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

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起源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劳动。

3、人与兽斗的技巧与方法显示了武术的雏形。

4、武舞是武术最主要的原生形态。

5、夏朝作战形式以车战与青铜兵器。

6、春秋战国举行“角试”(以武角力)来选拔人才,当时盛行的“斗剑之风”和“角抵之

戏”。

7、三国时期,刀以成为军队中最主要的短兵器。

8、唐朝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建立了武举制,并枪是战阵的主要兵器。

9、西宋时期有了弓箭社和忠义巡社出现。

10清时期武术分离开来的标去式特征为:1、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武术内功的形成,3、武术套路的形成,4、家拳的出现,5、对武德有确要求。

11、武术文化的完备形态在明清形成。

12、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术组织,其影响远及海内外。

13、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14、组织各类形式的武术竞赛活动,是近代武术的又一显著特点。

15、1935年举办的旧中国第五届、第六届全运会,武术都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16、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标志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入竞赛领域。

17、1958年在北京举行了27个省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

18、1959年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武术竞赛规则》。

19、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武术运动员等级考试标准。

20、1989年国家体委又将全国武术比赛改为全国武术锦标赛。

21、1990年第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2、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有关武术方面的内容。

23、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部开始组织师范教师统编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武术是其中之一。

24、1997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颁布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定为三级九段,初级为1.2.3段,中级为4.5.6段,高级为7.8.9段。

25、1960年中国武术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这是中国成立后武术代表团第一次出访。

26、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并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27、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的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28、功法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

29、传统功法运动俺其形式与功用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

30、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31、按照练习时人数多少可分为:单练、对练、集体演练、拳术、器械运动对练。

32、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角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包括散打、推手、短兵、长兵。

武术的特点:1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2、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3、内容

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3、武术运动所具有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征,攻防动作是武术套路、散打技术的核心。

34、武术的作用:1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3培养道德情操,4丰富文化生活,5增进交流。

35、“防身自卫”在武术产生之初就是其最根本的目的。

36、武德: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37、抱拳礼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38、武术的主要特征: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宗族中心、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崇尚权威、追求中和。

39、长拳的技术要求:1姿势;主要是静止动作的姿击,2、方法:主要是武术中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运用方法。3、身法:指在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身体变化。4眼法指眼神与各种动作的协调配合的方法,5:精神是指:套路演练中武术意识、攻防思维活动的自觉心里状态,6、劲力: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7、呼吸:主要指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的方法。8、节奏:演练武术套路时的动作速度,力量等呈现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

40、长拳的姿势要求:头正、沉肩、挺胸、立腰。

41、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指;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功夫8个方面,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轻如叶、重如铁。

42、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运动方位、动作名称、术语运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

43、自学自练武术的原则:1、少而精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持之以恒原则4、平衡发展原则5、术道并重原则。

44、静耗练习法是指把武术的动作在某种状态下保持静止姿势一定时间,以提高肌肉本体感觉的练习法。

45、默想联系法是指通过意念活动,在大脑中重现已获得的动作表象,以达到强化武术技能的练习方法。

46、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练习,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学习逐步掌握专项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47、武术教学的特点: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4、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48、指导法包括:讲解、示范、领做与口令、纠正错误

49、讲解的内容:1、基本技法2、动作规格3、攻防意义4、易犯错误

50、讲解的方法:1术语化讲解2形象化3单词化4口诀化

51、示范包括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示范要做到准确、熟练、优美,示范主要包括示范位置、示范面、示范速度。

52、纠正错误的方法有指导法、静耗体验、语言提示、对比分析

53、练习方法包括:模仿练习、重复练习、默想练习。

54、联系形式包括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双人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

55、教学比赛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人比赛,分组推选代表比赛,分组集体比赛等形式,达到复习巩固提高武术技能、客观反映教学效果的

目的。

56、套路教学的步骤:1基本动作练习2基本功练习3组合动作练习4套路学习5技术创新实践。

57、套路教学的要求:1重视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功教学2研究技术动作的趣味性3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4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5结合攻防技术解析动作6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学。

58、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1注意武德教育2突出难点、围绕重点3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5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6注意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以集体教学为主7加强安全教育8注意培养骨干。

59、武术的徒手基本手形:拳、掌、勾、爪。

60、基本步形:马步、仆步、虚步、独立步。

61、开立步手法:1开立步抱拳预备式2冲拳3推掌4蝶掌5虎爪6穿掌顶肘7亮掌。

62、基本步法:上步、进步、退步、闪步、垫步、插步。

63、陈式指陈王庭创。

64、现学24式简化太极拳。

65、太极拳运动的特点:1、体松心静2、缓慢柔和3、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

66、太极拳的健身原理:1、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2、太极拳的技术动作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3、太极拳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健4、太极拳健身的科学性要求。

