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

实验报告书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一:模糊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的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传统PID控制器设计、模糊控制器设计等知识,训练学生设计控制器的能力,培养他们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的技能,为今后继续模糊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控制仿真等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是设计一个典型环节的传统PID控制器以及模糊控制器,并对他们的控制性能进行比较。主要涉及自控原理、计算机仿真、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等知识。

通常的工业过程可以等效成二阶系统加上一些典型的非线性环节,如死区、饱和、纯延迟等。这里,我们假设系统为:H(s)=20e0.02s/(1.6s2+4.4s+1) 控制执行机构具有0.07的死区和0.7的饱和区,取样时间间隔T=0.01。

设计系统的模糊控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的性能进行比较。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1)对典型二阶环节,根据传统PID控制,设计PID控制器,选择合适的PID 控制器参数k p、k i、k d;

2)根据模糊控制规则,编写模糊控制器。

2.实验方法和手段:

1)在PID控制仿真中,经过仔细选择,我们取k p=5,k i=0.1,k d=0.001;

2)在模糊控制仿真中,我们取k e=60,k i=0.01,k d=2.5,k u=0.8;

3)模糊控制器的输出为:u= k u×fuzzy(k e×e, k d×e’)-k i×∫edt

其中积分项用于消除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4)模糊控制规则如表1-1所示:

在MATLAB程序中,Nd用于表示系统的纯延迟(Nd=t d/T),umin用于表示控制的死区电平,umax用于表示饱和电平。当Nd=0时,表示系统不存在纯延迟。

5)根据上述给定内容,编写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的MATLAB仿真程序,并记录仿真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

表1-1 FC的模糊推理规则表

u

NB NS ZR PS PB

e

e’

NB PB PB PS PS ZR

NS PB PS PS ZR ZR

ZR PS PS ZR ZR NS

PS PS ZR ZR NS NS

PB ZR ZR NS NS NB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根据本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特点以及要求学生自主设计MATLAB仿真程序的要求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1.装有MATLAB6.5的计算机;

2.智能控制技术教材;

3.模糊控制教材;

4.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六、实验步骤

1.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并根据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查阅、学习相关知识;

2.设计典型二阶环节的PID控制器以及模糊控制器;

3.编写MATLAB仿真程序

4.上机调试程序,修改程序修改控制器的参数等;

5.对实验程序仿真,并记录仿真结果;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书写实验报告书。

七、实验程序

num=20;

den=[1.6,4.4,1];

[a1,b,c,d]=tf2ss(num,den);%将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模型

x=[0;0];

T=0.01;h=T; %T为采样时间

umin=0.07;umax=0.7;

td=0.02;Nd=td/T; %Nd延迟时间

N=500;R=1.5*ones(1,N);%参考值

e=0; de=0;ie=0;

kp=5;ki=0.1;kd=0.001; %设定的比例,积分,微分常数 for k=1:N

uu1(1,k)= -(kp*e+ki*ie+kd*de);%控制量生成

if k<=Nd %纯延迟

u=0;

else

u=uu1(1,k-Nd);

end

if abs(u)<=umin%死区和饱和环节

u=0

elseif abs(u)>umax

u=sign(u)*umax;

end

%龙格-库塔算法求对象的输出

k1=a1*x+b*u;

k2=a1*(x+h*k1/2)+b*u;

k3=a1*(x+h*k2/2)+b*u;

k4=a1*(x+h*k3)+b*u;

x=x+(k1+2*k2+2*k3+k4)*h/6;

y=c*x+d*u;

%计算误差.微分和积分

e1=e;

e=y(1,1)-R(1,k);

de=(e-e1)/T;

ie=e*T+ie;

yy1(1,k)=y;end;kk=[1:N]*T;figure(1);plot(kk,yy1);

a=newfis('simple');% 建立模糊推理系统

a=addvar(a,'input','e',[-6 6]);%增加第一个输入变量e

a=addmf(a,'input',1,'NB','trapmf',[-6 -6 -5 -3]);%添加隶属函数 a=addmf(a,'input',1,'NS','trapmf',[-5 -3 -2 0]);

a=addmf(a,'input',1,'ZR','trimf',[-2 0 2]);

a=addmf(a,'input',1,'PS','trapmf',[0 2 3 5]);

a=addmf(a,'input',1,'PB','trapmf',[3 5 6 6]);

a=addvar(a,'input','de',[-6 6]);%增加第二个输入变量e

a=addmf(a,'input',2,'NB','trapmf',[-6 -6 -5 -3]); %添加隶属函数 a=addmf(a,'input',2,'NS','trapmf',[-5 -3 -2 0]);

a=addmf(a,'input',2,'ZR','trimf',[-2 0 2]);

a=addmf(a,'input',2,'PS','trapmf',[0 2 3 5]);

a=addmf(a,'input',2,'PB','trapmf',[3 5 6 6]);

a=addvar(a,'output','u',[-3 3]);%添加输出变量u

a=addmf(a,'output',1,'NB','trapmf',[-3 -3 -2 -1]);%添加隶属函数 a=addmf(a,'output',1,'NS','trimf',[-2 -1 0]);

a=addmf(a,'output',1,'ZR','trimf',[-1 0 1]);

a=addmf(a,'output',1,'PS','trimf',[0 1 2]);

a=addmf(a,'output',1,'PB','trapmf',[1 2 3 3]);

