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俗唱法与演唱技巧(原)

通俗唱法与演唱技巧(原)

通俗唱法与演唱技巧(原)
通俗唱法与演唱技巧(原)

【标题】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

【作者】李志强

【关键词】通俗唱法歌唱技巧气息

【正文】

一、引言

(一)通俗唱法的概念

谈到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我们必须得先说说“通俗唱法”这个概念是怎样定义的。其实通俗唱法按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就是用自然状态的声音去抒发、传达情感的一种演唱方法。我们一定要在脑海中对“通俗唱法”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走入误区。

(二)通俗唱法的特点通俗唱法注重演唱者本人的自然嗓音,并不特别讲究声音的音量和共鸣,但重视歌曲情感的表达,强调情绪的渲染。在歌曲的演唱上要求吐字清晰、旋律流畅、感情真挚,有时可以像口语说白似地低吟浅唱,有时又可以强劲有力地高声喊唱。通俗唱法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和表现风格的能力,同时也很注意歌唱的自然化、生活化。它的特点是自然的嗓音、清晰的吐字、真挚的情感。通俗唱法因不严格要求其音量和共鸣,所以在演唱上往往借助于话筒来传达声音的表现力,在表演形式上常有伴舞和乐器的辅助,使其多元化。通俗唱法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易于上口、情感真挚亲切,这也就是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最根本的区别。

二、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类别

(一)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之一“呼吸”(气息)了解了通俗唱法的概念及其特点之后,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通俗唱法歌唱技巧中的第一项:呼吸(气息)。歌唱技巧中的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吸气、呼气、换气。吸气的方法必须正确,在吸气的时候要自然,吸得深、吸得恰当。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腰慢慢的往外扩张,动作轻松,不僵硬。两肩自然下垂,不耸立,胸部放松,不抬起。这样才能使吸气环节进行得有条不紊。而呼气则应当平稳、均匀,加以控制。呼气时,横隔膜平稳地上提,两侧下肋逐渐回收,使气息缓缓的呼出,多体会腰腹扩张与内收的感觉。换气,可以把它叫做补气。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能否换好或补好气,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得以循环往复,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因此,绝不能在换气时让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动。我们在换气的时候必须依照二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而换气,二是根据作品的表现而换气。换气的要求高,难度大,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等练到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俗话说得好,“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当呼吸与歌曲情感、风格相结合时,更表现出其独特性。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而呼吸的运用则是关键。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难过、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完全闭合,形成一种好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歌曲《回

家》中的一句:“回家,回家,我需要你”。其中“家”、“你”二字,就可以用带点沙哑的声音去唱,表达控制不住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又如抒情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时,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匀,这种声音色彩柔美圆润,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体现了歌唱上的技巧。如《黄昏放牛》、《如果云知道》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的力度与深度必须加强,在腰围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拉紧的状态,声音才会有爆发力,发出几乎类似于呼喊的声音。比如电视剧《水浒传》中的歌曲《好汉歌》,这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了,而情感的体现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轻巧通畅,不可过于深沉,也不需要强劲的力度,如《爱相随》、《亲亲我的宝贝》等。歌唱中的第一个技巧“呼吸”我们必须重视,因为它是基础,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使其他演唱技巧得以运用和发挥。同时我们也要多花时间在气息的练习上,坚持做到每天 2 个小时的气息练习。

(二)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之二“气声”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气声的运用,它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气声”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彭丽媛在气声的运

用上有突出的成绩,她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菲的歌曲《红豆》和《人间》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气声唱法。我们在使用气声的时候同样要控制好气息,让气息形成一个支柱,一个通道,自由通畅地去碰触声带。同时声带不完全着力,发出感叹、叹息的声音。在气声的整个运用过程中,声音的位置始终如一由眉心发出,这样才能使气声更有穿透力,更有冲击力。其实“气声”并不成其为一种“唱法”,而是一种声音运用的技巧。演唱者如果能抓准时机运用气声得当,不仅能给听众带来一种遐想,使歌曲增加感染力,演唱增加表现力,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气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气息,同时还要有个“度”,尽量采取适中的态度,但切忌滥用。

(三)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之三“颤音”很多唱通俗歌曲的朋友误以为颤音就是在演唱歌曲时喉部颤动时发出的声音,因此很多朋友在演唱时故意抖动喉部的肌肉以此来发出颤音,这种理解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其实颤音是利用气息与喉结的配合,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相互进行冲撞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从而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这也是通俗歌曲演唱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颤音有很多种类,“大颤、小颤、先直后颤、先颤后直”等等。如张惠妹的颤音幅度适中,不大不小;张学友爱用小颤;张宇则以大颤见长;而日本歌曲的特点是“先直后颤”,即先唱一段平铺直叙的长音,再开始使用颤音,并且幅度由小到大,频率是由慢到快。这些颤音的运用必须得花上一些功夫,很多朋友暂时还不会这个技巧,但千万别泄气,这完全可以

练出来的。关键是气息与喉头要配合好,相互进行协调,不能用喉头发出抖音,那是万万不可的。颤音,实质上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腰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通俗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用一些技巧来修饰尾音了。到了高潮部分,情到深处时运用好颤音,能使歌曲的动听度上升,同时也能直接碰触到听众的心扉,让听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同样我们也必须记住,不能滥用颤音。

(四)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之四“挑音”挑音是出色歌手必须掌握但往往却又容易被忽视的歌唱技巧。它是在歌曲句尾声音向下滑的时候再忽然往上一挑而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是有规律可寻的。许多优秀的歌手在歌唱时挑音用的很讲究,拿捏得很到位。比如张惠妹的《勇敢》,在高潮部分的每句结尾都有一个挑音,这也为歌曲的好听度和辨识度增色不少。在运用挑音的时候要使气息能保持到句的最后一个尾音,到尾音时再用气息轻轻一碰声带,声音再根据下意识的旋律进行配合发出略带即兴性的挑音。其实挑音算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巧,这是需要一定唱功的。刚刚接触通俗唱法的演唱者暂时还无法自如的拿捏挑音,这必须得靠平时歌唱经验的积累、小组旋律的收集。像欧美天后玛利亚凯莉的挑音就运用得炉火纯青,任何作品在她的演绎下都能展现出和原唱不同的风格,其中挑音的运用就占了些许的比重。

(五)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之五“哭腔”哭腔是在喉间利用气

息的冲撞产生爆发力迫使声带发出一种似乎哭泣的声音。我们在使用哭腔之前一定要下意识的调整情绪,投入情感,把歌曲前段的旋律作为铺垫,到即将使用的时候,气吸深一点,口腔的位置再开大一点,声音从眉心发出,同时情绪跟着走。我国的歌唱家刘欢的哭腔技巧运用得就比较出色,还记得歌曲《千万次的问》最后一句歌词吗,“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中“哪里”两字的哭腔展示得淋漓尽致。其实哭腔并不是像大家想象中那么难以掌握,平时可以对着镜子做反复的练习,直到找到哭腔的感觉为止。然后找老师帮忙指导,使运用的能力做进一步的提高。哭腔用的好也可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和演唱者的表现力,但同样切记不可以滥用。一定记住“要用得巧用得妙”。

