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诉讼法司法二审举证期限

行政诉讼法司法二审举证期限

一、行政诉讼法司法二审举证期限

行政诉讼法司法二审举证期限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证据。

二、举证期限届满后被告能否补充证据

《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按照先取证,后裁决规则,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只能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证明。如果被告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以后还需要补充调查收集证据,恰恰说明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被告举证应当在法定的举证时限届满以前完成,而不能在举证时限届满以后再补充证据。

三、行政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行政诉讼全部证明活动的中心。行政诉讼的许多证据制度至至尤其是证明责任制度都是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基本出发点规定的。证明对象对整个证据制度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基本原因就在于它直接反映了司法诉讼的中心任务。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的中心任务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所以行政诉讼的主要证明任务就是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查清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事实,同时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须经法庭查证。

人民法院作出合法有效的裁决的前提是对证据的查证属实。当事又将行政诉讼证据提交法院,但这些证据在法律上均无预决力,必须经法院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依据证据法原理,能被法院认定、最终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具备的特征为:合法性、客观性、

关联性。

(三)行政诉讼证据的来源特定。

行政诉讼的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且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行政主体应当在充分、全在掌握证据、查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即行政主体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在注重程序与注重实体同等重要的今天,这已是行政法治的内在要求。这决定行政主体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应在作出裁决之前就已获得,以便在引起诉讼时如实向法院提供。原告在诉讼程序上有权就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被告的证据进行反驳,但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地位,使其难以从处于主导地位的行政主体处获得证据。所以行政诉讼的证据主要应由被告行政主体在法定期限内提供给法院,而其提供的证据,必须取自于行政程序(行政案卷排除规则)。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程序规则,决定了行政诉讼证据来源的特定性。这区别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据来源。

