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

第2章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

一、文学与非文学翻译的消长

1.非文学翻译远远多于文学翻译,在今天,非文学翻译占绝对优势。

2.非文学翻译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翻译机构和部门众多,除了对外承接业务的商业性翻译机构外,不少国际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企业、研究机构都设有专门的翻译部门,这些翻译活动很多都是非文学翻译。

4.在现代,很多多民族、多语言国家都有多种官方语言,政府行政和企业活动也离不开翻译。

5.非文学翻译在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占很高的比例,但非文学翻译好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特点与翻译策略

与文学作品相对的文本有不同的称呼,有人叫非文学文本(这个称呼最准确,穷尽了文学之外的所有作品),有人叫学科著作,有人叫科学文章,有人叫应用文(广义),笔者有时把它们统称为“文件”。如无特殊情况,本书认为这几个说法是同义词。

1.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一)

(1)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它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从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铸成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其次,始终离不开想象(幻想、联想)和虚构;

第三,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

(3)文学作品与学科著作的区别

①从内容来说,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事件、事物及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准确可靠,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的人物、事件、环境等都没有绝对性,跟现实未必吻合,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

翻译策略:非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要求译文同样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实。如果发现原文有误,视情况应予以纠正或指出。

②从形式来说,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采飞动。

翻译策略:非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要求译文朴实明白,不追求文采。

③从作者来说,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

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翻译策略:这一特点要求译文必须符合逻辑,前后意思连贯,数字、推理等不出现矛盾;在审查译文时,如果发现矛盾之处,可以首先推定为来自理解、翻译错误;如果理解、翻译

不错,则推定原文错误,进一步调查,以明确是非。

不能认为自己不懂而专业人士会懂,就敷衍了事。

④从读者来说,它们都有认知的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

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翻译策略:这一特点说明,读者评价非文学作品译文优劣,会侧重于其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对语言的艺术性可能不太在意。

所以译文应当反映其客观真实,实现其实用功能。

⑤从功能来说,它们都有社会的价值,但学科著作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重在实用;而文学作品是社会感化的手段,重在审美。

翻译策略:这一特点再次说明,非文学文本翻译首先要做到信息传递的准确,在此基础上考虑语言美。

(4)文学作品与其他著作的区别,在于它不以传递特定的具体知识为目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可能获得科学技术专门知识或具体的科学实验、生产与工作方法;

如果某种著作的主旨为传达特定的具体知识,那么尽管它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如司马迁的《史记》,也不属于文学范畴。

(5)对于有文学价值的非文学作品,翻译时如不改变原文功能,即使原文有文采,如译入语相应题材通常不讲求文采,则应把有文采的地方朴实化;

或者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不能兼顾事实和文采时,应牺牲文采,准确表达事实。

2.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二)

下文中所说科学文章也是指非文学作品:

(1)文章可以区分为两种,科学文章和文学作品。

①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文学手段创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最终表现作者主体生命及其创造自由本质的语言艺术,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②文学作品的特点

一是内容虚构,是想象的产物,是个体生命的表现;

二是间接服务于社会,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是“人的文学”——人写的、写人的、为人的;

三是心理化的语言,以心理真实为准则,呈现无序性、多义性、模糊性和音乐性。

③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等等。诗歌可以说是其代表。

④由于文学作品的虚构性、目的的不显著性和读者的不确定性,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可以有较大的创造余地。

文学作品的翻译即使偏离原文,一般也不会产生法律后果,最多会有批评家指出来。

⑤非文学翻译则强调客观真实性,不能有任何虚构和想象成分。

翻译时即使根据需要对原文增删,改变原文的措辞,也要保证原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或法律后果,如使用手册、合同、法律、医药等实用性文本的翻译。

(2)科学文章是一种用来反映真实的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语言形式。

①特点

一是内容真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二是直接服务于社会,是实践工具;

三是语言规范,具有单义性,比较严格地按照语法进行。

②科学文章包括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应用文体和记叙文体(如新闻)。公文是其代表。

