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化课程

项目化课程

项目化课程
项目化课程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选择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从而使得学科知识与工作知识出现了相互交融的趋势,但就目前的人类知识体系而言,还是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两类知识特别是其存在形态之间的差别。

既然工作知识是附着于工作体系而存在的,那么以工作知识为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只能来自于工作体系。工作体系与学科体系之间的本质差别,构成了学术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之间的本质差别。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

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特色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表明: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当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因此,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就必然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性要求,从而也决定了课程项目化改革是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其体系结构应当是高职课程本质属性的反映。

(二)课程项目化的知识表征方式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职业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其影响变量有哪些?这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往通常认为,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变量是知识与练习,学生首先要储备足够的与能力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练习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便可发展能力,强调在学习深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知识储备”被视为学校课程的主要和首先要完成的任务。这种思维模式源于建筑学,即认为建好了地基,才能建上面的房子,且地基越牢,房子也越牢。研究表明,专家和新手之间存在着有意义的知觉模式的差异。和新手相比,专家的优势并不在于知识的储备量,而在于其头脑中的知识表征方式,专家的知识表征方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处于其意识焦点的是工作任务,与之相关的知识则以背景的方式存在着,其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构成一种动态的因果促成关系,随时推动着主体的选择和行动。新手的知识则是脱离工作任务,按照知识之间的关系而被表征的,尽管这种表征方式因突出知识的内在关系而易于进行理论思维,却缺乏生成实践的功能。

工作过程中知识的表征方式与纯粹知识的表征方式是有结构性差异的,“应用”实质上是打破知识的内在关系结构,重构知识与行动的产生式结构的过程。职业能力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中,打破以往仅仅关注“知识点”的观念,引入结构观念,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更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课程项目化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与行动的产生式表征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高职院校的学生调皮、学风不好、不良习惯多。就现象而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从科学的人才观出发,客观分析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状况,我们则会为自己的言行深感愧疚。事实上,调皮,正是这些学生的“优点”,他们不

拘泥于条条框框,擅长形象思维,乐于实践,勇于创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办学层次和人才智能类型如何,无论培养目标是否相同,高校的教学模式都惊人的相似:几乎是千篇一律地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确立课程结构,采取大课堂上讲理论、实验室里验证理论的分段式教学方法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让高职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形象思维型的人适合从具体的工作实践来展开学习,纯粹理论知识的学习只会让他们感到厌倦,课程项目化的设计正好符合了高职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特点。

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堆枯燥的概念、名词、指令;而课程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则是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普通课堂是学生台下排排坐,教师台上翻教案,教师“灌”得辛苦,学生听得懵懂;而在项目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体现职业环境特点的教学氛围中,以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教师做示范,学生边讨论、边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这种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把学习者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活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让高职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高职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求

高职课程项目化并不是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后面增加几个项目课程,用以整合与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真正的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体系应该考虑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整个工作领域,能否承载该工作领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按照什么线索对项目进行划分,其结果能否全面地体现工作体系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对于高职课程项目化,我们缺乏的不是理论和思路,而是课程开发关键技术。

高职课程项目化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三项原则:其一是实践性原则,就是说项目的出现必须源自实践领域,是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的,这样的项目才具有驱动性,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才大。其二是相关性原则,是指可以把工作内容相关程度比较高的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根据这个原则,既可以把同一个任务领域的几个单项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也可以把几个不同任务领域的模块合并在一起,从而实现按照工作体系进行课程项目化门类的划分。其三是思考性原则,是指项目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智力含量,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是“智慧+技能”的智能化项目,而不是纯粹动作技能方面的项目。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达到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的目的。

在项目选取方面,应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选择位于毕业生就业区域内,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企业的生产和工作过程,概括出基本覆盖工作岗

位群的工作任务,以此作为项目设计的基础,如设备维修、工艺编制等。第二步是以工作任务之间的区别为边界,进一步选择典型产品来使工作项目具体化,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按照学科体系课程门类可划分为“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及应用”、“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但在工作岗位上这些课程的知识都是综合应用的,因此,可以按照典型产品的生产要求形成一门综合的项目课程。典型产品选取既要充分考虑其典型性,达到让学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特点,从而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地方性。