(六)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之六“假音”假声其实是指演唱时通过下意识的控制而只使声带的部分肌肉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但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假声还可以作为一种修饰声音的方法,将真假声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声”能产生一种柔和、细腻、略带飘渺的艺术效果。比如:邰正宵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伍思凯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所使用的真假声间的突然转换,朱哲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结尾处用假声演唱的华彩部分,这些都是通俗歌曲中常见的假声应用方法。欧美乐坛天后惠特妮.休斯顿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中先用温馨的混合声在中低音区轻轻吟唱,然后用挺拔高亢的真声将歌曲逐渐推向高潮,直到歌曲的最高点,突然改用极柔美的假声。这是在演唱中运用真假声的转换变化来表现起伏跌宕的情感的一

个优秀的范例。

(七)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之七“咽音”人们常说的“海豚音”其实就是咽音。能演唱咽音的人声带的先天条件都非常好,再加上后天的练习,音域一般可达四个八度,甚至可以唱到高于 E6 的音。它是一种可以超越假音极限的高音。在演唱咽音的时候一定注意声带和气息的运用。首先声带必须闭合且要着力,气息往下沉还要能支撑得住,声音抛到眉心,口腔开大,同时使用头腔共鸣,这样声音才能找到支点和位置,发出“海豚音”。超级女声张靓颖在参赛的时候演唱的作品《Loving You》就展示了三次咽音。能把咽音自由运用于演唱的著名代表人物就是欧美天后玛利亚凯莉,她的代表作《Emotions》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三、通俗唱法中歌唱技巧的训练

(一)通俗唱法中的弱声练习法以上就是我们在通俗唱法中常用到各种歌唱技巧,接下来让我们谈谈通俗唱法中的弱声练习法,这种方法对提升通俗唱法中的歌唱技巧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我觉得用弱声练习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放松也是作为一种演唱的基础,为后面情绪的酝酿做好铺垫。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最好用开口哼鸣的状态,就是口腔张开不发音,用鼻腔发音,这样容易找到共鸣的位置。再次,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还要用另外一个思维去考虑倾听声音的位置,声音的位置是随着音高不断发生变化的,移动的速度要由自己的耳朵来判断。在移动至高音区时,应适度的提起软腭,因为软腭的提起是唯一能产生高音的通道。只有在软腭提

起时,带动后咽壁的拉力、口腔后部形成拱门状态,才会具备鼻头腔共鸣,同时产生振撼力,这样的高音才会是有是松弛的。最后,练习的时候不要急于去扩展音域,应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等中低音区稳固了来再往高音发展。

(二)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掌握声音的方向性谈了弱声练习法之后下面让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掌握声音的方向性。首先,这是一个思维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研究对象。因为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声音需要位置不断的移动,那么我们就需要很细致地去体会每一个音符。无论你是唱低音、高音,头脑的意识里要非常的清晰,声音时刻保持通畅无阻。通俗歌曲的演唱,切忌在口的后半部咬字,声音容易向后倒,听起来和美声相似,声音不容易出来。所以在演唱时都要保持不变的思维,即我的声音是向前的。然后是情感。这就需要歌手对歌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在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对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等。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俗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把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能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就会更强。再次是感觉。通俗歌曲需要通俗歌曲的感觉,歌手的感觉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就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

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都能使整个演唱表现出迥异的风格。最后就是素质。这里所说的“素质”就是非专业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觉、节奏、音准这些方面作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但真正的差距就在素质。专业的素质是体现在舞台上歌唱或表演时的形体和表情。这里所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及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常识及对音乐史的了解等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不够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四、欧美的通俗唱法

下面我们来说说欧美的通俗唱法,看看欧美的通俗唱法和我国的通俗唱法有何不同。欧美的通俗唱法,同样也是用自然的声音去抒发情感的一种演唱方法,但特别之处在于富有激情、即兴表演方式的成分比较多、比较重。同时,继承了严肃音乐一部分的发声状态。比如“真假声转换、高音华彩部分、跳跃技巧、连续跨越八度音区的声音展现”。如果不具备相当纯熟的演唱方法,根本无法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作品,也可以说不能够叫作欧美通俗唱法。这些就是和我国通俗唱法明显的区别。欧美的通俗唱法有很多种类、风格各不相同,我国的歌手在演绎外国作品的时候,依然坚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而欧美的通俗演唱方法,还会经常采用哑音、呐喊、装饰音、滑音、抽泣、假声包括一些气声的特殊运用,来演绎歌曲的忧伤、悲泣、真挚、委婉、激情等等。利用肢体语言融合节奏的表现形式,运用混声、和

声、不规则人声、进行有声或无伴奏伴唱,使一些并不复杂的旋律,变得富有色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加上一些歌手创造出高度炫技性演唱形式,使通俗歌手能在舞台上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表演艺术上达到较高的造诣。华彩是演唱者对歌曲的基本旋律进行即兴装饰变化的一种手段。华彩需要高超的演唱技能。歌手必须对于真假声转换、颤音、顿音和快速的旋律跑动等高难度技巧都能驾驭自如。欧美通俗唱法中的“华彩”还需具备即兴创作旋律的才能。这种创作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以歌曲的旋律走向、和声框架、情绪发展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为依据的。就其本质而言,华彩是歌手在处于高度激情状态中的一种下意识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成败优劣则取决于歌手平时的艺术感觉、修养和积累。电影《保镖》中的插曲《我将永远爱你》(I Will Always Love You )起初是一首纯朴的乡村歌曲,惠特妮休斯顿在演唱时加入了许多花腔,使歌曲变得华丽奔放。因此我们在学习欧美通俗唱法的时候,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气息。气息的支点,一定先建立在后腰部分,然后再找小腹的力量。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做扩张或向下拉动,才会产生一个力。然而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

五、通俗歌曲演唱者具备的条件

了解了欧美的通俗唱法之后我们来谈谈作为一个通俗歌曲的演唱者必须具备的哪些条件。喉咙不仅是语言交流沟通的工具,也可以

用来作为唱歌的一种乐器。但它不同与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因为这些乐器都是人工制作的,而嗓子是人体结构的一部分。嗓音因人而异,人的声带有长短,厚薄之分,共鸣腔也有大小。因此每个人的音色、音量、音域都各不相同。所以对自己的声音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就可以避免在学唱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当然学习掌握一些发声技巧和方法,同样可以使自己不会脱离嗓子条件的实际情况单纯追求去演唱那些无法适应和承担的演唱曲目。在这里有必要和提醒歌手们注意,在使用嗓子的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保护嗓子。过量的使用嗓子,就会导致声带充血、水肿、声带小结。当然也要预防感冒,引起嗓子的病变。总之有一副健康的嗓子,就是歌唱的本钱。老师和评委衡量一个歌手演唱的标准,除了他的声音条件,歌唱技巧,也十分看中他乐感的表现。乐感就是音乐的感觉,这种感觉有天赋,也有后天努力的,天赋是指歌手的遗传,或者是家庭、同学、朋友以及周围环境影响下,能有更多的机会接音乐。那么他的演唱就比较自如,容易做到歌曲的要求,比如韵味、风格、音准、节奏,但注意这种演唱仅仅是感性的自然演唱,要成为一个强劲有实力的歌手,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下面我就举例来说明。第一,首先清楚歌曲的调性。是 A 调、B 调、还是 G 调,这个调性是否适合自己的音区,如果偏高或偏低,可以通过音响设备的升降来调整,选择合适自己的调性。第二,熟悉并掌握歌曲的风格和类型。歌曲风格分为北方的、南方的、少数民族的、外国的。类型有抒情型、欢快型、说唱型、伤感型。第三,歌曲的节奏和拍号。歌曲节奏分为慢速、

