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GMP风格简介

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GMP风格简介

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GMP风格简介
世界著名建筑事务所GMP风格简介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建筑(Olympia Stadion Berlin)简介: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在2006世界杯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有74,048个座位,能容纳74,228名观众。2006年7月9日,万众瞩目的世界杯决赛就要在这块场地上进行。全球数以亿记的观众将通过电视镜头目睹这一盛况。

1934年到1936年,为举办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柏林市政府在当年帝国体育场的基础上修建了奥林匹克体育场,这便是今日柏林奥林匹克运动场区的中心。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座由建筑大师维纳尔·马赫(Werne March)设计、并于1913年落成的开放式露天体育场能容纳10万人。体育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涂覆了壳灰岩粉,其椭圆形看台在西侧马拉松大门处分开直通五月人民大会广场,建筑的独特之处由此可见一斑。为准备1936年奥运会,131hm2的奥林匹克运动场区又增建了游泳馆、赛马场、曲棍球场和一个今天已成为著名的“森林舞台”的露天舞台。与此同时,帝国体育场北部于1926年至1928年间建成的德国体操学院——“德国体育论坛”也进行了扩建。

1966年,体育场被定为文物保护建筑。2000年5月至2004年7月间,冯·格康、玛格及合作者建筑师事务所(gmp )对体育场进行了整体的现代化改造,使它成为欧洲最大、最现代化的多功能设施之一,在规划设计及改建过程中仍保证了德甲足球联赛的正常进行。

改建过程为兼顾历史保护与现代化的多功能需求,要求我们在对其外形的改造应慎之又慎,应尊重原有建筑比例、材料和整体的外观从而保持原有的立面。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括需要一个纯粹的足球场场地。

改建后的体育场被构思为一个整体的、与原有建筑空间理念密切相连的综合体,新的方案将强调原有建筑结构的品质。所有的增建设施被全部置于地下及体育场的外部,以避免对体育场优雅的外形产生任何干扰。

改建工程涉及以下范围:鉴定原有体育场建筑的损坏与保存程度,更新混凝土结构;修改建筑上层原坯,并完成下层重建;将体育场向下拓深2.65m;建造体育场顶棚;建造VIP休闲、休息区域;对所有技术性和运动区域实施现代化设计;建造外部以及地下区域,拥有支持技术功能以及循环机能,此循环由

一个bi级水准的地下停车场(630个车位)、出入通道、主体技术维护设施、热身大厅、100m跑道和VIP入场区域构成。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涂覆壳灰岩粉是对建筑立面的革新性柱体覆层工程,建筑师在材料保护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建筑被改造之前,一项涵盖当前建筑的状况、布置甚至每一块石材信息的精确记录被保留下来,用以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

原有低层部分的台架由于不能满足合理的经济要求,已经全部被改建为看台。随着低层部分的建造,运动场向下拓深大约2.6m从而得到适当的距离以安排多功能田径、竞技赛场以及行使单独功能的足球运动场。近1 600个观众席位是通过在足球场观众席附近设置2排额外的观演台得以产生。未来,体育场将容纳超过76 000个观众席位。

通过体育场的现代化改建,崭新、独立的可到达式VIP观众区域应运而生。地下通道与专用停车场可直接连通至VIP区域。VIP包厢被谨慎地安置于原有结构上,根据需要还可进行拆卸。

体育场屋顶的设计完全满足各种功能需要。基于美学和历史保护的条件,设计以同样高品质的屋面元素对现有的建筑特征进行强化。将一种控制性的元素引入到原有的结构中并不仅仅是一种尝试。

竞技场新的环形屋顶结构的开口正对马拉松门,其简洁的结构形式与表面材料的选择,强调了从奥林匹克体育场到达钟塔的城市轴线。

屋顶采用轻型悬臂钢结构,上、下两层均覆以半透明的膜。这个起到主要支撑功能的钢铁桁架的整体长度约为68m,并透过膜体映入人们眼帘。

大跨度所获得的轻盈外观,主要是由于这种上挑的屋顶檐口没有与其上部沉重的回廊相连接,并且提供了全方位视野,这样,屋顶结构不会喧宾夺主,场馆建筑的历史性立面仍会完整地保留。结构构件精美的铆固形式依稀可见,在室内,轻质的屋顶由20根直径25cm的倾斜钢柱支撑,以尽可能减少对观众视线的阻碍。纤长的钢柱在人的视线之上分叉,将荷载转移到上部环形梁的次级结构

