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水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水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水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水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一)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 课时

第 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 值 1.水的电离 H 2O + 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H 2O

H + + OH —

实验测定:25℃纯水中 C(H +)=C(OH -)=17

10-?mol/L

100℃ C(H +)=C(OH -) = 16

10-? mol/L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C(H +)·C(OH - 常温下: k w = 3.影响Kw 大小的因素是: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注意: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在常温时,K W = ,K W 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只与: 有关。

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 如何变化?(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1000C 时,K w = c (H +)·c (OH —)=1×10

-12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对于中性水,尽管Kw 、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H +]=[OH -].(注:温度升高时K w 增大,所以说K w 时要强调温度。)

例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 (H +)=2.0×10-7mol/L ,则此时溶液中c (OH -)为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硫酸使c (H +)=5.0×10-6mol/L ,则c (OH -)为 。

〖针对性训练〗

1.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C(H +)=2.4×10-7mol/L ,则C(OH -)为( )

A .2.4×10-7mol/L

B .0.1×10

-7mol/L

C .7

1410

4.210

0.1--?? mol/L

D .C(OH -)无法确定 2.水的电离过程为H 2O

H ++OH -,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k w (25℃)

=1.0×10-14,k w (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H +)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 .35℃时,C(H +)>C(OH -)

C.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D.25℃时的水的电离程度比35℃时的大

3.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A.1.0×10-7mol/L B.1.0×10-6mol/L

C.1.0 ×10-2mol/L D.1.0 ×10-12mol/L

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

(2)酸、碱:

(3)在水中加盐:

例2: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实例H2O OH-+H+

条件改变平衡移

动方向电离程

度变化

溶液中离子

总浓度变化

H2O电离出C(H+)变

升高温度

加HCl

加NaOH

加CH3COONa

加NH4Cl

加入NaCl固体

小结1.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1)酸、碱(2)温度(3)易水解的盐(4)其它

三、溶液酸碱性:

在25℃时,中性溶液:c(H+)c(OH—)c(H+)

酸性溶液:c(H+)c(OH—)c(H+)

碱性溶液:c(H+)c(OH—)c(H+)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成中性就是pH=7

B、溶液成中性指的是C(H+)=C(OH—)

C、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一定成中性

D、盐溶液一定成中性

【总结:】PH=7时,高(温)碱低(温)酸25℃时为中性。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酸碱中和滴定中的计算

专题3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丽水学院附中杨帆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1.能够从水的电离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2.知道PH的大小与氢离子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通过练习掌握pH的简单计算 4.能够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初步学习pH计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溶液酸碱性的本质溶液的pH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 教学用具:CAI课件PH试纸稀盐酸食盐溶液碳酸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情景]前不久,农夫山泉在上海一些大卖场进行派发PH值试 纸、测试水的酸碱性活动,并在广告中宣称:“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 的弱碱性水,喝着这样的水,能在不知不觉间将身体的酸碱平衡调节 到完美”。此广告遭到了广大网友的质疑,一是碱性水能否调节人体 的酸碱平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颐认为,人体胃酸 的PH值通常在3左右,酸性很强,但由于人体内的酸碱缓冲体系,喝下PH值为5~8的水后,其实几乎是没有差异的。另一名网友更对其产品本身提出质疑,该饮用水产品的包装上标注着:PH值为7.3(±0.5),说明该产品并不一定是碱性水。还有网友质疑将pH试纸全部放入玻璃杯中,进行“pH试纸测水”的方法是否正确? 问题:1.你认为农夫山泉打出碱性水广告依据是什么? 2.你对网友的质疑怎么看? [温故知新] 1.请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表达式:K w= 在25℃时其值是_____________ 3.往水中分别加入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K w会不会变?将水加热到100℃时K w会不会变? [交流讨论]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 H-)之间有什么关系? 1.溶液中性的本质是C(H+) =1×10-7mol/L,还是C(H+)=C(O H-)? [归纳小结]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 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

