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在环抚仙湖区,并存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环湖公路内侧的指示牌是“抚仙湖I类水资源保护区”告示,路外侧就是“施工重地、闲人免进”。“保护抚仙湖,永保I类水质”的蓝底白字标语漆在村民墙上,房地产的标语牌树在民房顶上。

当“开发”逐步前进,一系列生态问题随之而来。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抚仙湖沿湖面山开山采石、挖沙取土、毁林毁草。但记者在实地看到,不少沿湖面山被开挖,树木被砍倒,甚至山体都被挖断了。

抚仙湖东北岸澄江县境内的“湖畔圣水”项目,拥有湖畔楼层最高的五星级酒店,高楼后就是裸露红土的断崖。二期工程“伴山伴海”别墅和公寓区正在开挖山体、进行建设。项目总占地450亩。

而在太阳山项目所在的澄江县大湾村,来往车辆被夹在两边高耸的红土山崖之间。村民们说,这里难得下雨,多数时候,风扬起大量尘土,让路人、周边居民、餐馆无法忍受,很多尘土都落到湖里。

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对滇池、抚仙湖作过多年研究,他表示,抚仙湖生态脆弱,环境敏感,资源承载力低,环境容量小,很容易导致过度开发、过度建设的问题,“目前在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建设发展规模和速度,可能超过了该地段的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的能力和极限”。

段教授强调,一旦出现问题,抚仙湖的治理将比滇池、星云湖等浅水性湖泊更加困难。“因为抚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中湖水量最大的,也是国内第二大深水湖泊。它的水体主要是靠流域内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而成,水源近,河流短,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敏感,水体对流域内建设发展的反应更加直接。

“因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抚仙湖显得特别突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系统地、通盘地考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抚仙湖周边山体的水土流失已经相当明显。

当下起暴雨,江川、澄江两县的沿湖公路积水,至少有数十滩积水被染成鲜艳的红土颜色。而公路旁的山路上,更是红土滚滚而下,完全成了浑浊的“红河”。

段教授认为,水土保持是抚仙湖治理最关键的环节。因为抚仙湖周边土壤中有大面积的富磷区,伴随着水土流失,很容易进入到湖区,“这是最严重的问题”。同时,工地产生的大量粉尘也富含磷元素。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持续水土流失,甚至不排除像2002年那样,再次出现“蓝藻灾难”。

“希望政府部门在关键环节上把握底线。”段教授说。

抚仙湖的干旱已经持续5年有余,水位不断下降。据湖边村民说,光今年,水位就退了两米。

段教授说,抚仙湖的干旱问题,还由于缺少了一大“盟友”——星云湖。

与它并列成为“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星云湖,由于历史性问题的积累,水体污染已使水质降到5类。通过出流改道工程,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发生了变化。

“完工后,这几年对抚仙湖水质带来了一些有益影响。但星云湖的水原本流到抚仙湖,其流域面积占抚仙湖的一半左右。现在上下游方向改变后,相当于抚仙湖减少了汇水面积,特别是云南持续几年干旱,抚仙湖水位下降问题更加突出。这就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持续加强对出流改造工程的生态后果进行监控。”

潜水员耿卫在2006年就高声疾呼,人们对抚仙湖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生活、工业废水的处理”,抚仙湖水质是同整个抚仙湖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分不开的。

“抚仙湖没有大江大河的水源补给,她的水源是周边山上大面积的森林保留水经过自然过滤不断渗入,给抚仙湖不断注入优质的水源。在注入抚仙湖时形成一个个鱼洞,才有了名产抗浪鱼,才有了抚仙湖车水捕鱼的奇观,而现在大部分鱼洞已经断水,人工修建的抗浪鱼保护区已经成为一个摆设。”

那么,高尔夫球场会对抚仙湖产生什么影响?

