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_以平遥古城为例_刘改芳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_以平遥古城为例_刘改芳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_以平遥古城为例_刘改芳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_以平遥古城为例_刘改芳

 2008年9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t.,2008第31卷 第5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l.31 No.5·旅游管理与文化研究·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

———以平遥古城为例

刘改芳1,张东燕2

(1.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榆次030600)

摘 要:文章认为设计良好的解说系统,是增强游客体验度、传承地区文化、支撑文化遗产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提出了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是一个包括居民展现、导游讲解、自导解说设计在内的综合系统,并以遗产类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为例,对其现有解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遗产旅游地;平遥古城;解说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8)05-0096-05

文化旅游是挖掘与传播中华文化的最好手段,而由于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吸引物,因此,对此类景区解说系统的深入探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国外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理论研究比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目前已深入到微观领域,大量的研究工作围绕着如何利用解说系统正确引导游客的行为,如何提高游客使用的效果与满意度[1,2],如何有效评估解说体系的质量[3],以及有关解说系统工作原理方面的研究等等。而我国内地对于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系统的相关研究很少,大多集中在旅游景区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的介绍[4],解说系统的重要性[5],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6]等。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受此类景区客观条件差异极大的约束,始终以案例研究为主。本文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着重从操作层面提出完善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管理建议。

一 文化遗产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内涵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景区,它兼有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只关注景区解说的向导式和自导式解说,而本文认为文化遗产解说系统应该是一个包括居民展示、向导式解说、自导式解说在内的综合系统。

(一)居民展示

文化遗产是跨越了时空,向现代人展现地方历史文化的承载物,遗产地的一切资源形成了旅游者前往参观的核心吸引物,尤其包括常常被忽略的当地居民。纵观各地的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真正被旅游业推向繁荣的正是那些包含当地居民生活气息的真实的历史遗存。在这里居民与他所生活的地方相知相融,是地方文化长期演变的体现者。因此,从功能上讲,他们既是文化遗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播着地方文化,可以说只有地方居民的文化展现才能让旅游者感受旅游体验的原真性。

(二)向导式解说

向导式解说系统包括导游人员和解说词等要素,导游是核心。克里·戈弗雷和杰基·克拉克曾指出,从业人员应是遗产旅游社区中的重要成员。[7]只有从业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与文化遗产地相匹配,树立良好的保护观念,使其与遗产地资源真正的“浑然一体”,才能促进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发展。因此,对文化遗产地导游等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向导式解说系统不仅是文化遗

收稿日期:2008-02-14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旅游景区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0505227)

作者简介:刘改芳(1974-),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大学旅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及旅游业管理;

张东燕(1984-),女,山西晋中人,山西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景区管理。

96

DOI:10.13451/https://www.doczj.com/doc/9014389254.html, ki.shan xi.univ(p hil.soc.).2008.05.024

产解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遗产地导游人员素质的集中展现。

(三)自导式解说

景区自导式解说系统由书面材料、图示、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是更为常见的一种解说系统,它的形式多样,包括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语音解说、录像带、幻灯片等,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景区解说系统中牌示作为一种静态文字显示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能够快捷、便利地向游客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通过旅游牌示为游客解说景区或区域的自然、历史、文化和游憩资源,不仅可以增加游客对景区或区域的兴趣,而且可以延长游客的参观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因此,旅游解说牌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居民展示问题涉及内容复杂,且案例景区的现状调查中居民展示在解说系统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故本文对此没有涉及。

二 文化遗产解说系统的现状分析———以平遥为例

(一)研究过程

问卷设计:目前平遥古城解说系统主要包括解说人员、解说牌示和展览设施。本调查以到平遥古城游览、并自行使用解说系统的国内外游客为调查对象。2007年4月6日至8日在平遥古城景区对100名游客进行了访谈,主要了解游客对解说系统的需求要素,总结出九项关于解说系统的要素进行问卷设计。此外还考察了游客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四项社会特征。

抽样及调查方法:本调查主要以游览平遥古城的国内散客为调查对象,抽样方式采取非概率抽样方法中的偶遇抽样(accidental sampling)为主。调查时间为2007年4月9日至4月12日,每日下午3点至6点在“明清一条街”上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率84%。

调查结果与分析:从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平遥古城国内游客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差不是太大,女性略高于男性;年龄方面,45岁以下年轻游客占绝大多数,约78.6%;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大学和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4.3%;在职业方面没有特别明显占主体的人群,各行业的游客都有。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在对有关解说人员的调查中发现,81%的游客认为讲解员的讲解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且能清楚地表达说明的内容;64.3%的游客认为讲解的内容基本符合自己的理解程度,但是有35.7%的游客则不这样认为,在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游客,认为解说员解说太浅,在问及相关问题时解说员不能回答;52.4%的游客认为讲解员的解说不能使游客对景区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说明景区解说词的设计存在问题,缺少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在对景区牌示设计的调查中发现,57.1%的游客认为景区内的路径牌示有缺陷,不能带领游客顺畅游览,说明牌示的导引度不够;40.5%的游客认为墙面牌示设置不合理;更有42.8%的游客没有注意到墙面牌示,说明景区牌示设计没有特色不能吸引游客目光,没有达到设置牌示的目的。对于牌示颜色搭配,54.8%的游客没有注意,而注意到牌示颜色搭配的人群中有30.9%的游客认为合适,说明游客对牌示文字与背景色搭配的要求不高。在牌示的内容上多半游客认为是满意的,并且有81%的游客认为牌示的字体大小恰到好处,容易看清,说明牌示的解释度、清晰度很好。

(二)向导式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1)解说深度不够。文化遗产景区是以观光游览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景区,因此,对向导式解说的要求较高。在平遥景区现有导游解说词、解说地点的设计中,对景区内部旅游活动内容的组织欠缺,忽视对游客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导致景点解说力度不够。大量游客在自导式游览的情况下,对景区文化内涵不能很好地理解,有52.4%的游客甚至认为即使就是在导游的指引下也无法深度了解平遥古城的魅力所在,说明景区在解说力度上存在的问题较大,部分解说人员有时会忽略需要解说的内容。

