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

七年级《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简况及创作背景。

2.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4.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活动一知识积累

1. 导入: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2. 了解学习目标。

3.了解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其代表作有诗集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创作背景:

1912年时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创作与1915年,此时诗人已经成为新英格兰小有名气的诗人,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时的内心情感。

4.给加线字注音,并解释各个词语。

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伫()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二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1.读好这首诗歌,要先把握诗歌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情感。请默读诗歌,圈划关键词或句,品味把握各小节诗歌内容、情感,完成填空。

第1节,写选择前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见;

第2节,写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的路,因为它显得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写选择后,对未选之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第4节,设想将来对往事的_________回顾。

2.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伤感……

3.请用忧伤低沉的语调,稍慢的语速再读这首诗。比一比看谁读得深情,就像自己面临选择时充满了纠结与惋惜,选择后内心满是遗憾、伤感一样!

(1)听读(2)自由读。(3)个别读,点评。(4)组间竞读,点评。(5)齐读

教学活动三深入探究,把握意蕴

1.这首《未选择的路》“平凡中见睿智,简单里见深刻”,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层含义指自然界的道路;深层含义,暗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

2.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1)诗中重点写对未选择的路的情思;

(2)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教学活动四拓展练习

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弗罗斯特笔下的路是人生,陆游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是希望,李白诗句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路是仕途;屈原文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是真理,路还可能是理想、目标、未来……

1

根据你对路的理解和选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诗歌《路》(不限字数),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你也具有诗人一样的才情。

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教学案 授课时间:2017-4-25授课班级:七(3) 授课教师:王文芝授课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掌握有关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教学方式]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教具运用]常规、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课前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弗.罗斯特涉.足伫.立丛.林 荒草萋.萋幽寂.旅.人回返. 二、解释下列词语。 涉足:伫立: 丛林:幽寂: 延绵:荒草萋萋: 三、文学常识。 1、《未选择的路》选自《》。作者是__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诗人______。作品有《___》《_____》《西去的溪流》等。其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气息,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的诗风。 2、本诗中的“林间岔道”实则象征了_____________。 3什么叫象征? 四、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在重读词语下面用“·”标注。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检查预习 四、作家作品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共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间》中的第一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年轻时当过工人、瓦匠、教员、新闻记者等,后考入哈佛大学,后因经济问题辍学归家经营农场,其间开始写诗,1912年,已近40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卖掉祖传的农场,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携妻拖子,移居伦敦郊外的一所板房之中,准备为撞击诗坛大门做奋力一搏。他很快在伦敦为他的诗作找到出版商,次年诗集《一个男孩的心愿》出版,使他的名声一时大噪。1914年第二诗集《波士顿以后》的出版,诗人的名字开始在美国流传,1915年诗人决定回到带给他创作灵感的祖国,归国后,他被尊为诗坛领袖,获得众多荣誉(获包括哈佛在内44个大学的荣誉学位、获四次普利策奖等),但诗人不为声名所累,一直潜心写作,笔耕不辍,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尚有诗集面世。 五、新课学习 1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蕴意。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掌握诗歌节奏(停顿、重音) 示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 ../去涉足, ../同时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 ..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3学生讨论,自由朗读,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未选择的路》说课稿 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未选择的路》。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首外国诗歌。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 教学目标 经过先前的学习积累,初中生对外国文学和中国的诗歌都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们接触到的外国诗歌还是很少,因此要让初一年级的学生透彻深入的理解这首含义丰富的哲理诗是相当困难的。也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把这样一首外表看似简单实则隽永丰厚的外国诗歌讲好才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以后更加深入、全面的学习诗歌、品读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结合这首诗歌的特点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 分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我说一下教学方法。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未选择的路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2.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初步学写小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①熟读诗歌②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师)①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授课内容。②搜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未选择的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间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氛围,然后以说有关“路”的名言导入。 二.了解作者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他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

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著名的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独立思考,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2.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请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 3.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 5.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明确: 1.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和《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2.选择的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未选择的路是:消失在丛林深处的有许多人走过的一条小路。 3.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的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é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ó)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ó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è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ò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通过朗读,分析理解本诗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并进一步分清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3、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教学时数】 第1课时(总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如果你行进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该怎样走?你必须得选择一条,一条平顺,一条充满荆棘,当你选择了一条在走的过程中遇到了磨难,你有什么想法? 其实人生道路的选择未必不是这样,一旦选择绝无回头的机会。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风雨会不期而至,你必须勇敢的面对。 而同样是面对分叉而出的两条路,每个人的选择必然会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面对两条路作者是如何选择的。 二、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录音,然后讨论这首诗是写什么,它引起了你哪些思考?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2、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3、这种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

红星中学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课题:《未选择的路》课型:预习﹢展示备课教师:教务主任签名:学科主任签名: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 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 三.诗文理解: 1.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注意字形 (学生演板) 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 2. 理解诗意 首先整体把握 (1).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啊!(先由学 生叙述,师再小结。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 深思 (板书) (2). 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耐人寻味。 3. 再次品读诗歌,研讨问题 (1). 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七年级语文下册《未选择的路》中“路”的象征寓意(部编本)

