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考化学重点难点:关于牛奶的魔术表演

2020中考化学重点难点:关于牛奶的魔术表演

2020中考化学重点难点:关于牛奶的魔术表演

2020中考化学重点难点:关于牛奶的魔术表演小明在校园文化节的晚会上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其步骤是:

①将一小块生石灰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烧杯中冒出大量的白色烟雾,用玻璃棒搅拌,清水变成了牛奶;

②将一朵浸过A试剂的小纸花浸入牛奶中,小纸花由白色慢慢变成了红色;

③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无色溶液B,用玻璃棒小心搅拌,杯中牛奶消失并变成为无色澄清,小红花又变回小白花;

④向烧杯中加入另一种无色溶液C,用玻璃棒搅拌,杯口澄清又变成牛奶;

⑤向再次出现的牛奶中加入溶液B,烧杯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杯中牛奶又变澄清;中华考试网

⑥向第⑤步的澄清溶液中加入无色溶液D,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又出现牛奶,加入稀硝酸牛奶不消失。

请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判断:

⑴试剂A是________;溶液B是______;C可以是_______溶液;D是________溶液;第①④⑥步操作中的牛奶是否是同一物质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⑵写出第⑤步操作所发生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一、单选题 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 A. 水 B. 食盐 水C . 汽 油D . 泥沙 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 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 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 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质溶剂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 水 B. 苯 C. 汽 油 D. 碘酒 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 NaCl B. CuSO4 C. CaCO3 D. Fe Cl3 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 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 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 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 盐 B. 蔗 糖 C. 酒 精 D. 花生油 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 A. 用洗涤剂洗 碗 B. 用白醋除去水垢 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 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生理盐 水 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 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物质的溶解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的溶解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冰水混合物C.泥水D.牛奶2.(2007·福建厦门)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植物油C.二氧化碳D.酒精3.(2009·江西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4.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5.(2008·甘肃兰州)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纯碱、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全部6.(2008·江苏南通)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7.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9.(2009·湖北襄樊)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10.(2009·江苏苏州)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 ...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1.2008年春节前,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 1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在体育训练和竞技中,运动员的奔跑、跳跃、投掷、推拉、击打、蹬踢等运动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奥的物理学知识。如果运动员懂得这些知识并加以运用,必会对自己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作为一名体校的物理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穿插讲解一些物理学知识点在体育中的运用,必会提高学生参入运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便于巩固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下面我来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一些运用。 一、“速度”的概念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反之,越慢。比赛场上的大多数运动,几乎都与速度的快慢有关联。比如径赛和短道速滑等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通过用时的多少来确定。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消耗时间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名次,用时少的速度就快些;而银幕前和比赛现场的观众 则特别关注跑或游在最前面的运动员,他们是根据在相同的时间内跑或游的路程长短来判断快慢。 体校教师经常会参与各种级别运动会的计时工作,每次赛前培训会议上,裁判长总会强调,掐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看到发令枪“冒烟”迅速开始计时。物理教师当然知道 其中的奥妙,因此,在讲授速度的概念时,以此为例,告知学生,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公里/秒,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运用速度的概念 经过简单的计算,马上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竞技体育不仅是实力的比拼,更是战术的博弈。而利用速度的变化制定实施的战术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有效,并且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竞技项目中。 比如,篮球比赛中,球员突然启动或者停止甩开防守,行进间急停跳投,假动作快慢集合扰乱防守人的节奏,快攻中加速奔跑摆脱防守等等,都是通过速度的改变来达到目的。还有马拉松比赛,平静漫长的奔跑过程,是实力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2004年雅典 奥运会,我国选手孙英杰虽然只获得一万米长跑的第六名,但正是在她的高质量变速领跑下,消耗了对手的体力,我国另一位运动员邢慧娜匀速跟跑,保存了体力,最终赢得一万米长跑的奥运会金牌。 二、“弹性形变”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发生改变,当外力消失后,物体逐渐恢复原有形状,这样的形变称之为弹性形变。

