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以松南郊野公园为例
徐丹
摘要: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成为上海市构建城乡 生态文明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上海市委、市政府决 定近期推进实施包括松南郊野公园在内的 5 个试点郊野公园。主要以创建特色生态空间为目标,以土地整 治为平台,统筹农、林、绿、湿等生态要素,探索城乡统筹、空间一体、保障三农等问题,找出一条符合 大都市生态空间规划转型要求的新路径。本文以 5 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过程为基础,以松南郊野公园规 划为案例,对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路径和设计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其他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 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郊野公园、生态、土地整治、景观
1. 引言?
作为迈向全球城市的大都市,上海在收获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活力与繁荣的同 时,也急切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约束、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环境建设压力增大等问题。在此背 景下,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海市提出建立适应 大都市目标定位要求和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导向的生态空间格局。 2012 年 5 月,市政府批复《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 ,明确了“多层次、成网络、功 能复合”的总体生态格局。上海遵循“聚焦游憩功能、彰显郊野特色、优化空间结构、提升 环境品质”的规划理念,落实《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 ,全市选址布局 21 个郊野公园。 同时经综合考量自然资源条件、生态功能影响、公共交通便捷性、毗邻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 社区等因素,近期重点规划建设青浦青西、松江松南、闵行浦江、嘉定嘉北、崇明长兴岛等 5 个试点郊野公园,总面积超过 103 平方公里。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锚固城市发展 边界,优化城乡生态空间,促进郊野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
1

游憩的开敞空间,从而促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 自 2012 年底至 2014 年初,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下, 在上海市规土局及相关区县政 府(管委会)的支持指导下,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上海市 5 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 编制工作。 这是上海市首次对郊野地区大型生态游憩空间系统性规划的一次尝试, 首次以生 态为载体,以土地整治为平台对城乡统筹、空间一体、保障三农等问题进行的一次探索,具 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即以 5 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过程为基础,以松南郊野公园为例, 对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路径和设计方法进行总结, 以期为未来其他郊野公园的规划建 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 规划目标和原则
2.1. 规划目标
郊野公园是在上海市“两规合一”土地资源紧约束背景下, 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提升 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市民活动需求为目标的重要生态节点。因此,其规划的意义与香港郊野 公园聚焦“自然生态、提供郊野康乐设施、提供户外教育设施”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将土地 整治、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工具与郊野地区空间、生态、景观要素开发相融合。 因此,上海市郊野公园的规划目标需从两个角度解读。从生态和形态空间建设角度,其 目标是体现自然野趣、原生态的要求,提升生态空间功能和生态环境品质,为广大市民提供 生态旅游休闲空间。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角度,其目标是促进郊野公园内耕地、林园地、湿 地和建设用地的融合发展, 落实耕地保护要求, 落实上海市集中建设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目 标。 基于上述目标, 上海市郊野公园规划具有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双重属性。 在 城乡规划层面更强调对现状复杂地类的梳理, 在土地利用规划层面则更突出规划理念指导下 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形态景观意向等。
2.2. 规划原则
在郊野公园编制过程中,基于目标导向,其规划原则重点体现“规土合一” 、城乡统筹、 生态优先及农民保障等。 (1)
?
落实耕地保护要求,推进建设用地减量。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2?

改善农地生产条件,促进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避免大拆大建和地类上大的调整,落实 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通过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农用地质量,同时, 对集建区外的现状零星农村建设用地、 低效工业用地等进行拆除复垦实现减量化, 优化农村 地区土地利用结构。 (2) 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土
地整治为平台,辅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及“存增转化”操作机制,推动城乡资金和 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与优化配置,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改善农村生活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水 平,总体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 突出生态优先、尊重历史文化、注重游憩活动组织。尊重自然特色,保持农田
林网、河湖水系、自然村落自然肌理,多自然、少人工,体现自然野趣、原生态的郊野特色。 体现地域特点,整合地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整合民俗活动、农耕文化、宗教等特色历 史人文,凸显上海郊野江南水乡(水系、水乡、水景)特色文化。注重游憩活动组织,关注 市民需求,在容量适度的前提下科学组织包括休闲、体育、健身、科普、艺术在内的多样化 户外活动,使之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4) 突出可操作性,确保农民利益,保障可持续发展。尊重现状条件和农民意愿,
避免大拆大建,适当归并零星分散的宅基地,盘活闲置的其它集体建设用地等,引导集体经 济组织建立长效的“造血机制”,提升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提升农村地 区经济收入,让广大农民均等享受城市建设成果。
3. 技术路径
由于郊野公园规划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试点基地公园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就规划队伍组 建、项目推进流程、规划成果形式等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以崭新的技术路径服务于这一创新 型规划编制。 (1) 队伍构建
郊野公园规划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景观专项规划或土地整治规划, 而是整合运用了城乡规 划和土地规划双重手段编制的一系列规划的综合,包括总体布局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 景观规划、村庄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政策等。 因此,试点郊野公园规划队伍组建时,充分考虑将规划、土地、园林、交通、市政等专
3

