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肌肉和肌纤维周围均包有结缔组织,按其位置不同分为肌外膜、肌束膜和肌内膜。

包在整块肌肉外面的致密结缔组织,称肌外膜。

若干条肌纤维集成束,束的外周包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称肌束膜。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称肌内膜。

骨骼肌纤维表面附有肌卫星细胞,肌纤维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分化形成肌纤维。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一条肌纤维内含多个细胞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肌浆内含大量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后者由明带和暗带组成明带又称Ι带,其中部为Z线

暗带又称A带,其中部较浅的窄带称H带,H带中央为M线

* 肌节(sarcomere)为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I带+A带+?I带组成;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肌膜外有基膜紧贴,肌膜与基膜间有肌卫星细胞,肌纤维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分化形成肌纤维。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横小管和肌浆网等是骨骼肌纤维最主要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myofibril)

由粗、细两种肌丝(myofilament)规律排列组成。

粗肌丝位于肌节的暗带,中央固定在 M线上,两端游离。

细肌丝位于肌节两端,一端附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

Ι带仅有细肌丝;H带(A带中部) 仅有粗肌丝;H带两侧的A带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

(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组成。

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

骨骼肌由骨骼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其大小因肌肉类型和生理活动的状况而不同,一般长度约3--40mm,镫骨肌纤维最短,长约lmm;缝匠肌纤维长达125mm。肌纤维的宽度约为10--100μm,加强体育锻练能使肌纤维体积增粗。

(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

骨骼肌纤维表面有肌膜,是多核细胞,核卵圆形,位于肌纤维之边缘,染色质较丰富,沿核膜分布,有l-2个核仁。细胞质称肌浆,内有丰富的肌原纤维。肌浆的基质含有肌红蛋白,肌肉组织呈现红色即与肌红蛋白有关。由于肌纤维所含的肌红蛋白数量不同,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肌浆内有高尔基复合体和发达的线粒体。线粒体又称肌粒,分布在肌原纤维之间,呈纵行排列。此外,肌浆中还含有脂滴和糖原颗粒。肌原纤维是肌纤维中最主要的组分,呈细丝状,沿细胞的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而且明暗横纹皆整齐地排列在同一水平,所以整个肌纤维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带。用铁苏木精法染色,暗带着色很深,明带着色较浅。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膜:肌膜由细胞膜和基膜组成,两者之间有间隙。在骨骼肌细胞的表面,细胞膜和基膜凹入肌细胞的内部,伸入到每一根肌原纤维之间,分支相互连接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横小管,又名T小管,小管与肌原纤维成垂直方向。

2.肌浆:肌浆中含有肌原纤维、肌质网和丰富的线粒体,还有肌红蛋白,是贮氧的场所。肌浆内的线粒体除分布在核及肌膜附近外,还分布在肌原纤维之间。有些肌纤维的线粒体成对环列在肌原纤维的Ⅰ带上,线粒体生成腺苷三磷酸(ATP),提供肌肉收缩活动时所需要的化学能量。肌浆内的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有少量粗面内质网及核蛋白体等,糖原以粗粒的形式存在。

1)肌原纤维电镜观察,每条肌原纤维由许多细微的肌微丝组成。肌微丝分为两种:一种称肌动蛋白微丝,由肌动蛋白分子组成,直径为5nm,长度是2μm左右;另一种是肌球蛋白微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直径为l.0nm,长度是1.5μm左右,这些肌微丝呈平行排列。

平行排列的肌球蛋白微丝组成A带,每条肌微丝的中段略粗,两端稍尖细。在A带的正中线处,肌球蛋白微丝垂直伸出一些更细的丝突,形成较暗的M线。在H带两侧的A带上,沿肌球蛋白微丝的长轴旋转伸出一些等间距的横突,每旋转一周共伸出6个横突,突间距离为14.3nm。肌球蛋白微丝借助横突与相邻的肌动蛋白微丝相连。在H带的肌球蛋白微丝没有横突。

肌动蛋白微丝从肌节的两条Z线上伸出,两侧分别构成半个Ⅰ带。然后微丝再由Ⅰ带连续向A带内伸进一定距离,插入肌球蛋白微丝间隙中,形成6条细的肌动蛋白微丝围绕一条粗的肌球蛋白微丝。肌纤维处于静止状态时,从两条Z线伸出的肌动蛋白微丝两端相隔的距离即H带的宽度。当肌纤维收缩时,肌动蛋白微丝两端接近或接合,H带变窄以至消失;当肌纤维弛张时,肌动蛋白微丝两端之距离稍宽,H带也变宽。

在肌原纤维A带中,包含肌球蛋白微丝及肌动蛋白微,比较致密,所以A带呈现为暗带。在Ⅰ带中,仅有细的肌动蛋白微丝,所以呈现为明带。H带仅有肌球蛋白微丝,故比A带稍浅淡。M线由于肌球蛋白伸出一些细微的丝突,因而比H带稍暗。Ⅰ带的肌动蛋白微丝在Z线处,末端变粗并分出细支,称Z微丝(Z filament),来自两侧的Z微丝在Z线上相互交叉重叠,所以Z线致密而深暗。

