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静安先生的三境界谈我对人生的理解--读《人间词话》有感

从静安先生的三境界谈我对人生的理解--读《人间词话》有感

从静安先生的三境界谈我对人生的理解--读《人间词话》有感
从静安先生的三境界谈我对人生的理解--读《人间词话》有感

从静安先生的三境界谈我对人生的理解--读《人间

词话》有感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三种境界用来说“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的过程,我认为是可以的,而把它当作“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乃至把它作为人生的境界,我一直处于困惑之中。

静安先生,1877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城,世代书香;1927年6月2日上午事毕,借洋得五元,雇一人力车,前往颐和园,在吸完最后一根烟后,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静安先生是“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堪称中国近代最大的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静安先生成就之大自不待说,然“募然回首”只能是这些成就,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先生却只能以死明志。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现代能够让我想起来的还有黄家驹,香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