段教授认为,首先,在我们国家,不一定所有地方都要建高尔夫球场。“它带来的是大面积的土地占用、极高的维护成本,很小的私人消费群体,还存在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维持一座高尔夫球场的运营,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还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不要看抚仙湖水面大,它的水资源实际上是短缺的。抽取湖水或利用流域的水资源供高尔夫球场使用,在生态上是不可取的。更不要说农药、化肥排入湖水带来的污染了,这就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对球场建设和运行全程监督。”段教授说。

对此,“太阳山”工作人员解释说,球场通过了国际环境评估,球场下有防渗膜,四面建有拦污坝,“环保没有问题”。球场用水是自己解决,不从抚仙湖抽水。

但段教授认为,在目前监管难以到位、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还是难以避免污染进入到抚仙湖中。高尔夫球场已经逼到湖边的现实,使得“问题更为紧迫”。

潜水员耿卫认为,把大面积的山林变成高尔夫球场,开发商铲平原生植被、种上“可观赏植物”,是破坏了抚仙湖周边上百万年建立的生态环境圈。“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被破坏,还谈什么保住一类水质?”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人们‘见了棺材才掉泪’的环境意识实在不成比例。”他评价说。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一、执法依据

二、执法种类及职权职责 行政许可(共4项) 第一项:抚仙湖渔业捕捞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七项:“对抚仙湖水域统一进行渔业规划,增殖渔业资源;组织发放捕捞许可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费。” (2)《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在抚仙湖从事渔业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申请捕捞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缴纳渔资源增殖保护费。” (3)“三定方案”相关规定:“负责审核发放《捕捞许可证》,收取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对渔业捕捞船只进行年度检审;” 2、具体执法机构名称: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政渔政处 3、执法岗位职数:编制3人,在职3人。 第二项:抚仙湖取水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十八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2)《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四项:“制定抚仙湖水

量年度调度计划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管理海口节制闸;” 《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直接从抚仙湖取水的,必须申请取水许可证,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缴纳水资源费。沿湖农田灌溉少量取水,家庭生活、畜禽饮水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的除外。 (3)《玉溪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执行<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暂行)》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省政府确定的标准,组织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沿湖农田灌溉、居民生活用水,畜禽饮水和其它少量取水除外。” (4)“三定方案”相关规定:“负责组织实施抚仙湖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保护水域设施、水位标志;” 2、具体执法机构名称: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水政渔政处 3、执法岗位职数:编制3人,在职3人。 第三项:机动船入湖许可 1、执法依据的名称和条文 (1)《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九项:“批准船只入湖航运,负责港航监督,收取船舶安全管理监督费。” (2)《玉溪地区行政公署关于贯彻执行<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暂行)》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抚仙湖管理局依法对抚仙湖机动运输船舶实行宏观调控,下达年度投放计划,并进行监督检查。”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抚仙湖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摘要:对抚仙湖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并对工业源和城市生活源负荷进行评价,得出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污区域及主要排污行业,并对抚仙湖污染源控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抚仙湖,污染源,污染控制 一、自然情况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km2 (含星云湖378km2 )。根据最新勘测结果,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 ,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 ,目前水质为Ⅰ类。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每年2~5月抚仙湖向星云湖输水,其余时段两湖独立运行,遇较大洪水时向海口河排泄。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 。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 ,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抚仙湖流域人口16.03万人。其中,澄江县12.13万人(农业人口10.29万人),江川县3.04万人(农业人口2.91万人),华宁县0.85万人(农业人口0.85万人)。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包谷、小麦等,经济作物为烤烟、油菜,畜牧业主要养殖牛、马、羊、猪等。工业以磷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水产品为主,其中磷化工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流域内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08425万元,占澄江、江川、华宁三县总产值的25.55%。 三、水资源现状 抚仙湖蓄水量206.2亿m3 ,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9572万m3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55m3 ,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值,湖泊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见表2-1 表2-1 抚仙湖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表(单位:万m3 ) 四、主要污染源现状调查 (1)收集资料 污染物类型: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域内农田产生的面源污染、流域内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包括磷矿企业和磷化工企业)等。

