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
文献综述绿色建筑

浅述绿色建筑的发展与节水技术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本文基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讨论其应用在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水;雨水回用;中水回用

1.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推动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是实现我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新时期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2]。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水源保护和对水资源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的关键部分,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水资源占有量的不同,在标准中节水所占的权重不同,但节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3]。

2.中外绿色建筑标准与发展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绿色建筑设计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单项绿色关键技术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并同时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英国的BREEM,加拿大的GBTOOL,法国的ESCALE,美国的LEED[4]等,这些评估体系的架构和应用,成为其它各国建立新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重要参考[5-6]。

日本学者 Yuya Kajikawa认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出现整合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鼓励了更好的设计和行为,认证了环境友好型的设计实践,促进了不同利益团体

之间的交流 [7]。因此在国际环境和国内需求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在最近20年来也开始逐步制定和实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世纪90年代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概念引入我国[8]。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开始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保证措施。

2002年底,在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奥组委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并联合有关单位,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建立了科学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10]。目前,一些绿色建筑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得到了应用,在清华大学建成的超低能耗楼,在围护结构、室内环境、能源和设备系统、水的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利用方面都有了突破和创新。此外,在上海建立了生态建筑示范楼[11]。作为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实验平台,这些建筑物已成为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发、展示、推广以及信息交流和培训基地。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施工质量、产品质量和监督机制尚存在较大问题,尤其节水方面的管理必须要加强,不能有丝毫怠慢。其具体问题如下:(1)经济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顾虑的是成本问题,施工毕竟是暂时性的,实施节水措施怕经济上得不偿失。(2)超压出流中的浪费。(3)用水过程中的浪费。(4)管道及阀门泄漏。

3.绿色节水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的应用技术,最具可实现性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主要包括: 加强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充分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技术;紧抓设计环节,严格执行节水标准和措施[12] 。

3.1节水器具的采用

生活用水在城市总供水量的比重逐年升高,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作为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大力推行节水器具是减少水资源的宏观流失和提高建筑节水成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一项对住宅卫生器具用水量的调查显示:冲洗便器用水和洗浴用水的量占整个家庭总用水量的 50%以上[13]。

用水器具应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所有

用水器具应满足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02)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 18870—2002)的要求。

3.2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给水管网漏损率平均在20%左右,是水资源隐形浪费的重要构成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区划范围内的全面评价和城市局部地区评价应考虑诸多影响因素:①新开发区域与老城区的不同;②现有城市管网的状况不同;③城市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④计量设备的先进性;⑤二次增压供水系统的模式等[13]。

为避免管网漏损,可采取以下措施 [14]:

(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行业标准的要求 ,同时采取管道涂衬、管内衬软管、管内套管道、管道防腐等措施避免管道损漏。

(2)合理限定给水压力 ,避免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

(3)加强日常的管网检漏工作。

3.3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回用是一种“收集—处理—再利用”的综合水处理集成技术。对于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供水压力、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雨水利用具有三种优势:①雨水是优质水源,雨水作为再生水的水源符合“3C 认证”要求。“3C 认证”是国家认监委对涉及人类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统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即“中国产品强制认证”制度(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3C)。②雨水易于收集。雨水的收集不需要增加集水管道的投资,可利用原有的雨水排水管道,在其末端设置雨水调蓄构筑物即可。③处理工艺较简单。雨水水质受地面污染程度、下垫面与屋面材料、降雨量、降雨历时、大气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13]。

因此,对于当代城市建设来说,研究雨水的排放和利用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应用范围有: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绿色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等[15]。

3.4建筑中水回用技术

中水回用技术节约了为满足城市用水需求而必须从环境中取用的水量,既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充分体现了回用水体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16]。在绿色建筑中,中水水源一般分为两类:优质杂排水和含有粪便污水的生活污水(或杂排

水)。

中水回用与开发技术在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推广及应用。1991 年日本开展了“造水计划”,把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在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使中水得到充分的利用,日本政府专门设置了中水道系统,制定了大量的奖励政策大力加以推广。2000 年美国加州中水年回用量达到 8.64×10 8 m 3,占污水处理总量的 10%,占全州城镇年用水量的 7% [9] 。以色列在中水回用方面是最具特色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以色列大部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以色列46%的中水回用于土地灌溉,约 33.3%的回用水回灌于地下,其余 20%排入河道最后被间接应用于城市各个方面[16]。