上。这些承受屋顶荷载的建筑结构或被完整地置于上部层叠结构中,或隐藏于自然石材表面下,使得椭圆形的体育场保持了完整的空间。

整修一新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拥有7.5万个带顶棚的观众席位,新的“赫塔蓝色”跑道成为新体育场的标志。屋顶上安装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扩音及灯光设备,使得灯光效果与球迷著名的“La Ola ”欢呼声相应和。新体育场屋顶自身能够发光,而马拉松大门上方没有顶棚,使得人们眺望钟楼的视线不会受到遮挡。

始于2000年5月的改造工程业已完成,期间仍有赛事在此举行。建筑的钢结构框架于2002年6月开始从北部沿东向环线进展,同时沿南部看台区域朝马拉松门延伸。

德国GMP事务所设计风格:

1、简洁

为了建筑具有内涵和坚固,我们设计的宗旨是尽可能简洁。我们坚守这项宗旨,所以形式的朴素和材料的统一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设计自然和易感知的建筑,并为丰富的人类生活创造出经济、持久的建筑空间。自我表现的形式多来自艺术家的奇思怪想,缺乏与建筑的自然特性、建造技巧及使用方式的有效关联。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尽量保持与时髦的建筑风格间的距离。

2、统一性和多样性

在传统观念上城市规划需要精心的保持整体上统一的平衡和每个个体间多样性的平衡。

过度的统一意味着千佛一面和令人厌烦的单调感。过度的变化又会导致混乱。如何掌握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平衡的分寸需要每一位建筑师的自我约束与相互间的默契,正是这种默契创造了大部分欧洲城市诸如巴塞罗那、都灵、里昂以及作为大都市的巴黎、伦敦和马德里的城市风貌。如果将城市结构比作一幅马赛克拼贴画的话,每一栋建筑即使它具有会议中心、火车站或庞大的综合性办公建筑的尺度也仍是拼贴画中的一小块马赛克。如果我们的城市不想堕落成为原始的战场,完全受控于为商业利益驱使的市场叫卖或炫耀特技的自我表现的话,需要

一种通过建筑形式、高度以及材料约束而成的、体现协调统一的尺度。有约束带来的和谐比放荡不羁的个性化观念更加易于被人接受。这种认知需要从事设计的建筑师具有谦虚的态度并避免玩弄建筑特技,无论这种谦虚精神表现在建筑理论的论证上还是出于克服在公众面前自我表现的欲望。

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建筑是一门社会现实性的艺术,是为人类环境服务的,而不是作为新闻界和摄影家猎逐的目标。这种传统主义不是风格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我们环境的意义与对之进行的设计进行类比的问题。因此一个按常规完成的设计总是比一个设计得尚可的特例更加让人容易接受。

3、持续性

由于不用直接与各种约束挂钩,其他门类的艺术可以自由发挥,而不得不面临许多各方面约束的建筑艺术则时常显现出于其内涵的因果关系,和与其建筑宗旨的关联。由于建筑设计遵循这项基本的法则,创新是我们建筑师在科学的或者艺术领域对社会所负的责任。

关于持续性我们自己的基本态度是建立在这样的坚定信念上:最简洁的解决方式通常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努力把设计任务中的每项问题缩减到很少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把重要的和非重要的区分对待。

4、创新和变化

在设计过程中最让人着迷的就是发现。用特殊的方法解决特殊的问题、对概念进行深化,使建筑除了牢固之外,还满足使用要求、基地条件、材料及结构特性,所有这些构成元素一同成为一幢完整的建筑体。尊重环境通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因此仅仅出于美学上的、雕塑感上的、或仅仅是针对建筑表面上的建筑创新并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对我们而言寻求理想的设计任务是很重要的,能在设计中改善设计任务书同样是很

重要的。引用一句福尔克温。玛格(Volkwin Marg)的话:“如果创新的目的像为马车发明轮子或者为船发明帆一样的话,那么创新拥有真正正确的存在理由。如果创新仅仅是为产生轰动效应,并借此满足发明者的表现欲的话,那么它只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沽名钓誉的工具。”

