明了。 单向度社会1964年马尔库塞发表代表作《单向度的人》提出“单向度”理论。“向度”是指方向、维度、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单向度社会”其含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成为生产的奴隶,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整个社会只存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判断标准,现代工业社会使人被商品拜物教控制,是一种病态的社会。 单向度的人(先解释“向度”)“单向度的人”是“单向度社会”的首要体现,是指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是“工业文明的奴隶”,这群人丧失了自由、思考和判断,主体性消失。 文化工业:提出者: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内涵: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症候阅读比喻性说法,通过文本表层的矛盾、空白、断裂等,找到隐藏在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结构,揭示其实质。 意识形态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与政治立场相联系,思想或者观念体系。18世纪初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提出。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命题对文艺的鉴定———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马列文论的三个发展阶段①马恩阶段:无产阶级刚刚崛起②列宁毛泽东阶段:革命取得胜利(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列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③邓小平阶段:发展和繁荣时期(“二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马列文论的主要特征①反映论的文学观。强调了文学是什么,是作家思想观念的体现,是历史、现实、文化、意识形态的体现;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决定作用;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对文化的重要影响②人本主义的文学观。强调审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异化及其克服③工具论的文学观。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性。 为什么要学习马列文论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②从文艺理论学而言,马列文论是观察问题的立足点③从文科生的理论素养而言,马列文论能提高哲学素养。 文艺的意识形态内涵①文艺是精神领域的特殊活动:观念的上层建筑或精神生产②文艺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何看待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价美学和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总原则)内涵①确立了文艺批评的双重标准:艺术性标和准思想性标准②全方位的批评视野(总体原则)③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①文艺的观念形态性②能动的反映论③无产阶级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如何服务两个“深入”、两个“学习”,同时,在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中为人民大众服务。 对《讲话》的态度①坚持和发展其革命和科学的理论原则②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评价①“文化大革命”之前17年的文艺路线是基本正确的,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成绩也是值得肯定的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特指其中科学的、正确的文艺思想③“我们的文艺队伍是好的”。 邓小平文艺思想①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从属于人民: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二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对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面向群众,精益求精,注重作品的社会效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增强艺术表现能力;老一代文艺工作者还要培养年轻的文艺工作者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应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人培养。“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今用、古为今用的方针”③文艺标准问题:实现四个现代化。④坚持“双百”方针⑤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备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重要意义:激发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主要贡献①将文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②进一步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从属于政治③“二为方针”的提出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创作道路⑤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原则和方法:“双百方针”、改进党的作风、重视思想教育、发挥党员文艺工作者的模仿作用。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2. 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代表、观点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潮流,或者是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总体称谓,它其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潮、流派和学说,不同的学派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和其主流思想,对后世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着某种共同的理论基础,又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上变现得极其复杂和庞大。虽然有时候会与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会有些许冲突,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有创新性而且深刻的理论观点。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渊源 一方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西方的德国、芬兰、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也相继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探讨西欧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他们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削弱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功能。 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不但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还引起了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对马克思暴力革命说、列宁的帝国主义垂死说、斯大林的集权主义的怀疑和不满,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代表及其观点 1、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卢卡契是现代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哲学家。主要论著有:《美学》、《审美特性》、《美学史论文集》、《美学补遗》、《文学与民主》等。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在20世纪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多。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本质是审美反映论。卢卡契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任何反映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反映,强调社会、人类和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原则,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文学艺术作为审美反映是反映现实和超越现实的辩证统一,审美反映必然渗透着艺术家的主观成分;包含了主观辩证法,通过有意识的选择而超越客观现实;审美反映是一种拟人化的反映,通过典型来反映现实,典型是普遍性和个别性的有机统一。第二,艺术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是因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首先因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条件是在劳动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艺术创造的抽象形式与劳动密切相联;其次是因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有了闲暇,从而有了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可能。最后是因为文学艺术的历史生成还借助于巫术的中介作用。巫术是现实生活的模仿,从而具有现实生活的现象形式;巫术能激发思想感情,这两点是产生文学艺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艺术功能是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艺术生产不同于其他精神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精神生产分为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两种,艺术生产和科学研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即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艺术生产主要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内容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内容的,形象思维是以社会生活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形象为思维对象的,而社会生活中的形象是千差完别无限多样的,因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形象的反映的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况其次艺术生产的形象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形象的,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形象思维时,因为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所以就带有形象的多样性,鲜明性和独特性,再次,从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的结果看,形象思维的结果是艺术形象,在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生活的形象变成了艺术的形象一般说来。