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及期限

论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 以广州市XX食品公司诉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 行政处理决定案为例 08行政管理广州班蔡家玲 [内容摘要] 原告:广州市XX食品公司 被告: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 1989年11月22日,广州市XX海味综合贸易公司向被告申请XX中路323、325号后座及323号前座房屋房地产权登记,称XX中路323号房屋是50年代由市政府拨给原省XX供销公司广州市营业部使用,并由其对房屋进行了改建。被告审查后,于1993年1月15日向广州市XX海味综合贸易公司核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1994年1月21日,广州市XX海味综合贸易公司经批准更名为广州市XX食品公司。1997年8月20日,原告向被告申请上述房地产权更名登记,被告审查后于1997年10月6日向原告换发了XX中路323、325号后座及323号前座的房地产证。2005年4月30日,被告作出穗国房法字(2005)XX号《行政处理决定书》,认为XX中路323号是1955年由广州市税局移交的代管产①,XX中路325号是国家经租产②,广州市XX食品公司是上述房地产的租用单位。广州市XX食品公司在申请上述房地产权登记时隐瞒了上述情况,从而导致被告核准登记不当。根据《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决定:撤消XX中路323、325号后座及323号前座房屋房地产证所列全部登记事项。 原告不服,认为原来的XX路323、325号房屋已经不复存在,现该房屋完全是由原告重建的,原告对该房屋实际所有和使用的期限已经相当久远,应当是原告合法取得的财产。遂于2005年9月27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案,要求撤消被告作出的穗国房法字(2005)60号行政处理决定书。 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的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被告决定书中认定XX中路323号旧门牌为XX路323号,是于1955年由市税局移交被告代管的代管产;XX中路325号旧门牌为XX路325号,解放前原产权人是许X涛,解放后由国家经租,但被告对上述认定的事实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实。因此,被告依据上述事实作出处理,决定撤消原告XX中路323号、325号后座及323号前座的房屋登记事项属于主要证据不足,应予撤消。 法院判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①代管产:房屋所有权归属不明或所有人去向不明的房屋可由国家房管机关依法将房屋纳入自己的管理范 围内。 ②国家经租产:建设部《关于“经租房”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建住房[2005]226号)明确:“国家比照工 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发给定租的形式,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城市私有出租房屋,是我国社会主义改 造的一部分。纳入社会主义改造的私有出租房屋,凡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政策规定的,其产权性质按国家政策规定已明确属于国家所有,不得变动。”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一、单选 1、从司法审判意义上讲,行政诉讼与宪法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并列称为一个国家司法审判的四大诉讼种类。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生效施行的时间是1990年10月1日。 3、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90年生效实施的《行政诉讼法》。 4、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可能侵犯的是公共利益,在没有具体的行政相对人的情况下,这部分公共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有的国家设置了公益诉讼。 5、虽然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直接指向的当事人,但是其权利和利益由于行政机关的行为遭受侵害的其他人,在行政法上我们将其称为利害关系人。 6、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行政争议。 7、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区别的关键是由法院进行司法审查。 8、我国审理行政案件的体制是人民法院内部设置专门的行政审判庭。 9、最早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的国家是法国。 10、行政诉讼既是行政救济,也是行政监督。 11、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比行政诉讼要广泛,审查程度要深,这是由分权原则决定的。 12、行政诉讼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依据的是合法性原则,仅可以进行合理性审查的是显示公正的行政处罚。 13、司法最终原则要求行政争议的最终解决程序是行政诉讼。 14、具有行政和刑事司法双重职能的机关是公安机关。 15、采司法二院体制,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置专门的行政法院的行政诉讼制度是大陆法系模式。 16、大陆法系行政诉讼的基本特征包括法典主义、法官职权主义、成文法传统17、意大利、荷兰、卢森堡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美国不属于。 18、法国行政诉讼的历史转折点是1889年卡多佐案 19、法国的行政法院系统实行三审终审原则。 26、行政法院的成员不是法官。 27、英国最早出现的以法律控制权力的文件是《大宪章》。 28、北洋政府时期《诉愿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诉愿法,共18条。 29、我国《行政诉讼法》共11章75条。 30、香港司法终审权归属于香港最高法院。 31、澳门行政法院是初审法院。 32、行政诉讼法、国家机关组织法、宪法都属于行政诉讼法的渊源,案例不属于。 33、我国行政诉讼的原则是合法性审查。 34、对法院而言,受理案件、解决争议的标准的依据是受案范围。35、根据行政行为针对的对象是否特定、是否对相对人产生直接法律后果等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36、我国行政诉讼中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违法要求履行义务”主要是指“三乱”,其中的“乱摊派”和“乱收费”属于行政征收案件。 37、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某些基本特征,包含具体行政行为的某些基本构成要素,但又因欠缺某个或某些基本要素而不不同于一般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法上将其称为准行政行为。 38、行政诉讼中,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例外是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 39、高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区域是本辖区范围内。 40、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一般标准是行政案件原则上应由最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 法院管辖。 41、行政诉讼中,经复议的案件,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既可以是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行政机关所在地,也可以是复议机 关所在地法院管辖。53、行政诉讼 中,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 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此时的被告是 复议机关。 4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 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 或者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43、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所在地包括 原告的户籍所在地、原告的经常居 住地、原告被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 44、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所在地包括 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其户籍 所在地起至诉讼时已连续居住满1 年以上 45、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的法院管 辖。 46、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 其近亲属、其妻子、其弟弟可以提 起诉讼。 49、如果复议机关决定维护原具体 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应当以 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 被告。 50、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 者规章授权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 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 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 51、行政诉讼中,非必要共同诉讼 当事人提起共同诉讼,如果法院认 为不适合进行共同诉讼的,法院有 权决定分案审理 52、为保障行政诉讼代表人充分履 行其职责,法律规定,代表人可以 委托1-2名代理人。 53.在行政诉讼中证人不可以委托代 理人。 54、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定代 理人委托他人代为诉讼的,可以委 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 55、行政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 的事实,这是行政诉讼证据的客观 性。 56、在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 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的是被 告。 57.行政诉讼除证据除现场笔录外, 与刑事诉讼相同。 58、勘验笔录是间接证据,现场笔 录不是间接证据。 59、在行政诉讼证据中,只能由行 政主体的执法人员制作的是现场 笔录。 60、在英美法系国家,学者提出将 举证责任分为提供证据的责任和 说服责任。 61、在我国,第一次出现举证责任 的概念是在《行政诉讼法》。 62、行政诉讼中,被告对诉讼的具 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63、在刑讯逼供诉讼中,被告对原 告称被刑讯逼供所造成的伤势负举 证责任。 64、人民法院立案后行政机关自行 向证人取证所作的笔录设计不能 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的。 65、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 原告应有义务证明在行政程序中曾 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 66、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 原告有义务证明因受损害造成的损 失。 67、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证 据保全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 申请。 68、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的, 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提出通知证人出 庭作证。 69、证据的排除规则来源于英美法 系。 70、大陆法系国家在诉讼中对事实 的认定主要基于法官的自由心证。 71、日本的证据排除规则在二战后 受美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吸收 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72、关于证据的证明效力,法定鉴 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 门的鉴定结论;原始证据优于传来 证据;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 有亲属关系的证人证言 73、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 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 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7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 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 期限的,障碍消除后10日可以申请 延长期限。 75、人民法院接到行政诉讼起诉状, 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自 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作出不予 受理的裁定。 76、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 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以口头或书 面形式作出决定。 77、在行政诉讼中,证人不适用回 避制度。 78、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审理期 限,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79.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 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 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 起上诉。 80、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 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可以书面审 理。 