在项目顺序排列方面,课程项目化改革是要求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其课程内容的顺序排列线索就需要在项目的关系中去寻找。一般地说,工作项目常见的有三种逻辑关系:其一是递进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可按照零件的复杂程度来进行项目序化。其二是并列式,即这些项目之间既不存在复杂程度差别,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如药剂生产专业不同剂型的生产。其三是流线式,即这些项目是按照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的,如电子产品生产专业中的产品组装、产品检测、产品维修。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专业的具体内容,找到每个专业所特有的工作逻辑。

在内容选择方面,可按照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全面审视能力本位,以下简称CBE)课程的工作任务分析来进行,但与CBE课程不同的是,高职课程项目化要重视两个基本转换,即工作体系到课程体系的转换、职业能力标准到课程标准的转换。在课程项目化改革中,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是其重要内容,以结果为参照点,把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而且要加强对操作细节的分析,最好能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等默会知识纳入进去,因为细节往往影响职业能力的形成。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剪裁原有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倾向。

在内容组织方面,要打破思维定势,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将学科性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不要求学生立即掌握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而是可以在项目的逐个完成过程中来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要注意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每个项目应该有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些理论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项目来介绍。比如“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档,如《个人自荐书》,让他们在学会建立文档的过程中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三、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配套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项目

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笔者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一)课程教材建设问题

特色化教材建设历来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更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教材建设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内容上,项目化的课程教材不再是相关学科体系中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而应当是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背景资料、操作规范说明和进程指导方案。在形式上,这类教材不再仅仅是纸质的书本,而应该是包括纸质教材、电子课件、课程教学软件、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同时,教材必须是动态的,针对地区或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时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即体现教材建设的“求新、求异、求变”。基于高职院校目前的课程研究现状,可采取引进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培训本校科研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课程开发与专业教学指导手册,建立课程改革的规范,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二)教学基地建设问题

课程项目化改革的要求是将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因此,必须专门建设等同于具体职业工作各种客观条件的教学环境,建成配备“全仿真”的车间、工作室、设计室、操作间、客房、剧场或者办公室等等,即建设“校内职场”。就高职院校中实训中心(室)而言,以往主要根据学科课程教学的需要设计和建设,这是一种学科内容导向的设计模式,它存在零散性等缺点,缺乏整体设计思路,加之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实训中心(室)设计的偏差。因此,按照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实训中心(室)的设计和改造上,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其二,具有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具体而言,在空间设计上,要尽量模拟企业的空间布局,同时将生产区与教学区合理组合;在空间的装饰上,如照明、色彩以及室内布置等方面也要尽量模拟企业情境;在设备陈列方式上,要给学习者以真实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实训中心(室)的教学过程,从而让学习者发展其无法在教室中获得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与具体企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延伸到现实职业岗位,这方面的建设可以说是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瓶颈”问题,但其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不仅要全面规划,更需要持续有效地加大投入。

(三)相关保障机制建设问题

建立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

实效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重点建设应包括:建立弹性教学计划;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

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前提。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可以根据学生参与企业重大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变更。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黄金周以及重大会议会展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当重大会展接待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时,可以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来进行重要教学实训。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已经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却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组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实行课程项目化的基础。课程项目化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因此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贯彻职业教育思想的根本措施。为了加快“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

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根本保证。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课程项目化方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应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等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如学校和企业可以以股份制形式共建学院或某一专业,坚持服务和受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企双方情感的交流与效益的增长。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项目化的改革。例如,增加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专项经费投入;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加大对课程建设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对课程项目化的开发实行招标,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相关“精品课”建设等。