③翻译策略

译文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实现原文服务社会的功能;

语言规范,不用新奇的表达方法,即词语搭配为无标记搭配或普通搭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

因原文具有单义性,译文也要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即使原文看似有歧义,那也不是作者故意设计的,所以应通过语篇内外知识,在译文中消除可能产生的歧义。

(3)公文

公文,又称公务文书,是一种应用性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科学文章,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实施管理、开展公务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公文写作,既有科学文章写作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

①突出的受命性,又称被动性。

a.文学作品的创作,有感而发,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了自身创作欲望的驱使。大多数科学文章的写作也是这样。

公文写作完全是受命写作。起草者必须遵照社会组织的要求,表达全体成员的意愿,写作公务活动的内容。大多情况下,起草之前就要接受领导的具体指令,“遵命”写作。

当然,起草者应该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它们主要表现在公文写作内容的选择和提炼上。

b.职业翻译的工作也是被动的。

委托人在委托译者翻译之前,可能会提供翻译说明,译者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或和委托人共同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形式,这也是译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在。

委托人可能不知道译者希望了解的情况,这时译者要主动了解有关情况,以便生产适合客户需要的译文。

如果客户对最终产品的看法不一致,译者可以拒绝接受委托,或者服从委托人的要求,

但后果由客户承担。

如果无法了解客户需求,则按照此类文本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翻译,如翻译法律文本的自由度较小,而一般的报告可能自由度较大。

与非文学翻译相反,文学翻译可能是主动的。译者可能出于兴趣或特定目的选择翻译某一本书或一类书。

②显著的目的性。

a.文学创作不应该受到具体目的的支配。作品内容和目的的关系越隐蔽越好。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

而公文写作的目的是明确的、专一的,一定是为了办理某一政务或者事务。

b.公文及其他科学文章具有明确的目的,译文应帮助实现原文的目的。了解文章的目的,有助于解决翻译操作中出现的技术困难。

文学创作不受具体目的支配,但作品的每句话在特定上下文中都有其目的或用意,只有把握了每句话的用意,才能做到上下文的连贯。

③读者的规定性。

a.文学作品的读者是不确定的。有的科学文章也确定了读者对象,但这种确定性是不明显的。

公文写作则全都规定了自己的读者,用“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和“阅读(传达)范围”以及发文范围来表达。

公文写作要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选择不同的文种、语言和内容。

b.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作品,如果其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出现差异,翻译时可以视情况在语言的使用、内容增删上照顾读者需求。

如读者文化层次偏低,可以简化原文语言;如读者对国外文化背景情况不了解,可以

文学翻译报告模板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翻译报告(文学翻译2012秋季) 姓名:XXX 学号:XXX 方向:笔译(英语) 任课教师:黄际英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居中,加粗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空一行 “意译法”在《拂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黑体三号,居中,加粗, 位于本页上四分之一处 姓名:XXX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translation project. Dawn is an inspirational short novel in America.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most crucial element in our lives, and shows his attitude for lif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expresses his opinion about marriage through the conversation of a couple. There is also complicate emotion with a quirky twist due to the pass of wife and the birth of dawn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language of the first chapter is simple but powerful, including lots of philosophical views and implied meanings.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is meaningful both in education and in language study.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sentence patterns, expressions, and in thinking mod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leads to in-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sometimes can causes mechanical translation and mistrans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essay mainly talks about in which three circumstances a translator should adopt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of Dawn, giving a general idea to readers when to adopt free translation. (a)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is difficult to be understood. (b)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is unable to express implie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c) When the source language comes down to religion cultures. In this three circumstances,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make readers get a comprehension understanding of original novel, which is difficult for readers to reach with literal translation. Key Words : D awn ; Translation project; free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空一行 空一行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加粗,居中 每段 开头 空4个 字母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空一行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 Times New Roman 小 四号,中间用分号隔开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异同