高三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效创新教案(下册):第十一章高考备考策略与知识能力提升 Word版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命题紧扣考试大纲,重基础、重热点,题目多以常见物质为载体进行设问,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常常相互独立的,不偏不难,多涉及晶胞计算,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命题热点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分子中的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分子的性质;常见四种晶体的判断方法及性质;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均摊法求解晶体化学式;常见晶体结构分析;有关晶胞的计算。 【复习策略】

重点一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重点归纳】 表示方法含义举例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 布和核内质子数Na: Na+: 电子式 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目 核外电子排布式 表示每个能级上排布 的电子数 S:1s22s22p63s23p4或 [Ne]3s23p4 S2-:1s22s22p63s23p6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 式) 表示每个原子轨道中 电子的运动状态 价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表示价电子的排布 【经典例题】 例1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D 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等。A.2p能级未排满,则排布3s轨道,违背能量最低原理,错误;B.2p能级的3个电子应单独占据3个轨道,违背洪特规则,错误;C.2p能级未排满,违背能量最低原理,错误;D.符合电子的排布原理,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正确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1 5 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5的原子 答案解析 C A项,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按洪特规则可得其3p轨道上只能有两个电子,所以两个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B项,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它的2p能级上只能是5个电子,所以两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C项,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其M层应为18个电子,而后者的M层上只有8个电子,所以两原子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D项,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1 5 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要小于或等于8个电子,且电子总数为5的倍数,所以可得该原子可能是原子序数为5、10、15、20、25、30、35、40,其中满足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1 5 且符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的只能是35号元素,该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5,所以两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重点二分子或离子立体构型的判断 【重点归纳】 1.确定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

5启东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化学试题

启东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谢忠) 例1.化学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 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 进口国外电子垃圾,回收其中的 贵重金属 ③ 大量生产超薄塑料袋,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④ 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减少 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⑤ 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Na 3P 5O 10),增强去污效果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⑤ D .①④ 【举一反三】: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②374℃、 2.2×104 kPa 时,水与CO 2发生“水热反应”生成有机物,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 大气污染越严重 ④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更适合于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⑤过度使用尿素[CO(NH 2)2]会使土壤碱化,可用石灰加以改良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1的钾原子:K 4019 B .氯化钡的电子式:Cl [ ]-········2+Ba 2 C .N 3-的结构示意图:+1028 D .聚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 CH 2CH CH 3CH CH 2n 【举一反三】: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 .NaClO 的电子式为: B .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C .CH 4Si 的结构式:H H C Si H H D .葡萄糖的最简式:CH 2O 例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 .NH 3溶于水后显碱性,在FeCl 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NH 3可制取Fe(OH)3胶体 B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可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 C .次氯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配制“84”消毒液 D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举一反三】: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的是 A .NH 3能氧化氮氧化物,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 B .瓷坩埚能耐高温,可用于加热分解石灰石 C .Fe 在O 2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D .Mg (OH)2分解吸热且生成高熔点固体,可用作阻燃剂 例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 =1的溶液:Na +、NH 4+、S 2-、NO 3- B .c(HSO 4-)=0.1 mol/L 的溶液:K +、Ba 2+、HCO 3-、Cl - C .滴入少量苯酚显紫色的溶液:Na +、K +、I -、SO 42- D .能溶解碳酸钙的溶液:Na +、NH 4+、Cl -、Br - 【举一反三】:4.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I -)=0.1 mol·L -1的溶液中: Na +、Fe 3+、ClO -、SO 42- B .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1×10-10 mol·L -1的溶液中:Ba 2+、K +、NO 3-、Br - C .0.2 mol·L -1NaHC 2O 4溶液中:Ca 2+、Na +、OH -、Cl - D .加入Al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K +、NH 4+、NO 3-、Cl -