基本武术动作:马步冲拳、蹬腿、弹踢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孙莉 教学 内容 1.武术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 2.游戏:马步对抗赛; 教学 重点 武术基本手型、步型以及马步冲拳的动作要领 教学 难点 马步冲拳时拧腰顺肩、动作的协调、连贯发力。 教学 场地 篮球场 器材 教具 音乐播放器一套 教学 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练习,让学生了解武术基本功,以 及90%以上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初步掌握马步冲拳。 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武术基本功练习可发展学生协调性、柔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 3.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本节课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增加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结构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次数 组织形式与要 求 开始 部分 1 分钟 课堂常规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3.强调活动安全,鼓励学习。 1.精神饱满,有激情 2.声音洪亮 3.检查学生人数。 4.安排见习生。 1.精力集中,神情专注。 2.向教师问好。 3.认真听讲,了解课的内容及要求。 4.注意安全,有序活动 1 1 ×××××× ×××××× ×××××× ×××××× 准备 部分 7 分钟 一、队列队形练习 指定数字报数 1.教师讲解,口令清晰。 2.语言激励,激发练习热情。 1.集体练习 2.动作规范 1 2~3 队形同上 二、游戏: 《揪尾巴》 1.引导学生准备“尾巴”散点练习。 2.讲解示范,强调安全。 3.用音乐调控游戏活动。 4.集中评价 1.掌握练习方法,投入练习。 2.躲闪灵活,动作敏捷,注意安全 2 2组 练习队形:散点 要求:躲闪灵活,动作敏捷,注意安全。 三、自编热身操 准备活动: 徒手操 1.随音乐,教师领做,伴随语 1.练习认真,感受动感节奏。 3~4 4×8 练习队形:成四列横队,疏散队

健身武术理论考试题库(有答案)

健身武术专项理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武术是以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A、格斗动作 B、技击动作 C、攻防动作 D、击打动作 2、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 A、军事训练 B、部落战争 C、生产劳动 D、狩猎 3、国民党政府于1927年6月在建立了“中央国术馆”。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北京 4、武术的基本技击内容是: A、踢、打、摔、拿、击、刺 B、踢、打、穿、蹦、跳、跃 C、跌、扑、滚、翻、击、刺 D、弓、马、仆、虚、歇、丁 5、被誉为“开创武侠之先河”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6、西周时期射箭者“先射一箭,后射三箭连发而中”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页脚内容1

7、西周时期射箭者“使箭贯穿过活物,百步穿羊”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8、西周时期射箭者“射箭透靶,见其镞白”的技术被称为: A、白失 B、剡注 C、参连 D、襄尺 9、在武林中被称为“外家拳”的是: A、武当拳 B、昆仑拳 C、峨眉拳 D、少林拳 10、古代“弓箭社”、“角抵社”等“社”的形成是什么时候? A、商周 B、秦汉 C、宋元 D、明清 11、武术特点中“内外合一”中的“内”是指: A、大脑、神经、气息的运行 B、精神、意识、气息的运行 C、思想、血液、气息的运行 D、神经、血液、气息的运行 12、在武林中被称为“内家拳”的是: A、武当拳 B、昆仑拳 C、峨眉拳 D、少林拳 13、1985年8月22日至26日,在中国西安举办了第届国际武术邀请赛。 页脚内容2

揭秘中国武术技击优势

揭秘中国武术技击优势 编者:本文总结了中国武术的诸多优势,一家之言,未必准确,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武术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对于当前的中国武术尤为宝贵!希望有更多门内的“练家子”,把你们真实体会到的“中国武术优势”写出来,给大家一个激励,一个振奋! 现在人们对武术的理解出了偏差,要么认为武术天下无敌;要么认为武术不如国外搏击术实用,不堪一击。而事实上,认识事物应该不偏不倚,才能看清事物的实质,对中国武术也是如此。我们既要科学地分析出武术中的不足,也要看清武术中的精华和优势,那么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 (一)首先,我们要说说搏击中的警戒势。好的“警戒势”,不但可以保护自己进行有效的防卫,而且还可以使进攻的距离缩短速度加快让对手防不胜防。传统武术要求在搏击时,“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它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得分或者防止被ko,而是用两肘两手护住要害致命部位。在“警戒势”中如手抬得过于高,虽然看似增加了对头部的保护,但是对于比赛而言,也会造成不必要的体力浪费和观察敌情的视觉障碍,导致被动的挨打状态,这就是我们常看拳击比赛中为什么许多选手抱着头挨打的原因,如在真正的实战中是极其危险的。 (二)传统武术有“出手软如绵,着实硬似铁”或“如绵裹铁”之语,皆指以柔惑敌,着实刚发,一击必杀,不给敌有可乘之机。这种战术技法是比较符合现代搏击观念的。“手软如绵”是为了放松和