(作者:路海萍,来源:《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

对项目课程教学的反思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教研中,有项目课程教学法过热的现象,而项目课程教学法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正确对待和使用项目课程教学法。 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最近几年来,各类教学教研活动时,项目教学、项目课程的提法不绝于耳,但与这些活动热闹程度不相称的是项目教学法在绝大多数的正常教学中却鲜有采用,似乎运用项目课程教学仅仅成了针对教研活动的表演秀。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因此项目课程能消除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沟壑,无论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是将来适应工作都有大有裨益。 应该说项目课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还是具有它自身的优势的,然而这什么会出现本文开头说的反差呢?这应该引起我们在热闹中进行冷静地反思。 就像许多美好的事物,本身并没有错,但“一刀切”地让所有事物向它看齐就会产生很多问题。项目课程教学法也是如此。 一、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宜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 二、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宜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即使有些适宜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法 的课程,也并不是所有章节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效果都好。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 项目课程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二、从 教学环节上来看项目课程教学法有着无法忽视和回避的弱点从教学环节上来 看,项目课程教学法在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外,同时也有着无法忽视和回避的弱 点。首先,现在为了迎合项目课程的潮流,许多教材的编写完全“项目二”这 样的方式编写。这个不可避免地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在开头的项目中大量用到许 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技能,结果是教师还是不得不放下所谓的项目,花 大量的时间,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铺垫性的讲解,然 后再实施相应的项目教学,这种实际效果与传统教材的先按顺序讲基础知识和技 能,再通过章节作业的形式做综合练习有多大区别呢?既然没有多大区别,又为 什么一定要采取这种所谓的项目式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呢?二是在教材里靠后的 项目中必定会大量用到学生早已学会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是以项目的形式出 现,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想触及到项目中的新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花费 大量的时间完成项目中的旧知,这又会大大降低课堂中新知的密度,导致学生产 生厌倦情绪。其次,因为项目式教学需要花费的课时较多,而对大多数项目而 言,不可避免地将师生宝贵的课堂时间花费在对旧知的重复上,这样就会产生一 个矛盾,那就是,要么增加项目课程的总课时数,要么难以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另外,综观现在的项目式的教材,以一个个的项目式实例的编写方式给学生总结 复习所学的知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就经常发现学生 为了一个学过的暂时遗忘的操作参数,不得不一个实例一个实例,甚至一行一行 地艰难查找,而这在传统教材中,只需要按目录进行索引便可迅速找到。除了查 找知识点困难,由于项目式的编写方式将系统的知识拆成了零碎的部件分布在若 干的项目中,非常不便于学生的总结和记忆。这样一来,即使学生看起来掌握了 课堂上所学的项目,但从长远来看,不便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就是项目 课程教学法对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众所周知,现在的职 业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会经常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势必要 开辟众多的新课程,如果这些课程都采用项目式教学,而项目式教学又是建立在 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基础之上,其结果只能是两个,要么学校进行大量的资金设备

CADCAMCAE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3494562.html, CAD/CAM/CAE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作者:戴晟王金芳高玉新方淳方志刚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27期 摘要模具CAD/CAM/CAE课程教学中构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 CAD/CAM/CAE工程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处理、解决模具工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CAD/CAM/CAE;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模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7-0060-0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特点,将课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以这些具体的教学项目为中心组织和展开教学任务,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是一种以项目为主体、职业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模具CAD/CAM/CAE项目驱动教学的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主动探究活动,学习新知识,并应用相应的专业知识完成指定项目,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运用CAD/CAM/CAE技术分析和解决模具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模具CAD/CAM/CAE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CAD/CAM/CAE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模具工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已成为现代模具技术的核心和重要的发展方向[2]。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如何充实教学内容,培养能够熟练应用CAD/CAM/CAE技术的模具专业人才,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模具CAD/CAM/CAE技术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中仍采用 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科性,没能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无法跟上CAD/CAM/CAE技术的发展,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对CAD/CAM/CAE认识有所欠缺,教学中以CAD为主,把讲解某1~2种软件的使用作为首要任务,片面追求软件的使用花样,而忽略CAD/CAM/CAE本身的精神实质[3];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的CAD/CAM/CAE应用能力普遍不强。 2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教学项目的选取

以项目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最新教育文档

以项目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实施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课程项目化为切入点,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校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二、主要目标 以“以点带面、分批建设,契合需求、强调特色,夯实内涵、创造精品,系统推进、制度保障”为原则,利用三年时间(2014―2016),每个重点专业至少有1―2门专业核心课建成项目课程,全校共建成50门左右项目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 三、工作过程 (一)思路

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课程项目化为切入点,实行课程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融合,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课程学习与现代信息手段融合,努力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程序 四、条件保障 (一)人员保障 1.制订学校系统教师培训计划,有序、有效开展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程,让教师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配备信息化建设人员。负责研究制订学校课程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搞好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指导师生用好信息化设备和资源。 (二)教学条件保障 1.完善已有实训室的配套建设,对新建实训室要按照能开展教学的要求进行建设,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为课程项目化教学提供保障。 2.建设课程学习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 (三)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课程建设基金,每年投入课程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学校资助经费标准:课程学时32-46的为8000元, 48-62