乌托邦是人类发展中理智的精髓。对于我们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研究那些大多数人认为不真实或不可能,但是今天通过努力被证实可行的事物。我们的观点是建筑师的任务蕴藏在建筑中:一定要实现那些可能实现的东西,同时不忘记对那些不可能东西的设想。并且我们认为创新不是赶时髦而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理想观点的结合。

5、公共关系

每种建筑的形式只是城市的一个片断,因而也是公众体验的一个片断。离开了生活它会是什么样呢?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我们都致力于如何设计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界限的原因——这并不是因为土地使用权的缘故,而是考虑到功能、使用、评价和城市一体化。

对于我们这种创造建筑的方式是与美学上的约束相联系的。每一幢建筑都在我们有限的地球上占有一席之地。没有任何社会理论会认定滥用这一席之地和耗费金钱来糟踏这一席之地是正当的行为。每座建筑,或者说这些建筑的设计者、业主和使用者对社会负有责任,那就是让公众能享受到建筑及设计的责任。

也许我们对以上观点的态度有点像设计宣言,这是因为我们经常参与公共建筑的设计——机场、车站、展示性建筑、音乐厅、商业街以及停车场。我们接受这些任,因为我们所研究的不仅仅是大型公共建筑在理论上与公共的关系。

6、对话

对话的隐喻被用来解释我们的立场。我把我们的设计方式与对话进行类比是想澄清问题和答案在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每一项特别的设计任务会引发解决问题的线索。对这些线索的认识必然会给设计任务书带来修改,从而改变原来的价值观和许多相关的任务要求。

从字面上说,尤其是转变了的字面上说,建筑设计是我们的一种对话任务。因此我们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合作者,以艰苦的设计过程来回答环境设计提出的问题。我们的回答并不是排除了其他方面后空洞的纯美学姿态。我们只是努力使

我们的“回答”更深的反应“问题”。这就是我们进行设计、开拓设计之路,从问题的特殊条件中获得设计概念的方式。

我们不想保持一种单一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由一个设计公式推导出来,产生出一成不变、不断重复的建筑,成了建筑师永远不会出错的标签。我们不希望自己是那种顺水推舟,能不假思索地迅速解决每个“问题”的设计师。

7、结构

单纯的结构和单纯的技术是不存在的。两者都依赖形式而存在。这种形式必须通过不断的寻找和精心的设计才能得到。

每个建筑的结构都是一个聚合体。它将合理地负担建筑菏载的原则及抵抗各种压力的支撑或耐力原则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客观的物质形式。这种形式为达到其结构目的可能会很臃肿并且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人们因此对结构加以包裹和掩盖。然而人们也可以发明能够经济地使用材料、展现美的魅力的精巧结构形式。这些形式为结构而诞生。因此结构的恰当性、经济性及生态效应与美学效果一起构成了永无止境的设计的全过程,这绝不是孤立的建筑风格的设计,而是整个设计过程的逻辑性。对我们来说,结构决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设计因素。

关键是要将结构看作一种控制平衡的仪器,就像是音乐旋律中的节拍或者语言中的语法一样。

8、个性

建筑处在现代科技文明的领域中人类最后的一项发明,除了预制房屋外,建筑并不是大规模重复的机器大生产结果。人们可能对现代建筑工业中的工业化尚未完全实现的事实感到懊悔。建筑工业与其他工业相比花费相对昂贵,并且会越来越昂贵。

对此我们并不懊悔,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进步。建筑艺术成了能让个性得到发挥的最后一块领地。这些特殊个性的灵感来自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自基地、气候、功能、环境以及构造和经济条件间的创造性的对话。同时我们将创造具有个性的场所、空间和建筑体量作为自己的责任。

我们认为每一幢建筑都需要一张映射和表达自我特性的脸。这种特性来自建筑与其自身所具有限制条件间的对话。

我们设计的建筑的个性必须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既要反应我们自己的设计原则又应独具个性。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寻求社会责任和个性化表现之间的平衡,过去是这样,将来依旧会这样。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建筑(Olympia Stadion Berlin)建筑概况:

建筑名称: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业主:柏林市

建设时间:2000 年~2004 年

设计竞赛:1998 年一等奖

观众席位:74 228 个

主设计师:福尔克温·玛格,胡贝特·尼恩霍夫

设计小组成员:Annette Menting, Nicolas Pomr?nke, Andreas Wosnik

项目规划合伙人:Kemal Akay, Uwe Grahl

项目总体主管:Jochen K?hn, Annette Menting ( 直到2000 年 6 月)

