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选取两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

(2)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_ (仍能/不能)重合.

(3)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

【答案】大小不能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 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

【解析】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来解答此题.

(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得出结论.

【详解】

(1)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动玻璃板的位置,此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不再相等,因此会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比较各个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得两对应点是否重合).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像

(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6)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_______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

【答案】薄前面不变虚能大小关系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A、C 【解析】

【分析】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应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像实验;

(3)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

(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承现在光屏上。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

(6)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可以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通过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可以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

(7)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应找到对应的点进行测量。

【详解】

(1)玻璃板两个面都能成像,当越薄时,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所以选薄的玻璃板;

(2)由于平面镜是反射形成的虚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4)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仍能看见棋子A的像。

(6)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当后面的棋子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可得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

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

(7)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由图知,A点在蜡烛的左侧边缘,根据成像时像与物对称的特点,A的对应像点在B点,所以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

3.如图所示,小明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

(3)为了研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______,重复实验。

(4)实验时,他应该站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侧观察棋子的像,移动______(选填“A棋子”或“B棋子”),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

(5)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7)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而小华却选择了两支蜡烛,请你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______。

(8)若将显示时间为12:01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棋子A的位置 A棋子 B棋子不能

虚不变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0:51

【解析】

【分析】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4)观察像时,眼睛要在棋子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6)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7)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而两只棋子,大小严格相同,方便比较大小;

(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

【详解】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

(4)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A一侧观察,移动棋子B,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

(5)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7)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8)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01与10:51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0:51。

【点睛】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做题过程中注意积累。

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小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___.

(5)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

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7)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8)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答案】较黑暗大小相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等效替代法 A 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用手电筒照亮跳棋重合不能虚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 的大小2不变暗 C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这样蜡烛的像才会比较清晰;

(2)[2][3][4]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通过比较像与蜡烛B的大小,从而比较像与蜡烛A的大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5][6]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这样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这种情况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

(4)[7]用手电筒照亮跳棋,这样跳棋反射的光更多,所成的像更明显;

(5)[8][9][10]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11][12]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可以看到玻璃后面的蜡烛,便于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这是因为比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7)[13]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这是因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的位置不变,那么所成的像位置也不变;

(8)[14][1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这是因为入射光线在玻璃板第一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就已减弱,折射光线又作为入射光线在第二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又减弱了,此时第二个反射光线在第一个面又作为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个折射光线所成的虚像距离观察者较远,同时光线强度比较弱,所以像较暗;由上述可知,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

板一次折射、然后一次反射,最后一次折射形成的,所以说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故选C.

5.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重合相等垂直相等不能虚不变 B

【解析】(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来测量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离,从而得出二者的关系。(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

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点睛: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

6.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纸板A、B的作用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则发现反射光线沿______方向射出;

(3)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装置如图乙,却发现点燃蜡烛A,在平面镜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根本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B。小明可用______代替平面镜,让实验顺利完成;

(4)实验结束时,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如图丙。现将平面镜移至图丁位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答案】显示光路(或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径迹或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OE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纸板A、B上可以显示出光路。

(2)[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则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3)[3]实验中直接用平面镜探究,无法观察到点燃蜡烛所成的像是否与未点燃的重合,因为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通过平面镜来观察其成像情况,所以实验中可用薄琉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4)[4]先将硬币放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在a处,然后移动平面镜至丁位置处,则硬币的像仍然在a处,因为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则其像的位置也不变,故A选项正确。

7.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a所示,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此实验最好在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如果有3 mm 厚和1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如图b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同学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

(3)如图c所示,经过三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的物与对应像的位置。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较暗确定像的位置 1 像和物大小相等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此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择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2)[4]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像与A处点燃的蜡烛大小相等,可得到结论像和物大小相等。

[5]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那么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3)[6]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看大小是否相同。

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准确确定_______________;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选填“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

__________;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_____像;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反射像的位置完全相同不垂直B虚相等

【解析】

【详解】

(1)[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2)[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可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3)[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这样可以通过对比蜡烛的像和另一支蜡烛的大小关系,从而知道这支蜡烛和蜡烛的像大小关系;

(4)[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玻璃板所成的像在桌面的上方或下方;

(5)[5][6]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应该在B侧观察,如果在A 侧观察,会看到玻璃板反射的光线,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

(6)[7]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9.如图甲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黏接在一起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小诚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和量角器,进行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3)如图丙所示,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E沿AO方向射向镜面,则纸板F上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改变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行三次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帮忙设计这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A 可逆显示光路不能不能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让光线沿AO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OB射出,若让光线沿BO入射时,则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证明光路是可逆的;

[3]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的路径;

(2)[4]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以法线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旋转时,因为F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所以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3)[5]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E沿AO方向入射平面镜上时,法线与平面镜垂直,法线已经不是ON了,入射光线AO与法线所在平面已不在是纸板所在平面了,所以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6]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

2

3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

(2)实验放在__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3)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该实验选择两个外形________(“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A和 B 做实验.