诱惑对手,只有放松出拳速度才可能快,只有手软如绵才能让对方放松警惕,才可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打击效果。而“着实硬似铁”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打击发力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寸劲”,其穿透力威力惊人,李小龙的“截拳道”就有专门训练此技法的方法。李小龙的拳法是优于西洋拳击的,因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尤其是一些内家拳术中相当有价值的理论与技术,因为他亦曾用心研究过太极拳、形意拳与八卦掌等内家拳术。 (三)中国拳的速度也有很大优势。《拳经》中讲,“拳无空出,手无空回,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出手如飘风,收手如狡免,出手要抖,回手要勾;出手如钢锉,回手如钩竿”;“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着着不虚发”。“拳无空出,手无空回,拳打不空回”,指在攻击对手时即使出手落空,也不能像拳击一样,抽回来再打另外一拳,应将落空的手随机而变继续进攻,这样一来就大大缩短了进攻距离。功夫之王李小龙也强调在搏击中要打经济线,所谓的“经济线”就是指最短的距离。提高出拳的速度是有限的,而缩短攻击距离是非常容易的。所以中国武术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比较科学。 (四)中国武术的打击力和杀伤力也是非常惊人的。中国拳将人看成一个整体,讲究“不动则已,一动百动”的整力。无论是在练习或与人交手时,都要求“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在触敌前的一瞬间发劲,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缩短了出拳距离,使得出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往往可对敌人内脏造成

传统武术技击教案

传统武术技击教案 田瑞果 时间:2011年10月22日地点:山东建筑大学授课对象:建筑大学截拳道协会会员内容:传统武术技击。 套路练法:精确,手眼身法步要精确到毫米。专注,平心静气,不散乱,不紧张,不能有丝毫浮燥。要明白一招一式的练功用意和技击用意,但在打拳时只是单纯地专心把动作做好,不分心想用法。 意识功:假想各种类型的敌人(高矮胖瘦,强大,狡诈甚至是刀枪不入)和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白天,黑夜,山路,泥路,下雨,多人,有兵器,甚至是野兽等)意识功优越之处在于可以无限夸大的假想,从而激发自己身体和心智上的潜能,释放自己的野性。 攻防训练:攻者变化多端,长驱直入。守者闪展腾挪,固若金汤。攻方主要练习学过的攻法,变换着练,不能单一,注意身法配合。守的主要练眼,练反应和身法敏捷。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把自己修练成一位善攻者,同时也是善守者。 整体的概念:两臂一体,周身一体,敌我一体。 连贯的打法:通过连珠炮导引。有连贯的意识但不能盲目,要看当时的情况。主要是思想上连贯。从训练中培养。 进身:进二门,封二手多方位多角度的进。 后部打法:抄后路,转到他后面打,或用自己后面打。变脸打,转身打。看人不打人,打人不看人。 架式到位:先示范手到身不到,再示范身到手到,再由身到手不到启发架式。架式到了,才能打的到位,才能出效果。 虚实变化:手手全虚,什么时候打乱他,什么时候打出机会什么时候实打。晃上,不一定打下,但肯定是不打上。晃到他乱了,傻了,再打出那个真的。真的不能就真一下拉倒,一下凑效后,就要不间断的连打。 长棍的使用:戳戳点点,虚虚实实。 袖棍介绍:袖棍的优越在于小巧,有分寸,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比较容易掌握。 穴位:两角穴,良心穴等。打穴的三个重点,位置,角度,手法。 重打轻招:不容易造成伤残的打法,大撸面,抓抓闹闹的功夫。 单式实用架:几个较为典型的夜门打法单式,通过单式让同学们理解夜门武术的整体理念。看人不打人,打人不看人,挨打的架,败中取胜,虚虚实实,两诓一实……大开门取双孔,白手夺枪式,夺匕首,断臂法,挫肘法,断腿法,坐汉功等。

武术基本动作要领

武术类课前准备活动及基本动作要领(2009-06-10 06:53:28) 水平一 一、腿、腰、肩柔韧性练习(一至四为水平一的学习内容 1. 正压腿 图5-4-1-1 动作说明:前脚跟放在地上,脚尖勾紧,上体向前下振压动作。 要点:直体向下振压,压至疼痛时,进行耗腿练习。 易犯错误和纠正的方法: (1)两腿不直。 纠正的方法:强调收胯、正髋,也可用手下压膝部。 (2)上体不正。 纠正的方法:挺胸、立腰,被压腿异侧的肩、胸部前俯,双手抱住被压腿脚掌。 2、振肩 图(5-4-1-2? ) 动作说明:前手交*举过头顶,向前、后、左、右做振压动作。也可助手协助做搬压肩练习。要点:直体振压,压至疼痛时,进行耗肩练习。

