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5 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5 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5 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5 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5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5.1 一般规定

5.1.1 对工程岩体进行初步定级时,宜按表4.1.1规定的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作为岩体级别。

5.1.2 对工程岩体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工程轴线或走向线的方位与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的组合关系等必要的修正因素,其中边坡岩体,还应考虑地表水的影响。

5.1.3 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工程埋深或开挖深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运动史、主要构造线和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岩爆、岩芯饼化等特殊地质现象,按本标准附录B作出评估。

5.1.4 当岩体的膨胀性、易溶性以及相对于工程范围,规模较大、贯通性较好的软弱结构面成为影响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对工程岩体级别的影响。

5.1.5 岩体初步定级时,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可按本标准附录C中表C.0.1选用。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参数,可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和结构面结合程度,按本标准附录C中表C.0.2选用。

5.2 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

5.2.1 地下工程岩体详细定级时,如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并以修正后的值按表4.1.1确定岩体级别。

5.2.1.1 有地下水;

5.2.1.2 岩体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5.2.1.3 存在本标准附录B表B.0.1所列高初始应力现象。

5.2.2 地下工程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可按附录D计算。

5.2.3 对跨度等于或小于20m的地下工程,当已确定级别的岩体,其实际的自稳能力,与本标准附录E 相应级别的自稳能力不相符时,应对岩体级别作相应调整。

5.2.4 对大型的或特殊的地下工程岩体,除应按本标准确定基本质量级别外,详细定级时,尚可采用有关标准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确定岩体级别。

5.2.5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岩体应按表4.1.1规定的基本质量级别定级。

5.2.6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岩体基岩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5.2.

6.1 各级岩体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o)可按表5.2.6-1确定。

基岩承载力基本值(fo)

表5.2.6-1

5.2.

6.2 考虑基岩形态影响时,基岩承载力标准值(fk)可按下式确定。

f k=ηfo(5.2.6)

5.2.

6.3 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η),可按表5.2.6-2选用。

基岩形态影响折减系数(η)

表5.2.6-2

注:基岩内结构面倾向与基岩面坡向大致相同为顺坡型;相反为反坡型。

5.2.7 边坡工程岩体详细定级时,应按不同坡高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初始应力场、结构面间的组合、结构面的产状与边坡面间的关系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级别的影响进行修正。

《岩石力学与工程》蔡美峰版总结

《岩石力学与工程》内容概要总结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为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地质软岩: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松散、破碎、软化及风化膨胀性一类岩体的总称。 工程软岩: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声发射:材料在受到外载荷作用时,其内部贮存的应变能快速释放产生弹性波,发生声响。 岩石岩石地下工程:地下岩石中开挖并临时获永久修建的各种工程。 围岩:在岩石地下地下工程中,由于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 锚喷支护:锚杆与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的简称。 边坡:岩体、土体在自然重力作用或人为作用而形成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 岩石:自然界各种矿物的集合体,是天然地质作用的产物。 容重: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根据含水情况将岩石的容重分为天然容重、干容重、饱和容重。孔隙性:天然岩石中包含着数量不等、成因各异的孔隙和裂隙。 孔隙率:指岩石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分为总孔隙率、总开孔隙率、大开孔隙率、小开孔隙率、和闭孔隙率。孔隙率愈大,岩石力学性能越差。 水理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 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岩石强度:岩石在各种载荷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岩石破坏形式: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这种破坏形式是最常见的破坏形式;单斜面剪切破坏。这两种破坏都是由于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极限引起的。 拉伸破坏:横向拉应力超过岩石抗拉极限引起的。 流变破坏:岩石的三轴抗压强度:岩石在三向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莫尔强度包络线:同一种岩石对应各种应力状态下破坏莫尔应力圆外公切线。直线型、抛物线型、双曲线型。 点载荷试验:试验所获得的强度指标值可以用做岩石分级的一个指标。点载荷实验装置是便携式的,可带到岩土工程现场去做实验。点载荷试验对试件的要求不严格。缺点是要根据经