顶棚项目主管:Martin Glass, Ivanka Perkovic

顶棚项目小组:Katja Bernert, Dagmar Weber, Ralf Sieber

室内装置及改建项目主管:Alexander Buchhofer

室内装置及改建项目小组:Silvia Schneider, Anja Hassler, Elke Hoffmeister, Sven Schmedes, Igor Markov, Radoslaw Pilarski, Beate Kling, Holger Betz, Elisabeth Menne, Birgit Ricke, Stephanie Hübsch

结构工程师:Krebs und Kiefer, Darmstadt/Berlin; Schlaich Bergermann und Partner, Stuttgart

技术性建造装置:Schmidt Reuter Partner, Hamburg; IGH, Berlin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建筑(Olympia Stadion Berlin)欣赏:

世界五大最著名建筑风格流派

一: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

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世界主要建筑风格分类 1、意大利建筑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有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铁铸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2、地中海建筑风格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拖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1、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

世界十大建筑风格

世界十大建筑风格 北美建筑风格(The North American Style) 在中国发展进行的北美风格,更多体现在别墅这种业态上,北美别墅发展成为既简约大气,又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简洁大方、轻松的特点,居住常常具有人性化。 北美建筑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混合风格,不像欧洲建筑风格是一步步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在同一时期接受了许多种成熟的建筑风格,相互之间又有融合和影响,具有注重建筑细节、有古典情怀、外观简洁大方、融合多种风情于一体的鲜明特点。在北美建筑中,既有私密性强的个体居住单位,又有恢弘大气的整体社区气氛。而街区概念的形成,不仅满足了居住的需要,更要满住一个阶层心灵归属、文化认同、邻里回归的需要。 北美风格主要依据四个主要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典时期的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中世纪时期和现代风格。古典时期的风格主要参照了古罗马或古希腊时期的纪念物,和它较为类似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这两种古典风格具有许多相同的建筑细部。第三种传统风格出现在中世纪时期,在时间上连接古典风格和文艺复兴古典风格,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参照教堂建筑纯正的哥特风格,也有居住建筑。这一时期英国和法国的建筑对北美住宅的影响最大。第四种传统风格是现代主义风格,开始于19

世纪晚期并延续到现在。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外部效果简洁明朗,新的结构技术的应用使其空间有了变化的余地。其他影响北美住宅的风格有西班牙风格,包括北美地区西班牙殖民地的简单建筑和西班牙本土精巧的建筑。东方和埃及的建筑或多或少也成为北美住宅的参照。 北美建筑的明显特点,是大窗、阁楼、坡屋顶、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街区氛围追求悠闲活力、自由开放。美式别墅的建筑体量普遍比英式别墅大;美式别墅多为木结构,体现了乡村感;运用侧山墙、双折线屋顶以及哥特式样的尖顶等比较典型的北美建筑的视觉符号;住宅类建筑个性化和多元化风格成分高。 在中国发展进行的北美风格,更多体现在别墅这种业态上,北美别墅发展为既简约大气,有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简洁大方、轻松的特点,居住非常具有人性化,在别墅市场非常受欢迎。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

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的环境需求 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应把握以下三要素: 一、行业、经济、政策、需求、市场变化等,各类宏观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研究清楚了,才能确立项目的大方向,此为“应天时”; 二、竞争环境、自身项目环境、企业内部环境、自家营销团队执行能力环境等,各类环境制约因素,看透了,才能制定合理的思想出路,此为“合地利”; 三、目标客户、自身企业、销售团队、合作部门、外协单位、上级领导、下属员工等,各个参与策划案执行的个体喜好及利益分配因素,把握准了,才能确保策划案的顺利推进和高速执行,此为“得人和”; 一个好的策划人,在制定策划案时,如能将上述各因素都考虑过了,才可能做出一份合理可行的有效方案; 若能将上述因素都考虑周到,并且准确把握住、协调好,才能制定出真正优秀、高价值的策划方案,达到策划高手的境界。 策划的原理是——分析需求、满足需求,更高层次是挖掘需求、引导需求 而策划人的思维原则是:一定以客户为导向,以换位思考为基本原则 很简单的道理: 策划的目的是为了产品卖出去,那么,客户凭什么买你的产品? 你给产品的策划,说服不了自己,怎么说服客户?说服不了他,他怎么会买你的产品。 所以,一定是将自己摆在客户的角度,模拟客户的思想,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购买诱因, 然后,设好套,拉根线,拖他进套,然后收绳子, 最后让他觉得绑住他的绳子,是世界上最适合他的时装。 说穿了,策划就是个逻辑圈套, 以达成产品销售为导向的策划,是策划的根本目的。 而策划的技巧原则,则在于差异化。 差异化的来源是什么? 还是要从客户需求上去分析,去实现。 在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中,策划的差异化实现原则是: 针对客户需求最强烈的部分,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性能宣传,