关于项目学习课程建设的初步思考

关于项目学习课程建设的初步思考 一、背景思考 项目学习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本世纪以来的“做中学”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红红火火地开展。因为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的大力倡导,其与现代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切合,在强调实践与创新的潮流中自然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再加上“文革”时期“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开设,“三机一泵”的项目现场的直观学习,使得不少有幸在“文革”中读书的人(因为一些政治原因也有不少的学龄阶段的少年儿童以及青年没有资格上学读书)也开始接触了准项目学习的方式及内容。如果再进行溯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我国教育开始接受西方现代教育制度及其理念,并多次引进外国的教育家来华讲学,其中杜威的生活教育即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对我国的现代教育制度的启蒙,就开始了带有项目学习性质的现代教育发轫初期的实践尝试。 然而,对于这样的项目学习,我国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是不屑一顾的。站在早已经习惯了的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精英教育的立场上看,这样的教育是不伦不类的,没有学科的系统性,没有教育的理论性,没有强大的发展后劲与潜力,是

属于教育领域里零零碎碎的敲敲边鼓的闹着好玩的小儿科,似乎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另一些人则将“做中学”等项目学习的作用及价值又不适当地加以扩大,认为现代教育尤其是21世纪的教育,就应该是以彻底反对本本主义的只强调实践只在乎动手的项目学习之类的富有兴趣非常好玩的充满童趣的教育。 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了两个教育理论的宏观思考。我们的21世纪的教育,还应不应该因循守旧死死抱住精英教育的领地不放,置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教育现状于不顾,睁着眼睛说瞎话,刻舟求剑似的继续着我们的只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学校精英教育,只为培养极少数象牙塔尖上的人服务,让绝大多数人成为精英教育中陪读的殉葬品,仍然将社会发展之后大多数人不太需要也不太适合的纯学术性的知识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全部,尤其是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科技高度发达,在很多领域的工作生产都呈现出很高的自动化程度之后,还有必要去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去学习各个领域的相对比较专门化的学术性、系统性的知识吗?其次的思考是与上面截然相反的,即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了很高的现代化水平阶段之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面对全体未来的社会成员之后,我们的确是难以再进入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过分强调纯学术性知识的时代,我们就直接进入儿童的类似于纯职业教育,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化第三轮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富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根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三轮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案》和2011年度学院教学工作要点,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学院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与安徽省市属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实现一流的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为目标,以更新教学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为单位,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项目化课程建设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设计是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若干个项目模块组成课程,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因此项目化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港口电气设备 姓名:万金华 部门:电气工程系

2012 年10 月2日 一、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港口电气设备》是港口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相关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口电气控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同时由于生源的数量及素质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亟待变革,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向纵深推进。 当前依据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大方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港口特色行业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以培养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应用和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3~5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在全国港口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建立新课程标准 根据港口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要求,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符要求,准备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同时也邀请行业专家,了解行业技术现状,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调整当前课程内容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进行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