“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抚仙湖保(精)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涉及环境污染事件屡禁不止,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受到了极大危害,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就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辖区内抚仙湖从环境污染到保护母亲河, 建设生态和谐玉溪的发展规划为基础,引出淡水湖泊环境污染现状,生态破坏之根源。并就对我国大江湖泊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问题提出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淡水湖泊现状建议 一、抚仙湖水资源简介及我国淡水湖泊资源概述 (一抚仙湖水资源简介 抚仙湖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 1053km2(含星云湖 378km2 。根据最新勘测结果,湖面海拔高程为 1722.5m 时,水域面积约 216.6km2,湖长约 31.4km ,湖最宽处约 11.8km ;湖岸线总长约 100.8km ,最大水深约 158.9m ,平均水深约 95.2m ,相应湖容约 206.2亿 m3,目前水质为Ⅰ类。 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 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 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 16723万 m3, 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 9572万 m3。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 1722.00m 、最低水位1720.50m 。 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 森林覆盖率 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 16.4万亩, 退耕还林约 9.6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 96.2km2。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208.8km2, 占总面积的 30.94%, 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 34.56万吨。 (二我国湖泊资源简介及现状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法规标题】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云南省 【发布时间】2016-09-29【生效时间】2016-09-29【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1994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 (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 据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抚仙湖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划分为下列两个区域: (一)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湖滨带。水域是指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湖滨带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集水区以内的范围。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 为1721.65米。 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抚仙湖保护工作,将抚仙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 (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沿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抚仙湖保护工作,并应当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浅谈《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的思考

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的思考 内容摘要: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年9月1日起施行。《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市保护抚仙湖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必将推进抚仙湖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步入法制化轨道。《条例》施行以来,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表面上看似比较完备,但在立法上存在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弱,在执法方面保护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实现抚仙湖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和增强湖区环境执法的力度,实现依法治湖,从而维护抚仙湖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关键词:《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情况思考 一、抚仙湖及管理基本情况 (一)抚仙湖基本情况 抚仙湖位于云贵高原云南中部,地处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02°49'-57',北纬24°17'-37'。抚仙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涉及三县8个镇238个自然村,2009年末人口1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非农人口2.1万人。流域总产值(澄江、江川和华宁青龙镇)435278万元,每年到抚仙湖旅游的人数超过250万人次。湖面高程1722.5米(黄海高程),湖泊面积212.6平方公里,其中澄江县124.5平方公里,江川县68.5平方公里,华宁县19.6平方公里。抚仙湖形似葫芦状,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最窄处4.5公里,平均宽6.73公里,湖岸线长100.8公里。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总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是太湖的4.5倍,滇池的15倍,占全国淡水湖泊水资源的9.16%、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总量的72.8%;同时抚仙湖还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泊,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米,水体透明度5-6米,总体水质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我省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湖泊、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制定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对策与综合措施,并付诸实施。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遵守当地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保护环境的费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预算,确保其实施。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依靠科技进步,推广无污染、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 第九条各级环保、工交、农林、水利、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科学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组织领导,推广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制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列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按有关规定,设置环境保护专业或者课程。 各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监督。 第十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十一条云南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自治州、市、县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有专人管理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二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二)监督、检查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我省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拟定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 (四)编制我省环境保护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实施; (五)归口管理全省自然保护工作,统筹全省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审批意见,监督重大经济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16修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 (修正版) 2016年9月 (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 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抚仙湖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划分为下列两个区域: (一)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湖滨带。水域是指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湖滨带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集水区以内的范围。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为1721.65米。

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抚仙湖保护工作,将抚仙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沿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抚仙湖保护工作,并应当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玉溪市和沿湖县区(以下简称市、县区)人民政府公安、国土、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抚仙湖的保护工作。 鼓励抚仙湖保护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和村(居)民小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组织和引导村(居)民参与抚仙湖保护。 第七条玉溪市人民政府设立抚仙湖管理机构,对抚仙湖实施统一保护和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编制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抚仙湖水量年度调度计划,由玉溪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制定抚仙湖保护管理措施,报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执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海口节制闸和隔河调节闸,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

玉溪市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试行)

玉溪市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抚仙湖管理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抚仙湖管理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建设公正、透明、高效“阳光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玉溪市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抚仙湖管理局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依职权组织听证,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的听证,是指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在作出第五条规定范围内的重大决策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听取、收集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的活动。 第四条 重大决策听证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 听证事项 第五条 重大决策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依照本实施方案组织听证,但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拟调整抚仙湖水资源费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