(4)将蜡烛 A 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5)如果将蜡烛 A 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为了研究实验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较暗相同不点燃完全重合不变在蜡烛B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看看屏幕上是不是有蜡烛A的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察到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另一侧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3)[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4]将蜡烛 A 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A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5)[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6)[6]为了辨别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面镜成虚像.

【点睛】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精品

32. 人们要想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要进入人的眼睛。 33.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 月亮不是光源。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 34.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5.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非真实存在,它只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建立的虚拟模型。 36.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 37. 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与光屏间的距离决定,距离越大,所成 的像也越大。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 必须足够小。 晴朗的天气,树阴下的许多圆形光斑其实是太阳(光源)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小孔) 所成的像。 38. 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介质密度越大光速越小。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故V 空气>V 水>V 玻璃 (与声速相反)。 39. 日食和月食 甲图:日食(月亮在中间) ①→日全食,②→日偏食,③→日环食 乙图:月食(地球在中间) b →月全食,a 和 c →月偏食 40.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41. 光的反射 4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点O :入射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上; 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3. 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4. 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零。 45. 法线: 过入射点垂直镜面的直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对称轴,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46. 作图强调:铅笔做图、直尺画线、光线带箭头、两线对称。 47.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出去。 (反射面平整光滑)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向四面八方反射出去。(反 射面凹凸不平) 48. 迎着月亮走:明水暗道。 背着月亮走:暗水明道。 49. 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例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的金属面,都能看做是平面镜。 镜子中的样子叫做像。 50.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替代法) ①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记录玻璃板、物、像的位置; ②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③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④刻度尺:便于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5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里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总之,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52.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53. 球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球面镜。 光源

初二物理光现象试题及答案汇编

光现象B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站在河边的人常常会见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此倒影实际上是树木的像,则( ) A.该像是倒立的实像B.该像是正立的虚像 C.该像是正立的实像D.该像是倒立的虚像 2.下列各组色光能复合成白光的是( ) A.红、绿、蓝B.红、绿、紫C.红、蓝、橙D.红、黄、蓝 3.一束光线与镜面成30°角,若让其反射光线偏转10°,则平面镜应偏转( ) A.15°B.10°C.5°D.25° 4.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暗室中,为能在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面部,应该将手电筒的光照在平面镜上 B.平面镜上蒙上一层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的像,这是因为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 C.汽车在夜间行驶,廊该把汽车内的灯打开 D.以上说法均正确 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S 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 l,当S在两平面镜中左 右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6.下列各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晴天,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有许多很亮的圆光斑 B.影子的形成C.彩虹的形成D.小孔成像 7.通常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红色不透明物体,这是因为( ) A.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红光B.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 C.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白光D.红色物体能够反射白光 8.下列事例中,和紫外线无关的是( ) A.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罩 B.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C.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 D.常在阳光下照射,皮肤会变黑 9.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夜问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10.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 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Q.打开水阀K,水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___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中,小华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____(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他又将玻璃板绕其底边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实验中,玻璃板后的蜡烛和玻璃板前的蜡烛产生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原因是 ________.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 ∠NOF________∠EON(选填“>”、”<”或“=”).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那么实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射出,这说明光反射时:________.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2右转向自己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镜中的左手的像与左手在同一直线上,相对于小华是左边,但是因为是在镜子里,人物就要左右颠倒,所以小华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手点燃蜡烛的;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底边转向向人转动时,如图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物理第四单元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常见的现象:① 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 小孔成