业技术人员集结一起, 同步工作, 充分讨论沟通, 从而保障每个阶段成果的综合性和实效性。 (2) 项目推进?
5 个试点郊野公园的用地面积分别为 13~30 平方公里,要深入挖掘当地生态景观、人文 历史的特色,必须深入基地,做“地上设计”。在项目前期,市规划院分别组建了 5 个基地 组深入一线, 驻扎整整一个月, 先后开展 “普查、 精查、 补查” 3 轮现场踏勘, 深入梳理 “田、 水、路、林、村”5 项要素和“风、土、历、人、文”5 项人文要素。在踏勘过程中各组均 收录了 5000 张以上现状照片,同步完成了现状踏勘图册、基础资料汇编、战地火花集(即 时反应设计思路的工作日志)以及国际方案征集任务书。 由于上海市郊野公园规划是首次试点, 为更多地吸收成功经验, 同时以国际化的视野和 高度编制好郊野公园规划,2013 年 3 月至 6 月,以区县政府(管委会)为主体,邀请来自 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以及国内的 17 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应标参与国际方案征集工作。 在此基础上,市规划院集中技术力量编制郊野单元(郊野公园)方案。 (3) 规划成果?
形成“1+1+9”规划成果,即 1 份上海市松南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1 份上海市 松南公园规划方案,以及作为方案支撑、针对松南郊野公园特点编制的 9 大专题研究(湿地 生态、植物配置、功能业态策划、特色农业发展、江南水乡文化发展、村落风貌景观、游憩 活动和游线组织、游径步道设计标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专题研究)。 郊野单元规划是保障试点郊野公园基地建设具有法定规划层面指导和支撑的上位规划, 是用于指导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生态空间保育、土地整治、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规 划依据。 在成果形式上, 充分考虑了与之相关的新市镇总体规划、 类集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单元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管控要求。?
4. 规划实践
松江区松南郊野公园是 5 个试点郊野公园中较早完成规划编制并获得批复的试点公园 之一。 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依托郊野公园编制的目的和原则, 根据松南郊野公园的实际 现状,从城乡规划角度,对规划理念、功能结构、生态和形态空间等提出体现自然野趣、原 生态的设计构想;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充分融合了郊野公园内耕地、林园地、湿地和建设 用地的发展,体现对耕地的保护及建设用地的减量化,促进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提升。?
4

4.1. 总体概述
松南郊野公园位于松江区东南部,黄浦江上游,毗邻松江新城与大型居住区,属车墩镇 行政管辖范围,用地面积约 2371 公顷。 松南郊野公园对外交通便利,沈海高速、申嘉湖高速直达,轨道交通 22 号线车墩站紧 邻基地。公园特色鲜明,黄浦江滨江岸线绵延十公里,现状以水源涵养林和连片农田为肌理 特色,水系纵横,拥有千年米市渡口、车墩丝网版画等特色历史文脉。?
?
图 1 松南郊野公园区位
4.2. 规划方案
(1)功能定位 针对松南郊野公园的特殊地理区位以及生态特质, 提出公园的功能定位为: 黄浦江上游, 以大型滨江生态涵养林为生态肌理,以千年渡口为文化积淀,以水、林、田、村相融相依为
5

风貌特征的滨江生态森林型郊野公园。 (2)规划理念 深挖松江历史, 浓缩公园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空间要素, 结合方案所要体现的风貌特征和 精神内涵,规划松南郊野公园的设计理念为:“云间?渡”公园——一处可以恣意呼吸的地 方,一个爱的空间。“云间”为松江别称,表征地域指向;“米市渡”为空间注脚,旨在以 “渡口”为核心,连接都市与郊野、传承历史与现在、沟通心灵与心灵,展现一层层空间绿 意的延续,一脉脉人文意蕴的积淀,一处处合乐大爱空间的营造。 (3)空间意向 在空间意向上,自北向南形成“红黄绿”三色彩带空间。其中,“红带”为“城镇过渡 带”,“黄带”为“林田观赏带”,“绿带”为“滨江休闲带”,充分体现城镇空间向郊野 地区的过渡以及公园整体生态、生活、生产的协调发展。?
?
图 2 松南郊野公园空间意向?
(4)功能布局 规划自西向东形成“米市渡滨江休闲区、长溇林田观赏区、森林保育观光区”三大特色 功能片区。?
6