2020年注册岩土考试必备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局部修订版)(次新规范) 8.《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全新规范1) 10.《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2014)(次新规范) 二、次重点规范 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全新规范2) 1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1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全新规范3) 17.《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18.《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93—2017) 19.《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19)(全新规范4) 20.《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 2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16) 2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 23.《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 2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5395-2007) 2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26.《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2015) 2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 2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9.《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30.《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2015) 3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J366-2017) 3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J1447-2012) 3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3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3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 1 总则 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 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 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 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 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 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 tight density 骨料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 bulk density 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 soundness 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 light material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 2000kg/m3 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 elongated and flaky particle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 2010-04-15 |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 【大中小】【打印】【关闭】 附录F 本标准用词说明 F.0.1 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F.0.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参加单位:东北大学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于石春、邢念信、李云林、李兆权、苏贻冰 张可诚、林韵梅、柳赋铮、徐复安、董学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 50218-94 条文说明 制订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8号文和计标函〔1987〕39号文的要求,水利部负责上编,具体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科学院会同东北大学、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共同编制

而成,经建设部1994年11月5日以建标〔1994〕673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各有关行业在岩石工程建设和工程岩体分级(类)方面,以及岩石力学试验研究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的工程岩体分级(类)方法,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黄浦路23号,邮编430010),并抄送水利部科教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次 1 总则 1.0.1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利水电、铁道、交通、矿山、工业与民用建筑、国防等工程中,各种类型、不同用途的岩石工程日益增多。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中,正确地对岩体的质量和稳定性作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量高、稳定性好的岩体,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加固支护措施,并且施工安全、简便;质量差、稳定性不好的岩体,需要复杂、昂贵的加固支护等处理措施,常常在施工中带来预想不到的复杂情况。正确、及时地对工程建设涉及到的岩体稳定性作出评价,是经济合理地进行岩体开挖和加固支护设计、快速安全施工,以及建筑物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工程岩体稳定性作分析判断的数值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要求事先进行相当详尽的地质勘察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花费人力和财力很多。地质条件复杂时,前期工作往往拉得很长,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大型或重要的工程。 针对不同类型岩石工程的特点,根据影响岩体稳定性的各种地质条件和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将工程岩体分成稳定程度不同的若干级别(一般称之为岩石分类或工程岩体分类,本标准称工程岩体分级),以此为标尺作为评价岩体稳定的依据,是岩体稳定性评价的一种简易快速的方法。这是由于岩体分级方法是建立在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和大量岩石力学试验基础上的,只需进行少量简易的地质勘察和岩石力学试验就能据以确定岩体级别,作出岩体稳定性评价,给出相应的物理力学参数,为加固措施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可以在大量减少勘察、试验工作量,缩短前期工作时间的情况下,获得这些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不可少的基本依据,并可在进一步总结实际运用经验的基础上,为制定各种岩石工程施工定额提供依据。 本标准所说的稳定性,是指在工程服务期间,工程岩体不发生破坏或有碍使用的大变形。 自本世纪50—60年代以来,在国外提出许多工程岩体的分级方祛,其中有些在我国有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在国内,自7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也在各自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岩体分级方法,在本部门或本行业推行应用。然而,这些分级方法的原则、标准和测试方法都不尽相同,彼此缺乏可比性、一致

岩石取样方案(桩基础)