2)肌质网是肌浆内的特殊结构,相当于其他细胞的内质网,但没有核蛋白体,它是由薄膜构成的复杂管状系统,这种管状结构称肌小管。在每条肌原纤维表面有许多肌小管纵列盘绕并呈重复交替排列。覆盖在A带上的肌小管沿肌原纤维的长轴纵行排列;在H带纵行排列的肌小管彼此分支吻合,形成不规则的网状肌小管。在A带和Ⅰ带的交界处,纵行排列的肌小管汇合成单条横向膨大的肌小管,称终池。在终池内常有浓密度的小颗粒物质与Ca2+相结合。

位于终池部位的肌膜呈漏斗样向内深陷即为T小管,管腔直径约20nm。T小管环绕每条肌原纤维,沿两条终池之间穿行,但不与相邻的终池沟通。这三条并列的小管合成三联管。

肌肉收缩过程:

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肌浆Ca2+浓度增高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 徐娇等 摘要:电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以及其病理状况时发生的改变为人们判断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直观科学的依据。本文主要概述了投射电镜观察下内质网的各种超微病理变化。 关键词:电镜;内质网;病理变化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RUSKA第一次发现了电子显微镜,随后利用刚刚形成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第一次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1]。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镜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亚细胞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也不断被人们认知。同时,在医学科研和诊断疾病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Gyorkey[2]等在2000例肿瘤诊断中8%要靠电镜帮助诊断。Kuzela[3]等对49例肿瘤的诊断结果分析,11例电镜可进一步提供明确的诊断,占22%,纠正6%的错误诊断,确诊率28%。国内周晓军[4]报道223例肿瘤电镜诊断,电镜确诊135例,占60%,纠正原病例诊断11例,占5%。有诊断价值者占65%。有由此可见,电镜技术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电镜分为扫描电镜和投射电镜。由于其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大,而且使用较为方便,电镜已经成为研究细胞微观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本文所的总结的内质网超微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投射电镜来观察。 1 内质网的超微结构及生理功能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KR. Porter、A. Claude 和EF. Fullam等人于1945年发现,是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它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膜囊和膜管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ER,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和滑面内质网(SER,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两大部分。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滑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 内质网是哺乳细胞中一种重要的亚细胞器。膜分泌性蛋白、氨基多糖、磷脂、胆固醇及钙信号等的代谢均与内质网功能直接相关,例如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空间折叠、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蛋白质分泌等均在内质网内发生。目前研究认为,胰腺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内质网功能障碍可能分别是糖尿病、心脑组织缺血梗塞、退行性神经疾病等发生的重要原因[6-8]。 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具有四个主要的生理功能: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折叠形成蛋白质正确的三维空间构象;储存Ca2+;参与脂质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9]。 2 内质网的病理性变化形态观察 2.1内质网增多内质网的多少可以反应细胞病变状况。例如在蛋白质合成及分泌活性高的细胞(如浆细胞、胰腺腺泡细胞、肝细胞等)以及细胞再生和病毒感染时,粗面内质网有增多现象。 李颖智[10]等研究了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发现进行手术后第11w,胫骨成骨骨细胞核空化,粗面内质网增多。熊娟[11]等观察了锯缘青蟹病毒感染的超微病理变化,发现其胃细胞中粗面内质网肿胀增多。 2.2内质网减少和水祥[12]等用秋水仙素灌大鼠慢性肝损伤大鼠,用电镜观察细胞,发现胞浆内内质网减少。谢学军[13]等研究了糖尿病大鼠视觉系统三级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发现糖尿病大鼠视皮质,神经细胞胞浆中,粗面内质网减少且变形。山羊冰川棘豆中毒[14],缺血[15,16]等也可导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减少。

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与动物细胞比较,植物细胞的体积一般比动物细胞的体积大,但是植物细胞也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需要经过处理制成装片和切片标本,才能观察。【活动目标】 1.练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3.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材料器具】 洋葱鳞片叶、番茄果实、水绵装片、衣藻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其他植物玻片;清水、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干净纱布、吸水纸。 【方法步骤】 1.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的结构有()。 在视野中选择一个清楚的细胞绘图记录如下,注明细胞结构的名称。 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1)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解剖针在切开的番茄果实中挑取少许成熟的果肉,将果肉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4)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番茄果肉细胞的结构有()。 选择1~2个细胞,绘图如下: 番茄果肉细胞(绘图) 《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教学设计