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 目前,我国非文学翻译的质量无法跟上市场需求,而外语教学又更重视语言学和文学,与实际的翻译活动有脱节。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文学翻译队伍。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认清楚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 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区别 “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事实,文学翻译强调的是价值;非文学翻译强调信息的清晰性,文学翻译强调风格。”但翻译研究长期以来都更重视文学翻译,用文学翻译的标准来衡量和指导一切翻译活动,一味的追求忠实造成许多非文学类文本译文质量低下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区别。 一、翻译对象 非文学作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强调准确性、严谨性和目的性,注重逻辑思维,而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与非文学作品相比,文学作品更注重形象思维、和艺术感。从翻译实践来说,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对象有一点被人们忽视了,即作品质量,文学翻译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经典作品,基本不存在语言质量或逻辑思维的问题,译者需要尽可能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忠实。而非文学翻译文本在很多情况下存在语言不规范,表达意义不明确,逻辑错误等问题。因此不能盲从忠实原则。 二、翻译目的及译文读者 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并探讨了目的论。将翻译视为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 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译作的文学功能,再现原作的文学效果。希望读者能够从译本中体验外来文化,并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有时还能对读者起到激励作用,如“五四”时期苏联文学作品的译介就极大鼓舞了当时中国的进步青年。 而非文学翻译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简洁和有效的交流。其目的性更具体,如旅游文本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金融商务文本是为了招商引资、扩大业务等;此外非文学翻译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商业翻译项目,除作者和译者外,还包括项目委托人,译者可与委托人就文本进行交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翻译示例汇总(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翻译示例汇总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13.2隐喻的翻译方法 1.直译(在译入语中再现相同意象)。 (1)a ray of hope 【译文】一线希望 (2)spend money like water 【译文】花钱如流水(也可借用“挥金如土”) (3)be armed to the teeth 【译文】武装到牙齿 (4)crocodile tears 【译文】鳄鱼的眼泪 (5)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译文】自助者天助也。 2.借用(用标准的译入语意象替代源语意象,但不得和译入语文化相抵触)。 (1)sunny smile 【译文】灿烂的微笑; (2)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译文】山中没老虎,猴子称霸王

(3)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译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 【译文】人过三十不学艺 (5)Talk of the devil(and he will appear). 【译文】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6)物不平则鸣 【译文】Injustice will cry out. (7)负荆请罪 【译文】abject apologies (8)burn one’s boats(bridges) 【译文】破釜沉舟 【解析】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意思同汉语的“破釜沉舟”,形象稍有差异; (9)Kill the goose toget the eggs 【译文】杀鸡取卵 【解析】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与汉语“杀鸡取卵”意思相同,喻体也相近。 3.把隐喻翻译为明喻,保留原来的意象,这样可以避免隐喻造成的突兀。 (1)龙飞凤舞 【译文】like dragons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2)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f18537670.html, 浅析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差异 作者:刘秦明郭丽丽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5期 摘要:文学和科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不同。文学翻译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科技翻译注重科学性、客观性和抽象性。本文对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从修饰与否、模糊程度和逻辑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不同,指出了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在选词、句式、语法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修饰性模糊程度逻辑因素 一、引言 国内翻译界一般都认为科技翻译较文学翻译容易一些,诗歌翻译难度最大。因此,对科技翻译的重视不如对文学翻译的重视。张今把翻译作品分为应用文翻译、新闻报道翻译、科技作品翻译、社科作品翻译、文学评论翻译、散文翻译和诗歌翻译,指出:“当翻译的作品越富有文学性,其翻译难度就越困难。”他的观点主要是从翻译难易角度衡量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其实,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各有特点和难点,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在翻译方面具有许多区别。 二、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差异实例分析 (一)修饰性 文学翻译注重修饰,强调美学效果。比如下面这句英文“Until a bright moon lighted the road home,often after midnight.”这句话是我以前翻译的《简·奥斯汀传》里的写景描写,如果用科 技英语的语气,就成了“直到一轮明月照亮归家之路,经常是在半夜之后”。科技英语强调的是精确,无需修饰,不需要被文学的形象性影响。文学翻译强调美学色彩,所以这句话(同样的一句话,两种不同的翻译)就成了“直到明月照亮归途,这时往往已过夜半时分了”。文学翻译要选有美学色彩的词汇,而不是选择一系列精确无误的词汇。试看西奥多·萨沃里的文学选词 特点,我们会有深刻的体会。西奥多·萨沃里在《翻译艺术》中说:In this(the choosing of words)his(the translator’s)task is much hard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author.If the latter seeks a word with which to express a thought or describe an experience,he has available many words in his own language and can without much difficulty or delay choose the one that suits him best and pleases him most.The translator of the word thus chosen has to decode on the nearest equivalent,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robable thoughts of the author,the probable feelings of the author’s readers and of his own readers,and of the period in history in which the author lived. It follows then that at every pause the translator makes a choice;and from what has been said in our first chapter about the correspondence of words it follows that his choice is not between a number