挖孔桩基础的检测与验收 、前言 重庆市在地貌形态上属低山丘陵区,冲沟、河流发育,因而建筑物基础多位于斜坡上或冲沟内。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其地基为半挖半填形式,在回填土部分采用挖孔桩基础。位于冲沟内的建筑物一般均采用挖孔桩基础。 在挖孔桩基础的监理过程中,不论施工人员,还是监理人员,经常提出相同的问题:挖孔桩桩底达到设计标高后,取多少个岩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桩身砼试块取多少组?桩身砼质量抽查(动测)多少组?是否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等等。本文对挖孔桩基础施工及验收中的几个问题从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重点讨论了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文中所引用的规范条文(楷体字)为国家现行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原条文(或条文说明),监理人员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直接引用。 二、桩身质量检验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设计等级为甲级、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其它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l根(5.1.6条)。此条规定单往单桩100%检验。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对于一级建筑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基桩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检测的方法可采用可靠的动测法;检测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9.1.4条)。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施工完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直径大于800mm的砼嵌岩桩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检查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lO%,且每根柱下承台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条文说明:直径大于800mm的单柱单桩的嵌岩桩必须100%检测(10.1.7条)。 综上所述,直径大于800mm的单柱单桩必须进行100%的桩身质量检验。检验方法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 三、挖孔桩基底岩样取样数量的确定 挖孔桩桩底达到设计标高后究竟取多少组岩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现行的桩基规范、质量验收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定量的规定。但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较明确,且为强制性条文。勘察规范对每一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岩体类别 在编写原则中,关于岩土爆破工程的土壤及岩石分类仍按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执行。 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规定采用的就是上述《土壤及岩石分类表》,1988年《全国统一城镇控制爆破工程、硐宝大爆破工程预算定额》也是采用此分类表。因此,编制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也决定采用该分类表。该表已为国内建筑工程与爆破界所公认,不仅可以确定工程所在岩石的开挖方法、判断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计算承包工程单价、编制招投标的依据。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在分类分级进行过大量工作。如东北工学院,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等。东北大学进行了岩石可爆性与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分级方法。其中岩石的可爆性分级是以能量平衡为准则,根据标准条件下爆破漏中体积、大块率、小块率、平均合格率试验数据以及岩石波阻抗,计算出岩石可爆性指数,提出分级表。共分为:易爆、中等可爆、难爆、很难爆、极端难爆五个等级。虽经过冶金部组织通过技术鉴定,但未成为全国公认的分级表,未能推广纳入爆破定额。但可供研究参考。 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科学院地质所等)为了建立统一评价工程岩爆稳定性的分级标准,为岩土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经过多年研究并制定颁布了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不仅可以确定爆破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还可用于判断岩体爆破的难易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分为Ⅰ、Ⅱ、Ⅲ、Ⅳ、Ⅴ)级,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为硬质岩,软质岩两类5级;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极破碎五级。(可参考现代公路工程爆破P. 79-88)。

市政工程试验规范 (完)

现行市政规范、标准清单 一、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修订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电子书) 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92-9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08b0ede7524de518964b7d75.html GBJ97-87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f1ca512fcfc789eb172dc8d5.html GBJ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5adfac18650e52ea551898a0.html CJJ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9095a10703d8ce2f00662324.html CJJ2-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66-95 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 CJJ8-99 《城市测量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c7a94e343968011ca300919b.html?from=related&hasrec=1

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预定中) CJJ89-2001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12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0ef3785a804d2b160b4ec0e4.html CJJ74-99 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11 CJJ143-201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15 CJJ 10-86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c6ad785abe23482fb4da4c70.html 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25321fbefd0a79563c1e72f2.html,40 JTG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16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11e1160702020740be1e9bcc.html 38 JTG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52 JTG 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20 三、行业标准 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组);(JTJ 034—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https://www.doczj.com/doc/9214784205.html,/view/e813856d011ca300a6c39022.html CJJ1-9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执行标准: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7.2.5 条。 GB/T14684-2011 《建设用砂》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 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 六.仪器设备

1.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i5)C; 2. 案称:称量10kg ,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 :精度1g。 4.摇筛机 5 .方孔筛:孔径为75呵-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 量具:500 mL 容量瓶; 8.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 ,净高109mm ,壁厚 2mm ,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 9. 密度计; 10. 放大境:3 倍—5 倍放大率;钢针; 11. 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 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i5 C。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颗粒级配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 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 ±5)C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 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 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a 称取试样500g , 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组合的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 术语、符号

2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岩石工程rock engineeting 以岩体为工程建筑物地基或环境,并对岩体进行开挖或加固的工程,包括地下工程和地面工程。 2.1.2 工程岩体engineering rock mass 岩石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包括地下工程岩体、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大坝基岩、边坡岩体等。 2.1.3 岩体基本质量rock mass basic quality 岩体所固有的、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最基本属性,岩体基本质量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所决定。 2.1.4 结构面sructural plane(discontinuity) 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面。 2.1.5 岩体完整性指数(Kv)(岩体速度指数)intactess index of rock mass(velocity index of rock mass) 岩体弹性纵波速度与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2.1.6 岩体体积节理数(Jv)volumetric joint count of rock mass 单体岩体体积内的节理(结构面)数目。 2.1.7 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pointloadstrengthindex 直径50mm圆柱形试件径向加压时的点荷载强度。 2.1.8 地下工程岩体自稳能力(stand-up time of rock mass for underground excavation) 在不支护条件下,地下工程岩体不产生任何形式破坏的能力。 2.1.9 初始应力场initial stress field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受自重和构造运动作用,在岩体中形成的应力场,也称天然应力场。