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研讨

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研讨 发表时间:2018-07-23T16:31:07.2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张俊文 [导读]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是一所公认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院,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闻名,她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众多高素质工科建设人才。本文对该院所采用的问题启发式学习(PBL)项目化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是一所公认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院,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闻名,她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众多高素质工科建设人才。本文对该院所采用的问题启发式学习(PBL)项目化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PBL 项目化教学教学创新 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是一所公认的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院,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闻名,她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高素质的工科建设人才。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其教师的来源、管理、培训、评估都有其独到之处。教学创新方面,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实用的“教学工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项目化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的定义:项目是在限定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执行的一次性任务。项目作的目的是追求一个特定的、可能实现的目标,目标贯穿项目工作的始终,所有的项目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项目化教学定义,项目化教学是特指教师将所授课程内容溶于项目工程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和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是实践的主体,要求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在于项目工作任务的设计与制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项目化教学,也并不是一个的每一部分都适合项目化教学,通过学习和自身的经验总结,我们认为一般性的工程应用比较适合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把课堂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应践的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能过一次次具体的项目合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其实要求更高,不仅仅是设计制定项目,在整人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的监督作用更重要。而且还要有协调的指导防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偏差。项目化教学的优点是不再是把老师当做知识的传授工具,仅传授知识给学生,或者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授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更加主动追求知识,通过主动学习找到解决项目的方法,最终得到一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通过这个过程自主的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不在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中心 二.新加坡理工学院项目教学方法 1.建构学习主义 构建学习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比软好地说明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关于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关于学习,现代教育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处理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项目教学方法 共和理工学院的学习体制是每年共有两个学期,每个学期13周,一学期共有五个学科,学生每天只集中探讨一个学科里的问题。学生每天按照规划好的课程上课。一天一题(自由讨论时段):把班级分组,导师发布问题,学生在建导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思考、拟定和分配实际任务,学生在各自的组别内进行独立的控索,或发挥群策群力的精神,完成以下任务:搜寻和阅读资料,开始建构初步的解题方案,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核心议题。一天一题(会议):导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集中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难题,协助学生定制学习方案,会议时间为一个半小时。一天一题(自由讨论时段二):学生继续在所属的组别内探讨问题;一天一题(阅读和剖析资料):在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制定更精细的解决方案,准备演示内容;一天一题(会议):和导师交流.学生演示研究成果并进行答辩,学生观摩并通过的提问了解其他组别如何制定解决方案,导师进行探究和给予评价,若有需要,导师提供额外资料。 三.项目教学法在工科院校对象设计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应用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先讲理论,再研讨,然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课程实验,验证教学理论。项目化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中心,根据项目的需求,可以在项目之前、之中讲解相关理论。讲授理论是为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团队的配合,共同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监督,而且要进行必要的辅导。通过分析,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通过一个大的实例项目来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任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项目中各个章节相互独立,由老师讲解抽象章节重点与难点;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实例进行说明解释,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章节联系成一个整体,每一次按照教学章节完成一个小的实验项目,通过十三个实验项目完成整个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评估者,实际的学习以学生小组自我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小组内探讨、研究成果答辨等方式,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 2.项目教学法不足之处与解决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优势非常明显,但也有很多限制条件与不足,首先采用的了项目式教学方法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第二,项目教学法实施对于学时要求要远远多于传统教学方法,以本门课为例,传统教学只有40学时,,实行教目教学后按照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教学需要104个学时,远远多于学校给定学时.第三学校对教学评估的方法不一致,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需要完成六次课后作业和十次实验报告.而项目教学方法实施后,这些工作实际并不必要,但为了完成学校评估又不得不要求学生完成.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课程项目化_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内容、组织项目的顺序,以及解决好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工作体系;知识表征方式 作者介绍:路海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研究(江西南 昌 33001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 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 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 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

课程建设项目类型

课程建设项目类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课程建设项目(2005年度) 《课程建设自评总结报告》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课程类别 负责人傅连康 职称副教授 所在部门金融管理学院学院(部)金融学专业立项时间2005年 12 月日 2006年 9 月 27 日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信息: 姓名:傅连康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5-25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副教授学位: 硕士职务: 专业主任 电话: 传真: E-mail: 所在院部: 金融学院 通信地址: 松江区场西路398弄158号邮编:201612 项目建设期内教学情况 项目建设期内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学生总人数 投资组合管理专业课 2 研究生、2003 80 财务管理专业课 3 本科生130 会计学(中加)专业课 3 本科生135 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 2 研究生20 项目建设期内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学生总人数 金融证券模拟交易900 毕业论文14 项目建设期内教学研究成果 项目建设期内主持的教学(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上海市教委1年主持人 金融证券模拟交易学校2年主持人 项目建设期内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级别发表时间 外商直接投资负效应与金融危机 ------来自马来西亚的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核心2006年3月《外汇储备超速增长 与外源性金融风险防范》《国际商务研究》核心2006年2月 2. 课程建设背景与目标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对本土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和国内金融机构有所区别,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随着中国政府对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制的放松,应对来自国外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将日渐转变。这种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变化要求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应更注重人才的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适度超前性,不断动态地关注金融环境的改变及时添加和更新课程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在国内外已有一定基础,但从国内金融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重知识传授轻操作能力培养的倾向同样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是金融学教

