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铜化学性质概括

铁铜化学性质概括

铁铜化学性质概括
铁铜化学性质概括

铁、铜的性质

(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

铁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或三个电子形成+2或+3价:Fe―2e―=Fe2+;Fe―3e―=Fe3+

2、纯铁具有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纯铁的抗腐蚀能力很强,通常我们所见的铁中由于含有碳等物质,抗腐蚀能力较弱,易发生电化腐蚀。

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析氢腐蚀:负极:Fe-2e-=Fe2+;正极反应为:2H+=H2;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O+O2+4e- =4OH-

3、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易失去最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常显+2、+3价,且Fe3+比Fe2+稳定。

(1)与非金属反应:铁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如:

3Fe+2O2Fe3O4;2Fe+3Cl22FeCl3;Fe+S FeS

(2)与水反应:铁在加热至红热时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3Fe+4H2O(g)Fe3O4+4H2

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O2、CO2等共同作用下,铁易被腐蚀。

(3)与酸反应: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氧化性酸: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会钝化,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4HNO3(过量)=Fe(NO3)3+NO↑+2H2O

3Fe(过量)+8HNO3=3Fe(NO3)2+2NO↑+4H2O

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4)与盐溶液反应:Fe+Cu2+=Fe2++Cu;Fe+2Fe3+=3Fe2+

4、铁的重要化合物:

③Fe3O4+8H+==Fe2+ +2Fe3+ +4H2O ④3FeO+10HNO3==3Fe(NO3)3+NO↑+5H2O

⑤Fe2O3+6H+==2Fe3+ + 3H2O ⑥3Fe3O4+28HNO3==9Fe(NO3)3+NO ↑+14H2O

⑦FeO+2H+==Fe2++H2O ⑧Fe2O3+6HI==2FeI2+I2+3H2O

⑨Fe3O4+8HI==3FeI2+I2+4H2O

1、铁在化学反应中不仅可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显+2价,还可以失去部分次外层的电子显+3价,当失去d能级中1个电子时,形成3d5的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因此,铁的+3价化合物较稳定。

2、铁的三种价态之间的转变:铁三角之间的关系

3、铁在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中钝化,但在热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铁在稀硝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铁元素的价态与铁和硝酸的量的多少有关,当铁过量时,生成+2价铁,当硝酸过量时,生成+3价铁。

4、Fe2+和Fe3+的检验

(1)观察法: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通入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无明显变化的是Fe2+。

(3)KSCN法: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

无明显变化的是Fe2+。Fe3++3SCN-=Fe(SCN)3

(4)苯酚法:加入苯酚溶液,呈紫色者是Fe3+,无明显变化的是Fe2+。

Fe3++6C6H5OH →[Fe(C6H5O)6]3-+6H+

(5)碱液法:分别通入氨气或加入氨水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者是Fe3+,生成白色沉淀,并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者是Fe2+。

(6)淀粉KI试纸法: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者为Fe3+,无明显变化的是Fe2+。2Fe3++2I-=2Fe2+ +I2

(7)铜片法:分别加入铜片,铜片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者是Fe3+,无明显变化的是Fe2+。2Fe3++Cu=2Fe2++Cu2+

(8)KMnO4法:分别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变浅的是Fe3+,颜色基本无变化的是Fe2+:5Fe2++MnO4-+8H+=5Fe3++Mn2++4H2O

(二)铜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铜位于第四周期第ⅠB族,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铜是一种亮红色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铜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利用铜的这一性质,古代人用铜制作货币。但铜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能被许多氧化性物质所氧化。如:1、铜在加热条件下与O2、S、Cl2等非金属单质化合:

2Cu+O22CuO;2Cu+S Cu2S;Cu+Cl2CuCl2

在潮湿空气中还可发生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2Cu+O2+H2O+CO2=Cu2(OH)2CO3

2、铜与非氧化性酸一般不反应,但与强氧化性酸,则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但无H2产生:如:Cu+2=CuSO4+SO2↑+2H2O