由于此项技术即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又不用大肆新建污水处理工程。所以,在绿色建筑开发中推行中水回用技术与污水资源化利用战略,有利于建筑水环境的良性循环,比传统意义的开源更有意义。

4.结论

根据以上的方法的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绿色建筑采用节水器具及设备可以节约水费,经济利益是直接的,而节水本身意味着节能,意味着有效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雨水回用与中水回用是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技术措施。(3)在进行绿色建筑水环境系统设计时,要制定合理水资源规划方案,设计合理的供水方案和压力,使用质量过关的管材。

综上所述,节水作为绿色建筑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今后在建筑的发展领域中,是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也应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实现污水减量化、资源化作为追求目标,并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落实,做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从而保证人类拥有丰富、清洁的水资源可供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S]. 北京: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柴宏祥,胡学斌,彭述娟,王天云.绿色建筑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经济模型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11: 59- 63.

[3].TopEnergy 绿色建筑论坛. 绿色建筑评估[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耿世彬.美国 LEED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V2.0)简介[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3,

2: 57-58

[5].Victor Olgyay, Julee Herdt. The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s services

criteria for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J]. Solar Energy, 2012, 77: 389-398 [6].Weimin Wang,Radu Zmeureanu,Hugues Rivard.Applying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sin green building design optimization[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0,40(11):1512-1525

[7].Appu Haapio. A critical review of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s[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8 (2012) 469–482. [8].张建国,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

2012,34(12):19 -24.

[9].Hyojoo Son,Changwan Kim. Early predi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using pre- project planning variables: data min-ing

approaches[J]. Journal ofCleaner Production,2014.

[10].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3

[11].张宏儒.上海生态办公示范楼建筑设计[J].新建筑, 2016,4:48-53

[12].侯玲.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绿色建筑节水和中水回用的决策模型[J].安徽农业科

学,2012,08:4732- 4734.

[13].孔丹凤. 江苏省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

水,2013,12:27-31.

[14].杨开明,张建强,杨小林,等.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组合工艺设计与调试[J].中国

给水排水,2006,22(10):61-65.

[15].刘瑾.自然资源在生态建筑给排水领域的综合利用[J].洛阳大学学报,2011,

16(4):36-40

[16].刘琳琳. 浅析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2:

81-82

教学楼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类的产生,土木工程就已经产生,从开始对房屋的追求只限于遮风挡雨到现在追求艺术、安全、多功能,这其中有着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人们对房屋的要求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的发展也依赖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这期间科学发展相对滞后,土木工程的发展也很缓慢。然后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带动了土木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到今天土木工程已经发展成一门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出现了很多的分支。当然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同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1]。 一、土木工程的概念及领域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包括内容广泛,既包括工程建设的对象如房屋、道路、桥梁、铁路、运输管路、隧道、运河、堤坝、港口、飞机场、电站、给排水及防护工程;也包括材料、设备、勘探、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其主要的学科分类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空调及通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 二、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固定性指施工地点固定,选定施工地点后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流动性:流动性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及同一个工程工人作业空间的流动性;多样性:多样性是指不同的工程其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也是不同的;协作性和综合性:工程的建设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材料供应商等多家单位协作配合完成,各单位的配合协作对施工的影响很大,同时每个工程都有很多分部工程组成,涉及很多专业,综合性较强;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易受气候,周围环境等干扰,一般投资大,生产周期长。 三、传统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 外文资料译文 年级:2008级学号:20087221 姓名:朱莉 专业:铁道工程指导老师: 2012年6月

原文:Green Building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doing its best to maximiz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and wood),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ing pollution in its life cycle. Providing people with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nature in harmony symbiosis buildings. I described more detail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noti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green building measure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protect the ecology; signification ; analysing the effects 1.What is a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building life cycle, the maximum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and materials),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 ing pollution, providing people with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nature harmony of the building. The so-called green building "green" does not mean a general sense of three-dimensional green, roof garden, but represents a concept or symbol, refers to building environmentally and friendly, makes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basic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without balance of a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but also known as sustainable building, eco-building, back into the wild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Green building interior layout is very reasonable, to minimize the use of synthetic materials, full use of the sun, saves energy for the residents and creates almost-natural feeling. People, architectur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use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eans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and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use and