这种艺术形象同别的艺术形象有差别性,因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活形象,所以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艺术形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在巴黎写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巴黎手稿”。它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改造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础上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涉及并阐述了美和美感等问题,包含有丰富、深刻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历史背景。 答:(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内部固有的矛盾已经暴露,工人运动迅速开展。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这个时期最不复存在的革命运动。(2)1844全巴黎工人举行了频繁的起义,巴黎成为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此时住在巴黎的马克思同很多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3)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的需要,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发展。(4)1843年夏,马克思感到需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他阅读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着手物质生活关系的研究,并在1844年8月完成了这部手稿的写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理解美感和艺术起源的启示。 答: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我们只能从人化的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美和美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人类实践活动的初期,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同时进行的,在满足肉体的需要时,又能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和情感上的反映。人们制造物体,同时也把自己的力量,智慧等体现出来。因此,当他们再看到他们所制造的物体时,便从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3)艺术的产生也是和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如狩猎前后大跳集体舞,目的显然是为了猎取食物,但也是和艺术活动结合着的。4)费尔巴哈认为,实用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先,审美的艺术的活动在后,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思想。人们首先按照人的各种需要改造自然物,对象的审美属性开始隐藏在使用价值中。5)美感的观念产生后和各种观念复杂的结合在一起,如实用的观念,富有的观念,心理的观念,奇怪的道德观念等。6)马克思在《手稿》中记述了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对进行审美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马克思的《手稿》对我们理解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主客观关系有何启示? (1)不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文艺欣赏,都要正确处理主客观的关系,否则便不会有真正的创作和欣赏,二者都要求主观方面的思想感情和客观对象的性质和属性相适应、相切合、相和谐(2)创作是在反映对象的同时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欣赏是在对象化的作品中“直观自己本身(3)如创作中,郑板桥画竹,既表现竹的挺拔同时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欣赏中也是如此,人的心情心境和物的本性和属性也应当是和谐默契的,如”移情说“强调”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里去分享物的生命”,“艺术对人的目的在让他在外界寻回自我“。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1、社会学的起源与三大学术传统的确立 孔德最先正式倡导建立社会学,主张以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其科学方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其基本精神就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与研究结果的可证实性或重复性。孔德认为社会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知识具有统一性(孔德就是从人类智力发展阶段入手来分析人类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因为她认为智力就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与基础。);神学、形而上学、实证科学就是人类一切知识领域都必然经过的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社会的知识也不例外,社会学就就是发展到实证科学阶段的社会“科学”或“社会物理学”(社会学,在孔德瞧来,在各门科学中最为复杂、最需依赖其她科学的发展而得以产生发展,属于最高层次的科学。社会学具有完善地应用实证方法的特点,它把先前的一切科学作为源泉,所有其她学科都为它作了准备。)。孔德用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以及人类知识的统一性来论证一门有关社会的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自然科学方法推广运用于社会研究中的有效性,不够充分。 斯宾塞在其《社会学原理》等著作中对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论证。斯宾塞以生物有机体来类比社会,认为社会就是一个有机体。因此,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瞧成就是类似于生物有机体进化的社会有机体的进化。斯宾塞认为,进化就是从相对模糊的、松散的与同质的状态向明确的、紧凑的与异质状态转变的普遍的过程。斯宾塞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就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这就是一条公理。她认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就是自然与社会进化的动力原则,社会进化如同生物进化,被生存竞争的原则所支配。她明确指出社会与自然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生长过程、结构分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因此完全可以用与生物有机体相同的那些概念、原理与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斯宾塞提出的许多概念,如结构、功能、分化、等仍就是宏观社会学中普遍使用的分析工具。但与孔德类似,她仍然就是以社会与自然(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统一性、相似性作为社会学这门关于社会的科学赖以成立的理论根据,仍然就是以自然科学中的原理与方法搬用于社会过程的方式来建构社会学的概念与命题。

【免费下载】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 (2008-08-30 10:12:40)文化 分类:咬文嚼字 马克思主义文论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1-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四版。 4、《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5、(美)梅·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6、(英)柏拉威尔:《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三联书店,1980年版。 7、(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8、(英)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马列文论研究》(1-13册),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2002。10、《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1-12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1989年版。11、《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8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8-2005;《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9-1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008;12、余虹、马元龙主编《主义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双年论文选(2005-2006年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3、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童庆炳、程正民、李春青、王一川:《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5、周忠厚、邹贤敏、印锡华、冯宪光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董学文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7、张玉能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8、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19、冯宪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0、冯宪光:《在革命与艺术之间——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文艺理论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21、马驰:《“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2、李衍柱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23、李益荪:《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新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4、张伟:《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5、景中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潘天强主编:《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何志钧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版。 28、阎国忠、杨道圣《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7年版。 29、(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30、(德)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文选》,陈永国、马海良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31、(美)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王逢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