3、铜还可以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

2FeCl3 +Cu=2FeCl2+CuCl2;Cu+2AgNO3 =Cu(NO3)2 +2Ag

4、铜的冶炼: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这种方法冶炼的铜,其含量为99.5%~99.7%,还有Ag、Au、Fe、Zn等杂质。要达到电气化生产铜的要求,这种由黄铜矿高温冶炼的铜还必须经过电解精炼,电解精炼得到的铜,其含量高达99.95%~99.98%。

5、铜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说明:

1、铜在和强氧化性物质如:X

2、O2等反应时生成+2价,而在和S等弱氧化性物质反应时,则生成+1价。铜可以和强氧化性酸反应,但不能与H+作用;2、CuO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Cu2O和O2。在用H2还原CuO时,也可能产生少量的Cu2O(红色)。在有H+存在时不稳定:Cu2O+2H+=Cu2++Cu+H2O,利用这一性质,可鉴别H2还原CuO的产物中是否存在Cu2O;

3、铜可以与多种物质形成络合物,Cu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u(H2O)4]2++4Cl-[CuCl4]2-+4H2O,当浓度较大时,平衡正向

移动,[CuCl4]2-增大,显绿色,浓度较稀时,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显蓝色。向Cu2+溶液中加入氨水,先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生成深蓝色溶液: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H2O=[Cu(NH3)4]2++4H2O

4、新制的Cu(OH)2可以和含有醛基的物质作用产生砖红色的Cu2O,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含有醛基的物质。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初中化学与铜相关知识汇总

铜 铜是一种较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典型的性质,可以与氧气反应,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可以与排在它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反生置换反应。 1.铜在空气中加热 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铜片表面逐渐变黑。 2.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实验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片逐渐消失,并有红色金属生成。 4.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H2+CuO Cu+H2O;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 生成。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uO+CO Cu+CO2;实验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2CuO+C 2Cu+CO2↑;实验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五水硫酸铜加热 CuSO4.5H2O CuSO4+5H2O↑;实验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注意该变化属于化 学变化)。 8.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 2CuO+H2O+CO2↑;实验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 色,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实验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0.氢氧化铜与(硫酸)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l=CuCl2+2H2O;实验现象:蓝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1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CuCl2+2NaOH=Cu(OH)2↓+2NaCl;实验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补充反应: 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 CuCl2;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高一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M 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 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 铁与水蒸气 2. 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 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 3 000 km 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 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 5.5 %,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 %。自然 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 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

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铳”(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 %。将熔 铳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 n )。铳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 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铳铁有白铳(whitepig iron )和灰铳(grey pig iron )的区别。白铳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 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铳较硬且脆。至于灰铳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铳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 s 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 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一一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铳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 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纯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光泽,质_______________ ,有良好 3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铁的密度是7.86g/cm,熔点1535 C,沸点2750 C。铁还是电和 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铁矿主要成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思想:通过对铁的历史回顾,不仅让学生了解铁的性质,以及铁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尝试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探究】

