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海子郊野公园(一期)设计方案

三海子郊野公园(一期)设计方案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塘沽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该设计方案均在天津市规划院中完成并属于实际实践项目)项目名称: “绿野沽城”塘沽郊野公园设计 项目区位分析: 该规划区域为东至京山铁路,西至塘汉路,南至北环铁路,北至杨北公路,总面积为25.9平方公里。起步区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 郊野公园一期建设: 一期依托现状芦苇和森林资源,集中打造森林公园和核心生态区域,配套修建荷花淀和观鸟亭等设施;结合现状土路修筑官港湖北路和森林公园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同时新植树林30公顷。一期初步形成954公顷的郊野公园。一期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一期集中在现状树林北侧新植树林30公顷,扩大原有种植规模,并将林地引向水岸。 郊野公园二期建设: 二期结合旅游配套和地产开发,集中打造南湖千米堤区域。新植树林80公顷。结合一期道路修筑南湖环路串联各景观节点。在一期的基础上扩充222公顷,二期形成1176公顷的郊野公园。二期新增建设用地37公顷。 郊野公园三期建设: 三期搬迁外围厂房,同时新植大面积树林240公顷,三期增加建

设用地43公顷。三期完成后形成1600公顷的郊野公园。 植栽统计: 片林: 491公顷,乔木54万株林网: 312公顷,乔木11万株补植: 685公顷,乔木15万株种植乔木80万株 乔木:河南桧、北京桧、桧柏、龙柏、蜀桧等、毛白杨、白蜡、刺槐、国槐、火炬树、栾树、香花槐、合欢、竹柳、垂柳、绦柳、馒头柳、臭椿、千头椿、红叶椿、美国白蜡、构树、青桐、泡桐、柿树、苹果树、枣树、山杏、山楂、金叶槐、金叶榆、金枝槐、红花洋槐、速生法桐、法桐、五角枫、杜梨、紫玉兰、白玉兰、丝绵木、杜仲等;花灌木:山桃、金银木、红碧桃、白碧桃、樱花、白丁香、紫丁香、花石榴、紫叶矮樱、紫叶李、黄刺玫、木槿、紫薇、连翘、棣棠、红瑞木、猥实、珍珠梅、平枝栒子、紫穗槐、红王子锦带、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绣线菊、紫荆、天目琼花、柽柳、毛樱桃、太平花、胡枝子等; 地被:金叶莸、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品种月季、丰花月季、地被月季、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宿根天人菊、波斯菊、金光菊、黑心菊、大花金鸡菊、八宝景天、矮景天、费菜、千叶蓍、大花秋葵、美国紫苑、射干、鸢尾、虞美人、蜀葵、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酢酱草、二月兰、马蔺、松果菊、大滨菊、鼠尾草、玉带草狼尾草、大麦草、白晶菊、砂地柏、铺地柏等; 水生植物:水葱、香蒲、黄菖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菖蒲、红廖、水蓼、红毛稗子、凤眼莲、睡莲、芦苇、荻、荷花等;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1、项目背景 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3月,我局组织编制《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该规划于2019年5月6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 2、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3、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 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 4、功能定位

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 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 5、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 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 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 (2)体系布局 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 6、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 (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 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 (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 根据郑州市现有的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特色对郊野公园分型分

中山市古香林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古香林郊野公园位于中山市石岐城郊的金钟水库,其用地范围包括水库和周边以及古香林寺遗址,总占地面积约560公顷,公园中心区约200公顷,其中金钟水库水面约占40公顷。金钟水库优良的水质,周边山体良好的山林植被,古香林寺悠久的历史与盛名,以及与城区中心仅十余分钟的车程距离,使得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必然。作为拥有教科文组织最佳人居环境奖称号的中山市,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中山的城市美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目前,虽然已拥有诸多的公园,如紫马岭公园、孙文纪念公园、岐江公园、五桂山风景区等,但缺乏真正意义的设施配套齐全的郊野生态公园,因此古香林郊野公园的建设无疑弥补了这一空白,同时亦为中山绿色生态化建设和进一步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对话交流式的动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章:风景资源评价 古香林郊野公园内有山有水,有古香林寺遗址,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是其优势所在,而相对缺乏的相应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及兼具内涵与特色的主题景区,是其作为旅游点的劣势所在。 古香林郊野公园可分为三大部分,沿水库环线区,登山观赏区,古香林寺景区。 1、水库环线区:岸线自然曲折,富于变化,水质优良(金钟水库现为中山市饮用水源之一)驳岸与水体关系良好,利于游人亲水、观水。沿岸植物形态优美,品种丰富,有桉树林、水杉林、竹林等,内有少量旧构筑物遗存,如古香林吊索桥等。 2、登山观赏区:山体坡度平缓,植被茂密丰富,以次生马尾松林为主,辅有大叶 相思等,现状植被评价良好,适于周末休闲度假、节假日登山旅游。