课题:构成植物体的细胞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中的内容,本节主要是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要了解细胞这样小的结构,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因此显微镜的使用也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熟悉显微镜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态结构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功能。本教案是第三课时《构成植物体的细胞》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区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说明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步骤。 2.能力目标: (1)尝试自己制作临时装片。 (2)运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肌膜 肌膜(sarcolemma)由质膜及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组成。质膜包裹肌细胞的外鞘,厚度为7.5-9.0nm,其结构与普通细胞的胞膜相似,为单位膜。肌膜外有一层中等电子密度,无结构的物质,称为基底膜,厚度为50nm,属于糖蛋白,其功能是作为微骨架,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稳定性;还能抵抗外伤并能形成肌膜管,以引导再生纤维的生长。 细胞核 肌细胞核呈长圆形,常位于细胞的周边,靠近肌膜。其功能是控制整个细胞的代谢。 肌质 1.线粒体多呈卵圆形,和细胞长轴平等,位于核附近及肌原纤维之间。含有多种氧化酶,呼吸酶及ATP酶,为肌纤维提供能量。 2.肌质网及横管系统由肌膜向细胞内部延伸而形成的管道系统,又名内膜系统,负责把肌膜上动作电位传导到内部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 肌质网:即内质网,呈网状包绕有原纤维,和肌原纤维长轴平等,又称纵管系统。管腔直径为50-100nm,称肌小管;在H带内彼此交织,连接;在A带与I带交界处呈横行膨大,形成不规则终末小池,称为终池。 横管系统:在相当于肌质网终池处,肌膜呈漏斗状内陷,形成横行细管包绕整个肌原纤维,并与肌原纤维长轴方向垂直,称为横管,又称T管。管腔直径30nm,壁较厚,腔内含有较浓的钠离子。在哺乳动物,每个肌节有两条横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横管穿行在两端肌质风终池的间隙内,因此中央的横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管(tiad)。横管与肌膜连续,并开口于A带与I带交接处,内含细胞外液。横管与肌质网不相通。 核糖体:在成熟的骨骼肌纤维中少见,通常游离存在,很少附着在内质网膜上。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糖原颗粒:分布于肌膜下,肌原纤维间或肌丝间,其数量多少与代谢需要有关。 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的收缩单位,纵向走行,在伸展状态下,光镜可见明暗的横纹周期。暗部为双屈光性,称A带;亮部为单屈光性,称I带。A带中央有H带,有M线穿过。I带被Z 线穿过而分成两等份。两条相临的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sarcomere),其长度随收缩状态而异,一根肌原纤维可分成许多肌节。 肌节是肌原纤维的功能单位,由细肌丝和粗肌丝组成。细肌丝直径5—7nm,长约1m,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粗肌丝直径1.5m,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和粗丝彼此穿插平等有序排列。 肌节的纵切面观察:I带位于Z线两边,仅有细肌丝,无粗肌丝。A带位于肌节中部,粗,细肌丝相间,平等排列。H带位于A带中央,只有精肌丝,无细肌丝。M线位于H带中央,为三条和粗细肌丝垂直的极细连线。横切面观察:H带只见粗点,直径为10—12nm。I带只见细点,直径为5nm,呈六角形列阵。在A带上可见到每一个粗点周围有六个细点围绕。M 线可见粗点呈注角形列阵并有细丝相连。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根据肌纤维对氧化酶及ATP酶反应(PH9.4)的不同,可分为两型。 1型肌纤维:氧化酶呈高活性,NADH-TR及SDH强阳性,ATP酶阴性。1型肌纤维因含肌红蛋白多,又称红肌,较细,收缩慢但不易疲劳。

超微结构又称为亚纤维结构

细胞结构又分为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又称为亚显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以及不同功能状态与分化发育中的变化称超微结构。 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则是细胞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不同海拔火绒草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总结: 用青藏高原东北部3个不同海拔地区的火绒草为材料,通过实验观察并比较了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电镜观察表明,生长于不同海拔地区的火绒草,叶绿体结构差异明显。生长于海拔2 300m处的火绒草,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致密,结构清晰,片层可达32层。生长于海拔2 700m处的火绒草,基粒片层排列不规则,片层下降到十几层,类囊体出现轻微膨大。生长于海拔3 800m处的火绒草,基粒片层则严重扭曲,片层只有几层,类囊体膨大严重,类囊体膨大最宽处可达0.14μm,出现脂质小球。此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体的形状有向圆形转变的趋势。火绒草叶绿体基粒叠垛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汞胁迫对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总结: 汞离子会破坏植物细胞的结构,,轻则使植物体内代谢过程发生紊乱,生长发育受阻,重则可造成植物枯萎,甚至衰老死亡。汞离子能毒害叶绿体的类囊体系统,能引起类囊体的解体,使叶绿体发生破坏,因此汞能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光合产物短缺,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衰老或死亡。汞对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毒害也十分明显。汞离子能抑制细胞分裂,汞离子还能使细胞膜出现渗漏,抑制细胞对水分和微量元素的吸收。

《水分胁迫对六种禾草叶绿体和线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总结 水分胁迫后,6种牧草的叶绿体均膨大变圆并向细胞中央移动;叶绿体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嗜锇颗粒和少量淀粉粒,受伤害严重的叶绿体中的基粒和被膜破损;叶绿体片层系统排列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扭曲,类囊体膨胀,质间片层空间变小。线粒体数目均增加,且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性强于叶绿体,嵴变大且排列紊乱,部分线粒体内的嵴出现一定程度的断裂,变得模糊.线粒体上还出现了少量的嗜锇颗粒。 水分胁迫会导致叶绿体光合机构的破坏,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引起光合CO2同化效率的降低,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 《盐胁迫对芦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总结 当盐度介于0%~4.0%时,芦苇细胞受损的膜结构发生局部内陷或萎缩变形。细胞器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当盐度为4.0%时,芦苇细胞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具有膜结构细胞器及细胞壁遭到破坏,造成芦苇细胞膜系统的不可逆损伤,使细胞正常的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无法完成,导致芦苇细胞新陈代谢过程的中断。芦苇细胞生命活动趋于停止。在8.0%浓度盐胁迫下,芦苇细胞膜系统结构完全消失解体,导致芦苇细胞直接死亡。 《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 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着重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重视细胞的整体机能,着重以细胞壁、细胞核及质膜来阐述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细胞壁,早期的研究认为它与物质排出原生质体之外或与壁的代谢有关。细胞核凹入形成假包被的机制和功能目前尚不清楚,对核液泡发生和功能的认识也十分初步。植物细胞普遍存在与质膜相关联的膜囊结构,对这类膜结构的形成和动向大致有两种不同解释。