钠、铝、铁的化学性质

金属单质的通性 1、能氧气(氧化剂)反应 所有金属单质都具备的性质。 2、与酸发生反应 活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之前)与酸发生反应。 3、与盐发生反应(置换) (1)Na之前的金属,若与盐溶液反应,则先与H2O反应生成碱,再与盐反应。若与熔融状态的盐反应,则置换出盐中活泼性较弱的金属。 (2)Na之后的金属,无论是与盐溶液还是熔融状态的盐,均可置换盐中活泼性较弱的金属。 4、和水发生反应 (1)Na之前的金属,反应剧烈,现象明显。 (2)Na之后的金属,通常情况下,反应不明显,可视为不反应。但满足相应条件时仍可发生反应, 如Al在强碱溶液中。 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超活波金属碱性氧化物] 2、与酸反应,生成且只生成盐和水。 3、一般不与正盐(Na2CO3)、碱式盐(Cu2(OH)2CO3)反应,但可以跟酸式盐(NaHCO3)反应。 4、比较活波的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超活波金属碱性氧化物] 碱的通性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超活波金属碱] 2、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超活波金属碱] 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超活波金属碱] 盐的通性 1、某些盐与较活波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置换)。 = 金属单质通性3 2、某些盐能与某些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复分解)。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复分解)。 =碱的通性4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钠 一、钠Na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O2反应: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O2=Na2O2 与Cl2反应: 2Na+Cl2=2NaCl 与 S 反应 : 2Na+S=Na2S 2、与H2O(l)反应 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2Na+2H2O=2NaOH+H2↑可看做是Na置换出H2O中的H+ (额外知识)Na在空气中的反应:先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在与气态水反应: Na2O+H2O(g)=2NaOH 最后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3、与某些盐的反应 (1)与盐溶液反应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2Na+2H2O=2NaOH+H2↑第一步:Na先与H2O反应得到NaOH 反应实质 2NaOH+CuSO4=Cu(OH)2↓+Na2SO4 第二步:NaOH与CuSO4↓反应 (2)与熔融状态的盐反应 Na+TiCl4(熔融)=4NaCl+Ti 直接置换 4、与酸的反应 与HCl反应: 2Na+2HCl=2NaCl2+H2↑ 与H2SO4反应: 2Na+H2SO4=Na2SO4+H2↑ 离子反应: 2Na+2H+=2Na++ H2↑ 二、钠的氧化物(NaO和Na2O2) 三、钠的氢氧化物NaOH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与盐的复分解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2NaOH +CuSO4=Cu(OH)2↓+Na2SO4 与氯化铁反应:3NaOH+FeCl3=Fe(OH)3↓+3NaCl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少量)+2NaOH=Na2CO3+H2O CO2(少量)+2NaOH=Na2CO3+H2O 第一步

铁和铜及化合物知识点

专题复习八 ----铁及其化合物 一.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密度7.86 g/cm3,熔沸点较高。位置:第四周期,第Ⅷ族 二.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 1)Fe+S(I2) FeS(FeI2) 2)4Fe+3O2 2Fe3O4 3)2Fe+3Cl2(Br2) 2FeCl3 弱氧化剂Fe3+、H+、I2、S、铁后的金属阳离子(置换)… Fe2+ Fe3+ 2.与水反应 3Fe + 4H2O(g) Fe3O4 + 4 H2↑(置换) 注意:铁在常温下不会和水发生反应,但在水和空气中O2和CO2的共同作用下,铁却很容易被腐蚀(生锈/电化学腐蚀) 3 与酸反应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Fe2+ + H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2SO4(浓)Fe2(SO4)3 +3SO2 +6 H2O c)与稀硝酸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3+ = 3 Fe2+ Fe + Cu2+ = Fe2+ + Cu 三、铁的化合物 Fe+CO+3CO+8Al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的制备 Fe(OH)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⑴ FeS O 4晶体中不能有 Fe 3+ ;⑵配制后的FeSO 4溶液中要加入少量铁粉;⑶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 溶液均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 实验:FeSO 4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②Fe 2+ 容易被氧化,所以FeSO 4溶液要新配制.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 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 的长滴管伸入FeSO 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④为了防止Fe 2+ 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化学方程式: FeSO 4 + 2NaOH = Fe(OH)2↓+Na 2SO 4 Fe 2++ 2OH -= Fe(OH)2↓(白色) 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红褐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Fe(OH)3的制备 实验:FeCl 3溶液中加NaOH 溶液. ①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化学方程式:FeCl 3+3NaOH= Fe(OH) 3↓+3NaCl Fe 3++ 3OH -= Fe(OH)3↓(红褐色) ③热稳性:Fe(OH)3对热不稳定,受热能失去水生成红棕色的Fe 2O 3粉末. 化学方程式: 2Fe(OH)3 Fe 2O 3 +3H 2O [小结]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碱受热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3)Fe (OH )3胶体的制备 向加热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FeCI 3溶液,待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便可得到 Fe(OH)3胶体。制备时要注意:⑴不可长时间加热,因为加热会使胶体凝聚;⑵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电解质也可使胶体凝聚。 四.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比较 化学式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物质类别 二元弱碱 三元弱碱 与非氧化性酸的 反应 Fe(OH)2+H 2SO 4=FeSO 4+2H 2O Fe(OH)2+2H + =Fe 2+ +2H 2O 2Fe(OH)3+3H 2SO 4=Fe 2(SO 4)3+6H 2O Fe(OH)3+3H + =Fe 3+ +3H 2O 与氧化性酸的反 应 3Fe(OH)2+10HNO 3(稀)=3Fe(NO 3)3+NO ↑+8H 2O 3Fe(OH)2+10H + +NO 3 -=3Fe 3+ +NO ↑+8H 2O Fe(OH)3+3HNO 3(稀)=Fe(NO 3)3+3H 2O Fe(OH)3+3H +=Fe 3+ +3H 2O 与还原性酸的反 应 Fe(OH)2+2HI=FeI 2+2H 2O Fe(OH)2+2H + =Fe 2+ +2H 2O 2Fe(OH)3+6HI=2FeI 2+6H 2O+I 2 2Fe(OH)3+6H + +2I -=2Fe 2++6H 2O+I 2 热稳定性 分解产物复杂 2Fe(OH)3 Fe 2O 3 +3H 2O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镁条、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