%建立模糊规则矩阵

rr=[5 5 4 4 3;5 4 4 3 3;4 4 3 3 2;4 3 3 2 2;3 3 2 2 1];

r1=zeros(prod(size(rr)),3);%得到一个25X3的0阶矩阵

k=1;

for i=1:size(rr,1)

for j=1:size(rr,2)

r1(k,:)=[ i,j,rr(i,j)];

k=k+1;

end

end

[r,s]=size(r1);

r2=ones(r,2);

rulelsit=[r1,r2];

a=addrule(a,rulelsit);%rulelist 为25X(2+1+2)矩阵,每一行代表一个规则,某一

%行的前2列为输入,接着一列为输出,最后两列为控制所有均

%为1

e=0;de=0;ie=0;

x=[0;0];

ke=60;kd=2.5;ku=0.8;%定义e de u的量化因子

for k=1:N

e1=ke*e;

de1=kd*de;

if e1>=6

e1=6;

elseif e1<-6

e1=-6;

end

if de1>=6

de1=6;

elseif de1<-6

de1=-6;

end

in=[e1 de1];

uu(1,k)=ku*evalfis(in,a); if k<=Nd

u=0;

else

u=uu(1,k-Nd);

end

if abs(u)<=umin

u=0

elseif abs(u)>umax

u=sign(u)*umax;

end

%龙格-库塔算法求对象的输出

k1=a1*x+b*u;

k2=a1*(x+h*k1/2)+b*u;

k3=a1*(x+h*k2/2)+b*u;

k4=a1*(x+h*k3)+b*u;

x=x+(k1+2*k2+2*k3+k4)*h/6;

y=c*x+d*u;

e1=e;

e=y-R(1,k);

de=(e-e1)/T;

ie=ie+e*T;

yy(1,k)=y;

end

%绘制结果曲线

kk=[1:N]*T;

figure(1);

plot(kk,R,'k',kk,yy,'r',kk,yy1,'b'); xlabel('时间(0.01秒)');

ylabel('输出');

gtext('模糊控制');

gtext('PID控制');

%end

八、实验结果

九、思考题

1.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性能是否一定优于传统PID控制器?

不一定,若要求反应速度那么可以选择模糊控制方式。若要求控制精度高则可以选择pid方式

2.如果选用模糊控制工具箱,如何进行设计、仿真?

答:在matlab的主窗口中输入fuzzy即可调出模糊工具箱界面,退出界面的时候会提示保存,保存格式为fis,如果我们将文件保存为njust.fis,那么下次使用这个文件的时候在主窗口中输入fuzzy njust即可。

模糊控制器的建立过程如下:(1)设定误差E、误差变化率EC和控制量U的论域为,一般为[-6 6]。(2)设定E、EC、U的模糊集。一般可设为{NB、NM、NS、ZO、PS、PM、PB}。(3)设定隶属度函数。有高斯型隶属度函数、三角型隶属度函数等。(4)设定模糊控制规则。常用的模糊控制规则如图1所示,当然可以根据特定的控制对象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实验二: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仿真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PID控制、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传统PID控制器设计、掌握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等知识,训练学生设计控制器的能力,培养他们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的技能,为今后继续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的研究以及控制仿真等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是学习应用最优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仿真研究。主要涉及自控原理、计算机仿真、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知识,综合性较强。

设被控对象过程模型为:

yout(k)=0.368yout(k-1)+0.264yout(k-2)+u(k-d)+0.632u(k-d-1)+ξ(k) 应用最优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进行仿真研究,最后要求得出神经元自适应PID跟踪及中权值变化结果。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在最优控制理论中,采用二次型性能指标来计算控制律可以得到所期望的优化效果。在神经元学习算法中,也可借助最优控制中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思想,在加权系数的调整中引入二次型性能指标,使输出误差和控制增量加权平方和为最小来调整加权系数,从而间接实现对输出误差和控制增量加权平方和为最小来调整加权系数,从而间接实现对输出误差和控制增量加权的约束控制。

设性能指标为:))())()(((2

1

)(22k u Q k yout k rin P k E ?+-=

式中,Q P ,分别为输出误差和控制增量的加权系数,)(k r 和)(k y 为k 时刻参考输入和输出。

神经元的输出为:∑='+-=3

1)()()1()(i i i k x k w K k u k u

∑=='3

1

|

)(|/)()(i i i i k w k w k w )3,2,1(=i

)

())()(()()(()1()(3

1110I 11∑=-+-=i i i k x k x k w QK k x k z Pb K k w k w η

)

())()(()()(()1()(3

1220P 22∑=-+-=i i i k x k x k w QK k x k z Pb K k w k w η

)

())()(()()(()1()(3

1

330D 33∑=-+-=i i i k x k x k w QK k x k z Pb K k w k w η

)()(1k e k x = )1()()(2--=k e k e k x

)

2()1(2)()()(23-+--=?=k e k e k e k e k x

2.实验方法和手段:

1) 应用最优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进行仿真研究,ξ(k)为在100个采样时间的外加干扰,ξ(100)=0.10,输入为阶跃响应信号rin(k)=1.0;

2) 启动时采用开环控制,取u=0.1726,K=0.02,P=2,Q=1,d=6;

3) 比例、积分、微分三部分加权系数学习速率分别取ηI=4,ηP=120,η

D=159,ω1(0)=0.34,ω2(0)=0.32,ω3(0)=0.33;

