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教育方法

学校体育教育方法

学校体育教育方法
学校体育教育方法

浅论学校体育教育方法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分析,得出学校体育教育方法具有针对性、互动性、系统性、直观性及潜隐性的基本特征;常见的学校体育教育方法中教师的教授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动作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法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及合作学习法。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基本特征;教育方法

“体育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于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一门教育,是教育的子系统教育”[1]。从体育教育中教育的方面来说,教是教人。学校体育教育方法是体育教育方法体系的主体,它对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它能为学生思想品德和品质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正确运动技术和锻炼知识的获得提供实施保障。

1.学校体育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

1.1针对性

对任何体育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实施都有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目的,也可以说,不是某一种或几种方法就能解决所有体育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筛选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现象和预期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教育内容和师生特点,做到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育方法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1.2互动性

“任何体育教育方法都与教师和学生存在密切关系,体育教育方

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区别

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学、社会心理学、广告与公关、体育法规、教育学、体育经济学、俱乐部体育、社区体育、体育保健学、传统养生学、健身概论等。 主要就业去向:公共及商业体育服务机构、健身俱乐部、体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科研单位等。 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主要就业去向:各类学校和体育部门。 特殊教育专业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高校中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院校,也是唯一招收身体健全并有体育特长高中毕业生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学习的院校,1、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专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特殊教育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康复训练技术、运动专项技术等方面课程的综合知识,掌握残疾人进行体育教育、训练、康复指导的技能,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我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备残疾人体育教学、竞赛组织与管理、康复训练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社区、民政等部门胜任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符合社会需要,因此就业前景广阔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爱玩属于天性,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让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许多体育教师使用合作法、讨论法并非无用功,但由于在理解上的缺陷以及掌握程度的不足,教学方法的实施表现出一些弊端。表面上体育课堂的热闹其实并非完全在讨论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从而造成了“假互动”效应,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阻碍了有效教学的发展。 二、提升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2.1、充实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通过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小学生活动能力较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有羽毛球、篮球、足球等,通过这些锻炼达强身健体功效。教学内容的编排可按照书本要求内容进行,对于有趣、互动性强的内容可按照其原有模式展开教学;而一些相对枯燥的内容则可利用小游戏、多媒体方式教学。 2.2、提升课堂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程无异于自由活动课程,因此学习效率较低,需要掌握的要点也难以当堂消化。因此教师需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年龄层制定趣味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的在于优化学生身体体质,帮助其掌握坚韧不拔的品质。在高效体育教学下,教师应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兴趣驱使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环境优势,例如在下雪天气时安排学生打雪仗,在玩中让学生锻炼身体,避免出现由于天冷不愿出教室活动现象出现。 2.3、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竞争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期,合作精神与竞争精神需要从小培养,改变传统教学中所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通过分组竞争形势让学生产生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小组间竞争则需要依靠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群策群力下通过协作达到胜利目标。例如可在室外开展“抢帽子”游戏,达到配合与竞争效果。小学生同样具有自尊心与荣誉感,对胜利的追求会让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尽最大努力让自己所在小组取得胜利。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下,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得以增强,这一点对于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现象作用力较强,能够将团队协作的体育精神深入人心。 2.4、增强课堂互动性 体育课堂不能够只是学生自己活动,教师也应设法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设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意愿的基础之上,在有限课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 1. 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分析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分析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现阶段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使得高等院校学生的锻炼时间越来越少的现状,高等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体育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通过体育教学来调节学生日常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的,就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从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简单介绍了现阶段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问题创新方法 现代社会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健的体魄。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方面的学习更加有效,体育老师就要针对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狭隘;第二方面,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第三方面,体育教学课程的地方特性还不够明显。 (一)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相对比较狭隘 现阶段的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运动技术的教学和灌输,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运动理论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对于社会对于人才有关体育方面的需求考度的不够周到,在教学时仍然注重三基教授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于人才体能素质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高等院校的部分体育老师将高校的体育教育视为中学体育教育的再现,这种片面狭隘的观念使得部分老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和中学的体育教育相比学生的选择性更多了,很多中学中没有的运动都可以在高等院校中学习到,比如,网球、健美操、跆拳道等等。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的范围较广,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场地和体育器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然而现阶段的高等院校中的体育教学设施并不完善,很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器材已经达到了一种瓶颈的状态。体育场地条件的欠缺和体育器械的不完善就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编号:0901******* 南阳师范学院2013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完成人:叶阳霆 班级:2009-1班 学制:4年 专业:体育教育 指导教师:刘笑舫 完成日期:2013-4-6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 (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 (一)研究对象 (2) (二)研究工具 (2) (三)数据处理 (2)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2) (一)南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 (二)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比较..(4) 四、结论与建议 (5) (一)结论 (5) (二)建议 (6) 1.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6)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6)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7) Abstract (7)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以南阳市为例 作者:叶阳霆 指导教师:刘笑舫 摘要: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教育大省,基础教育普及率高。在国家宏观性政策导向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理念的体育教育思想逐步深入拓展。本文选取南阳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8所高中作为研究样本,针对当前南阳市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探究,力求对南阳市中学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普遍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健康一个方面。就目前达成的共识,健康要素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然而,由于人们经常忽视及时调整外界诱因对自身精神压力的影响,致使人际关系不和、学习紧张、就业择偶不顺等,由此产生的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就很有必要探讨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对如何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的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民间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它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社交和竞技等多项功能,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把这些体育项目,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使一些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变成教材,进入课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发展完善它可以通过锻炼师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导致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消失,保护和