德国建筑师Stefan Schmitz

德国建筑师Stefan Schmitz 德国建筑师贝尼奇:建筑的形式服从性能 Stefan Schmitz简介: 著名建筑师兼规划师Stefan Schmitz先生,1954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81年亚琛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1990 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1991年任科隆德国建筑师协会理事,1996年以来为莱茵地区建筑师联谊会主席,2004-2008年任科隆市城市设计顾问委员会主席,2003年以来成为莱茵之华规划联盟成员,自2008年以来任德国建筑师协会科隆分会主席。德国建筑师史蒂芬·贝尼奇推动建筑进入新的节能方向。尝试为德国确定新的环境标准。 将当代设计和高水平的环保性能结合 这次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并推荐一位建筑师----Stefan Behnisch(史蒂芬·贝尼奇)。也许,大家首先会问“这是哪根葱”,哈哈。后面我慢慢介绍,如果要真正了解这个建筑师,还是要从他的作品里面品味他的建筑。以前,你可能只知道安腾,路易斯康,柯布西耶,丹下建三,贝律铭,但现在,你不得不知道史蒂芬·贝尼奇。因为他真的很厉害,他的空间真的很能打动人。 德国建筑师史蒂芬·贝尼奇(Stefan Behnisch)穿一件高开领的华丽衬衣,他在他的位于斯图加特的办公室散步时,他的脸上有一种嘲讽的笑容。他的建筑事务所大约有1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他的公司——“贝尼奇建筑事务所”(Behnisch Architekten)按照德国的标准来说,是相当大的。德国有85个百分点的建筑事务所仅有1-3名雇员。 史蒂芬·贝尼奇是德国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甘特·贝尼奇(Günter Behnisch)的儿子。甘特·贝尼奇设计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体育场”和位于波恩的“1992年德国议会大厅”。51岁的史蒂芬·贝尼奇于1989年在斯图加特开设了他自己的事务所,并且在为大学和公司客户的工作中,将当代设计和高水平的环保性能结合在一起,为自己创造了突出的声誉。 下面介绍几个他的代表作,图片就不贴了,待会我会把他建筑事务所的网站告诉大家,里面有更为详尽的设计图片与过程分析图等。 1.德国施特拉尔松的“海洋博物馆”。 2.斯图加特的Landesgirokasse Bank银行管理大楼。 2.德国汉诺威的北德意志银行大厦。 他的建筑,结合了现代最为流行的,绿色环保技术,但同时也不想福斯特和杨经文那样,觉得科技含量太高了,学习不到。他的建筑,把绿色与空间结合在一起,接近完美,阳光的空间让人无限的向往。 https://www.doczj.com/doc/8a6276999.html,/site_files/index_flash.html Stefan Behnisch建筑师事务所的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8a6276999.html,/report/read.php?cate=1&recid=28660是ABBS的介绍 看了他的建筑,我隐约的看到了我努力的方向。哈哈,说的太忽悠了。希望大家能好好享受这美妙的建筑之旅。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世界建筑风格及其意义

世界建筑风格及其意义 “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如是云。 古代世界的建筑因着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独立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 中国建筑: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者。而江南的私家庭院、北方的四合院、岭南的土楼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伊斯兰: 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同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两河流域、比利牛斯半岛以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 欧洲: 欧洲小国林立,民族众多,造就了多彩的文明,其建筑风格的演变也自然更加多元化,有着很强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1、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成就,在公元1-3世纪达到西方古代建筑极盛高峰。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