81、行政诉讼二审的全面审查原则: 对原裁判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对被 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 查;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进行审查不受上诉范围的限制。 82、审判监督程序既不全部适用第 一审程序,也不全部使用第二审程 序,而是根据具体案件情况适用不 同的程序。 83.再审程序是重新开始的新的程 序。 84、当事人的申诉应向原审人民法 院或上级人民法院均可提出。 85、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犯 有严重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人处以 司法拘留,天数应在15日以下。 86、在行政诉讼中,可以申请撤诉 的是原告。 87、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 申请撤诉,有履行内容且履行完毕 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准许撤诉。 88、经人民法院2次合法传唤,行 政诉讼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的,视为申请撤诉。 89.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 中,仅在民事争议部分适用调解。 90.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 中,在民事争议部分,主张“谁主 张谁举证”的原则。 91、我国行政诉讼的合法性标准包 括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 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92、美国关于司法审查的标准主要 规定在联邦行政程序法。 93、在法国,行政诉讼主要是越权 之诉。 94、德国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只存在 于行政裁量领域。 95、德国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只存在 于行政裁量领域,包括违反合理性 原则,其中包括违反妥当性原则、 违反必要性原则、违反比例原则。 9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 参照的是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 97、在以下我国行政诉讼的审理依 据中,效力最高的是行政法规。 98、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 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规章,并要报国务院和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99、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 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 不一致时,由国务院来裁决。 100、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认为地 方行政规章与国务院部、委规章不 一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 作出解释或者判决. 101、关于最高审判机关解释法律、 最高检察机关解释法律、最高行政 机关解释法律之间的冲突,在各自 的职责范围内有效,如果不能确定 如何适用,可以送请全国人大常委 会裁决。 102、我国内地和上述三个地区公法 方面的冲突可以适用“属地管辖原 则”,即适用行政行为地法。 103、行政诉讼裁定是人民法院解决 程序性问题的审判行为;裁定在诉 讼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作出;裁定既 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口头 的形式。 104、终结诉讼的裁定不可以上诉。 105、回避不属于行政裁定。 106、在立案审查阶段对尚未作出立 案决定的起诉,适用不予受理裁定。 107、在立案审查的7日内不能决定 是否受理的,应当先受理,事后发 现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以下驳 回起诉裁定。 108、原告提起诉讼后,又申请撤回 起诉或在案件宣判之前要求撤诉, 人民法院认为应准予或不准其撤诉 的,应当使用裁定。 109、上诉法院驳回上诉和维持原 判,用判决。 110、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 的,人民法院可以从期满之日起, 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罚款50-100 元。 111、行政诉讼执行的原则包括依法 执行原则、执行适当原则、告诫执 行原则 112.行政机关的执行措施包括划 拨、罚款、司法建议。 113、适用于行政相对人的执行措施 包括冻结个人存款、查封被执行人 财产、变卖被执行人财产。 114、在非诉行政行为执行案件中,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则上由申请 人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115、在非诉行政行为执行案件中, 涉及包含不动产在内的整体财产 的执行案件,管辖的法院是申请人 所在地人民法院、被执行人所在地 人民法院。 116.涉外行政诉讼应该遵循的原则 包括平等原则、对等原则、同等原 则。 117、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 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中 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118、第一审反倾销行政案件由被告 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或被告所在地 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 管辖。 119、第一审反补贴行政案件由被告 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或被告所在地 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 管辖。 120.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审理 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为3个月。 121.居住在我国领域外的当事人, 有关诉讼法律文书的送达期限为6 个月。 122、关于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行 政赔偿义务人与请求人之间是行 政管理关系;民事赔偿人与请求人 之间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民 事赔偿也没有最高限额 123、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 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 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负责赔偿。 124、两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 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 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是 该两个行政机关。 125、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 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 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造成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是委托 的行政机关。 126、行政赔偿的方式包括支付赔偿 金、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127、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减少 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 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 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 倍。 128、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造成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上 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 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倍。 129、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全部 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国家上年度 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 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 倍。 130、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公民 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 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 均工资的20倍。 131、申请人对复议机关作出的包括 赔偿裁决在内的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32、公民对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 对同一当事人作出限制人身自由 和对财产采取强制措施的具体行 政行为单独提出赔偿诉讼的,管辖 法院是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原 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不动产所在 地人民法院。 133.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单独 受理的第一审行政赔偿案件的审 理期限为3个月。 13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 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 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 行政诉讼。 135、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 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管辖法院是原 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被告所在地 人民法院。 136、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 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137、对行政诉讼参与人罚款、拘留 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138、根据《行政诉讼法》,当事人 自己申请不一定能提起再审程序。 139、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 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 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140、有关行政诉讼费用最终由败诉 方承担。 141、行政诉讼费用应由原告先提 交。 142、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 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 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143、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 或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经人 民法院审查后,裁定准予撤诉。 144、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 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 申请复议一次。 145、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 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 诉处理。 146、原告或者上诉人经合法传唤, 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 撤诉处理。 147.行政诉讼中,被告无正当理由 拒不到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可以缺 席判决。 148、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不适用裁 定。 149、被告提交答辩状时间计入审 限。 150、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 状5日内将副本送达其他当事人。 151、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 裁定发生效力后2年内提出。 152.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再审 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期限为2 个月。 二、多选 1、从司法审判意义上讲,一个国家 司法审判制度的四大诉讼种类是行 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宪 法诉讼 2、国家赔偿主要包括行政赔偿、刑 事赔偿。 3、行政赔偿采取的原则,包括国家 责任,机关赔偿。 4、法国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行政 法院隶属于行政机关;行政法院的 成员是行政官吏;行政法院的成员 是法官;行政法院是独立的审判组 织。 5、没有独立于普通法院之外的行政 法院系统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澳 大利亚、新西兰。 6、现行澳门司法体制设有终审法 院、初级法院、中级法院、行政法 院。 7、我国行政诉讼法要遵循的原则包 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辩论原则;人 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原则;当事 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行政诉讼法司法二审举证期限