4)利用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得出神经元自适应PID跟踪及中权值变化结果。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根据本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特点以及要求学生自主设计MATLAB仿真程序的要求以及我们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1.装有MATLAB6.5的计算机;

2.智能控制技术教材;

3.神经网络控制教材;

4.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六、实验步骤

1.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并根据实验内容、实验要求,查阅、学习相关知识;

2.设计应用最优二次型性能指标学习算法进行仿真研究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3.编写MATLAB仿真程序;

4.上机调试程序,修改程序、修改控制器的参数等;

5.对实验程序仿真,并记录仿真结果;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书写实验报告书。

七、实验程序

%Single Neural Net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Second Type Learning Algorithm clear all; close all:

xc=[0,0,0]';

K=0.02;P=2;Q=1;d=6;

xiteP=120;

xiteI=4;

xiteD=159;

%Initializing kp, ki and kd

wkp_1=rand;

wki_1=rand;

wkd_1=rand;

wkp_1=0.34;

wki_1=0.32;

wkd_1=0.33;

error_1=0;error_2=0;

y_1=0;y_2=0;

u_1=0.1726;u_2=0;u_3=0;u_4=0;u_5=0;u_6=0 ;u_7=0;

ts=0.001; for k=1:1:250

time(k)=k*ts;

rin(k) =1.0; %Tracing Step Signal

ym(k)=0;

if k==100

ym(k)=0.10; %Disturbance

ym(k)=0.10; %Disturbance

end

yout(k) =0.368*y_1+0.26*y_2+u_6+0.632*u_7 +ym(k);

error(k)=rin(k)-yout(k); wx=[wkp_1, wkd_1, wki_1]; wx=wx*xc;

b0=yout(1);

K=0.0175;

wkp(k)=wkp_1+xiteP*K*[P*b0*error(k)*xc(1)-Q*K*wx*xc(1)];

wki(k)=wki_1+xiteI*K*[P*b0*error(k)*xc(2)-Q*K*wx*xc(2)];

wkd(k)=wkd_1+xiteD*K*[P*b0*error(k)*xc(3)-Q*K*wx*xc(3)];

xc(1)=error(k)-error_1;

xc(2)=error(k); %I

xc(3)=error(k)-2*error_1+error_2;

%D

wadd(k)=abs(wkp(k))+abs(wki(k)) +abs(wkd(k));

w11(k)=wkp(k)/wadd(k); w22(k)=wki(k)/wadd (k); w33 (k)=wkd(k)/wadd(k); w=[w11(k),w22(k), w33(k)];

u(k)=u_1+K*w*xc; % Control law

if u(k)>10

u(k)=10;

end

if u(k)<-10

u(k)=-10;

end

error_2=error_1;

error_1=error(k);

u_7=u_6;u_6=u_5;u_5=u_4;u_4=u_3; u_3=u_2; u_2=u_1; u_1=u (k);

wkp_1=wkp(k);

wkd_1=wkd(k);

wki_1=wki(k);

y_2=y_1;y_1=yout(k); end

figure(1);

plot(time, rin, 'r',time,yout,'b');

xlabel('time(s)');ylabel('rin,yout');

figure(2);

plot (time, u, 'r');

xlabel( 'time(s)') ;ylabel(' u');

figure(3);

subplot (311);

plot (time, wkp, 'r');

xlabel (' time(s)') ;ylabel(' wkp'); subplot(312);

plot (time, wki, ' r');

xlabel (' time (s) ');ylabel ('wki'); subplot (313);

plot (time, wkd, 'r');

xlabel('time(s)');ylabel ('wkd'); 八、实验结果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车辆1003 20104043 李琳

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自从汽车被发明以来,人类对于驾驶汽车的看法就一直存在分歧,一部分人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好开,强调驾驶乐趣,让你的双手舍不得离开方向盘;然而另一部分人则更热衷于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傻瓜化”,甚至要将驾驶者的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上世纪80年代开始热播的美剧《霹雳游侠》当中的KITT,正是后者思想的集大成者。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也许就曾经被无敌的KITT 所深深吸引吧?当然人类的科技还根本无法达到科幻电视剧当中的效果,KITT 无与伦比的人工智能、让主人公高枕无忧的自动驾驶、车身超级耐打击的能力以及几乎不用加油的动力科技看上去几乎都是天方夜谭。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现实版“KITT”正在向人们走来,近些年来许多厂商都致力于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宝马在这领域走在时代的前边。 现阶段的技术成果虽然无法实现《霹雳游侠》或者《钢铁侠》里面那样强大的技术,但是让车子短暂脱离驾驶员的控制而自主驾驶,还是已经成功实现了。宝马将一系列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设备集成到了一辆看似非常普通的5系轿车里,这些设备能够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接管驾驶员的所有操作,自主进行油门、刹车甚至超车的动作。 车辆自主变线超车 借助布置在车身四周的传感器,它甚至可以发现从辅路匝道进入主干道的车辆,自主采取加减速或者变道的措施,而具体选择那种操作,也是通过计算当时的行驶条件而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具备了自主判断交通状况的能力。而这一切,目前都能够在130km/h以下的车速来完成。