《未选择的路》中“路”的象征寓意 一、引言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 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十分优秀的诗人,曾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雪夜林边小驻》、《少年的意愿》、《未选择的路》、《一棵作证的树》以及《又一片农场》等。这些作品大多朴实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哲理于平淡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了自己在树林中的一次经历。但是每个读者都能在诗中发现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和内涵。这主要得益于诗人对象征这一艺术手法的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 在文学中,象征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间接地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不仅可以使文章寓意深刻,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态度、观点,而且可以丰富读者的想象,给他们留下咀嚼回味的空间,使其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经典的象征主义诗歌。诗人通过对林中岔路这一具体形象的描写,用象征的手法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烘托出人生之路这一极具内涵的哲理。本文主要对“路”这一意象的象征寓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而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阐释的实质内容。 二、“路”的象征寓意 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路”作为一个贯穿全诗的意象,具有十分深刻的象征寓意。从表面上来看,它指的是诗人在树林中没有选择的那条道路,也就是自然界有形的路。但是经过仔细阅读,读者很容易发现“路”在整首诗中其实蕴含着非常深邃的内涵。在本诗中,诗人借助于人们熟知的“路”这一常见的事物表达了人生之路这一极具哲理寓意的主题。 诗歌的篇幅短小,情节也很简单,主要描述了诗人在树林中的一次经历。通过对自己所面临的两条岔路的选择,诗人笔锋一转,将主题引入到对人生之路的选择上。林中的两条岔路,一条长满了荒草、十分幽寂,很少有人走过;另外一条则散落着一些零星的脚印,平时行人多一些。思索了片刻之后,诗人决心走那条幽寂的小路。但是他虽然做出了选择,心里却在感慨如果选择了另外那条路,他将会有怎样的经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优秀教案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表情朗读诗歌。 2、达成以“说”促“读”的训练。 3、体味诗歌内涵。 【教学重点】:以“说”促“读”,理解诗歌的含义,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体味诗歌内涵,思考人生。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赵立新的“为你读诗”的视频《尚未消失得风景》,认真地揣摩朗读者的神态、动作、声音。 2、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他的代表作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二、活动一:读。 1、参看停顿划分,配着音乐,小声地自由朗读全诗。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梳理文章层次内容。 ①伫立选征程回顾

②“我”伫立在路口,选了其中一条踏上了征程,回顾整个行程“我”感慨万千。 三、活动二:说。 ①说说,如果朗读诗歌,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动作、声音朗读每一小节。 ②说说诗歌的哲理意味。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③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所经历选择的时候的做法。 教师展示:人生之道路千万条,须慎重;勿随波逐流,勿迷茫随意,请相信,向前、乐观,一路风景一路歌… 四、活动三:读。 配乐“为你读诗” 要求:配合恰当的表情、动作、声音来朗读诗歌。表情、动作、声音每一项是1分,总共3分。 五、作结: 人生之道路千万条,选择:须慎重;勿随波逐流,勿迷茫随意,请相信,向前、乐观,一路风景一路歌…

2020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唧(j ī)杼(zhù)鞯(ji ān)辔(pèi )头柝(tu ò)姊(zǐ)霍(huò)著(zhuó)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精品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 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 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

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3.简析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这样的开头,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这条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生字词汇总 1.《邓稼先》 元勋xūn 奠diàn基选聘pìn 谣yáo言 Zhòu昼夜昆仑lún 挚友zhì可歌可泣 鲜xiǎn为人知至死不懈 xiè鞠躬jū gōng尽瘁 cuì 当dāng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rú皆知 背诵sòng 宰割开拓tuò截然不同 热泪盈眶kuàng 筹划chóuhuà殷yān红兽铤亡群tíng 燕然勒功yān 萦绕yíng 提议嘱咐zhǔfù 2.《说和做》 抱歉秩序zhì深宵 xiāo 伴侣lǚ 小楷 kǎi 硕果shuò卓zhuó越迭dié起 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锲qiè而不舍目不窥kuī园 沥lì尽心血 xuè心不在焉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 dǒu niú炯炯目光jiǒng 兀兀穷年wù群蚁排衙 赫然hè心会神凝níng 迥乎不同jiǒng 一反既往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水揩kāi油碟dié捆kǔn 咳嗽sò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薪金xīn 校对jiào 草率悠然吩咐fēn fu 抹杀mǒ疙瘩gēda 深恶wù痛绝不以为然 5.《黄河颂》 山巅diān 劈pī开气魄pò狂澜 lán 浊流zhuó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 榜样浩浩荡荡澎湃péng pài 一泻万丈 6.《最后一课》 捂wǔ着踱duó步婉转wǎn zhuǎn 喧闹xuān

气氛 fēn 诧异chà懊悔huǐ惩罚chéng fá 奴隶nú lì钥匙yào shi 字帖tiè祈祷qídǎo 强迫哽住gěng 挚痛zhì 7.《土地的誓言》 碾niǎn压誓言胸膛嗥鸣háo 山涧 jiàn 高粱 liáng 斑斓 lán 缠绕rào 亘古gèn 耻辱 chǐrǔ默契 qì埋葬 田垄 lǒng 镐头gǎo 土壤rǎng 禾稻 丰饶ráo 污秽huì泛滥谰语lán 9.《阿长与<山海经>》 搁gē着掷zhì下肚脐qí憎恶zēng wù 菩萨pú sà竹竿烦琐suǒ土匪fěi 辫子biàn 胸脯pú灸疮疤chuāng bā诘问jié 哀悼 dào 茉莉书斋 zhāi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g 粗拙zhuō守寡 guǎ辟头 深不可测惧惮莫名其妙懿行 10.《老王》 蹬dēng绷bēng 捎shāo带惶恐huáng kǒng 肿zhǒng 胀荒僻pì取缔 dì降格 镶嵌xiāng qiàn 门框kuàng滞zhì笨侮辱wǔ rǔ 愧怍kuìzuò攥zuàn 抱歉 11.《台阶》 啃kěn骨头蹦bèng跳撬qiào开磕kē头 门槛 kǎn 厚道糟糕 gāo 醒悟 晌午shǎng 烦躁zào 头颅 lú自言自语 言外之意微不足道大庭广众凹凼dàng 低眉顺眼绿荫瓦罐膝盖xī庄稼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