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我们缺失了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越发珍贵起来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

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影响,我们把家庭教

育称之为扎根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正是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决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的取向方向。简单的说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道德习惯大多都是由家庭来完成的。

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所以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正确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起了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走入学校、进入社会才知道如何让与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谐交往相处。

可现在许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德育却捉襟见肘。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乘车时,学生在那里安然的坐着,却不给身边的老奶奶让座,甚至有时在车内能听到人们大讲脏话,互相彼此漫骂,随地乱扔废纸……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文明离他们越来越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也消失殆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

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

建塔,徒劳无功。,一个人的道德也是一样,也要不断的积累,古人说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厚德,一个人才能不断的发展下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人这样说: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

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可是到底什么是时尚,什么是潮流!那些听起来华丽无比的词语真的让你过得好吗。很多人在寻求人生的归宿,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命状态。可是却有太多人在追寻中迷失自己出发的目的,最后偏离得面目全非。

别说物欲太多,诱惑太美,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你不能在永久的

黑夜找到灵魂的归属,只会在阴森的坟场游荡。根源在于你舍不舍得放掉手里抓着的堕落之绳,试着找到星点的光。前卫的东西未必就是绝对的好,很多时候传统的东西也许能指引你找到灵魂的归宿。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推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学习中 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 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 行的动力。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文化的精神源泉,需要传承和发扬。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 初学《弟子规》,看到首孝悌,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好像真没怎么尽过孝,惭愧!想起小时上学,教师就讲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总以为是自己有钱了,有能力了,才能尽尽孝心。在外上学了,上班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感觉跟父母离的更远了,也更少了关怀与孝顺。以前每次回去都很少跟父母沟通,很少做过什么家务,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让干个什么也懒的去干,就是做也不及时,仿佛是个外人一样的处之。甚至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跟他们顶嘴,闹矛盾,拍拍屁股就走了,根本没有顾及他们的心情。 现在读了《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感觉很无地自容。教养自