森林保育观光区
米市渡滨江休闲区
长溇林田观赏区
?
图 3 松南郊野公园功能布局?
“米市渡滨江休闲区”为松卫公路以西区域,为一期启动区。规划完整保留现状田水林 村自然肌理,依托千年米市渡口文化和既有村落改造,营造“西林东田、水湾相连、湾(龙 蟠)岛(大涨泾)相望”的空间意向,规划爱之舟、爱情纪念林、四湾水村、龙蟠湾等特色 景点,形成集文娱休闲、乡村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区。 “长溇林田观赏区”为松卫公路以东、沈海高速以西区域。规划保留该区北林南田、河 泾分明、田村相依的空间特征。依托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眼”整合既有空间资源,引入农林 生态科普、滨江游憩、乡村美术体验等功能,形成重要的农林综合区。 “森林保育观光区”为沈海高速以东区域。规划重点结合北部车墩影视基地,设计以特 色植被景观为亮点的影视外景地拍摄, 以水系、 林地为载体, 开展水上运动体验、 密林宿营、 果园采摘等活动,形成森林综合保育休闲区。?
7

图 4 松南郊野公园总平面?
?
?
(5)土地整治规划 为落实郊野公园建设,同步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升农地数量质量、优化农地布局,促 进农业生产,搬迁和改造低效用地,保留风貌较好的原乡景观,推进特色生态景观建设、推 进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经过本次规划整理, 松南郊野公园范围内生态要素指标大幅上升, 建设用地指标大幅下 降。其中,耕地增加 126 公顷,水面增加 46 公顷,林地增加 23 公顷。工矿仓储用地全部拆 迁,共减少 101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 124 公顷。建设用地实现净减量 91 公顷。?
8

0 图 5 松南郊野公园土地利用规划
0
1K
?
(6)重点专项规划 松南郊野公园编制的类集建区规划, 旨在落实土地整治、 减量化空间的同时完善游憩功 能、优化空间结构,利用造血机制,适当发展休闲、旅游、度假、商办等功能。本次规划实 现建设用地减量化 252 公顷,规划类集建区 100 公顷;一期用地范围 5 平方公里,一期建设 用地减量化 71 公顷,规划类集建区面积 30 公顷。 松南郊野公园编制的村庄规划重点通过梳理现有村庄格局, 提升村庄环境风貌, 凸显农 村活力和生命力。 (7)活动游憩组织 在满足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松南郊野公园兼顾农民造血机制,适当安排与公园相 融的功能要素。考虑交通区位,结合村庄改建等,设置了康体疗养、养老养生、科普教育、 修养礼佛、休闲体育、酒店、餐饮等功能。 规划从科普、人文、运动等不同主题出发,串联生态景点,布置适宜功能,设计多样 化的游憩路径。其中自然科普径主要结合黄浦江的水源保护、动物的自然迁徙、植物的四季 更替以及滨江更多的自然乐趣进行设计, 为崇尚自然、 爱好科学的人们提供实践与体验的平 台。人文游览线路结合基地中具有时代性、阶段性的元素保留和展示了松南地区农俗文化、 生活习惯,给予游人更多的趣味性和体验性。水上休闲径结合公园“一江、两河、八泾、双 岛”的水系景观,营造适合大众参与,内容丰富,具有郊野特色的水上游览线路。滨江慢行
9

径以黄浦江沿线慢行通道为依托, 以观赏滨江涵养林和浦江上游风貌为游览特色, 串联密林 探险、徒步栈道、滨江观景平台等主要景点。森林徒步径以满足广大青年接触自然、参与户 外活动、健身康体运动功能为主,沿整个滨江涵养林设置,串联密林花田、森林宿营地、徒 步栈道、林中音乐厅、森林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
?
图 6 松南郊野公园游憩路径组织?
4.3. 规划亮点 4.3.1. 尊重自然规律,挖掘肌理、提亮要素?
规划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原则,保持农田林网、河湖水系、自然村落肌 理,多自然、少人工,体现自然野趣、原生态的郊野特色。与此同时,创新工作模式,坚持 地上设计,踏遍基地无遗漏,“一桥一木,一房一田”,现状要素入眼存心,融入设计。 在 3 轮“普查、精查、补查”过程中,全面梳理“水、田、林、路、村”等自然要素。 对松南郊野公园区域内的生态要素肌理进行挖掘,总结出本区域富有趣味的生态要素格局, 并针对特色要素进行详细设计。 (1)肌理特征 水系重点突出“一江、四河、八泾、双岛”的独特水系肌理;农田重点突出“水泽田、 田见方”的农耕特点;林木重点突出浦江之畔“水润林、林成行”的生长特征;村庄重点突
10