05.肌组织考题

肌组织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肌节2.三联体3.肌原纤维4.闰盘 5.横小管6.肌浆网7.肌丝 (二)填空 1.肌细胞呈(1)状,故又称(2);其细胞质又称(3),细胞膜又称(4),细胞质中的滑面内质网发达并交织成网,故又称(5);骨骼肌细胞呈(6)状,细胞核(7),位于(8)。心肌细胞呈(9)状,有分支,相邻肌细胞间的连接装置称(10),每个肌细胞只有(11)个核,位于(12)。平滑肌细胞呈(13)形,有(14)个细胞核,位于(15)。 2.横纹肌上的横纹由明带和暗带周期性交替排列而成,每个周期的长度为(1),暗带中间有一浅色窄带称(2)带,该浅色窄带中央有一条横线称(3)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4)线,每个肌节由(5)组成。 3.肌丝有两种,即(1)和(2),前者位于A带,由(3)分子组成,后者位于I带和A带两端,由(4)、(5)及(6)三种分子构成。 4.横小管又称(1),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2),人和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3)处,其作用为(4)。 5.骨骼肌收缩时,肌节中的A带(1),I带(2),H带(3),甚至(4)。 6.闰盘是相邻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装置,呈梯形,其纵的连接面上有(1),其作用为(2);横的连接面上有(3),其作用为(4)。 7.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上的横纹不(1),肌原纤维不(2),T小管和L 管组成的复合结构不(3),数量也(4),受(5)神经支配,故又称(6)。 8.平滑肌纤维的密斑位于(1),是(2)的附着点;密体位于(3),是(4)和(5)的共同附着点。 9.平滑肌细胞中也有粗肌丝和细肌丝,但不形成(1),受(2)神经的支配,故又称(3)。 (三)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向内凹陷形成 A.小泡群B.终池 C.横小管D.纵小管 2.骨骼肌纤维内贮存钙离子的部位是 A.肌浆B.肌浆网 C.横小管D.肌红蛋白 3.骨骼肌纤维的一个肌节包括

超微结构检查

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并未像某些人预测的那样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而进入了末日。相反,电子显微镜技术也正向超,高分辨率、生物分子及原子水平发展。口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电镜在人体各种疾病的诊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和临床医学疾病诊断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不断开辟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新领域, 主要从细胞、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上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规律, 丰富了传统病理学的知识。口述比如:1.通过对亚细胞结构和病原体的观察, 在生物医学领域利用高性能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各种细胞器正常的和病理的超微结构, 诸如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骨架系统等, 对探明病因和治疗疾病有很大帮助。2.通过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也可以研究细胞的通讯与运输、分裂与分化、增殖与调控等生命活动的规律, 电子显微镜也可结合各种制样技术观察病毒、细菌、支原体、生物大分子等的超微结构, 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工具。口述(随着电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与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 电子显微镜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会更加广泛。) 口述:引言: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生物电镜技术是医学生物学工作者深入研究机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的有利手段之一。所谓超微结构,一般指光学显微镜所不能分辨的组织、细胞的细微形态结构(亚显微结构)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在形态学科,如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等之中,电子显微镜技术已成为研究结构的常规方法。在某些机能学科,如生理、生物化学、病理生理、药理等。此外,在临床医学、环境保护科学以及中草药的研究等,电镜技术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不断开辟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从细胞,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上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病理转归规律。而随着电镜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与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电镜技术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下面,我们小组将对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稍作讲解。分为两个部分。 正文: 一.生物电镜技术在生物和医学中的研究历史 电子显微镜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德国的 Bruche和 Johannson根据电子光学原理,以电子束为介质用电子柬和电子透镜代替传统的光束和光学透镜,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 电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以及其病理状况时发生的改变为人们判断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直观科学的依据。本文主要概述了投射电镜观察下内质网的各种超微病理变化。 Abstract:There is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bout cell ultrastructure depending 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chnology. The structure of the various kinds of organelles,and it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change provides the intuitive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people to judg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under the projec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Key words:Electron microscope technology;Endoplasmic reticulum;Pathological changes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RUSKA第一次发现了电子显微镜,随后利用刚刚形成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第一次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1]。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镜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亚细胞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也不断被人们认知。同时,在医学科研和诊断疾病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Gyorkey[2]等在2000例肿瘤诊断中8%要靠电镜帮助诊断。Kuzela[3]等对49例肿瘤的诊断结果分析,11例电镜可进一步提供明确的诊断,占22%,纠正6%的错误诊断,确诊率28%。国内周晓军[4]报道223例肿瘤电镜诊断,电镜确诊135例,占60%,纠正原病例诊断11例,占5%。有诊断价值者占65%。有由此可见,电镜技术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电镜分为扫描电镜和投射电镜。由于其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大,而且使用较为方便,电镜已经成为研究细胞微观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本文所的总结的内质网超微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投射电镜来观察。 1 内质网的超微结构及生理功能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KR. Porter、A. Claude 和EF. Fullam等人于1945年发现,是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它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膜囊和膜管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ER,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和滑面内质网(SER,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两大部分。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滑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 内质网是哺乳细胞中一种重要的亚细胞器。膜分泌性蛋白、氨基多糖、磷脂、胆固醇及钙信号等的代谢均与内质网功能直接相关,例如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空间折叠、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蛋白质分泌等均在内质网内发生。目前研究认为,