己那么大,怎么我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的不懂事呢?现在自己孩子也上学了,自己做的榜样在哪里呢?深深自责的同时,我因为工作原因,争取一星期或两星期回去一次。说实话,看到父母不知何时变白的头发,累弯的腰,我的心像是被揪一般,不用再叫我,我主动去抢着干家务,只要他们能干动的,我也一定能干动。其实他们也不图我多有钱多有能力,健健康康,和和睦睦,有时间一家人陪着吃顿饭,聊会,就已经很满足了。这点为人子的,我一定要努力尽心做到,这也是《弟子规》让我学会一个做人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是对“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的思考,以前一直觉得,人比人气死人,人家有才华,比什么,再学也赶不上,就这样吧,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安慰自己。学了这几句后,觉得自己很颓废,很堕落,怎么会没有上进心呢?就算不如别人,也应该努力的去充实自己吧,如果自己不努力,那永远赶不上别人,天资短浅,勤能补拙吧。自己跟自己的昨天比,一天一小步,水滴石穿,总算努力过吧! 然后是对“宽有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的理解。联系到工作当中,感觉没有个计划。这也急着做,那也等着完成,这个没做完就忙于另一个,眼高手低,结果一件也不能圆满完成,还会给工作造成麻烦,不能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反而还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特级教师徐珍华: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完全抛弃,也不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而要把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很多解释应该是古为今用的,所以对传统的选择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上,能不能很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这个责任也在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内容都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学习它一定要融会贯通。 一 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一个生命不仅仅是肉体,还要有精神,而且精神对肉体是起支配作用的。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经济是基础,但经济要怎样才能健康发展?这需要它的文化起作用。近代100多年来,西方国家凭借他们强大的物质文明来侵犯东方国家,整个亚洲地区除了日本之外,都先后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但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方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国家先后都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在政治上求得解放以后,这些国家在经济上谋求自主和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亚洲一些国家在经济上也纷纷发展起来,得到了自主,80年代后开始振兴。随着经济的振兴,这些国家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这之前,这些亚洲国家因为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都缺乏信心,都有一种否定自己文化传统的倾向。可是当政治和经济恢复以后,这些国家在文化上就开始有一种自觉。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政治与这些东方国家原有的文化传统有许多的不同。怎么调整、处理这些不同,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原来这些国家都想向西方学习,甚至想甩掉自己的传统,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传统总是和现代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个辩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今天,西方文化的“熏陶”十分强烈,但我们传统的许多东西还是根深蒂固的。比如,“父债子还”这个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而且根深蒂固。如果不认同,他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因为整个中国的文化氛围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在我们接受了这么多的西方文化后,整个社会氛围中大家还认同这一点?这源于一个基本的认同,就是生命是怎么来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思想中,生命是一个个体,无论是他的肉体还是灵魂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每个个体都跟上帝发生关系。虽然他也是父母生的,但那是上帝赋予他父母的一种责任,他和父母是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所以儿子跟父母都是兄弟姐妹,上帝给他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他有义务要把孩子养大成人。每个个体生命没有一个绝对的责任,而是大家共同对上帝负责,上帝为大家,人人为上帝,一个人的生命只有贡献给上帝才有意义。所以,生时增加上帝的荣誉,死后灵魂就可以上天了;如果一辈子都做有损于上帝荣誉的事,死后灵魂就要下地狱。因此,西方文化中个人的价值是被突出强调的,个人之间不直接发生关系。这是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生命。 另一种生命观以印度文化为代表。印度文化也强调人的生命是个体的,但是可以有多次,也就是有轮回的。这种轮回都是由神决定的,像婆罗门教讲是由梵天决定的。后来,佛教兴起后就批判婆罗门教由梵天决定人的命运的思想,强调个体生命轮回的决定因素是个人的行为,即佛教术语中的“业”,包括身、口、意三业。身,就是身体,也可以说是行动;口,就是嘴巴,代表言论;意,就是思想。所以一个生命的生成以及这个生命的轮回都是由身、口、意三业决定的。如果他的“业”没有消掉的话,他的生命就永远轮回。这样的生命观也是个体自身的,和其他人无关的,只不过是他自己的“业”没有消掉,所以借助他的父母生下来,而跟他的父母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两种生命观中,生命都是个体,和其他个体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其他个体的问题要由其他个体自己解决,跟“我”这个个体没有关系。但是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个族类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心得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心得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 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 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 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 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 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 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 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 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 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 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 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 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 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 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 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学内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符号