其实这些对于驾驶员来说再容易不过的驾驶操作,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可是超级复杂的一件事情。车辆不仅需要随时准确侦测出自己处于道路中的哪一条车道上,更要认出车身周边的车辆或者物体。实现这样的感知,不仅需要普通雷达,更需要激光、超声波以及摄像头的辅助。 若要精确做出判断,上述的集中探测装置至少需要两种协同作用。目前这辆能够自主驾驶的宝马5系轿车已经在驾驶员极少干预的前提下,安全行驶了3000英里。这都要归功于全车所有精良的设备。再有一点就是,这项技术的应用普及速度可能远超过你的想象,有消息称该技术在2014年的宝马i3上就会开始搭载,届时你可要分清路上开车的到底是人还是车自己了。然而一向强调给驾驶者带去驾驶乐趣的宝马开发这么一个产品,缺失会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宝马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项技术并不会完全将驾驶者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抽离开来,所以不要指望你能在开车上班的路上睡上一觉…… 1 悬架的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1] 悬架系统的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为智能悬架系统的物理实现奠定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内容: a.悬架力学模型理论研究。悬架力学模型是振动理论中的隔振和减振理论的实际应用,通过振动理论的深入研究,全面综合研究悬架的减振和隔振性能、悬挂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未来几年中,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领域的下述研究前沿值重视:①高维非

智能控制理论简述

智能控制理论简述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是指驱动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即无需人的直接干预就能独立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其基础是人工智能、控制论、运筹学和信息论等学科的交叉,也就是说它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近20年来,智能控制理论(IntelligentControl Theory)与智能化系统发展十分迅速[1].智能控制理论被誉为最新一代的控制理论,代表性的理论有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神经网络控制(Neural Networks Control)、基因控制即遗传算法(Genetic Aigorithms)、混沌控制[2](Chaotic Control)、小波理论[3](Wavelets Theo-ry)、分层递阶控制、拟人化智能控制、博奕论等.应用智能控制理论解决工程控制系统问题,这样一类系统称为智能化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4]、机器人与机械手控制[5]、航天航空控制、交通运输控制等.它尤其对于被控对象模型包含有不确定性、时变、非线性、时滞、耦合等难以控制的因素.采用其它控制理论难以设计出合适与符合要求的系统时,都有可能期望应用智能化理论获得满意的解决。 自从“智能控制”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自动控制和人士_智能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智能控制理论,下面对一些有影响的智能控制理论进行介绍。 (1)递阶智能(Hierarchical IntelligentControl) 阶智能控制是由G.N.Saridis提出的,它是最早的智能控制理论之一。它以早期的学习控制系统为基础,总结人工智能与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和自组织控制的关系后逐渐形成的。递阶智能控制遵循“精度随智能降低而提高”的原理分级分布。该控制系统由组织级、协调级、执行级组成。在递阶智能控制系统中,

智能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 智能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2014 年4月17日

实验一采用SIMULINK的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熟悉SIMULINK 工作环境及特点 2.掌握线性系统仿真常用基本模块的用法 3.掌握SIMULINK 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SIMULINK模块库中各子模块基本功能 微分 积分 积分步长延时 状态空间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 传输延迟 可变传输延迟 零极点模型

直接查询表 函数功能块MATLAB函数 S函数(系统函数) 绝对值 点乘 增益 逻辑运算 符号函数 相加点 死区特性 手动开关 继电器特性 饱和特性 开关模块 信号分离模块 信号复合模块 输出端口 示波器模块 输出仿真数据到文件

通过实验熟悉以上模块的使用。 2. SIMULINK 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1)打开模块库,找出相应的模块。鼠标左键点击相应模块,拖拽到模型窗口中即可。 (2)创建子系统:当模型大而复杂时,可创建子系统。 (3)模块的封装: (4)设置仿真控制参数。 3.SIMULINK仿真实际应用 PID控制器的仿真实现。 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图: 加入PID控制器,求系统单位负反馈闭环单位阶跃响应,要求通过调节器的作用使系统满足超调量20%,上升时间3s,调节时间10s的要求。使输出曲线如下图。要求加入的PID控制器封装成一个模块使用。 三、实验报告要求: 1.针对具体实例写出上机的结果,体会其使用方法,并作出总结。

控制对象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图: 加入PID控制器,求系统单位负反馈闭环单位阶跃响应,要求通过调节器的作用使系统满足超调量20%,上升时间3s,调节时间10s的要求。使输出曲线如下图。要求加入的PID控制器封装成一个模块使用。PID如下: 图1-PID控制器仿真 设计的PID控制器参数为,P-0.3,I-0.5,D-0.4,尽可能的达到超调量20%,上升时间3s,调节时间10s的要求,仿真曲线图如下: 图2-PID控制器仿真曲线图 才实验开始的初期,我觉得这个实验过于简单,但是上手之后,我发现它是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考试题 习题 复习题 答案 (全)