(2)解说重点不突出、服务意识差。文化遗产景区区别于其他景区的主要特征是文化的区域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在解说中需要将特色点的解说生动化、详尽化。但在平遥景区解说中解说内容重点不突出,讲解每个景物的比重都是相同的,让游客感到主次不分。而且在游览过程中还会出现解说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不讲解重要景物,不对游客提问及时回答,不注重对所有讲解内容进行链接等问题。这体现了导游员的服务意识较差,缺乏与受众深度接触、沟通的能力。

(3)解说吸引力、宣传力不够。文化遗产景区向导式解说中,陈述导游词是游客最常见的导游解说

97

第31卷 第5期 刘改芳,等: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

现象,这一方面表现了解说员自身素质低而无法展开讲解,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在导游培训方面,景区只注重解说词的考核,不注重导游文化感染力、表现力、应变力的培养。例如:关于日升昌的解说,解说员只介绍它的含义,不介绍牌匾得来的缘由;只解说了汇票防假密押的用处,而对当时票号的收入来源没有做详尽的解说等等。而我们恰恰需要导游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满足游客的求知、好奇心理,并抓住游客的这种心理适时进行景区的文化宣传,从而使旅游者达到精神审美的愉悦。

2.原因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造成平遥古城向导式解说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作者对平遥古城导游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导游,对于旅游景区具有桥梁作用和窗口作用,其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印象。然而在平遥所调查的238名导游中,无高级或特级导游,仅有1名中级导游,持有国家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有78名,占总数的32.9%,而持有平遥县旅游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60名,占67.5%。除此之外,我国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内导游人员的结构也不合理,单从语种来看,中文导游员与外文导游员的比例是10∶1,有些景区比例更大。如在平遥238名导游中,外文导游只有18个,仅占7.5%,而且全部为英语导游,并且其中还有3位是兼职,这与平遥作为世界遗产的身份是很不相称的。

(2)缺乏针对性的准入制度。1999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三款规定:只要具有高中学历、身体健康、年满18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即可参加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这一规定对导游必须具有的文化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都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于是造成报考导游的人数与日俱增,人员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在现有的导游员中,以大专学历和中专、高中学历为主,高等学历的导游有相当的一部分持证不上岗,真正在一线带团的导游员的学历水平并不高。受文化水平限制,许多导游员的知识结构和讲解服务水平远远达不到游客期望。这与文化遗产景区对导游员的高水平要求形成强烈反差。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导游人员职业意识差,从业目的不纯,为了牟取暴利、游山玩水而从事导游工作的人比比皆是。显然这种低要求的导游准入机制不利于导游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平遥古城景区内,导游人员的平均年龄在23岁以下,18-20岁的导游占到70%以上。年轻人受其阅历及年龄的影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缺乏广泛的天文地理知识,尤其是对历史知识和独特的专业基础的缺乏,不易成为专家型导游。年龄层次的不合理也是中国现有导游队伍的缺陷。

(3)缺少创新性的培训机制。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景区内的各企业、各景点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于是景区内管理者便把培训作为提高自己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景区的各个部门、行业的培训、考核受条块分割的影响,难以形成统一的、常规性的培训制度。而且培训方法上也比较单一,缺少创新,再加上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也会影响受培训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平遥古城为例,导游接受的培训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平遥县旅游局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考取景点导游证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一般培训的时间为3-4个月,在考取导游证后,每年会进行审核和不定期培训,时间为3-4天。另一方面是来自旅行社的培训,培训时间主要是在淡季,短期的为1-2个月,长期的为3-4个月。在旺季来临之前,导游要进行岗前培训,短期为3-7天,长期为7天以上。培训方式有两种:(1)实地讲解。(2)外聘老师讲座。

(三)自导式解说系统现有问题分析

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中,多重视盈利项目的宣传,对景区内部旅游活动内容则组织不够,忽视对游客的引导。这一点在文化遗产景区解说中也有所显现。而文化遗产旅游中自助式观光游览要求景区通过自导式解说系统设计人性化、合理化而达到文化传播与文化体验的完美结合。但以平遥古城景区为例,旅游路径设计与标示较乱,使游客在旅途中感到茫然,不清楚景点方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景区牌示设置合理度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40.5%的游客认为墙面牌示设置不合理,更有42.8%的游客没有注意到墙面牌示,说明部分景区牌示设计没有特色不能吸引游客目光,没有达到设置牌示的目的。例如:全景牌示。全景示意图是旅游景区整体形象对旅游者的第一次展现,主要表示景区的总体结构和道路、服务设施(餐厅、厕所等)的分布,有平面图、鸟瞰图、简介文字等表现形式,一般设置在观光游览区的大门口,有时在景区内主要游径旁侧,还设立分别标明所在位置的导游图。而在平遥古城景区内,只在西大街的进口售票处竖立一块“平遥古城游览须知”,很不起眼,

98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9月

上面有中英文对照和整体平面图,但却没有标明游客所处的位置,也没有在游径沿途设置全景牌示,难以让游客随时了解自己的方位。

2.景区牌示导引度分析

游客是否能顺畅地游览取决于指路牌示的导向和指引,而指路牌示就是向旅游者清晰地、直接地表示出方向、前方目标、距离、旅行时间等要素,有时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目的信息。平遥古城游览区内的导游牌示侧重于标示街道方向和前方目标,很少表示出到目标的距离和步行所需的时间。并且在景区中没有箭头表明去另一景点的方向,无法引导游客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给自助行游客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由于平遥古城内部线路复杂,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给首次游览古城的游客带来更大的困难。

3.景区牌示解释度分析

牌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景点解释,这类牌示用以说明单个景点的性质、历史、内涵等信息,可以体现解说系统的教育功能,说明景物的文化内涵,因此游客愿意花较多的时间来阅读这类景点知识。但由于受篇幅、容量限制,景点牌示提供的内容很少,因此,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解说内容一般都经过了精心的斟酌和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说明,54.8%游客对平遥古城内的景点牌示说明的内容表示满意,认为能够说明所看到的景物,并且景区内的景区牌示大都为大理石和金属质地,有效减少了人为的损坏和风吹雨打的侵袭。但也有近一半的游客认为牌示内容没有能够解答他们对于所看景物的疑问。