岩石力学与工程习题答案全解

1.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赤铁矿。 2.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答: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主要由易风化的橄榄石、辉石及基性斜长石组成。所以基性岩石和超基性岩石非常容易风化。 3、常见岩石的结构连结类型有那几种? 1.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如岩浆岩、大部分变质岩以及部分沉积岩的结构连结。 2.胶结连结:指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质连结在一起的连结。如沉积碎屑岩、部分粘土岩的结构连结。 4.何谓岩石中的微结构面,主要指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或缺陷)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体之间微小的弱面及空隙。它包括矿物的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矿物的解理面:是指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的光滑平面。晶粒边界:矿物晶体内部各粒子都是由各种离子键、原子键、分子键等相连结。由于矿物晶粒表面电价不平衡而使矿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结合力,但这种结合力一般比起矿物内部的键连结力要小,因此,晶粒边界就相对软弱。微裂隙:是指发育于矿物颗粒内部及颗粒之间的多呈闭合状态的破裂迹线,也称显微裂隙。粒间空隙:多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如结晶岩中晶粒之间的小空隙,碎屑岩中由于胶结物未完全充填而留下的空隙。粒间空隙对岩石的透水性和压缩性有较大的影响。晶格缺陷:有由于晶体外原子入侵结果产生的化学上的缺陷,也有由于化学比例或原子重排列的毛病所产生的物理上的缺陷。它与岩石的塑性变形有关。 5.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分为几大类,各大类有何特点?答:根据地质学的岩石成因分类可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特点: 1)深成岩:常形成较大的入侵体。颗粒均匀,多为粗-中粒状结构,致密坚硬,孔隙很小,力学强度高,透水性较弱,抗水性较强。2)浅成岩:成分与深成岩相似,但产状和结构都不相同,多为岩床、岩墙和岩脉。均匀性差,与其他岩种相比,它的性能较好。3)喷出岩:结构较复杂,岩性不均一,连续性较差,透水性较强,软弱结构面比较发育。沉积岩特点:1)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和普通沉积岩的双重特性和过渡关系,各类火山岩的 性质差别很大。2)胶结碎屑岩:是沉积物经过胶结、成岩固结硬化的岩石。 其性质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胶结形式和碎屑物成分和特点。3)粘土岩:包括页岩和泥岩。其性质较差。4)化学岩和生物岩:碳酸盐类岩石,以石灰石分布最广。结构致密、坚硬、强度较高。变质岩特点: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之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其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形成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剥理和片麻结构等。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变质岩特点1)接触变质岩:侵入体周围形成岩体。岩 体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降低。 2)动力变质岩: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带及附近受到影响的岩石。它的胶结不好,裂隙、孔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3)区域变质岩:这种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岩石厚度大,变质程度均一。一般块状岩石性质较好,层状片状岩石性质较差。 6.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答:指由岩石固有的物理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决定的比重、容重、孔隙率、水理性等基本属性。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试件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破坏时,在试件中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3)拉伸破坏,破坏面

工程勘察常用技术规范

勘察常用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0《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 11《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5-2004); 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3《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94); 1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063-2007) 1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1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2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 2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2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24《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2007); 2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2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2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建质[2010]215号); 28《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0《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3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17-2004); 32《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379-2006); 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砂子试验标准操作方法