试述肌节的超微结构

试述肌节的超微结构? 肌节是横纹肌纤维结构和收缩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指两条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或肌丝束)。一个肌节是由1/2I带+A带+1/2I带所组成,中轴为M线,紧邻M线两侧是A带的中央部分H 带,A带外侧分别为1/2I带。粗肌丝位于A带内,中央借M线固定;细肌丝一端固定在Z线,平行于I带内,另一端插入A带的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肌纤维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入,故I带变窄,A带长度不变,而H带也变窄甚至消失,每个肌节变短,肌纤维缩短。 比较大、中、小、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①大、中、小、微动脉的管壁都分3层,从内向外称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以中动脉的3层结构最明显;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中膜含平滑肌或弹性膜;外膜为结缔组织,有营养血管。②大动脉内膜较厚,内弹性膜多层;中膜主要为40~70层弹性膜,弹性膜之间有弹性纤维、环行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其功能是维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③中动脉内膜的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弹性膜较明显;其功能是调节器官的血流量。④小动脉中膜由数层平滑肌纤维构成;较大的小动脉也可见内弹性膜;主要功能是调节器官与组织的血流量,并形成外周阻力,参与正常血压的维持。⑤微动脉无内弹性膜,中膜仅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是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调节各组织血流量 试述胃黏膜上皮的结构及其功能意义。 ①胃的黏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除少量内分泌细胞外,主要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②表面黏液细胞呈 柱状,细胞核卵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染色浅淡,PAS反应阳性;电镜下细胞顶部含大量黏原颗粒;相邻细胞间有紧密连接。③上皮下陷形成许多胃小凹,胃小凹底部含干细胞。④表面黏液细胞分泌不溶性黏液,含高浓度HCO3-,覆盖于上皮表面,可将上皮与胃液隔离,并可中和盐酸,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上皮。⑤胃小凹的干细胞分裂分化,补充脱落的表面黏液细胞,使上皮不断更新。这些构成了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试述精子发生的主要阶段及形态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后,在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精子发生开始即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时期。(1)精原细胞增殖期。①A型精原细胞是最幼稚的生殖细胞,青春期开始后,其不断分裂增殖,一部分子细胞成为干细胞。②另一部分子细胞经历B型精原细胞增殖,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2)精母细胞成熟分裂期。①初级精母细胞经过DNA复制后(4n DNA),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②次级精母细胞不进行DNA复制,迅速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产生两个精子细胞,核型为23,X或23,Y(1nDNA)。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仅见于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经过两次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3)精子形成时期。精子细胞由圆形逐渐分化转变成为蝌蚪形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形成。①此过程主要变化是核变得极度浓缩,形成精子头部;高尔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肌肉和肌纤维周围均包有结缔组织,按其位置不同分为肌外膜、肌束膜和肌内膜。 包在整块肌肉外面的致密结缔组织,称肌外膜。 若干条肌纤维集成束,束的外周包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称肌束膜。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称肌内膜。 骨骼肌纤维表面附有肌卫星细胞,肌纤维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分化形成肌纤维。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一条肌纤维内含多个细胞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肌浆内含大量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后者由明带和暗带组成明带又称Ι带,其中部为Z线 暗带又称A带,其中部较浅的窄带称H带,H带中央为M线 * 肌节(sarcomere)为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I带+A带+?I带组成;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肌膜外有基膜紧贴,肌膜与基膜间有肌卫星细胞,肌纤维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分化形成肌纤维。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横小管和肌浆网等是骨骼肌纤维最主要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myofibril) 由粗、细两种肌丝(myofilament)规律排列组成。 粗肌丝位于肌节的暗带,中央固定在 M线上,两端游离。 细肌丝位于肌节两端,一端附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 Ι带仅有细肌丝;H带(A带中部) 仅有粗肌丝;H带两侧的A带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 (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组成。 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 骨骼肌由骨骼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其大小因肌肉类型和生理活动的状况而不同,一般长度约3--40mm,镫骨肌纤维最短,长约lmm;缝匠肌纤维长达125mm。肌纤维的宽度约为10--100μm,加强体育锻练能使肌纤维体积增粗。