出“村庄,在水边,在林旁,在田中央”的空间格局;道路重点突出郊野地区“路纵横、道 自然”的特色。 松南郊野公园的现状自然生态要素归结为以水为核心,润林、泽田、围村、成路。规划 方案集中体现松南地区“林成行、田见方、村临水、路沿浜”的生态肌理特征。?
?
图 7 现状绵延十公里的浦江林带?
(2)要素设计 突出自然野趣,整合松江特有的农田林网、河湖水系、村落肌理,以最小的人工干预创 造最大的生态景观效益。 农田的设计策略重点在于保留整片高标准农田,实现农林结合,优化种植结构,同时倡 导模式化生态稻田种植,形成具有地景效果的圩田景观。?
?
图 8 农林综合示意
林网的设计策略重点在于连接现状碎片化林地, 形成连贯性的森林生态基底, 同时打造
11

森林物种的多样性,实现健康的生态体系。
?
图 9 连贯性的森林生态基底
河湖水系的设计策略重点在于遵从一二级水源保护区要求, 加强管制, 依托湿地净化水 质,同时优化各类河岸,塑造良好的河岸景观。?
女 儿 盐 潘泾河 虬 大 张 泾 港 洞 一 号 河 泾 港 庵港河 陈 家 浜 北 泖 泾 泾 铁 塘 泾
软质河岸 硬质河岸 混合河岸
?
图 10 河岸整治示意?
?
12

村庄肌理的设计策略重点在于保留既有村庄“依河而居、临水而聚”的格局,凸显“水 泽田、田见方,村在田中央”的乡野风貌。?
?
图 11 松南郊野公园村庄现状?
对于穿越本基地的区域干道江北路,规划通过“生态眼”手法柔化道路设计,同时在车 墩镇总体规划实施深化中建议其红线宽度调整为 24 米, 路幅宽度控制宽度 12 米, 并通过道 路断面设计适当降低车速,增加道路的绿化景观,以符合松南郊野公园的生态景观要求,凸 显“路在景中,人行画中”的郊野趣味。?
13

?
图 12“生态眼”柔化道路设计?
4.3.2. 融入区域绿脉、文脉,展现松江水乡地域特点?
(1)突出绿脉,体现空间绿意的延展 规划向北连接松江城区绿脉, 向西与浦江之首滨江绿道相接, 向南跨浦江与浦南绿地隔 岸相映照,形成区域绿网。 (2)突出文脉,再现历史文化经典 规划与周边地区的历史典故、文化经典相结合,从复原地域空间肌理及建筑风貌入手, 打造米市渡小镇等特殊历史空间。其中,米市渡小镇重点以米市渡口为文化源点,复原黄浦 江畔小镇风貌,塑造以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主要功能的滨江休闲空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行活化再生, 融入实体建筑或体验活动, 形成以弘扬当地丝网版画及剪纸技艺为主导的工 艺美术村等。对于当地的节日、饮食风俗等,通过注入各类主题游径设计的手法进行情景再 现。?
14

图 13 融入区域绿脉与文脉
?
?
?
图 14 米市渡小镇规划意向
15

4.3.3. 突出城乡统筹,确保农民利益,体现可持续发展。?
(1)注重区域统筹:衔接车墩镇总体规划实施深化,突出生态,设施共享。 松南郊野公园规划对车墩镇总体规划实施深化同步提出规划建议。 在城镇性质层面, 建 议增加“以郊野公园为依托、具有生态休闲旅游功能”等相关内容。 发展规模层面, 规划引导 1 万名公园内当地居民安置于单元北侧集中建设区内。 由于工 矿企业的拆除搬迁, 外来就业人口减少, 建议车墩镇总体规划实施深化考虑郊野公园建设对 镇域人口规模的影响。 空间结构层面,建议车墩镇空间结构上增加江北路生态景观轴、滨江景观轴,依托大涨 泾、洞泾、北泖泾、虬泾、女儿泾形成五条滨水景观带,突出生态特色。 设施共享层面, 建议依托松江区、 车墩镇既有历史人文资源, 形成覆盖全域的旅游线路, 道路市政设施共享。 (2)保障农民利益:遵从民意,避免大拆大建,引入造血机制,适度发展旅游休闲功 能。 松南郊野公园在编制过程中,通过村民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遵从农民意愿, 对村宅拆、改、留做出相应判断。对于保留的村庄,尊重既有村庄格局,挖掘村庄与水、田、 林相融相依的空间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 注重保留本区域黄浦江上游、 松南地区特有的村庄 格局。同时通过对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的统筹规划与布局,考虑村庄的整体发展导 向。通过农田多元化经营、河道水系治理、村庄整治,适度导入旅游休闲功能等。通过“造 血”机制焕发农村活力及生命力,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善郊区环境、促进农村发展。 如一期启动区内的四湾水村,规划以江南水乡游览为主要功能,保留现状水系、村庄 的肌理特色,通过修复、连通水湾,串联极富江南水乡特色的小岭山酒肆、薛家民宿、龚家 渔庄、吾家喜宴。?
16