3、仆步伦拍 图5-4-1-3 图5-4-1-4 图5-4-1-5 图5-4-1-6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前下方伸出,左掌心朝里,插于右肘关节处,上动不停,成右弓步,同方,左掌下落至左下方;随即,上体又后转,同时右臂抡至后下方,左臂抡至前上方;随即,上体左转右臂抡至右腿内侧拍地,左臂停于左上方;目随右手。 要点:上抡贴近耳,下抡近腿. 易犯错误:两臂抡动不顺,上抡不能贴耳,下抡不能近腿. 纠正方法:强调松肩,抡臂成立圆。抡臂与重心转换要协调配合. 教法提示:由慢到快做抡臂练习,然后逐步过渡到完整的抡拍练习。 4、下桥 图5-4-1-7 动作说明:两步开立,直臂上举向后下弯腰,两手触地。 要点:两臂和两腿伸直,腰部成桥状。 纠正的方法:挺胸、立腰,被压腿异侧的肩、胸部前俯,双手抱住被压腿脚掌。

5、平涮腰 图5-4-1-8 动作说明:以髋关节为轴,上体前俯,前臂随之向右(左)前方伸出,既而向左(右)后绕换一要点:两脚抓地,两臂随着腰部动作放松绕动,尽量增大上体环绕幅度。 易犯错误:翻转、绕环幅度小。 纠正的方法:强调两脚开立不要移动,随着腰部转动,上体手臂尽量伸展,放松绕动以增大动作二、摆头练习 动作说明:开步站立,头向左(右)转动90度或180度。 要点:头上顶,下颚微收,沉肩,挺胸、立腰腿伸直。 三、基本手型和手法练习 1、拳 图5-4-1-10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 单选题1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军事战争生产活动休闲娱乐祭祀活动 B 2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军事战争生产活动休闲娱乐祭祀活动 A 3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B 4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A 5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清初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C 6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什么?武艺技击武术国术D 7集体项目通常要求多少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6人8人10人12人A 8马步两脚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几倍。3倍4倍5倍6倍A 9弓步约为本人脚长的多少倍?2-3倍3-4倍4-5倍5-6倍 C 10虚步后脚外展约为多少度?30度45度60度75度 B 11虚步重心应落在哪儿?前脚两脚中间后脚腰部C 12歇步时,左脚在前则为下列哪一项?前歇步后歇步左歇步右歇步 C 13冲拳要求力达哪个部位?拳心拳背拳轮拳面D 14弹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脚面脚尖脚跟脚心B 15蹬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脚面脚尖脚跟脚心C 16推掌要求力达哪个部位?掌外沿掌心掌指掌内侧 A 17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我们称之为____。散打对 练集体演练实战格斗 B 18拳谚有“练拳不练__,终究艺不高”之说。腿眼腰身 C 19长拳运动中呼吸得法总的要求是什么?“气要提”“气要托”“气要聚”“气要沉”D 20什么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两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朝B 21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多少厘米?10-20厘米20-30厘米30-40厘米40-50厘米 B 22在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式动作时,应该运用什么呼吸方法?“提法”“沉法” “托法”“聚法” A 23一般冲拳击掌的发力顺序是什么?腰-肩-手-肘手-肘-肩-腰腰-手-肘-肩腰-肩-肘-手 D 24弹腿、蹬腿的发力顺序是什么?胯-膝-脚脚-膝-胯膝-脚-胯脚-胯-膝A 25何时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以后开始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 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C 26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何时在北京举行?1971 1981 1991 2001 C 27何时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入会?2004 1994 1984 1974 B 28简化太极拳是以哪式太极拳为基础编制的?孙吴陈杨 D 那一年国家体委颁布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并开始正式举办全国性的武术散打擂台赛。