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调研报告总结归纳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调研现状及未来前景评估报告 报告编号:595521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线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第1章 2014-2017年中国建筑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4-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概述 一、中国建筑业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发展现状 三、建筑业总产值分析 第二节2014-2017年中国建筑业面对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困难 二、中国建筑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问题 三、中国学校建筑边缘化的问题 四、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亟待政策扶持 节2014-2017年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分析 一、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的思考 二、加强建筑业安全监管的措施 三、构建中国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 四、推动建筑业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五、提升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第2章绿色建筑行业概述 第一节绿色建筑的内涵 一、绿色建筑 二、生态建筑 三、可持续建筑 第二节绿色建筑的特点 从分布来看,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其中,以省级区域来看,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四个省、累计数量位居前列,以城市来看,深圳、苏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市数量靠前。2015 年各地标识项目数量增速普遍加快,江苏、广东、天津、河北、浙江、山西、安徽等地增速明显。青海、贵州、甘肃等地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除西藏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2008-2016年各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博研咨询数据中心整理 2016年各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博研咨询数据中心整理 尽管近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总体来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如下: 其一,大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尚未在运营过程中得到验证。目前,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80%以上集中在设计阶段,运营阶段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较少,这一方面

绿色建筑论文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62823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使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和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和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4.1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4.2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使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5.4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使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

节能建筑开题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仲思源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王珺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系部:_____________ 建筑工程学院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学______________ 南京工程学院 2016年2月22日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 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 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江南水乡生态度假村设计九 学生姓名 仲思源 学号 214110129 建筑学 指导教师姓名 王珺 职称 讲师 所在系部 建筑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毕业设计的 内容和意 义