Fe 铜、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及其化合物 1.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密度7.86 g/cm 3 ,熔沸点较高。 位置:第四周期,第Ⅷ 族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 Fe+S (I 2) FeS (FeI 2) 4Fe+3O 2 2Fe 3O 4 2Fe+3Cl 2(Br 2) 2FeCl 3 弱氧化剂 Fe 3+、H + 、I 2、S 、铁后的金属阳离子(置换)… 强氧化剂 Cl 2、Br 2、HNO 3、浓H 2SO 4、MnO 4-(H + ) … (2)与水反应 3Fe + 4H 2O(g) Fe 3O 4 + 4 H 2 ↑(置换) 注意:铁在常温下不会和水发生反应,但在水和空气中O 2和CO 2的共同作用下,铁却很容易被腐蚀(生锈/电化学腐蚀) (3) 与酸反应 a.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 Fe 2+ + H 2 b.与氧化性酸反应 c.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d.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 2SO 4(浓) Fe 2(SO 4)3 +3SO 2 +6 H2O e.与稀硝酸反应:①当Fe 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Fe + 4H + + NO 3- == Fe 3+ +NO↑+2H 2O ②当Fe 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3Fe+8H + +2NO 3- == 3Fe 2+ +2NO↑+4H 2O ③当1:4<n( Fe) :n (HNO 3)<3:8 时,此情况下,Fe 3+ 和Fe 2+ 共存。 (4)与盐溶液反应: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 3+ = 3 Fe 2+ Fe + Cu 2+ = Fe 2+ + Cu 3.铁的氧化物 FeO Fe 2O 3 Fe 3O 4 铁的化合价 +2 +3 +2、+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氧化物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Fe 2+ Fe 3+

铁的知识点总结化学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

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Mg>Al>Fe, Cu>Au。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总结: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酸→化合物+H2↑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一般形式:A+BC →AC+B)。 置换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要求是:以强换弱。 金属单质化合物溶液(可溶于水) 特例:⑴K+CuSO4≠K2SO4+Cu 2K+2H2O=2KOH+H2↑ 2KOH+CuSO4=Cu(OH)2↓+K2SO4 ⑵F e+2AgNO3=Fe(NO3)2+2Ag Fe+2AgCl(难溶)≠FeCl2+2Ag 总结:Fe>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总结: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 来。 注意: 1.酸应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不使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制取氢气,因为挥发性 酸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2.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的盐必须溶于水,若生成的盐不溶于水,则生成的盐会附着在金属表面, 阻碍酸与金属继续反应。盐必须为可溶性盐,因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3.钾、钙、钠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使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 换出来。 3.当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时,活泼的金属总是先置换那些最不活泼的金属离子。 4.当多种金属与溶液反应时,总是更活泼的金属先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几种金属单质的图片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K Ca N a M g A l Zn Fe Sn Pb (H)Cu H g A g Pt A u

铜及其化合物性质归纳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铜及其化合物性质归纳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虽然在中学化学中没有专门介绍,但它们分散在中学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在近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铜及其化合物的影子,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它们的性质,现归纳如下: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1)与O 2的反应在空气中或O 2 中加热表面变黑:, 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 2、CO中的少量O 2 。 (2)与O 2、CO 2 、H 2 O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Cu在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不反应; ②与浓反应: ③与硝酸反应: (浓) (稀) (5)与盐溶液反应: 二、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C等还原:, H 2 ;可与酸反应: 。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 2、