3、古香林寺景区:古香林寺为中山史载颇具盛名的一座寺庙,历经风雨沧桑,现已荡然无存,仅有遗址,可利用已有的山水格局及自然环境重建开发。 第二章:规划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依据 1 中山市总体规划; 2 中山市分区规划; 3 中山市规划局提出的项目设计要求; 4 中山市规划局提供的相关地形图。 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 强化资源保育,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潜力,通过生态旅游,深度保护利用资源; 2 完善中山市绿化与生态体系,为中山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提供扎实的基础; 3 通过金钟水库与古香林的旅游开发,提升市民游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沟通,并使之产生良性互动。 3、规划设计原则 1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 2 发展生态教育基地的生态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梧桐山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梧桐山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现代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不仅有城区市政绿化、城市公园的游憩空间、住宅小区的局部景观、街心花园的绿地点缀以及绿化宽带的间隔与联系,还应包括城区外的郊野公园,即地处城市近、中、远郊较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区域。 关键词:梧桐山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不仅有城区市政绿化、城市公园的游憩空间、住宅小区的局部景观、街心花园的绿地点缀以及绿化宽带的间隔与联系,还应包括城区外的郊野公园,即地处城市近、中、远郊较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区域。在城市区域大环境的宏观生态圈层中,郊野公园位于城市外围的近、中郊绿化圈层,与城区的点、块、线、带、片遥相呼应,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绿化体系。 梧桐山位于深圳市区北部,海拔943.7米。其东南麓风景区管理面积518 公顷,西距市中心约10公里,西南至沙头角中英街仅2公里,南眺“明斯克”航母,东望盐田集装箱港区。依山傍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位置优越。登高鸟瞰,沙头角城区、香港新界、大鹏湾畔,尽收眼底。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具备了郊野公园的基本条件。 构思原则 “自然”、“古朴”、“野趣”是郊野公园的基本构思原则,即保持和寻求未经工业化生产开发的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或荒山野岭,或水泊芦荡,或深山密林,或田园风光,既不同于城市公园中过多人工雕琢的造景环境,又不同于风景旅游胜地的秀丽景色。郊野公园应体现的是自然景观的古朴美,将休闲度假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以满足现代城市久居闹市的居民踏青郊外、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需要。 景观分析 景区内盘山路蜿蜒盘上,松木杂灌遍布两旁,五条山谷清泉形成三幅瀑布和数处碧潭,汇成山涧小溪,迂回而下,注入大鹏湾。山上终年泉水叮咚、鸟语虫鸣,山腰路边远眺,楼宇、街道、航母、海湾,一览无遗,身后溪流两侧,翠绿葱茏。 大中城市近、中郊多无崇山峻岭,但城市的繁杂、喧闹、拥挤与郊野的宁静、古朴、空旷,形成强烈反差。假日郊游追求的是郊野公园的自然美、古朴美、宁静美。因此,景观规划要侧重自然、古朴,尽可能保持原始状态,突出空旷、宁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郊野区域自身生态恢复和城市自身建设的需要。它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偶然, 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并与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一起构成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主要针对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减少甚至破坏。为了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各国相继设立了郊野公园来加以保护,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利用,将其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地和提供人们郊野游息、追寻自然野趣及进行自然科学教育的场所。 1 郊野公园特点与定位 2.1 郊野公园特点 (1)靠近市区, 交通便利 地处市区边缘或近郊,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 市政道路直接连接公园入口, 游客可以搭乘城市公共交通到达, 出入便利; 在附近的居民更加方便, 日常时间都可以进园活动。 (2)注重保护为主, 利用为辅 成立郊野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区域, 所以建设郊野公园主要是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 旨在保护自然资源, 改善生态状况,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览休闲的户外场所。 (3)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偏低 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甚至破坏较大, 相比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风景资源略差些。 (4)具有自然和野趣的风格 郊野公园一般选择在自然风光区域筹建, 旨在对这些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 将这些地方控制起来, 以减少城市扩充对其破坏, 以期达到改善城市外围气候进而改善城市气候的目的, 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郊游的场所, 在风格上比城市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