物质含量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课时滴定终点的判断教学课件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终点判断等,学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2.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分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滴定过程中pH、温度变化等的曲线探讨滴定终点判断的方法,查明曲线变化的原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终点判断、数据处理和滴定曲线。 教学难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操作—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曲线分析—以数字化实验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观看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的微课。) 一、微课回顾: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的内容——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终点的判断,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学习: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常规操作、曲线绘制和应用练习。 师: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知道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终点的判断,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终点判断的方法,完成下列空白: 生: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师:再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梳理一下甲基橙、酚酞、石蕊这几个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对应的颜色。 生:甲基橙3.1-4.4 红橙黄,酚酞8.2-10无色-浅红-红,石蕊5-8 红紫蓝。 师:在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过程中,如果用甲基橙判断终点,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如果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生:甲基橙橙色变为黄色,酚酞无色变为粉红色 二、学生实验: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师:接下来同学们要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来完成中和滴定实验。同学们今天要做的是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取15.00mL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指示剂,用NaOH标准液进行滴定。注意两点:1滴定时先快后慢,接近终点(盐酸浓度约为0.1mol/L)时逐滴加入,加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同学们所测得盐酸的浓度约为0.1mol/L。 2.注意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像图片这样)。注意边做边记录数据。 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4.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氯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Cl2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教学重点〗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Cl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氯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精讲】 1、氯气的性质 (1)物理1、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性质 【注意】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化学性质 Cl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e-,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跟很多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如金属、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 ①与金属反应 铜、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 CuCl2 (棕黄色烟) 2Fe+3Cl2 2FeCl3(棕褐色烟) ②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2HCl (苍白色火焰) 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H 2+Cl 2 2HCl ③与水反应:Cl 2+H 2O = HCl+HClO ④与碱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a 、与烧碱反应:Cl 2+2NaOH = NaCl+NaClO+H 2O , b 、制取漂白粉: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Cl 2、Ca(ClO)2 ,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Ca(ClO)2+2HCl =CaCl 2+2HClO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产生的HClO 具有漂白性和强氧化性。由于HClO 见光易分解,所以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⑤跟还原性物质反应 a 、氯气与KI 溶液: 2KI+Cl 2=2KCl+I 2。 b 、氯气与FeCl 2溶液: 2FeCl 2+Cl 2=2FeCl 3。 c 、向氯水中通入SO 2: SO 2+2H 2O+Cl 2=H 2SO 4+2HCl 。 (3)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 ①次氯酸(HClO) a 、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HClO =====光(或△) 2HCl +O 2↑。 b 、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 c 、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能杀菌消毒。 ②Ca(ClO)2的主要化学性质 a 、Ca(ClO)2的稳定性比HClO 强。 b 、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ClO - +H 2O HClO +OH - 。 c 、与酸反应生成HClO ,作为漂白或消毒剂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lO)2+CO 2+H 2O===2HClO +CaCO 3↓。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性质实验为素材的实验题目在高考实验类试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复习中应高度重视。 (1)反应的原理:用强氧化性物质(如MnO 2、KMnO 4等)和浓盐酸反应。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注意】稀盐酸与MnO 2作用不能制取Cl 2。 若没有浓盐酸时,也可用NaCl 和浓H 2SO 4与MnO 2共热制取Cl 2: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下册)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下册)【】在授课前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将能帮助老师们更加高效的传授知识,下面是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欢迎大家进入精品的高中频道,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下册化学教学计划高三下学期是学生冲刺阶段,优化的教学是学生冲刺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化学组将齐心协力,以引领、服务学生为宗旨,深入学习,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具体计划如下: 一.进度安排表 下学期大致时间分配 时间 复习内容 备注 2月中下旬-3月中旬 选修5(部分内容)、选修3 顺利结束一轮复习 3月中旬-5月中旬 二轮专题复习 对热点、重点知识深度剖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牢固知识体系。 5月中旬-高考 强化训练,回归课本