大学武术理论试题库

武术理论题库 一、单选题 1.中国武术起源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2.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 A军事战争 B生产活动 C休闲娱乐 D祭祀活动 3.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B技击 C武术 D国术 4.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5.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清初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 C武术 D国术 6.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什么? A武艺 B技击C武术 D国术 7.集体项目通常要求多少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 A6人 B8人 C10人 D12人 8.马步两脚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几倍。 A3倍B4倍 C5倍 D6倍 9.虚步后脚外展约为多少度? A30度 B45度 C60度 D75度 10.虚步重心应落在哪儿? A前脚 B两脚中间 C后脚 D腰部 11.歇步时,左脚在前则为下列哪一项? A前歇步 B后歇步 C左歇步 D右歇步 12.冲拳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拳心 B拳背 C拳轮 D拳面 13.弹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B脚尖 C脚跟 D脚心 14.蹬腿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脚面 B脚尖C脚跟 D脚心 15.推掌要求力达哪个部位? A掌外沿B掌心 C掌指 D掌内侧 16.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我们称之为____。 A散打B对练 C集体演练 D实战格斗 17.拳谚有“练拳不练什么,终究艺不高”之说。 A腿 B眼C腰 D身 18.长拳运动中呼吸法总的要求是什么? A“气要提” B“气要托” C“气要聚” D“气要沉” 19.什么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即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两晋南北朝 B唐朝C宋朝D明朝 20.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多少厘米? A10-20厘米 B20-30厘米 C30-40厘米 D40-50厘米 21.在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式动作进入高式动作时,应该运用什么呼吸方法? A“提法”B“沉法” C“托法” D“聚法”

武术基本功(含图片)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图6-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6-1-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三)推掌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三、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图6-1-8-1~3)。

武术理论知识点

武术理论知识点 一、武术概述部分 1.武术的称谓:春秋时期称技击,汉代称武艺,清初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其运动形式的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称为武术运动。广义上讲,武术是一种包含攻防技击的人体文化,是属于体育而高于体育的。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人类生存竞争、狩猎及战争中技能形态与武术初期的技术形态同源同构,甚至在一定时期交织,然而随着历史变迁,武术发展至今,体育功能日渐显著,并归属与体育范畴,其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体育化特点更趋明显。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将其视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概念中可看到内涵的三个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技击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 5.武术的四击:踢、打、摔、拿 6.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涵摄了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学、古典美学、民俗、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有集中反映。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键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强调内练外练;要求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和统一;追求德艺双修。武术所谓的“内”指心、神、意、气。所谓“外”指手、眼、身、步的活动。在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的外部表现,神是形的内在实质。 8.武术的分类方法:地域分类法、名山大川分类法、姓氏分类法、技术特点分类法、形式与类别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9.形式与类别分类:两种运动形式(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内含五个类别(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攻防技术),对武术内容进行归纳。 10.功能分类法:根据武术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12.搏斗运动:两人或多人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攻防性练习形式。现在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动,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等等。13武术的特点: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14武术的作用: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生养性,观赏娱乐 15,器械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动作程序进行的功防格斗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7.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8.集体演练: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套路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1.太极推手: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太极拳中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搭手对峙,通过粘、连、黏、随的形式,以肌肉感觉判断对方用力,从而借力发力,

【武术技法】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打法

【武术技法】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打法 (一)马杰《武术》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以套路演示、攻防格斗、养生健体等内容所组成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自古以来人类为了维护生存,经过历代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曾出现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武术内容。但在“武术”中富有技击特点的攻防格斗, 却被视为武术内涵的主体。因此从古至今把武术的起源和本质建立在技击基础上,所以产生了各种自卫防身御敌的技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衍化出各种不同派别的不同搏击技术,强调技击实用之重要性,把它视为武术的灵魂“精髓”。而任 何武术都有其独特的技击技术,将技击之法运用于实践,称为“技击之道”。在古拳谱中曾将打击目标的部位,称为“要道”。所谓“要道”即是指当在与人交手搏击过程中,人体中极易致 命或致残的“穴位”。这在传统武术中,各门派都很重视,并 有秘不外传的门规。武术中的实用技击打法,是经过历代武术先辈们在实用的实践中总结出有效地经验技法。在古拳谱中就有“十四打法”之论,也称之为“十四拳”。它是指个人在与敌人搏击时,身体的十四个部位都能发挥有效地打击敌人的作用,即头、两肩、两肘、两手、两胯、两膝、两脚、臀等。在这十四部位都有不同的技击打法,经常运用中多以四肢为主,其具体打法分述如下。