翻译理论与实践(1)

一、词语翻译选择(1分*15) 练习一: 1. 姜汁皮蛋: Preserved Eggs in Ginger Sauce 2. 凉拌金针菇: Golden Mushroom with Vegetable 3. 五香牛肉: Spiced Beef 4. 盐焗鸡:Salt Baked Chicken 5. 素鸭: Dried Tofu 6. 电脑盲: computer illiterate 7. 翻两番:quadruple 8. 光谷:optical valley 9. 黑客:hacker 10. 排外主义: exclusivism 练习二: 1. 我打算买辆汽车,可心里一直犹豫不定,不知道买那个牌子的好。 I’m thinking of buying a car, but I’m still of two minds. I can hardly decide as to which brand I should take. 2. 老板这几天沉默寡言,看起来好像是心事重重的。 The boss is quite down these days. He seems to have something weighing heavily on his mind. 3. 千万别得罪他,他会对你怀恨在心的。 Take care not to offend him, or he’ll bear you a grudge. 4. 当老板问起是谁把消息说出去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相互推卸责任。 When the boss was asking who had disclosed the news, the two of them began to pass the buck to each other. 5. 这几天不知是什么事把我搞得心烦意乱的。 I don’t know what has set my nerves on edge these days. 6. 火上浇油。To add fuel to the fire. 7. 混水摸鱼。Fish in troubled waters. 8. 小题大做。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9. 口是心非。Say yes and mean no. 10. 胸有成竹。To have a well-thought plan before doing something.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10101 [课程性质]限选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后续课程:无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得专业方向课,目得在于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得理解、翻译与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为主,适当兼顾文学翻译理论教学。通过大量文学作品欣赏与翻译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翻译得各种技巧,打下扎实得笔译基本功,进一步促进中西方文学得交流。 本课程旨在让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了解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得差异,掌握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得重大事件、主要思想、经典翻译标准、近现代著名翻译家以及代表翻译作品,按照小说、诗歌、文言作品、散文、剧本、通俗文学作品等类别,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学体裁得翻译方法,如异化、归化等,提升她们对文学翻译得感性与理性认识,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从事简单文学语篇英汉互译得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翻译作品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得与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得选修课,就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得一门重要得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得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

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教学目得: 本课程得目得就是使学生了解较为系统得文学翻译基本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大量得翻译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达到统一。本课程得学习将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得文学翻译能力,熟练地在英汉两种语言间进行文学作品得互译,并达到较高得翻译质量,从而使学生得英语与汉语水平以及其她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得提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应使学生达到: 第一、基本掌握文学翻译英译汉以及汉译英得理论并且进行一定得训练与实践。第二、达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得统一。教学要求 第一、知识、能力、素质得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文学翻译得技巧、理解文学翻译基础理论、掌握文学翻译质量标准。 能力素质要求: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笔头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学得感悟,欣赏与热爱。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翻译文学作品得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得更深层次得理解与热爱,提升学生得文学鉴赏力。 第二、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将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案例辅导、课后辅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习题讲解式。 讲授教学法:讲授每个单元所涉及得文体特征与翻译问题等。引导式教学法:引导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 第3章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 一、翻译是一种写作形式 1.翻译和写作的关系 翻译就是写作,只是参照物不同。所以,写作时应遵循的原则,翻译时也应遵循。 2.好英语的概念 (1)很多学习外语的人认为,一个句子中抽象名词用得越多,越文雅。尤其是政府公文、法律文书,属于正式文体,更应当多用抽象名词。 我们受这个观点的影响很大,所以倾向于把英文句子写得很抽象,恨不得把所有的词都变成名词。例: ①Our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local conditions precluded determination of committee action effectiveness in fund allocation to those areas in greatest need of assistance. ②Because we knew nothing about local conditions,we could not determine how effectively the committee had allocated funds to areas that most needed assistance. 【解析】笔者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查,绝大多数选择①。但写作指南中给出的答案是②。 ①句之所以不好,是由于抽象名词太多。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执政时,与副总统戈尔共同发布了一项总统备忘录,要求所有的政府文件使用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以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3.关于简明英语的总统备忘录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实习报告