中速、快速。拍号有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六八拍等。但这些拍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拍号的第一个音,要唱重音。第四,音准的掌握对相当一部分歌手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歌手有必要搞清楚,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就是音层关系,如果把握不了的音高,可以借助钢琴、电子琴和其他乐器来矫正。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训练,主要是耳朵听音的训练,逐步来解决音准的问题。第五,准确表达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特定情景。在大学里歌唱的训练都非常的普遍,因此它存在普遍性。但通俗唱法却有着一个训练的特殊性,最后让我们谈谈通俗唱法训练的特殊性。

六、总结

每个人都有嗓子,每个人都会唱歌,可唱出来的效果却有天壤之别。不从事声乐专业的人对唱得好的人的结论往往很简单——嗓子好。事实不尽然,有的人嗓子又高又宽又亮,唱起歌来就是不好听。有的人嗓音条件很差,甚至高不上低不下,也不响亮,唱出歌来就是动听,这就是乐感好,而不是嗓子好。因而又有人说:唱流行歌不需要嗓子,只要乐感好就行了,这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应该把歌的基本要素相对立起来,这些基本因素就是声音、乐感、技巧。声音人人都有,作为专业训练要求的声音,通常叫作“音色”加工。在传统唱法中,音色被放在首位,因为它有特殊的要求标准:纯度、浓度、光亮度。在通俗唱法中对声音没有如此讲究,但不等于没有要求。尽管通俗唱法中,对声音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在音区和音量上对歌手仍是有所要求的,我们不能以《祝你生日快乐》、《世上

只有妈妈好》那样低层次的歌作为通俗唱法的代表;也不能以《青藏高原》、《山路十八弯》等高层次的歌作为代表,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中间大两头小的共性,中等层次水平的歌最多,这一层歌迷也最多,但作为一种唱法的研究的专业训练,出发点必需放在高层次来要求,即便通俗唱法对音色没有太高的要求。光以“歌唱的声音必需和说话的声音统一”这一点而言听起来很简单,可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再以“气声”为例,这种仅属于通俗唱法特有的发声方法在不同人口中唱出来效果完全不同,唱得好的气声有“磁性感”,唱得差的像在漏气,无声可言。方法有自觉和自发两种,自觉的方法往往是指经过拜师学艺学来的;自发的是指从未拜师却唱得很有方法。实践先于理论。依据这一论点,有些从未学习过的歌手唱起来却比从师多年的人唱得好的例子就不足为怪了。戈特勒发现了声带具有缩短和边缘振动的特殊机能,那些不怕高音的人正是不自觉地使用了这种发声机能,于是高音问题从理论上得到了解决。总之,通俗唱法也是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发展开来的。世界上没有五音不全的人,也没有不会唱歌的人,只要你的发声结构完整,那么你就能歌唱。通俗唱法在中国音乐教育学术界历来就有一些争论,还处于一个不太成熟的时期。所以大家在进行通俗唱法歌唱技巧练习的时候别走入误区,要尽量找老师进行指导,再依照辅助用具进行练习,相信自己的演唱技能一定会有所提升的。同时由于歌唱技巧是一项技术活动,它和其他技术活动一样,需要长时间反复的训练重复,使发声的各项运动回归到人自然科学的一种状态。因此大家还是要自己多想多体会多

感受,悟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专有的一些技巧和技术。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

《中国通俗歌曲欣赏》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俗歌曲因其大众化、全民化的特点,得到许多中学生的喜爱。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这是课堂设置中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本节课选择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欣赏通俗歌曲。通过介绍通俗歌曲的特点以及我国不同时期通俗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见解,使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和欣赏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 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二、作品欣赏 1.《何日君再来》 2.《外婆的澎湖湾》 3.《小城故事》 4.《黄土高坡》 5.《天堂》 三、探索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点,对“通俗歌曲”这种音乐形式有一定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并能主动参与讨论。 2.能够充分感受、体验通俗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 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通俗歌曲。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列举、分析、讨论及学生相关的参与活动 教具:CAI课件音乐设备电脑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 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选自《费加罗的婚礼》,艺术歌曲,美声唱法) 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民歌,民族唱法) ③《弯弯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老师刚才分别用三种唱法演唱了一首艺术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同一首歌曲也可能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通俗歌曲的艺术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魅力。(揭示课题) 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歌曲? 展示:通俗歌曲亦称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适合一般市民群众爱好的,轻松活泼、易学易唱的、便于流传的歌曲。它是与艺术歌曲、民歌相对而言的梦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描写人生、伦理、叙说理想、生活、抒发思念之情等。 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练,旋律流畅、口语化较强、易学易唱,流传范围广泛,富于时代性。各个时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点,歌曲常使用一个固定的节拍或固定的节奏型等,乐队一般用电声乐队演奏。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园民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风”时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样化)。 四、感受与体验 导语:我国通俗歌曲从起源到今天的日趋成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那么究竟我国各个时期通俗歌曲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所有的通俗歌曲都适合中学生演唱呢?通俗歌曲到底可不可以进入我们的课堂呢?这些正是我想在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的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几首我国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赏 (1)欣赏《何日君再来》 (2)师总结并简介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者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另一方面反动统治者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首歌正是这部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3)当时通俗歌曲的特点:格调低下,情绪消沉,低级庸俗,在唱法上卖弄风情。

通俗唱法中的颤音技巧

什么是颤音?颤音就是主音与辅音之间形成向下的小二度关系,在一定速度下两音不断交替所形成的有规律的波动听觉感。 当今流行乐坛上,主流的颤音有几种:喉部的,有些男歌手经常会用就是抖动我们的喉结;还有一种就是抖动舌头,但是这两种颤音我们不推荐,因为不是非常的好,太机械化容易不太自然,而且一旦养成习惯很难改。 我们推荐的颤音 1.声道颤音,就是用气息来控制的颤音 2.自然颤音,因为声音的形成是靠着气息的支持以及声带的颤动,不管声带颤动的有多高的频率它肯定是有波动的,它不可能是笔直的一条线,那么在人比较放松的时候,因素在传播的过程中,它形成不同的震荡,它自然会形成一定的颤音。 人自然的颤音应该给人声使用的颤音是下波音,吉他是上波音(听上去的感觉请看教程)我们是以本身的音为主音形成一个下波音,这个时候下波音始终有回归主音的感觉,但是又紧紧的依附于它(这时听上去的感觉请看教程)乐器基本用的都是上波音,而人声基本用的是下波音。