《全国高等职业 专科 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要(试行) 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对体育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高职高专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体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促进体育素养与健全人格养成,提高职业准备水平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教育、职业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于体育学习活动之中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行为习惯,提高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态度。 第四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及高职高专的专业特性制定的。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知识素养、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观赏能力,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 结合今后从事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利用体育的手段,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与体育康复的方法,促进良好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设置与结构 第五条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列入课表的必修课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08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某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材料

某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材料为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安全防护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设施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及关注情况。 三、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部分初中和小学生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回收率95.8%,教师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93.3%;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从学生调查的数据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有21.7%学生反映出仍有个别体育课存在被挤占现象。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存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全达标;体育教学课堂随意性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五、现状成因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甚至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学校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浅谈学校体育的主导与主体

浅谈学校体育的主体与主导 宁波光华学校王武德 学校体育发展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与探索,从基础到完善,传统到创新,单一性到多样化,都是无数体育工作者心血所集,然而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认真上一节课,而是要如何上好、上活一节课,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体育课的发展做点阐述,力求突出学校体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 现在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大量的脑力劳动压抑孩子的天性,运动成了他们在学校最好的放松方式,所以常常是一上体育课就喊着要玩这玩那,以至于课间休息也不放过,这种情况可称其为“运动饥饿症”。通过每节课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一段时期里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发现学生不愿重复同种类的运动,通常是这节课想跑想跳,下节课就改成打球或跳绳。大部分学生每节课都要换活动类别,就连游戏也不例外。但作为一个手拿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体育工作者,是否应该让学生选课题,通过运动来释放内心的压抑呢? 学校体育学中明确了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传统体育教学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此类“填鸭式,注入式”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为了把一个技术动作教好,可以几节课围绕一个课题,侧重的是难点和要点,分解和辅助,根本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不管会不会都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许出格。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当前体育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现代化走向探析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现代化走向探析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学体育教育和其他课程一样进入了改革的新世纪。审视过去,展望未来,以新的面貌、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迎接21世纪带来的挑战。 本文试图以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2年制或者3年制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就改变现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思考。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大会讲话中提出,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由于高校加快了发展步伐,高等教育应从过去的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从知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新形势的考验和冲击。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尊重客观现实,开创出一条既能顺利接轨又符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的新格局。学院领导层对体育教育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教育重心转移、体育设施合理布局和现代化器材场地建设以及体育经费投入是顺利接轨并且着力体现出教育思想更新的根本。学院系部处层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成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又有特点人才的重要因素。更新观念,从漠视到关注,对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议,能够起到直接作用。 学院体育部是体育教学直接实施部门,更应该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观念,并思考出一条具有学院特点的体育教学新途径。更新观念,思索改革,实施改革举措,力求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有不少相雷同和重复。现行的大学体育目标没有体现出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价值取向。应重新审视“目标”,对“目标”进行改革,让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特点,并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建立一种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1)