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对两个“北京郊野公园环”郊野公园建设实践及对其建成后效果进行跟踪,比较分析两个公园的方案及建成后情况,探讨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关键词:北京郊野公园环现状利用远期规划设计前瞻性公园角色转变 1、引言 “郊野公园”这个名称源自于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有大约250个郊野公园。香港在殖民地时期,亦跟随英国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1976年香港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为建设、发展及管理郊野公园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香港郊野公园发展成为不同于国家公园的一种独立、成熟的公园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香港郊野公园规划成功模式的影响,我国部分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2007年初,伴随绿色奥运的建设脚步,北京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启动“郊野公园环”的建设,预期两年内沿北京市东北五环、西南四环每隔3公里建成一处郊野公园,将建成60处约4000公顷的郊野公园,实现郊野公园绕京城。在项目启动建设之初,本人参与了“郊野公园环”中朝阳区“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建设,并对公园建成后情况进行了跟踪。下面就以“将府公园”和“朝来森林公园”为案例,分析北京郊野公园的特点,探索具有北京特色郊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原则。 2、概况 与其它地区郊野公园不同,“北京郊野公园环”的公园建设以北京市第一道隔离绿化带为依托,是对现有的绿化隔离带绿地进行自然化、公园化改造。北京隔离绿化带有着实现城市规划“分散集团式”布局形成;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北京的郊野公园不同于传统意义的郊野公园,其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先锋性。面对飞速发展的北京,其郊野公园的建设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节约建园为前提,突出郊野气氛;另一方面,更要适应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与地块远期规划结合,为将来公园角色转变打好基础。 将府公园、朝来森林公园都同属于北京朝阳区隔离绿化带的一部分。将府公园位于朝阳区将台乡东部,东至东五环,南到亮马河,西靠京包铁路线,北至驼房营路,共分两期建设,总占地约58.43公顷;朝来森林公园位于朝阳区来广营乡,东至来广营北路,南临来新路,细至新北路(紧邻朝来农艺园),总占地面积53.28公顷。这两个公园的面积和现状情况非常相似,我们结合公园自身特点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对这两个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这两个公园建成后效果的比较,对于如何规划设计北京郊野公园这个问题可得出一些有效的手法和原则。 3、充分利用现状,营造公园郊野特色 由于北京郊野公园位于北京市第一道隔离绿化带,所以有良好的现状基础,现状林地已初步形成规模,且大部分生长状况良好,但园内植物品种单一,种

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ThePlanningandDesignofChengduShilingSuburbanWildPark 江俊浩邱建姜辉东 JIANGJun—hao,QIUJian,JIANGHui—dong 摘要:针对由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拓展、由培育补给型城市公园向生态系统循环再生的生态型公 园之设计理念的拓展,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大地景观刨造和有着地域特色的林盘景观的探索,结合公园内的陵墓遗产,运用设置历史碎片、兆域、引道的手法介入王陵保护,力图展现出动态舒展、文化历史气息浓厚的新型地域性城市公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郊野公园;十陵:生态 文章编号:1000—6664(2007)08—0071—05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7—02—06;修回日期:2007—06—13 Abstrad:InviewOfthechange0fdesignideafromtraditionaIsmallsizecityparktolargescaleurbannaturaIrecreationsite andthatfromsupplysfvlec计yparktoaparkwithrecyclingecologysystem,this paperexploresa methodtocreatethelandscapewithrespectingnaturalandecologysystemandlocallandscapeofLinpanforreferenceTocombinethemausoleumheritagesofthepark,thepaperemploysthewayofsettinghistoryfragment,Zhaoyu,andYindaotoprotectthekingtombsandtriestoshowanewcityparkwithIocalilyincludingdynamicandhistoricalculture.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SuburbanWildPark;Shiling;Ecology 1概况 成都市新一轮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城市向东、南发展的战略,10kmz的成都十陵郊野公园是成都东部新区起步区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条件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园内因埋有10座明蜀藩王家族墓葬群而得名十陵,墓群始建于明宣德年问(1426_1436年),距今已有560余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作为城市大型楔形绿地和开敞空间,对于提高成都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建设的品位和丰富其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设计目标和理念 设计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景观创造,以动态舒展的大地景观为特点,充分利用地块中成都市域少有的浅丘地形,突出山水。规划中强调依顺山水之形,合平山水之势,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以实现“气韵生动,和合之境”的设计目标。 两个拓展充分体现了设计理念,其一是功能的拓展:由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拓展,实现将风景园林由美化生活扩展到引导健康生活,由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扩展到城市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聚集扩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多元化需求,城市公园的发展也应相应地跟进。作为城市大型的自然游憩地,它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闲暇生活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它可以与供人们日常休闲的小规模公园实现有机互补,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二是发展类型的拓展:由培育补给型城市公园向生态系统循环再生的生态型公园的拓展。小规模公园由于面积小而难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要靠培育补给。而本公园用地规模巨大,且毗邻广大的郊野自然生态环境,公园的景观环境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建设,可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建成具有地域特色和生物多样性的大环境。 3总体设计构想 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对传统文化中生存理念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认识。《周易?大象》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2]”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思想,为世人揭示