我们要训练的颤音就是声道颤音,本来气息支持是5的力量,唱了一个音,随后气息放松一点到3的力量或者说横膈膜越松一点,跟它的距离略远一点,本来顶住了现在远一点,这个时候会发出一个比原来要低一点的声音,这个声音和主音之间不断的交替,就会形成一定的颤音。 颤音示范,小字一组,c1-b-c1-b-c1,第一个音正常,然后第二个音松一点,练得时候先可以慢一点,就是正常,松,正常,松,主音的时候是正常的,然后松一点,回到主音气息再顶上去,大概就是这样啦但是我在这也不知道要怎么说了所以大家还是去看教程跟着沈老师一起练比较方便。 如果练不会呢,有一个比较机械的方法,就是抖手臂,将左手放在右手的下面或者右手放在左手的下面,靠我们的胸口抬起整个两只手臂的力量,然后再唱。 如果颤音太硬了怎么办? 首先辅音肯定比主音要轻,DO比较重,XI比较轻,第二就是速率,一秒钟3次。颤音在现代的流行歌曲当中运用的越来越少了,因为流行歌曲的速率越来越快,现在流行歌曲都是七八十甚至于八九十,在

通俗唱法技巧

通俗唱法技巧——气息练习(一) 首先是气息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躯干站直,胸部放松地挺起,腿不能弯曲,面部肌肉一定要放松,不要有意识去吸入大口气,直接用小腹的动作来数“1”,(不是心中数,而是口中念出来)数完后小腹立即回复原状。再收小腹数“2”,再回复原状,如此反复地数到“10”,或“20”,让小腹灵活而有弹性,反复地收腹和还原,使下腹形成自动“换气”。因为在小腹还原时,气息已自动吸入,把吸气练成下意识动作的好处在于“气口”的灵活性,另一好处是无吸气声;数1、2、3、4、5的节奏可由慢而快。开始阶段下腹肌肉会很“酸”,这是正常的。当快速练气适应之后,可用连续数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从1----10,或1----30;最多可数到50位数。下腹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这是锻炼“保持”的基础。 第二步可用音阶来练气。先用三度下行3 2 1(咪来哆);再是五度下行5 4 3 2 1 ;甚至八度下行7 6 5 4 3 2 1 .看下腹肌支持能力而定。下行适应了,可改练上下行三度音阶1 2 3 2 1 或五度上下行1 2 3 4 5 4 3 2 1 甚至九度上下行1 2 3 4 5 6 7i2i7 6 5 4 3 2 1 ,一切量力而行。关键是锻炼收紧小腹的支持余地。练下行音阶时,小腹只需收一下即可,练上下行就要求在上行时加强下腹肌向上“顶”的力量,下行时只需保持可;练八度上行当然需要更大的下腹向上“顶”的力量,总的感觉就好像把自己的重心不断向上提,切记这个练习不是为收腹而收腹,而是为了让胸廓张开,辅助动作是收紧臀部,这种基本功和练舞蹈的基本功完全一致。练音阶时用什么元音为好?最好用Hm,因为Hm要求收缩声带,可为下一步的发声训练做好准备,这是第一步。当“换气”的习惯建立之后,必需把训练重点放到张开两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发音的同时,有意识地“撑”开两肋,就如同手风琴的风箱那样拉开,这是呼吸训练中最难练的一个环节,两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撑力,光靠小腹支撑的能力时有限的。完成气息控制的最后一步是鼓上腹,在做这个动作时,必需带动腰围四周的扩张,此时的横膈膜才真正起到了“水闸”的作用。 以上三个阶段的气息训练,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的三个阶段。也可以分为三种独立的呼吸方法,因为通俗唱法有层次性,对于像一些音域宽、力度对比度特别大的歌曲,要求强有力的气息控制。但对音域窄,不要求强烈气势的歌曲,就是用呼吸的第一阶段也足够应用了。由于保持气息这句声乐术语,经常造成错觉和误解为----“迸气”、造成气息僵化,反而破坏了歌唱的流畅。所以使用“气势”----(象征一种动态中气息)这个名词或许更恰当。 至于为什么不讲吸气?理由很简单,因为歌唱是在“呼气”状态下进行的,吸气是人的本能,不吸气人就会死亡。所以把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核心吸气的话,结果往往弊多利少,许多错误的呼吸方法都来自于对“吸气”的强调,永远不必担心体内无气。任何歌唱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点----气不在“吸得多”而在“吸得深”。用小腹作为“力点”,两肋为“支点”不是已很“深”了么!小腹也就是丹田。气势的“保持”建立在一种意念上,决不是保持在某个不变的躯干姿势上。这个意念可以理解为不断地在“加气”或“提气”均可,不论上下腹肌在歌唱中如何不停地运动着,摸上去均是有弹性的,不是僵硬的。 虽然说歌唱是呼吸的艺术,这只是说明屯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理解为正确的呼吸方法就是正确的歌唱方法,不论何种唱法模式,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远比呼吸方法与否更重要,上述的有关气势的入门训练只能说是歌唱的一种“准备”而已。只有当发声方法的调节被歌唱者充分掌握之时,气势的功能才能被充分体现出来,初始阶段的气息训练是歌唱的准备。 上述的呼吸不是一种气功训练,歌唱中所要求的“气感”,和气功的“气感”性质完全不同。“气感”不仅是歌唱者的自我意识,也是听众能感觉到的具体效果,声乐术语----“声音靠在气上”是指一种具体的“效果”,在唱者的自我意识上觉得胸腔中有“回声”的感觉。