1、 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略 二、实习过程概述; 1.结合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周一周二集中训练英译汉各种翻译技巧,采用技巧讲解→学生实践→集体讨论→范文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的形式进行。 2.周三周四集中训练汉译英各种翻译技巧,方式步骤同英译汉。 3.周五进行总结。 三.主要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以下内容为检测目标: 1.对翻译标准,基本翻译步骤,基本的翻译方法和评价译文的基本 知识予 以掌握。 2.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识的训练 3.基本翻译技巧的掌握:增译,减译,转译等等 4.基本修辞手段的翻译训练:隐喻、提喻,双关等 5.难句和从句的翻译训练: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 6.一些特殊句式和惯用语的翻译训练 7.从语言篇章的角度训练翻译过程中语篇的连贯和衔接 四.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想这次实习的经历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明年我们就要面临走向社会,踏上自己寻找工作的旅程,这次翻译大实习对我们而言无疑也是一次珍贵的、工作前体验和模拟翻译工作坊的机会。尽管知道自己已经学了这么多年英语,英语水平应该也提高很多,但心里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英语不够好,对未来的一切感到忧愁。但这次的翻译实习之后,我感觉到翻译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要认真分析句子结构,我们都可以翻译出来。但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1.再次巩固了我翻译理论的学习,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了实践中,加深了我的深层认识。 2.这次实习中我收获了很多翻译有关的知识,如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等等。 3.增加了做一个合格翻译工作者的信心。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翻译生涯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也许我不是天才,不能一下子就成为优秀的翻译者,但我愿意先从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做起,从合格到优秀,一直努力,一直在进步,这才是我一生所应该追求的梦想。 翻译是一个理解、求证、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要与不见面的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了解原文的背景和目的,将作者的思想准确、通顺地传递给读者。非文学语篇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对原文进行解构和重构时,特别注意信息的准确、逻辑的严密和表达的严谨。这就需要译者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接近或达到作者的理解水平,充分发掘作者原语语境下所要表达的意义,以符合习惯及规范的目标语表达出来。 有人说,译者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此话一点不假。经过阅读、理解、翻译、查证、修订、审校,完成一篇译文,过程是相当耗费心力和时间的,期间得承受身心的煎熬。因此从事翻译工作需要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我们在翻译时常说,译者要突破语言的外壳,这并非易事。在翻译时怎样实现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的平衡,阿阿其实都要译者做出艰难的选择。世界上什么最难?选择最难!所以,翻译工作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也正因为永远没有最完美的翻译,所以才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的翻译,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尽管我们戴着镣铐,但是如果我们肯下苦功,在点滴进取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假以时日,我们也能成为出色的舞者。还是那句话,译海无涯,学无止尽。 五,存在不足和建议; 初次着手翻译时,发现有诸多长句、比喻句等很难理解的句子,而