?
图 15 四湾水村规划示意?
4.4. 实施情况
根据上海市郊野单元编制办法,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 2013 年底编制完成《上 海市松南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2014 年 2 月获得批复。 目前, 为配合松南郊野公园一期建设, 松江区政府正开展一期启动区范围建设规划编制 工作。松南郊野公园一期初步确定 2016 年 3 月底开园。?
5. 结语和展望
2013 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郊野公园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明确启动郊 野公园项目,新建绿地 1000 公顷,林地 800 公顷。各区县政府(管委会)形成由区领导小组 ——基地工作指挥部——实施主体公司(全资国有)组成的三级组织框架。市规土局与相关 委办局聚焦试点基地, 形成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在机制和政策上有效保障了郊野公园的实 施建设。 当前,5 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嘉定、浦江、松南 3 个试点基 地的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已获批复。按照郊野公园近期建设计划,2015 年、2016 年 各试点郊野公园一期将陆续建设完工、 开园。 期待 5 个试点郊野公园建成后能真正地担负起 为上海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开敞空间的功能, 为上海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 空间一
17

体、三农发展及其协同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玉鑫.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都市生态空间规划创新探索.上海市城市规划.2013 年第 5 期.总第 112 期.P7-10 [2]管韬萍、吴燕、张洪武.上海郊野地区土地规划管理的创新探索.上海市城市规划.2013 年第 5 期. 总第 112 期.P11-14 [3]殷玮. 上海郊野公园单元规划编制方法初探.上海市城市规划.2013 年第 5 期.总第 112 期.P29-33 [4]石崧、凌莉、乐芸. 香港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经验借鉴及启示.上海市城市规划.2013 年第 5 期.总第 112 期.P62-68 [5]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郊野公园规划——以上海试点郊野公园规划为例. 上海市城市规划.2013 年第 5 期.总第 112 期.P51-61
作者简介:徐丹,主创规划师,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8?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1、项目背景 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3月,我局组织编制《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该规划于2019年5月6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 2、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3、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 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 4、功能定位

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 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 5、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 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 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 (2)体系布局 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 6、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 (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 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 (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 根据郑州市现有的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特色对郊野公园分型分

上海各大郊野公园

青西郊野公园 粮林间作湿地造林水上森林景观最惊艳 青西郊野公园位于上海青浦区大莲湖畔,毗邻西岑镇和青浦新城,规划面积20.2平方公里,规划轨道交通17号线东方绿洲站可方便到达。东至山泾港、规划路,西至练西公路,南至南横港,北至淀山湖,总面积约22.35平方公里,景区完全依仗天然风景修建,满足都市人回归田园水乡、追寻江南记忆的梦想。 公园以大莲湖为中心,分为生态保育功能区、水乡农田示范区、渔村休闲体验区三个功能片区。公园建设范围内的自然村落、原住民都将保留,保持农村生产生活的质朴性。 幽幽蓝色的水面鸳鸯对对,在水中沿着树根慢慢游动,戚戚私语。 开园时间:2016年9月 面积:22.35平方公里 交通:距规划中的轨交17号线东方绿舟站2公里 开放时间:9:00-17:00 地理位置:位于青浦区,淀山湖南侧,毗邻西岑镇和青浦新城。 地址:青浦区金泽镇紫莲路500号 门票:大门票免费生态保育园需要门票,在该园入口处凭身份证免费领取

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 水中灯屋、挖掘尘封的历史 广富林遗址是现在发掘出的、上海先民在这块大地上最早生活的地方之一,仿佛是一座灯光璀璨的繁荣古城。来这里你说不定可以当一回考古学家,挖掘尘封的历史。 广富林遗址公园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南区是上海根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域。园内有很多具有明清风格的徽派建筑和特色砖雕以及水上建筑。 园内景色怡人,房子,小桥,流水给人静静的感觉。 园内有饭店,庙里有素面和素饭供应。 开园时间:2017年5月 开放时间:5月-9月8:00-18:00(17:00停止入园) 10月-4月8:00-17:00(16:00停止入园) 面积:4平方公里 交通:地铁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下,转乘15、24路到华东政法大学站下 地理位置:位于松江区,松江大学城,临近佘山。 公园地址:上海松江区方松街道秋柏路广富林遗址公园 公园门票:免费不免票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该设计方案均在天津市规划院中完成并属于实际实践项目)项目名称: “绿野沽城”塘沽郊野公园设计 项目区位分析: 该规划区域为东至京山铁路,西至塘汉路,南至北环铁路,北至杨北公路,总面积为25.9平方公里。起步区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 郊野公园一期建设: 一期依托现状芦苇和森林资源,集中打造森林公园和核心生态区域,配套修建荷花淀和观鸟亭等设施;结合现状土路修筑官港湖北路和森林公园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同时新植树林30公顷。一期初步形成954公顷的郊野公园。一期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一期集中在现状树林北侧新植树林30公顷,扩大原有种植规模,并将林地引向水岸。 郊野公园二期建设: 二期结合旅游配套和地产开发,集中打造南湖千米堤区域。新植树林80公顷。结合一期道路修筑南湖环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在一期的基础上扩充222公顷,二期形成1176公顷的郊野公园。二期新增建设用地37公顷。 郊野公园三期建设: 三期搬迁外围厂房,同时新植大面积树林240公顷,三期增加建