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概论 建筑是人们为了适应环境,改善环境而创造的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人工物,它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这是书本中对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就应该是节约资源且对环境影响程度小到最低程度的建筑。所以说绿色建筑不仅减小了对环境的的污染程度,而且合理地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财力资源,绿色的建筑既具有普通建筑的功能,同时也能使人们感受到建筑环境的舒适。 以前的建筑思想多半是为人类服务的,一般不会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传统的建筑思想逐步转变为绿色的建筑思想,这样的建筑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绿色建筑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比如古代的波斯风车,古罗马重力水渠等,所以建筑中的绿色理念是从古代一直在延续着,再加以后人的补充与发展,使得绿色建筑思想逐步走向完善。目前环境的极度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大量使用,使绿色建筑的实施成为现代建筑的必然趋势,“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绿色建筑领域里的新观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观念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绿色建筑的设计有两个要点,一是建筑物本身,要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同时要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原材料。第二个要点就是要考虑周边环境,要让建筑物适应所处地方的气候、自然地理条件等。一个建筑完成后不仅对住户本人有影响,同样对周边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的计划与实施过程中,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考虑到建筑对内外环境的综合影响。 由于实际生活中建筑物的种类和用途大不相同,所以在计划过程中要分类考虑,比如医院、学校、商场、车站、行政机关和居民楼的绿色建筑方案是不一样的,在考虑建筑本身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对该建筑的影响。对医院的修建要考虑到离市中心的距离,周边环境的噪音,周围环境的空气状况等因素,修建商场得考虑建筑物的位置,交通的便利情况等因素,所以对不同的建筑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并把绿色建筑理念灌输其中。 一个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运营管理是保障绿色建筑性能,实现节约,环保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关系,最好做得到对三者都有利的地步,如果有不利的地方就要把这种不利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规划,设计和建造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并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建筑的整个环节中需考虑到建筑及其设备的运行是否符合节能减排。节水管理中我们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和重复利用,因此在建筑中水管等设备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人类的日常生活必然会产生垃圾,所以垃圾的管理也是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一部分,对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我们需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尽量做到对垃圾的有效利用,尽可能较小处理垃圾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现在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而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更多的能源,这将会要求我们合理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开发新能源的方法。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管理,绿色建筑将会更加符合绿色的观念。一项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它的施工建造都需要资金上的支持,一个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要想更好更有效地发展当地的绿色建筑,前提条件就是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资金的使用应该放在有用的地方,有些设备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之后却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则这笔资金的使用变得毫无意义了。建筑修建后不一定是不可拆迁的,所以每个建筑物在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它本身拆迁时的影响以及花费。 在我们周围的建筑中更加需要有绿色建筑思想,比如说天津大学新校区的修建应该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一所学校的修建是否成功要考虑许多因素,离市区的距离,周边环境的状况,空气状况,周围的噪音污染程度,交通的便利等都将会是学校修建时考虑的因素。由于天津的天气基本都是雾霾天气,在校区的选址上要考虑到远离工厂,避免雾霾造成的对人们健康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综述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综述 发表时间:2018-03-24T11:52:20.2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张华 [导读] 尚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建造优势,我们要积极探索改善现状,走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现浇为主的传统建造方式逐渐显现出它的劣势。进入“十二五”以来,传统建筑业要求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局面,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本文简析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且就如何更好发展装配式建筑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特点;存在问题;新技术应用 一、引言 我国发展工业化建筑始于上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期间国务院在1956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逐步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此后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我国轰轰烈烈学习前苏联大板建筑而后经过实践检验存在诸多问题又戛然而止,近期随着技术理论等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凭借节能环保、节约劳动力、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回到大家的视线。在这一个过程中,我国装配式建筑应用由多层砖混向高层住宅不断探索,发展理论从“三化”“四化”到“六化”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寻找适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道路。 二、三阶段发展简析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可以称为“发展初期”,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可以称为“探索期”,2000年至今应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重回“快速发展期”,下面就三个阶段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来介绍一下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2.1 第一阶段 “发展初期”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经验,这就是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的情况,学习设计标准化、工业化、模数化,建造了一大批大板建筑。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建筑体系: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等。此后我国建筑业专家又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国情,引进了南斯拉夫的预应力板柱体系,即后张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进一步改进了标准化方法,在施工工艺、施工速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到了20 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三化一改”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与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造,出现了用装配式大板、大模板现浇等住宅建造形式,但由于当时产品单调、造价偏高和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解决,建筑工业化综合效益不高。 2.2 第二阶段“探索期” 该阶段大致划分从1976年至2000年,经历了停滞、一股潮发展、再停滞的起伏波动,这一阶段我国住房建设规模空前,如此大量的住宅对于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很有利的,因此很多专家学者积极探索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方式,部品部件集成化也开始在20 世纪90 年代的住宅领域中出现,主要特点有:(1)建筑工业化加速发展,标准化体系快速建立,北方地区形成通用的全装配化住宅体系;(2)现浇体系进入我国,预拌混凝土应运而生,结构抗侧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筑向高层发展;(3)防水、冷桥、隔声等一系列技术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并且改革开放带来的住宅个性化要求不断提高,迫使装配式建筑再次止步。 2.3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地方政府关于住宅工业化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城市也专门制定了规范,并且积极推进装配式。从“十二五”开始,装配式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局面。突出表现为以产业化试点城市为代表的地方,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技术与经济政策,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涌现了大量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15年12月20日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随后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从全国来看,以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快速发展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是我国住宅产业真正进入全面推进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推进,但是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随着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的逐渐进步,设计的内容也从最初单一的形式考虑转变成在形式、功能与环保等各方之间寻求平衡,而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建筑。 三、更好发展装配式建筑 3.1 做好构件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应做到“少规格,多组合”,尽量采用少规格的定型模具,多利用组合模具来控制质量、缩短工期、较少成本。水平构件深化设计时,应按2M、3M进行模数协调,以减少预制叠合楼板和空调板的种类。叠合楼板分双向板和单向板,板缝预留位置及规格应尽量统一,以方便施工。这些小细节最终还是为了提髙生产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3.2 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需要各专业协同配合、各种技术“集成”,BIM技术就是这种配合集成的主线。它可以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构件装配,到后期运维阶段,乃至日后建筑拆除进行全面把控,将建筑、结构、机电等相关专业进行集成设计,有效的将各个部门融合在一起,分工更为明确,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精准度。 3.3 3D打印技术应用 3D 打印建筑构件的过程实质是根据电子版的设计图纸,利用特殊打印材料打印建筑构件,制造商再将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为使打印的建筑构件之间衔接的更加牢固,在墙与墙之间可使用钢筋水泥进行二次“打印”灌注,从而使结构连成一体,结构体系更稳固。该技术效率极高,质量可控,大大节省人力缩短工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一波三折,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环境。但是也要看到国内快速发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节能建筑的基础理论与设计原理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张桐 学号 090350112 指导教师 二Ο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一.引言 1.“节能建筑”是什么? 节能建筑(energy-saving building)的定义为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有少消耗资源,高性能品质,减少环境污染,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的五大特征。 2.研究的重要性——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