头打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打法(一) 头打图例歌诀头打落意在中央,浑身齐到无阻挡;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形意拳中头打属于一拳,形意拳谱讲“用头打击似疯狂,进步直撞敌胸膛,不是敌人身架巧,敌人不倒也受伤”。头为诸阳之首,百骸之主,头一动全身皆动,头的劲力最整最大。头打首要站中央地位,头随脚走,手要有封闭,脚要有钻踏,踩定中门去打人,才能有效。头打时,既不可超越前脚,超越就会使身体重心前栽;也不可偏离两脚纵向之中线,如偏离前进之中线,会失掉重心而自倒,使整体劲力必然分散,所以必须是“头打落意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头为一身之首,在技击中主要采用顶、撞、摆等法。顶有前顶和上顶,摆有左摆和右摆,撞有前撞和后撞。打击要道在头部有“灵通穴”、“太阳穴”、“素髎穴”、“耳门穴”、“气门穴”。在心胸部有“华盖穴”,“膻中穴”,“乳中穴”等处。头打时须竖项、直腰、蹬后腿、气贯百会、脚踏中门,钻身而进,如蛇吸食。侧打时前脚须进到与对方后脚相齐,方为得法。头打之力甚大,一撞即可将对方击出甚至远,但须用手的拨、拦、挑、挂手法打开对方的门户,以腰之拧转钻身而得入,以脚之蹬蹚而抢占地位,最后一顶才能成功。如我用双手将对方两臂左右分开使其胸前空隙,就可乘机前脚踏入对方中门,身向前拥靠近用头顶击其要道部位。又如我用双手将敌两肱左右交叉封闭向下按,借式进身用头撞击

武术基本手型和步法图解

武术基本手型图解 一、手型 (一)拳(二)掌(二)勾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要点:掌心开展、竖指。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教法提示:同拳。教法提示:同拳。

武术基本步法图解 一、步法 (一)并步(二)弓步(三)马步 动作说明:身体直立,动作说明:前脚微内扣,全脚掌着地,屈膝半蹲,动作说明: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三~四倍,双手抱拳放置腰间,大腿成水平,膝部约与脚面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 拳心朝上,眼睛目视前方。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眼看前方,两手抱拳于腰间。 两手抱拳手腰间要点:挺胸,立腰;前腿弓、后腿绷。要点:头正、挺胸、立腰、扣足。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后脚拔跟或外掀脚掌。纠正方法:强调脚跟蹬地。(1)脚尖外撇。纠正方法:强调脚跟外蹬。 (2)后腿屈膝。纠正方法:强调挺膝后蹬。(2)两脚距离过大或太小。纠正方法:量出三脚距离,再下蹲成马步。 (3)上体前倾。纠正方法:强调沉髋。(3)弯腰跪膝。纠正方法:强调挺胸、立腰后再下蹲,膝盖不得超过脚尖。 教法提示:结合手法做原地或行进间左右弓步,交替练习。教法提示:原地做马步与弓步的转换练习,或结合手法进行练习。

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试试卷(供参考)

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 1.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3.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4.武德:即武术道德,指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5.太极拳 二、填空(每空1 分,共20 分) 1.冷兵器时代,武术与()紧密相连。 2.商周时期,出现“()”,武王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3.纵观历史,()时期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这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拳种林立,各种武术著作大量流行。 4.()年,国家批准设立武术博士学位。博士授予权属上海体育学院。 5.()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6.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7.中央国术馆曾在()年和()年在南京举行两届国术国考。 8.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逐步开展的搏斗运动形式有(),(),()三项。 9.拳是由拳心,(),(),(),()等部分组成。 10.武术具有(),(),(),()的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武术概念? 2.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把国术改为武术? 3.我国武术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一)大力开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二)作好挖掘整理工作,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借鉴,既保持武术的固有特点,又沿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四)套路和搏斗运动并行不悖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五)积极稳步向国外推广 4.简述武术散打的概念和特点作用。 散打是一项徒手搏击格斗的技术。它的母体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武术运动。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散打是武术运动的对抗性形式,更是武术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武术

《武术基本动作——基本腿法》教案

《武术基本动作——基本腿法》教案 教师:班级:人数:人课次:时间:第周

2.清点人数。 3.检查服装。 4.宣布课内容。 5.安排见习生。3.向学生问好。 4.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与要 求。 ? 5.安排见习生。 4.认真听取课堂内容与要求。 5.见习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 学习。 队形组织示意图: 】 图1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一、热身跑 二、徒手操 , 扩胸运动 振臂运动 肩绕环 腹背运动 体转运动 前后弓步压腿 绕膝运动 手腕、踝关节运 动 — 让学生分成两路纵队,体育 委员领跑(如图2)。 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成体操 队形散开(如图3)。 & 2.教师领做,用口令指挥。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2 - 要求:队形整齐,口号响亮。 1.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 队形组织示意图: 图3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要求:动作舒展大方,充分 伸展身体各个关节。 2 分 钟 " 3 分 钟 1 ? 1 小 # 中