开办体育教育(太极拳)专业(专科) 可行性论证报告 国家开放大学: 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认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特申请于2015年秋季开设体育教育(太极拳)专业(专科),该专业作为专项教改项目由邯郸广播电视大学进行先期试点。经过调研形成如下论证报告: 一、开办专业的必要性 (一)太极拳概况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国家级。它既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融阴阳、刚柔、健身和技击为一体,在国内外深受欢迎。目前,已经传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者已经达到亿人,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第一武术健身运动项目。 (二)专业开办的政策依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太极拳等中医传统运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总会《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规定:“切实将武术段位制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的工作‘三纳入’(纳入政府规划、纳入年度计划、

纳入财政预算)。”河北省人民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开办本专业,对于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群众弘扬国粹文化、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障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专业开办的目的 开办本专业,为全民科学普及太极拳和提高太极健身运动水平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培养高素质太极拳健身运动人才,学习跆拳道、柔道等国际传统运动项目发展经验,为太极拳改革、提高,成为规范的竞技运动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1、克服太极拳传统教学不足。传统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不足,普通高校全日制培养模式又受招生对象和办学规模的限制,这对于培养大批高层次太极拳人才有很大局限性。 2、发挥电大开放教育办学优势。利用电大远程教育优势和电大系统办学优势,打造全民太极健身的远程学历教育平台,最大限度弥补上述培养模式的不足,既实现培养模式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又不影响学员日常工作,工学结合。 3、发挥邯郸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太极拳资源优势。河北邯郸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邯郸成为中国最大的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

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结合,促进体育教育发展

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结合,促进体育教育发展中国体育总局在2014年对全国调查中得出青少年儿童应增加体育锻炼和 提高锻炼强度。全国各地城镇与乡村儿童青少年在体育健身项目选择、体育健身场所、对待体育课、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的态度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普遍性。传统体育是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形态根入于百姓生活之中,不仅仅容易被当地人群接受,也保留其地方特色发展。而现代体育是给孩子们一个广阔新世界的敲门砖,让孩子们建立更好融入社会的基础。有机的把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相互结合将有效促进各地小学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政策的贯彻实施,以达到提高国民综合素养、强健民族精神、发扬体育精神,培养二十一世纪全面人才的现实意义的目的。 标签:传统体育现代体育兴趣培养增强体质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正相关,学生的基本课业压力巨大,更加需要每天合适的锻炼提高体质和舒缓压力。中国五千年上下流传下来很多体育项目。像武术,太极拳不仅强身健体而且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现代体育中的足球,篮球,羽毛球早已融入现在的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当中,但是如何正确适当的进行锻炼,我认为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将要重视的一部分。对学生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将会是适应当下环境体育发展一个方向。 一、传统体育内容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太极拳、气功、中国式摔跤、中国象棋、围棋等。武术既能健身又可防身,在中国,练武术的人相当普遍。太极拳是中国拳术的一种,为“练身”、“练意”、“练气”三结合的整体运动。其重点是以意念引导动作,意动身随,动作柔中有刚,拳姿优美。还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些传统项目,在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少数民族同胞与川内部分高校队员为大家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项目。有陀螺、押加、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苗族手键、射弩、藏族的珍珠球、摔跤等,既有娱乐性,又有较强的竞技性,但是由于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详细的评判准则和准确的考核方式,所以没有系统的引入中小学体质考核当中。 二、现代体育教育内容有哪些 现代体育竞技项目有田径、赛艇、羽毛球、垒球、篮球、足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击剑、体操、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水上项目、现代五项、棒球、马术、跆拳道、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铁人三项、帆船和排球等大家熟知的,也包括第78个被纳入正式体育项目的电子竞技,电子竞技不等同于乡村学生痴迷的电子游戏,对于乡村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漫长的了解汲收过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运用计算机基本技能,并达到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六)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专业课程及课时分配 四年制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除公共课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2100学时,110~125学分安排