魔术师的冷知识

魔术师的冷知识 魔术师的冷知识一、世界上第一本魔术教学书—《妖术的解析the discovery of witchcraft》 话说在十五世纪时,欧洲各国的教廷大肆迫害当时的魔术许多行走江湖的魔术表演者与无辜的人都被冠上「魔鬼」或「魔女」的罪名送上断头台做掉。当时甚至还有许多教廷里的邪恶人士,设计出许多有「机关」的刀子,利用这些特殊刀子去刺无辜的人作为测试,但因为刀子经过设计,即使被刺中当然也不会受伤,而这些无辜的人就莫名其妙的被当成妖精活活烧死了。 正当大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出现了一位叫做「瑞格诺?史考特(reginald scot)」的正义使者。他在1584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魔术解说书「妖术的解析(the discovery of witchcraft)」,在这本书中,他大胆的踢爆这些教廷用来害人的把戏,并且揭露了许多当时盛行在江湖术士间的魔术秘密,还附有详细的教学及练习方式等等。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不但让许多人免於莫名其妙被处死的冤屈,也让世人知道,魔术并不是那麼神秘的东西,使後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魔术师。所以对全世界的魔术师来说,「瑞格诺」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火神普罗米休斯,从天上将火带给全人类。感恩啊! 二、世界上第一个搞笑魔术是「生吃活人」 很久以前,魔术师们为了增加表演的说服力,在台上都是以

神秘严肃的形象出现。但是根据记载,在十六世纪时欧洲有一位魔术师,为了吸引票房,宣称自己将表演「当众将活人吃下去」的绝技,於是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观看。 这位魔术师表演的内容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魔术,但是观众们却很有耐心的看著,等待最後的高潮。到了最後,终於要开始表演众人所期待的「活人生吃」节目——「现场有没有人自愿被我吃掉的?」魔术师询问现场观众。因为大家都知道魔术是假的,所以总是会有一两位笨蛋志愿者上台,很开心的表示愿意被吃掉。 於是魔术师舔了一下嘴唇,毫不犹豫的对著志愿者的手臂用力咬下去,志愿者当场发出惨叫声。魔术师愤怒的「讦谯」对方:「我现在要开始吃了,你合作一点好不好?」志愿者当场吓得逃走,魔术师只好无奈的表示因为志愿者不愿配合所以无法表演。 现场观众这时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这根本是魔术师宣传的噱头,於是每个人都捧腹大笑。 三、鸽子魔术的起源 长久以来,在大家的印象中,魔术师在舞台上变出鸽子就好像用了微软的软体电脑会当机一样理所当然。到底是哪一位天才将鸽子带进魔术的世界之中呢?答案是一位名叫「詹宁?布鲁克(channing pollock)」的传奇魔术师。 这位布鲁克先生,年轻的时候非常俊帅,号称魔术界第一美男子,甚至在好莱坞拍摄过许多部电影,是当时许多魔术师心中的偶像。 有一天,他为了表演需要,去宠物店购买魔术师的好朋友「小白兔」,没想到店员说:「小白兔卖完了,如果要乖巧又漂亮的小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二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体育中的物理知识

体育中的物理知识 情景扫描(人物事件的描述)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各种各样的机械运动随处可见;在我们从事体育活动时,我们不仅让体育器材做着各种运动,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机械运动。我们运用运动学知识不仅可以来解释很多的运动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从事各种运动,以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在游泳池里我们如何获得前进的动力?短跑为什么要采用蹲踞的姿势?在运动场上和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拔河比赛时,如何才能做到稳操胜券?在推铅球时如何才能推得更远?等等。 动感地带(设计的问题) 一年一度的全校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传统的拔河比赛将率先举行,从同学的身高体重来看,各个班都差不多,力气也应大小相当,如何才能在势均力敌中胜出?这是我们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首先应搞清楚的。 问题1:拔河比赛比什么?是哪边拉力大哪边赢吗? 问题2:我们在拔河时,我们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由什么因素决定? 问题3:比赛中,我们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增大摩擦力? 十几位同学如何用力合力才最大? 实践活动(安排活动) 问题1: 理论分析: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问题2: 理论分析:把一队拔河的同学视为整体,分析他们的受力情况:竖直向下有重力,竖直向上是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有绳子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队伍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取决于绳子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哪个大。当拉力大于摩擦力,人就向前运动;当摩擦力等于拉力人保持静止。摩擦力不可能大于拉力,那如何实现向后倒,把对方拉过来呢? 模拟拔河:找两位同学代替两队进行比赛,从旁边进行观察和分析。 当两位同学力气悬殊时,力气大的同学很轻松就可以把力气小的同学拉过来:他可能是直接收绳子,也可能是边拉边移动脚步。但当两位同学力气相当时,问题就不是这样简单:当摩擦力等于拉力人保持静止,这时获胜者的脚在原地不动,他是利用腰腹力量身体向后倒,把对方拉过来,在对方身体前倾不方便发力时,再向移动脚步使自己的身体变为好发力原姿势,重复前面的过程,逐渐将对方拉过来而获胜。 问题3:

50个一学就会的物理小魔术

50个一学就会的物理小魔术 1、鸡蛋透视 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支蜡烛,用打火机点燃。接着,魔术师又拿出一个小碗,再将瓶中的清水倒入小碗备用。魔术师拿出一枚鸡蛋,对观众说:“下面,我就要用一种神秘的方法,对这枚鸡蛋进行透视。”魔术师将鸡蛋拿到烛火上方熏烤,鸡蛋逐渐变黑,很快,鸡蛋蛋壳全部变成黑色。魔术师将这个被熏得乌黑的“黑蛋”轻轻放入水碗中,奇异的景象马上出现了:鸡蛋入水之后,乌黑的鸡蛋立刻变得透明,一层透明的物质,包裹着黑色的内核,仿佛是一颗硕大的水晶浸泡在水中,简直妙不可言! 魔术揭秘:这个魔术是一种物理现象。被蜡烛熏黑的鸡蛋放入水中,之所以会出现“透视”现象,是因为经过蜡烛熏烤,由于燃烧不充分,鸡蛋的表面出现了碳层,形成非亲水界面,于是中间形成一层空气层,在水中反射光线导致的光影,并非直的透视。 2、水油之恋 魔术演示:魔术师将两个杯子放到桌子上,两个杯子分别盛装玫瑰色和金黄色的液体,魔术师又拿出一个小塑料片,盖在盛有玫瑰色液体的玻璃杯口上,然后,魔术师将这个玻璃杯翻转过来,倒扣在盛有金黄色液体的玻璃杯上。稍稍停顿之后,魔术师轻轻地将塑料片向外移动一下,这时,奇妙的景象出现了:玫瑰色液体沿着杯壁静静地向下流淌,流到下面的玻璃杯中,下面杯子里的金黄色液体也在无声地上升。金黄色液体越来越多,玫瑰色液体流到下面杯子里,出现圆润的葡萄状颗粒,几分钟之后,魔术师抽去小塑料片,金黄色液体全部上升到上面的杯子里。这时候,魔术师用两手用力顶住两个杯子,将两个杯子平放,两个杯子里顿时呈现出不可思议的景象:两个杯子的液体中出现数个褐色的巨大而均匀的颗粒,在玫瑰色的背景衬托下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魔术揭秘:魔术师事先向一个杯子里注入清水,然后加入少许高锰酸钾片剂,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制成玫瑰色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然后再将食用油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表演的时候,直接拿出这两杯液体就可以了。因为食用油和水的密度不同,水的密度大于食用油的密度,因此将盛有高锰酸钾水溶液的杯子倒扣在盛有食用油的杯子上面,移动塑料片之后,高锰酸钾水溶液就会沿着杯壁流到下面的杯中,同时将密度较小的食用油排挤到上面的杯子里,从而发生两种液体的置换。最后魔术师抽走塑料片,将两个杯子平放,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呈现出奇异的景象。虽然水与油不相融合,但在这个节目中,水与油相互依恋,缠缠绵绵,表演效果很好。 3、意念燃灯 魔术演示:魔术师将一个灯泡拧到灯头上,将灯头插到插座上,接通电源,灯泡亮起来,证明灯泡无异常。魔术师手执灯泡发功,并说:“亮!”灯泡立刻就亮起来。魔术师又喊:“灭!”灯泡立刻就灭了。如此反复多次。 魔术揭秘:魔术师所用灯泡为LED特制灯泡。灯泡内有一个磁力开关,外界磁铁能直接影响灯泡的开关,磁铁靠近磁戒时,灯泡发光。魔术师手戴一枚磁戒,通过磁戒影响该灯泡的明灭。 4、听话的小瓶 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个盛满水的塑料瓶,瓶子里有一个小玻璃瓶。魔术师说:“大家看到了,在这个塑料瓶中,有一个小玻璃瓶,那是我的小宝贝,很听话的。”魔术师对着瓶子说一句:“宝贝上去!”只见这个小玻璃瓶径直上升,直到瓶口。“宝贝下来!”魔术师又下达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知识讲解含解析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考纲要求】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了解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溶质和溶剂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溶解度变化规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溶解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a(O H)2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定义: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方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 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 放热,如:NaOH 浓H2SO4 溶解现象吸热,如NH4NO3 变化不明显,如NaCl 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 【考点梳理】 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 (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九年级化学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测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Cu:64 S:32 O:16 Na:23 H:1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2、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30℃的不饱和溶液 B.30℃的饱和溶液 C.90℃的不饱和溶液 D.90℃的饱和溶液 3、t ℃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将白糖、面粉、味精、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面粉 C.味精 D.食盐 5、下列有关溶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只能是固体 B.溶质只能是气体 C.溶质只能是液体 D.溶质可能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6、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NaCl B.NH 4NO 3 C.NaOH D.浓H 2SO 4 7、右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于该物质,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A 点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50℃时的溶解度大于20℃时的溶解度 C. 将A点的溶液降温到20℃时,将有晶体析出 D. A 、B 点比较,B 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8、t ℃时,向一支盛有0.1g 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1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近年来高考试题经常实际情景为背景,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STS ),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之中,考察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以体育运动为背景,列举如何应用中学物理知识解答问题。 例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m 。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本题以接力跑中的交接棒为试题背景来考查运动规律的应用等。 【解析】 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V t a =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 1和S 2,则: 1S V t = 2221at S = S 1=S 2+ S 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2 2 0 3 m/s 2V a S ==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2 213.5 m 2V S a ==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S 2=6.5 m