深圳市塘朗山郊野公园规划

深圳市塘朗山郊野公园规划 说明书 1999.3 委托单位:深圳市规划国土局 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塘朗山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公园现状分析 ㈠、地理位置 塘朗山位于南山区,深圳北环大道与龙珠大道以北,平南铁路以南,东至南山区与福田区分界线,西至红花岭山脚,总面积为1021.49公顷。 ㈡、地形地貌分析 塘朗山属(花岗岩)高丘陵地貌类型,主峰塘朗顶海拔高度为430m。它由红花岭、红泥尖、竹坜顶、塘朗顶、山大顶、望天螺、茶山、交椅山等山头组成的山脊线为骨架,形成大小18处山谷,其中以深云谷、竹坜、虎坑、象地坜、昂掌坪、石头排、禾叉坜、秋天龙、竹山凹、石坑尾等山谷规模较大外,其余山谷为规模较小、较浅。 塘朗山主要山脊线有两条,一般而言山脊线上较为平缓,其中塘朗山主峰至竹坜顶山脊线和山大顶至茶山段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形成几处山峰。 公园范围内平地少,多为山坡林地和果树地。由于山高坡陡,毁林种果树和开山炸石,造成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如深云谷、虎坑、象地坜、红花岭和塘朗山北坡等处果树地。 ㈢、土壤与植被情况 1.土壤: 塘朗山地质构造属华南活动台地一部分,裸露基岩为花岗岩。由于气候及生物条件的影响,常年高温多雨,化学风化及淋溶作用强烈,红色风化壳发育深厚,根据海拔高度不同,其土壤在海拔300m以上为红壤,海拔300m以下为赤红壤。 2.植被

深圳地处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地区,自然植被的种类组成也带有强烈的过渡性色彩。据了解深圳一带常见的植物种类有320多种,分属108科240多属。属热带成分的有150多种,占总数的48%,属热带亚热带成分的有120多种,占40%左右,其它成分的物种仅占12%左右。 塘朗山原生的植被类型属华南热带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由于人口增多、生产活动带来的人为破坏,原生性森林植被已荡然无存,而次生林面积70%左右毁于多年来毁林种果树,尚存30%仅限于山谷和山脊,主要树种有山乌桕、鸭脚木、荷木、楹树、苹婆、叶下珠、龙胆木、水冬哥、铁冬青、降香黄檀、水翁、水团花、黑面神、香叶树、鼠李、黄榉、枫香、马尾松(因线虫危害大量死亡)、土沉香、山葵、桃金娘、岗松、松叶牡丹、芒萁、蜈蚣草、乌毛蕨、芭蕉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虎坑溪畔有40余株恐龙时代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部分丘陵地区则栽种了人工林,主要为桉树林、马占相思林。其他造林树种还有荷木、油茶、杨梅。在缓坡、林缘种植的果树种类主要有荔枝、少量芒果等。在深云谷、红花岭和塘朗山后山由于不分坡度过量毁林种植荔枝,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十分严重,如果不限制陡坡种植果树,不但已种荔枝林生长不良或产量低下,还能造成水土流失、童山秃岭,应引起政府农林部门重视。 3.动物 目前公园范围内动物有斑鸠、翠鸟、灰喜鹊、老鹰、雀鹰、画眉、椋鸟、百劳、白头翁和柳莺(白眼圈)等中小型鸟类和南蛇、竹叶青等蛇类及蜥蜴等动物繁衍外,众多蚨蝶品种是塘朗山重要景观资源,其他动物生存情况不详,有待专题研究。 ㈣、水源、水库 公园范围内筑有小型山塘水库7座,即深云水库、昂掌坪水库、亚浪水库、坑尾水库和竹山凹山塘等,其中深云水库集水面积最大为