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

作者简介:姜秋霞(1962—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学收稿日期:2001-01-11 2001年第8期 总第148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 2001,№8Serial №148 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 姜秋霞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本文着重对比词典文本与文学文本在翻译转换中词义层面的不同选择及不同的语境参照体系,论述了语境概 念中显性语境与隐形语境及其辩证关系,初步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差异。 关键词:词典翻译;文学翻译;转换;显性语境;隐形语境;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involved in dictionary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mainly in the trans fer 2ence of the meaning of w ords and the context they refer to.S pecifically ,it argues a transparent context and an opaque context ,and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their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K ey words :dictionary transl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trans ference ,transparent context ,opaque context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08-0056-03 无论是词典翻译,还是文学翻译,都涉及词、句的转换, 都有大体一致的准则和要求,即尽可能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内容,尽可能保持形式结构的对等,也就是所谓在译文语言中寻求最大程度的对等语。然而不同体裁的文本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就词典翻译和文学翻译而言,词典文本是以词为核心,以词、短语、句为独立单位存在的;而文学文本则是以篇章存在的,其中的句子甚至段落只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单个的词语则更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临时依附性。词典中各词的释义浓缩性强,涵盖面广,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即词义的共性特征;文学文本中的词、句受特定语境及艺术创作要求的限制,独特性强。词典的例句是以词头为中心生成的句式结构,文学文本中词与句是依据语境的要求发生的,因而两者的信息结构不同。由于两类文本有以上各种差异,致使两种语言文本的翻译在转换中有不同的选择取向。本文试就词义转换在两种不同文本翻译中的差异进行一些对比。 一、词义层面与选择角度 所谓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再现另一种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构成的各种信息,如语言符号所负载的概念,句子及篇章的结构意义,语篇的语言风格,以及语言所传递的情感、审美等艺术信息。在所有形式和内容的信息中,词语的转换是最基本的。关于在翻译转换中的词语意义,奈达、巴尔胡 达罗夫等早有过各种分类,大体可归纳为“指称意义” (refer 2ential meaning )、“言内意义”(intralingual meaning )和“语用意 义”(pragmatic meaning )。“指称意义”指的是语言符号所代表 的含义,即索绪尔的“能指”(signifier )与“所指” (signified )的语符关系;“言内意义”是指词语与共存状态下的其他语言成分相互联系所产生的意义,即结构意义;“语用意义”则是指语言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即特定语境下所产生的意义。就词典文本和文学文本而言,词典中的词(尤指词目词)是以能指为主要特性的,语符主要传递其概念意义,所选例证是一组概念按一定逻辑形式所构成的语义,以体现词目词的概念或能指性为主;而众所周知,文学文本是言语(parole )的表现形式,因而主要体现其语用色彩;传递形象意义,主要体现形象性或表现性功能。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两种文本的转换过程中对词义的选择有不同的取向。请看下例: 11A :Her v oice was faint but steady. 她的嗓音低微然而深沉①。 B :Jane was forced to smile com pletely ,...and said in a conscious ,low ,yet steady v oice ,.... (J.Austin :Emma )简再也忍不住了,笑了起来……她心中有数,然而不慌不忙地低声说:……。(张经浩译《爱玛》 )A 为词典文本例句;B 为文学文本例句。对比两个文本 中steady 对v oice 的描述,在译文中是不完全一样的。“深沉 的嗓音”很好地对应了该词条第5义项的“镇定的,冷静的,沉着的”的释义,具有该词在描述声音时最具概念化的表达方式。B 的译文则使“镇定、冷静、沉着”形象为“不慌不忙”。又如: 21A :in the open air 在户外② B :But when she was there beside the sea ,abs olutely alone , she cast the unpleasant ,pricking garments from her ,and for the