查漏补缺,训练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重温课本,把书读薄。二.教学侧重点 虽然经历了一轮的复习,但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也不够牢固,同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学生还存在很多薄弱点,这些薄弱点也即学生的潜力所在,是学生的增分点,是我们教学的着力点。我们的教学相应就有下面几个侧重点: 1.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审题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导致原因很多,诸如:没有仔细读题,将关键信息漏掉;抓不住关键信心;化学用语间混用导致答非所问。审题能力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慢慢训练和培养。对于那些易错的化学用语,我们将编印100个常见化学方程式,供学生背诵熟记。 2.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在考试中占有相当比重,答题规范主要体现在化学用语方面,而答题技巧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考查方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关键是没有抓住答题要点,最终是没有掌握知识要点,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高度重视。3.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与确定就是综合考虑了考试和学生两个方面因素,专题内容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点。扎实落实二轮复习,做好查漏补缺,达到巩固、升华、活化知识的目的。 4.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往往被学生轻视,在平时的计算中,由于嫌麻烦,习惯性使用计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 精品的高中频道为广大师生编辑了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2019希望在您的授课与学习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欢迎大家点击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谢谢您对查字典化学网的支持! 一、钻研2019年考纲,并与2019年考纲进行对比,找出今年的考纲变化。对于第一年带高三的年轻教师来说,考纲的钻研一定要在研究了近三年天津及全国各地高考题的基础之上。对于考纲中的例题也要仔细研究,找出基本题型,重要的主干知识。 二、回归教材。XX的高考化学历年里都着眼于教材,以教材为出题点,因此要重点阅读教材,并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一起研讨教材,找出可能的出题点,并与化学主干知识进行联系。 三、确立二轮复习专题。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相比,既要引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又要将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到概念准,规律清。我将下学期的化学复习氛围5个主要模块:有机化学,元素及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在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现实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知识点。 四、转变教师的角色。在一轮复习中,我的角色主要是讲,学生主要是听。在二轮复习中要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自己转变为课堂的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就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知识点精讲,课堂中少讲,引导学生多动手;所谓策划者就是精选试题,

每一次的训练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和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五、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课下落实。2月26日至4月中旬为专题复习时间,4月中旬以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将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精讲,进行个性辅导。五月进入三轮复习,进口教材,就教材必修2、选修4和选修1中的化学与技术知识点进行重点记忆,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重点剖析,将课本中出现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总结。高三化学教学进度安排: 专题一、有机化学 有机物的结构、组成、性质 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 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二、元素及化合物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无极推断题型应对策略 专题三、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 无机反应类型 物质的量、化学常用计量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四、基本理论 反应热

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1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 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 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 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 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 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21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 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 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 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 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 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 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用时三个半月大约15周) 教学内容时间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周)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第一周不专门复习,在复习理论时顺带)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第二周不专门复习,在复习理论时顺带)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资料

酸碱中和滴定复习资料

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 曹瑞阁 【巩固练习】 知识点一滴定实验仪器与操作 1. 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A. 滴定管 B. 量筒 C. 移液管 D. 量杯 2. 要准确量取25.00 mL稀盐酸,可用的仪器是( ) A. 25 mL移液管 B. 25 mL 量筒 C. 25 mL酸式滴定管 D. 25 mL碱式滴定管 3. 中和滴定中,视线应注视( ) A. 滴定管内液面变化 B. 液滴滴出速度 C. 滴定管刻度 D.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4. 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 ) 2

A. 胶头滴管 B. 量筒 C. 滴定管 D. 移液管 5. 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 A. 酸式滴定管 B. 碱式滴定管 C. 锥形瓶 D. 移液管 6. 在25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A. 5mL B. 20mL C. 大于5mL D. 小于5mL 7. 准确量取25.00mL KMnO4溶液可以选用的仪器是() A. 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 50mL酸式滴定管 D. 50mL碱式滴定管 8. 下列仪器中,没有“0”刻度线的是() A. 温度计 B. 量筒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9. 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在滴定操作时,盐酸() 3