《先进制造技术》考试试卷(A)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典型FMS的三个子系统是:加工系统、运储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性、规范性、实用性、集成性、系统性、动态性。 3、CIMS系统的三要素:人、经营、技术。 4、FMS中央管理计算机肩负的任务:控制、监控、监视。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3分) 1、DFC Design For Cost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的DFX(Design For X)技术的一个分支。面向成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DFC将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 2、AM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是在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先进制造技术(以信息技术和柔性智能技术为主导)、有技术有知识的管理人员三大类资源支柱支撑下得以实施的,也就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敏捷制造比起其它制造方式具有更灵敏、更快捷的反应能力。 3、CE 并行工程即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相关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融合公司的一切资源,在设计新产品时,就前瞻性地考虑和设计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有关的过程。在设计阶段就预见到产品的制造、装配、质量检测、可靠性、成本等各种因素。 4、CI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简称CIM。20年来,CIM概念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CIM在世界各工业国的推动下,历经了百家争鸣的概念演变而进入蓬勃发展时期。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关于CIM的定交基本上都是紧密围绕制造和产品开发这一范围。德国自80年代初期开始注意探讨CIM这一主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概念定义,直到1985年(联邦)德车经济和平委员会(AWFA)提出了CIM的推荐性定义,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5、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英文缩写为FMS。FMS的工艺基础是成组技术,它按照成组的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工件、工具等物料的储运系统,并由计算机进行控制,故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即具有“柔性”),并能及时地改变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简答题(共15分,每题5分) 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2、数据库系统在CIMS中的作用和地位 数据库分系统是支持CIMS各个分系统、覆盖企业全部信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它是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数据和信息集成。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定义数据结构和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操纵的功能;具有安全控制功能,保证了数据安全性; 提供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正确性和一致性;提供并发控制,保证多个用户操作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性。所以数据库技术是管理数据、实现共享的最通用的方法。 在CIMS中还有一个专用的工程数据库系统,用来处理大量的工程数据,如图形、工艺规程、NC代码等。工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数据按一定的规范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全CIMS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3、快速原型技术的基本过程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智能控制技术》实验报告书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一:模糊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的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传统PID控制器设计、模糊控制器设计等知识,训练学生设计控制器的能力,培养他们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的技能,为今后继续模糊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控制仿真等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是设计一个典型环节的传统PID控制器以及模糊控制器,并对他们的控制性能进行比较。主要涉及自控原理、计算机仿真、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等知识。 通常的工业过程可以等效成二阶系统加上一些典型的非线性环节,如死区、饱和、纯延迟等。这里,我们假设系统为:H(s)=20e0.02s/(1.6s2+4.4s+1) 控制执行机构具有0.07的死区和0.7的饱和区,取样时间间隔T=0.01。 设计系统的模糊控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的性能进行比较。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实验原理: 1)对典型二阶环节,根据传统PID控制,设计PID控制器,选择合适的PID 控制器参数k p、k i、k d; 2)根据模糊控制规则,编写模糊控制器。 2.实验方法和手段: 1)在PID控制仿真中,经过仔细选择,我们取k p=5,k i=0.1,k d=0.001; 2)在模糊控制仿真中,我们取k e=60,k i=0.01,k d=2.5,k u=0.8; 3)模糊控制器的输出为:u= k u×fuzzy(k e×e, k d×e’)-k i×∫edt 其中积分项用于消除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4)模糊控制规则如表1-1所示: 在MATLAB程序中,Nd用于表示系统的纯延迟(Nd=t d/T),umin用于表示控制的死区电平,umax用于表示饱和电平。当Nd=0时,表示系统不存在纯延迟。 5)根据上述给定内容,编写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的MATLAB仿真程序,

2019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智能控制技术 专业代码:560304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普通初中毕业生,全日制五年,其中中职3年、高职2年。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针对锦州地区对智能控制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面向新型工业化的机电制造、新能源、电力和新型建材等行业,从事智能化电气元件的设计、制造、调试、维护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能完成智能化设备及其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智能电气元件的自动化设计与改造、故障诊断、管理与售后;智能配电柜的设计制造等典型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 能力、素质结构如下表:

六、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七、实践教学安排表 八、专业教学计划 1.教学执行计划

填写说明:打*号课时由讲座、班会、讨论、竞赛等形式完成, 2、教学环节综合分析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分析 学时与学分分析 (2) 九、教学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配备 (1)“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智能控制专业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组成,本专业的专职专业教师为28人,兼职教师16其中,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骨干教师4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2人、具有中级职称10人;双师型教师24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专业能力满足教学要求。 (2)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具有本科学历,副高职称,具有双师能力;有较高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企业实践能力;掌握国内外职业教育与专业发展动态,能够在专业规划、专业建设、科研与教研、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3)专业骨干教师 专业骨干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双师能力;独立承担一门以上工学结合专业主干课程,能够独立完成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项目,在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4)企业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为锦州地区机电类相关企业和学校的能工巧匠,具有从事5年以上机电专业的

智能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此我综述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简述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然后介绍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论述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应用自动化 浅谈智能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一、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 1.1根据智能控制的基本控制对象的开放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性能: (1)系统对一个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并利用 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自身性能的能力,即在经历某种变化后,变化后的

学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可行性报告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智能制造相关 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一、智能制造产业现状分析 1.智能制造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产业投入和发展,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能正在兴起,各国纷纷出台啦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战略。美国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都致力于发展制造业的“未来工厂”的项目。智能制造不仅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摆脱高损耗和低效率的困局、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2.人才需求旺盛 与之相适应的智能控制相关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飞行器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人才需求尤为突出。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促使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一台工业机器人(机械臂)能否投入到生产当中去,以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还有周边设施的配套程度。而解决这些问题却需要3到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六千多家,人才缺口达5000人左右。不仅企业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 3.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短缺