4.景区牌示清晰度分析

在平遥古城景区中设立了多处安全、警告牌示,说明景区在规划时充分注意到对游客的安全忠告,以避免游客在游览途中遭遇意外。服务牌示主要指服务功能建筑物的引导牌示,包括厕所、餐厅、冷饮、小卖部、照相、垃圾箱、游客中心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1%的游客对景区牌示的清晰度表示满意,说明景区牌示字体大小及解说内容是合理的。在注意到景区牌示的游客中有30.9%认为,古城景区的忠告牌示和服务牌示达到了方便游客游览的效果。

5.景区牌示匹配度分析

景区牌示的设计需要与所描述景物在外形与内涵上匹配。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多数游客认为平遥古城牌示与景物搭配合理,相得益彰。但在游览中我们仍发现一些牌示的设计与安装破坏了原有古建筑的风格。

三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管理建议

本文认为,平遥景区现有解说系统的管理现状与文化遗产景区解说系统的客观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设计景区导游人才队伍培养的新机制

景区内导游人员的表现对于景区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培养建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严格准入机制,强化导游考试制度,规范上岗制度。具体到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来说,就是要使导游不仅熟记景点的导游词,还要对当地的一些文化风俗、建筑、雕刻艺术、饮食等有一定了解。在导游培训时,也要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培训,使整个培训紧紧围绕景区内现有资源展开,使得导游人员的讲解真正能讲出水平,讲出文化遗产景区的个性之美。(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除了旅游局及各自旅行社对导游人员进行的培训外,各培训单位还应分工合作,分别进行不同层面的各有侧重的培训。可由专业化的导游服务公司和旅游院校组织专题培训,培训可针对导游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新趋势而设计,以提高导游人员的心理素质、带团技巧、应变能力及完善其知识结构,还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进行培训等。(3)加强导游人员的语言艺术的教育培训。

(二)设计点面兼顾、深浅不一、寓教于乐的导游内容

文化遗产景区的解说重在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要在总体解说后重点讲解,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对重点景点开展免费讲解项目,例如:平遥古城墙、日升昌票号、平遥县衙等。在重点讲解后要注重提升整体景区的文化内涵,在配合具体景点讲解的基础上,提炼文化特色。同时导游应随着游客的兴趣点及时调整解说过程和解说力度,做到因材施教,使游客乐在其中。

(三)设计合理的自导式解说系统

随着散客占游客总量比例的不断增加,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设计日益重要。以平遥古城为例,在具体操作中要改进以下几点:在重要景点和游径沿途中设立全景牌示并标明游客所处的位置“YOU ARE H ERE”(您所在的位置),帮助游客快速定位,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设计全景图示时,要注意比例尺和指向标(一般为北方);标志方向应与实际方向一致,便于游客定位;线条简单、用现代字体并

99

第31卷 第5期 刘改芳,等: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

大小适当;同时在设置的高度、距离、可及性上考虑游客的需求。

(四)树立全民导游意识,提高景区文化宣传力

正如前文所述,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是一个包括居民、从业人员等在内的全民参与式解说系统。有时刻意的导游讲解让游客感觉腻烦,而不经意的居民帮助、非导游从业人员的善意聊天,却可能极大地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让游程变得值得留恋、值得回味。所以注重全民导游意识的培养,才能使游客在每一瞬间都能体会到景区的文化气息,如置身于尘封多年的历史的原真情景中,体会到中华文化多元而瑰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Sharp C C.The manag er,interpretations'best friend[J].

Rocky M ountain-High P lains Parks and Recreation Jour-nal,1969,4(1):19-22.

[2]Susan C B.Opening M inds:inter pretation and conserv ation

[J].Blackwell Publishing,2003,56(3):86-93.

[3]Ham S H,Weiler B.I nterpre tation as the centerpiece of sus-

tainable tourism[Z].T aiw an,U.S.,and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 nmental Interpretation and Eco -tourism,2002.

[4]吴必虎,金 华,张 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J].旅游学刊,1999(1):44-46.

[5]历新建.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J].人

文地理,2004(3):43-46.

[6]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

(1):64-68.

[7]克里·戈弗雷,杰基·克拉克.旅游目的地开发手册[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The Evaluation of Introduction and Guide System in Cultural Heritage Areas

———A Case Study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LIU Gai-fang1,ZHANG Dong-y an2

(1.Tourism Department,Shan xi U 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2.J 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 uci030600,China)

A bstract:The article explains that a well-designed introduction and guide system is an influential point to en-hance tourist ex perience,inherent area culture,and support sustainable tourism industry of cultural heritage area as w ell.Meanw hile,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heritage and tourist g uide sy stem as a commentary,and integ rated sy stem including residents display,guided tours,and self-directed desig n.With the heritage tourism area-Pingyao Ancient City as an example,the essay also provides a deep analy 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for present in-troductio n and guide system in Pingyao,and corresponding ly gives relative management proposals.

Key words:heritage tourism;Pingyao ancient city;introduction and guide system

(责任编辑 郭庆华) 10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9月

中国四大古城墙之其建筑特点

中国四大古城墙之其建筑特点 一、西安城墙 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建筑特点: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二、平遥城墙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特点: 遥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 三、荆州古城墙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如今大部分城墙已经被封锁。 建筑特点: 城垣建筑方法具有三国时期特征:逐层夯筑,夯层厚,夯窝呈圆形,关羽镇守荆州达十年之久,“盖先治其城郭,乃诸侯,郡守之常政。”(《江陵县志》)。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荆州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有“铁打荆州”之说。 四、兴城古城 是中国十佳古城,位于辽宁省兴城市老城区中心。 建筑特点: 古城城门有四: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钟鼓楼在中街,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四角仍筑有炮台,用来架设红夷大炮。 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4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城、泉、山、海、岛”五大景观于一体,珠联璧合。 大家旅游的时候可以亲自去看看这四大古城墙的雄伟面貌,亲身感受