A. 只能盛在锥形瓶中 B. 只能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C. 也可用碱式滴定管取放 D. 既可盛在锥形瓶中,也可盛在酸式滴定管中 知识点二指示剂的选择 1. 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时,适量选择的指示剂及终点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由红变浅红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2. 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若用甲基红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 由黄色变成红色 B. 由黄色变为橙色 C. 由橙色变成红色 D. 由红色变为橙 4

高中化学精讲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34、酸碱中和滴定 1.复习重点 1、 理解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滴定的正确步骤,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两种滴定管)。 3、 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和终点颜色变化判定。 4、 学会误差分析及成因 2.难点聚焦 一、中和反应及中和滴定原理 1、中和反应:酸+碱 正盐+水 如:①Hcl+NaOH===NaCl+H 2O ②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③N 3PO 4+3NaOH====Na 3PO 4+3H 2O 注意:①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由生成的盐性质而定。 ②由于所用指示剂变色范围的限制,滴定至终点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时,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2、中和滴定原理 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反应物间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基于此,可用滴定的方法确定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对于反应: HA + BOH====BA+H 2O 1mol 1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即可得 C (HA).V (HA)=== C (BOH).V (BOH) ) HA () BOH ()BOH ()HA (V V .C C = 若取一定量的HA 溶液(V 足),用标准液BOH[已知准确浓度C (标)]来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可读出(V 读)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得C (HA ) 定 读标V V .C C )HA (= 若酸滴定碱,与此同理 若酸为多元酸, HnA + nBOH===BnA+nH 2O 1mol nmol C (HA).V (HA) C (BOH).V (BOH) 则有关系:) HB () HA ()BOH ()HA (V .n V .C C = 3、滴定方法的关键 (1)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体积 (2)确保标准液、待测液浓度的准确 (3)滴定终点的准确判定(包括指示剂的合理选用) 4、滴定实验所用的仪器和操作要点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带铁架台)、锥形瓶(或烧杯+玻棒)、量筒(或移液管)。 (2)操作:①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 ②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③计算。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教学设计

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析题、快速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辩证认识。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这节课我们复习有机实验,这部分内容需要大家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 例1 .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图4-3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______。 (3)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学生活动 回忆有机实验的有关内容,明确任务,做好知识准备,并记录笔记。

阅读、思考、讨论。学生进行分析: 制1,2-二溴乙烷需用乙烯和溴的加成。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可知a是制乙烯装置,b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锥形瓶的水中插有一直玻璃管,主要作用是检查试管d是否堵塞。当d 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c中盛氢氧化钠液,其作用是洗涤乙烯;除去其中含有的杂质(CO2、SO2等)。乙烯在d中反应,最后一个锥形瓶的作用是吸收Br2(气),防止空气污染。 解答:(1)CH3CH2OHCH=CH2↑+H2O CH2=CH2+Br2→CH2BrCH2Br (2)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除去乙烯中带有的酸性气体或答除去CO2和SO2。 (4)某学生在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 【组织讨论】请分组讨论,认真分析并做答。 (4)原因:①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率过快;②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答“控温不当”亦可)。 【讲评】此题第(1)问多数同学能答对,而后三问有很多同学答错或答的不够准确,原因在哪儿呢? 思考、分析并回答: (1)对b装置的功能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 (2)对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加热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到棕色最后到黑色的原因不清楚; (3)题中第(4)问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学生往往理解不了,而感到无从入手,从而导致失分。 倾听,坚定信心。 【讲评】由大家的分析我们可看出高考题离我们并不遥远,难度也并不是深不可测,只要我们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此题考查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除此之外,还要求大家掌握甲烷、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气态物质:CH4 C2H4 C2H2 【投影】CH4、C2H4、C2H2的实验室制法比较 回忆、查阅、填表、记笔记