(1)难溶性碱,可与酸反应:。 (2)受热易分解: (3)有弱氧化性,新制的悬浊液能氧化醛基化合物,本身被还原为,常用于醛基化合物的检验: 。 (4)制备: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蓝色絮状沉淀)。 3、铜盐 常见的铜盐有等。 (1)颜色:无水呈棕黄色,硫酸铜晶体(,又称胆矾或蓝矾)呈蓝色,其浓溶液呈绿色,无水硫酸铜呈白色,及其溶液呈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检验水蒸气或水的存在。 (2)化学性质 ①水解性,其水溶液显弱酸性:。 ②氧化性,与金属单质反应:。 ③与强碱反应:。 ④胆矾受热可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过热时,会进一步分解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测试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平远中学 H = 1 C = 12 N = 14 O = 16 Na = 23 Al = 27 Cl = 35.5 K = 39 Ca = 40 Fe = 56 Cu = 64 第一卷(选择题,共57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9分。) 1、自然界里常见金属元素存在最多的是Al,其次是铁,接着是铜。然而人类冶炼金属获得成功最早的反而是含量 少的铜,含量最多的铝最迟冶炼出来,究其原因,合理的是()。 A.矿石在地下埋藏,铜矿最浅,容易开发,铝矿埋得深,难开发 B.铜矿颜色较深,易发现,铝矿颜色较浅,不易发现 C.铜矿较易还原,铝矿很难还原 D.以上说法是错误的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B. 标准壮况下,1.12 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0.1N A C. 1.8 g 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D. 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 A 3、用于飞机制造的材料应具备强度高、密度小、质地轻的特点。以波音747为例,机身每减轻1 kg,因油耗降低,一年可获利2000美元。下列材料中哪种可用于飞机制造业()。 A.Li-Al合金 B. 黄铜(Cu-Zn合金)C.Na-K合金 D. 生铁(Fe-C合金) 4、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小于水C.钠的硬度较小D.钠的还原性强 5、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黄沙C.干粉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 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CO32-、SO42-、H+ B. K+、AlO2-、H+、Cl- C. Fe2+、K+、H+、NO3- D. Al3+、H+、NO3-、SO42-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铜和化合物性质归纳

铜及其化合物性质归纳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虽然在中学化学中没有专门介绍,但它们分散在中学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在近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铜及其化合物的影子,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它们的性质,现归纳如下: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A (1)与02的反应在空气中或02中加热表面变黑:2CU + 6 —250,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2、C0中的少量02。 (2)与02、CO2、H2O 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 6+C0?十比0 ■如(0円)£0?。 (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占燃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SCu + sAcu^S Cu在口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一6C*; (4) 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J 4不反应; ②与浓反应:-■' -■■■■':.--J 【「 ③与硝酸反应: . .. (浓)_「」I. 「- II (稀)-小… I ' | £ (5) 与盐溶液反应: Cu+ 2A^+= Cu a+ 4 程Cu + :氏酣=Cu2++ 2 F0 、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 A H2、C 等还原:「^「1—, A A 弗 可与酸反^应: CuCJ+ + H-.0 专业word可编辑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也°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卄。 2、5(叫 (1)难溶性碱,可与酸反应:4阳+ - Cu s++2H a O。 A (2)受热易分解:CuQH)2—CuO + HQ (3)有弱氧化性,新制的5(叫悬浊液能氧化醛基化合物,本身被还原为’二,常用于醛基化合物的检验: CH3CHO4-2C U(OH)2—i—*CH3COOH+ Cu a Cli4-2H2O。 (4)制备: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 1 H:. ■(蓝色絮状沉淀)。 3、铜盐 常见的铜盐有CM1严加50屮Cu(N6b等。 (1)颜色:无水cm呈棕黄色,硫酸铜晶体(C協0「5H±0,又称胆矶或蓝矶)呈蓝色,其浓溶液呈绿色,无水硫酸铜呈白色,…:":一及其溶液呈蓝色。常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检验水蒸气或水的存在。 (2)化学性质 ①水解性,其水溶液显弱酸性:Cu"亠加小^匚叽口环+ 2H+。