景区讲解员的服务流程

景区讲解员的服务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景区讲解员的服务流程 1准备工作 熟悉接待计划:旅游团的基本信息,旅游团成员的情况,交通工具,是否有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 落实接待事宜:落实旅游车辆、住宿及用餐,掌握全陪或者司机的联系电话。与他们联系商定第二天的接团时间及地点。 物质准备:游客接待确认书,游客意见单,话筒,导游旗。 形象准备:上团前要做好仪容、仪表方面的准备。整洁、大方、自然、不浓妆艳抹。 语言和知识准备:要在大脑里面准备好第二天要讲解的内容;接待有专业知识的团队,要做好相关的专业知识、词汇的准备工作。语言要生动、流畅和清楚。 心理准备:我们要能有技巧的回答客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面对客人的指责、抱怨,我们要冷静、沉着的面对。 联络畅通准备:上团前一天,要把手机,话筒的电充足,随时保持畅通。 2接团服务 出发前的准备:在旅行团到达之前,打电话给全陪或者司机,前一天晚上20:00前确定好到达时间、人数、停车位置、集合地点等,在集合地点恭候旅游团的到来。旅游团到达后,协助全陪或者司机购票,提醒客人山顶温度较低,指引乘客上车,清点一下车上的人数。检票后通知司机师傅开车。 途中导游:致欢迎词,山路崎岖,提醒客人把车辆扶手打下并系好安全带,当日活动安排(参观景点名称、途中所经地点、所需时间),介绍游览景点(讲安全讲游客接待中心,讲内循环通道,讲景区公交车的发班时间,讲游览线路,讲中途会经过哪几个景点,讲三条游步道),活跃气氛(做些娱乐互动,与游客互动) 景点讲解:抵达景点下车之前,告知游客车牌号、停车地点、开车时间、游览线路、游览所需时间、游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能随便雕刻、不能在景区乱扔垃圾、不能在景区内吸烟、不能随意摘取野果实,以免误食)等。抵达景点后,组织客人有顺序的下车,提醒客人注意脚下的安全,带领游客沿着游览线路对所见景物进行精彩的导游讲解。在游览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注意游客的安全,特别是老弱病残的游客,要防止游客走失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3送团服务 清点团队人数,后提醒客人清点一下随身携带物品,如无遗漏则请司机开车离开。致欢送词(感谢语、惜别语、征求意见语、致歉语、祝愿语)。致完欢送词后,将“游客意见反馈表”发给游客,请其填写。游客填写完毕后如数收回,妥善保留。 4总结工作 认真做好带团小结,实事求是的汇报接团情况。 2

山西北部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存在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北部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存在问题及其保护对策摘要: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含许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的文化古迹。现在因旅游业发展,平遥古城保护受到威胁,分惜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平遥古城;主要景点;保护历史;主要问题;解决对策 平遥古城位于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为中国境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在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1平遥古城概况: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省的中部,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遥古城诞生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平遥一度成为中

国金融业的中心。 平遥古城主要景点简介: 平遥县城古城墙是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建于洪武年间。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殿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在平遥县城西南的桥头村北侧,距平遥城约6 公里。双林寺中的彩塑非常有名,有“彩塑艺术宝库”之称。寺中共有两千多尊彩塑神像,大的可达3、4米高,小的只有几十厘米,每尊塑像都是形神俱备,艺术价值极高,尤为难得的是这样数目庞大的彩塑,竟能完好保存至今。 古县衙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

平遥古城导游词

平遥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的旅行车正行驶在由太原开往平遥的公路上,过一会儿就能看到平遥城了。这里我先把平遥城的历史沿路简单介绍一下。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汾河以东,距省城太原约100公里。平遥远古时称陶,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据史料记载,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城垣为夯土筑成,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遗址在今平遥城西北6公里处。西汉时,平遥曾是代王刘恒(后来的汉文帝)的中都。因为北魏太武帝名为拓跋焘,“陶”“焘”音同,犯讳,于是平陶改为平遥,并沿用至今。明代初年,平遥古城在旧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扩修,始成今天的古城面貌。 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古城,我们今天的平遥之行将从北门登城墙,先上城门远眺古城全貌,然后沿城墙东行,参观敌楼、垛口等城防设施;到下东门参观瓮城、点将台;再进城经清虚观游览日升昌、市楼、明清街、县衙,最后从下西门出城。 [北城门及古城的结构] 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城门外面这围不大的半圆形城墙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有游客答是“瓮城”)这位游客说得对,它叫瓮城,是为了保护城门而修的。城门是供人们出入的通道,也是全城防卫最薄弱的环节,是敌人攻击的重点,为了保障城门的安全,便在城门外再修了一道防御墙。由于它们大多状似大瓮,形若半圆,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瓮城”,也隐含如果敌人进入瓮城,便来个“瓮中捉鳖”的寓意。瓮城的门一般不开在与城门正对的一面,而是开在侧面,这也是为了更有效地防御敌人,保护城门。 登上城墙,我们首先要欣赏一下这座高大华丽的建筑------城楼。城楼的作用主要是供指挥官登高眺敌、指挥作战之用,所以城门之上多筑有城楼。当然,今天它已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为游人登高俯瞰古城景色的绝佳景点。北城楼为近几年所复建,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四面围廊,四层三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古朴壮观。请大家随我上楼。 在城楼之上沿回廊扶栏四望:北边汾河如带,同蒲铁路、大运公路从城外掠过,田野乡村秀色尽在眼底;东西两侧是笔直的城墙垛口;南面则是古城全貌。我们重点来看城里的街道布局。 古城街道基本上保持了明清风貌,其基本布局是仿照灵龟的式样而设计的。全城以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主线,纵横交错以8条小街、72条蚰蜒巷,构成近似于龟甲之上的八卦图案格局,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全城的心脏便是南大街北部的那座高大的市楼。 “平遥的街道格局是仿龟背而设计,那龟的四肢和头尾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可以猜得到。平遥有龟城之称,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古城的设计师特意为平遥设计了六道城门,而且各有一个外凸的瓮城,既能方便出入,保障安全,同时又用以象征灵龟的头尾和四肢。我们所在的北门瓮城是龟之尾,当然,与北门相对应的南门瓮城便是神龟之首了,而且在其两侧还各有一眼水井,象征龟之双目。东西两边各有两门两瓮城,象征灵龟的四条腿。值得指出的是,这四座瓮城中的三座,门都开在南方,惟有下东门的瓮城的门与东门正对,开在东方。这是什么意思呢?设计者认为,整个平遥城是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这个吉祥灵物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据说这条绳子拴在城东北10公里外的慈相寺麓台塔上。下东门瓮城我们一会儿 要去参观。 [敌楼.垛口.女儿墙] 下面就随我沿城墙东行游览。游客朋友们肯定有去过长城的,平遥城墙的结构与长城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长城是横向延伸,而平遥城墙是方形围垣,另外,凸出城墙外的墩台马面的密度更大些。 我们脚下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最后修成的。明代之前已有城墙,但仅是夯土筑就。明初在原来土墙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并在外墙加包了城砖,气候虽屡次维修,但风格依旧。 平遥城墙四周总长6162.7米,其大小是按照古代礼序规定设计的。中国古代礼制贯穿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就城池修建而言,更要大小有矩、等级分明。按一般规定,国都城方4.5公里,诸侯都城及后来的州郡府城,城方2.5-3.5公里,县城城方为1.5公里。所以,平遥城6.16公里的周长正符合这一礼序。 平遥城墙的高度约12米左右,足以拒来犯之敌于城外。墙体呈梯形,墙基底宽约10米,顶宽为3-6米不等。墙上里外两侧各有一道矮墙。里侧这道高约0.6米,称女儿墙,或宇墙,护墙,起保护城上士兵安全的作用,并无御敌的功能.外侧护墙高约2米,而且其上部筑成齿形垛口,垛子中下部留有方孔.这样设计完全是为了防御作战的需要.2米的高度可以将守城士兵掩护起来,较大的壑口可供士兵投掷滚木雷石等较大的打击物,垛子上的小方孔既可供眺望,又可用来放箭.在这样的防御工事里,守城士兵既有了安全保障,又不妨碍作战,是十分科学合理的建构. 大家已经看到了,城墙每隔一段便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墩台,而且在台上还筑有一座两层小楼.墩台也叫墙台,还被