目前,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以外的一般工业领域应用需求快速增长,而相应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行业,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大量培养掌握机器人系统知识并能与各行业工艺要求相结合的应用工程人才,帮助用户解决机器人的应用的实际问题,取得实效,以此开拓机器人市场。从一些招聘要求不难看出,操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是目前企业中最缺的技术工人。企业把工业机器人买回来以后,想要把标准的机器人变成一台可以投入生产的专用自动化设备,这就需要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结合生产工艺和工件的类型,通过手动示教编程并结合周边的辅助设施,才能使机器人完成特定的任务。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尚无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 二、我校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必要性 1.具备开设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方向)专业的办学基础。 我校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高职专科专业,这些为我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申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首先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机械、电子电气类16位专任教师,具备开设专业的基础,其中2位从企业引进的企业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硕士11人,副高职称以上4人,“双师型”教师16人;其次,实验实训条件良好,目前具备开设此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拖动、电工实训、液压与气动、机械制图、先进制造、CAD机房、单片机实验室等实训室12个,只需补充机器人、传感器检测实训室就能满足专业建

智能控制技术试卷

一、选择题 1、蔡自兴教授提出智能控制系统的四元结构,认为智能控制是人工智能、控制理论、系统理论和运筹学四种学科的交叉。 2、专家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其专业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很高水平的学者。 3、专家系统中的知识按其在问题求解中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级、知识库级和控制级。 4、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有三种:概率、确定性因子和模糊集合。 5、Hebb学习规则是一种无教师的学习方法,它只根据神经元连接间的激活水平改变权值,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相关学习和并联学习。 6、交叉运算是两个相互配对的染色体按某种方式相互交换其部分基因,从而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二、判断题 1、IEEE控制系统协会把智能控制归纳为:智能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模拟人类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T ) 2、不精确推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确定的,但会有一个确定性因子,当确定性因子超过某个域值时,结论便不成立。( F ) 3、一般的专家系统由知识库、推理机、解释机制和知识获取系统等组成。( T ) 4、人机接口是专家系统与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一般用户间进行交互的界面,由一组程序及相应的硬件组成,用于完成知识获取工作。( F ) 5、Hopfield神经网络是反馈神经网络中最简单且应用广泛的模型,它具有联想记忆的功能。( F ) 6、知识是将有关的信息进一步关联在一起,形成了更高层次含义的一种信息结构,信息与关联是构成知识的两个基本要素。( T ) 7、建造知识库涉及知识库建造的两项主要技术是知识获取和知识存放。( F ) 8、模糊控制系统往往把被控量的偏差(一维)、偏差变化(二维)以及偏差的变化率(三维)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 T ) 9、RBF网络的学习过程与BP网络的学习过程是类似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了相同的激励函数。( F ) 10、应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时,在编码方案、适应度函数及遗传算子确定后,算法将利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自信组织搜索。( T ) 三、简答题 1.分别说明专家系统与专家控制系统? 答:专家系统就是利用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某一特定领域内人类专家的知识,来解决过去需要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现实问题的计算机系统。专家控制是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与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智能,实现对较为复杂问题的控制。基于专家控制原理所设计的系统称为专家控制系统。 2.人工神经网络中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型是什么?它们进行学习时具有哪些特点? 答:两种典型的结构模型是前馈神经网络和反馈神经网络。前馈神经网络有感知器和BP网络等;主要采用 学习规则,这是有教师学习方法。反馈神经网络有Hopfield神经网络、Boltzmann机网络等;主要采用Hebb学习规则,概率式学习算法。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一、基本区别 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自动控制理论中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二、华山论剑:自动控制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控制理论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包括:(1)传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建立在已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一般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2)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提出并遵循一些比较苛刻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应用中往往与实际不相吻合;(3)对于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对象,根本无法用传统数学模型来表示,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4)为了提高性能,传统控制系统可能变得很复杂,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初始投资和维修费用,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讨论和研究自动控制面临的挑战,早在1986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1EEE)的控制系统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桑克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Santa Clare)联合组织了一次名为“对控制的挑战”的专题报告会。有50多位知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出席了这一会议。他们讨论和确认了每个挑战。根据与会自动控制专家的集体意见,他们发表了《对控制的挑战——集体的观点》,洋洋数万言,简直成为这一挑战的宣言书。 到底为什么自动控制会面临这一挑战,还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在哪些研究领域存在挑战呢? 在自动控制发展的现阶段,存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挑战是基于下列原因的:(1)科学技术

同济智能控制实验报告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整定PID控制仿真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实验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实验项目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自整定PID控制仿真实验日期:

一、实验内容: 1.熟悉神经网络的特征、结构及学习算法。 2.通过实验掌握神经网络自整定PID的工作原理。 3.了解神经网络的结构对控制结果的影响。 4.掌握用MATLAB实现实现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及结果演示 1.实验步骤: (1)被控对象为一时变非线性对象,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系数a(k)是慢时变的, (2)如图5所示确定BP网络的结构,选4-5-3型的BP网络,各层加权系数的初值取区间[-0.5,0.5]上的随机数,选定学习率η=0.25和惯性系数α=0.05. (3)在MATLAB下依据整定原理编写仿真程序并调试。 (4)给定输入为阶跃信号,运行程序,记录实验数据和控制曲线。 (5)修改神经网络参数,如学习速率、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重复步骤(4)。 (6)分析数据和控制曲线。 图5 BP神经网络结构