植物细胞和组织部分完整知识点

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植物细胞 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因此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 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 J. Schleiden. 和T. Schwann二人于1838—1839年间提出的。 (二)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大小,主要受到下列三因素控制: (1)细胞核的控制能力;(2)细胞表面积的限制;(3)细胞代谢速率的影响。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1毫米——0.2微米) 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2微米——1.4埃)又称亚显微结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 生活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 (1)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壁:包围在原生质体的外围。 二、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一个细胞内分化了的原生质 。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 1.细胞膜(质膜):生活细胞的原生质体表,都有一层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构成的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包围,它将细胞与外界分开,在植物细胞中它和它外围的细胞壁紧密相连。 功能:控制胞内外物质交换;稳定胞内环境;接受信息等。 细胞质:是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它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其中的细胞器组成。它包括: (1)胞基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内膜结构单位和非膜结构的实体以外,其余没有分化的均质的胶体部分。 (2)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根据是否具有生物膜及组成生物膜的单位膜层数,可将细胞器分为:具双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和无膜结构三种类型。 (一)双层膜结构:

复习资料

一上皮组织 1 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 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3 名词解释: 内皮,间皮,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质膜内褶,基膜2二结缔组织 二结缔组织 1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2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有哪几种纤维成分,其形态和功能如何? 3 除疏松CT外,还有几种固有结缔组织?分布形态、功能如何? 4 软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如何?软骨怎样生长? 5 以长骨骨干为例试述密质骨的骨板排列方式。 6 名词解释:间充质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骨单位同源软骨细胞群软骨囊 三 .血液 1 试述各种血细胞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功能。 2 血细胞正常值,白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正常值。 3 各系血细胞发过生过程的形态变化规律是什么? 4 名词解释: 网织红细胞造血干细胞 四肌组织 1 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2 试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3 试述粗、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4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5 试比较三种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 6 名词解释: 横小管肌浆网肌节粗肌丝细肌丝横小管纵小管终池三联体闰盘 五神经组织 1 描述神经元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构。 2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其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 3 试述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 试述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各种神经末梢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5名词解释: 尼氏体突触神经纤维郎飞结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有髓神经纤维运动终板轴浆运输 六循环系统 1 描述动脉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 2 试述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 3 试述毛细血管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点。 4 试述微循环的组成和机能意义。 5 试述心脏壁的的微细结构。 6 什么是心传导系统?有何功能?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教学文案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 构特点

精品文档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肌肉和肌纤维周围均包有结缔组织,按其位置不同分为肌外膜、肌束膜和肌内膜。 包在整块肌肉外面的致密结缔组织,称肌外膜。 若干条肌纤维集成束,束的外周包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称肌束膜。 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称肌内膜。 骨骼肌纤维表面附有肌卫星细胞,肌纤维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分化形成肌纤维。 (一)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一条肌纤维内含多个细胞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 肌浆内含大量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后者由明带和暗带组成明带又称Ι带,其中部为Z线 暗带又称A带,其中部较浅的窄带称H带,H带中央为M线 * 肌节(sarcomere)为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I带+A带+?I带组成;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肌膜外有基膜紧贴,肌膜与基膜间有肌卫星细胞,肌纤维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分化形成肌纤维。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肌原纤维、横小管和肌浆网等是骨骼肌纤维最主要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myofibril) 由粗、细两种肌丝(myofilament)规律排列组成。 粗肌丝位于肌节的暗带,中央固定在 M线上,两端游离。 细肌丝位于肌节两端,一端附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 Ι带仅有细肌丝;H带(A带中部) 仅有粗肌丝;H带两侧的A带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 (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组成。 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 骨骼肌由骨骼肌纤维组成。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其大小因肌肉类型和生理活动的状况而不同,一般长度约3--40mm,镫骨肌纤维最短,长约lmm;缝匠肌纤维长达125mm。肌纤维的宽度约为10--100μm,加强体育锻练能使肌纤维体积增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类型:演示性 指导教师:张景景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 3.学习表皮制片法及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巧。 二、实验原理 通过制作表皮临时装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仪器与材料 1.仪器、用品:显微镜、镊子、刀片、解剖针、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吸水纸、稀碘液 2.材料:洋葱鳞茎、番茄果 四、方法与步骤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使用:①取、放显微镜; ②对光; ③放置标本与调节; ④低倍镜的使用; ⑤高倍镜的使用; ⑥油镜的使用; ⑦用毕复原和存放。 (2)注意事项:①正确操作,自觉保养。

②不用手触摸光学镜面,不擅自拆卸。 ③观察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上升或下降时,注意镜头不接触盖玻片。 2.洋葱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的制作。 ①拭擦玻片; ②载玻片中央加水滴; ③材料放入水滴并展平; ④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边先放下,接触到水,然后再轻轻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⑤吸去多余水分:观察临时装片时一定要加盖盖玻片,并将其四周溢出的水擦干。 ⑥显微镜下观察。 3.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4.植物显微构造绘图技术。 ①要求:科学性、真实感、精美、文字标注清晰。 ②基本步骤:其构图包括位置、结构特点、大小、比例等。 勾画轮廓; 用清晰的线条和圆点完成全图; 标注:引线、结构名称、图的名称、放大倍数。 注意:必须使用铅笔。 五、实验报告 绘出洋葱鳞叶的内表皮细胞2-3个,并注明细胞各部分名称。 六、分析与讨论

肌组织考题(DOC)