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一)

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 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旅游业 论文摘要: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在保护文化遗产中平遥地方政府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第一,制定古城保护规划;第二,实施古城居民搬迁工程;第三,全面加强古城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似乎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保护工作便成为第一要务。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由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加之,不少地方为更多地吸引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尽管世界各遗产地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自主创新。平遥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世界

级文化遗产,如何积极保护好这座有着2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堡,同时又着眼于开发其史学研究价值和经济学价值,平遥县委县政府经过了十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有自我特色的路子,确立了自己的观念。 一、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传统、文化、伦理、法律法规等方面。但保护工作的重点,首先在于保护好这些构成历史文化遗产的实物遗存硬件要素。因为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硬件要素既是文化遗产的直接体现,也是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的载体,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这些实物形态硬件要素的存在,便没有历史文化遗产本身。 平遥古城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一公元前782年),据明代史料载,平遥古称陶,周宣王时,大将尹吉甫率师北伐猃狁,至于太原,师次于此,遂增城筑台,教士讲武,古陶城成为周王朝坚固的北方屏障。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沧桑岁月中,平遥历来都为中国北方重镇,其历史久远,遗存丰富。现在境内尚存地面古建筑、古遗存270余处,99处被列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尤其是平遥古城的完整保存,更为世界所惊羡。平遥古城作为古县治所在地,曾几易其址,北魏时县城迁址至此,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古城自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以来,630多年间多次经历战火与动乱的洗劫,即使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曾历经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工业,特别是“文

山西传统建筑(平遥)空间组织

山西传统建筑(平遥)空间组织

浅析古代城市空间 -----以平遥为例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录了关于周代王城 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同时,还记述了按 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 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 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 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 的论述。该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还反映了中国古代 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规划布局创造, 《管子》认为:1、“因天材,就地利,故 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 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2、 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农业 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3、应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此书的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平遥古城简介 现存平遥古城是明平遥城, 其位于山西中部,原为西周古城, 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此置县 筑城,1562年用砖包砌。平面略 呈斜方形,南垣随中都河形成屈 曲。城周长6公里余,城高6-10 米,有马面72座,设6座城门, 均带瓮城,下东门关厢处加筑东关 城。城内以通向城门的东、西、南、 北四条大街为干道,但南大街略偏东,与北大街不对直。在南大街近东大街处建市楼,这一带是全城商市集中处。平遥地少人多,以善于经商和转输货财闻名,清中叶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出在这里,是全国驰名的票号业中心。平遥城墙和商号、民居保存完好。是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 古城主要使用功能空间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住区,此之外包括防御、公共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在古代,城市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据点,同时也集中表现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城市形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1、县衙空间 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南大街的左侧为县衙署,系政治中心。它的区位即在城市的中心避开了城市主干道,又与城市的主干道联系紧密。它的规划思想在《周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结合南北城门的错位,使南北主干道错开,县衙因此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的联系十分紧密,又不影响主要交通的人流和物流。这是古代城市规划中十分罕见的实例,它是对《周礼》思想的完善和改进。县衙的大门面对南向,门前就是县衙大街,县衙大街与南大街、城隍街紧密连接,组成城市的主要交通网,并且通过主交通网连接各个小街巷居住区。县衙的重要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高尔夫)李超楠学号:1323151012 指导老师:杨文棋 摘要: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基于文化资源的文化经济模式,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并结合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旅游业 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似乎是一对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保护工作便成为第一要务。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因而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由于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了人类的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加之,不少地方为更多地吸引游客,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在遗产地制造大量假古建、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更为严重。因此,如何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开发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之步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便成为一个世界性命题。尽管世界各遗产地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且不乏成功的范例,但是由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探讨,自主创新。 一、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城镇不同于一般城镇,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是人类的历史见证和文明结晶,主要用于生产精神产品,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历史城镇在历史上是区域性经济或政治、文化中心,而现在又是人类的精神生产中心。从市场经济角度,精神生产也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开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生产不同系列、不同层次的精神产品,同样存在生产与消费、文化与资源、产品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明确这种关系,就可以建立城镇历史文化与市场的联系纽带,为历史文化保护的市场运作指明方向。 平遥古城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一公元前782年),

平遥古城建筑文案名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平遥古城建筑文案名称 篇一:平遥古城的建筑 1.11.1机构设置及职责 项目区管理机构名称为:山西省平遥县林业局,科级建制。内设机构有:资源保护室,科研技术室、办公室,计划财务室和三个保护站。 (1)资源保护室:负责项目区内湿地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湿地防火、远程监控、野生动物救护、行政执法和案件查处等工作,业务上对各管理站实行指导。 (2)科研技术室:负责项目区内科研项目研究、档案管理、调查监测、科技交流合作、标本室的管理、参与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工作,对各管理所、培训基地、给饲点实行业务指导。 (3)办公室:负责机关事务、后勤、文书收发、车辆管理、并组织资源管理室、科研技术室进行宣传教育、信息发布、信访接待等工作。 (4)计划财务室:负责全站财务计划制定实施和日常财