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附件4: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郊野公园建设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关于本市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发改【2007】1215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郊野公园发展情况,特提出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技术规范。 一、建设范围 以四大郊野公园为重点,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拓展绿色空间,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二、建设原则 (一)生态优先,自然协调的原则 强调生态优先,兼顾其它效益。坚持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植物空间配置和季相变化,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和水资源条件,营造物种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和优美、自然的生态景观。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化隔离地区总体规划和公园环建设目标,打破乡村行政区域界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三)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原则 充分考虑市民的休闲、游憩、观赏、健身的需求,营造自然丰富生态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面向社会,服务大众。 (四)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原则 保护原有林地和新植林木相结合,优化林木结构,最大程度地挖

掘利用现有林木绿地资源,不得随意移伐现有林木和侵占绿地,建设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园。严格控制水体面积,不得刻意挖湖营造水体。 (五)厉行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强调节水耐旱、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根据各公园功能需要,划分精细管理与粗放管理区域,保证园区各项功能正常发挥,整体景观长久持续。 三、建设模式 郊野公园可分为三种建设模式: (一)重点景观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入口、重要节点、游人活动较多区域。遵循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方针,植物配置色彩丰富、选择范围较大。 (二)休闲游览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建筑物周边、水生植物区、一般休闲区等。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方针,植物注重季相变化,强调复层结构,丰富林缘树种。 (三)生态发展区域建设模式 适用于郊野公园外围广袤区域。遵循师法自然的方针,植物选择强调抗性较强树种,林下配置乡土地被,草本植物亦可自播繁衍,自然生长。 四、主要技术要求 (一)自然生态景观建设

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以松南郊野公园为例
徐丹
摘要: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成为上海市构建城乡 生态文明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上海市委、市政府决 定近期推进实施包括松南郊野公园在内的 5 个试点郊野公园。主要以创建特色生态空间为目标,以土地整 治为平台,统筹农、林、绿、湿等生态要素,探索城乡统筹、空间一体、保障三农等问题,找出一条符合 大都市生态空间规划转型要求的新路径。本文以 5 个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过程为基础,以松南郊野公园规 划为案例,对上海市试点郊野公园的规划路径和设计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其他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 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郊野公园、生态、土地整治、景观
1. 引言?
作为迈向全球城市的大都市,上海在收获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活力与繁荣的同 时,也急切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约束、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环境建设压力增大等问题。在此背 景下,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海市提出建立适应 大都市目标定位要求和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导向的生态空间格局。 2012 年 5 月,市政府批复《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 ,明确了“多层次、成网络、功 能复合”的总体生态格局。上海遵循“聚焦游憩功能、彰显郊野特色、优化空间结构、提升 环境品质”的规划理念,落实《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 ,全市选址布局 21 个郊野公园。 同时经综合考量自然资源条件、生态功能影响、公共交通便捷性、毗邻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 社区等因素,近期重点规划建设青浦青西、松江松南、闵行浦江、嘉定嘉北、崇明长兴岛等 5 个试点郊野公园,总面积超过 103 平方公里。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锚固城市发展 边界,优化城乡生态空间,促进郊野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
1

关于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关于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地对自然绿地进行开发利用,导 致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的自然景观减少甚至破坏。郊野公园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景 观为主,公园设计构思应以自然、朴实、野趣为原则,以克制的设计在公园内设 置生态核心区来保留原生态,对被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开拓郊野游览区来 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关键词: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自然生态 1.城市郊野公园的特点 1.1靠近市区,交通便利 地处市区边缘或近郊,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市政道路直接到达公园入口,鼓 励游客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在附近的居民更加方便,日常时间都可以进园活动。 1.2注重保护为主,利用为辅 成立郊野公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区域,所以建设郊野公园主要是 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旨在保护自然资源,改善 生态状况,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览休闲的户外场所。 1.3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偏低 郊野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甚至破坏较大,相比于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等风景资源略差些。 1.4具有自然和野趣的特点 郊野公园一般选择在自然风光区域筹建,旨在对这些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将这些地方控制起来,以减少城市扩充对其破坏,以达到改善城市外围气候进而 改善城市气候的目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郊游的场所,在风格上比城市公园更 注重自然和野趣。 2.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2.1郊野公园景观规划内容——生态、景观、旅游 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郊野的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区域,因此在建立郊野公园 的时候要选择现状具有较高景观资源的场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成本,缩 短公园的建设周期,在短期内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与社会效益。自然美和生态美 就是规划时的一个重要内容,郊野公园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保护自然生态,这也 是开办郊野公园给人们传达的信息。第二个设计原则就是在保护过后适当的建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所以旅游就是设计的第三个原则。在郊 野公园里安排合适的旅游项目很重要。首先,有利于生态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合 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郊野公园内生态保护是主要的,景观和旅游是从属的, 但生态、景观、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规划旅游活动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 承载能力,减少由于超量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确保景观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必须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注意确定功能分区、测定环境容量、游人量、游览方式、路线和内容。第三,规划设计时注意景感的创造,讲究动态游览 的步移景异的感觉,也讲究静态观赏的构图美和文化内涵的意境美。 2.2郊野公园景观开发强度——保留、恢复、利用 郊野公园的主要建设目的就是保护生态,过后才是对休闲娱乐的开发。需要 突出表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等等,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开发,还原最真实