高三化学第二轮化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专题一原子结构 【考试说明】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2、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要点】 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的特征 1.电子层(能层)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的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 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2)电子层的表示符号 电子层(n)一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2.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概率)多少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电子云的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 电子云中的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 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3.原子轨道: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空间所形成的电子云轮廓图。 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原子轨道用 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不同轨道,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 其中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轨道呈纺锤形, 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 y、P z表示。 4.能层与能级 为2n2 C.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 5.构造原理: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电子能级顺序:1s 2s2p 3s3p 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ns (n-2)f(n-1)d

2020高考化学考前辅导最后叮咛

2020高考化学考前叮咛最后一课 第一部分:心理调节 考试在即,请你记住: 我难人难我不怕难 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心理状态好七分本事得十分 心理状态差十分本事得七分 若要化学考得好 心态平衡是个宝 心态平衡:不怕不慌不骄不躁 沉着冷静果断仔细 第二部分:应试策略一、考试争分策略 容易题得全分,中档题少失分,较难题能争分。 与其难题争1分,不如易题少失5分。 熟题不一定易,生题不一定难。新题不会难,大题不会深。 重Ⅰ卷(选择题部分),保证拿足基本分。 攻Ⅱ卷(非选择题部分),规范表达夺高分。 争取急中生智,避免忙中出乱。 该得的分一定要得到,不该失的分一分都不能失。 二、应试能力强化 a.审题是前提:

总审:看题量,看要求,看页数,看大题。 初审:找出关键词语,划出已知数据,揭示隐含条件,建立解题思路。 b.解题抓关键 建立解题思路:属于什么问题?涉及那些知识? 运用解题规律:可用那些方法?应用什么规律? 提高解题速度:深思熟虑果断,简洁明了全面。 1、选择题 选择题测试的内容可能是:化学与STSE,有机化学必修部分,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电化学知识,简单实验,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问题,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等。试题整体难度不会大,综合程度较小,只要思路清晰,仔细辨析,就一定能夺取这42分,为全面夺高分打下坚实基础。 抓关键词语: 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从大到小,由高到低、一定、可能,最佳、最省,什么条件下正确或不正确等。 做选择题时要排除明显错答: 利用限制条件确定可能选项;利用选项提供的信息,可帮助答题,验证。 2、原理综合题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的应用(焓变、平衡常数) 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 速率、平衡的问题归因分析:逐一排除法;表达逻辑完整。 平衡移动方向:瞬间变化(速率)or结果变化(百分含量)

高二化学中和滴定基本操作

资源信息表

10.3 酸碱滴定(共4课时) 中和滴定基本操作(第2课时) [设计思想]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它承载着传达分析化学中容量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任务。要认识容量滴定法,可以围绕三个基本要素展开:一是方法的依据,即作为分析方法的基础的是相应的化学反应理论;二是方法的工具,即实施分析方法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三是方法的判据,即相应的指示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比较深入地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依据,对于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量”有明确的认识。本课时重点分析第二和第三要素。 第二、第三要素是对方法的具体化。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重要环节: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根据实验操作步骤确定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通过这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头脑中原本抽象的实验原理与具体的实验仪器、药品和实验过程联系起来,实现了由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化过程。最后,在对具体实验过程的种种要求和规定理解之后,在观察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后,学生对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的认识才能真正深化,把握容量分析的本质,为今后学习容量法中的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判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滴定终点(C)。 (2)滴定管操作技能(C)。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用已知浓度盐酸测定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实验的步骤、药品、仪器的讨论,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感触容量分析精准、严谨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酸碱滴定的操作流程。 2.教学难点 将实验方案具体化、可操作化,实现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化。 三.教学用品 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或滴定管架)、锥形瓶、烧杯。 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酚酞、甲基橙。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实验室规则 ⑵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