设用地43公顷。三期完成后形成1600公顷的郊野公园。 植栽统计: 片林: 491公顷,乔木54万株林网: 312公顷,乔木11万株补植: 685公顷,乔木15万株种植乔木80万株 乔木:河南桧、北京桧、桧柏、龙柏、蜀桧等、毛白杨、白蜡、刺槐、国槐、火炬树、栾树、香花槐、合欢、竹柳、垂柳、绦柳、馒头柳、臭椿、千头椿、红叶椿、美国白蜡、构树、青桐、泡桐、柿树、苹果树、枣树、山杏、山楂、金叶槐、金叶榆、金枝槐、红花洋槐、速生法桐、法桐、五角枫、杜梨、紫玉兰、白玉兰、丝绵木、杜仲等;花灌木:山桃、金银木、红碧桃、白碧桃、樱花、白丁香、紫丁香、花石榴、紫叶矮樱、紫叶李、黄刺玫、木槿、紫薇、连翘、棣棠、红瑞木、猥实、珍珠梅、平枝栒子、紫穗槐、红王子锦带、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绣线菊、紫荆、天目琼花、柽柳、毛樱桃、太平花、胡枝子等; 地被:金叶莸、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品种月季、丰花月季、地被月季、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宿根天人菊、波斯菊、金光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八宝景天、矮景天、费菜、千叶蓍、大花秋葵、美国紫苑、射干、鸢尾、虞美人、蜀葵、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酢酱草、二月兰、马蔺、松果菊、大滨菊、鼠尾草、玉带草狼尾草、大麦草、白晶菊、砂地柏、铺地柏等; 水生植物:水葱、香蒲、黄菖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菖蒲、红廖、水蓼、红毛稗子、凤眼莲、睡莲、芦苇、荻、荷花等;

郊野公园专题

郊野公园专题 英国最早提出“郊野公园”,源于美国的国家公园概念。香港在殖民地时期, 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1976年制定《郊野公园条例》将香港四成的地方辟设为郊野公园。 目前全港已划定了 23个郊野公园,每年游客约 1200万人次。 深圳从2003年开始,参照香港模式发展建设国内最早的郊野公园, 广州和上海等。近年来,深圳陆续筹备建设10多个森林郊野公园,规划建设21个郊野公园; 十三五期间,北京提出将新增20处郊野公园,天津将建16个郊野公园,广州规划7个郊野 公园,上海规划 21个郊野公园。 、概念 、比较 1、郊野公园与其他绿地比较 跟随英国 之后是北京、天津、

郊野公园重在自然野趣,城市公园以人工绿地和人工娱乐为特征,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特征,湿地公园以湿地景观为特征,国家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重在保护珍稀资源,因而客源不同。

2、各地郊野公园功能比较 3、郊野公园的运营管理机构及主要资金来源比较 生态保护 【 I f: ? || ■ [|| ;[I ?『 地质公园 风景名胜区 游 憩 需 求 城郊森林公园 :农业观光园' ■ I I 14?ni ?■■■?■■?! n ■ ■ Bii 城审冬 團 ;郊野公S 体系] [内的绿地娄型: 11II ■■■■■■? W ■ ■ ■ ■ ? n 出 城M !城郊农业区"山H 凤光区!乡村 I ------- ! * 门然野生区丨

三、特征 1自然生境而非人工绿地 自然/古朴/野趣是郊野公园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山林坡地、河湖水岸、沼泽 湿地和良好的林地植被等多种保留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人为干扰程度低,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物种资源,可发挥积极的生态运行机制和作用。 2、保护重于建设 郊野公园兼具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征。与城市公园相比,郊野公园不再进行开发建设,而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动植物的庇护场所,并设立必要和有限的服务设 施,供市民休闲、健身和亲近大自然。 3、可达性好 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距离中心城区两小时车程之内,也就是大约80 公里范围之内。英国65%的郊野公园位于城市边缘,同时大部分郊野公园位于交通主干 道和高速公路附近。