颤音的演奏方法

颤音的演奏方法 颤音演奏是萨克斯演奏中很有表现力的一种技术手段,特别是演奏抒情徐缓乐曲的时候,好的颤音演奏可以使音乐更具有抒情性和表现力。颤音的运用要在有良好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颤音频率快慢、颤音幅度大小和颤音力度变化是主要表现手段,也是颤音练习的重点。萨克斯演奏颤音的技术手段一般有三种: 1、唇颤音:利用嘴唇肌肉松紧的变化来产生音高上的变化,这种方法可以演奏幅度比较大的颤音,比较便于掌握,被广泛的采用;但是这种方法演奏出的颤音效果不够自然,稍显生硬。 2、气颤音:也有人把这种颤音的方法叫做“腹颤”或者“膈膜颤音”,它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呼吸肌肉来控制影响呼气时气流的大小,来产生音高上的变化,这种方法演奏出的颤音幅度比较小,在中低音哨片比较大的乐器上效果不明显,而且比较难掌握,现在很少在萨克斯演奏中使用。 3、颌颤音:也叫“口腔颤音”或者“喉颤音”,其实这是前两种的结合体,演奏的时候口腔呈发“O”音的状态,在颌骨带动下唇运动的同时,气息辅助,这样演奏出的颤音自然流畅,效果明显,是比较科学、实用的一种方法。 练习颤音前先要掌握滑音的技巧。首先是下滑音,就是在指法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气和唇的控制使音准平滑缓慢的从标准音高向下改变,并要保持在最低点,通过练习,一般可以做到一个小三度的变化;然后是上滑音,就是从最低点反向变化到标准音高。上下滑音结合起来连贯的演奏,就形成了颤音,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滑音音高的最高点在标准音高,而颤音音高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是围绕在标准音高上下的。通过不断的练习,就可以掌握不同幅度的颤音变化。 对颤音频率的控制要通过有节奏的练习来掌握,可以在固定节奏的情况下(最好是按着节拍器)来练习每拍上下1次、2次、4次、8次等频率,不过要注意不管频率的快慢,颤音都要做到圆滑,否则就会演奏成“抖音”。 颤音在乐曲中的运用要根据乐曲的风格需要来用,一般古典时期的作品是很少用到颤音的,浪漫派以后的作品颤音的运用才开始丰富起来;而作品表现的情绪不同,颤音的用法也不一样,要把颤音的运用看作是音乐表情的有机部分,不能是为了颤音而去颤音。建议多去感受和借鉴一些声乐和弦乐的颤音的运用,通过颤音的频率、幅度、力度的有机结合,才会让你演奏的乐曲更加富于情感。

如何练习唱歌基本功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 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2019年通俗唱法应该怎样练声

2019年通俗唱法应该怎样练声 篇一:通俗歌曲发声教程 ——气息练习(一) 首先是气息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躯干站直,胸部放松地挺起,腿不能弯曲,面部肌肉一定要放松,不要有意识去吸入大口气,直接用小腹的动作来数“1”,(不是心中数,而是口中念出来)数完后小腹立即回复原状。再收小腹数“2”,再回复原状,如此反复地数到“10”,或“20”,让小腹灵活而有弹性,反复地收腹和还原,使下腹形成自动“换气”。因为在小腹还原时,气息已自动吸入,把吸气练成下意识动作的好处在于“气口”的灵活性,另一好处是无吸气声;数1、2、3、4、5的节奏可由慢而快。开始阶段下腹肌肉会很“酸”,这是正常的。当快速练气适应之后,可用连续数123或12345或12345678910,再逐步从1----10,或1----30;最多可数到50位数。下腹肌始终处于收缩状态。这是锻炼“保持”的基础。 第二步可用音阶来练气。先用三度下行321(咪来哆);再是五度下行54321;甚至八度下行7654321.看下腹肌支持能力而定。下行适应了,可改练上下行三度音阶12321或五度上下行123454321甚至

九度上下行1234567i2i7654321,一切量力而行。关键是锻炼收紧小腹的支持余地。练下行音阶时,小腹只需收一下即可,练上下行就要求在上行时加强下腹肌向上“顶”的力量,下行时只需保持可;练八度上行当然需要更大的下腹向上“顶”的力量,总的感觉就好像把自己的重心不断向上提,切记这个练习不是为收腹而收腹,而是为了让胸廓张开,辅助动作是收紧臀部,这种基本功和练舞蹈的基本功完全一致。练音阶时用什么元音为好?最好用Hm,因为Hm要求收缩声带,可为下一步的发声训练做好准备,这是第一步。当“换气”的习惯建立之后,必需把训练重点放到张开两肋上去了,也就是在收腹发音的同时,有意识地“撑”开两肋,就如同手风琴的风箱那样拉开,这是呼吸训练中最难练的一个环节,两肋的骨框架比腹肌更有支撑力,光靠小腹支撑的能力时有限的。完成气息控制的最后一步是鼓上腹,在做这个动作时,必需带动腰围四周的扩张,此时的横膈膜才真正起到了“水闸”的作用。 以上三个阶段的气息训练,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的三个阶段。也可以分为三种独立的呼吸方法,因为通俗唱法有层次性,对于像一些音域宽、力度对比度特别大的歌曲,要求强有力的气息控制。但对音域窄,不要求强烈气势的歌曲,就是用呼吸的第一阶段也足够应用了。由于保持气息这句声乐术语,经常造成错觉和误解为----“迸气”、造成气息僵化,反而破坏了歌唱的流畅。所以使用“气势”----(象征一种动态中气息)这个名词或许更恰当。

歌唱的三种方法

美妙的歌声——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歌曲赏析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法的演唱特点。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歌曲有三种歌唱方法并加以分辨。 10.5分 教学过程 1、美声唱法: A:导入:歌曲《我的太阳》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由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演唱的一首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歌词大意: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 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B美声唱法一词出自Belcando,这是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声。 C欣赏歌曲《黄河颂》片段 接下来请欣赏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之称的廖昌永演唱的歌曲《黄河颂》。这首作品,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

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D结合实例讲解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声音悦耳、圆润靠后,具有声音本质美的声音。要求声区统一,声音连贯不断,音准完美,讲究声音的位置、共鸣、气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月亮花儿开》导入(教师亲自演唱) 提问: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间唱法”中西结合的统称,也成为中国唱法。 C欣赏歌曲《茉莉花》《礼》片段 《茉莉花》是一首我国著名的民歌,该曲历史久远,最早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初名为《鲜花调》,一直为民间小调。《茉莉花》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实、明亮靠前、语言十分讲究,注重声情并茂,韵味浓郁。 3、通俗唱法 A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些什么歌曲 鼓励学生积极上台演唱 B通俗唱法: 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娱”为其表现的主要目的。