一、行政诉讼法司法二审举证期限 行政诉讼法司法二审举证期限 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证据。 二、举证期限届满后被告能否补充证据 《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按照先取证,后裁决规则,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只能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证明。如果被告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以后还需要补充调查收集证据,恰恰说明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被告举证应当在法定的举证时限届满以前完成,而不能在举证时限届满以后再补充证据。 三、行政诉讼证据规定有哪些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行政诉讼全部证明活动的中心。行政诉讼的许多证据制度至至尤其是证明责任制度都是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基本出发点规定的。证明对象对整个证据制度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基本原因就在于它直接反映了司法诉讼的中心任务。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的中心任务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所以行政诉讼的主要证明任务就是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查清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事实,同时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须经法庭查证。 人民法院作出合法有效的裁决的前提是对证据的查证属实。当事又将行政诉讼证据提交法院,但这些证据在法律上均无预决力,必须经法院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依据证据法原理,能被法院认定、最终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具备的特征为:合法性、客观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孔祥俊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比较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调取证据、质证和认证等诉讼证据规则,这在20年来的行政审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毋庸置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拟结合起草过程,就《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作一粗线条的介绍,有些观点纯属一孔之见,仅供理解和适用该规定时参考。 一、起草《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 《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是起草、理解和适用该规定的灵魂。在起草过程中确立的主要指导思想如下: (一)突出改革精神 制定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不仅是行政审判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法院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改革的重点是“完善行政诉讼的举证、质证、认证规则,建立符合行政诉讼特点的举证、质证、认证规则”。《证据规定》就是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改革规划而制订的,力图反映改革实际、适应改革需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推动改革深化。例如,许多规定反映而不脱离审判实际,但又不简单地迁就现实,保持必要的前瞻性。《证据规定》的许多具体规则都很灵活,其目的是适应纷繁复杂的审判实际需要。对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既照顾现实,又体现发展方向。 (二)体现“案卷复审”的属性 行政诉讼程序是一种复审程序,即此前一般已经历了完整的法律程序(如行政处罚程序、行政裁决程序、行政许可程序等),行政审判是一种由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复审,类似于上诉审(国外一般直接认定为向法院上诉)。在证据规则上的突出体现是,行政审判的事实认定是以行政程序搜集的证据为基础,对其在获取和处理证据及得出事实结论上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进行审查(对事实的合法性审查,与此相类似者如《民事诉讼法》第151条有关“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的规定)。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复审程序的视角确定具体的证据规则,因而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的规则。例如,被告负举证责任,实际上就是由被告将其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案卷”“移送”给法院(类似于第一审法院将提起上诉的第一审案卷移送给第二审法院),因而《行政诉讼法》第43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民事诉讼法》第149条有关“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的规定,与此极为类似)。因此,被告负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复审性质的必然要求。当前人们对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规定的通常解释是,如此规定更利于应对行政诉讼制度确立初期行政机关常常不应诉、不出庭的实际情况,且有利于发挥行政主体举证的优势,能够保障实质上的平等。实际上,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是行政诉讼的复审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了除被告举证外别无他途。把这种原因吃透了,《若干规定》中的许多规则都很容易理解。像诸如对被告的举证期限的限制较为严格、在诉讼过程中不能自行搜集证据,原告在行政程序中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证据