铁铜化学性质概括

铁、铜的性质 (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 铁位于第四周期第毗族,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厂、''、\ :+26 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两个或三个电子形成+ 2或+ 3价:Fe— 2e—= Fe2+; Fe— 3e—= Fe3+ 2、纯铁具有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纯铁的抗腐蚀能力很强,通常我们所见的铁中由于含有碳等物质,抗腐蚀能力较弱,易发生电化腐蚀。 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析氢腐蚀:负极:Fe— 2e—= Fe2+ ;正极反应为:2H + =H2;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Fe— 2e— = Fe2+ ;正极反应为: 2H2O+ 02+ 4e- = 4OH- 3、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易失去最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常显+2、 +3价,且Fe3+比Fe2+稳定。 (1)与非金属反应:铁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 3价铁的化合物,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 2价铁的化合物。如: 3Fe+2O2 '' Fe3O4; 2Fe+3CI2 2FeCl3; Fe+S FeS (2)与水反应:铁在加热至红热时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3Fe+4H2O (g) Fe3O4+4H2 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 O2、CO2等共同作用下,铁易被腐蚀。(3)与酸反应:非氧化性酸:Fe+2H+=Fe2++H2T 氧化性酸: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会钝化,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4HNO3 (过量)=Fe(NO3)3+NO T +2H2O 3Fe (过量)+8HNO3=3Fe(NO3)2+2NO T +4H2O Fe+6HNO3 (浓)丄一Fe(NO3)3+3NO2 T +3H2O (4)与盐溶液反应:Fe+ Cu2+ = Fe2++ Cu; Fe+ 2Fe3+ = 3Fe2+ 4

铜基本知识介绍

铜基本知识介绍 1、自然属性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oC。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 铜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85%。1)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2)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 2、铜及铜产品分类 ①、按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分类 自然铜------铜含量在99%以上,但储量极少; 氧化铜矿-----为数也不多 硫化铜矿-----含铜量极低,一般在2--3%左右,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出来的。 ②、按生产过程分类 铜精矿----冶炼之前选出的含铜量较高的矿石。 粗铜------铜精矿冶炼后的产品,含铜量在95-98%。 纯铜------火炼或电解之后含量达99%以上的铜。火炼可得99-99.9%的纯铜,电解可以使铜的纯度达到99.95-99.99%。 ③、按主要合金成份分类 黄铜-----铜锌合金 青铜-----铜锡合金等(除了锌镍外,加入其他元素的合金均称青铜) 白铜-----铜钴镍合金 ④、按产品形态分类:铜管、铜棒、铜线、铜板、铜带、铜条、铜箔等 3、铜的主要用途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在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 铜在电气、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占总消费量一半以上。 铝基本知识介绍 1、自然属性 铝是一种轻金属,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地壳中铝的含量约为8%(重量),仅次于氧和硅,具第三位。在金属品种中,仅次于钢铁,为第二大类金属。铝具有特殊的化学、物理特性,是当今最常用的工业金属之一,不仅重量轻,质地坚,而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耐热性和耐核辐射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 铝的比重2.7,密度约为一般金属的1/3。而常用铝导线的导电度约为铜的61%,导热度为银的一半。虽然纯铝极软且富延展性,但仍可靠冷加工及做成合金来使它硬化。铝土矿是铝的重要来源,制造一镑氧化铝约需要两磅铝土矿,而制造一磅金属铝也需要两磅氧化铝。

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精)