练习.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 接 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 出25 m 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 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 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例2.跳台跳水是我国的传统强项体育运动。我国某优秀跳水运动员在10m 跳台项目中,起跳达到最高位置时,估计她的重心离跳台台面的高度为1m ,当她下降到手触及水面时要伸直,双肩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这时她的重心离水面大约也是1m 。若从最高点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其重心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那么: (1)她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可利用的时间为多少? (2)入水之后,她的重心能下沉到离水面约2.5m 处,试估算水对她的平均阻力约为她自身重力的几倍? 〖解析〗将运动员视为一个质量全部集中在其重心的质点。运动员从最高点到手触及水面 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她在空中完成一系列动作可利用的时间设为t ,则 s g h t 4.121== 运动员从最高点到其重心下沉到离水面约2.5m 处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0)(221=-+Fh h h mg 可解得运动员受到的阻力 mg F 9.3= [点评]本题是一道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学问题,重点考查动能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进行运动过程分析。 例3. 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 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 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如图所示表示了其中 的几个状态.在“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 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然后运动员停止发力,杠铃继 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 度恰好为零.从运动员开始“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 个过程历时0.8s ,杠铃升高0.6m ,该杠铃的质量为150kg . 求运动员发力时,对杠铃的作用力大小.(g 取10m /s 2) 解:设杠铃在题述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m ,则有t v h m 2 1=,解得v m =1.5m /s