专业课程,每门课时可按下面的时数浮动±10%。 (一)必修课程(1126学时、63学分) 1. 主干课程 必修课程中主干课程总学时约846学时,总学分约47学分。各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可根据下列所提供的7个领域自主地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人文社会学 126 7 运动人体科学 162 9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144 8 田径与户外运动 126 7 球类与游戏 126 7 体操与健美运动 90 5 民族传统体育 72 4 2. 一般必修课程 各院系可从下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导论 72 4 体育统计学 54 3

中日两国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d2433491.html, 中日两国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亚楠王平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08期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和日本学校体育课程观摩考察,对中国和日本两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差异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与组织等方面分析了两国存在的差异,阐述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日本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中值得借鉴之处,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升指引了明灯。 关键词中国日本学校体育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体育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体育教育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科学合理地体育教学目标是各国体育发展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当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在一定层面上呈下降趋势,基础教育的不断变革是我国实施体育教育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快速的进步与发展,“健康中国2030”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运动机能的强化,致使中国更加重视学生们的体质健康,因此学校体育地位不断上升,学校体育教育成为中国国内热议话题。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在中小学体育教育这一领域亦颇为领先,他们不仅强调“快乐体育”,而且积极推动体育运动的“终身学习”。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日本学校课程的观摩考察全面分析比较中日两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差异,并进行对比总结,以日本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成功的宝贵经验,为中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变提升引以为鉴。 1中日两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比较 1.1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在中小学体育阶段,中日两国体育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皆为增强学生体质与运动机能,改善学生健康水平。中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尤为重视身体锻炼和增强自身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增强身体健康为根本,运用“三基”强化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践行这三个教学目标,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学向着更加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小学和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们的个体性,调动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拥有良好的心态,并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浅议学校体育教育的卫生学取向