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业

班级:2011英研 姓名:赵金美 学号:20111100335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倒置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 1)You could be mad as a mad dog at the way things went.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出处:电影《返老还童》 2) A she sailed into it. 在他航行中找到的。(出处:电影《加勒比海盗4》) 3)Spanzurati it! Place the neck and lathe!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异同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中两个主要的部分,它们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本文只讨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 开始讨论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两个基本概念,即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种语言工具,它通过语言文字来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作者 对人生、社会和感情的一些认知,希望用文字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用文字向人们传达艺术的美感。相较于文学文本来说,非文学文本则是一种正式的文本形式,包括法律、医学、新闻、科技等多种类型。简单来说,文本中除了文学文本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称作非文学文本。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对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特点进行简单概括。 二、文学翻译概述 (一)文学文本概述 文学文本,可以理解为文学艺术形式,通过文学体裁进行划分,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通讯等诸多体裁。根据创作年限及地域,又可划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多种。文学文本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并结合自身的思想体系而创作出来的意识作品。因此,文学文本具有特定的独特性、思考性、艺术性及价值性等多种属性。通过不同年代 作家的文学作品的考究,能够有效理解并知晓创作背景的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等。特别在小说题材中,作家通过对现有的社会环境进行思考,批判当时的社会状态,能够有效地提升当时社会群众的思想觉悟。 (二)文学翻译概念及特点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在文学翻译过程中 , 不仅要翻泽出文章原本 的意思,还要考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历史环境、国家的语言习惯等因素,再结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将文章还原出来,并且要让读者感受不到译文中语义生硬的转换。”[2]也就是说,文学翻译要求翻译者从根本上理解文学文本,认识文学文本,并在熟知文学文本的前提下, 对 创作者生平、生活背景、社会形态、国家属性以及当时的社会矛盾

非文学翻译

Our love and hate of dialects令人又爱又恨的方言 Every time I visit my hometown, I get praised for something I take for granted - being able to speak the local dialect. 每次回老家,我总因还会说家乡话而被人称赞,可这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之事。 I spent the first 15 years of my life in that part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spoke nothing but that dialect. Sure, I learned putonghua in school, but it was a language we kids would use only when reciting texts. The downside was, my putonghua carries a slight accent that I cannot shake off even though I have been living in Beijing longer than in my hometown. 15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浙江老家,只会说当地方言。当然,我在学校学了普通话,但对于我们孩子而言,这是只在念课文时才会用到的语言。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尽管后来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比在老家还久,但我的普通话总是带着些摆脱不了的口音。 My attitude towards dialects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 saw it as a form of impediment for communication. When I first arrived in Guangzhou for graduate study in the early 1980s, I could not understand a single word of Cantonese and even some teachers could not get themselves understood despite their efforts to speak putonghua. Forget about the granny whom I asked for directions. 我对方言的态度随着时间慢慢改变。最初,我一度认为方言是沟通的障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读研时第一次来到广州。我完全听不懂粤语,甚至听不懂一些老师的普通话,尽管他们费劲地想让学生听明白。就连向个老奶奶问路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So I wished the country's dialects would vanish and everyone could easily talk to one another.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it may well come true. Well, the moment I realized my youthful wish is indeed coming true was when I overheard youngsters in my hometown conversing in putonghua even in leisure time. They can still understand the local dialect, but they do not have the willingness or ability to speak it. In another generation, the dialect will be gone. 那时,我就希望全中国的方言都消失,每人都能顺畅地沟通。切不可随口许愿,一不小心就成真了。有次偶然听到老家的年轻人闲聊时都是在讲普通话,我意识到年轻时的这个愿望真的变成现实了。虽然年轻人仍然能听得懂当地的方言,但他们不乐意讲,或讲不了方言了。再下一代,方言就将消失了。 Multiple it by thousands, even millions, of similar incidents and you'll get the bigger picture of what's happening to the spoken language of Chinese. No wonder some people have taken action to

