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基础-问答题

外科学基础-问答题

外科学基础-问答题
外科学基础-问答题

外科学总论

1.肩以上、脐水平以下、背部、手术台边缘以下均是有菌地带。

2.不可在背后传递物品,坠落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发现手套破裂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衣袖被污染时需加戴无菌套袖或更换手术衣。

4.术中需要更换位置时,一人后退一步,转过身背对背地交换。

5.缝合胸、腹腔切口前,认真核对器械和敷料,以防遗留在体内造成严重后果。

6.切口边缘应予以保护

7.切开或缝合皮肤之前,均需要再一次消毒皮肤。

8.切开空腔脏器前,先用纱布保护周围组织,防止污染。

9.参观的人不可太靠近手术人员,不能站得太高和过多走动。

10.手术室应用良好的通风装置。

1.需灭菌的各种包裹不宜过大,体积上限为长40cm,宽30cm,高30cm,包扎不宜过紧。

2.灭菌器内的包裹不易排的过紧,以免妨碍蒸汽透入,影响灭菌效果。

3.预置专用的包内及包外灭菌指示纸带,在压力及温度达到灭菌标准条件并维持15分钟,

指示带即出现黑色条纹,表示已达到灭菌的要求。

4.易燃易爆物品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5.瓶装液体灭菌,只能用纱布包扎瓶口,如果要用橡皮塞,应插入针头以排气。

6.已灭菌的物品应注明有效日期,并需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

7.高压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

1.为达到灭菌目的,物品必须浸没在沸水中。

2.缝线和橡胶类应于水沸后放入,十分钟可取出。

3.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放入冷水中逐渐煮沸,以免其遇热而爆裂。玻璃注射器应将

内芯拔出,分别用纱布包好。

4.煮沸器的锅盖应盖上,以保持沸水温度。

5.灭菌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若中途放入其他物品,则灭菌时间应重新计算。

【病因】①摄入水分不够

②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流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法、

糖尿病未控制大量尿液排出

③摄入高渗液体

【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者(2~4%):口渴

中度缺水者(4~6%):极度口渴,乏力,少尿,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眼窝下陷,

皮肤失去弹性。常有烦躁不安

重度缺水者(>6%):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慢性肠梗阻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氯噻酮等),未注意补给适当的钠盐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临床表现】

轻度缺Na者—血钠浓度<135mmol/L :疲乏、头晕、手足麻木

中度缺Na者—血钠浓度<130mmol/L :+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脉压↓,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

重度缺Na者—血钠浓度<120mmol/L :神智不清、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外瘘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膜腔内或腹膜后感染

【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但不口渴

体征:舌干燥,眼窝内陷,皮肤干燥松弛。

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即丧失细胞外液的25%),病人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及血容量不足等症状。

丧失达体重6~7%(丧失细胞外液的30~35%),有严重的休克表现。

【病因】①病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②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

③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

【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昏迷,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甚至脑疝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和血浆蛋白均↓

血浆渗透压↓,以及红细胞平均容积增加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补钠量=(140-血钠测得值)×体重×0.6(男)/0.5(女)

【病因】

①进入体内(或血液内)的钾量太多,如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存血等。

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及慢性肾衰竭。

③细胞内钾的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临床表现】

①体征:可有神志模糊,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等。

②循环障碍:严重者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如皮肤苍白发冷、青紫、低血压等。

③心率:常有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可致心搏骤停。

④血钾:血钾浓度超过7mmol/L,

⑤心电图:早期改变为T波高尖,P波下降,随后出现QRS增宽。

【治疗】

①促使K+转入细胞内:1)输注碳酸氢钠溶液2)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

②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③透析疗法

【病因】

①长期进食不足

②肾排钾过多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以及醛固酮过多等。

③肾外途径钾盐丧失过多,如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瘘等。

④摄入钾过少,如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

⑤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碱、呼碱。

【临床表现】

①肌无力:四肢,躯干,呼吸肌

②厌食、恶心、腹胀,肠蠕动消失

③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U波出现

④代谢性碱中毒,伴有反常性酸性尿

1.K+出细胞,H+入,则细胞外液H+↓,造成代谢性碱中毒

2.远曲小管Na+K+交换减少,Na+H+交换增加,排H+增多,造成酸性尿

【治疗】

①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参考血钾浓度,每天补40~80mmol不等

②若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晶体液和胶体液,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超过40ml/h后,再静脉补钾。一般每天3~6g氯化钾。

①充分掌握病史,详细检查病人体征

②即刻的实验室检查

③综合病史及上述实验室资料,确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的类型及程度

④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制定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的治疗方案1)积极恢复病人血容量,保证循环血量状态良好