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o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 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文献综述 摘要:低碳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低于普通建筑,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建筑是当前形势下绿色建筑对能源要求的具体化体现,各国对绿色建筑已有成熟的评价标准。低碳建筑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全寿命期周期法和自上而下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文献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在不同阶段低碳建筑的评价内容,并对低碳建筑标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4)08-0265-02 一、低碳建筑的内涵 达到什么标准的建筑可以称之为低碳建筑?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此尚未能有明确的定义。Mlecnik[1]将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定义为低碳建筑。 李启明等人认为,可参照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 本文认为,低于标准建筑碳排放量的建筑,或者达到国际或国家绿色认证的建筑,且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行为符合低碳要求的建筑可称之为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更为前沿的课题,零能耗建筑是建设领域内减少二氧化排放和减少能源消耗的解决方案[3]。 中国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方面。绿色建筑的“绿色”主要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上,它的推广采用能带

来巨大的低碳效应:节能30%―50%;减碳35%;减少废物排放70%;减少水资源利用40%。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已经在行业内逐步体现。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不仅能降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耗减碳,提高投入产出效应;而且能够带动诸多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追求[4]。 二、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建筑业需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建材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能源,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污染排放到空气中[5]。建材从原材料提取、制造和运输到工地过程中会产生“次级效应”,由于对能源消耗所引起的副作用对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6]。为了正确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考虑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 期的每个阶段[7]。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LCA)对建设项目或建筑产品的可持续能力有定量化的掌握。 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制造、建材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运输、建筑设备的能源消耗、建筑工人的交通、建筑物的废物处理等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 Hacker,De Saulles and Minson等[8]测算了建材的隐含碳排放和施工用具能耗碳排放。Yan,Shen and Fan等[9]计算了建材的制造和运输、建筑设备的能耗、原料处理的能耗及建筑废弃物的处置阶段的碳排放。 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低碳建筑测评估做了研究,采用了国际上碳排放的测算方法[10-14]。不同文献对全寿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所侧重的阶段有所不同,详见表1。 在瑞典,政府部门采用自上而下的投入产出碳排放评价方法来代替LCA评价法,按建筑项目的活动和部门来分解测算碳排放[15]。该方法将建设领域分为新住宅建设、房屋重建和装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部门来分析,与全生命周期评价不同的是,该投入产出评价未考虑原材料的供暖值。通过研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碳排放量最大,而房屋重建和装修部门的碳排放量较低。 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英国的BREEAM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简述绿色建筑设计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其内涵既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极大地减少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设计;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应用,人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将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对城市建设而言,实施绿色建筑设计,显得突出重要。 1.1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巨大,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资源再生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现有建筑面积400 多亿平方米,预计在今后30 年内,还要建设400 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2 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建筑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内,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建设健康环保的人居环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

建筑学专业绿色建筑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绿色建筑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原文: DOCTORAL FORUM NA TIONAL JOURNAL FOR PUBLISHING AND MENTORING DOCTORAL STUDENT RESEARCH VOLUME 7, NUMBER 1, 2010 Green buildings Priscilla D. Johnson PhD Student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Prairie View, Texas William Allan Kritsonis, PhD Professor and Faculty Mentor PhD Program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Hall of Honor (2008) William H. Parker Leadership Academy, Graduate School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Visiting Lecturer (2005) Oxford Round Table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England Distinguished Alumnus (2004)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 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Ellensberg, Washington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do its best to maximiz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and wood),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in its life cycle. Provide people with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nature in harmony symbiosis buildings. I described more detail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notion, green building’desig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green building measure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protect the ecology; signification ; analysing the effects