务管理工作。 (5)基层保护站:负责各自管理区域内的保护管理工作,积极与保护管理局密切联系,针对性制定管理区域内的保护、宣传措施。 山西省平遥县林业局人员编制一览表 1.11.2人员设置 林业局实行局长负责制,下设8个管理所,实行所长负责制,人员分配和管理方式如下: 图1山西省平遥县湿地组织机构和管理示意图 1.11.3项目年总运营费用 项目年总运营费用230.51万元,其中:(1)人员工资88.32万元。(2)福利13.25万元。 (3)办公费用26.5万元。(4)科研经费17.66万元。(5)图书资料费1.77万元。(6 )宣传教育费4.42万元。 (7)固定资产维修费13.25万元,其中对站、所、点的 维修费8.83万元,野外保护防护设施的维修费4.42万元。 1.12项目总指标 (1)管理局人员编制:10人(2)8个管理站人员编制:共36人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2最大 集雪深度:10cm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院(系):应用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 课程名称:风景区管理/Scenic Spo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代码: 08 开课学期:秋 学时/学分:32学时/学分(课内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饭店管理原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数学Ⅲ、饭店客房管理、饭店前台管理、饭店设备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英语Ⅱ、导游业务、饭店餐饮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旅游景区服务及管理具体内容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熟悉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解说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辅助服务;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区管理、标准化管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概论 2学时 (1)掌握旅游景区的定义、要点、分类及特征; (2)掌握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及要素; (3)理解旅游景区管理与景区服务的关系; (4)了解教材的内容构建思路; (5)能够运用旅游景区的基本知识,对各种旅游景区进行区分。 重点:景区的分级分类;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难点: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注意:提示学生去查阅《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1)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2)熟悉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内容; (3)明确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原因及心理; (4)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处理方法; (5)能根据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实训从特殊到一般,掌握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方法。 重点:游客投诉与抱怨受理服务。 难点:处理游客投诉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注意:旅游景区入门接待服务可请同学进行现场模拟。 3.旅游解说服务 2学时 (1)了解旅游解说服务的相关概念、发展历史,认识其主要类型; (2)掌握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 (3)掌握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 (4)掌握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5)能够依据旅游解说服务规划与设计的流程,熟练地完成景区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重点: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及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难点:旅游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流程、导游解说服务的技术和技巧及自助式解说服务的规划设计。 注意:标识牌设计中的细节性问题有可能被学生忽视。 4.旅游景区娱乐服务 2学时 (1)了解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相关概念、主要类型; (2)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流程; (3)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运作模式; (4)掌握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管理模式; (5)能够依据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策划流程,熟练完成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工作。 重点: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及运作。 难点:旅游景区娱乐服务的策划及运作。 注意:旅游景区娱乐服务内容的分类方法。

景区讲解员的服务流程

景区讲解员的服务流程 1准备工作 熟悉接待计划:旅游团的基本信息,旅游团成员的情况,交通工具,是否有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 落实接待事宜:落实旅游车辆、住宿及用餐,掌握全陪或者司机的联系电话。与他们联系商定第二天的接团时间及地点。 物质准备:游客接待确认书,游客意见单,话筒,导游旗。 形象准备:上团前要做好仪容、仪表方面的准备。整洁、大方、自然、不浓妆艳抹。 语言和知识准备:要在大脑里面准备好第二天要讲解的内容;接待有专业知识的团队,要做好相关的专业知识、词汇的准备工作。语言要生动、流畅和清楚。 心理准备:我们要能有技巧的回答客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面对客人的指责、抱怨,我们要冷静、沉着的面对。 联络畅通准备:上团前一天,要把手机,话筒的电充足,随时保持畅通。 2接团服务 出发前的准备:在旅行团到达之前,打电话给全陪或者司机,前一天晚上20:00前确定好到达时间、人数、停车位置、集合地点等,在集合地点恭候旅游团的到来。旅游团到达后,协助全陪或者司机购票,提醒客人山顶温度较低,指引乘客上车,清点一下车上的人数。检票后通知司机师傅开车。 途中导游:致欢迎词,山路崎岖,提醒客人把车辆扶手打下并系好安全带,当日活动安排(参观景点名称、途中所经地点、所需时间),介绍游览景点(讲安全讲游客接待中心,讲内循环通道,讲景区公交车的发班时间,讲游览线路,讲中途会经过哪几个景点,讲三条游步道),活跃气氛(做些娱乐互动,与游客互动) 景点讲解:抵达景点下车之前,告知游客车牌号、停车地点、开车时间、游览线路、游览所需时间、游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能随便雕刻、不能在景区乱扔垃圾、不能在景区内吸烟、不能随意摘取野果实,以免误食)等。抵达景点后,组织客人有顺序的下车,提醒客人注意脚下的安全,带领游客沿着游览线路对所见景物进行精彩的导游讲解。在游览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注意游客的安全,特别是老弱病残的游客,要防止游客走失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3送团服务 清点团队人数,后提醒客人清点一下随身携带物品,如无遗漏则请司机开车离开。致欢送词(感谢语、惜别语、征求意见语、致歉语、祝愿语)。致完欢送词后,将“游客意见反馈表”发给游客,请其填写。游客填写完毕后如数收回,妥善保留。 4总结工作 认真做好带团小结,实事求是的汇报接团情况。