浅议学校体育教育的卫生学取向 发表时间:2018-06-13T11:06:53.95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8年5期作者:殷淑芳[导读] 从目前普遍的教育情况来看,教育的卫生学目的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山东青岛莱西市城关中学殷淑芳邮编:266600 摘要:从目前普遍的教育情况来看,教育的卫生学目的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学生相对不活动状态;第二,部分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过早地被引入到竞技体育当中;第三,教师的理论讲解、轮流、休息占过多时间,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应活动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因此,对于青少年体育教育卫生学目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必须从大的方向来进行改革,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运动卫生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美国著名学校体育教育家Sallis等提出,学校体育教育要更多地与公共卫生学目的相联系,这对体育教育者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公共卫生目的也没被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贯彻。通过对美国的有关资料的分析及研究,可能会对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并为我国这方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外部背景材料。 一、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公共卫生学目的应有明确的认识 目前被大多数体育教育者和公共卫生学人士所强调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公共卫生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包括体育课和非体育课时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并以健身而不是以竞技为目的,培养学生参与终身性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有利于预防儿童少年直至成人期的某些疾病,有利于把参与体育活动的生活方式一直保持到成年乃至终身。这种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至少从三个方面体现了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点。首先,学校体育,特别是小学体育教育应当着眼于健身目的而不是竞技目的,即应以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适宜的活动强度为主,而不是以训练专门技能为主;其二,小学体育不仅与儿童少年期的疾病防预相关,而且更重要的是与成人期的疾病预防相关;其三,小学体育教育对成年期的活动型生活方式起定向作用,是一个人终身运动的起点。而且小学体育教育的成败是能否将体育运动坚持到成人期及成人期以后的关键,因为一个人对体育运动的正性或负性的印象和体验往往在小学阶段时就大致形成了。有人提出可以用下面的理论模式来描述儿童运动与儿童健康及与成人运动和成人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儿童运动儿童健康 成人运动成人健康 模式中的双向箭头表示这两因素之间可以互相影响,即运动水平增加可能会促进健康,而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获得更强的运动能力,单向箭头表示可能存在的导向性因果关系。 二、关于体育活动的适宜强度和时间 虽然儿童适宜运动量的界定相当困难,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意见,但基本趋向还比较明确。首先肯定了成人的运动标准不适用于儿童少年。因为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与成人不同,每搏心输量小,在一定的运动水平,与成人相比心率较高,血红蛋白浓度较低,长时间运动的耐力较差(可能由于糖元储备量少)。但儿童肌肉从循环中获得氧的能力较强,有氧系统动员较快,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生长发育加快,心脏容积扩大,心搏量增加,总血红蛋白量增加,瘦体重增加,所有这些都导致心输出量增加,有利于对较大运动量的适应。因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比发育期前的儿童具有更大的耐力及运动能力。 在讨论适宜运动强度时,常常使用两个概念,即中等强度和大强度。一般认为相当于该年龄预计V02 max70%以上的运动量称为大强度,而60%到70%之间称为中等强度,实际应用时可以折换成心率指标来掌握,大多数研究证明,对儿童卫生学目的来说,中等强度运动比大强度运动更值得推荐。特别是对肥胖儿童的研究表明,每天坚持中等强度运动比不定期的大强度运动更能有效地维持体重的下降。而且在具体实施中,大强度运动不易被长期地有规律地接受,更不能保持到成年和终身,从而与卫生学目的的相悖。 在活动时间方面,特别应强调“有效时间”,因为不管从国外还是国内情况来看,中小学体育课的总学时和周学时数以及每节课的时间均比较合理,但问题在于不少课堂时间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技能动作辅导和组织管理以及学生的观望、等待、轮流和休息,使得从事体育活动的有效时间所剩不多,影响了卫生学目标的贯彻。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解决。 三、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达到卫生学目的,有人提出要大大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大量削减专门技能的教学,增加一般性体育活动时间。也有人反对或不愿更换传统的教学内容,其实在学校体育中竞技目的的专项运动教学和卫生学目的的一般运动教学两者可以并存,其理由是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通性和兼容性,如投掷既是某些竞技项目的基础,也是很多终身性健康项目的动作要素,如网球、高尔夫等,当然在小学阶段,应增加一般地运动教学内容,减少专门技能的教学内容。 就公共卫生学目的来说,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显得更为重要,甚至有一种说法“卫生学目的教学计划和其它计划的区别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教学方法的改进应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如何把时间更充分合理地分配给一个运动项目的不同技能部分;二是如何更大规模地调动儿童少年充分占用课堂活动时间。前者主要指导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均匀地享受活动时间和强度,因为不同的技能部分训练强度是不同的。后者主要指教学的组织规模和实施形式,比如小班教学比大班教学好,小组活动比大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充分享受有效活动时间。 四、多方面协作配合的趋势 学校体育教学的公共卫生学目的这一观点开始时是由公共卫生学职业工作者与少数有兴趣的体育教育者协同合作而得到发展的,而且有证据表明,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兴趣正在部分公共卫生学职业工作者中逐渐增加,然而进一步的发展和落实仍然需要公共卫生学人士和学校体育教育的管理者和体育教师更密切的配合和协作。从总体效果来讲,它甚至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和其它有关学科的工作者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通力合作。

体育教育专业所学科目

本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三部分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观察、教育调查和教育实习等。本专业学制三年,全学程共156周,其中教学活动(含考试)106周,教育实践10周,寒暑假30周,机动10周(主要用于社会实践、集体教育、军训、劳动教育和课外社团活动等)。 (一)必修课 必修课是本课程方案的主体,是对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大类课程。 l、公共必修课 本类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师德、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体育、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公共必修课782学时。 2、专业必修课 本类课程是对大学专科学历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类课程。主要有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辅导、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课程与教学论、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等。第二部分为文化通识类课程。主要有大学数学、自然科学基础、音乐、美术等。第三部分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主要有教师口语、书写等。专业必修课为818学时。 (二)选修课 选修课是本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宽、提高,是发展学生专业特长的重要途径。选修课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大类。 专业方向选修课是提高学生体育专业方向学科素养的课程。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开设本专业方向的以下课程: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人体解剖与运动生理学、田径、体操(包括韵律操)、球类、游泳、体育游戏、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与社会、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体育与社会、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专业方向选修课为744学时。 (三)教育实践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不是以培养运动员、运动健

将为目的的。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常用的方法有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一节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传统的体育课每课必坚持列队练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 1.强调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个方面去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奠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淡漠创新能力,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体育教育思想理念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快乐体育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快乐体育的目标和内容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矗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相结合。 3、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体育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 4、在教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5、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三、快乐体育的依据和实践意义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