基本部分, 一、学习武术基 本动作中的基本 腿法。 正踢腿 方法:两腿并立, 两臂侧平举立 掌,左脚上步, 右脚尖钩起向前 上踢腿,左右脚 交替进行。 # 侧踢腿 方法:并步站立, 两臂侧平举;右 脚向左脚前上半 步,脚尖外展, 重心随腿前移, 左脚勾脚尖踢 腿,同时左臂屈 肘落于右胸前侧 立掌,右臂上举 亮掌,掌心向上。 踢左腿为左侧 踢,踢右腿为右 侧踢。 蹬腿 方法:并步站立, 支撑腿直立或稍 屈,另一腿由屈 到伸,勾脚尖向 前蹬出,力达脚 跟。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列 横队。 2.组织学生正踢腿的动作学 习。 要点:踢腿时要挺胸立腰, 勾脚尖,踢过腰后加速,下 落时绷脚面。 教法:教师首先做示范动 作,然后带领学生做动作练 习3~5次,最后学生可自 行练习也可两人一组互相 观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3.组织学生侧踢腿的动作学 习。 要点:直背、立腰、开胯, 使身体成以侧面;上踢速度 要快,有爆发力。 教法:教师首先做示范动 作,然后带领学生做动作练 习3~5次,最后后学生自 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组织学生蹬腿的动作学 习。 要点:收髋、钩脚、由屈到 伸蹬出,力达脚跟。 — 教法: 教师首先做示范动作,然后 带领学生做动作练习3~5 次,最后后学生自行练习, 1.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站成 两列横队。 2.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正踢 腿的动作。 图4 要求: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动 作。 3.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侧踢 腿的动作。 ! 图5 要求: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动 作。 4.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蹬腿 的动作。 图6 2 分 钟 ~ " … 7 ~ 1 | … 》 中 ] ^ -

武术的起源、特点及攻防技击性

一、武术的起源 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野兽作战,这使的人们自然的掌握了徒手和简单的武器攻防格斗技能.这是武术的萌芽.中国武术自奴隶社会产生后,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明代才逐步露出近代武术运动的雏形,明以后首先出现了练功,单舞,对博并重的练习.其次出现了武术为主体,十八种兵器为锻炼器械的技术体系,其三总结出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其四出现了广泛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武术的发展,其五武术的健身价值受到重视.进入清朝,民间武术不断发展,完成了武术体育化进程的过度.辛亥**后,以武术能强身健体,自卫卫国而形成各种武术会.1928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规定各地成立下 属馆社,1923年,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49年后,武术沿着体育途径迅速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武术大发展.1988年亚 奥理事会决定采纳武术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而形成现在的规模.现在面临着外来货将取代我国传统文化,使我国武术发展得到抑制. 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的以前和现状.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懂得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就应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让武术在中国得到发展,国粹得以延续. 二、武术的运动特点 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它的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的不断发展,完善.例如运动讲究"刚柔相济",搏斗崇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在武术技法中的运用.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指动作具有格杀价值,实战中能发挥攻防效用.表现性指动作体现攻防意向,但不一定具有实战作用,它只表现独特的攻防艺术.其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俗称"十八般武艺".其四,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特点,在技法上讲究"内外合一",效果上讲究"内壮外强". 武术的运动特点可以让人们懂得学习武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爱国的一种体现.经常从事武术锻炼可以锻炼身体,达到"内壮外强",防身自卫.并且可以修身养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看待事物. 三、动作攻防含义的运用 1、攻防技击性是学生的兴趣所在 武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而存在,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大部分是以套路为主,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在乎,更加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防身自卫.就象为什么朝

旭日东升武术操动作图解

1 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 《旭日东升》动作图文解析 开 始:——————抱拳礼 第一节:起势 (4×8拍) 第二节:抻拉运动(4×8拍) 第三节:开合运动(4×8拍) 第四节:踢腿运动(4×8拍) 第五节:侧展运动(4×8拍) 第六节:拧转运动(4×8拍) 第七节:俯仰运动(4×8拍) 第八节:跳跃运动(4×8拍) 第九节:收势 (4×8拍) 结 束:—————— 抱拳礼 抱拳礼动作要领: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 第一节:起势(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4拍:抱拳左顾 5—8拍:并步按掌 第二个八拍:2—4拍:抱拳右盼 5—8拍:并步按掌(图略) 第三个八拍:3—2拍:抱拳左顾(图略) 3—4拍:并步按掌(图略) 5—6拍:抱拳右盼(图略) 7—8拍:并步按掌(图略) 第四个八拍:4—4拍:托掌上举 5—6拍:并步对拳 7—8拍:并步抱拳

2 第二节:抻拉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开步双击 3—4拍:双掌前砍 5—6拍:勾手左顾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三节:开合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开步冲拳 3拍:左右冲拳 4拍:冲拳不动 5—6拍:虚步亮掌