作业 解读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解读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学号:2011337270114 姓名:李彤专业班级:11传播学1班 平遥古城(The Ancient City of Ping Yao),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现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再获殊荣。 下面,我针对几个方面介绍与讲解: 1、气候 这里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干燥,冬夏温差大, 冬季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 部分集中在夏季。 2、当地特色:明清建筑 平遥有“小北京”之称,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而著称。明清时期, 这里的商家荟萃,人们生活颇为富庶,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古城内 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 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 古香。走在临街的店铺前,看着过去的票号、钱庄,真有时光倒溯之感。 平遥民居多为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大门前有宽宽 的石阶,富裕人家的门前还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门楣上除了厚实 的匾额外,还有精美的石刻砖雕,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体 现了明清建筑风格与山西民俗文化的协调统一。 3、推荐行程:平遥二日游 第一天:平遥古城墙——日升昌票号——明清一条街——双林寺 第二天:王家大院——乔家大院 4、风景推荐 1)平遥古城墙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位于平遥 县城中心位置。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 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之外的其余大部分至今都完好,是中国现 存规模最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城墙为方形,总周长约6163米,墙高约12米。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 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铺就,墙外有护城河,城周辟门六道,东 西各二,南北各一,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 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 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潮流。平遥古城自1997 年12 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由此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际名片”,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正是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使平遥古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带来了县域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面对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新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对平遥古城保护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不断探索符合平遥实际的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路子,竭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得更好,并传之于后世。 平遥古城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平遥古城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和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保护与管理远远超过了遗产本身,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头绪繁多,欠账较大。尽管平遥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的巨大压力。主要是中小街巷的硬化改造,古城内大街小巷达200 多条,完成改造的仅80 余条,受资金制约,尚有110 余条未进行改造,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四周多为居民建筑所包围,而且多数在古城保护控制范围之内,特别是南城墙外居民和单位达到1200 余户,建筑面积近110 万平方米,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加上内马道的贯通和环城路、护城河的整治等古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二是人口分流搬迁的巨大压力。古城2.2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搬迁,但古城内尚有棉织厂、柴油机厂、二针、平遥监狱等单位由于资金困难和方方面面的原因一直迈不出实质性步伐,与古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同时也给古城管理与环境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古城消防安全的巨大压力。古城内多数中小街巷电杆林立,供水管网不配套,居民用电线、路老化,城内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隐患比较突出。城内尚无一处专职消防站,街道布设消火栓仅27 处,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需求,加上城外消防队离城较远,消防装备比较落后,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古城内民居和文物古迹多为数百年以上建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和自然倒塌的危险。城外多数市县级文保单位防火、防盗设施不配套,文物安全保护存在较大隐患,平遥南城墙突然坍塌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力口强古城消防安全建设已成为古城保护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平遥古城长远保护的对策思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平遥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对人类、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严格遵循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责无旁贷地把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1、要理顺体制,建立一种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组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文物、城建、房管、交警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世界遗产的发掘、监测、协调、科研、教育、宣传与传承等工作。建立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古城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解决。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遗产保护顾问团,定期对遗产保护进行论证、研讨和

浅谈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

豪舍的门头上有砖雕、木雕、或油漆书写的“祥开吉第”、“乐天伦”、“凝瑞”等吉祥文字装饰,有的墙上还装有悬鱼、房顶上盖有风水墙;大门内照壁石刻寓意深刻,院内屋前廊柱朱漆彩绘,雕梁画栋,处处精美;室内装饰青砖漫地,大炕上雕花木柜铜饰钮,“冬天一把热火暖全家,炕上小桌一壶茶,亲朋好友把话拉,还嫌家中美不够,字画彩屏堂中挂,油漆彩绘墙上画”,足见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平遥的居民宅院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经商者在院中可堆放货物,务农者屋前可晾晒粮食,一进大门的这方天地就是每一个居住者的世界,他们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房屋建造上,创造了令世人称道的杰作。 平遥城中间有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以及城外数十座宗教寺庙。感情融入了泥土,色彩美化了理想,造型展现了智慧。双林寺彩塑经历了几个朝代还保留着原来的面貌。塑像中的韦驮菩萨、千手观音、渡海观音超凡脱俗,表现出了极高的彩塑艺术。古老的镇国寺万佛殿是我国最古老的(五代)几座古代建筑遗存之一,殿内五代彩塑向人们展示出了古代彩塑艺术的杰作,加之万佛殿前的龙虎槐树,一个粗皮老干、一个敦实苍劲,把久远沧桑的经历都刻表在树身上。城内外历代留下来的具有很高文物及艺术价值的瑰宝将平遥历史文化地位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古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及后来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使得那些古代城图及文字记载中的一些寺庙已找不到踪迹了。 兴盛的商业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古城中众多的深宅老院完全得益于平遥商业的发展,就平遥城而言,既不靠近京都,又非战略要

地,也非水陆码头,历史上也未见官方有何巨大的投资。平遥的发展几乎完全靠当地人的聪明智慧与勤劳奋斗才闯出了意想中的一片天地,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气候:“汇通天下”是日升昌票号的堂前牌匾,也是平遥商业票号业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 中国地大物博,却再难找出一个县城能与平遥相比较。平遥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及经营模式,创造了中国金融商业史上的奇迹,尤其是在中国金融票号业由实物向信用转化期的创新带动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光辉灿烂的一笔。如今票号博物馆中的金库、账簿、印版、密押、道口及印制精美的汇票等一系列展出实物与高大的房屋前醒目的招牌、门联一起,将宽大的西大街上的红灯笼衬得更红了。昔日,拉运货物的车轮辗过青石大道,喧闹的声音伴着账房中算盘的拨动声,将平遥的商业一步一步推向了顶峰。车水马龙的商队运来的是货源、拉走的是货物,而平遥积累的却是财富! 古县城的繁荣形成了特殊的生活环境,创造了平遥百年不变的独特民风、民俗。逢年过节,民间喜庆都要举办文艺活动,特别是一些富家大户,为摆排场要请戏班子搭台作场唱大戏,给平遥的民间文化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平遥的民间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平遥古书、秧歌、旱船、背棍、民间吹打、锣鼓、杂耍,加上民间剪纸、窗花、推光漆、平遥牛肉、碗秃等本地特产、物品、食品,组成了民间风俗文化的多样性。 如今,变小了的“地球村”上的人不断地前来参观游览,尤其是近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 自二战以后,大众旅游兴起。旅游活动由最初的经济附属物到现在反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旅游,关注旅游活动。由于旅游资源的变异性、地域性、季节性、永续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活动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旅游者在旅游中常常需要得到关于所游览的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解说系统正是传递这种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解说系统是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者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日益显现出来。旅游者作为旅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旅游环境破坏的最直接因素。如何在使旅游者获得愉悦的旅游体验时,既学习知识,又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共同目标。其中,得到专家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旅游解说是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一种重要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1 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综述 旅游解说起源于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介绍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1871年,生活和工作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附近的John Muir最先使用解说(Interpretation)一词。1888年,自然导游先锋——Enos Mills在落基山地区担当自然导游时,把解说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195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解说长官一职。1957年, 解说之父Freeman Tilden出版了《解说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书,使解说得到了学术认可。1961年成立的解说自然主义者协会与西部解说员协会使解说得到了专业认可。1964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Harpers Ferry成立了解说培训与研究中心。此后,旅游解说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同与发展。【1】 Ham认为,解说的研究从20 世纪 60年代至今分为4个阶段,包括60年代至70年代的 “形成期”(the formative years),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媒介期”(search for the best medium),80年代到现在的“名正期”(quest for legitimacy),以及90年代以后出现的“初熟期”(early maturation)。【2】 至今有关旅游解说的定义颇多,Tilden(1957)最早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的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3】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解说是帮助公园的每一个游客找到一个与公园亲自联系,交流机会的过程。美国国家解说协会认为,解说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之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论文 【导入语】 学习了孙老师的自然文化遗产课,我了解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因为我是山西人,所以就介绍一下平遥古城吧,我曾经去过那里,所以还是有很多感触的。 【摘要】本文以平遥古城这项世界自然遗产为研究对象,从平遥古城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阐述了古城的魅力,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对其一些管理和保护措施进行一些分析,同时为当地的发展提出我的一些个人建议。同时对中国遗产谈一些个人见解和认识。 【关键词】平遥古城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文化价值保护可持续发展 【前言】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等5类。截至2011年6月30日,《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为936项(新增25项)其中183项(新增3)为自然遗产,725项为文化遗产(新增21)28项为混合遗产(新增1)。中国迄今有41个项目(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1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 平遥古城是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 【正文】 1、平遥古城的特征及价值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其城墙、街道、居民、店铺等建筑,基本上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整个古城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平遥古城内至今保存有古寺庙20余座,现存传统居民3797处,保存较好的有448处,其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好在国内实属罕见。平遥古城集票号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居民文化、佛教文化、吏治文化于一体,旅游资源集中,文化内涵深厚。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及其特有的价值和完好的保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填补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 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一宝古城墙:即平遥县城墙。明洪武