(二)拟调整抚仙湖渔业资源保护费征收标准; (三)制定涉及沿湖沿岸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规范性文件; (四)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 (五)人民群众提出申请应当举行听证的其他重大决策事项;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听证的其他行政行为。 第三章听证组织 第六条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法制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听证。对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的听证事项,必须主动启动听证程序。 第四章听证程序 第七条拟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举行听证前,应当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进行法律审查,涉及到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还应当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 第八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应面向社会公开举行,并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具体规定的听证,从其规定。 第九条听证会举行10个工作日前,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事项、听证代表名额及产生方式等相关内容。在听证会举行7个工作日前,确定听证代表,并向社会公布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及听证代表名单。 第十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拟

管理制度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施工管理办法及规定

(管理制度)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施工管理办法及规定

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XX公司 施工管理目录 壹、工程项目现场管理规程1 二、第壹次工地会议议程4 三、监理授权书5 四、工程技术资料及施工图表签报程序规定7 五、工程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办法9 六、施工用电管理制度12 七、施工用水管理制度13 八、违规处罚规定14 九、监理工作管理制度16 十、驻地监理工作考核细则18 十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9 十二、工程质量问题(事故)处理规定22 十三、工程完工清场和质保期内保修工作的规定25 十四、工程质量验收标准27 十五、竣工验收规程28 十六、工程竣工验收会议表决意见(标准格式)31 附表壹工程项目进度资金需求申报表34 附表二工程部周(月)施工计划35 附表三主要材料月报表36 附表四工程缺陷统计表37

附表五工程尾款申请支付表38 附表六工程质保金申请支付表40 壹、工程项目现场管理规程 壹.总则 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是实现投资目标的重要环节,负有对工程投资、进度、质量、施工安全、环境影响等协调、控制、指挥的权利和责任,旨于工程前期准备至招投标和施工合同签订后开展工作。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XX公司工程部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唯壹的组织协调机构。二.职责 1.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投资、进度、质量、施工安全和环境影响负责。 2.严格执行公司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计划,实施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日常工作的考核和管理。 三.主要工作程序和内容 1.工程开工前由开发工程部明确项目责任人。项目接任后,必须熟悉所接任项目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现场情况,拟定施工队伍进场计划和现场准备措施(施工质量、安全监督备案、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施工组织、专项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安全保障措施、环境保护措施)。 2.施工现场准备就绪后俩天内正式通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召开第壹次工地会议,工地会议的主要目标是:转交业主对施工、监理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案例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 理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我国内陆湖中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是滇池的13倍、洱海的7倍、太湖的4倍。但是受流域磷矿开发、山地垦植、人口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抚仙湖2002年局部暴发蓝藻,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大部分水域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2017年开始,抚仙湖地区被纳入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围绕突出问题,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玉溪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在整合原有多项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了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规划抚仙湖流域人口、产业、城市建设等发展水平,构建了以抚仙湖为核心,以山体、河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为生态屏障的生

态安全空间格局。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四条红线”,即抚仙湖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10米范围内不得建永久性设施,严格控制生活生产取水并严禁取水做景观,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和设施景观化,严禁建设高密度地产项目,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二是推进腾退工程。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推进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还自然以宁静。强力推进抚仙湖“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共退出农田8400亩、鱼塘493亩,最大限度地减少面源污染。22家中央和省市县属企事业单位、16家私营企业全部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地块面积1343.19亩,拆除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开展抚仙湖径流区餐饮住宿专项整治,共关停153户,整改达标户全部安装油、气、水等处理设备。抚仙湖径流区内退出规模畜禽养殖1090户、水产养殖149户;全面禁止机动船艇,取缔机动船艇2000余艘。同时,实施抚仙湖环湖生态移民搬迁3万余人,采取“进城、进镇、进项目”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并按照规划要求,将腾退空间用于还湖、还水、还湿。 三是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实施修山扩林工程,加大磷矿山废弃地修复和矿山磷流失控制力度,减少流域磷污染负荷。实施调田节水工程,推广清洁农业、水肥一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一、 抚仙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析 (一)湖泊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抚仙湖隶属澂江、江川、华宁三县管辖(土地总面积70980.15hm2,其中澂江县占63.5%),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由于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破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1%);换水周期长(167年)。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3亿 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年,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8%t 97.4%。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