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123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1)自然光源是指自然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恒星、闪电、萤火虫、磷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有的星光、月光等是非自发光的光源。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反射到我们眼睛看到的,它们不属于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是指人为制造的光源,如:篝火、火把、油灯、烛光、电灯、日光灯、各种LED 灯、霓虹灯、手电等。 ☆人造光源不胜枚举,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还会找到更多的人造光源。 (3)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简称七色光。 ☆太阳光谱:是一种以不同波长排列的连续光谱。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两部分。可见光的波长为400~760nm ,散射后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集中起来则为白光。不可见光,又分为2种:位于红光之外区的叫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 ,最长达5300nm ;位于紫光之外区的叫紫外线,波长290~400nm 。太阳光具有明显生物效应,植物在太阳光作用下可发生合成作用,动物皮肤在太阳光作用下维生素D 发生转换作用;红外线具有巨大的热效应,紫外线有明显杀菌作用等。 (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彩的三 原色是红、黄、蓝。 ☆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 色,我们通常说的三原色,即红、黄、蓝。三原色 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如图(1)所示),同时相 加为黑色,黑白灰属于无色系。 (5)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在光谱上,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特点: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烤电用的灯发射出的就是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 图(1)三原色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现象的总复习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2.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掌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方法及反射中光路可逆性4.掌握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方法 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6.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 1、光的反射规律及作图 2、光的折射规律及作图 3、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 难点: 1、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三、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光的直线线传播、光的反射播放一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画面,让学生体会光的美丽,提出问题:是什么使城市的夜景变得如此美丽呢?是灯光。对人类来说,光的意义不止这些吧,相信大家学了光现象后,一定体会很深吧。请大家谈谈关于光现象我们学了那些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展示学生制作的课件——光现象知识结构图 1、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设计的光现象知识结构图 (一方面使学生对光的现象获得总体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予以肯定,激发复习兴趣。) 2、展示教师制作的知识结构图3.指明本节复习的知识要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二)、重点知识讲解 (对照知识结构图,分析讨论部分知识点,通过启发引导,加深理解基本知识,消除模糊认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及分类 ( 1 )、定义: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 2 )、分类 A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水母 B 人造光源: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强 调:月亮不是光源.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引导学生举例,并强 调:月亮不是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应用 (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应用:影的形成、月食、日食、小孔成像。。。。。。 (学生举例)(播放图片:影的形成,掌握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光现象) (3)光速: A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光速最快(与声速比较) B、光年:光在一年传播的距离 C、解释:百米赛跑时,记时员应看“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还是听到枪声再记时?(引导学生进行现象解释)

最新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画图 专题整理 人教版

光现象画图专题 1.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粗实线为影子),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2.一位同学按老师的要求,用硬纸筒做针孔照相机实验,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的像A′B′. 3.如图所示,在房间内的A点能看到室外的景物,请通过作图画出在A点能观察到窗外景物的范围. 4.如图所示,画出点光源S照在不透明物体AB上在光屏MN 上出现的影子.5.如图所示,是小白兔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船只的情况,请画出小白兔看到船的光路走向图,要求标出光线方向. 6.如图为发光点S和平面镜的位置情况.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画出辅助线) 8.试在图中画出钟表两指针像的位置. 9. 如图是人照镜子时的情景,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0. 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L是 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L 的反射光线. 11.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做出一条从光源s射出的光线, 使它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 12. 画出图中人通过池塘中的水面看到对岸树木顶端的光 路图,并大致画出此时对应的折射光线. 13.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 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 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 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 图(保留作图痕迹). 14.如图是一辆轿车的后视镜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 置,司机能通过右侧后视镜AB(看到平面镜)看到车位C点,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O看到C点的光路图. . 15. 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周发出的光线中,部分光线经平 面镜反射后会进入人眼.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像 点S′的位置和其中三条中的任意一条进入人眼的光线 16.如图所示,小欢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垂直 于地面的试鞋镜前试穿,但此时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 新鞋的像.请用作图法说明图甲中看不到新鞋像的原因. 17.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 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18.(1)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 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色散 知识点总结