美声唱法的几点技巧

浅谈民族唱法的几点歌唱技巧 [摘要]提高演唱水平,自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过程充满曲折和艰辛。歌唱爱好者或专业人员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歌唱实践,认真领会和灵活运用歌唱技巧,循序渐进,日臻成熟。诚然,如果要达到声情并茂地歌唱水平,还需要培训自信心、审美情趣、表现欲和创造欲,同时还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探讨歌唱技巧,简洁明了地阐述了正确歌唱的内涵。 [关键词]民族唱法;呼吸;起音;连音;断音;颤音;滑音;跳过;花腔 歌唱发声技巧,是声乐技术宝塔的上层建筑,它的技术内容更高级、更细致、更复杂、更精明,因此,它的难度也就越大。演唱的技巧越高超,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也就越精湛。但是,必须防止脱离艺术内容而单独卖弄技巧的错误倾向发生。要遵循艺术内容与开成完美统一的美学原则去不断完善与发展声乐技巧。 一、起音(Attack) 起音是歌唱发声的开始动作。“起音”这个词,是中国声乐界很通俗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虽开头的音。从不同的外文上翻译过来的名称,有的称之为“激起”,有的称之为“起首”,还有的称之为“始音”。实际上,这些名称都是一个意思。 沈湘教授指出:“起音好坏,对发声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起音起不好,找不到正确的起音感觉,后边唱出来的声音都不会好。一首歌,一开头声音就不对,唱整首歌的声音也对不了,而且越唱越砸。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起音”。 起音之前决不能紧张,在任何音高上起音,心情始终是“轻松安静”的状态,发声器官各部分都不紧张。这种心理状态,是良好起音的关键。在此前提下,全身要以松弛而又积极的心态投入歌唱发声工作,使人声“乐器”处在协调的歌唱状态之中,去努力体验“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 起音时,找到胸口起音的发声位置极为重要。因为,好的起音声带及喉头是不应该有任何感觉的。 起音之前声带是闭合状态,发音时气息冲开声门,就像“极轻微咳嗽的感觉”。也卞是说,起音时声门不是向里闭合,而是向外打开。就在声门打开的刹那间,感觉气息“轻轻一碰嗓子”(声门)就产生出明亮、通畅的音响。它同“起间时声带向里闭合”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 起音之前深吸气,但不要吸得太多。发音时,在“吸着唱”的心理感觉中控制呼气的量,同时,以“向下轻微叹气”的感觉使气息均匀而又缓慢地“冲击声门”。在感觉上,真正的声门没有“冲击”现象存在,只感觉气息“冲击”着胸口“嗓子眼儿”的发声位置,这种起音既干净又轻松。 二、连音(Legato) 歌唱发声时,唱好连音,是表现歌唱旋律优美乐感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段。 演唱连音时必须从气息与发声位置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沈湘教授明确指出:“气息的连贯是声音连贯的前提。气息就像一根绳子把声音的‘珠子’串起来,穿成一串儿的时候,要感到气息总是连续、均匀、自如、流畅地从‘嗓子眼儿’通过,而深部位的呼吸支持一定要稳定。这种气息的稳定性与送气的连贯性是唱好连音最重要的方法。在歌唱发声时,这种连贯性与稳定性自始至终不受旋律变化及咬字吐词变化的干扰。在声音上,音与音的连接是均衡的、圆滑的,不允许有裂痕出现”。因此,一样宽窄的母音,一样明亮、统一的音色、一样通畅的气息、一样均衡的共鸣音量是连音技巧的基础。掌握了这种连唱的技巧,就可以根据音乐的表现,去变化声音的力度和音色,唱出连贯、优美的旋律线条。连唱能磨掉音符之间生硬的“楞角”,使歌唱发声更富有乐感。连音唱得好,就能将乐感自然地表现出来。 三、断音(Staccato) 英国声乐家凯萨利说:“断音是由于在声带开始振动之后,这种振动的行动突然停止的结果。在一串断音中,动和停的动作连续交替出现。断音不只是歌曲中的一种装饰,对于声带和开动声速的肌肉也是一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训练技巧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训练技巧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训练技巧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是两种不同唱法,两者各有自己的特点。 熟悉这些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将两种不同唱法巧妙地融合起来。 (一)民族唱法的特点运用 民族唱法演唱时,口咽腔的着力点靠前,口腔肌肉绷紧,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同时运用头腔共鸣。咬字发声的因素转变 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高音融洽, 声音色彩明亮,声音个性较强,以味为主,手法变化多样。音色甜、脆、圆、润。气息灵活,以真声为主。民族唱法讲究按照演唱语言 的发声规律处理发声共鸣,讲究五声、四呼、出声、归韵和收声。 (二)通俗唱法的特点通俗唱法 十分注重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一般说来,演唱时要注重语言的韵律,讲究吐词、咬字的清晰与委婉,并在演唱中注重发声轻柔。在 气息运用上,要顾及颤音、滑音及音色变化。通俗唱法一般借助音 响扩大效果,以闪耀的舞台渲染气氛,注重伴唱、伴舞、电声乐器 伴奏及说唱相结合。演唱时大部分以真声演唱为主,假声也有运用,多采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演唱风格有轻柔自然的,有高亢强劲的, 有民谣风格的,有摇滚乐式的',有说唱叙事的。通唱法在吐字上要 求的是完全的“说话式”的自然,无须考虑共鸣。 (三)两种不同唱法的异同点 从生理上进行分析,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在声带要求上相同,都要求具有两种混声机能,不然就唱不出高音。在声道的调节上,民 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都要求声道不堵塞。即使因效果需要而打开声道,也只需前后打开,因为在唱高音时,通俗和民族唱法不需要喉头向下。在气息运用上,两种唱法都要求气息畅通。在吐字上,民族唱法

强调“字正腔圆”,使发音服从吐字:通俗唱法则要求像说话一样 的自然,不需要考虑共鸣问题。民族唱法声音追求高难度技巧:通 俗唱法声音追求浓厚的情感的融入,追求以情来感人。在演唱技巧 的难度上,通俗唱法稍易,便于传唱。 (一)语气的变化。 一般来说,通俗唱法语气性更强,声音含蓄深沉;民族唱法的声 音追求高亢明亮。但在演唱作品《为了谁》时,要注意语气性的变化。如朗诵“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一句,其前半句声音 要含蓄深沉,采用通俗唱法的语气性,后半句声音要高亢明亮,采 用民族唱法的语气性。如果后半句依然用通俗唱法的语气,那么声 音表现就会缺乏对比,语气相同,声音就会黯淡无味。 (二)咬字的变化。 通俗唱法的咬字要放松如同说话式的自然;民族唱法咬字讲究归 韵行腔。例如在《为了谁》中,“谁”(shui)与“谁”(shei):在 民族唱法中,“谁”一般唱“shui”,强调声音归韵行腔;在通俗唱 法中,“谁”应唱成“shei”,采用口语的发音,不强调归韵问题。 (三)腔体的变化 。通俗唱法在胸腔发声,声音低沉浑厚;民族唱法在头腔发声, 声音干净明亮。例如《为了谁》的第一乐句:“泥巴裹满裤腿,汗 水湿透衣背”。前半句采用含蓄深沉的胸腔,后半句采用明亮的头腔,由通俗唱法转变成民族唱法,形成了腔体的对比,同时音色也 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情绪的变化 通俗唱法非常注重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含蓄低沉浓厚的情感;民 族唱法情绪处于激昂饱满状态。例如《为了谁》中“谁最美,谁最累”一句,采用通俗唱法,情绪含蓄深沉,而“你是谁,为了谁, 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一句,采用民族唱法,情绪处于激昂状态。这 两种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五)气息的变化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发展和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以及通俗歌曲的风格分类。 2、通过赏析和演唱通俗歌曲,让学生了解通俗歌曲的一些唱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通俗歌曲的个性化特色 教学准备: 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音响、歌曲素材、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首先我想弹唱一首歌曲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好吗?但是我要求同学们听完之后回答我几个问题。 A、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谁唱的? B、第二个问题:这首歌是属于什么唱法的歌曲? C、你还知道有哪些唱法呢?(幻灯片)同学们比较喜欢哪种唱法? 小结导入: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通俗歌曲,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通俗歌曲的有关知识。 二、探究:通俗歌曲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1、通俗音乐的源流和发展 A、讲述:当我们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可以发现,它大致呈现为两大部分:一是民间音乐,一是艺术音乐,随着音乐的发展,在这中间,产生了另一个分支,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叫流行音乐)。同学们认为通俗音乐是在哪些地方开始流行的呢?(城镇) (展示幻灯片) B:探究: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哪些歌手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学生阅读教材229,回答问题。 小结: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就更短了。中国的通俗音乐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繁华的城市。1949-1978三十年,内地是没有通俗歌曲的。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通俗音乐走进了中国,并且迅速发展。 (展示幻灯片) 在内地没有通俗音乐的30年,港台的通俗音乐继续发展。 早期的通俗歌手:李谷一、邓丽君、刘欢等(欣赏《乡恋》《甜蜜蜜》) 通俗歌曲为什么会迅速发展?(因为青年朋友喜欢)为什么喜欢?(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2、通俗歌曲的艺术特色: 探究:通俗音乐的魅力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通俗音乐这么受年轻朋友的欢迎? 学生讨论、实践与体验(演唱、听赏通俗歌曲) 听音乐《别哭小孩》联系5·12地震感受 归纳小结: A、题材贴近生活,平易近人(歌唱爱情、朋友、亲情等)。 B、歌曲短小精练,易唱易记。 C、质朴自然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放声歌唱。 D、真挚的情感。 同学们觉得通俗歌曲的表现形式上还有哪些特点呢?(播放影象、学生讨论回答) E、丰富多彩的形式(歌舞一体,自弹自唱)。如各种组合、说唱等。 下面我想请请几位同学唱一唱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学生演唱) 这几位同学唱的都很精彩,各有特点,我们再听听下面几首通俗歌曲的片段,它们的风格相同吗?这说