2)缺氧状态应予以积极纠正

3)严重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纠正

4)重度高钾血症的治疗

①大量失血

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③重症感染

④凝血异常

①发热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溶血反应

④细菌污染反应

⑤循环超负荷

⑥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

⑦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

⑧疾病传播

⑨免疫抑制

⑩大量输血的影响: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钙血症、高钾血症

【禁忌症】

①血液已受肠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的污染

②血液可能受肿瘤细胞的污染

③肝、肾功能不全

④严重贫血者

⑤有脓毒症或菌血症者

⑥胸、腹腔开放性伤超过4小时者

【优点】

既可以节约库存血,又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且不需要监测血型和交叉配合实验。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各种血小板低下

③输入大量库存血

④体外循环手术后血小板锐减

1.神智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

2.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

3.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脉搏摸不清,

血压测不出,少尿甚至无尿。

4.若皮肤、粘膜出现瘀斑或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已发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阶段。

5.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速、烦躁、发绀,一般吸氧而不能改善呼吸状态,应考虑并

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①一般紧急治疗

②补充血容量

③积极处理原发病

④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⑤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1)扩血管药物的应用

2)缩血管药物的应用

⑥治疗DIC改善微循环3)强心药

⑦皮质类固醇的引用

①尿量40~50ml/h

②脉搏有力<110/min

③收缩压>12 kpa

④脉压差>2.7kpa

⑤呼吸均匀20次/min,PaO2>10.66kpa

⑥神志清楚、安静

⑦四肢温暖,末梢循环充盈良好

⑧红细胞压积>35%

⑨血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基本正常

①补充血容量

②控制感染

③纠正酸碱平衡

④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⑤皮质激素治疗

⑥其他治疗

【目的】

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

②提高病人的痛阈

③抑止呼吸道腺体分泌

④消除不良反射

⑤其它特殊需要

【常用药物】

①安定镇静药:地西泮,咪达唑仑

②催眠药:苯巴比妥

③镇痛药:吗啡、哌替啶、杜冷丁

④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

1.张力:注入组织内的药液需有一定体积在组织内形成张力,加强接触,增强药效

2.稀释:为避免用药量超过一次限量,应降低药液浓度

3.回抽:每次注药前都要回抽,以免注入血管内

4.不注:实质脏器和脑组织无痛觉,不用注药

5.AD:药液中含肾上腺素浓度1:20万~40万(即2.5~5μg/ml)可减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

作用时间。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道顺畅

B: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病因】多发于老年人,胸腹部大手术后,尤有吸烟史或既往有慢性咳嗽(呼吸道感染)病史者。术后肺泡、气管的分泌物堆积+咳痰不利→肺不张、肺感染

【临床表现】

①术后早期发热

②呼吸、心率变快

③限局性湿罗音,管状呼吸音等,或呼吸音减弱。

④WBC↑

【预防】

①术前深呼吸锻炼

②术前1~2周停止吸烟

③协助咳痰

④防止术后呕吐物吸入

【治疗】

①协助咳痰

②蒸气吸入稀释痰

③必要时气管切开

【原因】

①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低

②术后腹压增高,如腹胀、剧烈咳嗽

③缝合腹壁的技术有缺点,如打结不紧,缝合时腹膜有撕裂等

【预防】

①术时用减张缝线,即在依层缝合腹壁的基础上,加用全层腹壁缝合

②及时处理腹胀

③咳嗽时,最好平卧以减轻咳嗽时横隔突然大幅度下降所骤然增加的腹内压力

④用腹带作腹部加压包扎

⑤预防感染

⑥良好的麻醉,避免强行缝合

【处理措施】

应立即送手术室,在无菌条件下,用粗丝线或合金线作腹壁全层间断缝合。

因常有腹胀肠麻痹,故应采用胃肠减压。

1.潜在继发感染率高者

如:严重污染的软组织创伤、开放性骨折、火器伤、腹腔脏器破裂、结肠手术。

2.一旦继发感染后果严重者

如:风湿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人工材料体内移植术等。

【表现】

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

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

③神智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

④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⑤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和皮下淤血瘀斑等

【实验室检查】

①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一般常可达(20~30)×109/L以上,或降低、左移、幼稚型增多、

出现毒性颗粒

②可由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尿中出现蛋白、血细胞、酮体等,代谢失衡

和肝、肾受损现象

③寒战发热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

【目的】

产生协同作用,以提高抗菌效能,降低药物剂量,减少毒性反应,防止细菌耐药性。

【适应症】

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或严重感染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

④需长期治疗,但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度真菌病)

→联合用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较少用药剂量,从而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

①静脉滴入:术前1小时或麻醉开始

②肌肉注射:始自术前2小时

③如手术时间较长,术中还可追加一次剂量

④一般均在术后24小时内停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