浅谈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谈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03-14T15:34:02.04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期作者:宋爱群[导读] 结合现代建筑,在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预测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吉林省工程技师学院吉林白山 134300) 【摘要】结合现代建筑,在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预测了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建筑的设计积累经验,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人造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未来建筑,艺术,智能化,材料管理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2017)01-012-01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 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1、建筑形态艺术化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从绘画上吸收发展的营养,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2、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3、建筑智能化 今后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1994年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脑",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它能进行自我保护。比如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除此之外,生命建筑还能自我康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复的方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甲醋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小管,当生命建筑出现裂缝时,小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这完全像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够填塞创口,使肌体康复。 生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为建筑结构外,还具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水汽,能够调节智能建筑的温度和湿度。 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声控技术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设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梦想,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将被广泛的修建,以造福人类。 4、结语 进入21世纪,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在使用功能上,崇尚艺术、追求绿色和建筑智能化将成为建筑师们设计的主流思想。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上,我国已将绿色建设列入工程计划里,郑重地向世界做出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世界各地频繁的地震将要求建筑物向智能化发展。诸如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艺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建筑将为人们提供一个人造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要点 发表时间:2017-10-19T18:37:35.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胡陈红[导读] 摘要:当今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身份证号:42010519840422xxxx 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当今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高能耗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使得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只有遵循绿色环保建筑设计原则,抓住设计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本文对相关的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进而总结得出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1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业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能在其全寿命周期里,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以降低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已势在必行,它不仅是我国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各国建筑设计师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发展健康、舒适、简单、高效的绿色建筑,切实提升建筑的绿色、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推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绿色建筑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确保人的身心健康,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有活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体体现在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布局等等方面。比如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低毒或无毒的建筑材料;在结构上应采取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方式,尽可能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保证室内相对的温、湿度。 2.2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环境设计一般都会将主体建筑作为主要依据,追求环境空间和主体建筑的协调一致,包括造型风格、材质、色彩、比例等。而要想将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性的设计变为现实,则必须借助特定的科技手段。因此,建筑环境的设计还必须坚持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2.3共生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是生态建筑,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这要考虑到人与另外的植物动物相互和谐的关系,共生性原则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具体表述为某种个体生物与其他物种之间处于共同生产、共同生活的相关现状。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3.1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1)在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环节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目标。这里所指的绿色建筑理念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实体及其建设施工实践环节,更是要回溯到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去。从源头层面实现更加具有实践发展特征的绿色建筑理念,在满足施工项目客观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生产耗能低以及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施工材料,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持建筑行业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态势。 (2)建筑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小化。建筑的使用过程时间跨度往往都比较长,这个阶段的能耗水平在建筑从施工到拆除整个过程中是最高的。想要有效而充分地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水平,就要以使用阶段为重点。秉持科学、系统、合理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所有使用细节的整体节能水平。通过对建筑平面布局、体形系数和朝向等设计及墙体材料与结构、门窗材质、屋顶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冷热桥等部位的优化设计,以实现有效地改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总体能耗的目标。 3.2绿色建筑的遮阳与保温 绿色建筑的遮阳措施有:适当对建筑的诸如侧窗屋顶、天窗、中庭玻璃顶等部位,进行遮阳设计。遮阳方式可采用平板式遮阳板、木质、布帘、百叶等。也可利用人工构件来实现遮阳,如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和格栅式遮阳;最后,利用绿化植被等自然因素也能实现遮阳。 绿色建筑的保温节能措施主要有:规划建筑物于避风向阳的地段,争取主要房间有较多日照;减小建筑体型系数及建筑表面的凸凹面;建筑外墙及屋顶使用建筑保温材料;在建筑与外界密切接触的部分设置缓冲区;提高门窗保温性能;围护结构的防潮构造设计等。 3.3平面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因素做好考察。只有建筑的朝向能够设计合理,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所以,设计师需要先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光照特点进行必要的平面设计,朝向设计主要选择朝南。这样的设计能够预留比较多的合理空间,不仅能够防止夏天的阳光直射而且能够在冬天起到保暖的效果。整个建筑的耗能还要受到建筑形态的影响。 3.4重视对于建筑整体的设计 绿色建筑的实现与设计方案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建筑物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积极进行科学的论证,不能简单地引入相关的环保设计技术,或者只是注重其中一方面的设计,而忽略建筑的整体状况。在热带地区,很难发挥建筑的保温蓄热功能,而在极寒地区,如果门窗没有进行良好的密闭性措施,则很难发挥保温材料的相关作用。当资金较为紧张时候,要节约相关的保温材料,对低温地区进行重点保护,而一些能够自己产生热量的建筑,也要做好相关的保温工作。 3.5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回收利用旧材料,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如在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可对一些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钢材、保温材料等加以回收,经过二次加工和改造,在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再利用到新建筑中。另外,太阳能和风能是两种清洁能源,并且用之不竭,又无污染,可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中。通过太阳能光电屋顶和太阳能光电玻璃等,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以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此外,通过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能源。采用可再生材料,如木材、纤维保温材料等,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抑制环境的恶化。 3.6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