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打点计时器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打点计时器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打点计时器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打点计时器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年级:班级名称:培优班辅导科目:物理班级学生总数:学科教师:教学进度:第次课授课主题实验: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学目的1、掌握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基本概念,会计算速度。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测速度

教学难点:测速度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

1、(多选)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对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D.对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2、(多选)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指平均速度

B.信号沿运动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指瞬时速度

C.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D.台风以36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

3、(多选)如图4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又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到M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

B.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D.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

4、一物体从A点沿正东方向以5 m/s的速度运动6 s到达B点,然后又以10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到达C点,求物体在这10 s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放

考点三:利用打点计时器计算速度 一)例题解析

1、如下图所示是拖动纸带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为我们的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 、C 、D 各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原理

纸带上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这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 内的平均速度表示,即根据v =Δx

Δt

,当Δt 或Δx 较小时,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如图1所示,E 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 、F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

即v E =Δx Δt

.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某次实验中

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为:AC = 14.2 mm,AD = 24.8 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m/s,纸带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m/s.

2、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 Hz,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5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再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 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

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v B v C v D v E v F

数值(m/s)0.6400.721

(4)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图6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2016秋?夏津县校级月考)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

器工作的电压是4~6V,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的电压是.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如图为物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Hz的电源,则ae段的平均速度为 m/s.d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m/s.

二、本节综合练习

1、(2016?濠江区校级学业考试)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2016秋?定州市校级月考)在实验中,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3、(2016秋?南关区校级月考)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拉动纸带,后闭合电源打点

B.使用电压一定要控制在6V以上

C.要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摩擦力越大越好

4、通过对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点迹可以记录被测量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B.用平整的纸带,不让纸带卷曲歪斜,有利于减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C.纸带上点迹越密集,说明被测量的物体运动越快

D.纸带上的点迹可以反映被测量的物体运动的时间

5、(2016秋?辽源期中)关于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点的周期由交流电压决定的

B.打点的周期由交流电的频率决定的

C.电磁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

D.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

6、(2016秋?西城区校级月考)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

A.T=0.1s B.T=0.02s C.t=(N﹣1)T D.t=N T

7、(2016秋?瑞金市校级月考)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

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操作步骤应先再(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个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C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

速度v B v C v D v E v F

数值(m/s)0.5600.6400.721

三、出门测

1.(2015秋?阳东县校级月考)某实验小组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低

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太小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v,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

每隔打一次点,打点时应先,再.

3、(2014秋?湘潭县校级月考)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直流电源,而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交流电源

B.它们每隔0.02s打一个点

C.它们的工作电压均为220V的交流电源

D.使用它们计时时,必须先拉动纸带,再立即接通电源

4、(2018秋?东台市校级月考)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秒

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秒

D.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5、(2017秋?桑珠孜区校级期中)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出小车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m/s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m/s

四、练一练

1、(2016?广东学业考试)如图所示,是电源频率为50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连续打下的六个点。则a

至f之间的时间为()

A.0.02s B.0.10s C.0.12s D.0.60s

2、(2016?濠江区校级学业考试)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3、(2016秋?铜官山区校级期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

作顺序应该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4、(2016秋?云岩区校级期中)在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只能接交流电源

B.打点计时器既可以接直流电源又可以接交流电源

C.打完纸带后,应先关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取下纸带

D.打点时,应选释放纸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5、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使用打

点计时器时要先(填“接通电源”或“让纸带开始运动”)再(填“接通电源”或“让纸带开始运动”).若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s.

(2017秋?扶沟县校级期中)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仪器.

(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s.

(3)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2018秋?岳麓区校级月考)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1)若以某段距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距离中任一点的瞬时速度,在尽可能减小误差的前提下,计算如下瞬时速度:A点的速度v A= m/s;E点的速度v E= m/s;

(2)若将某段平均速度表示为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速度,v B= m/s

7、(2018?晋中模拟)(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V的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利用重物牵引小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f=50Hz,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取其中的A、B、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图所示.