关于依法行政讲课稿

关于依法行政讲课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部分。有资料表明,在数以千计的法律法规中,属行政执法范畴的占了八成以上。毫无疑问,要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就必须 花大力气抓好行政执法工作。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理的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群众抱怨过多,颇有微词的依然是行政执法问题。事实上, 权大于法、情重于法、贪赃枉法的现象在行政执法中的确时 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 而且严重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权力缺少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要遏制行政执法中的腐败现象,确 保行政执法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轨道,就必须建立一种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构筑一道自我约束的思想防线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史的国家,封建专制意识浓厚,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盛行。这些东西正是法治的大敌。可 以说,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以权压法、以情轻法、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主要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思想在作祟。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依法行政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为他们构筑一道法律至上的思想防线。当前,新修订的《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即将贯彻实施,我们 应当利用“五五”普法教育的展开,将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作为一个重点。通过开展深入的法制教育,促使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 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思想是行动

抚仙湖流域产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抚仙湖流域(华宁段) 生态产业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普予学号:3110415238 目录 1.摘要 (1) 2.关键词 (1) 3.正文 (1) 4.结束语 (9) [摘要]抚仙湖是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亮丽的明珠,保护延续抚仙湖Ⅰ类水质,是当代和未来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沿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加强对抚仙湖的保护,科学开发抚仙湖流域华宁段,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抚仙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1现状分析 1.1基本概况 抚仙湖地处滇中,位于东经102о39′-103о00′,北纬25о13′-25о46′之间,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高程为1722.5米时,湖长约31.4公里,湖最宽处约11.8公里,湖岸线总长约100.8公里;水域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大于100米水深面积占全湖泊面积的45.5%,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容水量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

72.8%,年可利用的动态水资源量1.6亿立方米。 表1 抚仙湖基本情况表 法定湖面最大高程(m) 湖泊 面积 (km2) 湖泊蓄 水量 (亿m3) 平均 水深 (m) 最大 水深 (m) 湖泊 周长 (km) 湖长 (km) 最大 湖宽 (km) 最小 湖宽 (km) 1722.5 216.6 206.2 95.2 158.9 100.8 31.4 11.8 3.4 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前,除直接接纳星云湖每年由隔河注入3000-4000万立方米的水量外,大部分入湖径流是由分布在湖区周围的 入湖河道及其区间坡面径流直接汇入,属雨水补给型湖泊,河道径流 调节性能差,多为间歇性河、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并携带大量泥 沙入湖。出流改道工程实施后,抚仙湖转向星云湖泄水,年平均泄水 量2100万立方米。华宁县位于抚仙湖东岸,占有湖泊水域面积19.2 平方公里,湖岸线19.7公里,径流区流域面积59.55平方公里,涉及 青龙镇4个村委会、17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2626户,8953人。 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公里。 表2 抚仙湖流域(华宁段)主要指标占抚仙湖流域比重表 指标单位抚仙湖抚仙湖华宁段比重 % 流域面积公里674.69 59.55 9 湖岸线公里100.8 19.7 19.5 湖泊面积平方公里216.6 19.2 9 径流区河流条103 11 10.7