项目课程教学组织安排

《销售技能培训与管理》项目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时:54小时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组织与安排 学习领域内容及组织授课教师课时 小时 企业见习了解企业实际销售工作 流程 参观走访合作企业校内专业 教师 企业兼职 教师 课余 4 任务一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标 准,热爱推销工作。 1、由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良好行 业职业道德故事。 2、由学生分小组展示收集的 内容。 3、学生讨论、总结优良职业 道德。 4、专业授课教师总结、提炼 职业道德标准并评价学生表 现。 5、由订单合作企业授课教师 讲解相关企业文化。 校内专业 教师 企业兼职 教师 3 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1、室内团队拓展训练 2、室外团队拓展训练 校内专业教3

建自己的小组,完成销售 任务。 5、讨论如何得到他人的支持 与配合。 6、讨论销售团队如何进行管 理 7、总结、评估 练营教师 任务三具有情绪管理能力1、由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展 示国内外推销大师的成长故 事。 2、教师提供顾客不满意销售情 境,由学生分小组模拟解决。 3、学生讨论不良情绪的产生原 因。 4、学生讨论应如何引导顾客的 不良情绪。 5、教师总结,讲授情绪控制方法 与自我排压方法。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3 任务四自我推销1、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自我推销 表述。 2、学生讨论推销工作过程中,顾 客希望了解哪些有关推销员 的信息。 3、学生撰写自我推销书。 4、进行推销员有创意的自我推 销展示。 5、教师评价总结 6、学生撰写描述自我情感的演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3

7、讲短文,并展示。 任务五产品展示及报价1、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产品知 识。 2、制作产品分析表。 3、撰写产品表述词 4、运用FABFAB产品呈现法则进 行产品展示,并报价。 5、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如何更 有效的进行产品展示。 6、总结、评价 企业兼职授 课教师 3 任务六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发 现顾客需求的有效沟通 1、教师提供销售情境。 2、学生分小组模拟沟通 3、讨论、评价、提升 4、教师总结挖掘顾客需求的技 巧及SPIN产品呈现法。 5、评价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3 任务七整理顾客资料,建立顾 客档案 1、教师提供顾客自然情况信息。 2、由学生分组分析顾客类型。 3、分析整理顾客需求,并展示。 4、总结、提升 5、由学生自己收集顾客资料。 6、由学生分组整理顾客资料并建 立顾客档案。 7、讨论、总结、评价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企业兼职授 课教师 3 企业到仙妮蕾德门店或哈尔 滨博能汽车广场进行真 1、确定工作岗位 2、岗位跟随实践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6

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广播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制作》 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背景和指导思想 项目化教学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组成。它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实现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方向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具体到《广播电视栏目策划》与《电视新闻制作》这两门课程中,就是遵循“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项目化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情景模拟并直接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过程当中,以多样化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内容 (一)《广播电视栏目策划》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影音作品的构思和策划、文字稿本的创作与编写、分镜头稿本的撰写、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策划、编排与播出、专题类新闻节目的策划与编排、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与编排、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编排技巧、电视专题片的策划、编排与播出等等,与《电视新闻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交融。 (二)《电视新闻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制作手段和制作方式、电视摄像技术、数字录像机的使用、非线性编辑的操作、电视特技、电视音响技术、虚拟演播室应用、电视照明基础知识以及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镜头、蒙太奇、镜头组接、节奏等),以项目化教学作为媒介,覆盖相关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摄录编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创新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开展项目化教学具体实施 (一)理论环节的项目化教学实践 1.《广播电视栏目策划》理论环节项目化教学安排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推动学院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订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及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先导,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课程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探索能力本位的”6·2·1”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建设一批优质精品的项目化课程; 2.创新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模式; 3.提升学院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4.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工作任务 1.树立正确的高职课程建设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课”,不要教“书”;把能力本位的课程从理论思维教学,变成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把课程评价从以“教师讲的好”、“老师完成教学进度”为准,变成以学生富有兴趣、职业技能明显提高为准。 2.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项目化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关键。学院将通过加强教师能力本位的项目化课改培训、鼓励教师企业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提炼本课程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课程能力训练的操作办法,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评价,课程教学的成果(证书、竞赛、作品、事件)等内容,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 4.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以一个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结合职业岗位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为引导,结合工作任务,在项目化教学中导入知识和核心能力,逐步深入,能力训练方法要求具体,能力、知识、素质要有考核。 5.完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的意见 (讨论稿) 创新型项目课程,是以真实科研项目为基础,吸纳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为推进教学、科研的综合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推进创新型大学建设,夯实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大学迈进的基础,现就进一步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是适应产业转型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它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人才的短缺更多地表现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一线技术、管理、服务人才的短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潜力的群体之一。吸纳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2.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培育一流技术大师的重要途径。一流技术大学需要一流的技术大师,一流技术大师需要合适的成长土壤。国以人立,教以人兴。在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直接引进技术大师和选派教师下企业培养技术大师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当前,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培育一流技术大师,形成研发团队,无疑是高职院校自主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必然之路,对我校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技术