60家国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简要情况表

60家国外著名建筑设计单位简要情况表 序号单位名称所在国家(城市)及创建时间主要设计人员擅长设计类型主要作品 1 克莱夫.威尔金森建筑师事务所美国.洛杉矶(1991年) 克莱夫.威尔金森办公楼、娱 乐设施、电视台、高技术办公区 TBWA/CHIA T/Day广告公司总部、奥格维和马瑟公司总部、澳大利亚佩斯滨海区的规划设计 2 AC.马丁与合伙人有限公司(ACMP) 美国.洛杉矶(1906年) 马丁教育建筑、写字楼、政府机构建筑、高科技设施和总体规划洛杉矶.马歇尔商学院、波波维奇堂 3 博尔布/托马斯与合伙人联合事务所(BTA) 美国(1970年左右) 托马斯疗养建筑、大学建筑、文化艺术建筑、高科技建筑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大学的建筑 4 贝聿铭事务所美国.纽约(1955年) 贝聿铭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规划设计,各类建 筑设计科罗拉多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构候机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5 西萨.佩里事务所美国.康涅狄克州黑文市(1977年) 西萨.佩里各类建筑设计加利 福尼亚州立办公大楼、克立夫兰医疗所、新奥尔良大厦、纽约世界金融中心及伯利花园城广场、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6 科思.佩德森.福克斯联合建筑师与规划顾问事务所(KPF) 美国在纽约、伦敦、东京设 有办事处(1976年) A.尤金.科恩、威廉.佩德森、谢尔登.福克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总体规划设计芝加哥韦克大道333号办公楼、辛辛那提普罗克特与金波尔总部建筑群、法兰克福曼泽尔.兰兹切斯大街58号大楼 7 RTKL建筑师事务所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在伦敦、马德里、香港、东京设办事处( 1946年)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结构工程、建筑设备和电气工程设计、各种公共建筑设计华沙贸易大厦 8 齐默.纲萨尔.弗拉斯卡合作事务所(ZGF) 美国在波特兰、西雅图、洛杉矶、华盛顿设 有办事处齐默.纲萨尔.弗拉斯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机场、商业开发区、 高层建筑、企业园区、教育建筑、医疗保健建筑、博物馆等 9 勒布尔.施洛斯曼与哈克尔事务所(LSH) 美国.芝加哥(1925年) 勒布尔.施洛斯曼哈克 尔零售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办公建筑、大学建筑、医院建筑智利、圣地亚桑Torre公司总部大厦 10 赫尔伯特.S.纽曼与合伙人事务所美国.康涅狄格纽黑文市(1964年) 赫尔伯特.S. 纽曼建筑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美国.依阿华州.斯蒂克斯公司工作室与工厂 11 SOM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芝加哥(1950年左右) 阿德利安.史密斯各类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等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约翰.汉考克大厦、中国上海金茂大厦 12 关逸见KwanHenmi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美国.旧金山(1980年) 西尔维亚.关、丹尼斯.逸见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旧金山渔民码头第45号海产品产易中心、旧金山新图书馆 13 莱维-桑奇克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纽约(1983年) 瓦尔特.莱维、艾拉.桑奇克建筑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商业建筑、教育建筑、休闲建筑以及其他公共建筑设计纽约州立Oneonta大学校园、爱德华.R.默罗高级中学、纽约城市大学科研楼的规划和建筑设计 14 迈克尔.马尔灿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洛杉矶(1995年) 迈克尔.马尔灿艺术建筑、 教育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 MarkTaper市中心艺术学校、哈佛/西湖学校的艺术中心

世界现代建筑史

读《世界现代建筑史》有感 近日刚刚开始阅读王受之先生的著作《世界现代建筑史》,心里面很有感触,感觉的确是一本能让自己彻底理清世界近现代建筑史的理论性著作,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的好书,对于这样的一本著作需要漫长的耐心去品味。所以想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设计实践,抒发自己的一些观点,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也能不时的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历程。 因此在那个阶段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复古风潮。这也因此联想到目前中国建筑的现状:多种风格、思想并存,大家都在探索、研究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建筑。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建筑发展状况再比较一下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史。我只能粗略的说说自己的感觉。 因此建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发展阶段,建筑的形式是在不断否定、探索,结合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成熟,并形成当前现代建筑的形式。