①小车向运动(相对图中方位填“左”或“右”);

②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m/s,F点瞬时速度是m/s;(保留三位小数)

③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即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

起留2位数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2.对纸带上的点迹说法正确的是?()ABD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C、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体积和大小。 D、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3.打出的点迹不够清晰的原因可能是?() A:电源电压偏低 B:永磁体磁性不足 C:振针位置过高 D:复写纸陈旧 E:振动片不在永磁体的中央 4.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B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7、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BC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9、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 个点的第1点到第6个点的距离为18cm,则()C A.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1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哪些读数符合有效数字要求()BC A.1.502 m B.1.6214 m C.12.40 cm D.4.30 mm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两套.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试题(一) 1.(2016?湖南校级模拟)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 A.时间 B.位移 C.加速度D.平均速度 2.(2015?鄞州区校级一模)如图是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重力加速度为g,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 A.v N=gnT B.v N= C.v N= D.v N=g(n﹣1)T 3.(2011?萧山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cm;C点对应的速度是m/s;该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4.(2016春?莆田校级月考)为了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下面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采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求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观察到两球;这个现象说明了 实验二:如图b所示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铁球E处,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个现象说 明.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必修1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常见典型类型

如图所示,表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数据情况,由此可知纸带做运动。纸带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m/s,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 实验二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 1.要点概览 ⑴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 ⑵规律探究:求瞬时速度,画出v-t图像;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2.内容详解 实验过程 ①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远离定滑轮的一端。 ②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固定于小车的后面,细绳的一端栓在小车的前端,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③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先开启电源,后释放小车。打完一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④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⑤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 ⑥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⑦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v-t图像。可观察到各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画成直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不能连接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例题1: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各段长度为OA=6.05cm,OB=13.18cm,OC=21.40cm,OD=30.70cm,OE=41.10cm,OF=52.58cm,⑴根据这些数据求出B、C、D、E各点的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象;⑵通过图像求出加速度。(取A点为计时开始,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BC、DE间均有四个点未打出)。

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例题3: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测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请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要求两位有效数字) 练习题 1、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 2、 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打点计时器

《必修一》专题四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一、知识回顾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的和信息的仪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信息,如果把纸带和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接通低压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袋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时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通电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电源的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

使用 交流电源。 (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 条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 ,压在复写纸 面。 (3)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 (4)释放前,应使物体停靠在 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 ,如打出的是短横线,就调整一下 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纸带的选择,要选择点迹清晰、分布合理的纸带,找计数点时舍掉开始归于密集的点。 (7)出现误差较大的原因是阻力过大。可能是 、 、 、复写纸不符合要求等。 3.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 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 s(电源频率为50 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 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v =Δx Δt ,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Δ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 离,Δt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 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1-4-2所示,v E ≈v DG 或v E ≈v DF . 图1-4-2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v =Δx Δt 公式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 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 4.利用v -t 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1)v -t 图象 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速度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

高中物理打点计时器考点大全及常见典型考题

第二讲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要点概览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⑵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及测瞬时速度的方法; ⑶用v-t图像进行数据分析。 2.内容详解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①用途:计时仪器,同时记录不同时刻的位置,进而可测量各点间的距离(物体位移) ②电源:交流电 ③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6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④打点周期:(频率50Hz) ⑵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 ①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固定打点计时器; ②先开启电压,然后拉动纸带运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随即关闭电源; ③取下纸带,选择比较清晰的一段,计算某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测量两点间距离。 ⑶瞬时速度的测量 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 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该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 确。 示例:如图,测量出包括E 点在内的D 、F 两点间的位移Δx 和 时间Δt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t x ??,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 点时的瞬时速度。 t x ??可以大致表示E 点的瞬时速度,D 、F 两点离E 点越近,算出 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 、F 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 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⑷用v-t 图像进行数据分析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时间t (s );纵轴——速度v (m/s) ②描点:利用所测数据计算瞬时速度,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在 坐标纸上描点。 ③连线:用平滑曲线将描的点连接起来。 ④v-t 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例题剖析 如图所示,表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纸带问题 3、追及与相遇问题 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 二、力 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3、动态和极值问题 三、牛顿定律 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瞬时加速度问题 4、绳活结问题 5、超重失重 6、临界、极值问题 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 8、传送带问题 9、牛二的推广 10、板块问题 11、竖直弹簧模型

一、直线运动 1、xt 图像与vt 图像 2014生全国(2)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 21v v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2016全国(1)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为40m 2、纸带问题 【2012年广州调研】 34.(18分) (1) 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 A .重锤质量 B .重力加速度 C .重锤下落的高度 D .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②设重锤质量为m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图b 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 A 、 B 、 C 、 D 、 E 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 点到D 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学生姓名:年级:老师: 上课日期:时间:课次: 1.(多选)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小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2.(多选)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多选)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5.如下图为物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 Hz的电源,则相邻的两点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d点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 m/s. 1.(多选)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