3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四节:踢腿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弓步击爪 3—4拍:推手蹬脚 5—6拍:跪步双推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五节:侧展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开步上冲 3—4拍:振脚砸拳 5—6拍:勾脚侧冠 7—8拍:并步抱拳(图略)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 第六节:拧转运动(4×8拍)动作图文解析 第一个八拍:1—2拍:并步摆掌

武术中国技击与外国技击

武术中国技击与外国技击 (1)中国技击与外国技击 中华武术生长于中华。但国外历史上也有其技术体系和操作特征均不同于中国的个人技击技术(古罗马的“角斗”就跟我们先秦的“斗剑”性质颇为一致,尚未完全转换为现代“竞技运动”;他们操作时确实是以性命相搏,然而其身份却是奴隶主用以满足观赏需要的“活工具”,完全不同于现代“竞技运动员”。为了生存他们更重视攻击,由此区别于自由个人用以强身健体和防身护体的个人技击术),然而这些个性化暴力性技术后来却逐步被淘汰,或在新的条件下变质演变为一种规范化的非暴力纯竞技运动项目(例如拳击、击剑等)。中国的技击技术为什么没有完全和彻底地走上这条规范化和竞技化的道路呢?这恐怕是由中国的生产条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历史进程和国际格局、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不论中外所有应对肢体冲突的技击技术都有“踢摔拿、攻守进退”的作战形式和“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操作目的,都要服从共同的人体结构和生物力学运行规律,然而却受到不同的主体操作目标、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不同的操作工具、不同的体型体质和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文化传统之明显制约,于是也就有了很不一样的风格表现和相应发展走向。 从技术依据上说,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吃五谷杂粮长大、身材瘦小并且手拿农具型轻武器和站在地上的农业民族,在应对肢体冲突那拳打脚踢时,就不可能跟吃牛羊肉长大、身高体壮并持重型武器和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完全一样的。这就像战争时由于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不同,中国人的打法跟美国人不同,共产党的打法跟国民党不同,毛泽东的打法跟李德不同;还有诸如看病时中医不同于西医、画画时国画不同于油画、写字时毛笔书法不同于硬笔美术字、表演时中国戏曲不同于外国话剧、电影等等一样。把这样一些类型相同但操作不一的东西

武术优质课教案

武术优质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以期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次课选择武术基本动作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它动作简单明快、造型优美、有较强的健身性和观赏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本次课是武术学习的起始课。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本课以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为基础,通过五步拳的学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手型和步型的基础上有效的将手型和步型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练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指导学生练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和自学五步拳,使7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基本步型和手型的动作技术。 3.克服武术练习中怕苦、怕累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乐于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特点与组织 1.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2.注重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3.在学习武术的几种基本步型和手型时,将基本步法进行了分解,将手型动作进行组合,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4.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分配任务、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集体学习五步拳动作时,把攻防含义贯穿在五步拳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6.在集体演练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动作,体现武术“精、气、神”的方法之一:发声,即喊口令,为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生身心状况预测

(完整版)武术专项理论考试试题

武术专项理论考试试题简答题: 1、武术的概念? 2、武德的概念? 3、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4、武术的特点? 5、拳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 6、拳术的“四击”、“八法”包括? 7、武术套路评分标准与方法? 8、武术套路评分方法?

1、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德的概念? 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现代武学界将武德概括为:口德、手德、心德、公德四方面。 3、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功能分,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实用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搏斗运动(1)套路运动 单练: 拳术:长拳、太极拳、南拳、八卦掌等。 器械:包括短器械(剑、刀)、长器械(棍、枪)、双器械(双刀、双鞭等)、软器械(鞭、三节棍等)。 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集体演练:6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的套路演练 (2)搏斗运动:主要有散手、推手、短兵 4、武术的特点? (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3)广泛的适应性 5、拳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 基本手型:拳、掌、勾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 6、拳术的“四击”、“八法”包括? 四击:踢、打、摔、拿 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7、武术套路评分标准与方法? 武术套路比赛最高分为10分。其中包括:裁判员的评分、裁判 员的扣分、裁判长的扣分。 8、武术套路评分方法? (1)裁判员的评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 各竞赛规则的评分标准,从10分钟减去扣分分值,即为运动员得分。(2)应得分的确定:根据评分裁判员的的人数,将裁判员评出的最 高一个分与最低一个分去掉后的有效分平均值,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武术的概念

1.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 其三,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任何体育项目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是,没有任何项目像武术这样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武术是传统的、固有的,它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溶汇了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 2.武术的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 内容 1.单练---徒手的拳术与器械练习; 2.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3.集体演练---徒手拳术,器械,徒手与器械练习 对练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三种练法。 (一)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二)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三)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法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 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能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遂步开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