郊野公园案例分析

享受还是负担? —————郊野公园之我见 一、郊野公园的基本情况 (一)郊野公园的起源与发展状况 1968年英国政府根据乡村法《Countryside Act》提出设立郊野公园。截至1995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充分利用林地、草地、丘陵、湖泊、河岸等自然资源,建立了约250个郊野公园。香港在殖民地时期,亦跟随英国划分了多个郊野公园。1976年香港政府制定了《郊野公园条例》,将香港四成的地方辟设为郊野公园。截至2007年,香港共有23个郊野公园及17个特别地区(其中11个位于郊野公园之内),由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负责管理。 随着香港郊野公园建设的成功以及影响力的提高,为了缓解城市扩建所带来的压力,国内很多城市引入了郊野公园的建设。2002年,深圳市在《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中提出建设21个郊野公园的建议,目前已建设4处;2005年成都市将城市外环高速路内大面积绿地建设成10大环城郊野公园;2006年,南京市建委、园林局、农林局等部门拟定了《关于加强郊野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划46个郊野公园;上海、武汉、广州、东莞等城市也建设了一些郊野公园来保护城郊地区的自然资源。 (二)郊野公园的概念和分类 目前,虽然国内郊野公园的建设已经兴起,然而对于郊野公园的理解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郊野公园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有学者

认为国内郊野公园应为:城市建设用地以外,位于城市的边缘区,由政府主导和财政投资,以稳定城市生态格局为导向,在以良好的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郊外游憩、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服务,兼具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公众开放性公园。根据游憩内容的不同可将郊野公园分类为:郊野游憩公园、郊野休闲公园、郊野运动公园、郊野自然公园、郊野文化公园。根据地形地貌和景观特色的不同将郊野公园分类为:森林景观型郊野公园、湿地景观型郊野公园、田园风光型郊野公园、人文景观型郊野公园、综合景观型郊野公园。郊野公园可根据其现状地域条件和游憩功能倾向建成不同导向型的公园,在满 足基本游憩功能的基础上建设人性化、多样性、个性化的郊野公园,全方面地满足不同游憩者的需求。 二、北京郊野公园概况 (一)总体情况 200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本市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绿化 建设,确定了用3至4年时间,实现绿化面积60平方公里的目标。 经过6个区、26个乡(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截止到2006年 绿化隔离地区共新增绿化面积94平方公里,累计达到116平方公里 建成了7个万亩以上绿色版块,初步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的森林景观。由于在绿化建设初期时间紧,任务重,绿化工程设计简单,林地结构单调、树种单一,多以杨树、柳树纯林为主,有的种植密度较大,已出现树冠拥挤,影响了树木生长。因此,现状林地生态效益不高,景观效果也不理想。绿地内没有林间道路和浇灌设施,缺少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活动空间和必要设施。无法方便人们进入林地,充分享受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标准

公园设计规范2007-11-05 21:4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范围即不能超出规划范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范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和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和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通。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和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及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及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和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保护性措施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和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 第2.2.1条公园类型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其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应有足够的绿化,否则不能称为公园。 第2.2.2条一般城市都有一个到几个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专业性体育设施,以免变成体育场用地,混淆城市用地性质,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公园内驯养大型动物和猛兽类动物需要较多的卫生、安全防护设施,开支也大。,在已设有动物园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内不得设这类动物展区。根据经验,鸟类、金鱼类或兔、猴等到展区是可以在综合性公园内选择一个角落布置的。综合治理性公园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内有良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