最新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公告版20161009)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 (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9月29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抚仙湖保护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全面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抚仙湖保护范围按照功能和保护要求,划分为下列两个区域: (一)一级保护区,包括水域和湖滨带。水域是指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以下的区域,湖滨带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是指一级保护区以外集水区以内的范围。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3.3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最低运行水位为1721.65米。 抚仙湖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 第六条玉溪市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抚仙湖保护工作,将抚仙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保护投入运行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以下简称沿湖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抚仙湖保护工作。 沿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抚仙湖保护工作,并应当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玉溪市和沿湖县区(以下简称市、县区)人民政府公安、国土、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抚仙湖的保护工作。 鼓励抚仙湖保护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和村(居)民小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组织和引导村(居)民参与抚仙湖保护。 第七条玉溪市人民政府设立抚仙湖管理机构,对抚仙湖实施统一保护和管理,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编制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抚仙湖水量年度调度计划,由玉溪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制定抚仙湖保护管理措施,报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执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海口节制闸和隔河调节闸,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 (五)制定抚仙湖渔业发展规划、捕捞控制计划,规定捕捞方式和网具规格,登记、检验渔业船舶,发放捕捞许可证、垂钓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抚仙湖——“保护”和“开发”并存 在环抚仙湖区,并存的“保护”和“开发”,是一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环湖公路内侧的指示牌是“抚仙湖I类水资源保护区”告示,路外侧就是“施工重地、闲人免进”。“保护抚仙湖,永保I类水质”的蓝底白字标语漆在村民墙上,房地产的标语牌树在民房顶上。 当“开发”逐步前进,一系列生态问题随之而来。 《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抚仙湖沿湖面山开山采石、挖沙取土、毁林毁草。但记者在实地看到,不少沿湖面山被开挖,树木被砍倒,甚至山体都被挖断了。 抚仙湖东北岸澄江县境内的“湖畔圣水”项目,拥有湖畔楼层最高的五星级酒店,高楼后就是裸露红土的断崖。二期工程“伴山伴海”别墅和公寓区正在开挖山体、进行建设。项目总占地450亩。 而在太阳山项目所在的澄江县大湾村,来往车辆被夹在两边高耸的红土山崖之间。村民们说,这里难得下雨,多数时候,风扬起大量尘土,让路人、周边居民、餐馆无法忍受,很多尘土都落到湖里。 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对滇池、抚仙湖作过多年研究,他表示,抚仙湖生态脆弱,环境敏感,资源承载力低,环境容量小,很容易导致过度开发、过度建设的问题,“目前在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建设发展规模和速度,可能超过了该地段的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的能力和极限”。 段教授强调,一旦出现问题,抚仙湖的治理将比滇池、星云湖等浅水性湖泊更加困难。“因为抚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中湖水量最大的,也是国内第二大深水湖泊。它的水体主要是靠流域内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而成,水源近,河流短,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别敏感,水体对流域内建设发展的反应更加直接。 “因此,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在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抚仙湖显得特别突出。如果不能从源头上系统地、通盘地考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抚仙湖周边山体的水土流失已经相当明显。 当下起暴雨,江川、澄江两县的沿湖公路积水,至少有数十滩积水被染成鲜艳的红土颜色。而公路旁的山路上,更是红土滚滚而下,完全成了浑浊的“红河”。 段教授认为,水土保持是抚仙湖治理最关键的环节。因为抚仙湖周边土壤中有大面积的富磷区,伴随着水土流失,很容易进入到湖区,“这是最严重的问题”。同时,工地产生的大量粉尘也富含磷元素。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持续水土流失,甚至不排除像2002年那样,再次出现“蓝藻灾难”。 “希望政府部门在关键环节上把握底线。”段教授说。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1992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我省环境与国民经济直辖市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湖泊、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制定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对策与综合措施,并付诸实施。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遵守当地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全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在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保护环境的费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预算,确保其实施。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领先科技进步,推广无污染、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科技交流。 第九条各级环保、工交、农林、水利、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组织领导,推广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制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列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按有关规定,设置环境保护专业或者课程。 各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监督。 第十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十一条云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是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设环境保护局,作为同级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县级市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的县人民政府设一样保护局,其他县也要相应地设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作为同有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有专人管理一样保护工作。 第十二条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二)监督、检查国家一样保护法律、法规在我省的贯彻执行情况;

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

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云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93.09.25 【实施日期】1994.0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发布日期:2007年2月23日实施日期:2007年9月1日)废止 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 (1993年9月25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3年9月25日公布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抚仙湖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抚仙湖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抚仙湖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对抚仙湖要坚持保护的方针,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综合防治。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抚仙湖水域及其集水区。隔河以上星云湖集水区除外。 第四条抚仙湖由玉溪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玉溪行署)统一管理。 第五条抚仙湖最高蓄水位为1722.0米(黄海高程,下同),最低运行水位1720.5米。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抚仙湖管理局是玉溪行署统一管理抚仙湖的职能机构,归口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按照玉溪行署批准的抚仙湖保护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实施; (三)行使水政渔政航政行政处罚权,维护正常的水事活动和渔业生产秩序; (四)制定抚仙湖水量年度调度计划和年度取水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管理海口节制闸; (五)对抚仙湖内有关水资源和水产资源的保护、开发、水域和滩地的利用以及改变