而反观中国的建筑史,自从晚清以后出现了众所周知的断代,列强文化强行进入中国,并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建筑的发展自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并逐步的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脉络。这种无序状态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即使在建国初期因为国力和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也没有充分的去总结、探索研究属于自己文化的建筑,并且幼稚的依赖着前苏联的模式,从教育到实践,直至被人甩掉,新中国的建筑研究也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所意识,但那时因为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意识的影响刺激着建筑的发展出现了还没有学会走路就要跑步的局面,很多设计院、建筑师在还没有弄清自己国家的文化的时候就被逼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大量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建筑形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在全国各地涌现。 建筑物外观是建筑师最注重的方面之一,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是,是否应将“审美诉求”这一主观概念作为评判建筑的决定性特征却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是建立在建筑的受众是统一层次的,且对建筑的审美反

整理:世界著名建筑景观大师

世界著名建筑景观大师 1、抽象艺术 它对20世纪所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早期景观建筑物已在创作手法上有所变化。结构主义大师马勒维奇 (Malevich)和罗德琴科(Rodch-enko)铸造了抽象的几何结构和硬边结构;迪澳.凡.兹泊格(Theo van Doesberg)和约瑟夫 .阿尔伯斯(Josef Albers)实现了具体艺术;汉斯.阿尔皮(Hans Arp)和简.米洛(JoanMir6)则运用了抽象的松散结构,即生物形态。 2、概念艺术 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艺术家苏?勒维特(Sol Lewitt)使用,它指出艺术作品的概念比其表现形式更为重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塞尔?迪尚(Marcel Duchamp),20世纪极具影响的艺术家之一,其余两个是伊夫斯?克莱恩(Yves Klein)和皮埃尔?曼佐尼(PieroManzoni)。电视艺术和行为艺术是其附属品。在景观建筑中,最具灵感的概念艺术是大地艺术或泥土艺术。 3、立体主义 这一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得名于法国画家马蒂斯,当时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听说马蒂斯讥讽布拉克(Braque)的作品仅仅是一些“小方块”。毕加索和布拉克是最早的立体派艺术家,他们改变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主要绘画方法——透视法。在景观建筑中,立体主义表现为抽象概念和联合视点的产生。这一艺术手法首先在20世纪20年代由几个法国设计师——罗特.马利特一斯蒂文斯(Robert Mallet-Stevens)、安德列(Andre)、保罗.薇拉(PaulVera)和加布里埃尔.圭弗莱基安 (GabrielGuevrekian)用在庭园景观设计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景观建筑师如加勒特.埃克波、詹姆斯.罗斯和托马斯.丘奇,也都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德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概况

德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概况 因此,建筑专业也是德国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业。德国的大学(Uni)和应用技术大学(FH)都开设建筑学专业。对于德国学生的录取条件 是中学毕业考成绩在1.9分-2.6分之间。 由于属于有入学限制的专业,建筑系学生总数自80年代初以来 基本保持稳定。学生毕业率约70%。预计今后的5至6年中每年有6 千至6千5百名建筑系学生毕业,其中4千名左右来自应用技术大学。 在九十年代初的德国,不光是有经验的建筑师,连刚学了几个学期制图的建筑系学生都是就业市场上骄傲的公主与王子。东西德合 并后庞大的重建东德地区的项目,为德国大大小小的建筑设计室带 来了数不尽的合同和滚滚财源。当年的建筑系学生就象今天的电脑 专业学生一样供不应求。 三十年风水轮流转,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东德重建项目的下马和完工,以及德国经济的不景气,大规模的建筑设计项目越来越少, 建筑师们的日子也渐渐难过起来。甚至时不时可以听见德国建筑设 计所在争取中国项目订单的消息。 德国建筑师就业市场的问题不光和经济周期相关,其问题还在于高校教育体制结构的不合理。过于庞大的供应和急剧紧缩的需求必 然造成失业率的提高。在原西德地区,具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建筑业 就职人员数从两万三千人(1985)提高到四万七千人(1995)。应用技 术大学的建筑系毕业生就职人数从三万九千人增加到四万八千人。1998年,德国共有近十一万八千名建筑师。 行业的新陈代谢一般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但在建筑行业却是个例外。1998年,23%的在职建筑师的年龄超过55岁。这样,今后 每年平均将有2千至2千5百名建筑师因年龄原因离职。而在同期,每年的建筑系毕业生人数是退休人数的两倍之多。

世界十大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转载自:姜飞宏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简介 1、巴洛克风格 这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