平遥古城的介绍

城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平遥城墙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相传始建于西周宣王姬静时期,据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当时是特别低矮的城垣,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改筑为今日所见到的砖石城墙,而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有26次修缮补建,所以至今保持着明清两代的城墙风貌。 现存的平遥城墙,是我国现存完整的三座县城城墙之一,而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全长12.8华里。墙高10米左右,环城六道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并且六座城门外均筑有瓮城,城墙外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突出于墙外的马面,也叫敌台窝铺,从建筑的角度讲,马面既加固了墙体,使整座古城坚固墩实,更重要的是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敌人如果攻城的话,处于马面间的守兵可以从一个正面及两个侧面来攻击敌人,使之腹背受敌,这便是军事上所谓的左右夹攻,两台相应和旁敲侧击的兵法。每个马面上都筑有一座敌楼,敌楼在平日供士兵遮风避雨,战时则存放武器和军械,借助这些凌空的建筑,守城将士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效地组织火力,以抗击敌人。 在平遥古城墙的每个城门外都有一座瓮城,瓮城是建在大城外的一座小城,用于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它共设里外两道门,并且是呈90°,从科学角度讲,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风沙比较大,这样修建可以防止风沙直直地侵袭城内街道;从军事角度讲,当敌人攻进了瓮城的第一道门,但他没有想到里面还有一道门,这样守城士兵便能居高临下,四面组成交叉射击网,给瓮城内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成语“瓮中捉鳖,关门打狗”可以说是对瓮城功能最生动有趣的描述了。 另外,城墙上的垛口和眺望孔为射击和监视来犯之敌所用,环城有3000垛口,72敌楼,隐含了孔子3000弟子,72贤人的历史典故。在庞大的军事设施上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思想,隐含着古代人们厌恶战争,祈求和平,追求仁证的理想。其中72座敌楼也是观察敌情,组织火力的嘹望台,一字长蛇状的敌楼守将,把观察到的敌情飞马禀告角楼,再层层迎报给城楼上的主将,点线结合,整体配合,形成了城楼阻击攻门的敌人主力,角楼出辅助城楼出坚守,敌楼以攻为守三面火力击杀敌人的作战态势。 虽然平遥不是军事重镇,也不是天险关隘,但其精妙的设计和完备的功能就足以说明古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和智慧了,历史上曾凭借这座坚固的城墙,抵御过金兵的南下,打退过蒙古兵的掠夺,更痛击过日寇的入侵,如今城墙外侧墙体上留存的累累弹痕都在讲述着以往的故事。 平遥城墙设计严谨,雄健壮观,据说是依“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法选址,“以险制塞”之理修筑,数百年来虽经风雨侵蚀,战火硝烟,仍然坚固如初,民间相传为长寿永固的“龟城”。南门为首,北门为尾,东西四门为四肢,加上城池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那纵横有序的八卦龟纹排列寓意平遥古城金汤永固、万代吉祥。 整个城区布局有序,设计精妙,严格按照汉民族的礼制和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布局程式修建,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民族地区县城的活标本,城的中心为市楼,南大街为中轴线,形成“左城隍、右县衙、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对称布局,颇有《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礼序遗风。整座城池又是由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古文物建筑群。 平遥城墙如此完善独特的军事设施和设计精妙的防御功能,无疑是古代军事的鲜活教材,是当地影视拍摄的极佳基地,也是游客登城怀古的游览胜地。 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大堂又叫“亲民堂”,内宅又叫“勤慎堂”;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钱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其中十王庙、洪善驿、马王庙正在复修,尚未对外开放)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 要进衙署,需先通过衙署大门,门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所,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少不了门,城有城门,宫有宫门,家有家门,庙有庙门,县衙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在封建社会实际上同时也是司法机构,如此重权在握之地,门是必不可少的,县衙又叫衙门,可见“门”对县衙的重要性,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所以衙门难进,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 衙门东侧置一大鼓,为“登闻鼓”,俗称“喊冤大鼓”,是供百姓申诉冤屈的,知县听到鼓声立即传唤击鼓人,上堂受理,如案情重大,知县立即升堂审问,若事情细微,即行刑讯,以肃法堂,可见,当时击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