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水生生物放生活动管理规定

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水生生物 放生活动管理规定(听证修改稿) 第一条为规范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以下简称“三湖”)水生生物放生活动,防止外来物种对“三湖”水生生物和水域环境的侵害,维护“三湖”生物多样性,确保“三湖”水域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放生活动,指单位、团体或个人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投放符合规定物种的活体水生动物的活动。 第三条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有保护“三湖”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义务。 禁止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非法开展放生活动。 第四条放生活动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计划,严格质量、种源纯正,形式合法、保障到位的原则。 第五条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进行放生活动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六条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负责“三湖”放生活动的监督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各大队具体负责其辖区内放生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三湖”管理处、综合行政执法

各大队和澄江县、江川区、通海县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重要意义,以及无序放生活动对“三湖”生态安全危害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保护“三湖”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确保放生活动科学有序、安全规范。 第八条单位、团体和个人可以通过认购“三湖”放流物种、捐助资金、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经和方式依规参与“三湖”增殖放流活动。 第九条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内可以放生的物种为抚仙湖土著鱼类。如鱼康鱼良白鱼、抚仙金线鲃、云南倒刺鲃等土著鱼类。 星云湖、杞麓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可以放生的物种为:杞麓鲤、大头鲤、鲫、鲢、鳙等鱼类。 第十条在“三湖”一级保护区及其入湖河道禁止放生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常见物种如下: (一)巴西红耳龟、美国青蛙、牛蛙等外来两栖类、爬行类物种; (二)食人鱼、革胡子鲶(俗称江鳅)、大口鲶(俗称清道夫)、鳄雀鳝等大型肉食性鱼类; (三)草鱼等大型草食性鱼类; (四)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福寿螺等甲壳类物种; (五)太湖新银鱼、麦穗鱼、棒花鱼、中华鳑鲏、食蚊鱼、间下鱵鱼(俗称箭鱼)、黄黝鱼、子陵栉鰕虎鱼、波氏栉鰕虎鱼、黄颡鱼等外来物种。

生态旅游之法律保障

生态旅游之法律保障 入刊理由: 云南是旅游大省,要使生态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支撑。虽然云南生态旅游立法起步较早,但仍然在法律完善及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提高云南省生态旅游法治程度,保障云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在开发和享受自然的同时尊重和保护自然,使青山绿水长存。 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之美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云南境内,有着三江并流、元阳梯田等4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有着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然而,由于过去粗放式的开发,不少自然旅游景点都存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例如存在垃圾公害、交通运输工具泛滥成灾、噪音和空气污染增加,许多过度开发造成的旅游资源的退化、损害,还有不少建筑设施与自然景观出现了不协调的景象。如果保护跟不上,旅游资源大省也可能要面对衰落的危机。 生态旅游资源及法律保障需求 意识到旅游所携带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因素,人们开始寻

求能够替代传统大众旅游的新的旅游方式。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和人们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生态旅游得到迅速普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强调代际公平分配,即满足当代人及后代对环境和资源的需求;强调开发与保护并行,即对经济追求与资源开发和保护并重,一改往日开发与治理并举的恶性模式;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们在开发和享受自然的同时尊重和保护自然,使青山绿水长存。简单说,生态旅游“要求旅游的发展要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统一协调,是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只是处在字面阶段,只是将“生态”作为增加“旅游”收入的招牌,而没有将“旅游”作为保护“生态”的手段。发展生态旅游,需要政府的管理、需要科技的支撑、需要公众的参与。但在政府和市场可能存在“失灵”的情况下,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功能,对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使生态旅游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支撑。 云南省生态旅游法律制度,分为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次。从国家立法来说,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生态旅游的首要法律,这部法律中明确表达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价值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