2.结果展示: (1)实验代码: xite=0.25; alfa=0.02; IN=4; H=10; Out=3; wi=[ 0.4634 -0.4173 0.3190 0.4563; 0.1839 0.3021 0.1112 0.3395; -0.3182 0.0470 0.0850 -0.0722; -0.6266 0.0846 0.3751 -0.6900; -0.3224 0.1440 -0.2873 -0.0193; -0.0232 -0.0992 0.2636 0.2011; -0.4502 -0.2928 0.0062 -0.5640; -0.1975 -0.1332 0.1981 0.0422; 0.0521 0.0673 -0.5546 -0.4830; -0.6016 -0.4097 0.0338 -0.1503]; wi_1=wi;wi_2=wi;wi_3=wi; wo=[ -0.1620 0.3674 0.1959; -0.0337 -0.1563 -0.1454; 0.0898 0.7239 0.7605; 0.3349 0.7683 0.4714; 0.0215 0.5896 0.7143; -0.0914 0.4666 0.0771; 0.4270 0.2436 0.7026; 0.0215 0.4400 0.1121; 0.2566 0.2486 0.4857; 0.0198 0.4970 0.6450 ]'; wo_1=wo;wo_2=wo;wo_3=wo; x=[0,0,0]; u_1=0;u_2=0;u_3=0;u_4=0;u_5=0; y_1=0;y_2=0;y_3=0; oh=zeros(H,1); I=oh; error_2=0; error_1=0; ts=0.001; for k=1:1:6000 time(k)=k*ts; rin(k)=1; a(k)=1.2*(1-0.8*exp(-0.1*k));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把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以及系统科学中一些有关学科分支(如系统工程、系统学、运筹学、信息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智能控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是自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进行控制的研究领域。1965年,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1985年,在美国首次召开了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1987年又在美国召开了智能控制的首届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得到承认。智能控制具有交叉学科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特点。 一个系统如果具有感知环境、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的能力,即称为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是在向人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人脑是一个超级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推理、决策、学习和记忆等功能,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 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浙工大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浙工大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202103120423徐天宇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认识及对象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装置结构和组成及组态软件的组成使用。 2 熟悉智能仪表的使用及实验装置和软件的操作。 3熟悉单容液位过程的数学模型及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方法。 4学会有实际测的得单容液位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用相关的方法分别确定它们的参数,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二实验内容 1 熟悉用MCGS组态的智能仪表过程控制系统。 2 用阶跃响应曲线测定单容液位过程的数学模型。三实验设备 1 AE2000B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2 计算机,万用表各一台。 3 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实验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 如图1-1所示,设水箱的进水量为Q1,出水量为Q2,水箱的液面高度为h,出水阀V2固定于某一开度值。根据物料动态平衡的关系,求得: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拉氏变换,得:

式中,T为水箱的时间常数(注意:阀V2的开度大小会影响到水箱的时间常数),T=R2*C,K=R2为单容对象的放大倍数, R1、R2分别为V1、V2阀的液阻,C 为水箱的容量系数。 阶跃响应曲线法是指通过调节过程的调节阀,使过程的控制输入产生一个阶跃变化,将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阶跃响应曲线记录下来,再根据测试记录的响应曲线求取输入输出之间的数学模型。本实验中输入为电动调节阀的开度给定值OP,通过改变电动调节阀的开度给定单容过程以阶跃变化的信号,输出为上水箱的液位高度h。电动调节阀的开度op通过组态软件界面有计算机传给智能仪表,有智能仪表输出范围为:0~100%。水箱液位高度有由传感变送器检测转换为4~20mA的标准信号,在经过智能仪表将该信号上传到计算机的组态中,由组态直接换算成高度值,在计算机窗口中显示。因此,单容液位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是包含了由执行结构到检测装置的所有液位单回路物理关系模型有上述机理建模可知,单容液位过程是带有时滞性的一阶惯性环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op,近似看成与流量Q1成正比,当电动调节阀的开度op为一常量作为阶跃信号时,该单容液位过程的阶跃响应为 需要说明的是表达式(2-3)是初始量为零的情况,如果是在一个稳定的过程下进行的阶跃响应,即输入量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叠加上op的变化,则输出表达式是对应原来输出值得基础上的增