能说明 A.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B.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C.运动物体在某些时刻的速度 D.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为_____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_s打一个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电压为______V。 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填电源种类)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4.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0.1 s取一个测量点.测得OA=3.20 cm,AB=3.90 cm,BC=5.86 cm,CD=7.58 cm,DE=9.72 cm。 则可判断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OD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5.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如电源频率是40Hz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②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上图,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同步练习A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同步练习A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题;共5分) 1. (3分) (2017高一上·郑州期中)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 . 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 .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2. (2分) (2017高一上·安吉期末)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 . 使用直流电源,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 . 使用交流电源,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C . 使用直流电源,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D . 使用交流电源,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二、实验题 (共8题;共29分) 3. (5分) 2016年里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里约市交警部门为了保障奥运期间交通安全畅通,为了能够准确检测车辆行驶情况,在公路上安装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 =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汽车的速度是多大(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 (4分) (2016高一上·平阳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 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直流电,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_____ s打一个点.(2)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A . 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 . 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 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 . 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5. (3分) (2016高一上·桂林期中)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 6. (2分) (2018高一上·山东月考)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m/s2 . 7. (2分) (2018高二上·盐城月考) 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取计数点A.B、C、D、E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已知用刻度尺量以A为起点,到B、C、D、E各点的距离且标在图上,则纸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 ,打纸带上C点时瞬时速度人小vC=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试题及答案1

高一物理测试题2017.11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作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C、高考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为:150min指的是时间间隔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2、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总大于或等于路程 3.下面有关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车以70km/h的速度从广州开往上海,这里的70km/h是指平均速度B.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的600m/s是指平均速度 C.小球在第5s内的速度是6m/s,这里的6m/s是指瞬时速度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36km/h,这里的36km/h是指瞬时速度 4.下列所描述的直线运动,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很大 B.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某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5关于弹力、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B有弹力存在的地方一定存在摩擦力 C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6.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力是使物体位移增加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合力的大小可能比一个分力大,而比另一个分力小 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高中物理必修一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打点计时器练习题学生姓名:年级:老师: 上课日期:时间:课次: 1.(多选)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小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2.(多选)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多选)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5.如下图为物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 Hz 的电源,则相邻的两点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d点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 m/s. 1.(多选)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能说明A.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B.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C.运动物体在某些时刻的速度 D.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为_____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_s打一个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电压为______V。 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填电源种类)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电源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 4.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0.1 s取一个测量点.测得OA =3.20 cm,AB=3.90 cm,BC=5.86 cm,CD=7.58 cm,DE=9.72 cm。 则可判断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OD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5.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如电源频率是40Hz 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 ②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上图, - 1 -

高考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

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2.对纸带上的点迹说法正确的是?()ABD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C、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体积和大小。 D、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3.打出的点迹不够清晰的原因可能是?() A:电源电压偏低 B:永磁体磁性不足 C:振针位置过高 D:复写纸陈旧 E:振动片不在永磁体的中央 4.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B 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 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7、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BC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9、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 点到第6个点的距离为18cm,则()C A.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 B.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 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 D.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 1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哪些读数符合有效数字要求()BC A.1.502 m B.1.6214 m C.12.40 cm D.4.30 mm 12.某次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共打上20个点,则打这20个点所用的时 间是s.取第1点为测量点A,第4点为测量点B,第7为测量点C,依次类推,那么相邻的2个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s. 0.38 0.06 13.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复写纸片应套在上,并要放在纸带的面,打点时应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14.根据右图所示的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指出各主要部件的 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⑨。 15.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秒打一个点,现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仍然按50Hz时的频率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偏大 16★.某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9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 这6个测量点(每相邻两个测量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源.他把一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线和测量点A对齐. ⑴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其它各测量点离A点的距离依次为______cm,______cm,______cm,______cm,______cm. 1.00 2.40 4.20 6.50 9.15 ⑵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B,vC,vD,vE依次是______m/s,______m/s,______m/s,______m/s. 0.12 0.16 0.205 0.248 (3)设计记录A,B,C,D,E,F各点瞬时速度的数据记录表格,将⑵中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并在右边所给的坐标纸中,作出v-t图象(要标明坐标及其单位,单位大小要取得合适,使作图和读数方便,并尽量充分利用坐标纸). (4)利用图线求纸带上A,F两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vA=______m/s,vF=______m/s. (5)假定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自学导引: 一、两种计时器的原理与区别: 电火花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步骤 (课堂训练) 出示例题: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三、数据处理 1)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1·4—3所示每条纸带记录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3) 用图象表示速度(v---t 图像) 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 ,根据表中各时刻的 .将(v ,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用 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一时间图象(v —t 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v----t 图象的意义:直观地反映了 随时间的变化,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v----t 图象求位移: 练习:分析下图的运动特点 四、误差分析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五、注意事项: 六、当堂巩固 1. 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被打点计时器打上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能说明 ( ) A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B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 C 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 D 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D E F G v/(ms -1 ) t/s O