一.目的 检测砂子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确定砂子的规格和类别。指导检测人员按标准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执行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中7.2.5条。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围 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建筑砂浆用砂。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一规格产地,每验收批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将表面层铲去,然后由8个部位取大致等量的砂,组成一组样品,人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试样。用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最少取样数量不少于30kg。 六.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案称:称量10kg,感量5g; 3.电子天平1000 g:精度1g。 4.摇筛机 5.方孔筛:孔径为75μm -9.50mm的筛共八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6.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 mm); 7.量具:500 mL容量瓶; 8.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径108 mm,净高 109mm,壁厚 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9.密度计; 10.放大境:3倍—5倍放大率;钢针; 11.搪瓷盘,毛刷、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亚甲蓝溶液等; 七.环境条件 操作室:20 ±5℃。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按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八份组成一组样品,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恒量系指试样在烘干1h-3h的情况下,其前后质量之差不大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a称取试样500g ,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组合的套

关于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综述

关于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综述 摘要:综合分析我国现行的工程岩体分级特征,重点介绍岩体分级标准在根据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初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下进行岩体分级,从而指导实地工程建设,并讨论与Q分类法和RMR分类法的关系,在发展中他们有趋于统一和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趋势。 关键字:工程岩体分级;国标;岩体基本质量 1.1 岩体分级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水利水电、铁道、交通、矿山、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各种类型、不同用途的岩体工程逐渐增多。质量高、稳定性好的岩体,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加固支护措施,就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质量差、稳定性不好的岩体,常常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需要采取复杂加固措施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8]。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准确而及时地进行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判断,对于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经过岩土工程界半个世纪的努力,目前岩体分级指标已形成了国标体系。 自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工程岩体分级问题引起了国外岩土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并在工

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的岩土工程界也开始了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研究,以谷德振、黄鼎成[6]等为代表,在学习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总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岩体分级行业标准,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形成了现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它是由水利部、建设部、铁道部等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起草制定的适用于各种岩体工程的统一分级方法。属于国家最高层次的基础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各种类型岩石工程的岩体分级,是制定各行各业岩体分级标准的基本依据。 1.3 岩体分级标准多属于综合分级,考虑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初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岩体分级标准是一种多因素多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级方法,它分两步对工程岩体定级,即:先对岩体的基本质量划分级别,根据岩体固有并独立于工程类型的地质属性—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定量指标,进而综合确定岩体质量级别,按照其稳定性分为5级,Ⅰ>Ⅱ>Ⅲ>>Ⅳ>Ⅴ;再针对岩体的具体条件做出修正,根据各类工程特点,考虑影响工程岩体基本质量的其他重要因素,利用地下水条件、岩体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和初应力状态对岩体基本质量的影响等修正系数,对岩体基本质量(BQ值)进行修正,再确定具体工程岩体级别。

岩石力学与工程试卷2020(1)

2019-2020第2学期《岩石力学与工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什么是岩石强度?影响岩石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或修正这些影响因素? 2. 测量岩石抗压强度的方法有哪些?测量岩石抗拉强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3. 表征岩体结构面状态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的岩体分级方法(选择其中一个即可)论述它们各自是如何影响岩体强度的? 4. 典型的地应力直接测量方法有哪些?它们的测量原理和步骤是什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5. 空心包体应变计法进行地应力测量时,采用的测量探头为什么叫做“空心”包体?其测量原理和步骤是什么? 6. 画出开尔文(Kelvin)体的流变力学模型,给出其本构方程和蠕变方程推导过程,并画出蠕变曲线。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1. 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中,当压力达到(50+学号后两位/10)MPa时试样破坏,且破坏面与轴向加载方向夹角为(25+学号后1位数)°,假定岩石破坏符合莫尔-库伦强度理论,试计算: (1)岩石内摩擦角;(3分) (2)岩石的粘聚力;(3分) (3)若有一同种岩石试样存在一软弱面与试样轴向(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40°。已知软弱面强度参数,粘聚力c j=8MPa,内摩擦角φj=25°,问此时试样单轴破坏强度和破坏面方位角。(4分)

2. 对某一岩石进行点荷载试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Is(50)数值,并估算单轴抗压强度。 3. 计算一组钻孔深度为500cm 的岩芯RQD 值。 其中:1号岩芯长度为学号的1-2位数字(单位:cm ); 2号岩芯长度为学号的3-4位数字(单位:cm ); 3号岩芯长度为学号的5-6位数字(单位:cm ); 4号岩芯长度为学号的7-8位数字(单位:cm ); 5号岩芯长度为学号7-8位数字除以10(单位:cm )。 4. 现有两个弹簧和一个摩擦块组成一套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刚度系数都是K ,在滑动块上作用一个竖向恒荷载P ,滑动块与地面摩擦系数为μ。若在装置右侧施加一准静态荷载F 。请推导F 与装置拉伸变形关系公式,并绘制F 由0增长至(学号后两位/10)μP ,然后再逐渐减小到0时的F -位移曲线。 F