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业2

廉洁的遗嘱 1925年2月24日,国父孙中山病逝时,留下一段《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中山先生艰苦奋斗40年,功勋卓然。但终生廉洁,从未为自己和子女亲属置办过田地遗产。他任过国家临时大总统,官可谓高矣,然而从不追求俸禄。临终留下的遗物只有生前的一些衣物、2,000多本书籍杂志,还有一所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他募捐的住宅。 A Testament of Probity On February 24 1925, Sun Yat-sen, the found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assed away out of disease, leaving a testament to his families. “For a full commitment to the country cause, I left no savings for you. All my belongings of books, clothes and an apartment will be given to my wife Soong Qing-ling as a commemoration. As for my son and daughter who are already grown-up enough for self independence, my entire wish is your self-respects. ” Mr. Sun Yat-sen devoted himself to China’s revolution cause for 40 years with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during which never had he purchased any property for himself or his family members. Nor did he ever chase for the emolument in quite a high-rank position as the temporary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he left before death were several clothes, 2000 books and an apartment coming from donations of a chinese resident in Canada. 分析:“国父孙中山”不能照字面翻译,国父特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国家临时大总统”要译成“中华名过临时大总统”才确切。要适当解释孙中山先生艰苦奋斗四十年是为了什么目的。从“从未为自己和子女”到“从不追求俸禄”这几句话在英文的表述中应体现一定的强语势,从“临终留下的遗物”至结束这一句译文挺体现与前面内容在逻辑霍桑的关联性。

非文学翻译基础学习知识知识

一、导论 (一)翻译是什么? 翻译过程即语言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原文作者将讯息符号化,以符号的形式(文字或图形等)呈现给理解者(读者或译者)这个过程就是编码;而理解者把符号形式转换成讯息的过程就是解码。 翻译好坏的评判标准在于:译文能否把原文所包含的讯息全部解析出来并呈现给读者。(二)翻译的分类 1.语内翻译:同一种语言间不同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过程。(古文—现代文) 2.语际翻译: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3.符际翻译:非语言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过程。(读取标识) 二、翻译工具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术语库、语料库、百科全书、在线词典、搜索引擎、专业资料等(二)网络在线/辅助翻译 依托于强大的网络,在线翻译的翻译速度更快、新词和生僻词收录量更大,并且可以实现多语种互译,唯一的缺点是翻译质量不高。 三、广告翻译 思考题 旅游文体翻译和广告文体翻译有何不同? 思考题:新闻与广告在文体特征上有什么区别? (一)广告文体含义 广告类文本是一种典型的实用文体,重功能轻意义,重目的轻形式。

(二)书面广告构成形式 一则完整的书面广告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标题、正文、口号、插图。但是由于广告种类不同,文体特点不尽相同,语言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构成形式并非都采用完整形式。 (三)文体特点 遵循AIDA原则,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 刺激需求→ACTION采取行动。 主要有三大特征: (1)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广告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针对相应的消费者群体,突出商品别具一格的特性和优势。 (2)语言表达新颖别致 只有别致的语言才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之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3)语言富有感染力 广告必须运用各种修辞手段,融入情感因素,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感染力,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四)英语广告的文体特点 (1)用词简单、创新拼写(2)经常使用缩略语和复合词(3)书面语与口语平分天下 (4)经常使用动词、褒义形容词(5)句法上多用简单句、少用否定句(6)多用并列句、祈使句(7)多用主动语态、疑问句(8)多用现在时态(9)经常巧妙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段 (五)中文广告的文体特点 (1)用词简洁,多用四字结构词语(2)经常使用动词、褒义形容词(3)经常套

翻译史及翻译文学阅读书单

翻译史及翻译文学阅读书单 参考书目 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6。 (第一版)。 2.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第二版)。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4.陈玉刚。中国翻译文学史稿[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5.王克非(编著)。翻译文化史论[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6.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月。7.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 孟昭毅。李载道。(编)中国翻译文学史【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9. 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10.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8。 12. 王秉钦。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13.谢天振。《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4. 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4.王铁钧。中国佛典翻译史稿。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2。 15.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 16.朱志瑜、朱晓农。中国佛籍议论选辑评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17.蒋述卓,<<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18.柳治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三联书店,2007。 19.方华文。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20.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孔慧怡。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2.王宏志。翻译与创作-中国近代翻译小说概论[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3.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资料[Z]。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4.林煌天等。中国翻译词典[Z]。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5.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26.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7.臧仲伦。中国翻译史话[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28.(美国)Douglas Robinson.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 29.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0. Jean Delisle. Translators through History[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5. 31.Mona Bake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4. 32.张佩瑶。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黑体为必读书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