天生万物,各有其性命,而其中优异者,乃成神灵之物也。观乎生命之世界:海天辽阔,大地广博,山河之壮,江湖之美,日月所照,风雨施惠,寒暑变化,刚柔相胜,云雷之动摇,沼泽之孕育,如此荡荡乾坤,万物兴矣,天下生态之情状可见矣。森林草原,泉石幽谷,各有其能;草木鱼虫,飞禽走兽,各有其宜。然而,面对繁茂复杂的生命现象,如何才能把握其要领呢? 中国传统文化是饱含生命气息的文化。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察予以探讨,并阐述其思想主张和精神宗旨。古人对生命的观察有自己的特点:全面总结生命的现象,扼要提炼出生命的符号,揭示生命的内涵,探讨生命的意义,完善人生的境界。她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生态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特殊成就。古人注重“天象”、“气象”和“物象”的观察,而“物象”则以生物学现象为主。《周易》讲:“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周易系辞传》)。对“物象”的观察结果表示为文字符号,如“阴阳”、“八卦”、“龙凤”等。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物象”是生命的符号,是从特殊的角度观察生命的结果,就象《周易》中的“卦象”,具有模型和示范的科学意义。这些生命的符号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我们将讨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生命现象的整体把握;2、对植物界的把握;3、对动物界的把握;4、对微生物的把握;5、对人体的把握;6、对生理现象的把握;7、对心理现象的把握;8、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把握;9、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10、对天地宇宙的把握。 一、木——生命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征。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本模式。以“生死观”来考察生命定位:生为阳,死为阴;生命现象属阳,非生命现象属阴。具体分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因子,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是“水”、“木”、“火”、“土”、“金”,其中“木”是生物因子,其余都是非生物因子。问题是:为什么在“五行学说”中要用“木”来代表地球上的生物?汉字“木”的本义是草木发芽的状态,用她来表示生命的基本性质和生物的基本状态是一个独到的见识。“水”是五行之源,“火”是五行之化,“木”是五行之德。水生木,木生火,很能反映出生命的起源和性质。“生命”是有“性情”的自然现象:以“木”来说,其“性”为“曲直”(适应性),其“情”则“条达”(灵活性),反映了遗传变异和代谢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芝草花木、瓜果蔬菜、五谷食粮。人类的衣、食、住、行,大多依赖于植物:五谷为养,瓜果蔬菜为辅,芝草花木为药,是人生之必需也。(注:灵芝、菌菇寄生于植物,放在植物类讨论)。米、麦、谷、粟、稷、黍、豆(菽)等概念中,谷和稷为重要,而代表国家的“社稷”(“社”为宗庙,属于精神文化;“稷”为粮食,代表物质生活)就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只有植物(稷)而没有动物呢?如果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殊意义的植物列举出来,看看说明了什么问题。桑、麻、棉,为衣裳;“人参”入药是珍宝。“瓜果”是两类植物的分类,桃、梨、李、杏、枣等众多果类中,“桃”的文化意义最为特殊,为什么?“投桃报梨”、“琼瑶木瓜”、“寿桃”、“仙桃”……说明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偏爱。“灵芝”是仙草的杰出代表,为什么古人那么钟爱她呢?中国古代花木观赏有“四君子”:梅、兰、菊、竹四类植物特殊的生态习性和生命气息为君子修身养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松、柏、桂、梧桐都是有“仙气”的树木,松、柏象征长寿,桂花荣登月宫,凤凰“非梧桐不落”。至于春、夏、秋、冬四季的象征花卉:“桃”、“荷”、“菊”、“梅”各以其性成为“四时之花”。另外,花王“牡丹”以雍容华贵的气质出名,而“茶花”、“月季”、“海棠”、“蔷薇”、“杜鹃花”……瓜果类有葡萄、枳、柚、枸杞、枇杷……木本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大学生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意识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下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演讲稿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演讲稿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光辉的历史,也有灿烂的未来。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使期永葆青春。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在这个浑然的星体上,有一片九百六万平方公里的广褒的土地上有我们中华民族的家。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文化环境中对人的影响,往往很大,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清明的寒食无不显着中华文化的特点。那么,从总体来看,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呢? 中国传统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在公与私之间,往往以公为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诗人中有许多都是兴国利民为已任,舍身为公,维系群体的利益已经成为一种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是上义的文化。义,既包含这对朋友和家人的义,又包含着对君主和国家的义。中国古代的侠客精神,义是其

不可或缺的部分江湖人很讲道义,重义气,对君主,则有臣下对帝王的贼未授首,义在必死之言,表明臣子对君主的忠心。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就一生追随,辅佐刘备,刘禅三主,至死仍在为蜀国谋划大事,这就很好的表现了义这一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二是对人的品性和节操的肯定。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推广到治国,则为人民既能拥护一个王朝,也能推翻它,表现了对人的肯定。中华文化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则是注重人的道德素质,追求人格的完美。孟子有一段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美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成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中有七三位最好的被称为贤人。中华文化以人心为主心,以圣贤为中心,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绵延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了无数代人的人格。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出色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看着文化灵脉日渐微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无动于衷吗?我想,但凡有文化担当的人一定会高呼出色文化灵脉不可断! 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

“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

“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我们应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真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中华文化根脉,唤醒文化基因。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立足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着眼于世界大势,让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密切结合。文化是软实力,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对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建设和党