2.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大 B 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小 C 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在做变速运动 D 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3.在你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拖动纸带并在上面打下一系列的小点,根据你所打出纸带,在判断纸带表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 ) A 应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程来判断 B 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 C 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计算 D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其是否相同来判断 4.如图所示,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50Hz),由图可知纸带上B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CE间的平均速度;D点瞬时速度v D= ,;C点瞬时速度V c= 七、作业 10.2 12.6 16.2 21.0 27.0 cm E D C B O A

高中物理必修一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 ..下载可编辑.. 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学生:年级:老师: 上课日期:时间:课次: 1.(多选)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小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2.(多选)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多选)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5.如下图为物体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 Hz的电源,则相邻的两点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d点的瞬时速度约为________ m/s. 1.(多选)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

- 2 - 能说明 A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的位移 B .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C .运动物体在某些时刻的速度 D .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能够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在纸带上连续打点的仪器,它使用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为_____V 。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 时,它每隔_______s 打一个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电压为______V 。 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填电源种类)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 ,电源频率是50Hz ,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 ,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 。 4.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从O 点开始,每隔0.1 s 取一个测量点.测得OA =3.20 cm ,AB =3.90 cm ,BC =5.86 cm ,CD =7.58 cm ,DE =9.72 cm 。 则可判断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OD 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5.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如电源频率是40Hz 时,它每隔______s 打一个点。 ②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上图,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打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 =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 2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

高一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反思2017-11-02 教学反思一: 学生对完成这个实验基本没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在数据处理和图像的绘制上。 1、对位移单位没有换算; 2、平均速度计算基本没什么问题,表一能够顺利完成; 在计算瞬时速度时用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为了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更接近于该点瞬时速度,求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的平均速度。单纯的计算,在练习中玩成的很好,但在添表二时又出现了问题: 3、纸带上的第一个点速度不为零(纸带从中间截取),根据极限思维求0点瞬时速度等于0-1的平均速度; 4、根据表二绘制v-t图像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 5、结合整个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表一中平均速度完成后,就可以直接完成表二瞬时速度(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的平均速度),然后绘制v-t图像。 6、误差分析时学生都能说出自己做实验室造成的误差。 学生做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后,做相应练习时就很顺手,基本完成了实验要求。 教学反思二: 本周学生做了高中的第一个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由于我是第一次上实验课,习惯了大学的实验课方式,不太了解高中生的实验要求,以致于讲解的时候没有到位。通过之后的学生反馈情况,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对于我自己的'教学,从如下几方面反思: 1、教学有点填鸭式。在讲一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大都是我一个人在讲,没有引导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比如讲到时间间隔和频率的关系,就一句话带过说时间间隔是频率的倒数,如果提出频率的变化如何影响时间变化的问题思考会更好。

2、知识点没有完全覆盖到。对于前面两个班级,我没有提出实验点和测量点的概念,虽然有让学生了解间隔了几个点的时间计算方法,但是没有让学生实际去操作。 3、没有很详细的说明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打出来的点很淡等等。 对于学生的情况,做如下分析: 1、由于初中没有接触太多的实验,对做实验要注意的事项非常的陌生。也由于是第一次实验,所以显得非常的兴奋,比如在未经允许下乱摆弄实验仪器。 2、缺乏对实验的科学态度。学生虽然喜欢做实验,事实上却不重视实验,实验课对他们来说就是玩的一节课,因此在实验过程当中,没有科学的按照实验操作去进行,导致最后纸带上的点都是密密麻麻的无法区分独立的点。 3、对实验结果处理不认真。有些学生打完纸带就觉得完事了,实验册上的表格都是随便填写。在测量位移的时候也没有注意估读,有效数字等等。 总结:我觉得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其次要琢磨透高中实验应该要达到的要求,最后要培养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