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合物 化学性质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铁的化学性质活泼,为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可缓慢地从水中置换出氢,在500℃以上反应速率增高: 3Fe+4H O─→Fe O+4H 铁在干燥空气中很难与氧发生作用,但在潮湿空气中很易腐蚀,若含有酸性气或卤素蒸气时,腐蚀更快。铁可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铋、锡、镍或铜等离子,如: CuSO+Fe─→FeSO+Cu 铁溶于非氧化性的酸如盐酸和稀硫酸中,形成二价铁离子并放出氢气;在冷的稀硝酸中则形成二价铁离子和硝酸铵: Fe+H SO─→FeSO+H4Fe+10HNO─→4Fe(NO)+NH NO+3H O 铁溶于热的或较浓的硝酸中,生成硝酸铁并释放出氮的氧化物。在浓硝酸或冷的浓硫酸中,铁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而被钝化。铁与氯在加热时反应剧烈。铁也能与硫、磷、硅、碳直接化合。铁与氮不能直接化合,但与氨作用,形成氮化铁Fe N。 铁的最重要的氧化态是+2和+3。二价铁离子呈淡绿色,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颜色随水解程度的增大而由黄色经橙色变到 棕色。二价和三价铁均易与无机或有机配位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如FeCl、Fe(CN)、Fe(CN)、 Fe(Phen)、Fe(C O)等(Phen为菲罗林),配位数通常 为6。零价铁还可与一氧化碳形成各种羰基铁,如Fe(CO)、Fe(CO)、Fe(CO)。羰基铁有挥发性,蒸气剧毒。铁也有+4、+5、+6价态的化合物,但在水溶液中只有+6价的。 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亚铁Fe(Ⅱ)和正铁Fe(Ⅲ)化合物,亚铁化合物有氧化亚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氢氧化亚铁等;正铁化合物有三氧化二铁、三氯化铁、硫酸铁、氢氧化铁等。亚铁和正铁离子与氰根都可形成很稳定的配离子 Fe(CN)和 Fe(CN),如在亚铁氰化钾 K[Fe(CN)]·3H O和铁氰化钾K [Fe(CN)]中。铁与环戊二烯的化合物二茂铁,是一种具有夹心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高一化学教案 铁铜的化合物及性质

高一化学教案铁铜的化合物及性质 【学海导航】 1.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掌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主干知识】 1.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比较: 化学式FeOFe2O3Fe3O4 俗名 色态 铁的价态 水溶性 稳定性 与酸的反应 共性 2.Fe(OH)2和Fe(OH)3 化学式Fe(OH)2Fe(OH)3 状态 化学性质 制法 ★转化

3.Fe2+与Fe3+的检验 物质Fe2+Fe3+ 溶液颜色 化学性质 检 验观察法 碱法 SCN-法 氧化还原法 4.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化学式CuOCu(OH)2 状态O 化学性质 制法 转化 【精彩例题】 1.某500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 A.0.4 molL-1 B.0.6 molL-1 C.0.8 molL-1 D.1.0 molL-11、★ 2.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在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铜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Fe2+、Cl-、OH- B、Fe2+、H+、Na+、NO3- C、H+、Fe2+、SO42-、Cl- D、Fe3+、NO3-、K+、Cl- E. Fe2+、NO3-、K+、Cl-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的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2.某磁铁矿石200 t,经分析其中含有铁元素869 t (杂质中不含铁元素) 。则磁铁矿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 A 50% B 60% C 65% D 70% 3.向铁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当生成的Fe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时,反应中关系量正确的是( ) A.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完整)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 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 2 2MgO 4Al+3O 2=2Al 2O3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步氧化。 2. 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3Fe+2O2 Fe3O4 2Cu+O 2 2CuO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当铁单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呈+2 价。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比较Cu、Fe、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没有现象;而银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操作及现象: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基础练习】 1.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 Zn B.Mg C.Fe D.Cu 2. 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镁与稀硫酸B.银与稀盐酸C.锌与硫酸铜溶液D.铝与硝酸银溶液 3. 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①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①铁钉的质量减轻①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①B.①①① C.①①①D.①①①① 4. 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3.掌握的Fe 2+、Fe 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铜的化学性质。 三、课堂互动 【问题导学】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 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1)与O 2的反应 在空气中或O 2中加热表面变黑:2Cu + O 2 == 2CuO ,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 2、CO 中的少 量O 2。 (2)与O 2、CO 2、H 2O 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2Cu + O 2 +CO 2 + H 2O == Cu 2(OH)2CO 3 (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Cu 在Cl 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Cu + Cl 2 == CuCl 2;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H 2SO 4不反应; ②与浓H 2SO 4反应: ③与硝酸反应: (浓) (稀) (5)与盐溶液反应: 二、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 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 、H 2、C 等还原: , ;可与酸反应: 。 Cu 2O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Cu 2O 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 和Cu 2+。 Δ 点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