性修养起着借鉴和启示作用。现实中出现的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警示我们,必须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 传承创新中华文脉,肥沃文化土壤。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要有新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立竿见影的“神丹妙药”,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在“十三五”期间,首先要做好传承的文章。要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普及推广和传承保护,推动形成整体推进的战略态势。比如,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是我国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我们要在筛选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其次,要做好创新的文章。文化随着时间的更迭,不断地延续和衍进,进而形成新的传统。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为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力。要让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人接轨,提升当代人的生命认识和精神境界。我们要大力创造文化的新的当代表达形式,借助大众传媒和现代传播技术以求繁荣和发展,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的中学,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中学,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正确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在现实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为‘德性文化’”。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传统文化演讲稿10篇

传统文化演讲稿10篇 传统文化演讲稿10篇 【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古有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寄托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今有朱自清“酣眠故不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现他对美景 的爱恋,优美的诗句不正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在其间,这优美的诗句配合着诗人的思念,美景的惊艳将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展现到了极点,支撑 着中国人精神世界。 爱国诗人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铿锵 有力的壮言展现自己的爱国热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对命运的不屈服和抗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这 亘古流传的名言不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让人含英咀华吗? 正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将爱国志士的爱国情怀烘托的淋漓尽致,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中国的崛起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文化是中国腾飞的基础,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之路让中国能在 这条路上畅通无阻。 流传千年的“文房四宝”是中华文化的体现,他将历史的车轮辗转 过的痕迹印在纸上,更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两弹一勋”的邓稼先效 仿古人研究出令世界为之一振的原子弹,氢弹,完成千万中国人的 梦想,他坚守着亘古不变的中华精神,探索者绵延不变的中华文化。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为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世界无垠的天空下霸气翱翔,中华文化为中国接上尾鳍,让中国得以在世界的海洋

中自由徜徉,中华文化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挺胸抬头,昂首阔步 的迎接属于中国的东方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亘古不变的天空下传来中国的呼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缤纷的世界文化中巧夺璀璨之冠,中华文化魅力 无限,在世界的舞台上惊艳四方! 【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文化有深厚的历史,五千年来的沉积留给了后人最珍贵的财富。几十年来,我们心安理得地使用这些文化财富。随着时代的迅 速发展,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让传统文化面临着新时代的全面 考验。面对现代化的世界,传统文化该如何成功蜕变呢? 提到中华文化,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会想到“四大 发明”、“文房四宝”、“唐诗宋词”、以及令人敬仰的孔老夫子……五 千年的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留给世界人民太多的记忆。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 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 友好相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 于天下为仁矣"。 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更好。墨家主张"兼爱",推 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 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 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消极因素,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就其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表现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一方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 2、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国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权思想严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事,还时有发生。 3、商品意识差。中国是个农业国,重农轻商十分严重。过去,经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业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经济,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就无法走向现代化。 4、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个体经济,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造反和自学接受新东西的。 二、由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传统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这种转化需要社会实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才能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根本的结合点。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现在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制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场经济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管理体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励企业发挥主动性与竞争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与创造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定的经济总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今天的经济,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将是后天的经济。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观念文化的人去从事的,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首先素养的人,就无法胜任,所以,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将对人们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检验,新的取舍,另一方面,促使人们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决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引导市场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二是规范作用—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与秩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地现实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地终身感悟沉积下来地文化精髓.对人地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地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地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地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字:大学生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地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地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地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博大精深、传统优良地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地结晶.中国地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地关系 传统文化地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地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需要.种种社会系统地变迁——经济地、文化地、社会地、政治地——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地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地中国社会转型地现实,我们地社会和每一个人地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地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地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地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地一个群体,传统文化地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地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地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地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地关系也必然是丰富地,复杂地,不断变化发展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地过程中担负着重要地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地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地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地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地思想理念和较高地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地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地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地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地问题.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地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地了解、对文化地了解,丰富自己地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如果是外国人那就另当别论了..),第三,万物地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地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地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地思想深度和广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地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地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地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地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地发展提供更多地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传统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地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地正确良好习惯. 传统哲学重视调解人际关系,推崇以诚待人,孜孜追求人与人地和谐,人与自然地和谐,对于营造安定地局面有积极作用.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地事不要强加于别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