行政案件被发回重审后被告不得重新举证的法律分析

行政案件被发回重审后被告不得重新举证 的法律分析 ■ 笔者在代理行政诉讼案件过程中, 经常遇到已经上诉的案件被发回重审 后,被告又重新提供证据的情况有些 被告为掩入耳目,在案件发回后开庭审 理前,叉重新整理了一套证据和法律依 据提供给法院.在其重新整理的证据和 依据中,被告又加进去了在原审时没有 提供的证据和依据,力图以此证明被诉 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笔者认为, 行政诉讼上诉案件被发回重审后被告 不得重新举证本不是一个应该争论的 问题,但是由于在司法实践中有人曲解 法律,竟然使得不少人对此产生了疑 问,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作 一 法律分析. 实践中有人认为行政案件被发回 重审后,被告可以重新举证的理由基如 此:一是((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 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均没有案件被发回 重审后被告不可以重新举证的规定;_T- 是案件被发回重审后,一审法院重新审 理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是一审程序,既 然回到了一审程序,那么就应该让被告

重新答辩,与此同时,也应允许被告在答辩期限内提供证据.这种认识是严重错误的,其理由如下 一 ,重新举证背离了"先取证,后裁 决"的行政行为规则 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管 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国家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正确,合法行政行为"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要求,行政诉讼中被告提供的证据应当在行政行为作出时都已经具备,否则其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就属于"主要证据不足"的情形,就有可能是被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规f''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圜圜口 口口口 国圆圈 行政案件 被发回重审后被告不得 重新举证的法律分析 定的被告的举证期限是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允许被告在发回重审时重新举证,这就等于给了被告一个弥补证据不足的机会.而被告弥补的证据有时又很难被发现究竟是在作出具