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这种风格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 5、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同时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就是成熟的实例 6、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而在

【学习笔记】漫游世界建筑群-3 paradise

Russia: 1.I'm going north, and the snow is building up. I'm on a pilgrimage to a place that I'm told represents the heart and soul of Russia. 2.It was here that a Russian vision of paradise was created, made not of stone, but wood. 3.What an astonishing silhouette.The large church on the left looks rather like a sort of pyramid, like a mighty fir tree. 4.Kizhi has been holy ground since pagan times 5.All within is blessed, consecrated as a spiritual refuge.This wall ought to keep prowling evil spirits out, to keep the old gods at bay. 6..............awaiting resurrection on the Day of Judgement. 7.The buildings within the enclosure are beautifully constructed out of pine logs. 8. A saw would damage the grain. An axe closes the grain. Protects the wood from damp. Stops the timbers from rotting. 9.On the Church of the Transfiguration, there are 22 domes, a number that puzzles most people. But it could refer to the Book of Revelation,a text held very important by the Orthodox church. 10.Only this scaffolding prevents the Transfiguration from collapsing. 11.But the Intercession, the winter church, is a beacon of light. 12.This is the 1 8th century way of drinking tea, into the saucer. 13.Even in this cold and forbidding land, people have created a place of spiritual warmth.The churches of Kizhi shine out in the dark, catering for the bodies and souls of their congregation.A light that refuses to be snuffed out. 1, pilgrimage ['pilɡrimid?] n. 漫游;朝圣之行 vi. 朝拜;漫游 Pilgrimage: 巡礼|朝圣|朝圣者Pilgrimage field: 朝拜场 pilgrimage site: 们的朝圣地 2, thriving ['θriaivi?] adj. 繁荣的;蒸蒸日上的;旺盛的 v. 兴旺(thrive的ing形式) thriving: 兴盛的|欣欣向荣|旺盛的thriving tree: 主伐林|主伐木 Thriving Wetlands: 健康的湿地 3, silhouette [,silu:'et, -lu-] n. 轮廓,剪影 vt. 使照出影子来;使仅仅显出轮廓SILHOUETTE: 轮廓|影子|侧影 silhouette paper: 剪影黑纸|剪影黑纸,靶纸|靶纸Silhouette shooting: 轮廓射击 4, Christianity [,kristi'?n?ti] n. 基督教;基督教精神,基督教教义Christianity: 基督教|基督宗教|基督信仰 Christianism Christianity: 基督教 True Christianity: 真基督教 5, consecrated ['k?ns?,kreitid] adj. 神圣的,被奉为神圣的 v. 奉献(consecrate的过去分词);使神圣;供神用 consecrated: 神圣的|被奉献的|净化之Consecrated Harrier: 崇圣狩猎者Consecrated Letter: 圣洁信件圣化信件 6, refuge ['refju:d?] n. 避难;避难所;庇护 vi. 避难;逃避 vt. 给予庇护;接纳避难

世界建筑发展史(1)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世界建筑发展史 教学点(班) 爱华学院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年级 09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2011 年 5月 12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关键词 (1) 一、现代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 (3) 二、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的背景 (3) (一)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3) (二)浪漫主义建筑复古运动出现的原因 (3) (三)美国以折衷主义为主的建筑复古运动的发展 (5) 三、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7) (一)产生现代建筑思想的三个基本思想因素 (7) (二)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突破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8) (三)现代建筑思想的萌芽 (9) 四、“水晶宫”-----1851年的伦敦世界博览会和其他世界博览会对于建筑技术的促进 (9) (一)19世纪末的建筑潮流----激动与困惑 (9) (二)“工艺美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9)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实践的迅速发展 (10) (四)“新艺术”运动与建筑的发展 五、美国工业城市的兴起与芝加哥的重建 (10) (一)20世纪初期的世界局势和政治状况 (10) (二)西方现代艺术的产生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

响 (15) (三)路易斯.沙利文和芝加哥建筑学派 (15) (四)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15) (五)弗兰克.赖特的崛起和他早期建筑设计对于现代建筑的重要影响 (15) (六)德意志“工业联盟”、“装饰艺术”设计运动和“流线型”运动 (15) (七)“新建筑”思想----现代建筑理论和思想形成 (15) 六、现代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他们的现代主义思想和实际 (15) 七、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