关于二胡颤音的技巧方法

关于二胡颤音的技巧方法 颤音是指在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下面是wtt整理的关于二胡颤音的技巧方法,欢迎阅读。 二胡颤音的方法 颤音是指在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 如果我们在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作揉弦状态,但并不揉弦,而是利用揉弦时腕关节那匀称的抑扬动作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这种按音效果就叫“颤音”。 颤音的时值较长,因而可以表现一种宽广、辽阔之感。不过,在初练额音时,两个交替出现的音往往会奏得不均匀,并且还不能坚持奏完,这主要是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还不强的缘固,所以,训练颤音技巧较好先从时值较短的颤音音符着手。 颤音跟揉弦一样丰富多样,有快颤、慢颤、从不颤到颤,慢颤转快颤、边揉边颤、边滑边颤、二度颤音、三度颤音等,这些颤音能表现出不同的乐曲风格。 二胡颤音技巧易出现的问题 1、分寸掌握得不恰当,常常是将装饰小音符演奏得过于强调,

以至突出于旋律线之外,显得笨拙、累赘。 2、在演奏擞音时,将擞音的第一个音奏得过长,以至造成节拍重音的移位。(要练习手指的独立性,只有独立了才可控制) 在演奏颤指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指因过于紧张而抬不起来,因而击弦无力,造成发音含混不清。(在颤音时,手指需放松,越紧张越控制不住。可由慢至快的练习) 2、手指击弦忽快忽慢,不均匀。 3、颤音与本音之间的音程不准确。(注意指距关系) 4、颤音达不到理想的速率。 二胡左手按弦的基本指法 在左手的四个手指中,惟有小指的按弦手形与其它三个手指不同。小指按弦时,首先手掌要充分打开,就像我们平时用手比划“五”时的手形,然后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小指保持伸直,拇指呈向上翘起的状态,以小指指肚的外侧触弦。 小指在按弦时,左手会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这是正常的。如果在乐句中小指不是频繁地使用,那么当小指完成按弦任务以后,左手要尽快地恢复到自然、松弛的状态。 如果在乐句中小指频繁地使用,左手就要在此乐句中保持小指按弦时的手形。 小指因其短小、无力,所以在它按弦时,必须另有一个手指保留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及融合

浅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及融合美声唱法在人们眼中,美声唱法是一种很遥远、很神秘的声乐艺术,其实美声唱法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是被一些人进行了夸张的不准确宣传。也有很多人认为通俗唱法则是不入流,但是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是伴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发展、变革都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它们法都作为歌唱艺术的演唱方法,在许多方面(发声,呼吸,共鸣,咬字吐字以及演唱风格)都存在着联系和区别,并且能够共同存在。 一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定义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 我们所称的“美声唱法”,由意大利文Bel Canto翻译而得,意为“美好的歌唱”,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美声唱法在十九世纪以前被职业教师和学生们严加保密。它是以口传心授来教学的一种声乐艺术。二十世纪末我国留学生将这种唱法引入中国。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歌剧中要求咏叹调和宣叙调相结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结合;宣叙调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明亮优美的声音能穿透交响乐送到观众耳边。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欧洲传统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它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不同语言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其基本的发声要求是相对一致的,称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科学的演唱方法。其唱法特点表现在:1.它的音色优美,富于变化;2.科学地划分了人声的声部,大体上分:男高音、男

通俗歌曲的演唱技巧教学文案

通俗歌曲的演唱技巧

精品文档 通俗歌曲演唱及技巧的把握 在介绍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共通发声规律之后,我们再谈谈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对此,应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持通俗唱法者,应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努力改变自发式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其三,通俗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作为一种用嗓流派早已形成,并为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亦在各类大赛及专业声乐领域里占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 下面仅谈几点个人对通俗唱法发声特点的看法。 1.呼吸是根本 “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作为声乐演唱艺术之一的通俗唱法,同样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而呼吸运用乃是关键。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这一句:440610123222 其中“嘴”、“咽”二字,就可以用带点沙哑的声音去唱,以表现主人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又如抒情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时,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匀,与声带形成最佳配合,这种声音色彩柔美圆润,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体现了声乐上的技巧。如《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及《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深度与力度必须加强,在腰围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拉紧状态,声音才会有爆发力,发出几乎类似呼喊的声音色彩。如电影《红高粱》中两段插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好酒歌》等,这两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的了,而情感的体现已近乎自然状态,也就是前面谈到的第二种体力劳动时心情紧张、情绪兴奋之极的呼吸状态。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便流畅,不可过于深沉,亦不需要更强的力度,如《轻轻地告诉你》、《茶山情歌》等。[关于“气声唱法”] 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通俗唱法基本功练习的方法