光的色散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内容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几遍记住重点知识即可。 二、知识要点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单色组成。如果射入人眼的光少了几种,我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就是由剩下的那几种光混合而成的颜色。 地球的大气层厚达几十千米,大气中漂浮着无数的尘埃、小水滴以及各种气体分子,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在碰到大气层中的尘埃和小水滴时容易被散射开,而红色、橙色光则不容易散射掉。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后再斜射到地面,太阳光中的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几乎都被散射掉了,所以看上去太阳光是红色的了。 5、光谱 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红外线 (1)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到。 (2)红外线的功能 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 ③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 ④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一样的特征,沿着直线传播,被物体反射。应用于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 7、紫外线 (1)紫外线在光谱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2)紫外线的功能 ①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 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照射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③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用来进行防伪,鉴别古画等。 (3)紫外线的来源 ①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②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于太阳光,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 8、光的散射 (1)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光具有能量,就像水波能推翻渔船一样。(2)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我们要多看书,早自习、做作业时都拿出来翻一翻。因为本章中记忆的知识非常多,多看几遍牢记于心,学习物理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奥妙,你读物理课本比读小说还有劲。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初二物理光现象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 5、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光的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D.光的色散现象 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7、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8、图3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9:30 B. 2:30 C. 6:15 D. 12:15 二、填空题 9、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m。 10、“双江塔影”是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芜湖十景”。从中山桥上向北望区中江塔耸立于 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掩映在霞光水色之中,如图4所示。“塔影”实际上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选填“实像”“虚像”)。 11、“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 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井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 图2 图3 图4 图5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归纳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注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 色光决定;(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知识点习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光现象 1.光的色彩 光源:定义: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人造光源,如发光的点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等 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色散:白光色散成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白光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规律: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可得到黑色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叫做光能 2.不可见光 红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特性:1)热作用强—→应用:红外线理疗、红外线烤箱、红外线诊断等 2)穿透能力强—→应用:红外线遥感 3)可以进行遥控—→红外线遥控器 紫外线:定义: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特性:化学作用强—→应用:使照相底片感光等 荧光效应强—→应用:紫外线验钞,紫外线路标、警示牌,鉴别古字画 生理作用—→应用:紫外线杀菌灯、紫外线灭蚊器等 3.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 例证: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 真空中光的速度约为3×10^8m/s 4.平面镜 定义: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 物与像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 物点与对应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作图:用对称点找像点,用虚线将像点连接起来 虚像特点: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 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 只能用眼睛观察 不能被平面镜后的物体挡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4秋开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哈尔滨)如图1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2.(扬州)如图2所示,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 图2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浙江义乌)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如图3甲所示)。 人位置不变,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到硬 币了(如图3乙所示),这主要是由于(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折射 C . 光的反射 D . 凸透镜成像 4.(四川自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 B . C . D . 图4 5.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现在很多人在粉刷墙壁时选择了一种环保墙漆,这种墙漆会使墙表面出现很多小的凹凸不平,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 A . 漫反射 B . 镜面反射 C . 折射 D . 直线传播 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图1 C.小女孩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 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图3

6.(山东潍坊)如图5所示是第3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绿色花蛇”,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是图6中的哪一个( ) A . B . C . D . 7.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7所示,一小球以1m/s 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图7 A . 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 . 以1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 . 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 . 以2m/s 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8.在SARS 病毒肆意地侵害人类的时候,各单位、住户除了用“84”消毒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预防外,还常用 _________ 灯来灭菌。另外,个别科研部门在与非典的斗争中研制出了多种快速(不超0.5s )测量体温的仪器,它们是利用 _________ 测温的。 9.(山东日照)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米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米,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 _________ m ,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10.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 是光的 _________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___ 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 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 成的像,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是图8中的 _________ (填“甲”或“乙”)。 11.(四川泸州)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 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____ ;光经液面 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 点S′将 ___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移动。 图5 图6 图8 图9 S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本章主要学习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在中考考查中,主要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核心的三线两角关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对光的控制作用,光的折射现象、规律。另外正确画出光路图,应用光路图去解决问题也是应掌握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也经常设计为实验探究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光污染的有关问题将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热点。 1.在前三章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基本知道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实施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施检验—得出结论。此程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在本章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此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2.学生刚学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还分不清入(或反或折)射角,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在画光路图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光线忘记画箭头,法线用实线画等。做光学探究题时,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规律分析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下结论。为此,应让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多加练习。 3.光的折射一节是光学学习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可分步设计几个探究小问题,以分解难度。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让学生课前自己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做点简单的教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安排的实验探究活动,如“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动手的能力,逐渐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2.光学知识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分析和解决与光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在实验中,一定要对学生讲好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同时老师可应用反射或折射规律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黑板上画成像情况,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此章中考查的内容较多,是重要的章节。讲课进度不宜太快,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还是光的折射的现象。 5.设计实验时可首先让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如果是不成功的,也能激发学生发现、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价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综合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光现象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 D.霓虹灯 2.如下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人在屏幕上的影子蜡烛通过小孔成像荷花在水中的倒影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 5.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6. 有关下列各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潜艇使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B.图乙所示的自动感应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自动控制 C.图丙所示人们是借助漫反射来观察到大象 D.图丁所示的倒影是反映了光的镜面反射 7.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 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 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D. 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8.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 .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9.刘艳同学对于如图所示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照射荧光物质鉴别真假币 B.伦敦奥运会圣火是利用凸面镜采集的 C.玻璃砖中钢笔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10.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在湖面上观察到水中飘动着白云,这是光发生折射的缘故 B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一些 C.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 .太阳穿过树叶,在树荫里的地面形成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由于树叶之间的缝隙都是圆形的缘故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 17分) 1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 “大” 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 m/s 。 1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 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 为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作图经典训练题