---------------------------------------------------------------最新资料推荐------------------------------------------------------ 肌组织考题(DOC) 肌组织考题(一)名词解释 1.肌节 2.三联体 3.肌原纤维 4.闰盘 5.横小管 6.肌浆网 7.肌丝(二)填空 1.肌细胞呈(1)状,故又称(2);其细胞质又称(3),细胞膜又称(4),细胞质中的滑面内质网发达并交织成网,故又称(5);骨骼肌细胞呈(6)状,细胞核(7),位于(8)。 心肌细胞呈(9)状,有分支,相邻肌细胞间的连接装置称(10),每个肌细胞只有(11)个核,位于(12)。 平滑肌细胞呈(13)形,有(14)个细胞核,位于(15)。 2.横纹肌上的横纹由明带和暗带周期性交替排列而成,每个周期的长度为(1),暗带中间有一浅色窄带称(2)带,该浅色窄带中央有一条横线称(3)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4)线,每个肌节由(5)组成。 3.肌丝有两种,即(1)和(2),前者位于 A 带,由(3)分子组成,后者位于 I 带和 A 带两端,由(4)、(5)及(6)三种分子构成。 4.横小管又称(1),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2),人和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3)处,其作用为(4)。 5.骨骼肌收缩时,肌节中的 A 带(1), I 带(2), H 带(3),甚至(4)。 6.闰盘是相邻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装置,呈梯形,其纵的 1 / 6

连接面上有(1),其作用为(2);横的连接面上有(3),其作用为(4)。 7.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上的横纹不(1),肌原纤维不(2), T 小管和 L管组成的复合结构不(3),数量也(4),受(5)神经支配,故又称(6)。 8.平滑肌纤维的密斑位于(1),是(2)的附着点;密体位于(3),是(4)和(5)的共同附着点。 9.平滑肌细胞中也有粗肌丝和细肌丝,但不形成(1),受(2)神经的支配,故又称(3)。 (三)选择题从 4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向内凹陷形成 A.小泡群 B.终池 C.横小管D.纵小管 2.骨骼肌纤维内贮存钙离子的部位是 A.肌浆 B.肌浆网 C.横小管 D.肌红蛋白 3.骨骼肌纤维的一个肌节包括A.相邻两 M 线之间的肌原纤维 B. 1/2 I 带 + A 带 + 1/2 I 带C. 1/2 A 带 + I 带 + 1/2 A 带 D.相邻两闰盘间的肌原纤维4.以下对肌原纤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沿肌纤维长轴纵行排列 B.表面有单位膜包绕 C.有肌浆网包绕 D.由肌丝组成 5.下列哪种蛋白分子不参与细肌丝的构成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6.骨骼肌纤维收缩时,与肌球蛋白分子头结合的是 A.原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 ATP D.肌钙蛋白 7.以下关于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每条肌原纤维由更细的肌丝构成 B.肌

骨骼肌

第四节骨骼肌特性 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的特性。 弹性:而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的特性。 粘滞性: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所产生的特性。

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一)骨骼肌的兴奋性 骨骼肌是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①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②刺激的作用时间 ③刺激强度变化率

二、骨骼肌的收缩性 肌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立即产生收缩反应,这种特性称为收缩性。 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刺激时,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期 舒张期 刺 激 10ms 单收缩曲线 潜伏期

如果增加刺激频率,则各刺激所引起的单收缩可以相互融合,若后一刺激均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结束之前刺激肌肉时,则形成不完全强直收缩。 如果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后一次刺激就会落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内,形成新的收缩,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变化或长度缩短完全融合或叠加,肌肉处于更强的持续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相对张力 0 1 2 3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时间(ms ) 单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不完全强直收缩

第五节骨骼肌收缩形式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一)向心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 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 缩。(也有叫缩短收缩) 特点:收缩时肌肉长度缩 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 而引起身体运动。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上皮组织: 问答: 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分布。 名词解释: 内皮,间皮,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质膜内褶,基膜 结缔组织 问答: 1.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有哪几种纤维成分,其形态和功能如何? 名词解释: 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骨单位,同源软骨细胞群 血液 问答: 1.试述各种血细胞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功能。 2.血细胞正常值,白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正常值。 名词解释: 网织红细胞,造血干细胞 肌组织 问答: 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 2.比较骨骼肌、心肌结构差别。 名词解释: 横小管肌浆网肌节粗肌丝细肌丝横小管纵小管终池三联体闰盘神经组织 问答: 1.描述神经元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构。 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其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 3.试述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4.试述运动终板的结构功能。 名词解释: 尼氏体突触神经纤维郎飞结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有髓神经纤维循环系统 问答: 1.试比较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2.试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和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点。 3.试述心脏壁的层次结构。 名词解释: 蒲肯野纤维 免疫系统 问答:

1.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试述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 3.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4.试述脾的组织结构。 名词解释: 血-胸腺屏障,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脾血窦皮肤 问答: 1.表皮的层次结构及每层细胞的特点。 2.表皮内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种类、结构、功能。 名词解释: 竖毛肌 内分泌系统 问答: 3.试述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及合成的激素。 4.试述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5.试述脑垂体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6.试述下丘脑与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名词解释: 分泌含氮类激素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赫令小体,垂体门脉系统 消化管 问答: 1.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2.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 3.试述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名词解释: 食管腺,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小肠绒毛,潘氏细胞,微皱褶细胞 消化腺 问答: 1.试比较三对大唾液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2.试述胰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试述肝小叶的微细结构。 4.肝的血循环通路和胆汁通路是什么。 名词解释: 胰岛泡心细胞肝板肝血窦胆小管贮脂细胞窦周隙Kupffer细胞门管区 呼吸系统 问答:

电镜技术与细胞超微结构 复习题

电镜技术与细胞超微结构复习题 1.电子显微镜是一种什么仪器呢? 从本质上讲,电镜是一种助视仪器。人类认识自然界大部分信息来自眼睛。但是正常人眼在明视距离25cm 时,只能将相距0.2mm的两个物体分辨,小于0.2mm的物体结构细节人眼分辨不清。为了能看到生物结构更小的细节,科学家发明了各种助视仪器,不断提高人眼的分辨率,这些助视仪器有放大镜、望远镜、各种显微镜等。 2.电子显微镜科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各种电子显微镜的设计与制造; 2.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以及有关的各种设备; 3.电子显微镜图像的处理、分析和解释。 在生物电子显微技术中,同样是研究和解决电子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时这三方面的内容。 1932年他们把上述研究成果写成报告井公布于世,人们多把1932年定为“电镜诞生年”。 1939年Ruska等在德国Siemens公司,研制并生产了第一系列商品电镜,其分辨力为10nm,共生产了 40台。1942年,M.Mullan在剑桥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扫描电镜实验室装置; 电子显微镜的定义:它以电子束作为“光源”(电子束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得多,使电镜的分辨率大幅度提高),利用电磁透镜成象,并与一定的机械装置、电子和高真空技术相结合,所构成的现代化、综合性精密电子光学仪器。 一、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电子束透过样品而直接成像的电镜,其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一般为 50~ l00kV,样品厚度1~100nm(一般为50nm左右)。 透射电子显微镜特点: 1.分辨率极高点分辨率0.2~0.3nm,晶格分辨率0.1~0.2nm。 2.放大倍数高、变化范围广:几百倍至到几十万可调。 3.制样技术以超薄切片法为主,此外还有负染法、复型法等,样品制备比较复杂。 4.图象特点视场范围小,为二维结构平面图像。 5.应用范围广泛用于研究生物样品局部切面的超微结构,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冷冻蚀刻复型膜上的生物膜超微结构,非生物样品的纳米结构观察等。 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概念电子束照射在样品上,产生二次电子等信息,而后再将二次电子等信息收集起来放大成像。扫描电镜图像实为间接成像,其加速电压在1~30kV之间。 扫描电子显微镜特点: 1.分辨率较高一般为3~6nm,场发射式扫描电镜可达1~2nm;放大倍数一般为 20万倍,场发射式可达40万倍;放大倍率连续可调。 2.制样技术以样品表面观察法为主,此外还有冷冻割断内部结构观察法、高分辨样品制备法及管道铸型法等;可观察大而厚的样品,制备方法较为简单,样品的适应性较强。 3.图像特点景深长,图像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为三维结构图像。 4.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表面及其断面立体形貌的观察,并具有多种分析功能。 三、分析型电镜 (一)概念为装有扫描附件、能谱仪(EDX)和波谱仪(WDX)的透射电镜。 (二)特点除具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性能以外,还可对样品微区内(几个um3)的元素,进行定性、定量 综合分析。 四、超高压电镜(HVEM) (一)概念为加速电压在500kV以上的透射电镜。目前世界上超高压电镜的最高加速电压为3000kV;世界 此类电镜数量较少。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 编辑 动物细胞立体结构图组成动物体的细胞称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大体上相同,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中有扁球状的叶绿体.而动物细胞里没有这种结构,植物细胞中有囊状的液泡,而动物细胞里的液泡却不明显。 目录 1简介 2结构特征 3培养 4培养液的成分 5培养液的特点 6培养 7基本过程 8动植物组织培养区别 9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10相关词条 1简介 动物细胞立体结构图组成动物体的细胞称为动物细胞,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结构特征

中心粒 核糖体 滑面质网 高尔基小泡 高尔基体 微绒毛 核仁 细胞核 核被 粗面质网 溶酶体 线粒体 质膜 滑面质网 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没有细胞壁,液泡不明显,含有溶酶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细胞的进出、进行物质转换、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部有细胞器:细胞核,双层膜,包含有由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质网分为粗面的与滑面的,粗面质网表面附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质网,表面没有核糖体,参与脂类合成。 3培养

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动物细胞在培养的过程中不再形成组织。 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4培养液的成分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动物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液中是否含有动物血清,因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的环境,此外动物血清中也包含了一些动物的激素和酶,可以促进细胞的发育。 5培养液的特点 液体培养基、含动物血清。 6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体外细胞培养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基本相同,例如,需要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等。将细胞所需的上述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的环境,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液体培养基、通常含动物血清。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的抗生素,以防被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产物防止细胞代产物累积对细胞自身产生危害。 ②营养物质:无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等),有机物(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 ③血清和血浆(提供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 。 ④温度和pH(36.5±0.5℃,7.2~7.4)。 ⑤气体环境(95%的空气+5%CO 2的混合气体)。 其中5%CO2气体是为保持培养液的pH稳定。 3.基本过程 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组织。将材料剪碎,并用胰蛋白酶(或用胶原蛋白酶)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