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张惠

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张惠 发表时间:2019-06-10T14:14:59.7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张惠李春生郭慧洁连丽锋 [导读] 智能控制技术弥补了传统控制技术的缺点,并将其自身优点发扬光大,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加完善,其作用运用在各个领域。 摘要: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十分迅速,智能控制被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本文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它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节省了人工,提高工作效率,备受各行各业青睐。以推动工业发展为前提,阐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包括驱动、机械、测试、控制、信息等方面,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综合技术也要随着时代去改变、去创新。其中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融入智能控制技术就是信息化的体现。智能控制技术弥补了传统控制技术的缺点,并将其自身优点发扬光大,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更加完善,其作用运用在各个领域。 1机电一体化系统 我们通常所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指最近兴起的一种用于微电子方面的技术,这个系统有机地对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其中就包括了机械、信息、电工、微电子、传感器等多项技术,依靠包括机械设备、计算机设备与电子元件在内的多项硬件构成,并依赖电子、微机还有通信等多项操作用于系统的软件构成,管控用于生产的系统还有设备。 我们将大部分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成品和执行一体化的系统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构件所构成,一是信息处理的构件,二是控制的构件,三是用于供应电力的构件,最后还有机械的构件和用于执行的构件。这个系统的应用在于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损耗,提高生产的精细程度。所以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性技术。 2智能控制技术 2.1数字控制技术 数字控制主要是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将其应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是对预定的产品精密的加工,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可以进行自动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检测作业环境。 2.2智能数控机床设备 数控机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智能控制技术,直接提高机床设备运行效率,保证精准性。将智能控制技术和数控机床相结合,芯片、CPU控制系统会在智能控制的作用下得到优化,提高产品质量。由此可见,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机床设备,为其赋予智能性特点,全面提高机床工作效率,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准确性,这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有重要作用。 2.3智能机器人(机械臂) 机器人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一些研究成果,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十分复杂。例如应用在动力领域,不仅具有多变性,还呈现出使用领域的限制,对于环境感受传导,会应用到诸多传感器,增加接收的信息以及传感任务。如果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便可以将机器人技术进行优化,获得更好的效果。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是当下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智能控制可以模拟人的脑力劳动、动作以及专家的一系列智能活动,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机械制造中对智能控制的应用,可有根据智能控制中的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可以利用数学理念以及神经网络系统监控整个机械制造的过程,构建动态、立体的环境建设模型。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学习、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智能传感器等方面技术的融合,推动了机械制造的数字化进程。 3.2应用在GPS农业机械系统中 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农业机械领域也运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使农业作业效率大大提升。要想农业机械的工作更加完美,绝对离不开GPS的应用。使用GPS定位系统,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气候、各种地区的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作物的其他信息采集起来,制作数据表格来作为农业方面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与GPS相结合,使GPS有着更加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将农业机械的位置坐标、农业现场的三维图像等等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时候大型农业作业需要很多的农业机械来集体运作,GPS定位将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3.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在机器人研发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在机器人研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人技术是当下高端技术之一。对机器人行为的控制,核心是要实现动力学控制,动力学理论具有非线性、实时变化性、高内聚性的特点。比如对于双足行走的机器人,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动态二级倒立摆,体现了非线性的特点。在机器人的研发中还涉及繁杂的传感器信息数据,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属于多变量系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要想机器人的平衡行动得到保障,就要同时执行多个命令,比如平衡调整命令、躲避障碍命令、规划动作命令等。传统的控制系统由于自身限制无法实现对机器人的全方位控制,而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 3.4在数控领域的应用 对于数控领域需求来说,数控机床的控制需求主要是依赖于传统的经典控制来建立部分模型,然而在模糊信息中,对于以往的经典控制离乱,没办法通过其进行建模,就是因为建模的一个条件是需要高准确度的信息,模糊推理规则的构建,模糊控制的实现,数据精确程度的降低,还有对加工步骤的不断改善,降低机床对运行环境的条件都是智能控制的应用。模糊理论,能够在数控系统中,通过轻微调节参数,有效地提高数控机床的性能,尤其是在适应性这一方面。而这一理论的基础,就是一体化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即智能控制。数控加工在算法方面有许多妙处,而插补计算就是其核心之一,然而在现实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取点加工信息,见的最多的加工信息就是包括多个方面,即起点,终点、线型等,在以往的加工系统中,位置软件在调控增益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尽人意依据现有的技术条件,我们

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论文

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回顾了智能控制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过程,介绍了智能控制的特点,给出了智能控制理论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列举了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最后总结了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专家控制[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control, and introduced its main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articularized their mostly application field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control development trend and put forward the study direc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fuzzy control net neural expert control 0.引言 随着工业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的应用日趋广泛,所涉及的控制对象日益复杂化,对控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控制对象或过程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缺乏精确的数学模型、具有高维的判定空间、多种时间尺度和多种性能判据等,要求控制理论能够处理复杂的控制问题和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策略。现代控制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系统的可观、可控、稳定性以及许多复杂系统的控制。但实际中的许多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多层次、多因素等热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需要引入新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智能化和 自动化的研究中得到普及。全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的转变了以往的产业模式,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本文就对机电一体化系 统中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竞争力逐渐加大,市场经济环境 变得日益复杂。在这一经济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缺点、完 善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 系统,对于一个工业大国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我们 要不断改进其不足,提高其可靠性与高效性。 1、智能控制概述 智能控制的目标在于无人参与的条件下,也能通过实现的程序来进行自动化 操作,驱动设备进行生产活动,实现程序目标。该项技术属于机械模拟的应用, 用计算机对人类控制模式进行了模仿和替代,在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要求下, 能够更加稳定的完成工作目标。同时,该项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实现了传统控制模式对复杂系统控制无力的问题。该项技术由多个学科交叉 融合而成,综合了包括信息理论、统筹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控 制理论等内容。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智能控制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优势:1) 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级。2)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特性。3)智 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4)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5)智能控制系统 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 现阶段,智能控制的主要类型包括集成或者混合(复合)控制、分级递阶控 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以及进化计算与 遗传算法。相信在未来智能控制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是在智能控制系统本身 的学习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强化之后,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工业生产质效的提升贡献更多力量,促进工业升级。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2.1综合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系统理论技术组成的复合型一体 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包含工业生产中控制管理功能、机械生产功能、机械 检测功能等,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 2.2智能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机械处理的现象,例如,微处理技 术的应用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方式,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控制的精度。机电一 体化系统中的机械构成主要为仪表、传感器,通过对机械一体化系统中的参数调 整和设置可以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发挥出不同的功能和特性,这一原因使机电一体 化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传感器可以将自身收集的信息 反馈传输到中央处理器,实现智能化的处理方式。 2.3完整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含了微处理器、传感器、动力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执 行构件等,所以机械一体化系统属于较为完善的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对多 种技术的有效融合,使得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为各个行业的工业生产提供更加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