《光现象》作图训练题 编号姓名 1.(1)“井底之蛙”常用来形容“目光短浅”。如图所示,画出井底之蛙的视野的大. 致.范围。 (2)如图所示,作出人在什么范围内能看到窗外一棵树的全部。(用阴影线表示人所在的范围) 2.(1)画出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的光行进的径迹 ..。 (2)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图。 3. 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 4.(1)画出图中平面镜的位置。(标明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度数) (2)要想使与水平方向成30o角的太阳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竖直照射到井底,确定图中平面镜的位置。(标明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度数) (3)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小明同学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中已标示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等,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小。

45o45o 5. 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 6.(1)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平行相对放置,完成光路图。 (2)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完成光路图。 7.(1)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成45o夹角放置,完成光路图。 (2)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汽车头灯的光照射到汽车前方自行车的尾灯时可以对司机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试完成图中一条光线 ....的光路图。 8.(1)请在图中虚线方框内画出适当个数 ....的平面镜,并将光路补充完整。 (2)利用潜望镜可以在水下观察到水面上的物体,在图中的直角管中的两个平面镜构成一个简易潜望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进口,画出它经过潜望镜的光路。 30o

9作出点光源 S通过平面镜照亮A点的光路; 10、已知点光源S及其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入射光线SA,作出平面镜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11、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光源S及其像点S' ,并把光路补充完整; 12、作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 MN照亮不透明物体右侧地面或光屏的范围; 光的折射 13、如图1,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画出折射光线,标出折射角的位置; 14、如图2所示,已知一条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15、如图3所示,完成光通过玻璃的大致光路; 水 空气空气 1 图 S A S A S' MN S 光 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级上册——光现象典型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典型例题【例题1】光在水里传播的速度是()。 A.等于3× 108 m/s B.小于3× 108 m/s C.大于3× 108 m/s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B 【例题2】一台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射激光讯号,经过2.7 s后才接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A.8.1× 108 m B.4.05× 105 km C.8.1× 105 m D.4.05× 108 km 答案:B 【例题3】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绿、 靛 D.红、黄、绿 答案:A 【例题4】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 短 D.逐渐变长 答案:A 【例题5】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 B.是圆形的 C.它是太阳的像 D.是长方形的 答案:B,C 【例题6】如下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 B.萤火虫 C.烛焰 D.太阳

【例题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时,常提到的“三点一线” B.黑板上笔直的粉笔线 C.夏天树阴下的圆光斑 D.月食的形成 答案:A,C,D 【例题8】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束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答案:A 【例题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 D.漫反射不遵从反射定律 答案:D 【例题10】一束太阳光沿着与水平地面成60°角的方向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A.120° B.60° C.30° D.0°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课件

幻灯片1 光现象——复习课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三种光学现象 平面镜 凹面镜 球面镜 光学器件 凸面镜 光 凸透镜 透镜 凹透镜 平面镜 成像知识 凸透镜 凹透镜 幻灯片2 1 光的直线传播光源 光源是指 能够发光的物体 例如:

幻灯片3 1 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幻灯片4 一、光的三种现象及应用 规律

实例 光学现象 光路图 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象 日食月食 同一种匀质 介质中沿直 线传播 光的直线 传播 水中倒影 潜望镜 平面镜成像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 池水变浅 水中筷子上折 透镜成象 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 幻灯片5 光的反射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⑵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是发生在两种介质分界处的。 ●B、在入射光能量一定的条件下,反射光的能量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强,故光的反射不 遵循能量守恒, ●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则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A、D 若入射角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 增大 10O,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的夹角为_______

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的折射 :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就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2.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一定会发生反射,若介质透明,则还能发生折射。 3.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当入射光垂直于介质表面时,折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此时反射光沿入射光的原路返回。 幻灯片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