大学至关重要。 3.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是实现“产学创用立体推进”的重要手段。教学、科研一体化是“产学创用”立体推进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吸纳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有利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规律,实现从纯粹学习者向学习者、探索者、工作者相统一的角色转换;同时,有利于解决教师在科研中存在的人手不足、梯队不齐等问题;更有利于解决教学与科研、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与研发实践、资源紧缺与浪费等诸多现实矛盾。它是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之一。 4.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是强化“以特立校”战略的重要体现。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窗口”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因此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是突出特区高校特质的重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在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较高超的职业技能,因此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也是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质和高技术特色的重要体现。 二、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与目标 5.主要思路。遵循“强化特色、突出优势、先行先试、整体带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科研项目为载体、人才培养为核心,辅以相应的鼓励政策,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创新型项目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水平,开创教学、科研相结合、相促进的双赢局面。 6.实施目标:到2015年,对技术应用与管理类专业,将创新型项目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形成融创新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全校创新型项目课程数量按逐年翻番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模拟工作实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取得扎实的实践技能,争取实现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项目教学;中职专业课教学;项目教学发实施的模式、步骤、学习评价方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背景、内涵及意义 1、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于是,多种教学方法被教育界研究、探索或实践,这其中就有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是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它的实施可实现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 2、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强化“怎么干”、“怎么才能干得更好”的知识;淡化“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如上图所示)。 3、开展项目教学的意义 (1)、“从做中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的经验的根本途径。 (2)、通过由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3)、兼顾生产性经验和学习性经验的获得,这正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对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感受 --------------贺晓莹暑假期间,我与四位同事共同参加了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对慕名已久的“项目化教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意义及内容 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它把生产一线中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做中学,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项目化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设置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这个项目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采取分组学习、信息交流的形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由单纯讲课变为项目实施的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的听课者转为项目的实施者。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过程 (1)项目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确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项目”的选取是成功的关键。选择项目要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突出技能培养,让学生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实现课程内容分析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掌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选择项目时要根据用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以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学时数。 (2)课程的实训综合项目设计 项目化教学往往需要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进行综合项目的教学设计,要依据分步教学原则将较大的项目分解成2-4个任务进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到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中要

课程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

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学位类别: 方向领域: 依托单位: 项目编号: 研究期限: 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根据《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课程建设方案(试行)》填写本计划任务书,与申报书一并作为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实施、经费使用及结项评审验收的依据。 2、为明确课程的建设任务,合理利用课程建设经费,使课程建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由课程负责人填写该计划任务书。 3、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须拥有一支素质高、爱岗敬业、课程教学效果好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教学团队;应有完整的教学大纲、规范的教材(讲义)、参考书及多媒体课件等,并有完整的教学运行记录(包括教学日志及听课记录等);要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网站,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等,已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4、本计划任务书一式三份,由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和研究生处各存留一份,计划任务书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同时提交电子稿。 5、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项目组成员情况 课程负责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称/职务 是否硕士 生导师 电话E-mail 研究方向 在课程建设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项 目 组 主 要 成 员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职务学科专业在项目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二、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1.课程建设目标 2.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含课程建设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课程资源共享情况等) 3.特色和创新

1.3.5.2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XX 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等共同参与下,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前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新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 一、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了职教课程的特色,彰显了我校强技砺能、立德尚学的办学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从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三教”改革、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改善物流实训中心的教学环境四个方向着手,形成了从体系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成效,改革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的收获如下: 1、新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机制 项目课程体系构建是由我校物流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结合成都地区行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分析,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将工作领域转换成项目课程,设计学习项目教学情境。项目课程开发的流程可以按照如下模式:行业情况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学习项目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项目式课程开发机制如图 1 所示。 图 1 项目式课程开发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