行政法自我总结的口诀及复习要点

行政法自我总结的口诀及复习要点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法理城全民信(法理程权民信) 2、国务院的机构组成:不及时议公事(部机事议公事) 3、中央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金国海外国(金融、国税、海关、外汇、国安),另外加政府。 4、省以下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土地要工资(国土资源、地税、药监、工商、质检) 5、行政处罚有强制执行权的机关:公公误国,害县政府(公工务国海县政府) 6、地方行政机关派出机关:省属线索去处(省公署、县公所、区办事处)(都是行政主体) 7、地方行政机关派出机构:派出500元警、工商锁个体,就是不能吊、税务2000是以下 8、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中,需要提供个人资料(有效证件)的:保睡衣(社会保障、税费交纳、医疗卫生)(与申请人自身相关) 9、行政诉讼的被告:错变驳,漏加转 10、下级经过上级批准的行为:诉讼看名义(文书上的盖章机关),复议看职权 1、复议维持告原机会,复议改变的告复议机会。 2、假授权,等于真委托。 3、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电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地震局、气象局、档案局有行政主体资格,其他的没有。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中只有学位委员会、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4、行政处罚可委托机关或组织,但不可委托个人。行政许可只可委托其他机关,不可委托组织。 5、公务员公职的取得:录用(试用1年)、委任(自上而下,对象:非政府人员)、选任(自上而下选举,对象:各级政府组成人员)、聘任(专业性、辅助性非涉密岗,合同1-5年,适用1-6个月) 6、公务回避:四种关系、三类职务 四种关系:夫妻、直系血亲、三代旁系、近姻亲 三类职务:同一机关隶属同一领导人、同一机关直接上下级关系、一方为领导,另一方为组织、人事、纪律、监察、审计、财务工作的 7、地域回避:县乡级不得原地任职,少数民族除外。 8、公务员交流:调任(机关外调机关内)、转任(机关内调动)、挂职锻炼(临时性,关系不改) 9、公务员不得辞职的情形:未达到国家规定最低服务年限;涉密岗位或未达到脱密期;未完成的重要公务需要本人处理的;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其他 10、辞退公务员的情形:年度连续2次考核不称职;不胜任工作又不接受安排;机关调整不接受合理安排;不作为、不守纪且经教育无效不适合继续工作的;无故旷工或逾假连续15天或一年累计30天 11、公务员惩戒:国务院人员国务院决定;(地方)政府正副职领导,上一级政府决定;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本级政府决定。 12、公务员处分的种类:警告6;记过12;记大过18;降级24;撤职24;开除。所有处分期间都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初警告外,处分期间都不得晋升工资;受降级、撤职的,级别和工资同时降低。不同类处分吸收,同类限制加重;处分期处开除外,都是剩+新并科;处分最长不超48;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 第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第二条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 第三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 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第五条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第六条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 第七条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无正当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接纳。 第八条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或者应诉通知书时,应当告知其举证范围、举证期限和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当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证据时应当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申请。 第九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行政诉讼原告申请追加被告的期限

一、行政诉讼原告申请追加被告的期限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按此规定,追加诉讼主体应该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二、行政诉讼原告如何追加被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追加被告。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第二十三条: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 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两个以上利害关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关系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等8类侵犯相对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受理事项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法律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除上述规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行政诉讼证据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行政诉讼证据文书样式(试 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04.12.08 •【文号】法发[2004]26号 •【施行日期】2004.12.08 •【效力等级】司法政务文件 •【时效性】实际失效 •【主题分类】行政诉讼综合规定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 《行政诉讼证据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 (法发[2004]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更好地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行政诉讼证据文书样式(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在审判实践中加以试行。试行中遇到的问题,望及时报告我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2004年12月8日 目录 1、受理通知书

2、参加诉讼通知书 3、应诉通知书 4、行政案件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告知书 5、变更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告知书 6、举证通知书(供被告举证使用) 7、举证通知书(供原告、第三人举证使用) 8、准许延长举证期限通知书 9、不予准许延长举证期限通知书 10、因公告送达变更举证期限通知书 11、准许/不予准许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二审程序中提供证据通知书 12、二审指定原审被告补充证据期限通知书 13、法院依职权组织交换证据通知书 14、准许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书 15、不予准许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决定书 16、复议决定书(驳回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复议申请) 17、复议决定书(撤销原决定) 18、调取证据通知书 19、证据保全担保通知书 20、证据保全裁定书 21、驳回证据保全申请通知书 22、准许/不予准许对被告提供的鉴定结论重新鉴定申请通书 23、准许/不予准许对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的鉴定重新鉴定申请通知书 24、准许/不予准许对法院的勘验结论重新勘验申请通知书 25、准许证人出庭作证通知书

行政上诉举证期限

一、行政上诉举证期限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经法院许可,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在一审中无正当理由未提供而在二审中提供证据的,法院不予接纳”这就是说,原告可以在开庭前提供证据,也可以在法庭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提供证据,如果不能在这两个时间提供证据的话,还可以申请法院延期提供证据。 如果在一审中有正当理由没有提供的话,还可以在二审中予以提供证据,这样的情况是很特殊的情况,这些特殊情况是指:一审过程中收集不到这个证据,二审的时候收集到了,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二审中提供;二是在一审中已经收集到了这个证据,但是无法提供,只要有证据证实也是可以在二审中提供证据的,只有这两种情况下才可以在二审中提供证据。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是第一次规定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和举证期限,从颁布《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来,在行政诉讼上的主流观点就是“行政诉讼是对被告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因此,原告的举证责任和举证期限被忽视,出现了原告什么时间都可以提供证据的现象。导致了被诉行政机关无所适从、无依据答辩的情况,使得诉讼程序不公平,一审程序中原被告信息不对称,诉讼程序上权利义务不对等,同时也浪费了诉讼资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和期限