物理与魔术

物理与魔术 魔术,又叫戏法,依靠和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用奇特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许多魔术的构成,都运用了物理原理。魔术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到相当多的知识,其中不乏物理知识,有些很小的原理就可以让我们表演一个十分精彩的游戏。所以我们希望揭开魔术的神秘面纱,探究其中的物理知识。 一,空杯取物 (一)表演 表演者拿出一只空玻璃杯,让观众观看之后,将杯子置于桌上,用布盖住,表演者在空中抓几下,往杯子方向一挥,揭开布,杯中就装满了水。 (二)原理 玻璃杯的正中插有两块背面相靠的平面镜,背向观众的方向装有水(或别的物体),面向观众的一面是空的。在观众看来,由于平面镜成像,杯子看起来是空的。用布盖在杯子上时,顺手将杯子转过180度,将装有水的一面向着观众,揭开布时,看到的杯子中就装满了水。 ]二,空箱取物 (一)表演 表演者拿出一只前方开口的木箱,里面空无一物。当表演者将顶盖向前翻下时,就可以从木箱中取出物品来。若将物品再放入箱中,再盖上顶盖,从前面看去,箱中又空无一物。(二)原理 这个魔术的原理还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在木箱的两个后角处各放一块平面镜,与箱壁成45度角,两平面镜成90度角。因为两侧壁成的像刚好与后壁重合,事先可以将物品放入箱中的平面镜后,从前面看去,木箱是空的。将顶盖翻下时挡住前方的开口处,物品就可以从上方取出。这个魔术还可以改装为《人头蛇身》,在两平面镜处开一缺口,人躲藏在平面镜后,露出一个头,再在人头处放一个蛇身既可。 三,会自动上浮下沉的浮子 (一)表演 表演者拿出一可乐瓶子,里面装满水,水中漂浮一个红色的浮子。表演者说:瓶中浮子我要它上浮就上浮,要它下沉就下沉。然后拿出一根魔棒,指着瓶子说:下沉,浮子果然下沉。然后指着瓶子说:上浮,浮子果然上浮。浮子可以在表演者的指挥下向上或向下沉浮。(二)原理 这个魔术是利用物体的浮沉原理表演的,可乐瓶中的浮子是用塑料做的,是一个里面装有砂石的密封的小塑料瓶子,小塑料瓶子受压体积就变小。小塑料瓶子放入可乐瓶后,将可乐瓶密封。表演时,一手持魔棒,另一只手握住可乐瓶,用力握时,压强增大,使小塑料瓶子的体积变小,浮力减少,小塑料瓶子就下沉;当握力减少时,压强就减少,小塑料瓶子的体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在不同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aCl和KNO3分别加入100 g水中,实验情况记录于下表中,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能力一定大于NaCl B.40 ℃时Na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KNO3的溶解度 C.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 ℃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NaCl < KNO3 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 ℃后,溶液的浓度:NaCl > K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最多溶解31.6gKNO3,即此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36g,KNO3的溶解度是31.6g,此温度下KNO3的溶解能力较小,选项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但由于不能确定是否饱和,故无法判断40℃时NaCl与KNO3的溶解度的大小,选项B错误; C、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将实验3所得溶液分别降温至2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NaCl36g>KNO331.6g,选项C错误; D、将实验2所得溶液分别升温至80℃后,溶解均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等于实验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4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6gNaCl全部溶解,加入31.6gKNO3全部溶解,可知溶液的浓度是NaCl>KNO3,选项D正确。故选D。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1℃时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t2℃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没有指明温度范围,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说法错误; B. t1℃时,硝酸钾的溶剂给杜是20g,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g:50g=1:10,故错误; C.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

中考化学重难点: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与分析

中考化学难点: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一)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盐 + 氢气 ( 3)碱性氧化物 + 酸→盐 + 水 ( 4)碱 + 酸→盐 + 水 ( 5)盐 + 酸→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 3)酸+碱 → 盐+水 (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 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 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 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 常见沉淀:AgCl ↓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五、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 2)处理工厂的废水 (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 1) (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 3)酸雨: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因为溶有 CO2) pH<5.6 的雨水为酸雨 中考化学难点: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二) 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金属==盐+ 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穿越长城—魔术中的神秘物理

《穿越长城——魔术中的神秘物理》 来自“慧宾教育” 序 李元福 年轻的魔术大师刘谦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给我们表演了几 个绝妙的魔术,他的表演出神入化,让人目不暇接,其高超的演技折服 了所有的观众。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我们青少年更是感到万分 好奇。 你可知道魔术的魅力在哪里?在于它那令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的 神奇;神奇的背后又是什么?是简单而又深奥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的 运用,单就物理知识支撑的魔术而言,也能让你陷入迷宫,你想了解魔 术的真相吗?

请你走进毛会彬老师《穿越长城》揭秘神秘魔术的课堂,学习有趣 的物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神奇面纱后面的物理知识也 并不陌生,学好物理知识,你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术大师,赶快行动 吧,让我们一起来体验魔术的魅力、分享魔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013 年 10 月

目 录 第一篇、水油之恋 第一节、精彩看点 1 一、【魔术一】空碗变鱼 1 二、【魔术二】纸片托水 2 三、【魔术三】水油之 2 四、【魔术四】气球吸杯 3 五、【魔术四】智取水中硬币 3 六、【魔术五】戳不破的气球 4 七、【魔术七】魔桶取水献爱心 4 第二节、探秘解析 5 一、“空碗变鱼”揭秘 5 二、”纸片托水“揭秘 5 三、“水油之恋”揭秘 5 四、“气球吸杯”揭秘 6 五、“智取水中硬币”揭秘 6 六、“戳不破的气球”揭秘 6 七、“魔桶取水献爱心”揭秘 7 第三节、链接物理 7 一、大气压强 7 二、有趣的大气压 8 三、虹吸原理 9 四、神奇的大气压 15 五、几万标准大气压下的虫子 18 六、大气压的故事 19 第四节、拓展阅读: 27 一、魔术简介 27 二、魔术的发展 28