通俗唱法基本功练习的方法 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演唱时,声音充分靠前。这种靠前还必须是“高度集中的”。“质感”是以高度“聚焦”的形式来体现的,点子越小,质量愈高。 音量控制不是以放大----缩小来体现的,而是以上述这个小小的聚音点的亮----暗控制体现的,这种技术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唱者广 大音量时,音质仍保持聚而不散。在减弱音量时,更不能失去“质感”,哪怕唱气声时,仍不失去“质感”,电声再高明,只能改变 唱者的音色,却无法制造出“音色”来。 音质产生于声带的振动,振动来自声带的张力----阻力,因而发音的“焦点”必定在声带上,西洋传统唱法中有一句声乐术语叫做- ---“让声带歌唱”。帕伐洛蒂说过:“声音是从声带开始的,必须 使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在通俗唱法中也有一句声乐术语----“声必须靠在声带上”。也是同样性质。如果说声音的出发点在嘴巴,声音就无法靠在声带上了。也就是声带的张力----阻力不到位,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要么奶 声奶气的;要不声音就无法集中;日本歌坛目前就有这么一种唱法, 据说是为了表现“清纯”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的杨钰莹、何影 在这方面就是比酒井法子、松田圣子要强。奶声奶气作为一种表演 特色未尝不可,但完全脱离了声带的基本振动和气息的支持就成了“做作”了。“让声带歌唱”五个字同时可以具有三个内容:声音 意识不要以“嘴”为出发点,而是应以声带为起点,这是一种意识,(因为声音实际上总是通过嘴巴出来的)始终应以声带为“起点”;第 二种是从生理上说的,在让声带歌唱时,“软腭的两边必需放下来”,好像一直挂到脖子下面,这是在歌唱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它是解决声带紧喉咙松的关键。腭弓松了,舌头就自由了,下巴也放松了,喉咙才可能打得开。反过来,腭弓一绷紧舌根立即 下压,造成声道堵塞,一切全完了;第三种是指“声音靠在气

音乐三种基本唱法讲解

民族唱法 百科名片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目录 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民族唱法 彩,它但是地方语与汉语普通话的总规律是相同的,因此用它(普通话)来演唱也是行得通的。 在风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悍犷一些的特点,南方民歌则要委婉灵巧的特点,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区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 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口腔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咬字发音的因素转换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字声融洽;声音色调明亮,声音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变换多样;音色甜、脆、直、润、水;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 历史 戏曲唱法的起始年代已无从考察,至少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人民的传统声乐艺术。戏曲唱法中主要是以京戏为代表戏种。现代京戏除了在唱腔上还保留了原来的传统外,又增加了合唱、重唱、伴唱等形式。乐队编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中西乐开始引进到伴奏中去。 说唱唱法顾名思义就是指以说为主,加上唱的一种民间唱法。音乐体裁以叙事性为主。 明朝时期,我国的说唱艺术发展很快,曲种达300多种。南有弹词,北有大鼓、相声、天津快板等都深受人们的欢迎。 说唱演员的吐字、气息基本功掌握得十分熟练。说唱自如,韵味浓厚。 特点 民歌唱法的特点是,声音听起来很甜美,吐字清晰,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民间歌曲源于人民之中,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习惯,不同的民族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可以说,目前有的已形成了歌曲系列,如:茉莉花系列歌曲、摇篮曲系列歌曲、送情郎系列歌曲、山歌系列歌曲、号子系列歌曲等。有许多值得敬佩的音乐工作者,曾历尽艰辛的到祖国各地,跋山涉水去收集各种民间歌曲。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说,已收集整理完全。 民族新唱法主要是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出来的一种完美的唱法。这种唱法既有民族唱法的优点,例如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又有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特点。这种唱法使民歌歌唱演员的唱龄延长。同时,这种唱法能自如地演唱民族歌剧的大段唱腔,是我国优秀声乐教育事业工作者多年研究努力的可喜成果。 编辑本段发展过程发祥地 民族唱法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民族唱法待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它积累了浩瀚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

颤音的发声技巧和方法

颤音的发声技巧和方法 这个比较简单。 舌头轻抵上齿,想办法把舌头吹颤。 如果不行,不断调整舌头的位置、抵住上齿的力度,最后总能颤起来的。 2、练熟舌尖上齿颤音。 此时可以不在乎发音的力量:如果你觉得要很大劲才能吹动,吐沫四溅,那也没事。 只要练熟就行了。 3、一边发舌尖上齿颤音,一边试着翘起舌头,不要让舌头停止颤动。 这时你发的就是人类语言中常见的大舌颤音了。 4、尽量减短舌尖上齿颤音的发音时间,尽快让舌头翘起来。 最后,你会发现你发出的音是变成了"drrrrrrrrrrr"5、练熟之后,设法摆脱前面的d.至此,大舌颤音就完全练成了。 6、尝试在吐气力度尽量小的情况下发出大舌颤音。 颤音发声技巧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 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刘德华)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张信哲)“做出了颤音。 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们

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 所以,还是那句话,气息是根本。 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 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 学习颤音的技巧,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 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 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但每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 步骤二:抬大舌,(将大舌边缘整个轻轻接触上腭,像发英语中辅音N 的舌头状态一样,但舌头一定没那么用力,只是和上腭轻轻接触而已,没有任何力量)。 步骤三:缓吹气,(收下腹,使深气流从丹田到喉咙,再纵向通过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起源和区别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起源和区别 一:美声唱法(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 这种唱法是从宗教音乐的背景中诞生的,最早源自“阉人歌手”。“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 方法被保留下来,经整理改良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 形式,即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五四”之后进入中国,成为音乐教 育的重要部分。 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我国在开始引进这种唱法时,把Bel canto翻译为“美声 唱法”,并把学习这种唱法的人统称为“美声学派”。其实Bel canto这个词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 是“完美的歌唱”。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美声唱法”与“完美的歌唱”之间,在含义上是不尽一致的。“完美的歌唱”不仅仅包括声音,它还应该包括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仪表、气质等等。 而“美声唱法”很容易的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具有“美好声音”的唱法。把“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 的声音”,这种不全面、不准确的理解,使我国的声乐在发展中走了很多的弯路。在很大程度上 把美声唱法理解为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学习。因此致使不少学习 美声唱法的学生,在学习和实际歌唱中,要么重声不重字,要么重声不重情,甚至有的歌者非 但不重字和情,就连声音也是装腔作势,唱起歌来很是吓人。我本人还是很爱听爱唱美声作品的。但是,要想唱好美声唱法不是一年二年能学会的,在意大利也得要学个六年八年的,才能 算是一般般的,在我国,要想学好美声唱法还是有很多的条件制约我们学不好美声唱法的,比 如我们的国语字节;我们的身体条件等等方面。 二:民族唱法(中国唱法):起源于我国,它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 多民族国家,我们就不算一些少数民族的声乐文化传统。就占人口最多的汉族来说,都有着非 常惊人的十分丰富的声乐文化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歌唱实践,由语言特点、歌唱习惯、生活格调、乐曲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所累积起来的。它和西方的歌唱艺 术相比较,我个的观点是,民族唱法完全不输于西方的歌唱艺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西 方歌唱艺术要丰富灿烂得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她本民族的民俗文化 和歌唱艺术,非常的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好好发扬我们的国家的艺术瑰宝。 在中国传统的歌唱活动中,歌唱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民族的唱法 (指唱民歌、山歌 小调)和戏曲的唱法 (指戏曲、曲艺)。不论是哪种唱法,都有着极大的个性化和地域差异化。如 在戏曲中,不仅生旦、老旦、净、丑发声有所差异,就是同一行当每人也不尽相同。京剧的四 大名旦 [梅、程、尚、荀]就各有各的用声方法。至于唱民歌、哼小调唱法更是各色各样了。 以往,戏曲中都是以男代女表演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但是这种方声方法很是 不自然不真实,一般人也很难学会和唱得好。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年头,要想学唱,必需要有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