《工程岩块试验》

工程岩块(岩体、岩石)试验岩石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样应在现场采取,不得使用爆破法;2、试样在采取、运输、储存和制备试件过程中,应保持天然状态,避免产生裂缝。3、试件最小尺寸应大于组成岩石最大矿物颗粒直径的10倍。(在物理和力学性质试验中对岩石的尺寸和精度还另有要求) 第一部分岩石物理性质试验 一、岩石的含水率试验 岩石的含水率是岩石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量时失去的水的质量与岩石固体颗粒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岩石的含水率可间接地反映岩石中空隙的多少、岩石的致密程度等特性。实验时每个试件的质量为40-200g,每组试验试件的数量为5个。 1、试验步骤: ⑴、称量试件烘干前的质量; ⑵、将试件置于烘箱内,在105-110℃下烘24h(对含结晶水易逸出矿物的岩石,一般采用烘干温度为55-65℃【60±5℃】,或在常温下采用真空抽气干燥方法); ⑶、将试件从烘箱中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烘干后的质量。 ⑷、称量应准确至0.01g。 2、计算:(应精确至0.01。)

岩石的含水率W=(M1-M2)100/ms M1—烘干前试件的质量g; M2—烘干后试件的质量g; 二、岩石的密度(颗粒密度)试验 岩石颗粒密度是岩石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量时岩石固相颗粒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选择建筑材料、研究岩石风化、评价地基基础工程岩体稳定性及确定围岩压力等必须的计算指标。 试验一般采用容积为100ml的短颈密度瓶进行。颗粒密度试验的试件往往采用块体密度试验后的试件粉粹成岩粉来完成。 1、试验步骤: ⑴、制样。将岩石用粉粹机粉粹成岩粉,使之全部通过0.25mm 的筛孔,并用磁铁吸去铁屑; ⑵、将岩粉放在瓷皿内,放入烘箱用105-110℃烘至恒重,烘干时间一般为6h-12h; ⑶、用四分法称取烘干的岩粉两份,每份15g(m1),用漏斗灌入洗净烘干的密度瓶中,注入试液(蒸馏水、对含水溶性矿物的岩石用煤油)至比重瓶容积的1/2处; ⑷、用蒸馏水为试液时,可用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排除气体。当使用煤油作试液时,应采取真空抽气法排除气体; ⑸、将经过排除气体的密度瓶取出擦干,冷至室温,再向密度瓶中注入排除气体且同温条件的试液至近满,然后置于恒温水槽(20

我国工程岩体分类标准

我 国 工 程 岩 体 分 级 特 点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DS10-2 姓名:曹伟 学号:

摘要:在对国内外岩体分级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岩体分级乃法中所考虑的岩体分级因素及对各因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岩体分级方法的现状来看,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岩体分级标准,但在岩体分级中应根据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地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岩体综合分级上达成了共识,并且国内规范中的岩体分级标准有趋于统一和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趋势。 关键词:岩体分级;分级因素;规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水利水电、铁道、交通、矿山、工业与民用建筑、国防等工程中,各种类型、不同用途的岩体工程逐渐增多。质量高、稳定性好的岩体,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加固支护措施,就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质量差、稳定性不好的岩体,常常会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需要采取复杂加固措施来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从而大大增加工程建设的成本。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准确而及时地进行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判断,对于保证工程施工和使用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工程岩体分级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判断的基础。 自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工程岩体分级问题引起了国外岩土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并在工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的岩土工程界也开始了工程岩体分级方法的研究,并在学习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总结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制定了相应的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和健康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又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制定了一些工程岩体分级的国家规范,对许多行业标准也进行了修订。我国现行的与工程岩体分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见表1。本文中如不作说明,则所述规范和标准的代码均与表1相同。 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