中考人教版中考化学重点、难点、考点集锦

中考人教版中考化学重点、难点、考点集锦 一.常见沉淀的颜色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AgCl BaSO4 Mg(OH)2….Al(OH)3 红褐色沉淀-----Fe(OH)3蓝色沉淀--------Cu(OH)2 二. 常见固态物质的颜色: ①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一般不考虑) ②黄色固体:S ③白色固体:KClO3 KCl CaO P2O5 NaCl Na2CO3………….. ④黑色固体:C、CuO、MnO2、Fe3O4铁粉(均不溶于水) ⑤紫黑色固体:KMnO4 三、常见的金属、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常见的气体、 Fe、Cu、Zn……、 CuO、Fe2O3、CaO---------- O2、H2、N2、CO2、CO、CH4四. 常见有色溶液的颜色: ①含有铜离子(Cu2+)的溶液为: 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②含有铁离子(Fe3+)的溶液为:黄色如:FeCl3 溶液、Fe2(SO4)3溶液 ③含有亚铁离子(Fe2+)的溶液为: 浅绿色如: FeCl2 、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 五. 要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主要成分 1、【俗名】 CaO 学名:氧化钙俗名:生石灰 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NaCl 氯化钠食盐 NaOH 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碱面(家中的) 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 C2H5OH 乙醇酒精 CO2 二氧化碳、干冰(CO2固体) 2、【主要成分】: CaCO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水垢、蛋壳、贝壳、珍珠、钟乳石的主要成分 CH4甲烷 (天然气、沼气、瓦斯气的主要成分) Fe2O3氧化铁(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 HCl 氯化氢气体(盐酸中的溶质) (钢、生铁的主要成份是铁) 六.化学之最: 1、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5.、最轻的气体:氢气 6.、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7、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 9、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 【金属之最】: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检测卷 (新版)沪教版

第6章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食盐 C.酒精 D.面粉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3. 下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 氯化钙 B.食盐 C.硝酸钾 D.二氧化碳 4.下列不宜用来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 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6.一瓶100 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 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 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 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 D.B和C都正确 7.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B.熟石灰C.蔗糖D.硝酸铵 8.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 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 g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 9.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盐酸清洗水垢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C.用汽油洗涤油污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10.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0 L水与10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 L B.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 g二氧化硫 C.10 g锌片与10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 g

体育运动运动中的物理问答整理汇编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一、原地跳起(直线运动) 例1 (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 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O.50m,“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 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解析设跳蚤起跳的加速度为口,离地时的速度为口,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为V,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为H,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由以上各式可得 代入数值,得。 二、接力赛跑(直线运动、) 例2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30 页 中考化学重点难点考点练习及经典易错题汇总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2NaHCO 3△Na 2CO 3 + H 2O+ CO 2↑。现取NaHCO 316.8g ,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A .4.4g B .6.2g C .8.8g D .10.6g 2.X 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一层多一个电子,Y 元素原子的第三层比第二层少一个电子,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XY 3 B .X 3Y C .X 2Y 3 D .X 2Y 3.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 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 2O 4 === 3N 2+4H 2O+2CO 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A .C 2H 8N 2 B .N 2H 4 C .CH 4 D .C 6H 7N 4.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的CO 2气体含量相对稳定,常用NiFe 2O 4作催化剂,

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 5.今年5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日报》报道,市场销售的一批劣质奶瓶,其酚含量严重超标;酚有毒,少量食入也会产生积蓄,慢慢中毒。苯酚是酚类中的一种,苯酚的化学式 的是() 为C6H6O,下列关于苯酚的说法不正确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苯酚属于有机物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6:1 D.每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6.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1个—氧化碳分子:Co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3个亚铁离子:3Fe3+D.4个氢原子:2H2 7.达菲是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合成达菲的重要中间体为莽草酸(化学式 C7H10O5)。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莽草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莽草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C.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D.莽草酸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 8.(2011?广东佛山)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 +N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 催化剂 化的元素有() A.只有C B.只有N C.C和O D.C和N 9.含有稀土元素的萤石,经日光照射后可持续发光数十小时,民间称之为“夜明珠”。萤石的主要成分氟化钙(CaF2)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1 D.-2 第 2 页共 30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