举证责任包括提供证据责任、说服责任和不利后果承担责任。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应明确行政机关举证责任的范围和举证的规则,以使行政机关依法参加诉讼活动。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被告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规定了一些特殊规则。被告方承担主要举证责任,原告方承担必要举证责任,这是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一般性。然而在审判实践中,还存在着当事人补充证据和法院调取证据的问题,这是行政诉讼中特殊的举证责任。 一、被告应承担的举证责任。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规定主要在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规定,行政诉讼中被告应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证据规定第六条对此分别作出了规定。根据上述规定,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概括而言,行政诉讼中被告方应就下列三种情况承担举证责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当被告行政机关与原告之间因起诉时效问题发生争议时,认为原告方起诉已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事实。 二、被告的举证时限。根据《若干解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依据,如果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将被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这一规定相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试行)》,大大地将被告举证的时间提前了。有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我国行政诉讼法并没有对被告举证的时间作出规定,是否限制了被告的诉讼权利?笔者认为,这一规定的作出,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合理性: 1、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告利用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缺席判决的规定,来规避该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以期在第二审程序中取得有利地位,从而逃避责任。具体而言,当行政机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原告作出裁判,原告起诉后,被告无法举证,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又规定诉讼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于是,被告则拒不到庭应诉,避开法院收集证据,而当法院依据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作出了缺席判决后,被告不服上诉,并将其在一审审理期间收集的证据提供给第二审人民法院,从而导致二审法院审理困难,带来被动局面。有了这一规定的限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

行政法学习之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1)一般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 2)行政诉讼举证期限 1.通常情况 2.特殊情况

真题与解析 1.(多选题)县政府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会议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主要内容为: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对全县境内采石场予以关闭。根据《会议纪要》,县城乡建设局与某采石场签订关闭采石场的协议,协议约定采石场于协议签订之日起90日内关闭,给采石场造成的损失补偿15万元。协议签订后,采石场以协议显失公平为由请求法院撤销协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撤销协议的举证责任由采石场承担 B.采石场的起诉适用行政诉讼起诉期限6个月 C.协议可以约定由县法院管辖 D.采石场可以要求法院附带审查《会议纪要》 答案及解析 【答案】AC D 【考点】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起诉期限、管辖和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 【解析】 《行政协议案件规定》第10条第2款规定,原告主张撤销、解除行政协议的,对撤销、解除行政协议的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采石场作为原告以协议显失公平为由请求法院撤销行政协议,则采石场对其主张撤销行政协议的事由承担举证责任,故A选项正确。 《行政协议案件规定》第25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行政协议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参照民事法律规范确定;对行政机关变更、解除行政协议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依照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确定。 采石场是以协议显失公平为由请求法院撤销行政协议,应按照民事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予以起诉,故B选项错误。 《行政协议案件规定》第7条规定,当事人书面协议约定选择被告所在地、原告所在地、协议履行地、协议订立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的,人民法院从其约定,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除外。 县法院作为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行政协议中可以约定由县法院管辖,故C选项正确。 《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行政诉讼法被告举证期限

一、行政诉讼法被告举证期限 行政诉讼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被告要提供作出行政决定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被告在收到起诉书副本后,要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且进行答辩,所以行政诉讼被告举证的期限是收到起诉书副本后10日内。 如果在举证期限内被告不提供证据的,是为举证不能,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很大可能会作出对被告不利的判决结果。 行政诉讼由被告承担举证的责任,但如果原告有证据证明被告的行政行为是错误的,也可以提供相关的证据,这样对原告维护自己利益是非常有帮助的。 行政诉讼法被告举证期限 二、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概念。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法律规定由特定的当事人对特定的事项所承担的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不能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将承担败诉或不利后果的法律制度。 2、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是行政诉讼法对被告举证责任范围的规定。 但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并不是对所有的待证事实都承担举证责任,原告对某些事项也将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第五条规定“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 三、行政诉讼证据有什么种类 1、书证 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如证明、书信、罚款单等。 2、物证 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的药品等。 3、视听材料 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的事实材料。如用录音机录制的音响、语言;用录像机录取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等。视听资料可以由当事人提供,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索取或复制。 4、证人证言 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制作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除了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和案件的诉讼代理人不能做为案件的证人外,任何公民和组织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做证一般应亲自出庭,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后可以用书面证言的形式作证。 5、当事人的陈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