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

落实生态文明战略、聚焦郊野公园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推进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大型游憩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上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201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启动郊野公园项目作为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本市郊野公园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协调有关委办局和相关区县,重点推进全市郊野公园选址、规划、建设工作。 一、目标定位 (一)发展背景 为进一步适应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迫切需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快宜居环境建设。随着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上海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约束、环境容量有限等多重压力。近年来,广大市民群众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舒缓都市压力、享受田园风光。但郊区生态游憩空间的缺乏使得为数不多的公园每逢节假日就人满为患。 (二)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显示,以生态保育、自然保护、休闲游乐、健身康体为主导功能的郊野公园是提升城市生态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已日益成为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满足市民活动需求、优化大都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资源。早在1933年,对现代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雅典宪章》中就已经明确:“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为现代城市四大基本功能”。1968年《英国乡村法》指出,郊野公园(country park)是指:“位于城市郊区、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园”。香港在《郊野公园条例》中也明确提出:“郊野公园一般系指远离市中心区的郊野山林绿化地带,开辟公园的目的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回归和欣赏大自然广阔天地和游玩的好去处”。 (三)总体目标 郊野公园建设,是上海保护和改善自然风貌,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的重要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市民游憩需求的有效手段;是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布局,推进郊区功能发展,促进城乡发展战略转变的重大举措。上海将遵循“聚焦游憩功能、彰显郊野特色、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的规划理念,规划在郊区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自然条件较好、公共交通便利的郊野公园,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大都市游憩空间格局,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后花园”。 (四)规划理念 据此明确郊野公园规划的理念:

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序言 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现状与挑战 (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4.5%和69.8%。 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法规标题】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沪府发 〔2017〕24号 【适用区域】上海市 【发布时间】2017-04-24【生效时间】2017-04-24【关键词】环境,土壤与地质环境,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保护,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7〕2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 “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郊野区域自身生态恢复和城市自身建设的需要。它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 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并与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主要针对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减少甚至破坏。为了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各国相继设立了郊野公园来加以保护,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利用,将其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地和提供人们郊野游息、追寻自然野趣及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场所。 1 郊野公园特点与定位 2.1 郊野公园特点 (1)靠近市区, 交通便利 地处市区边缘或近郊,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 市政道路直接连接公园入口, 游客可以搭乘城市公共交通到达, 出入便利; 在附近的居民更加方便, 日常时间都可以进园活动。 (2)注重保护为主, 利用为辅 成立郊野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区域, 所以建设郊野公园主要是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 旨在保护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状况,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览休闲的户外场所。 (3)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偏低 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甚至破坏较大, 相比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风景资源略差些。 (4)具有自然和野趣的风格 郊野公园一般选择在自然风光区域筹建, 旨在对这些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 将这些地方控制起来, 以减少城市扩充对其破坏, 以期达到改善城市外围气候进而改善城市气候的目的, 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郊游的场所, 在风格上比城市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郊野公园概念中区域特征、景观特色和功能特点 3个要义, 突出了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异质性和差异性。其起源和发展 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从城市的发展趋势、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展示了其意义, 上海外环线林带和郊区林业的发展为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未来仍需重点研究上海郊野公园的系统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建园模式和机制, 以应对上海郊野公园建设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风景园林;郊野公园;建设类型;发展展望;上海文章编号:1000- 6664(200906-0010-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05-18; 修回日期:2009-05-27 Abstract:Site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features, and function traits are three important points which define country parks. That also revea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ry parks and urban parks. 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ountry park bring much inspir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construction derives from

the city developing trend, and also from 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The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uter ring forest belt and suburb forest have given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Future studies should still focus on the system theory, key techniques and construction patterns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ntry park; construction type; development prospect; Shanghai 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 Several Though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陈敏 李婷婷 CHEN Min, LI Ting-ting 1郊野公园的定义 郊野公园的定义、概念很多, 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在适当的管理下, 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人们易于到达, 以乡村景观或森林地形地貌等自然存在为主体, 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可供开展户外活动, 轻松身心, 享受生态自然环境的场地, 同时还兼有生态保护、环境教育, 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开放活动空间。 上述概念中突出了 3个要义:区域特征、景观特色、功能特点。 区域特征:1 与城市有一定联系, 可通达、位于城市中心以外近郊或远郊, 具有一定规模和面积的区域。 2 与农民、农业、林业有紧密联系, 可促进农、林产业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场所。 3 与郊野自然风貌和乡村人文景观有密切联系, 对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可提供保护和利用的开放空间 (图 1 。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郊野公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

郊野公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选择 近年来以政府为主导的香港郊野公园的概念和模式在许多城市被引进。郊野公园作为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对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和生态基础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郊野游憩,遏制城市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形态格局等目标和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边缘区或远近郊区及乡村,基于山林水体等优越的风景资源,规划建设郊野公园,使其成为服务于城市和乡村的永久性公共开放空间。通过这种土地使用控制的方式先期将优质的公共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起来的思路和做法,有利于避集体或个体的“圈地”“租地”活动对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资源的侵蚀,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开放游憩空间的需求。本文拟从开放空间和公共风景资源保护的角度,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需求,正确处理好公共事业与农林等集体产业的关系,提出郊野公园的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包括基本概念、土地获得、选址和划定、规划控制和管理、政策引导等方面,以充分发挥郊野公园连接城市与郊区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实现其有助于城市空间良性发展的多重功能和目标。 郊野公园设置的功能目标包括:保护公共风景资源免受开发建设的 1.郊野公园的概念和实践 1.1郊野公园的概念 内地郊野公园的概念和模式主要来自香港。在香港的“郊野公园”背后闪耀着英国城市规划家 P.艾伯克隆比 (P. Abercrombie)的思想,也包含了美国国家公园在人类活动影响背景下对自然资源优先保护的理念。国内对郊野公园在概念和范畴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差异:狭义的郊野公园通常指在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远近郊区,具有山体、水体、林地、湿地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地方划定的区域,经过规划和建设实施,可为人们提供郊外休闲、游憩、自然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公共性开放空间。广义的郊野公园包括城市外围的绿化圈层、绿带、传统农田、郊野森林等 [1]。目前,对郊野公园尚无权威的公认的确切定义。从总体上看,大多认为郊野公园具有以下特征: 1)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具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区域,包括山林坡地、河湖水岸、沼泽湿地和良好的林地植被等。 2)保留较好的自然生境状态,人为干扰程度低,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物种资源,可发挥积极的生态运行机制和作用。 3)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和基础设施,可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运动、远足等活动,接触和欣赏自然,并可进行自然知识普及教育。郊野公园设置的功能目标包括:保护公共风景资源免受开发建设的侵蚀,为城郊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环境,阻止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不同,更多地强调自然风景资源保护;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在保护资源的同时,还强调公共性和开放性。

徐汇区徐家汇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汇区徐家汇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汇区人民政府 2017年3月

目录 一、“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1) (一)外部趋势 (1) (二)自身条件 (2) (三)发展需求 (2) 二、“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 (3) (一)战略目标 (3) (二)战略布局与功能定位 (3) (三)发展战略 (7) (四)发展原则 (8) 三、“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重点功能建设 (9) (一)产业功能 (9) (二)交通功能 (14) (三)环境功能 (16) (四)文化功能 (17) 四、“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18) (一)组织保障 (18) (二)执行保障 (19)

(三)政策保障 (19) 五、“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重点建设项目 (19)

为巩固徐家汇地区发展成果,促进徐家汇地区转型升级,推动徐家汇地区功能不断完善,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建设徐家汇中央活动区的基本要求以及《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特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徐家汇地区“十三五”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趋势 1、全球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 全球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向第五代城市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理念和趋势,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城市发展更倾向于打造具有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和开放式公共空间。更加注重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新概念正在走向实践,世界诸多城市都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城市智慧智能化。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正从概念技术走向实践应用,城市运行模式正在发生全方位变革。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现代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市民的生活质量和主观感受,越来越突出细微处的人文关怀和资源共用共享。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和文化元素渗透。“文化”成为现代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2、城市商圈发展演变成多功能融合发展 城市由单核心中心向多核心中心发展,城市核心商圈的发展向承载城市活动中心功能转变,强调以人为本、多元融合的混合化业态模式已经成为商圈转型的趋势。 3、互联网驱动商品经济发展深刻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全球经济和产业步入变革时代,全球商品购买、个性化定制服务使得传统商品经济流通模式发生深刻变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012年10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启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工作。2013年5月,杨雄市长组织召开市规划委员会,听取“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及城市未来发展若干思考的汇报”,对实施评估工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城市发展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技术支撑,并要求“开门做规划”,继续深化研究评估报告和开展战略讨论。随后,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建设交通委召开19 场专题研讨会,多次征询全市专家和人大政协相关专委会委员以及23 个委办局、17 个区县的意见。目前结合意见反馈情况,已修改完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评价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成为指导新世纪上海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应对世博会、虹桥枢纽、临港等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要,2003 年和2006 年分别编制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总体规划不断深化细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对引领和指导十几年来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效来看,规划实施有力、有序、有效,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功能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四个中心”建设框架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二是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等重点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新城建设加速,城乡统筹的市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三是以“三港三网”为重点的一系列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城市运营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四是各项民生工程切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旧区改造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从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指标来看,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提前实现2020 年规划指标,反映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能级不断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提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如城市化水平、市域高速公路总长、机场旅客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及部分市政基础设施供应和处理能力等。第二类是突破2020 年规划控制指标,反映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用地绩效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